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案3-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包身工》教案3篇

《包身工》教案3篇

《包身工》教案3篇《包身工》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2.初步学习综合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触发学生的真实感受以思考这一事件教学难点:讲解时不失时机地触发学生的思考学情分析: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板书设计:10.包身工夏衍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清晨四点一刻:起床四点半后:吃饭五点钟:上工下午五点(可能):收工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及活动:一.1.板书课题和作者,进而指出课文的作者――夏衍2.在新中国的报告文学史上,曾经有三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板书: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徐迟《哥德巴赫的猜想》注:简介这两篇作品的内容。

二.在考虑__的导语的时候,我想到了心理震撼这个词汇.用最具有震撼力的语言给学生以最具有冲击力的感受,以促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其实,这里,学生有的已经不仅仅是兴趣了,可能吸引他们的是那种具有震撼色彩的画面以及动情的讲解.因此,__的前四自然段将是最好的导语.三.在结束了作为导语的前四段的讲解之后,学生的状态可能已经比较激愤.这时,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如下问题:这些都是什么人呀?她们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如此的恶劣?(以上问题可以先让学生提出.教师可以引导以及启发.目的是为了引起下文)四.(一)学生自渎5-8自然段.思考:1.这几个自然段跟前四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2.试概括这几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设计小题目:针对5-8段中的重要内容作针对性的讲解.主要是围绕学生对段意的概括的基础之上的.可讲内容:1.关于包身工的居住环境,联系前四段中的住宿条件.2.关于带工如何到乡下去骗小姑娘的'情形.3.关于带工赚钱的血腥,昧良心.五.弹性安排:1.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讲9-11段.2.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布置作业.A.写出你对包身工的感受及思考.深入分析一下产生这一情形的原因.(字数不少于800)B.概括各段段落大意,有些特殊段可以合并处理.交上来.六.在以上基础上,如时间尚有剩余,则安排一个小结.(可以让学生来)学生活动:一.在听讲的同时作一些必要的摘记二.接受情感的震动,促发进一步的思考三.思索,提出问题,说出讲前四段的直接感受.四.自读5-8自然段,思考问题.五.完成小练习.六.听讲.随兴的课堂交流.七.学生的小结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活动.《包身工》教案篇2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检查生字新词(一)注音抹( )桌子抹( )眼泪抹( )石灰猜着( )了着( )力我没着( )了(二)解释(带点的字要单独解释)。

《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包身工的背景及历史意义;(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3)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2)认识到劳动者的权益需要得到保障;(3)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包身工》2. 教学重点:(1)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2)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3)文本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3. 教学难点:(1)理解包身工制度的历史背景;(2)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从文本中提炼出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包身工的背景;(2)引发学生对劳动者权益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2)学生自主查找生词释义,分析文章结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文本中的关键问题;(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分析:(1)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2)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社会问题。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劳动者权益的认识;(2)分享自己的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3. 推荐一本关于劳动者的书籍,简要介绍其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对劳动者权益的认识和价值观的树立。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包身工的个案,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2. 对比分析:将包身工与现代劳动者的权益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本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语文《包身工》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包身工》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包身工》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包身工》,使学生了解作者夏衍及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夏衍及作品《包身工》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包身工、雇主等,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3. 情节梳理:梳理作品的基本情节,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4. 表现手法分析: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比喻、讽刺等,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5. 主题探讨: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劳资关系、阶级矛盾等,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背景,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共同探讨作品中的社会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对作品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资关系、阶级矛盾等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品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夏衍及作品《包身工》的背景,为学生阅读作品做好准备。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4. 人物形象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享阅读心得。

5. 情节梳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作品的基本情节,帮助学生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高一语文《包身工》精品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精品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精品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六单元《报告文学》中的一篇《包身工》。

文章以真实生动的笔触,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生活状况,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学习报告文学的写作特点;掌握重要词汇、句子和段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爱。

2. 学习并运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习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旧上海纺织厂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包身工生活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2)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如:生动的描绘、真实的情感、深刻的思考等。

(3)讲解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如:采访、观察、思考等。

3. 课堂实践:(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见解。

(2)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学习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劳动者的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1. 《包身工》2. 内容:主题思想: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关爱劳动人民。

艺术特色:生动的描绘、真实的情感、深刻的思考。

报告文学写作方法:采访、观察、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的一位劳动者为对象,运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小短文。

2. 答案示例:《我眼中的环卫工人》通过观察和采访,我了解到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他们每天起早贪黑,为我们的生活环境付出了巨大努力。

2024年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2024年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2024年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包身工》。

该文为报告文学,作者夏衍通过实地调查,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探讨包身工制度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2. 通过阅读和分析,感受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批判态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大量的细节描写,对包身工制度的深入剖析。

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反映旧社会工人生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3. 讲解与分析:(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生动的描绘、对比的手法等。

(3)探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引导学生关注包身工制度的本质。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一段描写,解释其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例题,分析文章中的另一段描写。

6. 小组讨论:针对包身工制度,讨论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包身工》3. 语言特色:生动描绘、对比手法、深刻剖析。

4. 作者观点:批判包身工制度,关注底层人民命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谈谈你对包身工制度的认识。

答案示例:文章通过对包身工的生活描写,展现了这一制度的残酷和黑暗。

我认为包身工制度是旧社会剥削压迫的一种表现,它让工人失去了自由和尊严,成为资本家谋取利益的工具。

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实现公平正义而努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报告文学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包身工》优秀教案(精选8篇)

《包身工》优秀教案(精选8篇)

《包身工》优秀教案(精选8篇)《包身工》优秀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包身工》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包身工》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记叙主线,穿插有关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主题。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以自读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通过教给方法、提示、引导,达到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目的。

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阅读“预习提示”,分析提示要点;阅读全文,按下面的提示进行思考,理清全文脉络,理解全文内容。

①给课文划分层次。

(培养分析能力)②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课后“思考和练习”的要求作口述的准备。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③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

(培养概括能力)2、抓住典型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的特色,学会精读课文。

重点分析的片断:① 1-4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② 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③ 21-23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惩罚”的记叙。

④ 26段关于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⑤ 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3、教学时,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预习提示”弄清学习重点。

2、给课文划分层次,理解作者选材、构思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

3、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居住、饮食、劳动的情况。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报告文学》,具体内容为《包身工》。

课文详细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展现了旧社会底层工人的悲惨命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章的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

2. 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包身工苦难生活的同情,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分析课文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

重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旧社会纺织厂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环境。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照片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社会现象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包身工的报告文学,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分析课文4. 例题讲解a. 针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分析其表达技巧和作用。

b.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从叙述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5.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

b.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文章。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包身工的生活状况。

b. 分析文章中的表达技巧,举例说明。

2. 答案:a. 包身工生活状况:衣、食、住、劳动条件极差,受到工厂主和包身工头的剥削和压迫。

b. 表达技巧:对比、讽刺、抒情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了解旧社会其他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进行横向对比。

b. 邀请历史老师讲解旧社会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包身工》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包身工》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包身工》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包身工》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夏衍及作品背景。

2. 分析并欣赏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如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等。

3. 通过对作品的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包身工》的基本内容。

(2)分析并欣赏作品中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启发式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包身工》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夏衍的简介、作品背景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夏衍及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课堂讲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主题及艺术特色。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 案例分析: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堂提问: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作品的现实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与《包身工》相关的其他作品,如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等,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学特点。

2. 邀请相关专家或经历过类似历史时期的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增加对作品的感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包身工》教案(通用8篇)

《包身工》教案(通用8篇)

《包身工》教案(通用8篇)《包身工》教案篇1【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们能够懂得复杂记叙文如何选材:即点面结合。

2、体会__用第一人称叙述所产生的效果。

3、理解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间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深化主题。

【课文解析】1、注音释义吆喝(yāohe)相称(chèn)呵欠(hēqian)2、内容主旨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8段)记叙包身工起床情景。

同时又议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通过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介绍她们恶劣的住宿条件;通过写包身工的来历和身份,说明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第二部分(第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议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这一部分中第9段至第11段重点描写包身工吃早饭的情景,介绍恶劣的饮食条件;第12段至第17段,作者深入分析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佣包身工的三大原因:可靠、安全、廉价,说明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并以“芦柴棒”被殴打侮辱为例,形象揭示出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残酷的压迫。

第三部分(第18-25段)记叙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于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其中第18段至第23段,作者重点介绍包身工上工的情景。

点出三大威胁,即音响、尘埃、和湿气,又指出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这三大危险。

第24段至第25段归结出__的主题,点明帝国主义由于利用了包身工这种廉价劳力而获得巨额利润。

第四部分(第26-33段)这是全文的总结,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将到来。

这一部分,作者以墨鸭作喻,形象地揭露、控诉包身工制度的野蛮和残酷。

课文以生动、真实的笔墨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培植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残酷地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坚信中国工人必将奋起,砸烂枷锁,迎来黎明。

3、写作手法选材上注意点面结合。

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夏衍先生进行了长期的深入调查,他收集了大量的素材,面对众多材料,作者进行了精心的编选。

《包身工》 教案(7篇)

《包身工》 教案(7篇)

《包身工》教案(7篇)篇一:课时篇一教学要点: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一、课前布置预习题1、试讲述包身工的故事;2、试为包身工下定义,指明课文中对包身工的提法,并用课文中的内容具体解释。

二、导入新课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由学生简要讲述“包身工”的含义和“芦柴棒”的故事三、整体感知1、疏通字词(1)给加黑字注音:衍(yǎn) 汀(tīng) 游说(shuì)辊(gǔn)栅(shān) 趾(zhǐ)骷髅(kū)(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点词:吆喝:(大声喊叫)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

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呻吟:(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一听天命:(一,全;听,听凭,听任)契据是实:(是,此)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不但)2、浏览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

说它是“报告”,是就题材来说的,它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来说的,它必须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再观生活,如注重选材的生动、形象,布局的精巧。

笔调的"富有特色等。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光明》半月刊创刊号。

夏衍(1900-1995),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原名沈乃熙,字端轩,浙江杭州人。

1932年进入电影界;创作了《狂流》、《自由神》、《赛金花》等多部电影剧本。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14篇)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14篇)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14篇)高中语文《包身工》篇1一、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二、教学重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四、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体裁:报告文学《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二、介绍作家及作品夏衍: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

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

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三、文章的结构把握段落、记叙、说明、议论1—8(1—5)起床的情景(6—8)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9—17(9—11)早餐的情景(12—17)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18—25(18—23)上工的情景(24—25)在中国的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26—33总结全文。

概述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四、在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描写包身工一天活动的段落,感受她们所受的非人待遇,并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A)分别朗读1—4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A、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B、先写地下再写楼上;C、先写群体再写个人;D、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D)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

包身工教案6篇

包身工教案6篇

包身工教案6篇包身工教案包身工教案(一):《包身工》读写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包身工》一课篇幅很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所反映的事实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年代久远,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抓住一个比较容易的突破口,所以就抓住“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这个知识点和该册书的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完成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1透过包身工日常生活的三个场景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2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叙事写人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如何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包身工一天的悲惨生活2探究作者在描述包身工的群体生活时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

教学难点:点面结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的年纪大概也就十五六岁,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最想干什么?(这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有说想玩的,有说想看电影的,也有说想考大学的等等。

)你们的这些想法我觉得都会实现,即使暂时不能实现,条件成熟时也会实现,因为你们生活在一个完美的新时代,你们有父母亲人的关爱与呵护。

但是,也有一群和你们年龄相当的女孩子她们的生活境遇和你们竟然有着天壤之别,她们是谁呢?让我们一齐走进夏衍的《包身工》走近她们了解她们。

二、课时目标这是一篇什么?(报告文学)该文体有什么特点?(P38)这是一篇报告文学的代表作,篇幅较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这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本文叙事写人的技巧三、资料概括我们先来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资料:请同学们找出时间标志,概括每个时间段都写了包身工的什么日常生活。

明确:四点一刻:起床情形四点半以后:吃早饭五点:上工劳动状况全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三个生活片段向我们介绍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致资料,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三个场景。

首先看第一个场景四、具体分析第一个场景:起床情形听录音,听之前先布置问题,听完之后再解决问题。

问题设计(投影展示)1她们什么时间起床?(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2她们起床时都干什么?(抓她们的动作打哈欠叹气寻衣服穿错鞋子胡乱踏叫喊小便)3这个场面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乱哄哄)4她们的居住环境如何(七尺阔十二尺深横七竖八十六七个抓这些数字空气充满汗臭粪臭湿气居住狭窄空气污浊环境恶劣)(板书:住恶劣)5她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她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装扮?(争夺马桶半裸体起来开门精神迟钝麻木,狼狈不堪为什么?6课文中她们被称作什么?(生物猪猡懒虫这些花季少女,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起码称呼,那些老板们也根本没有拿她们当人看非人待遇)(这些豆蔻年华的少女因为长期过着非人的生活疲倦拥挤杂乱失去了腼腆害羞爱漂亮的女孩子的天性)在那里包身工出场了,那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出包身工的群像。

《包身工》教案优秀8篇

《包身工》教案优秀8篇

《包身工》教案优秀8篇《包身工》教案篇一一、说教材《包身工》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报告文学,是我国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

在教学中,有些新教师授课因为“选材不严”,往往觉得时间不够用,而有些老教师授课因为“开掘不深”,对主题常常没有点“透”,功亏一篑。

怎样体现出它的特点,使教学也呈现出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呢?经过思索,我打算采用这样一些方法:一、争取时间,长文短教我首先将熟悉课文这样一个程序交由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通过布置:(1)“思考和练习”五─准备讲述包身工的故事。

(2)请给包身工下个定义,指明课文中对包身工的提法,并用课文中的内容具体解释这样两个作业敦促学生对课文进行琢磨和钻研。

上课时我单刀直入,撇去枝叶,以检查预习的名义直奔主题,先由两名学生讲述“包身工”和“芦些棒”的故事,再由其他学生汇报自己做预习第2题的答案,并在学生讨论,评议的基础上让他们明确:(1)包身工是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是女孩子,由承包人送到工厂做工,身体无自由,工钱全归承包人所有。

(2)课文中的提法是“包身工”他们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

“包”的标志是事先立了“包身契”。

“奇妙”之处不仅在于这些女孩子近乎被拐骗,而且是一仆二主:一主是日本资本家(工头是拿摩温);另一主是中国二老板,带工的。

日本资本家称她们为“试验工”、“养成工”;中国带工者称她们为“包身工”。

(3)作品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

(4)标题中的“包身”二字,突出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女童工的残酷剥削的罪行,控诉了他们的野蛮残暴的统治手段,以激起人们的`义愤和同情,这是全文的中心思想。

在让学生讨论,明确上述内容的同时,我在黑板上设计了如下板书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日本资本家拿摩温半殖民地包身工奇妙一仆二主中国二老板带工的半封建(主题)包包身契通过解释含义,明确了主题之后,我再提纲挈领,让学生设想和揣摩怎样围绕主旨选材和谋篇布局,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包身工》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包身工》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包身工》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课选取了夏衍的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为阅读文本,通过学习这篇作品,让学生了解包身工的悲惨遭遇,认识旧社会包身工制度的罪恶,从而理解新社会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1.2 教学目标了解夏衍及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把握本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包身工的遭遇,认识包身工制度;学习本文的真实性、概括性、针对性的特点;理解新旧社会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 教学重点理解包身工制度的恶劣性质;掌握本文的真实性、概括性、针对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如何使学生认识到新社会的优越性。

1.5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简介2.1 夏衍简介夏衍(1900-1995),原名蔡君毅,浙江杭州人,是我国著名的报告文学家、剧作家、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包身工》等。

2.2 《包身工》简介《包身工》是夏衍于1936年发表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以写实的手法,揭露了旧社会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展示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革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第三章:文本解读3.1 文本内容梳理本节课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梳理,使学生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工作环境以及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3.2 词语解析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3 句子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要句子进行分析,使学生把握文本的重点和难点。

3.4 主题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使学生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理解新社会的优越性。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填空题(1)夏衍的《包身工》主要揭示了旧社会包身工制度的______。

(2)包身工在旧社会遭受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剥削和压迫。

《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包身工》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包身工》的文本,使学生掌握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劳动者的生活和命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背景介绍:《包身工》是夏衍所著,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

2. 文本分析:通过详细描绘包身工的生活状况,揭示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剥削现象。

3. 现实主义文学特点:真实、细腻、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矛盾。

4. 劳动者的生活和命运:关注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权益,反思社会制度。

5. 批判精神: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包身工》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分析现实主义文学特点;关注劳动者的生活和命运。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批判精神;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分析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劳动者的生活和命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具体情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社会现象,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介绍《包身工》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2. 第二课时:分析文本,深入探讨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关注劳动者的生活和命运。

3. 第三课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4. 第四课时: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劳动者权益,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5. 第五课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以及观点表达的准确性。

包身工教案优秀8篇

包身工教案优秀8篇

包身工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包身工教案优秀8篇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这几种表达方式。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三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三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三篇】包身工,旧社会一种不合理的劳资关系。

包身工被雇佣者剥削,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强度超过正常生理所能承受的范围,工钱全归包工头、地主、资本家等所有,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存,受剥削严重。

###小编整理了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协助!包身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水平,培养筛选信息的水平。

2、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理解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2、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水平,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择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注重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2、理解包身工制度的罪恶,理解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教学重点】1、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理清两条线索、区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

2、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1、讲读法。

2、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三胡独奏曲《汉宫秋月》的录音。

明确:它表现的是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

然后启发“类似联想”,让大家想象皇帝身边的宫女尚有不幸的身世、苦闷的闺怨,在人间地狱里生活的一群女孩子的悲愤该有多么强烈。

师:同学们,你们对打工仔、打工妹这些名词有所了解吧?甚至有些同学还打过暑假工呢!时下的打工生活自由自在,工资待遇也普遍高了。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包身工作的意义、工作内容以及所需技能。

2.掌握包身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践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包身的制作方法。

2.包身的困难点在于操作,需要学生们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

2.黑板、彩笔。

3.短绒毛巾、棉布、针线等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们介绍包身工这一职业,包身工是制作珠宝肖像的专业技术人员,包身工通过观察顾客的眉眼、身材和身份等特征,用粘土、蜡和金属粉末等材料制作肖像。

包身工在包身工作中需要有良好的审美眼光、精湛的手艺和耐心的精神。

2.讲解包身工作的内容教师介绍包身工作的内容,由于包身肖像需要反复制作,所以包身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完成,否则就会影响肖像的质量。

包身工作的每个步骤都很重要,要求学生们严格执行。

3.讲解包身的制作方法教师向学生们讲解包身的制作方法,包身的制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准备工具和材料。

包身的制作需要准备棉布、短绒毛巾、针线等工具。

制作过程中,还需要使用黄蜡、石膏、粘土等材料。

第二步:制作模板。

包身工需要根据顾客的形象特征,制作出一个模板,用来制作肖像。

第三步:涂上脱模剂。

在模板上涂上脱模剂,以便于在后期将制作好的肖像脱模。

第四步:制作肖像。

用粘土等材料,根据模板将肖像进行制作。

第五步:烘干。

将制作好的肖像放到烤箱中烘干。

第六步:脱模。

用特制的工具将肖像从模板上脱下来。

第七步:打磨。

将制作好的肖像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

第八步:上色。

根据客户要求,给肖像进行上色处理。

4.制作包身教师向学生们演示制作包身的具体步骤,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制作包身。

5.检查包身教师检查学生们的包身,在包身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只有规范的操作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包身肖像。

6.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们反思并总结每一步的操作方法。

2023最新-《包身工》高中语文教学教案(3篇)

2023最新-《包身工》高中语文教学教案(3篇)

《包身工》高中语文教学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为了加深您对于包身工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给大家整理了3篇《包身工》高中语文教学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包身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认真阅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形象、鲜明以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反复诵读课文,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认真阅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形象、鲜明以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当我们坐在教室里,汲取知识的琼浆时,当我们漫步在阳光下,欣赏周围的美景时,当我们围坐在小桌旁,和家人幸福地交流时,我们不会想到,还有一群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同龄人,她们的生活里没有阳光,没有自由,没有欢乐,只有没日没夜的工作和忍受非人的折磨。

她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夏衍的《包身工》。

二、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夏衍先生原名沈端先(1900—1995),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而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

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

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2.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具有典型性,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包身工》教案三

高中优秀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包身工》教案三

高一语文教案:《包身工》教案三高一语文教案:《包身工》教案三教学目的一、熟悉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增加同学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社会的喜爱。

二、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谈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想1.课文教学重点是在复杂的记叙过程中穿插描写、谈论和说明,要求同学把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法。

文章的第一个难点是虚实结合的两条线索,以理清这两条线索为突破口来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其次个难点是作者支配结构时把握读者的心理规律,教学中如能把握读者的这种心理态势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文篇幅较长,在同学速读课文后,采纳商量法,理清全文的脉络;在讨论写法时,采纳"设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双向沟通,理解布局谋篇时的细心支配和奇妙的构思。

同时,实行以练代讲,老师适当点拨的方法落实有关基础学问。

3.要求同学学会"三步精读法'学习课文,把握读书的基本挨次,学会有步骤,有重点地阅读,养成认真阅读,仔细分析的好习惯。

三步精读是:第一步:初读课文。

看内容,圈圈点点,然后再想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其次步:精读课文。

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中心内容。

第三步:研读课文。

讨论写法,理解作者为了表达特定内容,怎样选择材料谋篇布局的,写法有什么特色。

4.教学本课以"思索和练习'一、二为纲,以"单元学问和训练'的"记叙文的材料'为帮助材料,采纳商量法,口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情景,以及结合课文命题进行口头作文,着重加强"说'的训练,培育同学口头表达力量。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过程布置课前预习1.依据"三步精读法'的第一步要求初读课文。

并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思索课文的"思索和练习'一、二。

3.预习"单元学问和训练'中的"记叙文的材料'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身工》教案3-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二、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三、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想】
一、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现方法多样,学生阅读有困难。

宜设计启发性强的思考序列题,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中心,按照线索顺序,逐步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二、内容方面,要紧紧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苦难的原因。

三、写作方面,要讲清楚中心、线索、选材、组材,然后再讲清楚运用多种手段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四、教法方面,要以启发诱导为主,适当点拨总结,引导学生自觉深入课文、独立思考、分析研究问题,可按“自学预习(启发)——质疑问难(解答)——研究讨论(点拨)——综合练习(巩固)”的顺序进行教学。

【授课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简介作者
夏衍,我国著名戏剧家、翻译家。

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

早年参加太阳社,是左联领导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建国后把文学名作《林家铺子》、《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迅、速写、特写的总称。

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不同于其他文艺创作),新闻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学性(不同于一般工作报告、社会调查)。

二、与课文有关的材料
印发北京师范大学《高中语文选讲》中魏灏选辑的《夏衍谈〈包身工〉》,或现行通用高一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夏衍的《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指导学生自学。

要求:了解作者写作时间;了解写作意图;了解作者深入纱厂亲自观察体验生活,调查搜集材料的情况,为学习课文、理解报告文学特点打下基础。

三、阅读课文
(一)运用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下列字词必须注音解释。

1.注音。

游说抹桌子着力骷髅锭壳拎
2.解释。

一听天命生杀予夺强化优惠施与
(二)思考回答以下问题(书面完成,课后交教师检查)。

1.为什么以“包身工”为题?题目和课文有什么关系?
2.文章以记叙为主,记叙了一些什么材料?中间又穿插写了一些什么材料?为什么记叙之中又穿插这些材料?
3.找出议论和说明部分列举了哪些数字(在书上用横线画出来)?说明它们的作用。

4.记下自己疑惑不解的问题。

(三)布置作业:读一遍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检查生字新词
(一)注音
抹()桌子抹()眼泪抹()石灰
猜着()了着()力我没着()了
(二)解释(带点的字要单独解释)。

一听天命生杀予夺施与着力
(三)听写。

殴打怜悯气烘烘惩戒
二、解题
(一)时代背景(着重引导学生用《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的材料概述作者写《包身工》的时间、意图和调查搜集材料经过。


《包身工》1935年写成,1936年发表。

1927年,作者在上海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了解了一些纱厂工人的情况;1929年,从做工人运动工作的同志那里知道了一些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情况。

“一·二八”战事后,为了写《女性的呐喊》电影剧本,又搜集了一些包身工材料,对二十世纪帝国主义经营的工厂里,还公然保存封建奴隶制度非常愤怒,决心深入调查,打算彻抵揭露。

由于纱厂工人的热心帮助,作者深入工厂实地观察调查了三个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具体时代背景从略。

(二)题目的意思。

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

以“包身工”为题,点明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

三、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选择成为阅读障碍的问题,作扼要回答。

多数问题可随分析课文逐步解决。

四、分析文章的构思
(一)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以包身工一天生活为线索。

掌握中心可以了解写作意图,掌握线索可以了解如何选材、组材。

(二)已经讲过,作者搜集的素材很多,关于包身工生活的素材一定也不少,不可能都写进去,需要加以选择。

看课文,作者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选取了哪些材料?(议论)
明确:四点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情景;五点钟,包身工上班劳动的情景。

不是说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吗?怎么只写到五点钟上班就中断了呢?再看课文,还有没
有了?(议论)
明确:还写了十二小时劳动后,抄身情景;黑夜里。

这样,从清晨四点一刻起床,到黑夜睡觉,一天的劳动生活十分完整。

不过前后两部分写法大不一样。

前者写得详,后者写得略:写抄身,没有明写时间,又不是正面写搜身情景;黑夜的休息情景也没有写出来。

显然,作者把前三个生活图景作为重点。

起身和吃饭,表现包身工恶劣的住宿、饮食条件,上班劳动,表现恶劣的劳动条件,是写劳动。

两方面合在一起,已经构成了包身工地狱生活的全貌。

至于写“黑夜”,没有写什么生活图景,却写“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这是和结尾放在一起加以考虑的,有利于揭示全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作品不仅选取了几个反映包身工悲惨生活的生活场景,还有别的内容,都是些什么呢?(议论)明确:还有与描写记叙生活场景相应的说明和议论。

说明包身工是怎么来的;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的原因;说明包身工给帝国主义“”制造”了惊人的利润;说明“包身工”制度是最野蛮最残酷的制度。

附:板书(列表)。

为什么描写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还要议论“包身工”制度?(议论)
明确:运用了描写、记叙和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两者结合,互相补充。

描写记叙部分好象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说明议论部分好象是特写镜头的解说词。

特写使人获得形象认识,解说使人获得本质认识。

随着时间推移,包身工的生活图景越来越清楚,对包身工制度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

最后写“黑夜”归到结尾,有力的揭示了中心思想。

五、划分段落(运用上面“板书”)
第一部分:记叙包身工悲惨生活实况,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原因。

第二部分:记叙包身工悲惨的劳动实况。

揭露帝国主义靠包身工获取惊人利润。

第三部分: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

六、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二、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着重研究了《包身工》的构思(中心、线索、选材、组材),又研究了描写记叙和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这节课要着重研究课文深刻的思想内容,附带还要研究运用数字说明问题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二、分析思想内容
这篇作品虽是以写问题为中心,也离不开写人物。

一共两类人物:一类是包身工,一类是压迫和剥削包身工的带工老板、老板娘、东洋婆、打杂的、拿摩温、荡管等。

着重要写的是包身工,写第二类人物也是为了描写包身工。

全篇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和事件,但作为整个包身工形象却十分鲜明。

朗读由“但是,……”到“立此包身契据是实”两段。

明确:包身工是怎样形成的?(原是农村里“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被诱骗以契约形式成为包身工的。

)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
明确:恶劣的条件(举例略);紧张的生活(四点一刻起床,四点半吃饭,五点钟上班,劳动十二小时……);残酷的惩罚(欧打、罚工钱、停生意、饿饭、吊起……);麻木的精神(少女的“害羞”感迟钝);“严密”的统治(“罐装的劳动力”……)。

为什么要身受这样深重的苦难?
明确:包身工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受双重的压榨剥削,是双重奴隶。

为什么会成为双重奴隶?明确:国民党反动统治,造成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流入城市。

帝国主义又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

一句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

这篇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动员人民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作用。

四十年后的今天,重读这篇作品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旧中国的黑暗,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激发起加速现代化建设改变我国落后面貌的热情。

三、分析写作方法(一)精确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