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胡吉明-专业建设的框架与内容
浙江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安排详表

5
曹瑾
管委会 做好校区及东一、东二、西一、西二教学楼考场周围考试氛围 布置完毕
陈飞
的布置工作(校门口横幅、标语等,挂出时间 12 月 22 日—25 日)。负责张贴告示,封闭期间禁止考试无关人员进出。
提前通知考场周围施工单位,确保考试期间无施工噪音。
—2—
落实派出所警官 2 人、保卫人员 3 人,协助研究生招生处到浙
董丽萍
止铃等)完好,切实保证考试期间正常供电;负责紫金港校区 室完好,考生和监
后勤
平玉琴
7
东一、东二、西一、西二教学楼的开水供应;负责东一、西一、 考 老 师 开 水 供 应 李友杭
管理处
俞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西二教学楼电梯应急使用管理;负责紫金港校区横幅、指路牌 及 午 餐 供 应 , 12
裘坚强
和紧急疏散图的制作(从校门口到东一、东二、西一、西二教 月 22 日前完成所
附件
浙江大学 2018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安排详表
序号
1 2
3
部门
校长 办公室
本科生院
浙江大学 城市学院
工作内容
时间要求 负责人
负责全面检查协调。
曹磊
负责安排紫金港校区东一、东二、西一、西二教学楼教室,供 12 月 22 日下午 3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用(12 月 22 日下午监考会议,会后布置 时 各 楼 层 监 考 培 考场并封闭考场,12 月 23 日—24 日考试,12 月 25 日东一、 训,下午 4 时后布 西一制图教室考试);负责发布考场封闭告示,封闭期间禁止 置 考 场 并 封 闭 考
—3—
学楼,紫金港校区门口悬挂校区平面图)。
有准备工作
院系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方案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畜牧学一级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方案(2014-2016)一、指导思想(一)学科现状浙江大学畜牧学一级学科涵盖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三个二级学科,其中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为国家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为国家重点(培养)学科和省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为省重点学科。
在2012年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本学科排名全国第三。
学科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创新团队1个,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7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人。
学科教学科研岗位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已形成了一支教学和科研力量雄厚、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才队伍。
学科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农业部和浙江省三位一体的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饲料产业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具备了较好的科研支撑平台。
(二)存在问题学科目前人才结构断层现象严重,缺乏青年千人、优青等高层次后备人才;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不足,亟需提升国家层面科研引领与导向的话语权;科研成果层次有待突破,缺乏国家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发明奖等重大科研成果和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三)建设思路结合学校“百人计划”的实施,积极引进培养青年千人、优青等拔尖人才,并以新星计划人员为重点,培养学科后备人才;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拓展资源,力争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进一步梳理、凝练科研成果,努力申报国家奖;以动物分子营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为基础,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冲击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过上述措施,整体提升学科水平。
二、建设目标(与关键指标)(一)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2014-2016年,并展望2020年)畜牧学科现有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师37名,2014-2016年间,新引进教师5-6名,其中“百人计划”1-2名,到2016年底总人数达到50名;引进或培养长江学者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或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3名;引进国家青年千人1-2名。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作者:胡桂香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27期胡桂香(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浙江宁波 315100)摘要: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工科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
本文介绍我院制药工程专业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强化课内实践环节、丰富课外专业活动等三个方面的建设措施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独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建设课题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9(c)-0163-011 引言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专业,不仅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且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同时,本专业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需求和进行技术创新打下深厚的基础。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是学院首批建设的专业,自2001年招收第一届学生至今已有七届毕业生。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实验室建设基础优良。
此外,制药工程专业也是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批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得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有了很大提高。
学院近年来在全校推行实践型教学体系改革,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践型教学体系改革项目已纳入学院的建设项目,在课程内外实践环节的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根据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制药工程专业规范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已有的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基础上,整合资源,增设专业相关课程,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加强实践环节,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丰富学生课外专业活动,创造积极向上、形式多样的专业学习之风。
2 构建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学生除了要接受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外语等知识外,还要接受专业相关知识的训练。
城乡规划 浙大2014本科生培养方案(完整版)

浙118 学分
(1)必修课程
江 81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12120090 城市规划导引
大
12121880 阴影与透视 12122220 建筑力学
学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0 2.0-0.0 二 秋 1.0 0.5-1.0 二 秋 2.0 2.0-0.0 二 秋
浙
12120331 12122110
专业课程118学分1必修课程81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12120090城市规划导引202000二秋12121880阴影与透视100510二秋12122220建筑力学202000二秋12120331房屋建筑学202000二秋冬12122110城市规划美术301040二秋冬12122151建筑设计概论与初步301040二秋冬12121820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史151500二春12120070城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303000二春夏12121161建筑设计乙351050二春夏12122120城市规划美术301040二春夏12122230外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史151500二夏12121291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201020三秋12120060城市地理学303000三秋冬12120210城市总体规划303000三秋冬12121861计算机辅助城市规划设计352030三秋冬12122070详细规划原理151010三冬12122240建筑结构202000三春1212004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454010三春夏12120221城市总体规划ii301040三春夏12122030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301040三春夏12120110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302020四秋冬12120142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302020四秋冬12120150城市经济学303000四秋冬12122080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201020四秋冬12195450景观规划与设计352030四秋冬12193041城市社会学101000四冬12120100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202000四春12120181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353010四春夏12120880区域规划353010四春夏12121830城市规划社会调查专题研究202000四春夏12121840城市设计352030四春夏2选修课程15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年级学期121c0030建筑材料252500二春夏12120800经济地理学原理202000三秋12121170建筑设计乙402040三秋冬12195630西方建筑理论202000三秋冬12193061遥感应用201020三冬12194290工程保险与担保202000三春12121390景观学导论202000四冬12195640工程经济与管理202000四春浙江大学zhejianguniversity浙江大学zhejianguniversi
浙江大学求是化学班人才培养的多层次科研实践体系

浙江大学求是化学班人才培养的多层次科研实践体系徐孝菲; 沈宏; 王敏; 胡吉明【期刊名称】《《大学化学》》【年(卷),期】2019(034)010【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拔尖学生; 科研实践; 人才培养【作者】徐孝菲; 沈宏; 王敏; 胡吉明【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化学系杭州 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 O62009 年,教育部提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珠峰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领域大师级学科后备人才,促进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2010 年,浙江大学根据珠峰计划精神,开设涵盖五个学科的求是科学班,求是化学班(简称求化班)为其中之一。
浙江大学化学系承担了求化班学生的培养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娴熟实验技能、宽广学科视野的学术领袖,以及拥有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意识、国际性竞争能力,以天下为己任的行业精英。
当今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教育与科研相辅相成,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研究型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1-4]。
为促进以求化班学生为代表的拔尖人才培养,浙江大学化学系在构筑多层次科研实践平台、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
浙江大学化学系针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高要求,优化了本科生科研训练方案,从总体上融通校内第一、二课堂和校外第三、四课堂,构筑分阶段、分层次、多平台、多模式的科研实践架构(图1)。
从科研基础知识体系构建、科研思维模式拓展和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强化三方面,构筑并完善了由广度到深度逐级加强的多层次科研实践体系(图2)。
首先,通过多门实验课程中的探究性实验环节以及“科研认知”和“化学导论”等特色科研实践前置课程,构建科研基础知识体系,以第一课堂的广度基础科研教学,使学生树立基础科学研究的思想观念,引领学生科研入门;随后,通过化学系周学术讲座和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深层次的学术熏陶,逐步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使其对科研有更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暂行办法(试行)浙大发本【2012】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高【2012】4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校本科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构成的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学生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起决定作用的课程。
第三条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须重新梳理各学科专业知识点,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各院系要认真研究现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围绕专业核心知识点,同时充分考察国际一流大学相同或相近学科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我校特色和优势,重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第四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可总体规划,分步分级实施,学校鼓励院系通过自筹经费,先行建设,并择优向学校推荐。
学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3-5年建设,在全校所有本科专业中建设250门左右,平均每个专业2门专业核心课程。
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标杆,辐射和带动其它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
学校优先支持高水平教师从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讲授,以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准。
第二章课程设计与教学第五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聚焦最能反映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知识点,强调传统经典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研究,精心设计。
第六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教学过程的深度参与。
课程难度大,富有挑战性与吸引力。
重视基于知识的方法启迪、研讨和习得,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重视学生课前、课后的深度学习。
原则上,讨论课、习题课、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等互动教学课时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第七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以每门课程4-6学分为主,长学期开设。
原则上,4学分课程可设计为周学时2-2,即每周理论讲课2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学等2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4学时;5学分课程可设计为周学时3-2,即每周理论讲课3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学等2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6学时;6学分课程设计为周学时3-3或4-2,即每周理论讲课3(4)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学等3(2)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6(8)学时;以此类推。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1年12月目录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 (2)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 (6)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9)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平台建设 (15)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18)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浙江大学“以人为本、求是创新、整合培养、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以“重基础、重设计、重创造”为指导思想,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重视设计、突出综合、强化实践”为教学实践目标,构筑通识基础教育、专业工程教育、综合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强化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与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工程研究以及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和匹配互动,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创新型、工程型、国际型、管理型”的卓越工程师。
(一)基本培养模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本科层次上主要以培养应用设计型工程师为主。
本科阶段通过组建应用设计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班,采取“3+1”本科应用设计型工程师培养模式,累计3年在校学习(含在校参加科研和工程训练),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以及做毕业设计,实行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实行学校、企业双导师制指导模式,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的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联合指导。
研究型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依据与分析——信息工程(光电)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分析

【 陈义安. 1 ] 兴趣 驱动教 学法在 大学数 学教 学中的应 用【. 『 中国 1
大学教 学,0 0 ( )6 — 6 2 1 ,7 :5 6 .
本科专业 培养方案首 先要与研究型大学 的培养定 位和与学校大类培养的总体方案相适应 [ 1 ] 。浙大 的人才 培养定位是造 就具有 国际视 野的高素质创新人 才和未 来领导者 , 因此要 实施通识课 程 、 大类课程 和专业 课程 精品化战略 。通识课 程着重于学生综合素质 的提高 , 为 学生提供 多种思维方式 和广阔 的教育 ,提升学 生的认 知能力和综 合素质 ;大类课程着 重建立宽厚 的学科 知 识 基础 , 奠定学生 学科专业发展基 石 ; 专业课程着重 培 养学 生扎 实 的学 科 专业 知 识 以及实 践 能力 和创 新 能 力。 次是专 业培养 方案要适应专业培养 目标。 息工 其 信 程( 电) 光 专业 的培养 目标是经过 多学科知识 的通识 教 育、 工科 类平 台教育 、 业教 育 和实践 教 育 , 专 培养 德 、
【 陈丽华. 学反 思学 习的发展价值 及其局 限 t. 2 ] 数 t 1教育学术  ̄] t
月 刊 ,0 0 ( )2 - 4 2 1 ,4 :2 2 .
【 3叶青等. 3 J “ 主动式” 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卟教育学术
十
- +
- - — — +
- + -—一 — 一 — 一 — 一 + — 一 — -- 一 + - - +
- +
- +
浙大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

浙大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浙江大学近日宣布将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的未来前景备受期待。
浙江大学作为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其新增此专业将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专业设置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是一个融合了机械、电子、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交叉学科。
该专业在培养学生机器人设计与控制、人工智能算法与应用、机器人系统集成与测试、人机交互与智能感知、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浙江大学新增该专业将进一步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创新和应用,有利于提升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二、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科交叉、知识结构完整、能力全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将学习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神经网络与智能控制等相关知识,具备机器人系统和应用领域所需的设计、开发、制造和应用能力。
学生还将学习人工智能算法、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知识,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
通过多学科交叉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浙江大学将通过提供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等多种途径,全面培养该专业的学生成为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掌握一流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未来发展前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该专业毕业生将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服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投入资金和人才,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浙江大学新增该专业将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级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做出重要的贡献。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个人培养计划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个人培养计划土木工程学系
二00六年六月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
领域-建筑学方向
建筑学系
二00六年六月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水利工程”领域水利与海洋工程学系、土木工程学系
二00六年六月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项目管理(建设工程)”领域
一、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管理研究所
二、培养目标
项目管理(建设工程)培养从事项目决策、计划、实施、评估等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要求具备本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了解项目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能独立从事项目策划与评估、项目融资、项目组织、项目采购、项目计划、项目实施与控制、项目风险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与沟通管理等工作。
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能阅读相关文献,并能进行一定的口头和书面沟通。
三、课程设置。
电化学 绪论 浙江大学 胡吉明 版

电化学
绪论
青蛙解剖实验
“生物电” 第一个发现电化学现象
绪论
导体类型
电子导体:在电场作用下,电子作为载流子做定向运动的导体。如,金属,半导体, 导电聚合物等。
绪论
电化学的研究对象
电化学研究电子导体(电工电子学),离子导体 (电解质溶液),电子导体/离子导体界面常发生伴 随电荷转移的变化现象。
电子导体/离子导体界面的一个基本特征:常发生伴 随电荷转移(charge tra面 体系:电化学体系
绪论
基本术语与定律
电极(electrode)
狭义:电子导体 广义:电子导体/离子导体(电化学体系)
阳极(anode):失电子(氧化反应)的电极(体系) 阴极(cathode):得电子(还原反应)的电极(体系)
绪论
离子的迁移数:
绪论
绪论 电荷在电子导体/离子导体界面上的转移
阳极区净增4个负离子
阴极区净增4个正离子 ·不符合电中性原则? ·界面上电荷转移
外电路(电子导体上)的4个电子(阳极侧)来自于哪里? 外电路(电子导体上)的4个电子(阴极侧)如何被消耗的?
4Cl- - 4e-→2Cl2 4H+ + 4e-→2H2
离子导体,正负离子作为载流子的导电载体。如电解质溶液,熔融盐,离子液体等
绪论
电荷在导体及界面上的运动情况
电子在电子导体中的运动
电子定向流动的速度 电流I(C/s)=△V/R (欧姆定律)
绪论
离子在离子导体中的运动
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

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是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学习资源、教学方法和就业前景等方面介绍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丰富多样。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等。
这些课程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出发,逐步深入,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各个方面。
除了核心课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选修课程,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等,以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听取优秀教师的讲解,同时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图书馆等途径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
学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和实验教学外,还开设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如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当今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之一,毕业生可以在互联网、软件开发、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领域找到就业机会。
浙江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高校,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学校还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广阔的就业前景,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和培养机会。
学生在学习期间将获得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方案-浙江大学本科生院

2.5 2.0-1.0 二 秋冬,春夏 4.0 3.0-2.0 三 秋冬,春夏 +1.0 0.0-2.0 一 +1.0 0.0-2.0 二、三、四
ia (2)军体类
5.5+3 学分
ng 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 1 学分,要求在前 2 年内修读。学生每年的体质
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 学分记,
s 1.通识课程
42+5 学分
大 i (1)思政类
学 ty 课程号
课程名称
11.5+2 学分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0-1.0 一 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0-1.0 一 秋冬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Z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e 371E0010 形势与政策Ⅰ j 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浙 江 大 学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Z U 051F0600 英语水平测试
3.0 2.0-2.0 一 春夏 1.0 0.0-2.0
hej niv (4)计算机类
5 学分
i e 分 A、B 两组,由学生选一组修读。
a r 1)A 组
5 学分
n s A.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3 学分
g it 课程号
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
U 科学技术组课程包括: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带“K”)、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带“M”)。 n 工学类(航空航天与过程装备)学生的通识选修要求: iversity 1)在“通识核心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

增加专业教学的深度和宽度
原方案中因学分数限制,5门专业核心课学分数3-4个,课堂 教学和实验教学时数在64-80学时;
远低于国内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教学时数,也达不到植物 生产大类植物保护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要求;
毕业生认为在校四年中专业课程学习明显不足,用人单位 也有类似反映。
明确基础昆虫学、基础植物病理学、应用昆虫学、应用植 物病理学、农药学等为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
加大这5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力度和深度,学分数由原来的3 学分增至4或5学分,共22学分,比原方案增加7学分。
强化专业知识教育,体现学科新进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新趋势。
安排在二年级春夏-三年级秋冬学期,1学分; 让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作物生长周期内的观察和调查,了解和
认识作物生长规律、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环境因子)对作 物生长与病虫害发生影响等农业知识,掌握基本的农事操作。 拟安排在西区实验农场中,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以 观察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考核。
部分自主性实验在2010级学生中安排执行。
增加专题实践课程强度
单独开设病虫生物学教学实习和植物保护教学实习2门专题 教学实习课程,增加学分数,由原来每门1.5学分增至每门2 学分,满足基础植物病理学、基础昆虫学、应用植物病理学、 应用昆虫学和农药学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要求。
增设农艺实践课程
优化课程体系,制定植物保护专业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分 类培养模式。
体现“专业主干课程统一、个性模块课程有别”原则,探索 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
浙大优秀课程汇总

选课了,希望大家都有好课选。
找学长要了些选课的参考,有些课有点小变化吧,别的基本没变,希望对大家可以有点帮助!!!仅供参考一、课程及老师推荐由历届学长们的血的教训总结而出1. 语言英语:方富民王元春吴越民熊海虹徐明陈颖朱晨晨德语:陆伸日语:张宏斌2. 计算机计算机组成:潘学增杨起帆数据结构:王申康陈越操作系统:李善平网络应用:孟炳泉c语言:高济平王何宇白洪欢吴晓华应晶大学计算机基础:白洪欢vb 程序:孟炳泉3. 理工科微积分:苏得矿吴明华龚乐春陈锦辉卢兴江吴建民景荣荣金显吴彪大学物理:陈凤至潘正权阮晓声physics:方本民潘正权鲍世宁大学物理:阮晓声陈凤至陆文琴大学物理学实验:周小风陈星有机化学:吴军吴百乐无机及分析化学:贾之慎大学化学实验:曾秀琼概率论:谈之奕黄柏琴吴国桢数理统计:吴国桢复变函数:汪国昭应文隆线性代数:谈之奕戴佳玲单鉴华李方汪国军[何勇]电路原理:贾爱民马佐群孙辉范承志常微分方程:卢兴江应文隆贾厚玉薛儒英姜海益吴彪偏微分方程:薛儒英贾厚玉数学分析:沙震(是丘班的课,一般人不可选)李松模拟电路:祁才君沈连丰数字电路:沈连丰电子技术基础:王小海有机化学:吴军工程图学:施岳定费少梅画法几何:施林祥理论力学:叶敏应用电子学:王玉芬4. 经管现代经济学:陈君徐林危启才盛晓明凤进微观经济学:金祥荣章华施杰宏观经济学:徐林叶航经济法:丁关良财务管理:赵静管理心理学:林良夫5. 生物医学生物论理学:袁康培现代遗传学概论:石春海普通生物学:钱凯先生物化学:史锋现代遗传学:石春海医学史:郭永松6. 公选课政治经济学:戴文标舒泽虎蒋文华廖亦宏包松王建宇李敏邓论:熊卫平绕清水章鑫强吴元耕宇正香军事理论:吕强褚良才毛概:许建平李立志法律基础:龚慧香吴红瑛马克思哲学:张应杭思想道德修养:万慧进黄步琦7. 限选课、校选课、院选课化学与人类文明:谢玉群毛建新胡吉明徐冬梅物理与人类文明:叶高翔沙健环境与人类文明:刘广深现代管理基础:郭红东陈随军戚振江现代经济基础:陈君生命科学导论:唐建军史锋工程化学:郭永胜大学语文:许志强黄擎陶然李力金立汪超红大学写作:金立朱首献中国近代军事史:姚杏民褚良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李立志伦理学:张应杭朱法桢社会学:刘玉能天文学:刘广深军事学和国防科技:吕强诗歌鉴赏与写作:黄杰风景画入门:付东黎离散数学:王维维金小刚心理学概论:符德江社会心理学:王小章吴明证美学:易容社会学:徐敏冯钢花卉学:徐礼根影视鉴赏:陈晓云创新思维与开发:周耀烈生命法学与生命伦理学:万惠进文学:潘一禾企业形象策划:黄浏英茶与具:胡小军管理心理学:林良夫普通心理学:刘爱伦珠宝鉴赏:兰翔文学与人生:黄建基因工程:史锋苏联兴亡史:许建平音乐基础:汤崎青春电影欣赏:刘翔世界文明史:计翔翔美学概论:朱淼华茶学概论:周巨根运动医学与康复:周永平外国音乐欣赏:张重辉歌唱艺术:张重辉赵淑云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邹晓芄国际移民法律制度:翁里人际交往与组织管理:黄步琪健康教育:林洁口才与沟通:金立中国花鸟画(技法与欣赏):沙伟外国文学:潘一禾人类文明史:沈坚中西方哲学:包利民创业学概论:卢旭东日本社会与文化:马安东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汪利兵生科导论实验8. 体育课定向越野:吴叶海林时云施晋江童雯雯篮球:林燕萍许慧金雷乒乓球:陈烽俞惠玲晖冰游泳:孙云龙杨永明黄力网球:何一兵季守祥虞力宏形体健美:卢芬徐恬排球:骆文森武术:张华达二、比较容易拿分的课及老师陶艺世界文明史音乐基础健康教育中国的世界遗产外国音乐剧舞剧欣赏广告创意与企划苏联兴亡史公关礼仪多媒体程序设计(刘加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天文学数学实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诗词写作与欣赏日本文化与外交现代休闲与观光农业黄冲平当代中国经济健康教育冯磊的<食品营养与癌症预防>奥林匹克与西方竞技科学美学绿化工程与艺术徐礼根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生科导论实验(强烈推荐)三、不容易拿分的课珠宝鉴赏(兰翔的)花卉(好像也有得高分的)茶文化古代文学化学物中毒与急救(考试发挥不好,后果很严重)胡大可的<<现代仪器>>生物工程导论(课还是不错的,就是考试有点恶心)四、不用考试的课兰翔珠宝鉴定林良夫管理心理学奥林匹克与西方竞技林素兰文化大革命十年史陈向集西方古典音乐汤一中华茶文化许建平苏联兴亡史符德江心理学及应用石春海现代遗传学概论出勤30%论文70%方明虎科学美学只交论文ppt选作可加最多5分绿化工程与艺术法学基础当代电影思潮吕强国防技术论朱则杰清代诗词欣赏李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工程技术导论何春晖公关与沟通技巧茶学概论世界文化遗产松老师中国古代小说史陈大柔广告创意与企划张重辉外国音乐剧舞剧欣赏创业管理(不推荐选,课比较无聊,而且作业也较恐怖)卢向前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自认为是好课)汪利兵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数码摄影技术岑兆丰书画鉴赏及艺术市场黄鼎激光与生命科学陆璇辉激光与生命科学陆璇辉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吴平胡可先老师的唐诗研究人生美学张应杭社会学林融挺有内容的课,林老师的讲课引人入胜。
浙大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

浙大新增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
机器人工程专业主要涵盖了机器人组织建设、机器人系统设计、机器人运动控制、人
机交互等方面的学科知识。
同时,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不仅单单是创造智能机器人,也包括
将其应用于航天、医疗、工业等领域,满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需求。
因此,专业要求
学生掌握电气电子、机械、控制等专业基础知识,同时结合实际工作场景,注重学生的实
践能力。
人工智能专业则着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能力。
人工智能是指计
算机模拟智能行为的领域,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学科知识。
这是一个涵盖范围广、难度大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掌握常
见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方法,以及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以便于进行问
题分析和解决。
浙江大学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均为本科专业,学制为四年。
毕业后,学生将具
备在制造业、科学研究、教育、航天、轨道交通、医疗保健等领域从事设计、研发、应用
等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从招生计划来看,机器人工程专业拟招收60名本科生,人工智能专业拟招收40名本
科生,专业录取将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浙江大学校考等形式进行。
浙江大学长期以来一直
在培养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才,这两个新专业的开设也将进一步推动浙江大学师
生们在相关领域的探索,并满足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
浙江大学光学工程

历史沿革1952年,国家高教部根据中国科学院和著名光学专家王大珩、龚祖同、何增禄教授的倡议,结合全国院系调整,在浙江大学设置了国内高校第一个光学仪器专业,首届招收了52级21名学生,开创了新中国光学仪器专业本科高等教育的先河。
在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基础上建立的浙江大学光电系,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
五十多年风雨兼程,几代教师辛勤耕耘,培养了5000多名本科毕业生,为国家建设事业做出了应有贡献。
其间,为了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本科专业名称、规模和教学主线几经变迁,光电学子依托优质学科教育平台,秉承和发扬求是创新校风,持续进行专业教育探索和教学改革,使浙大光电系本科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始终处于全国高校同类专业前列,为国家乃至世界光电学科和产业输送了大量高级专门人才。
光电系毕业生不仅在光学工程学科和光电产业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而且依托扎实的专业教育基础,在信息领域、管理岗位和其他领域也取得了卓越成绩,为母校和母系增添了崇高的光彩。
浙江大学光电系半个世纪的本科人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光电系―信息工程(光电)‖专业获得浙江大学首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和国家第一类特色专通识课程信息类课程光电类课程合计学分分配48+9(个性课)6439160学分比例35.6%40%24.4%100%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院平台)2007年,刘旭教授立足于学院平台申报的―学研产相结合的信息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支持。
目前项目已启动并在积极实施中。
(内容建设中)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实验中心筹建于1998年3月,是浙江省第一批正式通过专家组评议验收的教学实验中心,2004年被评为浙江大学十大优秀实验室之一,2007年10月被列入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是浙江大学信息工程(光电)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基地。
中心下设有工程光学实验室、浙江大学微处理机中心、CAI实验室、光电子学实验室、摄影和数码技术实验室、舜宇光电创新角、光电信息工程校内实习基地和浙江大学-ASAP联合实验室。
浙江大学学院第六期SRTP教师立项评审汇总表-浙江大学化学系

尚小强
3 李炯昭 4 唐珊
5 刘超晖
6 田康 7 姚丽娜 8 戴婧 9 杨巍
求是 2010 毛细管中的 CdS 量子点合成
2011
绿色化学在吸热型碳氢燃料中的应用
方群教授 方文军教授
2011
钯/新型大位阻富电子单齿膦配体催化惰性 C-CI 键
活化的硼化反应研究
傅春玲教授
求是 2011 石墨烯催化材料量化计算问题研究
浙江大学 化学 学院(系)校级第十六期 SRTP 学生立项汇总表
序 学生立项负 号 责人姓名
年级
项目名称
指导教师 姓名与职称
参与学 生姓名
1 郭昱
一种含有氮季碳结构的多环骨架合成新方法及其在 丁寒锋特聘研究
求是 2011
何家荣
生物碱合成中的应用
员
2 陈昊
求是 2011 血浆转铁蛋白在无机材料表面的吸附和功能研究 范杰教授
王勇特聘研究员 熊天一
邬建敏教授
顾琳玲
浙江大学 化学 学院(系)院级第十六期 SRTP 学生立项汇总表
序 学生立项负 号 责人姓名
年级
项目名称
指导教师 姓名与职称
参与学 生姓名
梁雨
1 谢志荣
2011
废抛光粉中稀土提取方法改进研究
方卫民副教授 锋 , 颜
洋
2 肖星驰
2011
纳米结构硅及硅碳复合材料研究
黄建国教授
3 彭治儒
2011
微孔-介孔分子筛膜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的研究
厉刚副教授
4 李炉航
求是 2011 手性螺环磷酸催化的不对称多组分反应
林旭锋副教授
5 吴天笛
2011
手性杂环分子的不对称催化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学院长(系主任)是什么东西?(组 织、协调、沟通,委员会制度)
3.当下环境,教学院长(系主任)怎样更 好地开展工作?(情感职业化)
18
谢谢! 欢迎批评指正!
19
制定相关培养制度。 “助教”--“助讲”--“主讲”
15
4.加强实践教学,深入开展探究性实验和自主研究项目 ---符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规律
化学是实践科学,加强实验类课程,特别是探究 性实验的开设;
化学是基础学科,激发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率 先推出“自主研究项目”。
自主研究项目从2013年冬学期开始实施,主要 面向化学专业的拔尖学生,支持有科研兴趣并 有想法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科学研 究,课题的选题与导师没有必然联系。项目实 施近一年来,取得良好的效果。
16
5.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以“院系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
“基层教学组织运行机制”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教师(包含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培养制度” “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与引进制度” “全面助教制度” “教学激励机制” “常态化教学调研机制” “教学类教师职称晋升制度”
……
17
几点体会
年份
8
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 No. 9
学科 排名
12 10
8
排 名6
4 2 0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学科声誉
身体在奔跑,灵魂却在散步!
学科发展不健康,不持续
化学专业综合改革迫在眉睫!
9
交流提纲 “专业”的内涵与框架 为什么要开展专业综合改革? 重点改革的内容与方案
10
化学专业综合改革的切入点:
5
专业基本情况
浙江大学化学系(1915年成立):
化学专业: 成立于1928年至今,已培养学生5500人。目前每年招生90+20人。
应用化学专业: 2006年开设应用化学专业,2012年停止招生。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拔尖计划”)承担单位 “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充分利用化学学 科(科研)优势
充分尊重化学专业 人才培养规律
注重专业逻辑 注重科学实践
化学系列入学校综合 改革发展试点 (机遇)
在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方法、 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开展综合改革。
11
1.全面梳理课程体系 ---加深主干理论课程
增加主干理论课程的学时数,用于开设讨论课、习题课。
主干课程: 学分
无机化学 4 分析化学 5 有机化学 6 物理化学 6 结构化学 4 基础化学实验 8 中级化学实验 5 综合化学实验 3
周学时
4 5 6 25 6 4 16 10 32 6
主干课程: 学分
无机化学 4 分析化学 6 有机化学 7 物理化学 7.5 结构化学 4 基础化学实验 8 中级化学实验 5 综合化学实验 3
专业建设的框架与内容
--以浙江大学化学专业为例
浙江大学化学系 胡吉明 2015年6月12日
交流提纲 “专业”的内涵与框架 为什么要开展专业综合改革? 重点改革的内容与方案
2
交流提纲 “专业”的内涵与框架 为什么要开展专业综合改革? 重点改革的内容与方案
3
“专业”内涵的实质:学校内资源使用与人才产出的实体组织 ---卢晓东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7期)
聘任一批核心教师(17人) 10大课程组,每个课程 组1-3个核心教师(含 课程组长)
中间力量:
以合理的教 学激励与评 价制度为基 础,保障教 学质量。 ???
青年教师的培养:
学术活跃度极高;均有丰富的 海外科研经历;教学上欠缺。 发展潜力巨大;未来的教学栋 梁。 特聘研究员—百人计划—专职 科研岗
专外业部改革
支持
= 专业基培本养目框标 架毕业要求内容(符合专 内部核业心自规觉律与特课征程) 和谐的环境
骨干
体系
普通
老 师资
中 青
队伍
教 方学 法⊕
培 养 模 式
专业
基本
课 程
组织
专业
框架
组 制度
织特征教师组织 Nhomakorabea核心与重点
4
交流提纲 “专业”的内涵与框架 为什么开展专业综合改革? 重点改革的内容与方案
周学时
4 5+2 6+2 25+7 6+3 4 16 10 32 6
浙大理学部教学讨论的初步结论:专业课程有待加深!
12
1.全面梳理课程体系 ---面向“一流化学专业”的实践类课程
毕业论文 下厂实习
高年级
毕业论文
化学 二选一 个性化
前沿
实习
下厂实习
SRTP/ “国创”/“省创”
(a)
调整前
低年级
SRTP/ “国创”/“省创”
科研认知
(b)
调整后
一流学科(化学)支撑 一流理论课程体系 一流实践环节
一流培养质量
13
2.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实施“全面助教制度”
化学系年均教学课时数:160学时/年; 教师(含教授)最低课时数要求 128学时/年。
甚至有教师课时数高达 900学时/年。
谈何教学研究? 谈何教学提升?
建立新型研究生助教体系。
从2014年9月开始所有一年级研究生
对策
(硕士生和博士生)全面实行助教制度。
解放课时数: 从要数量到要质量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推 进“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研 讨式教学方法改革。
14
3.教学团队建设需要新智慧 ---抓两头,促中间
学科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
增大尖端人才 “千人”、 “长江”、“杰青”、“教 学名师”的教学贡献率。 ???
6
浙大化学系---“欣欣向荣”!
(1)教授委员会治系 (2)人才引进力度大 (3)改革受全校关注 (4)高端成果亮眼球
7
2014年3月化学学科ESI数据
世界排名 十年累计引文
浙大 30
北大 34
清华 35
南大 32
十年累计论文
10
20
17
14
JACS文章
15
10
5
0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