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
ECOLOGY区域治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环境保护监测站 程洪亮摘要:对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而言,在其实际进行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对土壤污染以及修复等一系列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工作。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进行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使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本文对当前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9-0176-0002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于原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
近些年来,为了使得人们的幸福生活得到有效的保障,相关研究人员不断采取积极措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土壤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项内容,引发土壤污染问题的因素较多。
为了对土壤环境问题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进一步加大土壤治理工作的进行力度。
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做好土壤监测以及质量评价工作,从而为后续的土壤治理活动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撑。
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存在的缺陷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当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仅提到了评价方法,例如单向污染指数法超标率、内梅罗污染指数等等。
然而对于具体的技术指导流程依然有所欠缺。
就当前而言,由于发展中的局限性国内学术界对土壤污染的具体含义理解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论。
对于我国农业以及土壤学等研究领域而言,所谓的土壤污染实际上指的就是一些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者是过量的植物营养元素进入到土壤中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所产生的现象;而对于土木工程领域而言,污染土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土质。
由于该土中包含了太多的污染物质,而使其成分结构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土壤学课后作业答案
土壤学课后作业第十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1、名词解释(1)土壤环境质量土壤容纳、吸收、净化污染物质,维护水和空气洁净的能力;土壤环境因子对人类及陆地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的适宜程度。
(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国家为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维护人体健康所制订的土壤中污染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容许含量值。
(3)土壤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程度或土壤环境质量等级所用的一种相对的无量纲指数,以单因子表示土壤污染程度或土壤环境质量的等级为单项污染指数(4)土壤单项污染指数评价土壤污染程度或土壤环境质量等级所用的一种相对的无量纲指数。
以单因子表示土壤污染程度或土壤环境质量的等级为单项污染指数(5)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污染物积累趋势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预测的调查评估工作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过程中为什么要考虑污染物的不同暴露途径?3、国家1995年出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划分为几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4.简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不同PH值下污染物浓度的理由。
5.污染土壤的毒理学评价的影响因素(1)土壤性质(2)实验生物(3)摄入途径第十一章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利用1、名词解释(1)物理修复以物理手段为主体的移除、覆盖、稀释等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92020/1/10
(二)评价内容 1.收集和分析拟建项目工程分析的成果以及与土壤
侵蚀和污染有关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生 物等专题评价的相关资料。 2.调查、监测项目所在地区土壤环境资料。 3.调查、监测评价区内现有土壤污染源排污情况。 4.描述土壤环境现状。 5.根据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式、区 域环境特点、土壤理化特性、净化能力以及污 染物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分 析污染物累积趋势,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 和发展。
22020/1/10
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其分为三类 :
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 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 土壤,土质应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 果园、牧场等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 不造成污染、危害;
❖ 2.“4d”法检验 ❖ 一组4个以上的实测值,其中一个偏离平均
值较远,视为可疑值。该值不参加平均值计算 ,由另3个监测值求出平均值,该值与此平均值 的差值大于4倍的平均偏差时,则该值弃去不用 。
❖ 3.上下层比较 ❖ 某物质在表土中的含量与底土中含量的比值
大于1时,认为此样品已受污染,应予剔除。 ❖ 4.相关分析法 ❖ 选定一种没有污染的元素为参比元素,求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两大类:土壤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依据评价重点内容的不同,又可细分 为:土壤污染评价、土壤资源评价、土壤 生态评价、土壤综合评价。
52020/1/10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主导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随机性原则
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对于人类和陆生生物而言,土壤是岩石圈中最重要的部分。
与地球直径相比地表土壤的厚度仅为十几厘米,相比之下微乎其微,但正是这薄薄的一层土壤,才使得地球上有了广袤的森林、农田和草原,人类得以从中获取宝贵的生产和生活资源,拥有肥沃的土壤及与之相适宜的气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土壤即是生产食物的场所,同时也是大量污染物的接纳场所。
如从工厂排放出的烟雾、化肥、杀虫剂及其他一些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后造成土壤污染,并在循环过程中造成水、大气和生物体的污染。
土壤污染严重污染地下水、影响农产品安全、国际贸易、危及人类健康日本痛痛病事件1955年至1972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公害事件。
1955年,在神通川流域河岸出现了一种怪病,症状初始是腰、背、手、脚等各关节疼痛,随后遍及全身,有针刺般痛感,数年后骨骼严重畸形,骨脆易折,甚至轻微活动或咳嗽,都能引起多发性病理骨折,最后衰弱疼痛而死。
经调查分析,痛痛病是河岸的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水体,使稻米含镉。
而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以及食用含镉稻米,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中毒致病。
日本水俣病事件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
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
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由此被污染了。
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
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
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
我国土壤污染日趋严重,耕地、城市土壤、矿区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土壤的污染源呈多样化的特点。
有资料显示,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及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全国每年仅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达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人民币。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9 土壤污染物超标评价
9.1 评价标准 9.1.1 农用地土壤污染物超标评价的评价标准应执行 GB 15618。GB 15618 未规定的项目,可 执行地方土壤环境标准或参照执行其他标准。 9.1.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物超标评价的评价标准应执行 HJ 25.5 或地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 筛选标准。HJ 25.5 或地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标准未规定的项目,可根据 HJ 25.3 或 地方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确定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标准,并作为评价标准。 9.2 评价方法 9.2.1 对某一点位,若仅存在一项污染物,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表 2 统计单元内土壤多项污染物超标评价结果
超标等级 Ⅰ Ⅱ Ⅲ Ⅳ Ⅴ
P值 P ≤1.0 1.0< P ≤2.0 2.0< P ≤3.0 3.0 < P ≤5.0 P >5.0
超标程度 未超标 轻微超标 轻度超标 中度超标
重度超标
点位数(个) 点位(或面积)比例(%)
9.3.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物超标评价 根据 Pi 值的大小,将建设用地土壤单项污染物超标情况分为超标和未超标(表 3),并按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指用以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系列定量指标和定性要求。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和实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应当包括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限量要求。
不同的土壤污染物对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土壤污染物的毒性、生物有效性和累积性等特性进行分类和限量要求。
比如,对于重金属污染物,应当根据其毒性和生物有效性制定相应的限量要求,以保障土壤环境的安全。
其次,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还应当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要求。
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对于土壤的肥力、透水性、通气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时,应当考虑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确保土壤具有良好的肥力和适宜的生物学特性。
此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还应当包括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和监测要求。
评价土壤环境质量需要依靠科学的监测方法和手段,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监测要求和评价方法。
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和评价方法,才能准确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环境质量问题。
最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只有依靠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才能有效地保障土壤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需要加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的标准和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地保障土壤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需要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一般,一级评价项目的内容应包括以上各个方面, 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类比项目从简,二级评 价的工作内容类似一级评价项目,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 适当减少。 (三)评价范围
1.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2.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例如排放废 水渠道经过的土地); 3.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 于干或湿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4.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 填埋场周围的土地。 一般应包括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范围、地面水及其灌 区的范围,固体废弃物堆放场附近。
由于土壤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不均匀性,一般 采用对角线、梅花形、棋盘式、蛇形等方法多点采样,均匀混合。 20cm左右耕层土和耕层以下20cm~40cm。 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
监测项目要考虑污染土壤成土因素,一般把主要污染物和由成 土因素决定的异常元素列为监测项目。
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 ⒈评价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作出类型分布图。 ⒉各种类型土壤的成土条件,包括成土母质、生物特征、所处
三、评价标准的选择
(德国、英国、芬兰、瑞典、丹麦、挪威、前苏联、日本、美 国)分别给出了几项重金属、非金属毒物和放射性元素的土壤污染 标准。重金属有汞、镉、铬、铅、锌、铜、镍、锰、钴、钼、钒。 非金属毒物有砷、硒、硼。放射性元素有铯、铀。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
的高背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及危 害。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一、现状调查
现状调查内容包括布点、采样、确定监测 项目等。
采样点的布置要考虑调查区内土壤类型及 其分布、土地利用及地形地貌条件
在上风向布点稀,下风向布点密,近污染源采样点间距小,远 离污染源的间距大。当利用废水或受污染的水源灌溉农田时,应在 灌区内根据水流的路径和距离,分别在主灌渠和支灌渠附近采样。 水田的采样点包括进出水口和田中间。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工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工业废气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通过降水、扩散和重力作用降落至地面,渗
透进入土壤,进而污染土壤环境。
工业废水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经过处理或未处理)工业废水,用于灌溉农田或排入河流、湖泊后再
作为农业灌溉用水,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使土壤受到污染。
工业废水处理产生的活性污泥排入土壤,污泥与土壤的相互作用,会使 土壤的性质及元素分布和分配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周围的
质得到改善;土壤不易受侵蚀,土地平展,易于机械化耕作,
干旱的危险少;减少水饱和土壤的面积,减轻内涝的危险。 不利影响:排水强度过高,会加快地表径流,河道洪峰提前
出现,会增加泛滥的危险;土壤的质量下降;次生盐渍化;
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占用土地(永久性影响); 建设期间,土地大量裸露,土壤极易受到侵蚀; 使用期间:机动车排放的废气为大气酸沉降准备了物质基础,酸沉降将导致土 壤的酸化。
水土流失,从而引发土壤退化和破坏;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加速了土壤的退化和破坏。
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农业机械化工程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农田失去植被保护,水蚀、风蚀的几率增强; 土壤被压实,妨碍植物根系与大气中氧和CO2的交换,根系向 下生长的阻力增加;土壤的渗透能力下降,形成的径流较大, 加速了土壤的侵蚀。 农业排灌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土壤排水系统可缓解土壤的盐渍化,使土壤的物理性
评价范围
①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②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 ③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于干或湿 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④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 围的土地。 包括: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范围、地面水及其灌区的范围,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
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
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
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8.1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
当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
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
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
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土壤某项污染指数/各项污染指数之和)×100%土壤污染超标倍数=(土壤某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量标准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土壤样本超标总数/监测样本总数)×100%8.2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内梅罗污染指数(PN)= {[(PI均2)+ (PI最大2]/2}1/2式中PI均和PI最大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污染指数。
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
内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见表8-1。
表8-1 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等级内梅罗污染指数污染等级ⅠPN≤0.7清洁(安全)Ⅱ 0.7<PN≤1.0尚清洁(警戒限)Ⅲ 1.0<PN≤2.0轻度污染Ⅳ 2.0<PN≤3.0中度污染Ⅳ PN>3.0 重污染8.3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x)95%置信度的范围(x±2s)来评价: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该元素缺乏或属于低背景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土壤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生产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是衡量土壤污染程度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同的评价方法在评价指标的选择、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方面存在差异,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是通过对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来评估土壤环境质量。
该方法以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为参照,确定元素的超标浓度,从而评价土壤的污染状况。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等,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富集系数法、污染指数法等。
2.土壤微生物评价方法: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分析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活性等指标,可以评价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健康程度。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微生物群落结构、呼吸活性、酶活性等。
评价方法包括磷酸盐络合物酶活性法、碳酸酺酶活性法等。
3.土壤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土壤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价土壤中有害物质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和脆弱性的方法。
通过对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种类、生物毒性等指标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土壤的生态风险程度。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风险背景值等,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系数法、环境风险指数法等。
4.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土壤质量评价是评价土壤作为农田、园林等利用的基础能力和适宜程度的方法。
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状况、水分保持能力等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价土壤的质量和适宜性。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壤渗透性、有机质含量、PH值等,评价方法包括等级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
综上所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土壤地球化学评价、土壤微生物评价、土壤生态风险评价和土壤质量评价等多种方法。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多种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土壤的自净作用
➢ 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群落的降解、转化及生 物固定作用; ➢ 植物根系的吸收、转化、降解与合成; ➢ 土壤中有机、无机胶体的吸附、配位和沉淀作用; ➢ 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 ➢ 土壤的机械阻留作用; ➢ 土壤的气体扩散作用。
两个基本概念
土壤退化:土壤沙化、盐渍化、沼泽化和土壤侵蚀等引起 的土壤肥力下降的现象。
⑤ 根据污染物的数量、性质、环境特点、土壤性质、环境标准, 以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积累的规律,分析污染物积累趋势、 估算土壤容量、预测土壤质量变化及规律;
⑥ 给出明确结论和污染防治措施
6-1 土壤特征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 的主要因素
土壤的主要特征
在人类环境系统中占据着特有的空间地位:处于大气圈、 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的交接地带;
不均匀的水型污染土壤的田块,一般取10个以上样点; ▪ 蛇型取样和随机取样: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地块,采样
点较多; ▪ 扇型采样:适宜于在工厂周围的大气型污染的田块。
(3)样品制备: 土样运回实验室,摊在塑料薄膜或搪瓷盘内,风干后,去
除杂物,用木棍在木板上碾细,过10目尼龙筛。将过筛样品 用四分法取100g左右,用玻璃研钵研磨,再过100目尼龙筛, 然后分装,备用。
占用土地资源; 采用被石油烃污染的水源灌溉农田,挥发进入大气的
石油烃通过沉降作用进入土壤等造成土壤的污染。
END
Thank you!
6-3 土壤及其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现状调查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土壤环境污染现状评价 土壤退化现状评价
现状调查 1、土壤环境调查的范围 ▪ 包括水、大气等污染源可能污染的范围,一般包括水、
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国家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测的基础,也是保护土壤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依据。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障农业生产、保护水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标准等内容。
其中,土壤污染物的限量标准是对土壤中各类污染物的含量进行限定,以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安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环境问题;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标准是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分级分类,以便于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土壤环境质量的管理和保护。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的自然属性、地域特点、生态环境需求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环境的综合质量、土壤污染物的毒性特性、土壤环境的生态功能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指标和标准值。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土壤环境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环境问题。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保护和治理能力。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保障土壤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土壤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性,加强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希望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共同努力,为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一、引言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土壤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二、土壤采样与分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第一步是进行土壤采样与分析。
采样时应根据具体评价目的和研究区域的特点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深度。
常用的土壤采样方法有固定面积采样法、网格采样法和随机采样法等。
采样后,需进行土壤样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等多个指标的分析,如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三、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的确定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既能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整体状况,又能揭示出具体污染源的影响。
常用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等。
可以根据评价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指标进行评价。
四、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1.单因子评价法单因子评价法是根据某一指标的标准,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常用的单因子评价法有质量评价法、污染指数法和富集系数法等。
质量评价法是将土壤环境质量分为优、良、中、差和劣五个等级,根据指标的测定值判断土壤环境质量的等级。
污染指数法是通过计算不同指标的污染指数,综合评价土壤环境质量。
富集系数法是通过比较土壤中某种污染物的含量与天然背景值的比值,判断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劣。
2.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将多个指标综合考虑,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主成分分析法是通过降维处理,提取主成分来代表原始指标,从而实现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将各指标的数据序列进行关联分析,计算出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从而评价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资料讲解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
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 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
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 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
评价模式常用污 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8.1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 染则重。
当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 进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
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 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
土壤污染物分担 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 也同此序。
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 的环境状况。
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计算公式如下: 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 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 = (土壤某项污染指数/各项污染指数之和)X 100% 土壤污染超标倍数=(土壤某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 量标准 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 = (土壤样本超标总数/监测样本总数)X 100%8.2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内梅罗污染指数(PN = {[( PI 均2 ) + (PI 最大2] /2 } 1/2 式中PI 均和PI 最大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污染指数。
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 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
内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 V x -2s ,则该元素缺乏或属于低背景土壤。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在x ± 2s ,则该元素含量正常。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 >x + 2s ,则土壤已受该元素污染,或属于高背景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一.现状调查 包括布点、采样、监测
(1)布点:空间分布上均匀并有一定的密度 (2)采样:对角线、梅花形、棋盘式、蛇形,
多点采样,均匀混合;通常只需采集20cm 左右耕层土和耕层以下20~40cm土样 (3)监测:主要考虑污染土壤成土因素,一般 把主要污染物和由成土因素决定的异常元素 列为监测项目。
(3)调查、监测评价区内现有土壤污染源排放情况 。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划分和内容
(二)评价内容 (4)描述土壤环境现状,包括现有的土壤侵蚀和污
染状况,可采用环境质量指数法加以归纳,并作图 表示
(5)描述土壤中进入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式、 区域环境特点、土壤理化性质、净化能力以及污染 物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分析污染 物累积趋势,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发展。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划分和内容
(二)评价内容 一般,一级评价项目的内容包括以上各个方
面,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类比项 目从简,二级评价的工作内容类似评价项目 ,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适当减少。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划分和内容
(三)评价范围 一般说,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范围比拟建项目
占地面积大。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范围一般应包括大气环境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标准值的污染物项目 少,给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带来了困难。
对其他污染指标多选用不同含义的土壤背景值作为 评价标准。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二、评价方法 1、 单因子指数
P≤1,未受污染; P>1,已受污染。
2.分级污染指数
(1)土壤积累起始值(Xa)
(2)作物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加相对应的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及质量评价分析
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及质量评价分析摘要:在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下,土地资源愈发紧张,现有资源无法科学且有效分配,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
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强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土壤环境管理,应该做好地块土壤环境调查与环境质量评价工作。
鉴于此,对地块土壤环境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的必要性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对调查和评价过程重点阐述。
关键词:地块;土壤环境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引言地块土壤环境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是对土壤环境质量潜在风险准确评估,确保人们的健康,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调查评价,可以了解目标地块的土壤特征、污染程度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后续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所以在地块土壤环境调查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把控。
1地块土壤环境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必要性地块土壤环境调查环境质量评价是保证土地使用安全、环境保护的重要步骤,合理的调查与评价能帮助人们了解地块土壤的污染情况,评估土地是否适合特定规划用途,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环境和人们健康。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采样检测分析,可以明确是否存在有害物质超标情况,了解土地是否适合用在农业、工业等方面[1]。
通过对土壤、地下水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和分析,也可以精准且合理评估土地整体环境的实际现状,根据评估结果为土地规划、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此外,地块土壤环境调查环境质量评价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和检测土壤污染源,采取可行的方式治理和修复,防止污染物扩散到周边环境,让生态系统维持在稳定状态[2]。
2地块土壤环境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原则地块土壤环境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保护有促进作用,在具体评价中,应严格依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开展工作。
(1)针对性原则将地块特征、潜在污染物等为基础,深入调查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情况,确保后续地块环境管理能依据可依。
(2)规范性原则在地块土壤环境调查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程序化、系统化方式,对土壤污染状况深入调查,并确保调查过程的规范性和调查结果的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
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
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
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8.1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
当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
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
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
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土壤某项污染指数/各项污染指数之和)×100%土壤污染超标倍数=(土壤某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量标准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土壤样本超标总数/监测样本总数)×100%8.2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梅罗污染指数(PN)= {[(PI均2)+ (PI最大2]/2}1/2式中PI均和PI最大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污染指数。
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
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见表8-1。
表8-1 土壤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等级梅罗污染指数污染等级ⅠPN≤0.7清洁(安全)Ⅱ 0.7<PN≤1.0尚清洁(警戒限)Ⅲ 1.0<PN≤2.0轻度污染Ⅳ 2.0<PN≤3.0中度污染Ⅳ PN>3.0 重污染8.3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x)95%置信度的围(x±2s)来评价: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该元素缺乏或属于低背景土壤。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在x±2s,则该元素含量正常。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土壤已受该元素污染,或属于高背景土壤。
8.4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CPI)包含了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元素标准(附录B)尺度因素和价态效应综合影响。
其表达式:式中CPI为综合污染指数,X、Y分别为测量值超过标准值和背景值的数目,RPE为相对污染当量,DDMB为元素测定浓度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SB为土壤标准偏离背景值的程度,Z为用作标准元素的数目。
主要有下列计算过程:(1)计算相对污染当量(RPE)式中N是测定元素的数目,Ci 是测定元素i的浓度, Cis是测定元素i的土壤标准值,n为测定元素i的氧化数。
对于变价元素,应考虑价态与毒性的关系,在不同价态共存并同时用于评价时,应在计算中注意高低毒性价态的相互转换,以体现由价态不同所构成的风险差异性。
(2)计算元素测定浓度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MB)式中CiB是元素i的背景值,其余符号同上。
(3)计算土壤标准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SB)式中,Z为用于评价元素的个数,其余符号的意义同上。
(4)综合污染指数计算(CPI)(5)评价用CPI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指标体系见表12—2。
表12-2 综合污染指数(CPI)评价表X Y CPI 评价0 0 0 背景状态0 ≥1 0<CPI<1 未污染状态,数值大小表示偏离背景值相对程度≥1≥1≥1 污染状态,数值越大表示污染程度相对越严重(6)污染表征式中,X是超过土壤标准的元素数目,a、 b、 c等是超标污染元素的名称,N 是测定元素的数目,CPI为综合污染指数。
9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所产生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质量控制涉及监测的全部过程。
9.1采样、制样质量控制9.2 实验室质量控制9.2.1 精密度控制9.2.1.1测定率每批样品每个项目分析时均须做20%平行样品;当5个样品以下时,平行样不少于1个。
9.2.1.2 测定方式由分析者自行编入的明码平行样,或由质控员在采样现场或实验室编入的密码平行样。
9.2.1.3合格要求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误差在允许误差围之者为合格。
允许误差围见表13-1。
对未列出允许误差的方法,当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较好时,参考表13-2的规定。
当平8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
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
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
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8.1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
当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
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
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
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土壤污染物质量标准土壤污染累积指数=土壤污染物实测值/污染物背景值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土壤某项污染指数/各项污染指数之和)×100%土壤污染超标倍数=(土壤某污染物实测值-某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量标准土壤污染样本超标率(%)=(土壤样本超标总数/监测样本总数)×100%8.2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梅罗污染指数(PN)= {[(PI均2)+ (PI最大2]/2}1/2式中PI均和PI最大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污染指数。
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
梅罗指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见表8-1。
表8-1 土壤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等级梅罗污染指数污染等级ⅠPN≤0.7清洁(安全)Ⅱ 0.7<PN≤1.0尚清洁(警戒限)Ⅲ 1.0<PN≤2.0轻度污染Ⅳ 2.0<PN≤3.0中度污染Ⅳ PN>3.0 重污染8.3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x)95%置信度的围(x±2s)来评价: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该元素缺乏或属于低背景土壤。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在x±2s,则该元素含量正常。
若土壤某元素监测值xI>x+2s,则土壤已受该元素污染,或属于高背景土壤。
8.4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CPI)包含了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元素标准(附录B)尺度因素和价态效应综合影响。
其表达式:式中CPI为综合污染指数,X、Y分别为测量值超过标准值和背景值的数目,RPE为相对污染当量,DDMB为元素测定浓度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SB为土壤标准偏离背景值的程度,Z为用作标准元素的数目。
主要有下列计算过程:(1)计算相对污染当量(RPE)式中N是测定元素的数目,Ci 是测定元素i的浓度, Cis是测定元素i的土壤标准值,n为测定元素i的氧化数。
对于变价元素,应考虑价态与毒性的关系,在不同价态共存并同时用于评价时,应在计算中注意高低毒性价态的相互转换,以体现由价态不同所构成的风险差异性。
(2)计算元素测定浓度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MB)式中CiB是元素i的背景值,其余符号同上。
(3)计算土壤标准偏离背景值的程度(DDSB)式中,Z为用于评价元素的个数,其余符号的意义同上。
(4)综合污染指数计算(CPI)(5)评价用CPI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指标体系见表12—2。
表12-2 综合污染指数(CPI)评价表X Y CPI 评价0 0 0 背景状态0 ≥1 0<CPI<1 未污染状态,数值大小表示偏离背景值相对程度≥1≥1≥1污染状态,数值越大表示污染程度相对越严重(6)污染表征式中,X是超过土壤标准的元素数目,a、 b、 c等是超标污染元素的名称,N 是测定元素的数目,CPI为综合污染指数。
9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所产生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质量控制涉及监测的全部过程。
9.1采样、制样质量控制9.2 实验室质量控制9.2.1 精密度控制9.2.1.1测定率每批样品每个项目分析时均须做20%平行样品;当5个样品以下时,平行样不少于1个。
9.2.1.2 测定方式由分析者自行编入的明码平行样,或由质控员在采样现场或实验室编入的密码平行样。
9.2.1.3合格要求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误差在允许误差围之者为合格。
允许误差围见表13-1。
对未列出允许误差的方法,当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较好时,参考表13-2的规定。
当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低于95%时,除对当批样品重新测定外再增加样品数10%~20%的平行样,直至平行双样测定合格率大于95%。
9.2.2 准确度控制9.2.2.1使用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品例行分析中,每批要带测质控平行双样,在测定的精密度合格的前提下,质控样测定值必须落在质控样保证值(在95%的置信水平)围之,否则本批结果无效,需重新分析测定。
9.2.2.2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当选测的项目无标准物质或质控样品时,可用加标回收实验来检查测定准确度。
加标率:在一批试样中,随机抽取10%~20%试样进行加标回收测定。
样品数不足10个时,适当增加加标比率。
每批同类型试样中,加标试样不应小于1个。
加标量:加标量视被测组分含量而定,含量高的加入被测组分含量的0.5~1.0倍,含量低的加2~3倍,但加标后被测组分的总量不得超出方法的测定上限。
加标浓度宜高,体积应小,不应超过原试样体积的1%,否则需进行体积校正。
合格要求:加标回收率应在加标回收率允许围之。
加标回收率允许围见表9-2。
当加标回收合格率小于70%时,对不合格者重新进行回收率的测定,并另增加10%~20%的试样作加标回收率测定,直至总合格率大于或等于70%以上。
9.2.3 质量控制图必测项目应作准确度质控图,用质控样的保证值X与标准偏差S,在95%的置信水平,以X作为中心线、X±2S作为上下警告线、X±3S作为上下控制线的基本数据,绘制准确度质控图,用于分析质量的自控。
每批所带质控样的测定值落在中心附近、上下警告线之,则表示分析正常,此批样品测定结果可靠;如果测定值落在上下控制线之外,表示分析失控,测定结果不可信,检查原因,纠正后重新测定;如果测定值落在上下警告线和上下控制线之间,虽分析结果可接受,但有失控倾向,应予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