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研究_胡春燕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荆江河段冲淤与水沙过程响应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荆江河段冲淤与水沙过程响应](https://img.taocdn.com/s3/m/1507d7f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8.png)
第51卷第10期2020年10月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Vol.51,No.10Oct.,2020文章编号:1001-4179(2020)10-0001-06三峡水库蓄水前后荆江河段冲淤与水沙过程响应奚啄阳,曲春議,陈莫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14)摘要: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出库沙量(以宜昌水文站实测数据为依据)大幅度降低,坝下游河床冲淤规律也随之发生改变。
实测资料表明:荆江河段发生全面冲刷,而沿程冲刷丈进一步引起了下游悬沙输移量的变化。
基于1992-2017年长江中下游荆江河段各水文站实测流量、含沙量数据,对该河段水沙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初步得出三峡水库蓄水前、蓄水初期以及试验性蓄水后不同时期的水沙关系变化。
基于实测资料,利用输沙量法计算荆江不同河段的冲淤量随流量的变化,提出了不同时期荆江河段冲刷強度最大的流量级。
关键词:水沙过程;河床冲淤;河流动力学;输沙量法;荆江河段;三峡水库;长江中图法分类号:TV145文献标志码:A DOI:10.16232/ki.1001-4179.2020.10.001荆江河段自古便是长江流域最为重要的险工河段,历来便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
三峡水库蓄水前,荆江河段在1993-1998年间平滩河槽总体处于淤积态势⑴,累计淤积量达1.26亿m3。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荆江河段是坝下游冲刷最为剧烈的河段[2-31o基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实测数据,利用断面法统计的冲淤量结果:2002~2015年,宜昌至城陵矶河段累计冲刷量&7亿亦。
三峡工程运行以来,由于水库蓄水拦沙,坝下游各水文站的沙量也发生了变化⑷。
根据长江泥沙公报统计:三峡水库蓄水前宜昌站年均径流量为4400亿川,年均输沙量为5.000亿t,沙市站年均径流量为4050亿川,年均输沙量为3.800亿t。
2003年,宜昌站径流总量为4097亿m‘,年均输沙量为0.976亿t,沙市站径流总量为3924亿m3,年均输沙量为0.352亿t。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66cd43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8.png)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长期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淤积、水位下降、水质污染等,严重影响了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对长江中下游河道进行整治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目标是保持河道的通航能力、减少洪水灾害的风险、提高水质以及保护生态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需要进行淤积治理。
长期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淤积问题日益严重,导致河道断流、水位下降等问题。
需要对淤积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如疏浚、挖掘等。
还需要加强对冲沙、泥沙的管理,减少泥沙的入河量,防止淤积问题再次发生。
需要进行水位管理。
由于河道的淤积,长江中下游的水位下降,导致了洪水灾害的风险增加。
需要加强对水位的管理和调控,采取措施使水位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提高河道的通航能力和安全性。
需要改善水质。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但由于工业和农业活动的污染,水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需要进行水质治理,净化长江的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需要加强生态保护。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长期以来的开发活动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其珍稀的濒危物种。
为了实施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研究和实践,需要政府、学术界、企业等各方的合作。
政府应加大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术界应加强科研,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企业应积极参与整治工作,改善自身的环境行为,减少对长江的污染。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对于保护长江的资源、增加生态价值以及促进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为长江的未来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规划与治理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规划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21357a950066f5335b8121a2.png)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规划与治理罗晓峰;李令长【摘要】河道治理是解决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主要问题,结合<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报告>、<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叙述了河道治理规划要点,分析了河道治理与防洪的关系,阐述了河道治理工程对防洪的作用.根据目前中下游干流河道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关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工作的建议.【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06(037)009【总页数】3页(P29-30,34)【关键词】河道治理;防洪规划;规划要点;长江中下游【作者】罗晓峰;李令长【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工业技术第 37 卷第 9 期 2006 年 9 月人民长江Yangt.zeRiverVol.37 ,No.9 Sep.'2(脱文章编号: 1001 -4179(2悦)()() - 0029 - 0'2 长江申下游平流河道规划与治理罗咙哈 l季令在 2( I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 430010; 2.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湖北武汉 430010) 摘要:河道治理是解决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主要问题,结合《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报告》、《长江中下游千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叙述了河道治理规划妥点,分析了河道治理与防洪的关系,阐述了河道治理工程对防洪的作用。
根据目前中下游干流河道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关于长江中下游千流河道治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河道治理;防洪规划;规划妥点;长江中下游中图分类号: TV212.4文献标识码: A1河道治理规划概述1.1河道概况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上起宜昌,下迄长江河口,全长约l 893kmo 干流流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 6省(直辖市)。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47f61c25a8102d277a22f0f.png)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项目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大学共同完成。
项目主要完成人为卢金友、余文畴、侯卫国、夏军强等。
1990年以来。
项目团队针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中涉及的复杂水沙运动与河床演变、整治技术等关键科技问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持续了近30年联合攻关,在河道水沙运动基本理论、河道演变规律和河道整治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项目研究成果出版专著10部。
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编写国家标准2部、行业规程5部,制定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设计规范性文件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2项,培养国家及省部级高级人才7人与一批高级治江科技骨干人才。
该项目获2018年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
(1)系统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宽级配床沙输移和分汊河道水沙运动规律。
通过试验与理论研究揭示了不连续宽级配床沙输移具有不同于连续宽级配床沙的间断性和跳跃性的规律。
构建了不连续宽级配泥沙起动与输沙率计算公式。
系统揭示了顺直、弯曲及鹅头形分汊河道的水沙运动规律,确定了分流区冲淤基本平衡的临界流量;揭示了汊道冲淤对来水来沙变化的响应机理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解决了分汊河道主支汉演变定量预测的技术难题。
(2)深入揭示了水沙变化条件下长江中下游不同类型河道演变规律。
提出了表征河道平面形态的特征参数以及区分单一河段、分汉河段不同亚类的河型判据;通过试验研究和原型观测揭示了三峡水库运用后中下游不同类型河道演变新特征;揭示了不同类型(上部粘性土层较厚、上部粘性土层较薄)二元结构河岸崩塌机理;建立了考虑近岸水沙运动、岸坡土体力学特性等主要因素的二元结构河岸崩塌过程模拟方法。
实现了河床冲淤与二元结构河岸崩退过程的同步模拟。
(3)全面攻克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系列关键技术。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0e04cb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1.png)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一直是中国水利工作的重要领域。
长江是我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都与长江密切相关。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水污染、河道漫岸、洪水灾害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开始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的工作。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水文、水质、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整治目标逐渐明确,措施也得到了相应的制定和实施。
整治工程包括河道清淤、生态恢复、防洪治理等方面,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资金投入、技术手段、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不足。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在整治完成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整治工作必须持续进行,才能实现长江中下游河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背景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但长期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岸线退缩、河床淤积等问题,给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受长江生态环境破坏和水资源利用过度的影响,长江中下游河道水质恶化、水量变少、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呈现出水土流失加剧、河岸土地退化、水资源供应不足等问题。
人类的工业活动、居住环境和农业生产等活动对长江中下游河道造成了严重影响,诸如污染物排放、围垦河滩、超载航运等现象频现,加剧了河道整治的紧迫性和复杂性。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背景必须要充分认识到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只有深入研究长江中下游河道的现状和问题,有选择地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方能有效改善长江中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对策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950f9bdc77da26925c5b09f.png)
第40卷第16期2009年8月人 民 长 江Yangtze RiverVol.40,No.16Aug.,2009收稿日期:2009-01-12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三峡工程运用后泥沙与防洪关键技术研究”之课题五“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技术研究”(2006BAB05B05)作者简介:陈肃利,男,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规划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9)16-0008-03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对策陈肃利 胡春燕 王永忠(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摘要: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事关中下游防洪安全及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近年来在上游来沙减少和三峡工程的作用下,清水下泄导致中下游干流河道发生了长距离的冲刷,并引起局部河势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根据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治理对策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 键 词:河道治理;治理措施;长江中下游;三峡工程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1 长江中下游河道概况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上起宜昌,下迄长江河口50号灯标,全长1893km。
北岸主要有沮漳河、汉江、 水、倒水、举水、巴河、浠水、华阳河、皖河、巢湖水系、滁河、淮河入江水道等;南岸主要有清江、洞庭湖水系、陆水、富水、鄱阳湖水系、青弋江、水阳江、太湖水系、黄浦江等。
荆江南岸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调弦口四口分流入洞庭湖(调弦口于1959年建闸控制)。
南北大运河在镇扬河段中部穿越长江。
长江中下游河道流经广阔的冲积平原,沿程各河段水文泥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不同,形成的河型也不同。
从总体上看,中下游的河型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蜿蜒型和分汊型4大类。
其中以分汊型为主,其长度约占总长的60%。
宜昌至枝城河段长约60km,是山区河流进入平原河流的过渡段,两岸有低山丘陵和阶地控制,河岸抗冲能力较强,为顺直或微弯河型,河床稳定性较好,区间内有支流清江在宜都处入汇;枝城至城陵矶河段为荆江河段,流经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之间。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1a824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5.png)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摘要】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是中国水利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涉及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进行研究与实践,探讨其历史沿革、现状分析、关键技术、经验教训和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发现,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在保障水利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总结成果、启示和展望,可以为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本研究旨在为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不断完善工程技术,促进河道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历史沿革、现状分析、关键技术、经验教训、未来发展方向、成果、启示、展望1. 引言1.1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流域涵盖了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道整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道整治任务逐渐凸显出来。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频发水灾、水患,河道岸线塌陷、滑坡、泥石流等问题层出不穷,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加强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实践,才能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强河道综合治理,有效减少水灾灾害的发生,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全。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背景的形成,既有地理环境和经济地位的影响,也受到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只有深入了解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背景,才能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整治方案,推动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利工作迈上新台阶。
1.2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意义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的意义在于保护和提升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承载着重要的经济、交通和生活功能,河道整治可以改善水质、减少洪涝灾害,提高河道生态功能,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措施研究
![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40bca1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4.png)
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措施研究摘要:结合既往资料可得知,开展长江中下游干流崩岸研究和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简要阐述了三峡工程蓄水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的崩岸侵蚀情况,接着系统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情况。
从开展崩岸研究与防治、建立崩岸预警监测系统、建立应急防护体系等方面,对崩岸研究与治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河道整治;技术措施宜昌位于长江中下游。
距长江口下游1893公里。
近年来,由于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的建设,黄河干流含沙量急剧下降,水沙要求发生较大变化,河流冲击距离变长,部分河段河势进一步调整变化。
河流波峰点的变化及对近岸河流的影响,会造成河岸崩塌,严重影响河势稳定。
并危及二滩大坝和沿河关键设施的安全。
1.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及治理状况1.1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冲刷及崩岸状况(1)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开发以来,长江中下游输沙量大幅减少,河流侵蚀程度加深。
2003-2017年,宜昌站、汉沟站、日站年平均输沙量分别为0.358、1.01、1.38亿吨公里,较蓄水前分别减少93%、75%、68%。
长江中下游干流发生远距离影响。
200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宜昌至湖口冲击超过21.24亿立方米,平均冲击超过1.42亿立方米(远超三峡水库蓄水前1966-2002年年均冲刷470万立方米),河道平均冲击深度13.3米。
其中,宜昌-城陵矶流域河床持续冲击能力较大,平潭航道总冲击量约12.18万亿m3,约占总冲击水量的57%。
城陵矶-汉沟、汉口-湖口河段平潭航道冲刷总量分别为3.92亿m3和5.14亿m3,分别占总冲刷量的19%和24%。
(2)三峡工程运行以来,长江中下游堤防坍塌问题比以往更加严重,影响了堤防安全。
长江流域平原位于冲积平原区,主要河岸由松散沉积物组成,抗冲性能差,河道冲淤变化快,崩岸频繁。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2017年,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共发生大小崩岸917起,总长度约692.6公里,崩岸强度和频率均高于蓄水前。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研究分析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研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f930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d.png)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研究分析发布时间:2023-02-06T02:56:43.428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9月第18期作者:顾凯袁野[导读]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讲,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保证河道处于稳定状态,对其予以合理利用,为促进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顾凯袁野南京市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南京 210000摘要: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讲,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保证河道处于稳定状态,对其予以合理利用,为促进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但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护岸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护岸工程的稳定性、稳固性及耐用性有所降低,崩岸险情发生概率增加。
对此,应当准去把握长江中下游不同河段河道的实际情况和利用综合治理技术,加强河道整治。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中下游河道;河道整治;整治研究长江中下游河道具有多种类型,比如顺直河道、分汊河道、蜿蜒河道,这就使得不同河段的河道特点不尽相同,比如水流冲刷强度较大、河岸抗冲击性较差等等,致使崩岸险情发生概率较高,容易诱发洪涝等风险,给城市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改变此种局面,应当正确认识到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的重要性,深入分析长江中下游不同河段河道,的实际情况,策划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选用适合的治理技术,可切实有效地改善不良局面。
一、护岸工程现状分析(一)护岸工程现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河道治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提高城市防洪水平,规划落实了护岸工程项目;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规划落实了重点河段的河势控制工程,比如下荆江河道实施了系统裁弯工程;发展之八十年代,开始规划落实重点河段的治理工程。
伴随着我国长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的落实,其堤防安全程度大大提高,也为发展我国交通运输创造条件。
立足于当下,对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实施情况予以了解,护岸工程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护岸工程的耐久性有所降低;受冲刷幅度较大的护岸工程的稳定性大大降低;部分地段的护岸工程质量不佳;护岸段崩岸风险控制不强。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73ad21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6.png)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中下游地区的流动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但长江的河道污染、水位下降和洪水频发等问题较为严重,影响了此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生态保护。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研究成果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了长江中下游河道生态修复与安全保障技术等研究项目,为中下游地区的河道整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中,水资源保护与恢复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长江流域内水资源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了许多地方地下水资源的流失和水质的恶化问题,提出了中下游地区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性。
同时,长江水位下降也是一大问题,科学家提出该地区需要增加水源的补给和加强水资源的保护,防止长江水位过低。
二、实践成果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针对长江河道的环境问题,中央对整治过程进行了大力推行,通过重大工程的推进,河道治理的设施建设全面提高。
其中,三峡工程、长江枢纽工程、长江岸线工程等工程实施不仅有效地保障了长江的生态,还改善了当地环境和人民的生活。
此外,各个城市建设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厂,大量减少了污水排放,并加强了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体而言,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的成功成果为中国的中下游地区注入了新的希望。
同时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沉淀,不断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社会成本,从而达到长效发展的目的。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管理规划若干问题探讨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管理规划若干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460813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8.png)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管理规划若干问题探讨林木松;杨光荣;廖小永【摘要】长江中下游河道管理是流域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了目前长江中下游河道管理中挤占河道、无序开发、污水排放控制不严等现状的基础上,对长江河道管理体制、执法监督、管理能力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长江河道法律法规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的近期和远期规划,提出:在河道管理中要做到执法有章可循;在管理能力建设方面,要全面开展河道综合信息化建设等具体应对措施,为规范江河水资源利用、河道治理与开发、保障防洪安全等提供技术保证.【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3(044)010【总页数】4页(P56-58,83)【关键词】河道整治;法规建设;河道管理;长江中下游【作者】林木松;杨光荣;廖小永【作者单位】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10;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10;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1 河道管理现状及问题长江干流河道全长6 300余千米,流经我国11个省市,流域总面积达180万km2。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河道防洪体系以及河道整治工程的建设,长江流域整体防洪能力、河道的稳定性有了较大提高,有力促进和保障了流域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同时,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下,在涉水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完善,规划体系的完善、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作用的加强,涉水事务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执法监督的强化河道水事秩序、公众参与平台和模式的逐步建立等方面,长江流域河道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河道管理工作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河道的开发治理、保护与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要求之间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挤占河道、无序开发、污水排放控制不严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流域两岸的经济发展。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06c02b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6b.png)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长江流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水资源紧缺和河道漫滩等问题,尤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为了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环境和水资源问题,我国政府开展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工作。
该工作主要包括河岸整治、泥沙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岸得到了有效的整治。
通过在河岸设置护堤和隔离带等设施,有效地保护了河岸,避免了漫滩和洪水的危害。
此外,针对已经产生的漫滩问题,政府进行了抢险和治理,有效地减轻了洪涝灾害的影响。
其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泥沙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政府通过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如三峡工程、长江中游水利枢纽等,有效地控制了泥沙的数量和质量,避免了泥沙对水质的污染。
除此之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政府在沿江地区建设了湿地公园和生态屏障,有效地改善了河流生态环境,加强了抗洪减灾能力。
最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利设施也得到了全面的升级。
政府增加了水利设施的投资力度,修建了更加先进、更加完善的水利设施,为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水资源保障。
综上所述,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工作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继续加强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工作,从而保障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对策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6e43b5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6.png)
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对策
陈肃利;胡春燕;王永忠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09(040)016
【摘要】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事关中下游防洪安全及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近年来在上游来沙减少和三峡工程的作用下,清水下泄导致中下游干流河道发生了长距离的冲刷,并引起局部河势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治理对策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陈肃利;胡春燕;王永忠
【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5
【相关文献】
1.三峡工程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河道设计频率水文年泥沙模拟研究 [J], 李振青;吴昌洪;李会云;杜晓阳
2.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超额洪量数值模拟 [J], 朱丽江;要威;柴晓玲;张黎明
3.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及对策 [J], 仲志余;宁磊
4.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对策研究 [J], 谭培伦
5.三峡工程建成后再遇'98大洪水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分析 [J], 仲志余;宁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南京八卦洲河段演变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
![长江南京八卦洲河段演变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02b213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64.png)
长江南京八卦洲河段演变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侯卫国;胡春燕;谢作涛【摘要】通过收集长江南京八卦洲河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水文地形资料,分析了该河段近期演变特点及其河道演变趋势.目前,八卦洲左汉分流呈现缓慢减小态势,对左汊内重要企业码头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针对八卦洲河段存在的问题及两岸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八卦洲河段治理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采用数学模型对洲头鱼嘴、左汊进口切滩、疏浚扩卡等几类方案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时对汊道内上坝和皇厂河两处实施扩卡,可使左汊绝对分流比增加值最大.研究成果可为本河段下一步系统整治提供参考借鉴.【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1(042)007【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河道演变;治理对策;数学模型;八卦洲河段;长江【作者】侯卫国;胡春燕;谢作涛【作者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5长江南京河段八卦洲汊道段上起下关,下至西坝,为鹅头分汊型河道,左岸地质条件较差,右岸多山矶丘陵,见图1。
左汊自20世纪40年代演变为支汊以来,不断淤积萎缩,河道向弯曲型发展。
目前,左汊河长为右汊的2倍多,汛期分流比约18%。
枯季分流比约16%。
目前,南京市的大型国有企业主要位于八卦洲汊道内,洲汊两岸分布有众多的工矿企业和港口设施,八卦洲头上游约2km处为南京长江大桥,汊道中部为横跨八卦洲左右汊的南京长江二桥,左汊内分布有南钢、南化、南电、扬子石化及扬-巴等大型企业,右汊南岸分布有新生圩港区。
八卦洲汊道内的大、中型企业在南京市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与八卦洲汊道的河势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密切。
为提高八卦洲左汊的分流比,改善左汊的航道条件,多年来各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方案设想,包括进口段右岸导流工程、洲头鱼嘴上延工程、洲头滩地围堤工程、左汊疏浚工程、左汊闭口深水大港(左汊上口、下口建闸控制)以及右汊束流工程等。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72d477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0.png)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与实践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长江中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河道整治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必要性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和农业区域,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人口。
长期以来,由于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不断输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质严重受到污染。
河道淤积、水质下降、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刻不容缓。
1. 河道生态修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道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破坏,水生态环境恶化,水生物资源减少。
河道生态修复是河道整治的首要任务。
通过植被恢复、湿地建设、水生植物种植等措施,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水生物多样性,提高水质。
2. 水污染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污水排放量巨大,严重污染河道水质。
加强水污染治理是河道整治的关键。
采取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污水排放标准管理力度等手段,控制和治理水质污染。
3. 河道治理工程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着大量的河道淤积和河床塌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道的通航能力和生态环境。
进行河道治理工程是河道整治的重要内容。
通过疏浚河道、修复河床、加固河岸等手段,恢复河道的正常功能。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许多湿地和生态系统面临丧失或退化的风险。
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是河道整治的基础。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恢复湿地、修复植被等手段,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道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多年的努力,河道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污染物排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
通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管理,长江中下游城市的污水处理率明显提高,污染排放量有所减少;通过疏浚工程和河道治理工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河道通航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的几点认识
![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的几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ec6ccd8ad0d233d4b14e69ff.png)
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要以防洪作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河道的泄洪能力,保障堤防安全;稳定河势河床是河
道治理的基本要求;把保护优良生态环境作为重要内容,树立河道治理与环境治理的协调统一的思想;贯彻综
合治理开发的原则,统筹考虑各方利益和要求;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河道治理规划。
关 键 词:河道治理;综合治理开发;经济发展;长江中游;长江下游
长江中下游分汊型河道的治理是稳定河势的重要一环,在 进行治理时,要充分体现因势利导的原则。是采取工程措施控 制分流比,维持稳定的分汊河型,还是通过堵支并流,整治为单 一型河道,不能一概而论,而是依据不同河段的不同特点,在深 入研究河势演变规律和主支汊分流分沙比的基础上,根据沿江 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的整治方案。
经过数 %" 0 的不断努力,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重点险工段 都得到了守护,崩岸险情基本得到治理,长江河道的总体河势得 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河道治理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保障 防洪安全、航运畅通以及促进沿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但从各局部河段看,有些河段的河势尚未得到有 效控制;仍有部分浅滩碍航;水环境污染加重;江砂开采和洲滩 利用缺乏系统的科学论证和统一有效的管理,这些都对防洪安 全、航运发展及河势稳定不利,迫切需要通过全面规划和系统治 理,逐步加以解决。
第 #& 卷 第 ’ 期 !""#年 ’ 月
文章编号:%""% $ &%’(( !""#)"’ $ """% $ "#
人民长江 4056789 :;<9=
*12, #&,31, ’ >?2@, !""#
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研究
![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cef0d8b8762caaedd33d470.png)
2 0 1 3年 1 2月
人 民 长 江
Ya ng t z e Ri v e r
Vo 1 . 44. No . 2 3
De c.。 2 01 3
文章编号 : 1 0 0 1 — 4 1 7 9 ( 2 0 1 3 ) 2 3— 0 0 1 1— 0 5
作者 简介 : 胡春 燕 , 女, 教授 级 高级 工 程 师 , 主 要 从 事 河道 整 治规 划 与 河 流 数 值 模 拟 工 作 。E— ma i l : 5 0 2 6 6 7 0 1 8 @q q . t o m
l 2
人 民 长 江
含着 两层 意思 , 一是 指平 面型 态 良好 , 稳 定性 较好 ,即 主流线 与河 岸线 相对 位置较 为 适应 ,不会 出现 重 大调 整 ;另一 层是指 这 种河势 与两 岸 的工 农 业布 局 及城 市 建 设要 求相 适应 。
对 于长 江 中下游 河 道 , 河 床滩 槽 高差 大 , 漫滩 水 流水 浅
岳阳、 武汉 、 鄂黄 、 九 江、 安庆 、 铜陵 、 芜裕 、 马鞍 山、 南 京、 镇扬 、 扬中、 澄通 、 长江 口等 l 6个 ; 一 般河 段有 陆 溪
口、 嘉鱼 、 觯 洲湾 、 叶 家洲 、 团风 、 韦 源 口、 田家镇 、 龙坪、
汉 型三 大类 , 其 中 以分 汉 型 为 主 , 其 长 度 约 占总 长 的
6 0% 。
河床 、 中水河 床和 枯水 河床 。对 冲积 平原 河流 来说 , 洪
水 河床 是 指河 道两 岸 防 洪 大 堤之 间 的部 分 ; 中水 河 床 通 常是 指 由河 漫 滩 河 岸 约 束 的 平 滩 水 位 下 的河 床 部 分, 往 往也 是造 床 流量 下相 应 的部 分 ; 枯 号 : T V 8 5
长江武汉河段综合治理的思考
![长江武汉河段综合治理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205ab5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e.png)
长江武汉河段综合治理的思考
胡春燕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08(039)013
【摘要】长江武汉河段上起江夏区纱帽山,下迄新洲区阳逻镇,全长约70.3 km,横
贯武汉三镇.其河道整治是一项直接影响武汉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工程,涉及到沿江防洪、河势控制、岸线洲滩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根据三峡工程运用前后长江武汉河段的演变特点和演变趋势,以及防洪安全、河势稳定、水环境保护、城市发展等方面的要求,提出长江武汉河段综合整治的设想和建议.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胡春燕
【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5
【相关文献】
1.长江铜陵河段综合治理后江豚迁地保护生境的适宜性预测研究 [J], 夏广亮
2.长江铜陵河段综合治理后江豚迁地保护生境的适宜性预测研究 [J], 夏广亮;
3.长江中游宜昌段—武汉河段
4.5m航道规划实施方案咨询会在武汉顺利召开 [J],
4.长江委召开长江武汉河段白沙洲汊道段综合整治工程研究成果汇报会 [J], 长江
5.长江科学院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荆江河段抑制河道冲刷下切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通过专家咨询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长江中下游采砂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几点认识
![对长江中下游采砂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几点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ba8d7ce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3.png)
对长江中下游采砂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几点认识
胡春燕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必须以维护河势稳定、保障防洪和通航安全为前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现限制性特征.编制长江中下游采砂规划要充分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因地制宜地作好各具特色的河道采砂规划,正确处理好采砂与防洪安全、河势稳定、通航安全和水生态保护的关系,同时还要做好采砂后评估的研究工作.【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胡春燕
【作者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430010,武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79
【相关文献】
1.广东省河道采砂规划编制的几点认识 [J], 朱汝雄
2.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有关省市拍卖可采砂区采砂经营权的思考 [J], 梁荆江
3.《关于抓紧编制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实施方案和可采区可行性论证报告的通知》 [J],
4.浅谈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修编创新思路 [J], 何勇;刘前隆;陈前海
5.长江科学院主编的《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及实施监督管理技术规范》工作大纲通过审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4卷第10期2013年5月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 Vol.44,No.10May ,2013收稿日期:2013-04-01作者简介:胡春燕,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利规划设计。
E -mail :huchunyan@cjwsjy.com.cn文章编号:1001-4179(2013)10-0052-04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研究胡春燕,侯卫国(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摘要: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事关该区域的防洪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且上游水库群和三峡工程的兴建和运用,对中下游防洪、航运和供水等方面的影响逐步显现,迫切需要尽快开展科学合理的河道整治规划。
从全面系统治理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了三峡工程运行初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河势控制规划方案、重点河段和一般河段的综合治理措施;对洲滩、岸线治理以及采砂活动治理和规划进行了专项介绍;并阐述了五大类具体的河道治理工程措施。
为保证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河势稳定、通航顺畅等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河道治理;防洪;航运;洲滩;长江中下游中图法分类号:TV212文献标志码:A1概况及规划历程1.1基本情况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上起宜昌,下迄河口50号灯标,全长1893km ,流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6省市。
自宜昌至湖口为长江中游,长约955km 。
湖口以下为下游,长约938km 。
长江中下游河道流经广阔的冲积平原,沿程各河段水文泥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不同,形成的河型也不同。
从总体上看,中下游河道可分为微弯单一型、蜿蜒型和分汊型三大类,其中以分汊型为主,其长度约占总长的60%。
根据河势河型和控制节点,将中下游河道划分为30个河段,又根据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划分为重点河段和一般河段。
1.2规划治理情况新中国成立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基本处于自然演变状态,干流两岸约4000km 长的岸线中崩岸长度达1500km 。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水利委员会(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江委”)会同地方水利部门,开展中下游河道治理的规划设计工作。
在规划指导下,完成了下荆江中洲子、上车湾裁弯工程,南京、镇扬等河段整治工程和中下游及长江河口大量的护岸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河道治理系统性、综合性要求认识的提高,进一步开展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综合治理的规划研究工作。
在1990年长江委编制完成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以下简称“90长流规”)中,提出了“以防洪、航运与岸线利用为主要目标的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
随后,长江委于1997年编制完成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以下简称“1997规划”),1998年得到水利部批准。
1998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新中国成立后仅次于1954年洪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大水过后,在“1997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完成了保障堤防安全的防洪护岸工程,实施了下荆江、簰洲湾、铜陵、芜裕等河段的河势控制工程,开展了马鞍山河段一期、南京河段二期、镇扬河段二期、扬中河段一期、澄通河段一期等综合整治工程。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强度与频度明显大于蓄水运用前,为了保障防洪安全,维护河势稳定,长江委于2006年组织实施了荆江河段河势控制应急工程。
2008年长江口综合整治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后,新通海沙、中央沙、青草沙等整治工程已实施完成。
据统计,截至到2010年,长江中下游累计完成护岸工DOI:10.16232/ki.1001-4179.2013.10.024第10期胡春燕,等: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研究程约1555km,基本稳定了中下游河势。
“1997规划”拟定的2005年近期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另外,为充分发挥长江中下游“黄金水道”的航运功能,交通运输部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碍航河段也开展了不间断治理。
2治理规划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事关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以及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
经过近几十年的不断治理,河势基本得到了初步控制,也为全面、系统的治理赢得了时机。
随着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上游来沙减少和三峡工程拦沙后,清水下泄对中下游河道防洪、河势、航运、供水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逐步显现,已经引起国务院、水利部及各级地方水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迫切需要在新形势下尽快开展中下游河道治理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江经济带已初具新的发展格局,近年来正在逐步形成新的沿江发展战略格局。
在长江下游,长江三角洲、江苏沿海经济带已成为东部率先发展的改革示范区;在长江中游,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推动力。
新的经济格局对河道治理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上游来沙减少及三峡工程等干支流水利水电工程的蓄水运用,将显著改变来水来沙条件,使中下游干流河道面临长时期、长距离、大幅度冲刷的严峻新形势,在长期清水下泄的作用下,迎流顶冲段岸坡将普遍变陡,崩岸强度将明显加剧,有些河段的河势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引起新的崩岸险情和汊道分流形势的变化,对防洪安全、河势稳定、航道通畅、两岸国民经济设施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3)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洲滩、岸线利用及江砂资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岸线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高效利用,造成了岸线资源的严重浪费。
洲滩开发利用与防洪保安的矛盾日益突出。
采砂活动与防洪安全、河势稳定、通航安全的矛盾更加尖锐。
(4)三峡水库坝下游河道出现枯水位下降、持续时间延长的问题,水生态安全及供水安全受到一定影响。
3指导思想、原则与规划目标、重点3.1指导思想与原则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为基本宗旨,按照“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的原则,充分考虑新时期黄金水道的发展需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促进河势稳定,保障防洪、通航安全、供水安全,以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此次规划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全面规划、动态调整的几点原则。
3.2目标(1)近期2020年目标。
结合三峡工程运用后的水沙变化情况,对现有护岸段和重要节点段进行全面加固和守护,继续发挥其对河势的控制作用,保障防洪安全,避免三峡工程运用后河势出现不利变化。
基本控制分汊河段的河势,对河势变化较大的河段进行治理。
适度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基本满足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进一步实施中下游干流河道全面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远期2030年目标。
在近期河道治理的基础上,考虑上游水利水电枢纽的建设及运用将进一步影响中下游水沙变化的情况,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段进行全面综合治理,使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有利河势都得到有效控制,不利河势得到全面改善,形成河势和岸线稳定,泄流通畅,航道、港域、水环境优良的河道,为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3.3规划重点(1)评价已建工程的效果。
深入分析未来沿江经济发展对河势控制的要求及对洲滩、岸线、江砂资源利用的需求,找准河道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主要差距和问题。
(2)合理确定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河势控制规划和河道综合治理方案。
(3)对中下游洲滩重新进行功能定位。
洲滩控制利用是此次规划的重点之一,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认识洲滩利用问题,研究主要洲滩的功能定位并提出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及控制条件,为洲滩科学有序的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4河道治理规划研究4.1河势控制规划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经过多年的治理,总体河势已基本稳定,且目前沿江工矿企业、工程设施和重要港口布局与现有河势格局基本相适应。
因此,长江中下35人民长江2013年游河势控制大部分河段以稳定现有河势为主,对局部河势变化较大,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的局部河段进行河势调整。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控制的基本方向是:对于边界条件控制较强的微弯单一型河道,稳定现有河势;对于蜿蜒型河道,在满足防洪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以及不影响上下游河势变化的前提下,可通过裁弯工程和河势控制工程将其改造为较稳定的微弯型河道;对于支汊分流比较小,且支汊内没有重要厂矿企业、设施和特殊利用要求的多分汊河段,在满足防洪和上下游河势控制规划要求前提下,可采取“塞支强干”的措施,使河道由多汊向少汊方向发展;对于少数分汊河段,也可形成堵塞支汊并形成单一河段的方案;对于支汊分流比较大或汊内有重要厂矿设施的分汊河道,维持现有河势和汊道分流比或通过工程措施改善支汊分流比。
4.2洲滩、岸线、采砂规划4.2.1洲滩控制利用规划洲滩是长江中下游河道宝贵的资源,长江中下游河道上百个江心洲中仅扬中河段的太平洲和长江口河段的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是防洪保护区,根据《水法》、《防洪法》,其余洲滩均属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行洪区,在大洪水时都有行洪滞洪的作用。
截至到2010年,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内的洲滩数为405个,洲上人口合计约129.3万人,总面积约2510.7km2,遇大洪水时分洪运用阻力大,决策困难,洲滩利用与洲滩行蓄洪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此次规划中,对洲滩利用提出了“确保防洪安全、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以及“不碍洪、稳河势、保民生、促发展”的控制目标,对洲滩利用实行“分段控制、分类管理”,即统筹考虑洲滩所在河段的防洪形势、河势稳定程度、洲滩规模、人口数量、洲堤现有防洪能力、开发利用迫切程度以及重点城市河段的特殊开发利用需求等因素,区别对待各洲滩的功能定位,提出了相应的洲堤建设标准,为洲滩科学有序的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按照上述原则,中下游洲滩共分为以下4类。
(1)给予防洪标准,提高防洪能力。
其开发利用方式基本不受限制。
(2)维持其行洪区性质不变,给予一定行洪标准,经科学论证后,可在洲上设置安全区用于防洪保安及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应建立遭遇超标准洪水时洲上居民安全转移安置预案,以及洲上重要设施保护措施。
(3)维持现状,加强洲上进、退洪安全设施建设,建立洲滩行洪时洲上居民安全转移安置预案。
(4)按长江平垸行洪、退田还湖规划确定的“双退”管理,充分发挥洲滩应有的行洪功能。
4.2.2岸线利用规划规划根据目前中下游干流岸线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各河段治理开发与保护的要求,将长江中下游干流岸线分为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4类,并按各分区的控制利用原则和要求实行严格管理,以实现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