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8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短语,并体会恰当使用动词的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祖先的摇篮”。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摇篮”,简介摇篮。
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课件出示一组铁质、木质、藤编摇篮图)摇篮是婴儿睡觉的地方,形状像篮子,婴儿睡在里面,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最早的摇篮用藤或竹子制成,因此“篮”字是竹字头。
躺在摇篮里是什么感觉呢?(温暖、舒适。
)2.板书“祖先”,提问:什么是“祖先”?(“祖先”是一个民族或家族的上代,特指年代比较久远的。
)3.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按要求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
(2)试着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猜一猜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做上记号。
(3)检查并反馈,识记生字、词语。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1)正音:本课要求会认的7个生字均为形声字,可让学生依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猜想生字的读音,在交流分享中相机正音。
(2)识记方法。
①换偏旁识记:萄—掏;墙—蔷;亿—忆。
②偏旁归类识记:草字头(艹)——蔷、薇;走之(辶)——逗、逮。
③借助插图或识记:“蔷薇”是一种植物。
④编儿歌识记。
◇走之把豆装,笑声传四方。
(逗)◇“隶”的捺变点,走之在下面。
(逮)◇墙上有草土跑掉。
(蔷)◇小草微微笑。
(薇)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1.(课件出示会写字)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再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怎样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第1篇】(一)1.这是一首内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诗,因为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对这首诗比较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找出与自己生活贴近的活动,比如:摘野果、捉蜻蜓、逮蝈蝈等,并让学生体会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心情,这样就很容易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2.注重朗读。
朗读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不足之处在于,对于识字教学指导得不够详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第2篇】《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特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
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音乐、录音、录像等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
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象,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
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字理识字、比较识字、形声识字等方法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等9个字,通过展示、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蔷薇、苍苍茫茫”等词语。
2.积累“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等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通过想象,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写一写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什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积累含有动词的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同时通过想象,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写一写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的事。
第二课时板块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1.“摘野果”游戏:将生字摘到篮子里。
2.出示儿歌,学生认读:祖先的摇篮是原始森林,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
在这里,可以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也可以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
那回忆,真有意思啊![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复习字词,并回顾课文内容。
板块二:体会动词,感受疑问1.那在原始森林里,我们的祖先可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交流汇报:掏鹊蛋、摘野果、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一)理解词语含义,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1.理解“掏”字(1)出示掏字在字典中的意思: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把东西弄出来。
让学生做动作“掏鹊蛋”。
(2)把“掏”替换成“拿”,好不好?(3)迁移运用:生活中还可以掏什么?(掏钱、掏耳朵)(4)小结:“掏”不仅使用得很准确,还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可以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掏鹊蛋的有趣情景。
(5)齐读“摘野果”、“掏鹊蛋”2.理解“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感受祖先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1)结合书上的图,想象祖先当时的场景,说说祖先当时的心情。
(2)试着将短语的形式改成和“掏鹊蛋”一样的形式:追野兔赏蘑菇3.读板书的词语,边读边想画面。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第1篇】一、明确信息交流的目标,分解信息交流任务“人类祖先的生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研究范围,如果仅仅依靠一个人或一个小组,很难对这一主题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掌控。
如果完全由学生自行收集信息和交流,有可能在信息交流时出现重复和遗漏,这样的交流必然是低效的。
所以,在单元教学之初,我就着意引导学生分析交流目标,充分认识到目标任务的广度,经过讨论,同学们觉得分解任务、合作完成并交流是最有效的方式。
于是,大家分别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了选题,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了微调,使得目标任务的主要方面被基本覆盖。
经过这一选题过程,学生们一方面宏观了解了交流目标,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研究的这个部分关系到全局(信息的完整性),所以在后期的探究、交流中格外认真、细致,为交流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信息流,提高信息的质量在以往的教学中,凡是遇到需要学生查询资料进行交流的内容,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从山网络上下载了大量的资料,但事前从未完整地浏览过,在交流时照本宣科,结结巴巴,有些字都不认识。
这样的交流对于信息的接收方无疑是低效的,且会使倾听者很快失去兴趣,放弃交流。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提醒学生交流前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提高信息的质量;同时还要对信息进行必要的过滤,去掉无关紧要的、重复的信息。
经过这样一个收集——处理——筛选的过程,学生对信息的进行内化和重组,浓缩了精华,节约了时间,提高了交流的效率。
三、选择恰当的渠道与方式方法,使信息交互效度最大化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针对“表达与交流”提出了具体内容标准:“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这是因为提高信息交流的有效性需要根据交流目标、交流内容和交流对象等方面的需要,正确地选择交流渠道、媒介及相应的交流方式与方法,从而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有关原始森林的,字词卡四、课时安排:3课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点题教学1 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出示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两岸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
谷地忽宽忽窄,两岸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
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 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__第一小节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三识字教学1 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2 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3 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4 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习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习心字底的字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5 完成习字册四知识拓展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__,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文本解读】这篇课文选自第八单元,整个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有趣的儿童诗,以儿童的视角表达了作者对原始森林的歌颂以及对童年生活的赞美。
全诗一共有四节,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布局。
第一节是总起,用“爷爷”的口吻赞美了原始森林,将原始森林比作我们祖先的摇篮。
这个比喻多么贴切多么温情啊!因为人类在森林里诞生、在森林里成长,人类的进化离不开森林,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所以将森林比作“我们祖先的摇篮”。
至于这个祖先是多少年前的祖先呢?我们无从考证,也许应该算到人类出现那一段历史吧!这个对于诗歌理解而言,不太重要。
第二节、第三节是“我”的遐想,“我”根据经验丰富的爷爷的那个比喻,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想到我们的祖先到底会在森林里生活、玩耍、嬉戏、成长……这两节充满了儿童的天真和烂漫,把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或者说最渴望做的事情全部“安”到祖先头上。
第四节回到现实,用风儿吹动树叶的声音将“我”从遐想中拉了回来,最后以感叹句作结,照应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爷爷”观点的认可。
整首诗很押韵,适合训练学生朗读。
第一节的韵有“篮”“边”“天”,第二节的韵脚有“先”“蛋”“伞”,第四节的韵脚有“远”“篮”,指导朗读时要注意韵脚的处理。
这首诗的第一节和第四节有好几个感叹号,朗读时要突出赞叹的语气;第二节第三节有好几个问号,用孩子们的猜测和疑问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读出那种情态。
在第二三小节里,还有很多动宾结构的短语,这些短语的铺排,让诗歌充满了鲜明的节奏感。
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积累。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只有七个,但是要求会写的字较多,这些字笔画还偏多,需要细心指导。
另外,这首儿童诗是节选,编入教科书时对原诗进行了删改。
我们认为原诗的结尾更有意义。
所以建议大家在教学中将原诗结尾链接进来,可以深化诗歌的意义。
【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逗、蔷、薇、逮、忆”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等9个生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通过两课时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从课前学生的预习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本课也有不足,我在第二课时倾入了较多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太可以消化完全,其实应该把一些第二课时的内容放在第一课时,这样就平均一些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第2篇】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
如在备课时,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我觉得我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下,但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刚一说你们知道人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就说道从猿变来的。
虽然用词不是很准确,起码学生知道人和猿是有关系的,那么传说就没有必要说了,视频资料也不用放了。
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的观察,开始通过学生看图,谈感受,明确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但是上课的时候感觉很乱,于是进行了调整。
但是感觉还是不好。
今天再看,想到应该从这节课,就教给学生识图、读图的方法。
从整体到局部,重点内容重点观察。
先明确告诉学生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及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这样就顺畅的多。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第3篇】第一堂历史课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双方彼此陌生,却都有互相了解的强烈愿望。
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打破师生双方原有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实现自主对话意识与能力养成非常的重要。
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第一课就要解决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的学生对历史是什么,历史课讲什么是很疑惑的,所以第一课必须让学生体会这一课程内涵。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1、引入,激发兴趣。
用原始森林的引入,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2、读诗歌,感知文本。
首先,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思考:祖先生活中哪里?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在他们的生活场景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习生字后,教师要求学生读这首诗,做到“五不”: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错字音、不读破句子。
第二课时:1、这是一首内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诗,因为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对这首诗比较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找出与自己生活贴近的活动,比如:摘野果、捉蜻蜓、逮蝈蝈等,并让学生体会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心情,这样就很容易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2、注重朗读。
朗读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反思第【2】篇〗《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特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
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音乐、录音、录像等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
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象,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2.把诗歌读熟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三、理解课文: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2.指名回答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照样子,说一说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那(),是()的摇篮那(),是()的摇篮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3)练读2、3节(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2)引读(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1)自由组合练习读(2)展示个性指名读8.有感情地读全诗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四、拓展延伸: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2】篇〗祖先的摇篮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第1篇】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人和自然能和谐相处。
一、教学效果: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
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音乐、录音、录像等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
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像,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
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二、成功之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
让学生自读为主,在此环节中,本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过渡的作用。
先是课前收集资料,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提问题。
小组合作给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在学习生字的时候,让孩子们大胆想象,用换部首、编顺口溜、编故事,字谜等方式来记忆生字。
因为是学生自己想的,所以有趣,记忆也很深刻。
2.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反思第1篇】段校长张伟芳吴舒曼老师等我的同行们对我的课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并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我如获至宝。
结合我的课堂我进行了如下反思:1、要把握好教材,教学目标要明确。
我讲授的是《祖先的摇篮》第一课时,这是一篇儿童诗歌。
本单元围绕世界之初为主线,通过反复读让学生想象祖先生活的环境。
课堂上我出示原始森林的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为后面的想象读奠定基础。
2、教学环节要紧凑,安排合理。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读、分段读、引导读、比赛读突出了诗歌朗读的重要性。
但在个别读的安排上略显不合理。
识完字紧接着让学生写难写易错的字,最后再进行比赛。
让学生在读书中结束这节课,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3、备课一定要充分严谨在指导学生写字这个环节,我备课不充分。
当一个学生指出“蓝”字有问题时,我以为自己打错字了,一带而过。
我应当借此机会和题目中的“篮”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并记住它们。
所以备课时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
不足之处: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
诗歌中的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比如祖先的意思,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因此,我在诗歌教学中对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感悟做得还不太到位。
总之,一堂课结束了,学到的东西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更多。
教研公开课虽已结束,但学习才刚开始,我会继续努力,行走在语文反思的路上。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反思第2篇】《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1、引入,激发兴趣。
用原始森林的引,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2、读诗歌,感知文本。
首先,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思考:祖先生活中哪里?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在他们的生活场景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习生字后,教师要求学生读这首诗,做到“五不”: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错字音、不读破句子。
3、这是一首内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诗,因为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对这诗比较感兴趣。
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学语⽂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门学科,它不仅具有⼯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是故,⼩学语⽂应在⼀般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扩⼤视野,展开更⼴泛的研究,我们须正视且须加以重视其重要地位。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祖先的摇篮》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祖先的摇篮》原⽂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 这是多⼤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 ⼀望⽆边, 遮住了蓝天。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树上 摘野果,掏鹊蛋? 可曾在那⽚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 孩⼦们也在这⾥ 逗⼩松⿏, 采野蔷薇吗? 也曾在这⾥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风⼉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 ⼜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篇⼆】⼩学⼆年级语⽂《祖先的摇篮》教案 教学⽬标: 1、正确认读九个⽣字,会写⼋个⽣字。
培养学⽣联系上下⽂理解词语的能⼒。
2、理解课⽂内容。
3、继续培养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的能⼒。
4、充分发挥学⽣学习的主体性,开展⼩组讨论,理解、感悟课⽂。
5、培养学⽣热爱⼤⾃然和热爱⽣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引⼊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活在这⼉美丽的地⽅,今天就让我们⼀起⾛进原始森林,感受⼀下祖先⽣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学建议、合作学习: 学⽣⽤⾃⼰喜欢的⽅式读课⽂。
在读⽂的过程中完成下⾯⼏个任务。
1、⾃读课⽂,⽤你认为的⽅法认识本课⽣字。
2、把诗歌读熟。
3、⼩组合作讨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三、汇报⾃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读给⼤家听? 2、你画出了哪些⽣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做找朋友的游戏) 4、⽼师检查认字情况(开⽕车读⽣字) 5、质疑: 四、理解课⽂。
《祖先的摇蓝》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祖先的摇蓝》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它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对祖先在原始森林生活的想象,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这篇课文既有助于学生了解人类祖先的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又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 知识与技能- 文中有许多生字词需要学生掌握,例如“摇篮”“浓绿”“一望无边”等。
这些字词的正确读写是基础的语文知识要求。
例如“浓绿”这个词,学生要能理解它描绘的是一种颜色浓郁、充满生机的绿色,通过联系生活中的绿色植物,如茂密的森林,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个词。
- 在阅读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诗歌中“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一句,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体会到原始森林的广袤和它对于祖先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运用想象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描绘的是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的生活场景,这是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描述,如“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祖先们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画面。
- 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
例如将“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和“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进行比较,学生能感受到加上“苍苍茫茫”这个形容词后,更能体现出原始森林的广阔无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中对原始森林的描写充满了赞美,如“浓绿的树阴下,留下了多少动人的传说。
”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是充满故事和美好的地方。
- 培养学生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通过了解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简单而又快乐的生活,体会到祖先的智慧和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祖、啊、浓”等生字,理解并运用“摇篮、祖先、浓绿”等词语。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共分四小节。
第一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许多的想象,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儿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与诗歌的开头彼此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课文配有色彩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
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树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整幅画面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脑子里有很多的为什么,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思想里充满了童真童趣,而这篇诗歌就是以孩子的语气在追想远古时代祖先们质朴自然的生活,所以非常适合他们学习,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城市里,每天被繁重的作业包围,难免缺少这样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所以他们欠缺相应的生活体验,而且本文的主旨也是非常深奥难懂的,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永远永远不被污染?【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并体会文中动词的恰当使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第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第1篇】《祖先的摇篮》共有4个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真实的童年生活,这构成了课文中间部分的内容。
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并与诗歌的开头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教学时,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读训练中,采用音乐、录音、录像等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
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像,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
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二、成功之处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反思第【1】篇〗教学感悟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整堂课从课前学生的预习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反思第【2】篇〗段校长张伟芳吴舒曼老师等我的同行们对我的课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并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我如获至宝。
结合我的课堂我进行了如下反思:1、要把握好教材,教学目标要明确。
我讲授的是《祖先的摇篮》第一课时,这是一篇儿童诗歌。
本单元围绕世界之初为主线,通过反复读让学生想象祖先生活的环境。
课堂上我出示原始森林的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为后面的想象读奠定基础。
2、教学环节要紧凑,安排合理。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读、分段读、引导读、比赛读突出了诗歌朗读的重要性。
但在个别读的安排上略显不合理。
识完字紧接着让学生写难写易错的字,最后再进行比赛。
让学生在读书中结束这节课,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3、备课一定要充分严谨在指导学生写字这个环节,我备课不充分。
当一个学生指出“蓝”字有问题时,我以为自己打错字了,一带而过。
我应当借此机会和题目中的“篮”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并记住它们。
所以备课时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
不足之处: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
诗歌中的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比如祖先的意思,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因此,我在诗歌教学中对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感悟做得还不太到位。
总之,一堂课结束了,学到的东西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更多。
教研公开课虽已结束,但学习才刚开始,我会继续努力,行走在语文反思的路上。
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这一单元围绕“世界之初”,以世界之初为主线,通过反复读让学生想象祖先生活的环境。
通过原始森林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为后面的想象读奠定基础。
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伟大,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神奇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和探寻远古知识的兴趣。
《祖先的摇篮》以儿童诗的形式,用儿童的眼光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幻想祖先生活的情景,表达了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的赞美、向往之情。
二、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小学生而言,想象力非常丰富,但缺乏生活经验,感受力和理解力比较薄弱。
对于像诗歌类的需要从诗句的字面意思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困难的。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围绕课文内容适当补充相关资料的解说,帮助学生了解,尽量采用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理解,然后再通过展示各中原始森林的图片、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想象,让平面的诗句凭借学生丰富的想象生成为一副副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生动的场景。
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投身于诗歌的意境中,与诗人产生共鸣。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趣。
2、儿童诗歌介绍和作者介绍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遮住、浓绿”等词语的含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理解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集永的韵味。
五、教学策略主要采用领读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图文并茂、我问你答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活动 1《祖先的摇篮》播放PPT,展示识字卡师: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闭上眼睛(播放鸟叫声音)师:现在我们一起慢慢睁开眼睛(播放原始森林图片)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好多原始森林的图片,现在我们一边继续看,一边想象一下我们祖先生活的地方,想象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房子,他们的劳动,他们的食物等等。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3祖先的摇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恰当使用动词的好处。
【教学重点】1.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2. 体会“摘、采”等动词恰当使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1.婴儿摇篮、原始森林。
2.原始人狩猎、打造石器、建房搭窝等生活场景。
3.草原、大海。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祖、掏、逗”等7个生字,会写“祖、浓、忆、啊”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3.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初解题意,设问引读1.认识“祖先”。
(1)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祖先是指什么人呢?有没有人向你提到“祖先”这个词?预设:祖先一般是指离我们年代很久远的先人。
在这首诗歌中,是指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类。
(2)出示原始人狩猎、采野果、生活的,看图帮助学生了解“祖先”。
(3)请学生说一说认识“祖”字的方法。
预设:“组—祖”,注意偏旁“礻”和“衤”的区别。
2.理解“摇篮”。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摇篮吗?(2)出示摇篮图,提问:摇篮是做什么用的?给你什么感受?预设:摇篮是给小婴儿睡觉用的,让人觉得舒服。
3.导入。
(1)题目《祖先的摇篮》是指祖先睡觉用的摇篮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2)齐读课题。
开始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首先利用原始人生活场景,拉近久远的原始时代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理解“祖先”,再联系生活渗透对“摇篮”本义的理解,以上两步均通过“搭桥建梁”巧引学生初解题意。
2023年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与反思四篇
2023年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与反思四篇1、按要求预习课文。
掌握预习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
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一、课前预习预习要求:(1)朗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4)提出疑难问题;(5)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6)尝试背诵课文。
二、导入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8课《祖先的摇篮》。
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朗读课文。
齐读。
指名读。
(2)检查字词。
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3)提出问题。
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习课文的方法:1、读通课文。
2、自学字词。
3、理解内容。
4、质疑问难。
5、搜集资料。
三、学习课文1、解题。
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2、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
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2)小组讨论。
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4、交流。
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
大家来交流一下。
5、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四、课堂练习1、词语连线。
注意题目要求:可以多种答案。
先在书上试着划一划,然后说一说。
2、背诵课文。
五、课后作业仿照课文,试着学写一段小诗。
用彩色纸抄写出来。
本单元围绕“世界之初”的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三篇课文,涵盖诗歌、故事、神话,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
本册第二单元学习了“读句子,想象画面”,第四单元学习“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反思【第1篇】段校长张伟芳吴舒曼老师等我的同行们对我的课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并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我如获至宝。
结合我的课堂我进行了如下反思:1、要把握好教材,教学目标要明确。
我讲授的是《祖先的摇篮》第一课时,这是一篇儿童诗歌。
本单元围绕世界之初为主线,通过反复读让学生想象祖先生活的环境。
课堂上我出示原始森林的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为后面的想象读奠定基础。
2、教学环节要紧凑,安排合理。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读、分段读、引导读、比赛读突出了诗歌朗读的重要性。
但在个别读的安排上略显不合理。
识完字紧接着让学生写难写易错的字,最后再进行比赛。
让学生在读书中结束这节课,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3、备课一定要充分严谨在指导学生写字这个环节,我备课不充分。
当一个学生指出“蓝”字有问题时,我以为自己打错字了,一带而过。
我应当借此机会和题目中的“篮”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并记住它们。
所以备课时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
不足之处: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
诗歌中的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比如祖先的意思,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因此,我在诗歌教学中对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感悟做得还不太到位。
总之,一堂课结束了,学到的东西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更多。
教研公开课虽已结束,但学习才刚开始,我会继续努力,行走在语文反思的路上。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反思【第2篇】《祖先的摇篮》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特出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3.情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生: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师:那时候孩子们,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怎么生活呢?
生: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
师:那时候孩子们,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怎么生活呢?
生:孩子们也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师: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
拓展了作者吴珹的另一篇诗歌《童年》。
(2)想像画面读。
想象讨论:我们的祖先还在原始森林里干什么呢?(在岩石下避雨,在草棚里做饭,在小河里捉鱼等)
师:边读边想森林的样子想象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自由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品读课文,学习课文第四、五小节。师生对读
师:风儿沙沙的响着,
生: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
师:那回忆
生: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文中的“我”产生的许多想想都源自于实际生活,通过提问式对读总结发现带有动作的短语,自由想象发挥,带着动作自由朗读,感受文章中的童真童趣。
文章最后,树叶的响声是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实当中,也对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感叹,教师适时总结。
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文章整体感知之后,根据对原文的解,展开自己的想象,用语文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读文,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很容易背过
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从而达到流利的朗读。
课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由爷爷的一句“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去想象祖先的生活。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对原始森林的了解。
童年,在蚁窝和鸟巢里,在电动汽车和电子计算机里,以至在因特网上,探索着各种各样的秘密。
童年,有人之初最可贵的本性,有追根究底的好奇,有无拘无束的创造。
童年,天真而又诚实,不受世俗的蒙蔽。
童年,最贫穷也最富有。那时候,真可谓是最无知的智者,最无忌的哲人。
以图助讲。用图片导入课题,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图文资料中了解原始森林的原貌,引起对课文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了解。
2、以文带文
师:学了吴珹的《祖先的摇篮》让我们对祖先生活过的原始森林有了了解,我们再来欣赏一篇吴珹的文章《童年》
童年文/吴珹
童年,在小河边送走远航的芦叶船。
童年,在草地上放飞纸糊的花蝴蝶。
童年,爱和布娃娃说悄悄话。
童年,用橡皮泥捏出千姿百态的想像。
童年,在蒲公英的小屋里寻找展开翅膀的童话。
童年,在万花筒里旋转着五彩缤纷的梦。
(2)填空读
师: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呀,,
那树阴,遮住了蓝天。
师:我们祖先的摇篮在茫茫的原始森林。这个摇篮很大,“茫茫的”“一眼望不到边”。
2.欣赏美读第二、三小节。
(1)提问式对读
师: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怎么生活呢?
生: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师: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这摇篮中怎么生活呢?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认读生字词。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
4、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美好)
猜想祖先生活(快乐)
拓展篇目
童年文/吴珹
童年,在小河边送走远航的芦叶船。
童年,在草地上放飞纸糊的花蝴蝶。
童年,爱和布娃娃说悄悄话。
童年,用橡皮泥捏出千姿百态的想像。
童年,在蒲公英的小屋里寻找展开翅膀的童话。
一、以旧引新,激情导入环节(时间:2分钟)
1.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师: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祖先的摇篮》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2.作者简介
吴珹:儿童文学作家。他的儿童散文《美丽的华沙》、,《美丽的窗花》,《祖先的摇篮》,《快乐夏令营》,《豆花庄的小家伙们》等,被选入不同版本的小学新课标语文教材中。他除了坚持创作,还编辑出版了《中国当代幼儿文学精选》,《中国儿歌》(当代卷),《燕赵儿童选注》,《幼儿散文一百篇》等。
4.开火车读,一人一小节。
5.再次自己通读课文,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都曾在原始森林中做过什么?
三、精读体悟,语言习得环节
1.品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节。
(1)师生对读
师:爷爷说:
生: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师:真有意思,
生:这是多大的摇篮呀,
师:一望无边,
生:那浓绿的树阴遮住了蓝天。
讨论:我们祖先的摇篮在哪里?这个摇篮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摇篮有什么不同?
童年,在万花筒里旋转着五彩缤纷的梦。
童年,在蚁窝和鸟巢里,在电动汽车和电子计算机里,以至在因特网上,探索着各种各样的秘密。
童年,有人之初最可贵的本性,有追根究底的好奇,有无拘无束的创造。
童年,天真而又诚实,不受世俗的蒙蔽。
童年,最贫穷也最富有。那时候,真可谓是最无知的智者,最无忌的哲人。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师:啊!古老的原始森林,
生:我们祖先的摇篮!
师总结:美丽而古老的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它孕育着无数生灵,那些美丽的植物,那些可爱的动物都曾陪伴着我们人类一代一代繁衍惩生息,直至进入今天的文明社会。
四、以文带文,语言运用环节
1、拓展
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3.讨论交流
师:题目中提到的“摇篮”是什么?你了解的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二、整体感知环节。
1.听录音范读。(出示诗歌)
2.自读课文,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再把那句话读通顺。
3.指名读,一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