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doc
2019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整理

2019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整理第一篇鱼我所欲也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汇总

【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汇总第1篇岳阳楼记❶重点词语解释①谪.守(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②越.明年(及、到)③政通.人和.(顺利;和乐)④百废具..兴(荒废的事业;通“俱”,全、都)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就;规模)⑥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写文章)⑦予观夫.巴陵胜状..(那;好景色)⑧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接;吞纳;水流大而急)⑨横无际涯..(边际)⑩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光)⑪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⑫前人之述备.矣(详尽)⑬南极.潇湘(尽)⑭迁客骚人....(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 ⑮连月不开.(放晴)⑯日星隐曜.(光辉)⑰浊浪排空..(冲向天空)⑱樯.倾楫.摧(桅杆;桨) ⑲薄.暮冥冥..(迫近;昏暗的样子)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都;谗言)○21至若春和景.明(日光)○22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23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全)○24宠.辱偕.忘(荣耀;一起)○25静影沉璧.(圆形的玉)○26心旷.神怡.(开阔;愉快)○27把.酒临风(持,执)○28嗟夫..(唉)○2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思想感情)○30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3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❷通假字①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❸一词多义①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②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③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风光)④通⎩⎨⎧政通.人和(顺利)然则北通.巫峡(通向)⑤极⎩⎪⎨⎪⎧南极.潇湘(尽)此乐何极.(穷尽)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 ⑥开⎩⎨⎧连月不开.(放晴)开.我东阁门(打开)⑦一⎩⎨⎧而或长烟一.空(全)在洞庭一.湖(整个)⑧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⑨之⎩⎨⎧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这件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结构助词,的)❹古今异义①气象..万千 气象⎩⎨⎧古义:景象,景致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②微.斯人 微⎩⎨⎧古义:没有今义:微小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古义:景象今义:看 ④越明年..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⑤浊浪排空..排空⎩⎨⎧古义:冲向天空今义:全部去除掉 ⑥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义: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今义:丈夫,夫人⑦至若春和景.明 景⎩⎨⎧古义:日光今义:景色⑧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古义:写文章今义:学生习作 ⑨增其旧制.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 ⑩前人之述备.矣 备⎩⎨⎧古义:详尽今义:准备 ⑪去国.怀乡 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❺词类活用①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③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郡守) ④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作状语,北、南,向北、向南)第2篇 醉翁亭记❶重点词语解释①林壑.尤美(山谷)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④饮少辄.醉(就)⑤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⑦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散)⑧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⑨野芳发..而幽香(香花;开放)⑩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繁茂;绿荫)⑪伛偻提携....(文中指老人、小孩)⑫泉香而酒洌.(清澈)⑬山肴野蔌.(菜蔬)⑭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摆开)⑮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⑯弈.者胜(下棋)⑰觥筹..交错(酒杯;酒筹)⑱已而..夕阳在山(不久)⑲树林阴翳.(遮盖)❷一词多义①而⎩⎪⎨⎪⎧而.年又最高(表并列,并且)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然后)朝而.往(表修饰,不译)溪深而.鱼肥(表递进,而且)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然而)②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茂盛)③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④谓⎩⎨⎧太守自谓.也(称)太守谓.谁(是)⑤乐⎩⎪⎨⎪⎧山水之乐.(名词,乐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动词,以……为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形容词,欢乐)⑥临⎩⎨⎧临.溪而渔(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⑦名⎩⎨⎧名.之者谁(给……命名)卷卷有爷名.(名字)⑧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卖炭得.钱何所营(得到)⑨高⎩⎨⎧而年又最高.(大)风霜高.洁(高爽)⑩开⎩⎪⎨⎪⎧连月不开.(放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消散)开.我东阁门(打开) ⑪其⎩⎪⎨⎪⎧其.西南诸峰(那)太守之乐其.乐也(他们的)醉能同其.乐(人们) ❸古今异义①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精神不振的样子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③射.者中 射⎩⎨⎧古义:投壶今义:用推力送出或受到压力挤出❹词类活用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②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 ③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④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⑤故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第3篇 湖心亭看雪❶重点词语解释①是.日更定..矣(这;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②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撑;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③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 ⑤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酒杯) ⑥上下一白..(全白) ⑦及.下船(等到) ⑧与余舟一芥.(小草) ⑨客.此(客居) ⑩舟子..喃喃曰(船夫) ❷一词多义①是⎩⎨⎧是.日更定矣(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②更⎩⎪⎨⎪⎧是日更.定矣(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③一⎩⎨⎧余拏一.小舟(一只)上下一.白(全)④白⎩⎨⎧上下一白.(白色)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⑤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疑问代词,哪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助词,“啊”)⑥别⎩⎨⎧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告别)明月别.枝惊鹊(另外的)❸古今异义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余⎩⎨⎧古义:我今义:剩下的 强⎩⎨⎧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勉强 白⎩⎨⎧古义:古人罚酒用的酒杯,文中指酒杯今义:颜色,与“黑”相对❹词类活用①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②是金陵人,客.此(名词作动词,客居) ③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 ④上下一.白(数词作副词,全,都)第4篇 鱼我所欲也❶重点词语解释①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②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③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⑤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 ⑥贤者能勿丧.耳(丢掉) ⑦蹴.尔而与.之(用脚踢;给予) ⑧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⑨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⑩妻妾之奉.(侍奉) ⑪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⑫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❷通假字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❸一词多义①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接受)②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③之⎩⎪⎨⎪⎧呼尔而与之.(代词,代他)今为宫室之.美(助词,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代这件事)④而⎩⎨⎧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⑤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引出陈述的对象,对)⑥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呼尔而与.之(给予)❹古今异义①一豆.羹 豆⎩⎨⎧古义: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类的名称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古义:指带来好处今义:增加③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可以⎩⎨⎧古义:“可”和“以”两词连用,可以用来今义:能够④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古义:假使,如果今义:让,派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❺词类活用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感激)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名词作动词,合乎礼义) 第5篇 唐雎不辱使命❶重点词语解释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不译) ③大王加.惠(给予) ④以大易.小(交换) ⑤故不错意..也(置意) ⑥请广.于君(扩充) ⑦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 ⑧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⑨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⑩布衣..之怒(平民) ⑪以头抢.地耳(撞) ⑫此庸夫..之怒也(平庸无能的人) ⑬非士.之怒也(文中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⑭休祲..降于天(吉祥;不祥) ⑮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文中指穿丧服) ⑯秦王色挠.(屈服) ⑰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⑱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❷通假字①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置) ②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④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❸一词多义①徒⎩⎨⎧亦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派遣。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解释和文言文译文(最新版)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解释和文言文译文(最新版)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隧洞[suì dòng]:即隧道。
蜗行[wō xíng]: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
淤滩[yū tān]:淤泥形成的滩地。
驳船[bó chuán]: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带动的船,用于运输货物(如煤、油木材或粮食);有时亦载客,通常由拖轮拖带。
簇新[cù xīn]:极新;全新。
笑涡[xiào wō]:脸颊上的小圆窝,笑时深而明显。
喷薄[pēn bó]: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喷涌而起的样子。
伤痕累累[shāng hén lěi lěi]:一般指全身是伤。
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2 梅岭三章阎罗[yán luó]:即间罗王,也称“间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捷报[jié bào]:胜利的消息。
血雨腥风[xuè yǔ xīng fēng]: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
形容疯狂杀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取义成仁[qǔ yì chéng rén]: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用于牺牲。
旌旗[jīng qí]:旗帜的总称。
这里借指军士。
3 短诗五首漫漫[màn màn ]:指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
装饰[zhuāng shì]:1.指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的化妆打扮。
2.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
舵手[duò shǒu]:1.操舵驾驶船的人。
2.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人。
4 海燕苍茫[cāng máng]:空旷辽远;没有边际。
高傲[gāo ào]: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海鸥[hǎi ōu]:海上常见的一种海鸟。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2019 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一、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

《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他的散文以清淡率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远,成就较高。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文体本文是一篇小品文。
小品文的文体并无定制,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点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
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明代。
晚明小品文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核心为“性灵”,与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统”恰好相对,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三、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是张岱于明亡后避居深山所做,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四、课文内容概说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文章叙事是线索,写景是重点,抒情是灵魂。
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做到了景有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作者在写景、叙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湖、山、人共同构成了极具艺术境界的画面。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五、字音字形崇祯.(zhēn) 拏.( ná) 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沆. (hàng) 砀.(dàng) 一芥.(jiè) 铺毡.(zhān) 喃.(nán)喃六.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2.是.日更.定是: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3.挐.一小船:挐.:撑船4.用毳.衣炉火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5.雾松沆砀....: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此书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
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词语积累1.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②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2.一词多义(1)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而①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为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③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用)3.词类活用患①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4.古今异义①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加三、重点词语解释1.鱼我所欲也2.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5.行道之人弗受(弗:不)6.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可接受)8.妻妾之奉(奉:侍奉)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10.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11.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12.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14.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来的思想,天性)15.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16.一豆羹(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17.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18.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厚禄)2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出师表》知识梳理

《出师表》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课文节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文体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三、背景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其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四、内容概括《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写作思路如下: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归结责任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追忆往事,陈述理由,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7)明确各方面责任,表明决心五、字音字形崩殂( cú ) 疲弊( (bì ) 恢弘(hóng) 陟( zhì )罚臧否( pǐ ) 驽钝( nú dùn ) 以遗(wèi )陛( bì )下妄自菲( fěi )薄裨( bì )补阙( quē)漏猥( wěi )自枉屈夙(sù )夜忧叹行( háng )阵和睦咨( zī )诹( zōu ) 以彰( zhāng )其咎( jiù )六、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中道崩殂(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九年级上下册)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解析及分册练习九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上册10.岳阳楼记知识梳理1.重点词语解释(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越.明年(3)百废具.兴(4)属.予作文以记之(5)予观夫.巴陵胜.状(6)浩浩汤汤....(7)横无际涯..(8)朝晖.夕阴(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0)前人之述备.矣(11)然则..北通巫峡(12)南极.潇湘(13)迁.客骚人..(14)若夫淫雨霏霏....(15)连月不开.(16)浊浪排.空(17)日星隐曜..(18)山岳潜形..(19)樯倾.楫摧.(20)薄.暮冥冥..(21)则有去国..怀乡(22)忧谗畏讥....(23)至若春和景..明(24)波澜不惊.(25)沙鸥翔集.(26)锦鳞.游泳(27)郁郁..青青(28)而或.长烟一.空(29)此乐何极.(30)宠.辱偕.忘(31)把.酒临风(3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3)或.异二者之为.(3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6)先.天下之忧而忧(37)后.天下之乐而乐(38)微.斯人(39)吾谁与归.2.通假字(1)百废具兴,同,(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3.古今异义(1)越明年..,政通人和古义:;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今义:看(3)增其旧制.古义:;今义:制度(4)前人之述备.矣古义:;今义:具备,具有(5)则有去.国怀乡古义:;今义:前往(6)而或长烟一.空古义:;今义:数词(7)至若春和景.明古义:;今义:景色,景观(8)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今义:判断动词(9)微.斯人古义:;今义:细微4.一词多义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__(1)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政通人和__________(2)通北通巫峡__________南极潇湘__________(3)极此乐何极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__________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__(4)和政通人和__________浊浪排空__________(5)空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6)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5.词类活用(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作动词,(2)百废.具兴作名词,(3)北.通巫峡作状语,(4)南.极潇湘作状语,(5)日星隐曜.作名词,(6)先.天下之忧而忧作状语,(7)后.天下之乐而乐作状语,6.文言句式请指出下面的特殊句式并翻译。
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下册(上册部分)文言文知识汇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本古诗文篇目10.《岳阳楼记》范仲淹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记:一种文体。
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
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政治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就是旧县城西门城楼,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气势雄伟,始建于唐朝,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其前身三国时期吴国鲁肃的阅兵台。
张说在那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它跟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
2019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2 出师表 习题精选(含答案)

21.白帝城托孤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出师前的有利物质基础是)3.全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4.本篇开篇有何特点?(为什么先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再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呢?)6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自叙本志和出身的?7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其中“报先帝”一语呼应上文哪两件事?9“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说明了什么内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2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这条建议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出刘禅是一个怎样的人?1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自臣以当世之事”点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14、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16. 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的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2 出师表习题精选一、《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三. 字词解释(一). 重点词语1.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2. 诚: 确实。
3.秋: 时候4.殊遇:厚遇。
5.光:发扬光大。
6.恢弘: 发扬,扩展。
7.引喻: 称引、譬喻。
8.义: 适宜.恰当。
9. 陟:提拔、晋升。
10.臧否: 赞扬和批评。
11.理:治理。
12.简拔:选拔。
13.遗:给予。
14.咨:询问。
15.裨:弥补。
16.性行淑均: 淑: 善。
均: 公正、公平。
17.驱驰:奔走效劳。
18.不毛:不生长草木。
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19.攘除:排除,铲除。
20.损:减少。
21.益:增加22.慢:怠慢.疏忽。
23. 彰:公布24.咎: 过失。
25.诹: 询问。
26.效: 奏效,成功(二)通假字1. 简同“拣”: 挑选2. 阙同“缺”:缺失3.有同“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三) 古今异义词1. 卑鄙: 古义: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言文字词解释及句子翻译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珍贵的食品也喜欢同时得到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选取生命正义那么我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胜于、超过比所以做苟且取得生命本是我喜爱的,(可我)所喜爱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厌恶祸患同“避”,躲避死是我所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假使的没有(什么)比那么凡是、一切保全生命采用所以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能用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某种办法但是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不用;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这是因为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欢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单,不仅这样的丧失罢了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保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盛饭的圆竹器食物,这里指饭古代木制盛食物的器具带汤汁的肉一碗饭,一碗汤,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它就不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语气助词给他得到它便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会死亡。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题:9 鱼我所欲也【含答案】

第三单元 阅 读9 鱼我所欲也[见学生用书A 本·A44]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1)为⎩⎨⎧①故不为.苟得也( 动词,做 )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介词,为了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动词,接受 ) (2)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介词,比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介词,对于 )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虚词的意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意来推断词语的意义即可。
(1)①句意为:所以(我)不肯做苟且偷生的事。
为:动词,做。
②③句意为:如今却为了宫殿房屋的美丽而接受了。
第一个“为”:介词,为了。
第二个“为”:动词,接受。
(2)①句意为: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于:介词,比。
②句意为:万钟的俸禄对于我又有什么用呢?于:介词,对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 B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C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踩踏) D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D 项“得”为通假字,同“德”,意为“感恩,感激”。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限划两处)(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理解性默写。
(1)《鱼我所欲也》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__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人皆有之__,__贤者能勿丧耳__。
(2)《鱼我所欲也》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__一箪食__,__一豆羹__,__得之则生__,__弗得则死__。
(3)《鱼我所欲也》中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呼尔而与之__,__行道之人弗受__;__蹴尔而与之__,__乞人不屑也__。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1.《公输》选自《墨子·公输》,作者是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曾制成“木鸢”,三日三夜飞翔不下。
还长于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
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A 字音:郢[yǐng] 犀兕[xīsì] 鼋鼍[yuán tuó] 鲋[fù]鱼文梓[zǐ] 楩[pián]楠长[pián]木B 词语:“说”通“悦”:高兴。
例句:公输盘不悦。
“圉”通“御”:抵御。
例句:子墨子之守圉。
“距”通“拒”:抵抗。
例句:子墨子九距之。
“诎”通“屈”:理屈。
例句:公输盘诎。
“舍”通“捨”:放弃。
例句:舍其轩。
[zheng]:直言劝告。
“争”通“挣”古今异义:①文:刺花纹,彩饰,文轩;今常指字或文章等。
②方:方圆,方圆千里;今为一种平面几何图形。
一词多义:①为:替。
例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例句:夫子何命焉为?是。
例句:必为有窃疾矣。
制造。
例句: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当作。
例句:以牒为械。
②见:动词,会见。
例句: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动词,引见。
例句: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入见。
例句:于是见公输盘。
③类:动词,类推,例:不知可谓知类;名词,种类,为与此同类。
C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倒装句:何罪之有?(宾语前置,“之”为结构助词,应为“有何罪”译文:有什么罪呢?)翻译:①夫子何命焉为?译:先生有什么请教呢?②胡不已乎?译:为什么不停止呢?③胡不见我于王?译: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④此为何若人?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2.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作者是战国时的思想家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文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说明文言文翻译来自于部编版教师教学用书里的“参考译文”。
9鱼我所欲也(《孟子》)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6、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8、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9、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10、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过给别人吃,乞与也不愿意接受。
1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一、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秦王使人谓.(安陵,安陵君其.(二、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援:,质:),俯身倾....耳以请;或 ( )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 卒(). .. 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 )曳 ()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穷: )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 .(), 四支 ( )僵劲不能动,媵人 ()持汤 ( )沃 ( )灌,. .. . .以衾( )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 ....再( )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 ()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 右备容臭 (臭:),... 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 (敝: )处其间,......略无 ( )慕艳 ()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 ..( ),未有所成,犹幸预 ()君子 ()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 (),缀. .... .()公卿之后,日 ()侍坐 ()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 .名,况 ()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 ()日有廪稍 ()之供,父母岁有裘.. ..葛之遗 (),无冻馁 ()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 .()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 .()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 ...( 辨: ),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四、词四首1. 老夫聊()发少年狂.2.右擎(.3.千骑(.4. 胸胆尚(.5. 会(.6.了却(..7. 秋容如拭(.8. 殊(.)苍)卷平冈)开张()..)挽雕弓如满月)君王天下事))未屑9. 身不得,男儿列.()五、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六、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孰:)....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七、出师表【三国】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诹:),......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涕:),不知所言。
八、诗词曲五首1. 羹饭一时()熟..2. 不知饴()阿谁.3. 都护铁衣冷难着.()4. 中军置酒饮.()归客5. 风掣()红旗冻不翻()..6. 干戈()寥落四周星..7. 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