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史:当代史学的文化转向 让文化软实力硬起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版责编
杨晓华
3
新文化史: 当代史学的文化转向
周 兵
回首 西 方 史 学 的 漫 漫 长 河 , 曾经先 后经历过多次重大的转折和变迁。中 国史学家张广智先生认为, 西方史学经 历了 5 次重大的历史转折和变迁: 第一 次是西方史学的创立, 发生在公前 5 世 纪的古希腊时代; 第二次产生于公元 5 世 纪, 从古典史学转向基督教神学史观; 第三次从文艺复兴开始, 人文主义史学 诞生; 第 四 次 发 生 在 19 世 纪 与 20 世 纪 之交; 第 五 次 发 端 于 20 世 纪 50 年 代 前 后 。 最 近 的 一 次 风 向 转 变 发 生 在 20 世 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以所谓 “文化转 向” 或 “语言学转向” 为标志的当代西方 社会思潮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 广泛的影响, 加 之 50 年 代 后 形 成 的 社 会史或社会科学史研究日益暴露出的 问题, 出现了以新文化史兴起为标志的 新的转折。 新文化史得名于 1987 年在美国加州 大学伯克利分校召开的一次法国史学术 研讨会, 两年后结集出版的部分论文集 定名为 《新 文 化 史》 , 这 也 同 时 为 70 年 代 后在西方史学出现的这一股新的研究取 向正式定下了名称, 从此原本各家纷纭 自说的诸如社会文化史、 历史人类学、 人 类学史学等名目都统一在了新文化史的 大旗下。 美国历史学家, 新文化史的领军人 物 之 一 林·亨 特 在 1989 年 《新 文 化 史》 一 书的导论中, 直言新文化史是对社会史 研究取向的反动, 她将矛头直指爱德华· 卡 尔 的 社 会 史 主 张 —— “历史学越来越 具有社会学的内容和形式, 社会学越来 越具有历史学的内容和形式, 对两者就 越有利。 ” 2001 年, 在英国史学界, 为纪念 卡尔的 《历史是什么》 一书发表 40 周年出 版的文集 《现在历史是什么》 中, 理查德· 埃文斯坦言当 年 卡 尔 所 歌 颂 的 历 史 写 作形式业已被取而代之了, “在它的位 置上, 出现了一种新的对文化史的强 调, 身份、 意识和心态等方面替代了社 会结构、 社会组织和社会权力的经济基 础。历史学中的宏大叙事和伟大目的 论的崩溃, 帮助个体的人恢复了在历史 记录中的位置, 历史学家重新开始书写 人, 尤其是关于那些卑微的、 普通的人 们、 历史上的无名者、 历史转变进程中 的失败者和旁观者” 。总的来说, 新文 化 史 学 牢 牢 占 据 了 20 世 纪 后 1/4 时 代 里西方史学的主流位置。 新文化史是对旧的 “ 新史学” 的反动 和发展, 是对既成的社会史、 经济史和人 口史的一种突然暴发的批判。相较于之 前的历史研究取向, 新文化史有两个方 面的特点: 一方面, 它注重考察历史中的 文化因素和文化层面, 也就是说, 历史学 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从以往偏重于政 治军事或经济社会等方面转移到社会文 化的范畴之内; 另一方面, 它提出用文化 的观念来解释历史, 新文化史在方法上 借助了文化人类学、 语言学、 文化研究等 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语言、 符号、 仪式等文化象征的分析, 解释其中的文 化内涵与意义。 以新文化史学为标志的历史学领域 的文化转向, 并不是简单地在众多的历 史研究取向中增加了一个 “文化” 的概 念, 而是一种全方位的史学风气的转 变。具体而言, 可以理解为 3 个层面或维 度上的转变: 第一, 在西方史学主流中, 出现了从社会史向新文化史的转向; 第 二, 在文化史 学 科 内 部 , 发生了从传统 文化史向新文化史的转向; 第三, 在历 史学的其他分支领域中, 也表现出由非 文化向重视文化因素、 采取文化分析的 转向。 从历史学内部来讲, 新文化史的兴 起并不是少数几个历史学家个体的行 为, 也不仅限于一两个国家, 它是一场 国际性的集体运动, 其源于法国、 盛于 欧美、 影响遍及世界, 近些年来我国史 学界也开始日益关注起新文化史的发 展, 不仅做了大量译介传播的工作, 类 似的研究取向也在中国史的研究实践 中不断体现出来。在历史学的主流中, 新文化史 (或 社 会 文 化 史)基 本 取 代 了 社会经济史 (或 社 会 科 学 史 学) 的位置; 在一些相对独立的非文化史的史学分 支中, 如政治史、 经济史、 科学史、 思想 史等, 也各自出现了文化转向的趋势, 对文化因素的考量成为这些学科研究 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分析、 微观研 究、 符号、 象征和仪式的解读、 对交流与 传播过程的考察、 注重表象与实践、 关 注日常生活和底层群众、 强调叙述性和 通俗性, 这些都是新文化史的重要特 征。由此, 新文化史颠覆了之前社会史 唯社会经济因素的简单决定论, 将文化 从一种被决定的 “上层建筑” 位置解放 到了更加基础的层次, 作为历史发展不 可缺少的决定因素之一; 新文化史也打 破 了 传 统 文 化 史 唯 知 识 精 英的狭隘偏 见, 用一种更广泛的文化概念, 还原了普 通人的文化和生活。 从历史学外部而言, 一方面新文化 史的兴起是同整个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和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风气的转变相一致 的, 可以被包容在广义的文化研究的范 畴之内, 它既是一种在历史线索和框架 下展开的文化研究, 又是一种具有文化 视野和取向的独立的历史研究。另一方 面, 它从外部的其他学科的发展中得到 了非常有益的借鉴, 整个现当代西方史 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走向跨学 科、 多学科的研究, 历史学不再是孤立和 封 闭 的, 其 开 放 性 使 得 20 世 纪 初 新 史 学 召唤 “同盟军” 加入, 成为世纪之交新旧 史学兴替的重要动因, 也使得社会史或 社会科学史在五六十年代依靠同社会 学、 经济学、 人口学和统计学等社会科学 的联合而一领风骚。新文化史则投向了 另一些学科, 它从人类学 (尤其是文化人 类学) 获得了文化的概念、 研究的视野和 解释的手段, 从文学理论、 语言学和符号 学那里得到了分析的武器, 又从结构主 义、 后结构主义等后现代思潮中学会了 批判的态度。 要讨论新文化史, 首先碰到的难题 就是如何定义 “文化” 以及 “文化史” 。文 化是一个非常模糊而多义的词语, 长期 以 来 学 界 并 无 一 致 的 界 定 。 1952 年 , 两 位美国人类学家对过去种种有关文化的 概念和定义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梳理, 收 集了从爱德华 ·泰勒开始的多达 164 条有 样, 经济社会史中唯经济、 社会因素决 定论的观点将文化束之高阁, 忽视了同 样具有根本性作用的文化因素在人类 历史进程当中的作用。但一些新文化 史研究在对社会史的反动中, 矫枉过正 由此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许多研究给人 以唯文化论的印象, 社会的、 政治的和 经济的因素被一概忽略了。不过, 新文 化史对经济社会史的反动更应被理解 为一种纠偏和矫正, 其要求的是恢复文 化在历史写作中应有的位置, 并不是以 消灭社会的考量为前提和目标的, 而是 去挑战它们, 通过引进不同的历史研究 方 法 和 不 同 的 认 识 论 —— 来 刺 激 历 史 学科。 第二, 新文化史采用了 “文化” 宽泛 而广义的内涵, 使它可以涵盖人类生活 的方方面面, 对各种文化符号象征的解 读和解释, 使新文化史的视野触及到了 各个领域, 文化史的多样性使得一切皆 为文化, 让人不得不感叹还有什么不是 文化, 还有什么领域是文化史所不能涉 足的。这种多样性本身是对社会史时 代历史碎化和静止化的一种有益的纠 正, 但在另一个方面, 却又使得文化史 缺乏了整体性和统一度, 并造成了历史 的另一种碎化及庸俗化, 这就是我们在 前文中论及的那些形形色色的关注不 同 对 象 和 内 容, 甚至是细枝末节的文化 史。 不同于之前的史学潮流, 新文化史 在一代人手中开始, 也在同一代人手中 结束。一众新文化史家并不待批评者们 来宣告新文化史的终结, 而是主动地对 它进行了检讨和反思。文化的取向大大 开阔了历史学家原本狭隘的眼界, 提供 了另一个历史研究的维度, 但同时文化 史家也在和其他领域的历史学家一起努 力地寻找一个文化和社会之间的平衡点 或连接两者的一座桥梁。新文化史终将 为未来的史学发展所超越, 今天的史家 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使新文化史所取得 的成果不致丧失, 因为文化史同其他相 邻学科, 如经济史、 政治史、 思想史、 社会 史等一样, 共同构成了人类对历史的总 体的探知和认识的一部分, 所有的这些 研究取向都是平等的, 并不存在孰优孰 劣、 孰先孰后和谁决定谁的关系。新文 化 史 的 另 一 位 领 军 人 物 彼 得·伯 克 本 人 预测了历史学未来发展的 3 种可能趋势: 一种可能也许是向传统文化史学巨擘布 克哈特的回归, 这意味着传统文化史的 复兴, 第二个可能是新文化史的延续, 进 入到甚至更多的领域; 第三种可能是针 对社会被结构化约到文化的一种反动, 也许会出现一种 “社会史的复仇” (彼得· 伯克语) 。 新文化史究竟是西方史学长河中的 重要篇章, 抑或只是昙花一现?现在就 要做一个明确的结论也许还为时尚早。 不 论 如 何, 新 文 化 史 的 40 多 年 已 经 大 大 开阔和丰富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和认知方 式, 不论未来的前景如何, 不论新文化史 的命运如何, 今天的历史学已经较以往 有了更大的进步, 我们相信, 历史学前进 的脚步不会就此停止, 让我们一起拭目 以待。
2013 年 3 月 8 日 星期五
010-64296834 E-mail: whblilun@163.com 电话: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理论评论
潮 音 阁
改 革 开 放 30 多 年 来, 我国经济 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 是,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巧实力发 展相对较弱, 存在较大问题。经济 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而文化决定国 家和民族发展的方向与世界影响 力。如不重视文化建设, 就不可能 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就会严重影响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全 面提高, 严重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 影响中华民族复兴、 实现中国梦的 步伐。 目前, 我国文化建设现状存在 一些问题, 比如: 国家财政对文化建 设的投入太低, 导致我国文化建设 发展步伐缓慢;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 尚存在问题, 民营文艺团体的发展 扶持工作亟待加强; 文化产业投融 资体系尚未完善、 规模尚不够大, 不 能很好完成支持创新文化产业企业 的任务; 我国的文化艺术评奖工作 存在多、 乱、 杂、 俗的现象, 评奖的单 位参差不一, 缺乏科学性、 权威性、 创新性, 不利于匡正文化艺术领域 的浮躁风气; 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兴 未艾, 但缺少乡镇科学发展规划, 尤 其对文化建设与投资重视不够, 乡 镇的新建小区普遍缺少文化设施, 缺少丰富多彩的文化类的服务项 目; 中 国艺 术 节 的 影 响 目 前 还 没 有 形成全运会和奥运会一样的规模和 效应。 为此, 国外文 化 发 展 尤 其 是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的 一 些 经 验 就 很值得 我们借鉴。 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加拿大在 联邦预算连年削减的情况下, 不断 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如为支持 电 影 业 发 展, 投 资 2 亿 加 元, 建立了 一个故事片生产和发行基金; 法国 政府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每年 拨出几十亿法郎用于兴建图书馆、 博物馆、 剧场等文化设施。 投资主体的多元性。美国文化 产业实现了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多 元性, 美国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国家 艺术基金会、 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 物馆学会对文化艺术业给予资助, 州和市镇政府以及联邦政府某些部 门在文化方面也提供资助。 澳大利亚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大 力发展, 商业赞助起到了至关重要 的 作 用 。 1991 年 3 月 , 澳政府出台 了文化组织登记制度, 任何单位和 个人向这些已登记的文化组织 (目 前已有将近 1000 个) 提供赞助, 便可 免纳相应数额的收入所得税。同时 澳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 (澳 大 利 亚 人 文 基 金 会) 为企业和文化机构双 方牵线搭桥, 提供咨询; 出版期刊 进行宣传和指导; 实施有关减免税 政策。 融资方式的多样性。美国文化 产业的金融介入程度比较高, 各个 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了完善的融资体 制, 一些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如 美国广播公司、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等, 其背后都有金融资本的有力支 撑。文化产业集团、 金融集团间互 相渗透、 互相参股、 控股, 建立了稳 定的伙伴关系。 英国对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实行 “ 政府陪同资助 ” , 即如果企业决定 资助文化活动, 政府将陪同企业一 同资助, 活动的质量和成功打上 “双保险” 。英国已有近亿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