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对鱼形态特征比较
最常见的50种食用鱼,别再说你不认识,好好看看,你认识几种
最常见的50种⾷⽤鱼,别再说你不认识,好好看看,你认识⼏种Hi,我是⾷多D的作者。
“⾷多D”这个账号主要是分享美⾷的教程,还有特⾊美⾷教程,欢迎关注~常常会听到很多⼈问,这是什么鱼啊?有些⼈叫不懂,也有很多⼈,只会叫本地话,并不知道这些鱼的学名怎么叫,今天就跟系统的跟⼤家分享,⽇常⽣活中,我们⽐较常吃和常见的海鱼的称呼。
我本⼈⽣活在汕尾这个海滨城市,⽇常吃的鱼种类也不少,如有其它品种的鱼没有分享到的,欢迎评论区留⾔哦~1、黄花鱼⼤黄鱼⼜称⼤黄鱼,黄⾦鱼,⾦鱼,⼤黄鱼和⼩黄鱼,还有带鱼、乌贼,是被称为“四⼤海产”。
黄花鱼鱼味鲜美,⾁嫩滑且⾁质呈蒜瓣状,煮出来的汤⽔也很鲜甜。
2、带鱼带鱼带鱼⽐较长,⾝形偏扁,银灰⾊,带鱼头尖⼝⼤,⾄尾部逐渐变细,带鱼⽐较喜欢成群结队,每年春天回暖⽔温上升时,带鱼成群游向近岸,由南⾄北于⽣殖回游,是为捕捞季节,所以海鱼的产量也较⼤。
3、马头鱼马头鱼头部是形的,鱼⾝侧扁、背部微微凸起,有些像马头的形状,所以被称为马头鱼。
同⼀品种中还有其他分类:有红⽅头鱼、⽩⽅头鱼、黄⽅头鱼、狐⾊⽅头鱼和细⽅头鱼。
⽩马头的⾁质会更加软滑。
4、黄姑鱼黄姑鱼黄姑鱼跟上⾯所提到的黄花鱼,只有⼀字之差,但在⾁质和⼝感上,区别还是⽐较明显的,黄姑鱼⾁质较松粗,鲜美嫩滑程度不及黄花鱼。
5、鲳鱼鲳鱼(银鲳鱼)⼜称镜鱼、平鱼,鲳鱼的品种也不少,鱼⾁是⽩⾊的细嫩且鲜美可⼝,因为算得上是南⽅沿海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
还有分银鲳、⾦鲳、红鲳(淡⽔⽩鲳)、⼑鲳、乌鲳、灰鲳、刺鲳、斑点鸡笼鲳、雪花鲳(南美鲳)、条纹鸡笼鲳、⿊鲳、⽃底鲳。
⾦鲳6、龙头鱼龙头鱼这种鱼只有⼀条主⾻,⽽且主⾻也⽐较柔软,它的鱼刺因为是软绵绵的。
7、乌塘鳢(lǐ)乌塘鳢(lǐ)⾝条⽐较长,但全⾝鳞⽚排列不整齐,鱼⾝为⿊褐⾊,腹⾯的颜⾊⽐较淡。
8、河豚鱼⼜被称为:'⽓泡鱼'、'吹肚鱼'、体圆棱形,体背侧灰褐⾊,并散布有⽩⾊的⼩斑点,有些斑点呈条状或⾍纹状。
100种海洋生物的介绍
100种海洋⽣物的介绍《100种海洋⽣物》1⽑蚶(scapharca subcrenata)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列齿⽬(Taxodonta)蚶科(Arcidae)⽑蚶属形态特征:成体壳长4-5厘⽶,壳⾯膨胀呈卵圆形,两壳不等,壳顶突出⽽内卷且偏于前⽅;壳⾯放射肋30-44条,肋上显出⽅形⼩结节;铰合部平直,有齿约50枚;壳⾯⽩⾊,被有褐⾊绒⽑状表⽪。
分布境地:我国近海海域均有分布。
2.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蚶科,蚶属形态特征:贝壳极坚厚,卵圆形。
两壳相等,极膨胀,尖端向内卷曲。
韧带⾯宽、⾓质、有排列整齐的纵纹。
壳表放射肋发达,肋上具颗粒状结节,故⼜名粒蚶。
壳⽯灰⽩⾊,⽣长线明显。
壳内⾯灰⽩⾊,⽆珍珠质层。
铰合部直,具细⽽密的⽚状⼩齿。
前闭壳肌痕呈三⾓形,后闭壳肌痕呈四⽅形。
分布境地:⼴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活在内湾潮间带的软泥滩中。
世界泥蚶产量主要产⾃东南亚沿海国家。
3.青蛤(Cyclina sinensis)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帘蛤科形态特征:贝壳略呈圆形,长3~5 cm,⾼3~5cm,厚约0.5mm。
壳外表黄⽩或青⽩⾊。
壳顶歪向⼀⽅,并有以壳顶为中⼼的同⼼层纹,排列紧密,沿此纹或有数条灰蓝⾊轮纹,腹缘带细齿状,壳内⾯乳⽩⾊或青⽩⾊。
光滑⽆纹。
分布境地:分布於⽇本及中国⼤陆,台湾产量以西部河⼝或砂泥底质的海域居多4.⽂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双壳钢,帘蛤⽬,帘蛤科。
⽂蛤属形态特征:贝壳较⼤⽽厚,背缘略呈三⾓形,腹缘近圆形,两壳相等,前后不等。
壳长略⼤于壳⾼。
壳顶突出,位于背部稍靠前⽅。
⼩⽉⾯狭长,呈⽭头状。
⾯宽⼤,卵圆形。
韧带⿊褐⾊,凸出壳⾯。
贝壳表⾯膨胀,光滑,被黄褐⾊壳⽪。
同⼼⽣长纹清晰。
壳⾯花纹在幼贝较丰富⽽有变化,⼤形个体通常在背部有锯齿状或波纹状花纹。
动物学 鱼类 鱼类的主要特征
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呈星状,突起多,含有棕色、 黑色或灰黑色的颗粒,鱼类普遍存在; 黄色素细胞具 2 个细胞核,色素颗粒小, 光线照射下呈淡黄色或深橙色,由叶黄素 组成,可溶于酒精、乙醚等脂肪溶剂中, 在光线照射下迅速褪色; 红色素细胞多见于热带鱼类含红色素,极 易溶于酒精和乙醚中; 虹彩细胞或称反光体,为多边形或卵圆形, 无突起,含有鸟粪素颗粒。
• 扁平的鱼类:眼转到头顶。 • 鲽形目:眼睛扭转在体之 一侧。 • 弹涂鱼:眼十分突出,且 能左右转动观看四方。 • 深海鱼类:有些种类已退 化为盲鱼,而有些种类的眼则 变得特别大。
5、鼻(nose)
• 主要的嗅觉器官,由一些多褶 的嗅觉上皮组成嗅囊,嗅囊以外鼻孔 与外界相通,不兼作呼吸道作用。 • 鼻孔的形状、位置和数目因鱼 的种类而异。
构
椎体的类型:双凹型、前凹型、后凹型、异 凹型 (马鞍型)、双平型
鱼类的脊柱分为躯干椎和 尾椎,椎体为双凹型椎体
韦伯氏器
鲤形目鱼类所特有的鳔与 内耳之间由闩骨、舟骨、 间插骨、三脚骨构成具有 特殊的感觉功能。
附肢骨骼
包括奇鳍的支鳍骨、偶鳍的支鳍骨和带骨。
奇鳍支鳍骨:亦称担鳍骨,包括背、臀鳍的 支鳍骨和尾鳍的支鳍骨。软骨鱼为一根分 3 节的棒状软骨; 硬骨鱼低等种类分3节,高等种 类分2节或1节。
• 软骨鱼类:位于头部腹面口的前方。 • 少数硬骨鱼类每侧只有一个鼻孔。 • 除肺鱼等一些种类,一般鼻孔不与口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导语淡水鱼,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
下面是淡水鱼有哪些,淡水鱼图片及文字说明,教会你认识生活中最常见的淡水鱼。
鲤鱼( lǐ yú ) 鱼类,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
鲤科(Cyprinidae)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
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
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
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 中文学名:鲤鱼拉丁学名:Cyprinus carpio 别称: 鲤拐子、鲤子草鱼( cǎo yú )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
英文名:Grass carp 。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
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
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
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鲤科。
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长大1m余。
体青黄色。
头宽平,口端位,无须。
咽齿梳状。
栖息水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
3-4龄成熟,在江河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
生长快,最大个体达30kg左右。
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
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肉味美,鱼胆有毒。
中文学名:草鱼拉丁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别称: 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乌青、草苞、草根(东北)、混子螺蛳青( luó sī qīng ) 学名青鱼,是鲤形目、鲤科的脊椎动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比较多,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青、鲢、草、鳙)之一。
金鱼的形态特征与品种
红高头珍珠鳞(皇冠珍珠)
红黑珍珠鳞
文种: 体短而圆, 两头尖, 眼小而正常,有背鳍, 尾鳍分叉达四叶 以上部发达,从上俯视,鱼体犹如“文”字,故名。
龙种:体形短,眼球发达,凸出于眼眶外,类似古代传说中龙 的眼睛,尾鳍四叶, 臀鳍与尾鳍成双而伸长,背鳍高耸, 胸鳍 呈三角形, 鳞圆而大。
蛋种:体形短缩,圆似鸭蛋,背上无鳍长 眼径
全长 体长
背鳍高
体高
尾鳍长
胸鳍长
腹鳍长
• 头长:是从吻端到鳃盖骨后缘的直线长度。 • 吻长:是从吻端到眼眶前缘的直线长度。 • 眼径:眼眶的直径,即眼眶的前缘到后缘的直
线距离。
• 眼间距:是从鱼体一边眼眶背缘到另一边的眼 眶背缘的宽度。
• 尾柄长:是从臀鳍基部后端到尾鳍基部的直线 长度。
五 鳍 相 逢
金鱼以其色相著称,因而白色金鱼多不受欢迎,而此鱼虽也 全身银白,但所有各鳍却色泽红艳,极具特色。但此类品种入 选严格,躯体不得有丝毫红斑,为白文鱼的一个突变。经过再 三选育,正品率逐渐增多,近年来又选育出各鳍呈黑色的新变 异品种。
玉 印 头 球
玉印头为高级金鱼。因其入选要求较严,原本稀少,而 鼻膜发达形成绒球者则更为名贵,颇不多见。绒球虽不 大,但结实而滚圆,是近年新增的变异品种。
4、金鱼的鳍形
背鳍:金鱼分为有背鳍的种类和无背鳍的种类: 有背鳍种类——文种金鱼、草金鱼、部分龙睛、 高头、狮头 无背鳍种类——蛋种金鱼。 有残缺背鳍的种类——即背鳍没有完全退化掉, 还存在几根鳍条,一般在幼鱼时就被淘汰了
。
胸鳍:靠近鳃盖处长有一对胸鳍,金鲫,龙睛和文鱼的 呈三角形,长而尖,蛋鱼短而圆,在繁殖季节也可做为辨 别雌雄的标志,雄鱼鳍条上会出现追星,而雌鱼则不 出现。
鱼类生物学特征
鱼类生物学特征鱼类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其生物学特征与其他动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鱼类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下面将对鱼类的生物学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一、外部形态特征1.身体结构:鱼类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在水中的游动。
通常分为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
头部包括口、眼、鳃盖等器官,躯干是鱼的主要部分,尾部有助于推动鱼的游动。
2.鳞片:鱼类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鳞片可以保护鱼的皮肤不受外界伤害,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水的阻力。
3.鳍:鱼类身体两侧和背部有着不同类型的鳍,如背鳍、腹鳍、胸鳍和尾鳍等,这些鳍对于鱼类的平衡、游动和转向起着重要作用。
二、内部结构特征1.骨骼系统:鱼类的骨骼主要由硬骨和软骨组成,鱼类的骨骼可以提供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2.肌肉系统:鱼类的肌肉发达,特别是躯干部分,这使得鱼类能够进行迅速的游动。
3.消化系统:鱼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和肠道等器官,它们的功能是摄取食物、消化和吸收养分。
4.呼吸系统:鱼类通过鳃呼吸,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可以将水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5.循环系统:鱼类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部分,血液循环可以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6.泌尿系统:鱼类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和泌尿道等组成部分,它们的功能是排除体内的废物和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三、生理功能特征1.呼吸:鱼类通过鳃呼吸,能够在水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运动:鱼类的鳍和肌肉使其能够进行迅速的游动,以逃避捕食者或捕捉猎物。
3.感知:鱼类具有敏锐的视觉和听觉,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变化和探测潜在的危险。
4.繁殖:鱼类的繁殖方式多样,有的鱼类进行内受精,有的进行外受精,还有的进行孵化和育儿。
5.适应水生环境:鱼类的体表有黏液和鳞片保护,可以适应水中的环境,如水温、盐度等的变化。
总结起来,鱼类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
它们的身体结构适应了水中的生活,具有独特的鳞片和鳍等特征。
50对鱼形态特征比较
50对鱼形态特征比较海鲢和大海鲢海鲢:有伪鰓;背鳍最后鳍条不延长;臀鳍比背鳍短。
大海鲢:无伪鰓;背鳍最后鳍条延长呈丝状;臀鳍较长。
鲥和斑鰶鲥:上颌中央有一明显缺刻,体侧无黑斑,棱鳞强斑鰶:上颌中间无显著缺口,体侧只有一个黑斑(鳃孔后上方有一黑斑)花鰶和斑鰶花鰶:颌中间有一显著缺口,纵列鳞44~48,体侧有4~6个黑斑斑鰶:颌中间无显著缺口,纵列鳞53~58,体侧只有一个黑斑青鳞鱼和鳓青鳞鱼:A鳍条在20枚左右;V位于D正下方略后鳓: A基底长,V很小,棱鳞强,口上位,下颌突出,口裂垂直,鳀和黄鲫鳀:腹部圆,无棱鳞;A鳍条不与C相连,A鳍条17-25枚。
黄鲫:体侧边,有很强的棱鳞;P上方的第一枚鳍条延长呈丝状。
细鳞鱼和大麻哈鱼细鳞鱼:口小;上颌骨后延不及眼的后缘;大麻哈鱼:口在端位,口裂很大;上颌骨延长到眼的后缘,斜向下方。
大麻哈鱼和虹鳟大麻哈鱼:鱼体呈纺锤形;臀鳍基底长大于鳍高;口在端位,口裂很大,上颌骨延长到眼的后缘,斜向下方。
虹鳟:体长,扁纺锤形;臀鳍基底长小于鳍高;口端位,口大上斜,颌齿发达。
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大银鱼:前颌骨和上颌骨各有齿1行,腭骨齿2行,下颌齿和舌齿均有2行。
太湖新银鱼:上下颌骨各有1行细齿;口小,吻短钝,下颌略长;尾鳍中部无2黑点。
马口鱼和宽鳍鱲马口鱼:口裂较大,上下颌侧缘凹凸镶嵌,背鳍3,7-8;臀鳍3,7-8宽鳍鱲:口裂较小,上下颌侧缘较平直,背鳍2,7;臀鳍2,8。
红鳍鲌和翘嘴红鲌翘嘴红鲌:腹棱不完全,背鳍具刺,口上位,垂裂,下颌急剧向上翘,突出于上颌前缘。
红鳍鲌:腹棱完全,背鳍具硬刺,臀鳍3,24-29;,口上位,口裂几乎与体纵轴垂直。
鲢和鳙鲢:腹棱完全,存在于胸鳍基部下方至肛门间的整个腹部;胸鳍末端不达腹鳍基部鳙:腹棱不完全,仅存在于腹鳍基部到肛门之间;胸鳍末端超过腹鳍基部。
团头鲂和三角鲂团头鲂:背鳍刺一般短于头长;尾柄高大于尾柄长三角鲂:背鳍刺一般长于头长;尾柄高一般小于尾柄长团头鲂和鳊团头鲂:腹棱不完全;上下颌等长;鳊:腹棱完全;,上颌比下颌稍长;三角鲂和鳊三角鲂:腹棱不完全;上下颌等长鳊:腹棱完全;,上颌比下颌稍长;麦穗鱼和棒花鱼棒花鱼:口端位或下位,口角具须一对麦穗鱼:口上位,口角无须乌鳢和斑鳢乌鳢:体黑色、圆鳞,上有许多斑点很像蝮蛇花纹,头如蛇头,头两边鳃弧上部有“鳃上器”,有呼吸空气的本能,口裂大斑鳢:体黑灰色,腹部灰白,具众多不规则的小黑斑;。
市场常见冰鲜鱼类.
市场常见冰鲜鱼类鲨鱼鲨鱼早在恐龙出现前三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过四亿年,它们在近一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
鲨鱼,在古代叫作鲛、鲛鲨、沙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
1.基本介绍鲨鱼,生活在海洋中,被一些人认为是海洋中最凶猛的鱼类之一。
但鲨鱼中体型最大的鲸鲨却以小型海洋生物为食物,和须鲸差不多。
由于食物具有某种相似性,经过漫长的生物演化,它们长得和须鲸很有相似点,这个叫做“趋同进化”。
于是“鲸鲨”的名字就理所当然了。
2.食材图片3.营养价值鱼翅之所以能食用,是因为鲨鱼的鳍含有一种形如粉丝状的翅筋,其中含80%左右的蛋白质,还含有脂肪、糖类及其他矿物质。
鱼翅是比较珍贵的烹调原料,但营养价值不十分高,因鱼翅所含的蛋白质缺少一种必需的氨基酸(色氨酸),是一种不完全蛋白质。
大海鳝海鳝,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生活于浅水,栖于岩礁间并隐在缝穴内。
与其他鳗类不同之处是鳃孔小而圆,一般无胸鳍。
皮厚,光滑,无鳞。
口大,牙坚利,适于捕捉及咬住猎物(主要是其他鱼类),也能严重伤其天敌,包括人类。
海鳝于受侵扰时才会攻击人类,此时可变得十分凶恶。
1.生活习性海鳝通常具鲜艳的体色或斑纹。
体长一般不超过1.5公尺(5呎),但太平洋的长体海鳝可长约3.5公尺(11.5呎)。
在世界上某些地区人们食海鳝的肉,但某些种类有毒,可引起疾病和死亡。
2.食材图片3.药物功能【药名】:网纹裸胸鳝【来源】:为海鳝科动物网纹裸胸鳝的全体。
【功效】:散寒止痛、消肿收敛。
【主治】:用于寒凝气滞胸痛、痔。
【性味归经】:涩、苦,温。
入心、肺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适量,外用:适量,研末,麻油调敷[3]【别名】:黄海鳝(《中国药用动物志》)【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我国黄海、东海、南海。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捕捉后洗净焙干或煅炭用。
三文鱼三文鱼(salmon)也叫撒蒙鱼或萨门鱼,学名鲑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及欧洲、亚洲、美洲的北部地区。
描写鱼的外形特点
描写鱼的外形特点
鱼的外形特点因鱼种而异,但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 身体形状:鱼的身体形状多种多样,有扁平形、卵圆形、纺锤形、侧扁形等。
不同的形状适应了它们在水中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 头部特征:鱼的头部通常包括口、眼、鳃盖等部位。
鱼的口一般位于头部的前端,用于进食。
眼睛的位置和大小也因鱼种而异,有些鱼的眼睛比较大,有些则比较小。
鳃盖是鱼的呼吸器官,位于头部的两侧。
3. 躯干和尾部:鱼的躯干通常比较细长,尾部则根据鱼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有些鱼的尾部是圆形的,有些则是扁平的,还有些鱼的尾部呈叉状或剪刀状。
4. 鱼鳍:鱼鳍是鱼的运动器官,包括背鳍、臀鳍、尾鳍、胸鳍和腹鳍等。
不同的鱼种,其鱼鳍的数量、形状和位置也有所不同。
例如,一些游泳速度较快的鱼种,其背鳍和臀鳍通常比较长且窄,而一些底栖的鱼种,其腹鳍则比较发达。
5. 体色和斑纹:鱼的体色和斑纹也是其外形特点之一。
鱼的体色可以是单一的颜色,也可以是斑斓的花纹或斑点。
这些体色和斑纹有助于鱼在水中进行伪装、警示或吸引异性等。
总之,鱼的外形特点是多样而丰富的,这些特点不仅与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相适应,也为它们在水中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保障。
鱼类简介
鱼类的头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主要有口、须、眼、鼻孔和鳃孔等器 官。 • 淡水养殖鱼类的口一般位于吻端,由 上下颁组成,它既是捕食器,也是鱼 类呼吸时入水的通道。 • 有些鱼类的口附近着生有须,如鲤鱼 和鲇具须两对,埃及胡子鲇有须四对。 须具有感觉和味觉作用,并可辅助寻 觅食物。
鱼类简介
鱼的体型
• 鱼类在演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生活 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多种 多样与之相适应的体型。就以淡水养 殖的鱼类来说,大致有如下三种体型: • 纺锤型(又称梭型): 头、尾稍尖,身体 中段较粗大,其横断面呈椭圆形,侧 视呈纺锤状,如草鱼、鲤鱼、鲫鱼等。 这种体型的鱼类适于在静水或流水中 快速游泳活动。
青鱼:食性
• 青鱼在天然环境的江、河水体中主 要以螺蚌蚬类及水生蚯蚓和昆虫等 动物性饵料为食。 • 鱼苗阶段以食浮游动物为主,在人 工养殖条件下也喜吃条件下喜吃由 豆饼等饼类、糠麸、蚕蛹等配制的 颗粒料。
青鱼:生活习性
• 青鱼性情温和,喜清新水质。 • 栖息在水的底层,耐肥水的能力比草 鱼强。栖息于水的中下层活动觅食, 为底层鱼类。 • 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0-28℃,冬季在深 水中越冬。 • 喜欢在水质清新,溶氧较高的水域栖 息生长。南北各地有条件的地方均可 人工养殖。
鲢鱼:生活习性
• 鲢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性极活泼,善于跳跃。 • 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在鱼苗阶段主要以浮 游动物为饵,长达1.5厘米以上的幼鱼和成鱼则逐 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如多种藻类。在人工养殖条 件下,也能摄食人工投喂的商品饵料,如黄豆浆、 豆渣粉和米糠及麦麸、玉米粉等,更喜吃小颗粒 配合饲料。 • 适宜在肥水中养殖。生长的适宜当水温为20-30℃, 在混养条件下,秋季水温稍下降时,生长加快。
鲇形目主要养殖鱼
第四节鲇形目的主要养殖鱼类一、长吻鮠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俗名鮠鱼、江团、肥沱等,属鲶形目,鱼尝科,鮠属,全国各水系均有分布,为长江流域大型名贵经济鱼类。
长吻鮠因其肉质细嫩肥美,无细刺和体鳞。
含肉率83.1%,鱼肉蛋白质含量16.11%、脂肪1.01%g,肥厚硕大的鳔,约占体重的5%左右,新鲜时为银白色,可干制成名贵的鱼肚。
湖北省石首出产的鱼肚,地方名“笔架鱼肚”是享誉中外的名菜肴。
1、形态特征(图1-48)长吻鮠体粗且长、呈纺缍形,腹部圆。
吻呈长锥形,向前方显著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
眼小如鼠,须四对较短,上下颌均具有锋利的齿。
全身无鳞,皮肤具有发达的粘液细胞,能分泌酸性粘液,在体表形成极多的具有光泽的粘液层,以保护鱼体。
背鳍、胸鳍均具有发达的锯齿状的棘刺。
背鳍后方有一特别肥厚的脂鳍。
体背部青灰色,个别个体呈淡红略带古铜色,腹部白色。
背侧间有不规则灰色斑块。
2、生态习性长吻鮠广泛分布于长江干、支流水域,通常栖息于缓流深水的乱石中,不打洞,但有钻缝的习性。
终生喜阴,畏光。
白天不到水面活动,夜晚则散开到水面觅食。
长吻鱼危属典型的刺毒鱼类,出膜10天以后,胸鳍锯齿状硬棘刺就已非常发达,刺入人体后有剧烈的疼痛和酸麻感觉,在遇到凶猛鱼类攻击或受到其它惊扰时,背鳍、胸鳍张开相对,但通常不作主动攻击,是自我防卫的有效武器。
3cm以上的幼鱼,一般已具有较强的自卫能力。
养殖上即使混养较小规格的苗种,也不会被其它的鱼类所伤害。
在受到惊扰时,体表粘液细胞迅速大量分泌粘液。
一条250g的成鱼在短短数十秒钟之内分泌的粘液可使1000毫升的清水变成胶状的液体。
长吻鮠能在淡水和半咸水中生活。
喜偏碱性的水体,PH值在7.5~8.5时生长良好。
对水中溶氧要求高,溶氧高于5mg/L时生长好;2.5mg/L时,出现浮头;1.2mg/L时,导致死亡。
水浑浊度对幼苗的影响大,容易出现窒息死亡。
鱼类介绍
1、鳀:[形态特征] 口大,下位。
吻钝圆,下颌短于上颌。
体被薄圆鳞,极易脱落,无侧线,腹部圆,无梭鳞。
尾鳍叉形。
小型鱼,产卵鱼群体长为75~140毫米,体重5~20克。
[生物习性] 温水性中上层鱼类,趋光性较强,幼鱼更为明显。
[产地分布]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
中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2、狮子鱼:[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渐侧扁狭小,体长可达450毫米。
头宽大平扁,吻宽钝,,眼小,上侧位。
口端位,上颌稍突出,鳃孔中大。
体无鳞,皮松软,光滑或具颗粒状小棘。
背鳍延长,连续或具一缺刻,鳍棘细弱,与鳍条相似;臀鳍延长;尾鳍平截或圆形,常与背鳍和臀鳍相连;胸鳍基宽大,向前伸达喉部;腹鳍胸位,愈合为一吸盘。
身体上各鳍的硬棘,尖锐而且具有毒素,是它们在大自然生存时御敌的唯一武器。
[生物习性] 狮子鱼性格凶猛,喜食小鱼虾蟹。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极海,少数见于南极海,花色品种很多,多产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
中国数量较多的为细纹狮子鱼。
3、小黄鱼:[形态特征] 外形与大黄鱼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
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尾柄较短,臀鳍第二鳍棘小于眼径,颌部具6个小孔;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生物习性] 小黄鱼随栖息环境、季节以及体长的变化较大,且109 mm是其发生食性转换的一个关键的临界体长。
[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主要产地在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
4、鱼龙头:[形态特征] 体长而侧扁,一般体长15~26厘米、体重75~150克、眼很小,前位、口裂甚大,由前颌骨形成口裂上缘。
两颌牙密生、细尖,能倒伏、体柔软,大部光滑无鳞,唯侧线上有一行较大的鳞直抵尾叉.头及背面浅棕色,腹部乳白色、侧线发达、明显,从头盖骨直达昆鳍叉中央。
背鳍1个,仅有鳍条,无鳍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胸鳍和陶鳍发达。
鱼种_精品文档
鱼种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它们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拥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和行为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鱼种,包括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1. 金鱼金鱼是世界上广为人知的鱼类之一。
起源于中国的金鱼在各种鱼类中是最常见和受欢迎的。
金鱼体型较小,通常呈扁平形状,颜色鲜艳,品种多样。
金鱼通常生活在鱼缸或池塘中,是家庭宠物的首选。
它们适应力强,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低。
2. 鲨鱼鲨鱼是海洋中最具威胁性的鱼类之一。
它们具有锋利的牙齿和强大的咬合力,常被认为是掠食性鱼类。
鲨鱼的体型大且强壮,通常呈灰色或蓝色。
它们生活在海洋中,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鲨鱼对于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经常被人类捕杀或误杀。
3. 七彩神仙鱼七彩神仙鱼又称孔雀鱼,是一种迷人的热带淡水鱼类。
除了鲜艳多彩的外表外,它们还因其独特的泳姿而广受喜爱。
七彩神仙鱼通常生活在缸中,喜欢水温适中和水质清澈的环境。
由于其美丽的外观和适应力强,它们成为了众多家庭宠物的首选。
4. 大黄鱼大黄鱼是一种大型海洋鱼类,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它们通常有灰色或银色的体色,并具有强壮的身体和锋利的齿类。
大黄鱼是重要的商业渔业资源之一,常被人们捕捞和食用。
它们是典型的洄游鱼类,会在不同的季节在不同的水域中迁徙。
5. 斑马鱼斑马鱼是一种小型热带淡水鱼类,起源于东非的湖泊。
它们以其独特的条纹花纹而闻名,因此得名为“斑马鱼”。
斑马鱼主要生活在群体中,喜欢繁殖和照顾幼鱼。
由于其易于饲养和繁殖的特点,斑马鱼在宠物爱好者中非常受欢迎。
6. 鲈鱼鲈鱼是一种常见的海水鱼类,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海域中。
它们的体型一般较大,身体侧扁,通常呈灰色或棕色。
鲈鱼是一种重要的商业渔业资源,也是许多饮食文化中的主要食材之一。
鲈鱼在日本料理和法式美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些鱼种只是众多鱼类中的一小部分。
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鱼类,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整理)常见小型原生鱼河鱼资料整合
青鳉学名:Oryzias latipes ( Schlegel)俗名:万年鲹、稻花鱼目名:鳉形目科名:青鳉科属名:青鳉属命名人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俗名:灯眼鱼国内分布华南, 华东各省, 东北各省目前较丰富。
国外分布日本资料来源中国鱼类系统检索:223. 珠江鱼类志:295-296. 广西淡鱼类志:1 97.四川鱼类志:494-495.同物异名 Aplocheilus latipes Temminck et Schlege, 1946.;Oryzias l atipes外形特征体侧扁,背部平直。
头略平扁,被鳞。
眼大。
口上位,横裂。
无侧线。
背、腹鳍均小。
背鳍位于体后部,几与臀鳍相对。
尾鳍近截形。
无侧线。
背鳍条6,位很后;臀鳍条16~19;尾鳍截形。
体背侧淡灰色,体侧及腹面银白色,臀鳍及尾鳍散布黑色小斑点,其他各鳍淡色。
分布于中国东部、朝鲜西部及日本本州。
中国辽河到海南省,西到关中及四川均有分布。
生长繁殖常成群地栖息于静水或缓流水的表层。
在稻田及池塘、沟渠中常见。
以昆虫幼虫、小软体动物为食。
产卵期为4月下旬到7月中旬。
分批产卵。
体长在17毫米左右的个体怀卵量为 180~250粒。
一次可产6~30粒。
卵具油球,卵径约0.9毫米,吸水后膜径1.1毫米。
卵膜上具有长、短两类丝状物,短丝数目多,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卵膜上;长丝20余根,集中一处,形成一束。
产卵时,长丝不完全产出,一头附在卵巢膜上,另一头仍固着在卵膜上。
这样,产出的卵不会脱离母体而落入水中,使卵悬挂在母体生殖孔的后面。
受精后,卵就带在母体上发育。
水温21℃时,12天半即可孵化。
此鱼以能吃蚊虫的幼虫(孑孓)而有益。
无大经济价值。
生存危机青鳉为我国本土原生鱼,随着近些年来外来物种—食蚊鱼在国内野外环境中大量繁殖,青鳉的生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青鳉和食蚊鱼的生态位极为相似,竞争过程中青鳉往往处于略势,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现在在野外已经很难看见它的踪影了。
不同鲤群体的形态差异比较及RAPD扩增分析的开题报告
不同鲤群体的形态差异比较及RAPD扩增分析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不同鲤群体的形态差异比较及 RAPD 扩增分析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鲤鱼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民间广泛食用的鱼类。
然而,由于种类繁多,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巨大的形态差异和遗传差异,因此对这些差异的研究可以为鲤鱼的选育、饲养、质量检测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选择了不同群体的鲤鱼,通过形态学分析和 RAPD 扩增技术,比较其形态差异和遗传差异。
1. 形态差异分析本次研究选择了不同群体的鲤鱼进行形态学分析。
首先在同样的条件下对其进行测量,然后采用一些数学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得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形态差异。
2. RAPD 扩增分析RAPD 是随机引物扩增反应。
本次研究根据不同群体的遗传背景,选用适当的引物设计一些不同的反应体系,进行 PCR 扩增后,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数量等特征,判断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
三、研究方案:1. 选材:选择不同群体的鲤鱼,包括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等,共计50 条鲤鱼。
2. 形态差异分析(1)标本采集:在同样的条件下,对所有鲤鱼标本进行测量:体长、体重、鳞片数量、鳃弓长度等。
(2)数据分析:采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不同鲤鱼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
3. RAPD 扩增分析(1)DNA 提取:从鳃部取样、提取鲤鱼 DNA,纯化后用 TE 缓冲液溶解。
(2)引物设计:按照同源性低、长度在 10-20 bp、 GC 含量在40%-60%、重复率低、富含头尾引物、易于合成等条件选择适当的随机引物。
(3)PCR 扩增:根据引物设计,构建 PCR 反应体系,进行 PCR 扩增,PCR 产物分离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电泳图谱判断不同鲤鱼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四、预期结果与意义: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比较两个不同鲤鱼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和遗传差异,为鲤鱼的选育、饲养、质量检测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国内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可驯化吃食冰鲜鱼块或配合饲料)1、翘嘴红鲌:生活习性:中、上层大型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拉网时可“飞”越1米多高的屏障。
野生成鱼经驯养培育为成熟亲鱼后,人工繁殖出来的子一代原种鱼苗,野性大减,成鱼完全能以活鱼状态进入市场。
生存环境: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撮食水温3~36℃,最适水温15~32℃,最佳生长水温18~30℃;翘嘴红鲌适应性与抗病力极强,生存水体能大能小,湖泊、水库、精养鱼池、水泥池、网箱都可以饲养。
抗逆性强,病害少,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鱼即使缺氧浮头而死,翘嘴红鲌也不一定死。
水体溶氧高,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加快生长速度,可增加养殖密度与增强抗病能力。
适合水深0.5~10米,水质清新,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体酸碱度pH值6.5~8.5之间的水体。
生长特性:生长迅速,体型较大,最大个体可达30斤以上,常见野生个体2~20斤,人工养殖的鱼苗,一周年可达1.2~2斤,两周年可达4~6斤。
苗期至体重2两期间生长较慢,2~4两期间生长稍快,4~6两期间生长较快,6两~5斤期间生长最快,6斤以上生长速度逐渐降低。
同一批翘嘴红鲌鱼苗,其生长速度相对一致,雌雄鱼常年摄食(含严冬季节),个体差别不大,雌鱼在繁殖季节,也照常摄食,其生长速度不会因繁殖而减慢。
食物食性:以活鱼为主食,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1两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
人工繁殖出来的原种鱼苗,从内营养时期转向外营养时期开始,一直到商品鱼出售,全过程均可投喂人工饲料。
如豆浆、黄粉、鳗料、蚕蛹粉、花生麸、黄豆饼或鱼糜、鱼浆、鱼粒等。
3~4厘米以上可投喂全价人工配合饲料,最好是浮性料,以及水生植物如青萍、红萍、嫩草、嫩菜等。
经重新驯化,可重新吃活鱼。
投喂优质人工饲料与投喂活鱼的生长速度无差别。
经济价值:淡水水产品中一种高档的经济鱼类,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为鱼中上品。
鱼的形态结构特征
鱼的形态结构特征鱼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它们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特征。
本文将从鱼的外形、骨骼、鳞片、鳍和嘴等方面介绍鱼的形态结构特征。
一、外形特征鱼的外形通常呈流线型,这种形态有助于减小水的阻力,使鱼在水中更加灵活快速地游动。
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整体呈现出流线型的轮廓。
鱼的头部相对较小,前端尖锐,有利于减小水的阻力。
躯干部分较长,身体侧扁,有助于减小水的阻力,同时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容纳内脏器官。
尾部通常较长,末端呈现出扇形,是鱼快速游动的重要器官。
二、骨骼特征鱼的骨骼主要由脊椎骨和鳍条组成。
脊椎骨是鱼的主要支撑结构,它们连接在一起形成鱼的脊柱,起到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鳍条是鱼的运动器官,分为背鳍、胸鳍、腹鳍和尾鳍等。
背鳍和胸鳍位于鱼的躯干部分,可用于平衡和转向;腹鳍位于腹部,有助于鱼的上下运动;尾鳍是鱼的主要推进器官,通过摆动尾鳍产生推力,使鱼向前快速游动。
三、鳞片特征鱼的身体被覆盖着一层鳞片,鳞片是鱼的保护层,能够减小水的阻力,并且具有防御外界捕食者的作用。
鳞片通常由角质物质构成,具有坚硬而光滑的表面。
鳞片的排列方式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圆鳞、石鳞和颗粒鳞等。
不同种类的鱼的鳞片形态和排列方式各不相同,这也是鱼类分类和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鳍特征鱼的鳍是其独特的特征之一,鳍的形态和位置对鱼的游泳方式和功能起着重要影响。
背鳍位于鱼的背部,起到平衡和转向的作用;胸鳍位于鱼的侧面,用于平衡和操控姿态;腹鳍位于鱼的腹部,有助于鱼的上下运动;尾鳍位于鱼的尾部,是鱼的主要推进器官。
不同种类的鱼的鳍的形态和位置各有差异,适应了它们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游泳方式。
五、嘴特征鱼的嘴是用于摄食和捕食的器官,其形态和结构也各不相同。
鱼的嘴部通常较宽大,有利于捕捉和咀嚼食物。
一些鱼类的嘴部具有特殊的结构,如长而尖锐的嘴部适用于抓取食物,具有锯齿状的嘴部适用于撕咬食物,吸盘状的嘴部适用于吸食底栖生物等。
菜市场常见鱼的分类
8
讲解:XX 2021/3/10
武昌鱼也是鳊鱼的一种,它们的区别:
• 1、外观。鳊鱼身体呈长菱形,武昌鱼几乎呈正菱形,体 型更大更壮。
• 2、鳊鱼腹棱完全,自胸部至肛门;武昌鱼腹棱不完全, 自自腹鳍基至肛门。
9
讲解:XX 2021/3/10
鲫鱼
• 纲:硬骨鱼纲 • 目:鲤形目 • 科:鲤科 • 亚科:鲤亚科 • 属:鲫属 • 形态特征:体长15~20厘米。呈流线型(也叫梭型),体高
•
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左右鳃孔于腹面合而为一,呈 “V”字形。鳃膜连于鳃峡。体表一般有润滑液体,方便
逃逸,无鳞。
12
讲解:XX 20骨鱼纲 • 目:鲈形目 • 科:石首鱼科 • 属:黄鱼属 • 形态特征:体延长,侧扁。金黄色。尾柄细长。鳞较小。
头较大,具发达粘液腔。下颌稍突出。侧线鳞56~58,背 鳍起点至侧线间具鳞8~9枚。背鳍具9~11鳍棘,27~38 (一般为31~33)鳍条。臀鳍具2鳍棘,7~10鳍条,第2 鳍棘等于或稍大于眼径。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各鳍黄 色或灰黄色。唇橘红色。鳔较大,前端圆形,具侧肢31~ 33对,每一侧肢最后分出的前小枝和后小枝等长。头颅内 有2块白色矢耳石。椎骨26~27个,有时25个。
15
讲解:XX 2021/3/10
-------谢谢-------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11
讲解:XX 2021/3/10
黄鳝
• 纲:硬骨鱼纲
• 目:合鳃鱼目
• 科:合鳃鱼科
• 属:黄鳝属
• 形态特征:鳝鱼体长约20.70公分,无鳞或具很小鳞片, 背、臀鳍很低且绕过尾端相连续,鳃通常仅于喉部有一外
鳃孔。前段管状,至尾渐侧扁,尾端扁细。头大,锥形,
观赏鱼养殖
观赏鱼养殖资料绪论1.鹤顶红:特征:全身银白色,头部肉瘤为红色2.观赏鱼养殖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鱼的国家,在3000多年前就有记载,但饲养观赏鱼是从宋朝开始————金鱼。
据记载,世界最早饲养观赏鱼是公元前2500年巴比伦的苏美尔人。
欧洲大约18世纪才掀起饲养观赏鱼的热潮。
200多年前德国开始养殖观赏鱼。
400多年前金鱼从中国传入日本。
19世纪,欧洲一些冒险家开始养殖热带观赏鱼3.观赏鱼养殖现状:20世纪80年代,我国观赏鱼产业得以迅速发展,而且是以东南沿海和北京为中心的周边地区,然后遍及全国。
据记载,全球观赏鱼品种有1600多种,淡水750种,其余为海水观赏鱼。
目前被作为观赏鱼饲养的中国淡水鱼不低于50种。
如今,在水族箱内饲养观赏鱼已遍及全球,消费人口达数千万,在世界上仅仅次于猫、狗的养殖,成为第三大宠物。
英国——14%的人家养观赏鱼。
美国——15%的人家有水族箱4.养殖种类:观赏鱼通常由三大品系组成:温带淡水观赏鱼、热带淡水观赏鱼、海水观赏鱼。
也有人把它分成五类即加上金鱼、锦鲤。
6.水族馆的分布: 世界供认的: (129个)日本有47个、美国有48个、德国有19个、英国有6个、法国有5个、台湾有2个。
7.养殖观赏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在古代是身份的象征,与地位联系在一块、(2)是高雅的文化艺术,是一种精神享受、(3)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能够修身养性,消除疲劳的活动、(4)作为家庭装饰、(5)观赏鱼能够游出大产业,能够拉动文化出版教育艺术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海底总动员)8.饲养观赏鱼的好处:1、陶治情操、有益身心 2、美化家居、回归自然3、安心放心、不易染病4、天然加湿、节能省电5、优良的科学试验材料6、馈赠佳品、友好往来9.观赏鱼的概念:狭义:指饲养在庭院、池塘、水族箱中的各种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养养殖价值的鱼类的统称。
广义:指有观赏价值和养殖的鱼类和那些似鱼非鱼的动物。
10.存在问题:观赏渔业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投入少,配套设施不完善。
主要金鱼品种特征
表A.1给出了主要金鱼品种特征。
表A.1主要金鱼品种特征
金鱼品种名称
品种特征
鹅头红
体型流畅,左右对称,比例协调;头顶部具鹅头型红色肉瘤:身体银白,无杂色:毓片排列整齐,无脱落或缺损:无背鳍,各鳍完整无缺,功能正常舒展。
王字虎头
体型周正,左右对称,比例协调;头部呈方形,头顶肉瘤紧凑发达,纹路清晰,以呈“王”字表现为佳;体单色或复色;鳞片排列整齐,无脱落或缺损;无背鳍,各鳍完整无缺,功能正常舒展。
表A.1主要金鱼品种特征(续)
金鱼品种名称
品种特征
红泡水泡眼
(朱砂水泡眼)
鱼体白色,水泡红色。通体银白,水泡全红,颜色分明者为佳品。
红白望天眼
鱼体红白色。以红色、白色界限分明,无过渡色,眼部翻转整齐者为佳品。
蛋种绒球
体型比例适度,左右对称,比例协调;无头痛,吻上部具双绒球或四绒球,左右对称,无垂吊感;体单色或复色;鳞片排列整齐,无脱落或缺损;无背鳍,各鳍完整无缺,功能正常舒展。
珍珠鳞金鱼
鱼体短,头小吻尖,体侧为圆形。正常眼.鳞片凸起明显,自脊背至腹部及尾柄鳞片整体完整,无再生鳞.背鳍整齐挺拔,以鳞片整齐,凸起明显,无再生鳞者为佳品。
蝶尾金鱼
鱼体顺畅C两眼对称,眼球向两侧凸出眼眶之外。背鳍整齐挺拔,尾柄粗壮,尾鳍宽大舒展,尾鳍前缘向身体前部展开,如蝴蝶展翅。
水泡眼金鱼
鱼体匀称。两侧眼球下各方长出一个软胞,内充半透明组织液,泡大而圆,左右对称。尾柄较粗,尾鳍宽大舒展。以软泡,双泡摆动富有弹性,泡身比例适中,游动灵活者为佳品。
望天眼金鱼
白顶红狮头
(玉印顶狮头)
鱼体红色,头顶肉瘤白色。以通体全为红色,头顶肉瘤方正整齐者为佳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鱤:口裂深,超过眼前缘;侧线鳞 110~120 鳤:口裂浅,不达眼前缘;侧线鳞 65~75
赤眼鳟和草鱼
赤眼鳟:下咽齿三行;眼上有一红斑 草鱼:下咽齿两行;眼上无红斑
翘嘴红鲌和蒙古红鲌
翘嘴红鲌:口上位,口裂几乎与体轴垂直;头背面几乎平直,头后背部略隆起;下颌急剧 向上翘,突出于上颌前缘 蒙古红鲌:口端位或亚上位,口斜裂;头背面平,头后背部斜平;下颌比上颌长
上器官。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 鲇:背鳍短或无,臀鳍基部甚长;成鱼须 2 对,下颌突出,上下颌具细齿中部相对。胸鳍棘前缘较光滑,无明显锯齿。尾鳍上 叶明显长于下叶。背部和体侧色彩均匀,背部无斑纹。 鲇:口裂小,末端只与眼球前缘相对。胸鳍棘前缘有明显锯齿。尾鳍上下叶之间有凹陷, 上下叶等长。背部和体侧具深浅交替的色彩及不规则的云状斑。
长吻鮠和黄颡鱼
长吻鮠:头顶被皮肤,枕突裸露;背鳍刺后缘有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锯齿弱;在 臀鳍上方有一肥厚的脂鳍;臀鳍条 14-18。 黄颡鱼:头顶裸露且粗糙;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比背鳍刺长,前、后缘均具锯齿; 脂鳍较短;臀鳍条 21-25。
胡子鲇和鲇
胡子鲇:背鳍、臀鳍均很长;须 4 对。上下颌及犁骨有绒毛状齿带;鳃腔内有树枝状的鳃
马口鱼和宽鳍鱲
马口鱼:口裂较大,上下颌侧缘凹凸镶嵌,背鳍 3,7-8;臀鳍 3,7-8 宽鳍鱲:口裂较小,上下颌侧缘较平直,背鳍 2,7;臀鳍 2,8。
红鳍鲌和翘嘴红鲌
翘嘴红鲌:腹棱不完全,背鳍具刺,口上位,垂裂,下颌急剧向上翘,突出于上颌前缘。 红鳍鲌:腹棱完全,背鳍具硬刺,臀鳍 3,24-29;,口上位,口裂几乎与体纵轴垂直。
沙塘鳢和鰕虎鱼类
沙塘鳢:腹鳍胸位,左右分离;体粗壮,前部浑圆。 鰕虎鱼类:左右腹鳍愈合,形状不一;身体长形或呈鳗状;
唇滑和花滑
唇滑::头长大于体高。吻长大于眼后头长。下唇的侧叶特别发达,成鱼体侧一般无斑点, 有些幼鱼体侧具不明显的黑斑。 花滑:头长小于体高。吻长小于或等于眼后头长。下唇两侧叶狭窄,体侧有 7-11 块大黑 斑。
中华倒刺鲃和倒刺鲃
中华倒刺鲃: 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前上方;颌须末端可达眼径后缘 倒刺鲃: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上方;颌须长 达于眼径
大麻哈鱼和虹鳟
大麻哈鱼:鱼体呈纺锤形;臀鳍基底长大于鳍高;口在端位,口裂很大,上颌骨延长到眼 的后缘,斜向下方。 虹鳟:体长,扁纺锤形;臀鳍基底长小于鳍高;口端位,口大上斜,颌齿发达。
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
大银鱼:前颌骨和上颌骨各有齿 1 行,腭骨齿 2 行,下颌齿和舌齿均有 2 行。 太湖新银鱼:上下颌骨各有 1 行细齿;口小,吻短钝,下颌略长;尾鳍中部无 2 黑点。
50 对鱼形态特征比较
海鲢和大海鲢
海鲢:有伪鰓;背鳍最后鳍条不延长;臀鳍比背鳍短。 大海鲢:无伪鰓;背鳍最后鳍条延长呈丝状;臀鳍较长。
鲥和斑鰶
鲥:上颌中央有一明显缺刻,体侧无黑斑,棱鳞强 斑鰶:上颌中间无显著缺口,体侧只有一个黑斑(鳃孔后上方有一黑斑)
花鰶和斑鰶
花鰶:颌中间有一显著缺口,纵列鳞 44~48,体侧有 4~6 个黑斑 斑鰶:颌中间无显著缺口,纵列鳞 53~58,体侧只有一个黑斑
青鳞鱼和鳓
青鳞鱼:A 鳍条在 20 枚左右;V 位于 D 正下方略后 鳓: A 基底长,V 很小,棱鳞强,口上位,下颌突出,口裂垂直,
鳀和黄鲫
鳀:腹部圆,无棱鳞;A 鳍条不与 C 相连,A 鳍条 17-25 枚。 黄鲫:体侧边,有很强的棱鳞;P 上方的第一枚鳍条延长呈丝状。
细鳞鱼和大麻哈鱼
细鳞鱼:口小;上颌骨后延不及眼的后缘; 大麻哈鱼:口在端位,口裂很大;上颌骨延长到眼的后缘,斜向下方。
中华鲟和鳇
中华鲟:左右鳃膜固着于较宽的鳃峡上,彼此分离;须圆柱形,口裂小 鳇:左右鳃膜向腹面延伸,彼此愈合;须侧扁,口裂大
白鲟和中华鲟
白鲟:体无成行无骨板,仅尾鳍上叶有硬磷;胸鳍无棘。 中华鲟:体具 5 行骨板,背面 1 行,体侧和腹侧各 2 行;胸鳍第一鳍条变为棘。
中华鲟和长江鲟 中华鲟:骨板行列之间皮肤光滑(幼鱼);鳃耙短柱状,排列疏松(13~24) 长江鲟:骨板行列之间皮肤粗糙(幼鱼);鳃耙三角形,薄片状,排列紧密(20~36)
翘嘴红鲌和青稍红鲌
青稍红鲌:口上位,斜裂,下颌突出于上颌的前方;头后背部明显隆起 翘嘴红鲌:口上位,口裂几乎与体轴垂直,下颌急剧向上翘,突出于上颌前缘;头背面几 乎平直,头后背部略隆起
蒙古红鲌和青梢红鲌
蒙古红鲌:臀鳍分支鳍条 17~21;鳃耙 17~19;头后背部渐向上倾斜 青梢红鲌:臀鳍分支鳍条 23~29;鳃耙 20~22;头后背部明显隆起
鲢和鳙
鲢:腹棱完全,存在于胸鳍基部下方至肛门间的整个腹部;胸鳍末端不达腹鳍基部 鳙:腹棱不完全,仅存在于腹鳍基部到肛门之间;胸鳍末端超过腹鳍基部。
团头鲂和三角鲂
团头鲂:背鳍刺一般短于头长;尾柄高大于尾柄长 三角鲂:背鳍刺一般长于头长;尾柄高一般小于尾柄长
团头鲂和鳊
团头鲂:腹棱不完全;上下颌等长; 鳊:腹棱完全;,上颌比下颌稍长;
鲫鱼与银鲫
鲫:侧线鳞 27-30,体长/体高大于 2 银鲫:侧线鳞 29-33,体长/体高小于 2
青鱼和草鱼
青鱼 :背鳍 3,7-8;臀鳍 3,8-9;咽齿 1 行,4/5,臼状;鱼体和各鳍青黑色或灰黑色,背 部较深,腹部较浅。 草鱼:背鳍 3,7;臀鳍 3,8;咽齿 2 行,一般为 2、5/4、2,侧扁,梳状,齿面狭凹,中有 一沟,两侧有许多锯齿状缺刻;体背部青褐带黄色,腹部灰白色。胸鳍和腹鳍灰黄色,其 余各鳍均为淡灰色。
三角鲂和鳊
三角鲂:腹棱不完全;上下颌等长 鳊:腹棱完全;,上颌比下颌稍长;
麦穗鱼和棒花鱼
棒花鱼:口端位或下位,口角具须一对 麦穗鱼:口上位,口角无须
乌鳢和斑鳢
乌鳢:体黑色、圆鳞,上有许多斑点很像蝮蛇花纹,头如蛇头,头两边鳃弧上部有“鳃上 器”,有呼吸空气的本能,口裂大 斑鳢:体黑灰色,腹部灰白,具众多不规则的小黑斑;。头长,吻短,略平扁,口大,下 颌稍突出,颌具尖齿。头、体均被鳞。胸鳍圆。腹鳍小,前位。尾鳍圆形。背、臀、尾鳍 均具黑色斑纹,胸鳍略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