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面罩通气

合集下载

临床护士球囊面罩通气技能再培训时间的研究

临床护士球囊面罩通气技能再培训时间的研究
e s t a b l i s hm e n t of a n o pe n a i r way,ba g gi ng f or o xy ge na t i o n a n d v e n t i l a t i o n, e f f e c t a pp r a i s a l ,t r e a t me nt a f t e r r e s us c i t a t i on, d o c um s i n t h e t e c h n i q u e we n t d o wn p r o g r e s s i v e l y( P< O . 0 5 ) . Nu r s e s s c o r e s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e s o f c o l l e c t i o n o f p r o p e r e q u i p me n t ,
他 各操 作 项 目成 绩 与 培 训 后 即 刻 比较 显 著 性 下 降 ( 均 P <0 . 0 5 ) 。 结 论 球 囊 面罩 通 气技 能 培 训 后 随 时 间 延 长 , 护 士 的技 术 保 留进
行 性下降 , 再 培 训 周 期 不 宜超 过 6个 月 。 关键词 : 临床 护 士 ; 球 囊 面 罩 通 气技 术 ; 技 能培训 ; 技 术保 留 时 间
s i n g De pa t t me n t Su n Y a t — s e n Me mo r i a l Ho s p i t a l ,Su n Ya t — s e n Un i v e r s i t y,Gu a n g z h o u 5 1 0 1 2 0, C h i n a )
结 果 培 训 后 随 时 间 的延 长 , 操 作 考 核 总成 绩进 行 性 下 降 ( P <0 . 0 5 ) 。 培 训 后 第 6个 月护 士 在 物 品 准备 、 开 放 气道 、 球 囊通气 、 效 果 判 断、 复 苏后 处 理 、 观 察记 录 、 物 品整 理 方 面 的 成 绩较 培 训 后 即 刻 显 著 下 降 ( P< 0 . 0 5 , P <0 . 0 1 ) ; 在第 1 2个 月 时 除 判 断 意 识 外 , 其

球囊-面罩通气术

球囊-面罩通气术
2.患者准备:仰卧,取去枕、头后仰体位。 3.操作方法:开放气道,清除口腔中假牙与咽 喉部任何可见的异物,松解患者衣领,必须在呼吸 道畅通前提下使用。
四、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分为单人操作法和双人操作法;双人 操作法通气效果优于单人法。
球囊-面罩通气术单人操作法
球囊-面罩通气术双人操作法
五、注意事项
1. 选择适宜通气量:以见到胸廓起伏即可,大约 400~600ml。
2. 选择适当呼吸频率:美国心脏协会2015年建议, 如有脉搏,每5~6秒给予1次呼吸(10~12次/分);无脉 搏,使用30∶2的比例行按压-通气;如有高级呼吸道,医 护人员可每6秒进行一次人工呼吸。如患者尚有微弱呼吸 ,应注意挤压球囊的频次和患者呼吸的协调。
3. 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4. 监测病情变。
二、球囊面罩结构
由球囊、三通呼吸活门、衔接管和面罩组成。如图:
三、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证 途中、现场或临时替代呼吸机的人工通气。
二、禁忌证 1胸腔积液。
四、操作方法
1.物品准备:选择合适的面罩。外接氧气,调 节氧流量至8~10 L/min。
第十二章 常用急救技术
目录
一、概述 二、球囊面罩结构 三、适应症与禁忌症 四、操作方法 五、注意事项
一、概述
v 球囊-面罩又称简易呼吸器,是进行人工通气 的简易工具。比口对口人工呼吸供氧浓度高,操 作简便;与气管插管相比在改善组织缺氧方面同 等有效。 v 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指出,双人CPR基础 生命支持期可以用球囊-面罩通气(BMV)代替口 对口人工呼吸。

气囊-活瓣-面罩通气术

气囊-活瓣-面罩通气术

2.气囊—面罩通气:
气囊—面罩操作简便,能保证提 供足够的潮气量和氧供,而且还可 以外接其他的通气装置,广泛用于 院前和院内的心肺复苏。
2.1.构造与原理:

一般由A.单向活瓣(阀门);B.自主 充气囊(球体);C.安全阀;D.氧气储 气袋(氧贮器)构成。
2.1.1.呼吸活动单向活瓣(阀门): 包括进气阀、出气阀、鸭嘴阀、储气阀等。 2.1.2.呼吸气囊(硅球体): 2.1.2.1.呼吸球容积/压缩容积:成 人:1600ml/1300ml,儿童:500ml/ 350ml,婴儿:280ml/100ml。
2.1.4.1.储气容积: 成人型: 2500ml,儿童型:1500ml,婴儿型: 600ml。 2.1.4.2.氧流量:成人:10~ 15L/min,儿童:5~10L/min。 2.1.4.3.氧气浓度:成人型(儿童): 含储气袋为99%,不含储气袋时为45 %。婴儿型:含储气袋为99%,不含 储气袋时为90%。
2.1.2.3.潮气量控制:潮气量可根据患者胸廓产生的起 伏状态或/和参照下表控制。 ━━━━━━━━━━━━━━━━━━━━━━━━ 小(女)手掌 大(男)手掌 ──────────────────────── 成│单手: 750 ml 800 ml 人│双手: 1200 ml 1300 ml 儿 童: 350 ml 350 ml 婴 儿: 100 ml 100 ml ━━━━━━━━━━━━━━━━━━━━━━━━
因此,“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 救指南”建议所有院前和院内提供 高级生命支持的救护人员都必须掌 握气囊—面罩通气技术(Ⅱa类推荐)。 对于所有的院前急救人员则要求作 为核心技术培训掌握。
应当指出,有创和无创通气各 有其优缺点。因此,片面地一味 强调有创和无创在复苏和急危重 症处理时都是不科学的,应当根 据具体情况将无创通气和有创通 气合理的结合起来,序贯性地治 疗各种急危重症,这才是最好的 选择。

单人简易呼吸球囊操作流程1

单人简易呼吸球囊操作流程1

单人简易呼吸球囊操作流程护理目标:维持和增加机体通气量,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症。

操作流程 要点说明单人呼吸球囊操作流程的相关知识1、呼吸球囊的定义是针对心肺复苏及一般呼吸道窒息需要急救,尤其是呼吸困难,或需要提高氧气补充的病患所使用医用设备。

呼吸球囊由气囊,送气阀体,空气混合器,面罩几部分组成。

呼吸面罩,能与口鼻紧密吻合;送气阀体装有鱼嘴式阀门,呼气时自动关闭,不倒溢;限压阀可自动调节送气的压力和流量,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呼吸囊的特点是经久耐用,并可高温高压消毒。

2、原理氧气进入球囊和储氧袋,人工挤压气囊打开前方活瓣,将氧气压入病人口鼻紧贴的面罩内,以达到人工通气的目的。

3、适应症心肺复苏,新生儿呼吸暂停,各种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呼吸抑制,神经及肌肉疾病所致的呼吸机麻痹,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呼吸抑制,各种大型手术。

4、禁忌症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活动性肺结核,张力性气胸,肺大泡,大量胸腔积液等。

5、注意事项(1)面罩内冲气约2/3-3/4,成人面罩冲气110ml-120ml,小儿面罩冲气50ml-60ml,目的是确保与面部皮肤紧密不漏气。

(2)通气频率有3种情况:有心跳无呼吸的病人10~12次/分,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病人 8 ~10次/分,心跳呼吸均停止病人按压与通气比为30:2 (3)潮气量:有氧源400~600ml/次,无氧源700~1100ml/次,一般成人按8-12ml/kg,儿童10ml/kg。

(4)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分,儿童酌情增加,新生儿40-60次/分。

(5)呼吸时间为1:1.5-2,呼吸窘迫综合症1:2-3(6)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胸腹起伏,皮肤颜色,听诊呼吸音,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有无胃部胀气等情况。

(7)挤压球囊时,压力不可过大,不可时大时小,时快时慢,以免损伤肺组织,造成呼吸中枢紊乱,影响呼吸功能恢复。

(8)发现患者有自主呼吸时,应在患者吸气初顺势挤压球囊,达一定潮气量时完全松开,让患者自己完成呼气动作,按病人的呼吸动作加以辅助,以免影响患者的自主呼吸。

球囊面罩的原理及应用

球囊面罩的原理及应用

球囊面罩的原理及应用1. 球囊面罩的原理球囊面罩是一种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设备,常见于急救、麻醉、氧气输送等场景。

它由一块柔软的透明塑料面罩和一个可充气的球囊组成。

球囊面罩通过将球囊与患者面部紧密贴合,使氧气或混合气体通过面罩送入患者的呼吸系统。

下面介绍了球囊面罩的原理:•隔离空气流动和辅助通气球囊面罩的主要功能是隔离患者呼吸系统与环境空气,避免患者呼吸到有害气体或病原体。

球囊面罩附带的气密球囊可充气,可以有效密封患者面部,减少气体泄漏。

同时,球囊也可用来辅助通气,通过挤压球囊将气体输送到患者体内。

•提供氧气供给球囊面罩可连接到氧气供应装置,通过面罩提供纯氧或含氧混合物给患者,以维持患者的氧合水平。

氧气在面罩内通过管道进入,然后通过面罩的开口直接进入患者呼吸系统。

•调整氧气浓度球囊面罩通常配备有混合气体控制装置,可以通过控制氧气浓度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氧气浓度的调节通常通过改变氧气流量和混合气体的比例来实现。

•适应不同尺寸患者球囊面罩可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进行尺寸调节,以确保面罩能够完全贴合患者面部,最大限度减少气体泄漏。

一般球囊面罩配备有多个不同尺寸的面罩,供不同年龄段和体型的患者使用。

2. 球囊面罩的应用球囊面罩在医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了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急救在急救场景中,球囊面罩常用于心肺复苏(CPR)过程中的呼吸辅助。

当患者呼吸停止时,医护人员可以将球囊面罩放在患者嘴巴和鼻子上,并通过挤压面罩上的球囊来提供呼吸辅助。

•麻醉球囊面罩在麻醉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手术前,医护人员会使用球囊面罩给患者提供混合氧气,以使其进入麻醉状态。

在手术中,球囊面罩可以维持患者的氧合水平,并通过调整氧气浓度提供合适的麻醉效果。

•氧气输送球囊面罩被广泛用于氧气输送,特别是在有呼吸不畅或氧合不足的病患。

通过连接到氧气供应装置,球囊面罩可以将高浓度氧气输送给患者,提高患者体内的氧气饱和度。

•胸外按压辅助在进行CPR时,球囊面罩还可以用于胸外按压辅助。

【实用】球囊面罩加压通气术-操作规范

【实用】球囊面罩加压通气术-操作规范

球囊面罩加压通气术简易人工呼吸器又称加压给氧气囊(AMBU ) ,它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工具。

与口对口呼吸比较供氧浓度高,且操作简便,尤其是病情危急,来不及气管插管时,可利用加压面罩直接给氧,使病人得到充分氧气供应,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一、性能与装置简易呼吸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迅速方便,易于携带,可随意调节,不需要用电动装置,通气效果好等优点。

主要邮单性呼吸变、呼吸活瓣、面罩、气管插管接日和氧气接日等组成。

二、辅助装置面罩、流量表、氧气连接管。

三、基本原理氧气进入球形气囊和贮气袋或蛇形管,人工指压气囊打开前方活瓣,将氧气压入与病人口鼻.贴紧的面罩内或气管导管内,以达到人工通气的目的。

四、适应证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微弱患者的紧急抢救。

五、操作程序1. 评估( 1 )评估有无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指证和适应证,如急性呼吸衰竭时出现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经积极治疗后无改善,肺通气量明显不足者;慢性重症呼吸衰竭,经各种治疗无改善或有肺性脑病者及呼吸机使用前或停用呼吸机时。

( 2 )评估有无使用简易呼吸器的禁忌,如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心肌梗死、大量胸腔积液等。

2. 连接面罩、呼吸囊及氧气,调节氧气流量5~10L / min (供氧浓度理4O % ~60 % ) ,使储气袋充盈。

3. 开放气道,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松解病人衣领等,操作者站于病人头侧,使患者头后仰,托起下领。

4. 将面罩罩住病人口鼻,按紧不漏气。

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使用简易呼吸器,应先将痰液吸净,气囊充气后再应用。

5. 双手挤压呼吸囊的方法。

两手捏住呼吸囊的中间部分,两拇指相对朝内,四指并拢或略分开,两手均匀用力挤压呼吸囊,待呼吸囊重新膨起后开始下一次挤压,应尽量在病人吸气时挤压呼吸囊。

6. 伸用时汁章潮气量、呼吸颇率、呼吸比等( 1)一般潮气量8~12ml/kg (通常成人400~600ml 的潮气量足以使胸壁抬起),以通气适中为好,有条件时测定二氧化碳分压以调节通气量,避免通气过度。

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定义简易人工呼吸器又称加压给氧气囊(AMBU),它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工具。

与口对口呼吸比较,供氧浓度高,且操作简便。

尤其是病情危急,来不及气管插管时,可利用加压面罩直接给氧,使病人得到充分氧气供应,改善组织缺氧状态目的(1).维持和增加机体通气量(2).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量基本工作原理氧气进入球形气囊和贮气袋或蛇形管,人工指压气囊打开前方活瓣,将氧气压入与病人口鼻贴紧的面罩内或气管导管内,以达到人工通气的目的。

工作原理吸气动作流程挤压球体球体产生正压鸭嘴阀F开放,进气阀 E关闭同时鸭嘴阀向下移动,堵住呼气阀G气体进入人体工作原理呼气动作流程υ球体松开球内产生负压鸭嘴阀F关闭,同时上移,呼气阀G打开进气阀E开放,气体送入球体气体呼出呼吸球囊的构造其中氧气储气阀及氧气储气袋必须与外接氧气组合,如未接氧气时应将两项组件取下保护肺部免于受到高压力之伤害。

当球内压力达到40cmH2O时,压力会自动⌝开启安全阀面罩内充气约2/33/4 成人110-120ml⌝儿童50-60ml充气阀简易呼吸气囊的适应症心肺复苏各种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神经肌肉疾病所致的呼吸麻痹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呼吸抑制各种大型手术呼吸机使用前或停用呼吸机时简易呼吸气囊的禁忌症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肺大泡张力性气胸大量胸腔积液活动性肺结核等单人简易呼吸球囊的操作流程一.准备用物和评估患者1用物准备:携带备用状态的氧气面罩复苏球囊,吸痰用物,吸氧装置2判断患者意识:要求声音响亮有效对着左右耳朵重复呼唤两遍,同时拍打患者双肩然后用大拇指掐压患者人中2次3高声呼救:确定患者无反应高声呼救:快来人呐,准备抢救4摆放好抢救体位:去枕解衣摆放仰卧5徒手开放气道:用压头抬颌法开放气道,左手立掌法压住患者前额,右手中食指托着下巴一侧6清理患者口腔:打开患者口腔,检查口腔内有无异物,假定口腔内无异物要点说明1术者站在患者右侧,凑近患者的耳旁大声呼唤(判断在5秒内完成) 2保持患者身体平直 3开放气道时两手动作应协调一致,患者头后仰的程度:下颌及耳廊的联线刚好与地面垂直开放气道二.判断患者呼吸和心跳要点说明 1检查患者的自主呼吸: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触摸颈动脉,同时低头检查患者自主呼吸,10秒完成。

院前急救中球囊面罩辅助通气与气管插管抢救心脏骤停效果比较

院前急救中球囊面罩辅助通气与气管插管抢救心脏骤停效果比较

院前急救中球囊面罩辅助通气与气管插管抢救心脏骤停效果比较摘要:比较球囊面罩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呼吸心跳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院前急救出车并送至本院抢救的200例心跳骤停患者,根据人工通气方式,分为气管插管组和球囊面罩组。

气管插管组行气管插管人工通气,球囊组行球囊人工通气,对比两组复苏成功率。

结果:气管插管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为37.50%,球囊面罩组心肺复苏成功率20.8%,P值0.015,<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院前急救中球囊面罩与气管插管抢救心脏停搏患者均具有较好效果,其中球气管插管治疗效果俱佳,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气管插管,心跳骤停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balloon-mask-assisted ventilation an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in the rescue of cardiac arrest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Abstract】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balloon mask and tracheal intubation-assisted breathing 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rescue of respiratory and cardiac arrest.【Method】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1, 200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who were taken out of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vehicle by 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hool of Medicine and sent to our hospital for rescue were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the tracheal intub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artificial ventilation method. and balloon mask set. The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group was given artificial ventilation by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the balloon group was given artificial balloon ventilation. The resuscitation success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success rate of CPR in the tracheal intubation group was 37.50%,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CPR in the balloon mask group was 20.8%, P value 0.0.015,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In pre-hospital emergency, both balloon mask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have good effects in rescuing patients withcardiac arrest. Among them, balloon tracheal intubation has excellent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aving patients' lives and reducing mortality.【Key Words】pre-hospital first aid tracheal intubation cardiac arrest呼吸心跳骤停是一种危险的症状,其病因较为复杂,如心力衰竭、休克、中毒、溺水等,死亡率高达80%~90%,而其救治主要依赖于心肺复苏。

【急诊急救】球囊-面罩通气

【急诊急救】球囊-面罩通气

2、球囊-面罩通气器的工作原理
⑴当挤压球体时,产生正压,将进气阀关闭, 内部气体强制性推动鸭嘴阀打开,球体内 气体即由鸭嘴阀中心切口送向病人。如用 氧气,则氧气随球体复原吸气动作暂存于 球体内,在挤压球体时直接进入患者体内。
压力 安全阀
气体流向
按压时
⑵将被挤压的球体松开,鸭嘴阀即刻向上推, 并处于闭合状态,以使患者吐出的气体由 出气口放出。
球囊-面罩通气技术
( Bag-Mask Ventilation,BMV)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 ③无氧源的球囊-面罩通气:潮气量大致为 10ml/kg(700-1000ml)或成人球囊2/3体 积被挤压陷,时间达2s以上(IIa类)。
• ④携氧(吸氧浓度>0.40,氧气流量从812L/min到30L/mim)球囊-面罩通气:较小 的潮气量为6-8ml/kg(约400-600ml),或 成人球囊1/2体积被挤压陷,时间1-2s(IIb 类)。
• ⑸假如实施压迫环状软骨,放开或减轻 压力
• ⑹假如密闭存在问题,考虑更换面罩 (尺寸和型号)
• ⑺排除气道异物
1、DMV的处理步骤(4)
• ⑻考虑一种“补救”通气装置,例如,声 门上装置如硅胶喉罩或联合导气管。
• ⑵用力推下巴。
1、DMV的处理步骤(2)
• ⑶插入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
⑷双人球囊-面罩通气①
一位医师使用面罩,另一位医师挤压球囊
⑷双人球囊-面罩通气②
显示第一位操作者改变面罩加压
⑷双人球囊-面罩通气③
第一位操作者继续单人BMV 第二位操作者单单进行推下颌
规范面罩手法:EC法
1、DMV的处理步骤(3)
四、困难球囊-面罩通气处理

球囊面罩通气的注意事项

球囊面罩通气的注意事项

球囊面罩通气的注意事项
一、球囊面罩通气的注意事项
1、球囊面罩通气时,应选择合适的面罩类型和尺寸,保持时刻的清洁和完好,并定期更换滤棉。

2、使用过程中应放置于干燥通风的环境,避免潮湿导致的隐患。

3、球囊面罩的通气压力表要和操作指南一起紧随面罩,定期校准,以确保准确的呼吸抗阻参数。

4、控制微观气流速度,以免局部氧气浓度较低,形成低渗死角和空气反抽现象。

5、检查并维持气密性,防止漏气和气流流失,保证球囊面罩的正常工作。

6、操作时,一定要按照操作指南和医院要求来操作,以防过度紧缩面罩致使呼吸困难。

7、调节通气介质,注意活塞开度,避免个体呼吸过紧。

8、无论在何种方式使用,都应遵守通气安全程序,避免患者因错误使用而受到伤害。

9、球囊面罩应该随时充满,在不使用时应关闭面罩,以防止气流流失。

10、术前备好完备的面罩,以确保术中的无缝切换。

- 1 -。

球囊面罩通气

球囊面罩通气

球囊-面罩操作规范
球囊面罩通气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无自主呼吸或者呼吸弱且不规则,通气严重不足的患者(尤其在复苏最初的数分钟、不能及时应用高级气道装置或者是应用失败时)
禁忌症:1、气道阻塞-应首先开放气道
2、面部软组织损伤严重
球囊面罩通气的操作方法
1、单人操作-抢救者位于患者的头顶侧,使患者头后仰或下垫毛
巾或枕头,打开气道,一手中指无名指小指置于患者下颌部。

食指和拇指置于面罩上,两组手指相向用力,将面罩紧密置于患者面部,即E-C技术,另一手挤压球囊。

2、双人操作-一人双手E-C手法持面罩,保持气道开放,一人用
双手挤压球囊,通气效果更好。

球囊面罩通气操作注意事项
侧面技术采用压额抬骸发开放气道,最适宜单人心肺复苏
头侧技术采用托骸法开放气道,适于只做人工呼吸的单人急救或双人心肺复苏
如果没有氧气提供,人工呼吸潮气量约为500-800ml,有氧气供应时可选用较低潮气量300-600ml直到胸部起伏。

球囊面罩通气术实训报告

球囊面罩通气术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救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球囊面罩通气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日常生活中。

为了提高自身急救技能,我们组织了一次球囊面罩通气术的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员掌握球囊面罩通气术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适应症,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和日常急救提供保障。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球囊面罩通气术的操作方法。

2. 了解球囊面罩通气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 提高学员的急救意识和动手能力。

4.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实训地点:XX医院急救培训室四、实训内容1. 球囊面罩通气术的理论知识讲解。

2. 球囊面罩通气术的操作演示。

3. 学员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4. 教师现场指导与点评。

五、实训过程1. 理论知识讲解实训开始前,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对球囊面罩通气术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包括操作步骤、注意事项、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2. 操作演示医护人员现场演示球囊面罩通气术的操作方法,包括单人操作法和双人操作法。

演示过程中,重点讲解了如何正确选择面罩、固定面罩、挤压球囊等关键步骤。

3. 实际操作练习学员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学员担任操作者,其余学员作为观察者。

操作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员的操作不规范之处进行纠正。

4. 现场指导与点评实训过程中,教师针对学员的操作进行现场指导,点评操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鼓励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六、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学员们对球囊面罩通气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操作方法,提高了急救意识和动手能力。

具体成果如下:1. 学员们能够熟练地操作球囊面罩,正确选择面罩、固定面罩、挤压球囊等。

2. 学员们对球囊面罩通气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了明确的认识。

3. 学员们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增强。

七、实训总结本次球囊面罩通气术实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成人徒手心肺复苏及球囊面罩使用技术操作流程与要

成人徒手心肺复苏及球囊面罩使用技术操作流程与要
①(口述)口鼻无异物,颈椎无损伤
②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者口唇上盖一块纱布
③开放气道(仰头提颏法),捏紧鼻翼;打开口唇
④安静吸气后吹气(规定:吹气时间>1秒);吹气完毕,松开捏鼻翼旳手指;同步观测胸廓有无起伏及复位
⑤持续通气2次
3. 同法进行第二个循环:胸外心脏按压30次 + 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4. 同法进行第三个循环:胸外心脏按压30次 +球囊面罩通气2次
球囊面罩通气
①采用EC手法使面罩紧贴患者口鼻部
②挤压球囊,观测胸廓起伏(规定:持续时间至少1秒)
5.(口述)5个循环后(考试中只规定做3个循环),评估:自主呼吸及循环状况,(口述)评估成果(措施:观测胸廓起伏、检查大动脉搏动)(计时结束)
6.整顿床单位,取合适体位;安慰患者,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7.口述:复苏有效指征(包括:自主呼吸恢复;颈动脉搏动出现;瞳孔由大缩小;耳垂、口唇、甲床紫绀消退,逐渐转为红润;收缩压在60mmHg(或8Kpa)以上;心电示波出既有效波形;意识、肌张力恢复;有尿),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成人徒手心肺复苏(CPR)及球囊面罩使用技术操作流程与规定
(备注:使用一般CPR模型及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项目
内 容
评估准备
20分
1.用物评估:用物齐全,备纱布和球囊面罩(连接对旳,活瓣检查正常)
2.环境评估:疏散人群,环境安全
3.患者评估(计时开始)
①判断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呼唤患者,(口述)无反应
②判断呼吸:看胸廓起伏,(口述)无呼吸(规定:判断时间5-10秒)
③呼救,请带除颤仪和急救车,报急救时间
④触摸颈动脉搏动,(口述)无颈动脉搏动(措施:气管旁开两横指,规定:判断时间5-10秒)

呼吸气囊操作流程

呼吸气囊操作流程

简易呼吸气囊操作步骤一、用物准备:简易呼吸器囊、面罩、储氧袋、氧化湿化瓶、连接管、口咽通气道。

二、判定指征:呼吸停止抢救时,进行气管插管前提升血氧饱和度。

三、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插入吸氧装置,调整流量8~10升/分,使储氧袋快速鼓起,检验连接管是否连接紧密。

2)病人平卧位,清理口咽分泌物,开放气道(颈椎损伤用托下颌法),必需时使用口咽通气道。

3)面罩罩住口鼻,一手用“EC”手法固定面罩,(拇、食指呈“C”型固定面罩,其它三指呈“E”型托住下颌),另一手持简易呼吸器球囊规律挤压球体,频率为成人12~15次/分,儿童14~20次/分;成人潮气量500~800ml/次(气囊1/3-1/2);注意送气时间不少于2秒,以预防过快频率将气体挤入胃内。

四、判定有效通气指征1)病人胸廓随挤压球体而起伏2)由面罩透明盖部分观察病人嘴角和面色转红润。

3)由简易呼吸器透明盖处观察单向阀正常开启。

4)呼气时,面罩内有雾气。

五、终末消毒1)将简易呼吸器头浸在500mg/L含氯消毒剂中快速挤捏球体,以清除病人呕吐物或血液等。

2)将各部拆开,储氧袋用75%酒精擦拭,其它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3)取出,流水冲净晾干后,重新组装。

六、检测1)挤捏球体,球体能快速弹起。

2)用手堵住球体出口,球体不能被挤瘪,说明进气阀安装正确。

3)连接鸭嘴阀和模肺,挤捏简易呼吸器,模肺内有气体充盈和呼出,说明鸭嘴阀安装正确。

4)撤去模肺,一手堵住鸭嘴阀,用力挤捏球体,气体自压力阀漏出,说明减压阀正常工作。

第4章 氧供装置和球囊面罩通气

第4章 氧供装置和球囊面罩通气

第四章给氧装置和球囊-面罩通气要点●避免气管插管固定不当是十分重要的。

球囊-面罩通气是危急病人准备气管插管前/或插管中改善氧和的关键一步。

●有自主呼吸的病人,可以应用带一个密封很好面罩的球囊-活瓣面罩装置(人工呼吸器),没有正压通气情况下,这种装置输送氧气接近100%。

●假如需要,也就是这些病人表现呼吸费力,根据病人呼吸费力情况,可以进行的球囊-面罩辅助通气,或定时正压通气。

●当头部后仰允许时,恰当地推下颌的作用与实施球囊-面罩通气是相当的。

●改变技巧,困难面罩通气问题常易被解决,这包括及早使用口咽通气管、两人联合操作的球囊-面罩通气。

●球囊-面罩通气困难的预知,对进行气管插管的决定是有意义的。

引言给氧和通气是气道管理的主要目标,可以通过球囊-面罩通气、气管插管或以上两者来完成。

事实上球囊-面罩通气是危重病人一种气道管理技术。

在一些研究中,球囊-面罩通气并不比气管插管或其他气管插管装置使用效果差[1,3]。

虽然如此,但是撇下它的重要性不说,球囊-面罩通气技术的训练是非常不足的[4],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对这种技术的操作和掌握尚欠缺[5]。

将球囊-面罩通气交给技术不熟练的团队成员,加上在更多气管插管介入技术中位置固定不当,加重了这个问题。

球囊-面罩通气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复苏技术,是在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前和插管中给氧的关键一步。

应用球囊-面罩通气,改善病人供氧能力有着非常明确的气道管理意义:在紧急情况下,成功的球囊-面罩通气可能避免临床少用的给氧抢救技术的使用,比如其他气管插管装置或环甲膜切开术。

氧供氧疗的指征见表4-1。

给氧时,临床医师必须确保供氧系统完整和正在运行,如果气道介入病人没有确保供氧系统完整,最终将导致病人吸入室内空气。

氧气管道近端位置不正包括以下几点:●正确地连接了氧气出口,但没有开启氧气流量表。

●连接到邻近的医用气体出口端。

●连接到吸引器出口。

●调在地板上。

●连接空的氧气筒上。

氧气可以通过从中心气体供给到装在墙上或天花板的出口的管道供给。

呼吸球囊人工通气技术规范

呼吸球囊人工通气技术规范

呼吸球囊人工通气技术规范【名词定义】呼吸球囊人工通气技术是危重患者在无法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时临时替代的通气方法,当氧气进入球形气囊和储氧袋,通过人工挤压气囊打开前方活瓣将一定浓度的氧气送入患者口鼻贴紧的面罩内或气管导管内,以达到人工通气的目的。

【适应证】1.人工呼吸: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抢救及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

2.患者转运:适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作特殊检查,进出手术室等情况。

3.紧急情况下临时替代:遇到呼吸机故障、停电等特殊情况时可临时替代。

【禁忌证】1.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

2.急性心肌梗死。

3.未经减压及引流的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

4.大量胸腔积液。

5.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

6.重度肺囊肿、肺大疱等。

【目的】1.增加或辅助患者的自主通气。

2.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

3.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缓解组织缺氧状态。

4.为临床抢救争取时间。

【制度与依据】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参照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2.本规范操作部分主要依据: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十八章常用急救技术内容及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准备】1.用物准备:呼吸球囊一套、检查呼吸球囊各配件性能并连接(面罩完好无漏气、单向阀安装正确、压力安全阀开启、气囊及储氧袋完好无损、氧气连接管配套)、开口器、口咽通气管、氧气装置、备吸痰装置。

2.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操作适宜,关闭门窗(或窗帘),请无关人员回避,保护患者隐私。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4.患者准备:患者处于安静状态,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操作流程】1.素质准备整洁服装2.评估:患者及呼吸球囊的性能 1.患者的年龄、体位、呼吸道是否畅通、呼吸状况(频率、节律、深浅度),是否符合使用呼吸球囊的指征和适应证,有无自主呼吸 2.评估有无使用呼吸球囊的禁忌证,如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张力性气胸、肺大疱等3.呼吸球囊性能完好(面罩完好无漏气、单向阀安装正确、压力安全阀开启、气囊及储氧袋完好无损)3.洗手戴口罩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4.物品准备呼吸球囊一套、开口器、口咽通气管、氧气装置、备吸痰装置5.解释核对采用两种身份识别的方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腕带、反问式)6.移床,撤床头板床头离墙面1m7.体位准备去枕仰卧位,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11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章呼吸支持

11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章呼吸支持
(二)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可以慎重应用。
第四节 呼吸支持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三)操作过程 1.操作前准备 (1)物品准备:
选择呼吸机,连接管道,检查呼吸机性能。 选择合适的面罩、鼻罩或接口器; 使用合适的监护设备。
(2)病人准备: 做好解释,取得配合; 训练用鼻呼吸,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取舒适体位。 为避免误吸,病情允许抬高床头或半坐卧位。
但出现致命性通气和氧合障碍时,应积极处理原发病同时不失时机地应用机械通气。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1、球囊-面罩通气; 2、球囊与人工气道的连接通气; 简易呼吸器结构
弹性的球囊 三通呼吸活门 衔接管 压力限制阀 面罩 球囊后: 四合一装置 储氧袋
第四节 呼吸支持
第四节 呼吸支持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一)适应证 1.现场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抢救。 2.转运途中 3.临时替代呼吸机的人工通气。
(二)相对禁忌证 1.肺部有中等以上活动性出血。 2.颌面部外伤或严重骨折时不宜使用面罩通气。 3.大量胸腔积液。
第四节 呼吸支持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1.操作前准备 (1)物品准备:简易呼吸器 球囊、面罩、储氧袋等连接正确;安全阀处于开启状态,能有效送气。如果是充气面罩,面罩 压力适中; 有氧气条件连接氧气,氧流量10-15L/min, 使储氧袋充满氧气。 (2)病人准备: 松解衣领、去枕后仰、开放气道、清除异物; 必要时插入口咽通气管,防止舌咬伤和舌后坠。 球囊-面罩通气:操作者位于病人头顶侧,使头后仰,并紧托下颌使其朝上,畅通气道。 球囊人工气道连接通气:站在病人的两侧。
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2.操作步骤 (1)固定面罩:
第四节 呼吸支持
单人操作: 操作者位于病人头部后方,将面罩扣在病人口鼻处,用一手 拇指和示指呈C形按压面罩,中指和无名指放在下颌骨下缘, 小指在下颌角后面,呈E形保持气道开放,两组手指相向用力, 将面罩紧密置于病人面部,即“EC手法”。

球囊面罩加压通气术

球囊面罩加压通气术

球囊面罩加‎压通气术建议人工呼‎吸器又称加‎压给氧气囊‎(A MBU ),它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工具,与口对口呼‎吸比较供氧‎浓度高,且操作简便‎,尤其是病情‎危急,来不及气管‎插管时,可利用加压‎面罩直接给‎氧,使病人得到‎充分氧气供‎应,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一、性能与装置‎简易呼吸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迅速方‎便,易于携带,可随意调节‎,不需用电动‎装置,通气效果好‎等优点,主要由弹性‎呼吸囊,呼吸活瓣、面罩、气管插管接‎口和氧气接‎口等组成。

二、辅助装置面罩、流量表、氧气连接管‎。

三、基本原理氧气进入球‎形气囊和贮‎气袋或蛇形‎管,人工指压气‎囊打开前方‎活瓣,将氧气压入‎与病人口鼻‎贴紧的面罩‎内或器官导‎管内,以达到人工‎通气的目的‎。

四、适应症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微弱患者的‎紧急抢救。

五、操作程序1,评估(1)评估有无使‎用简易呼吸‎器的指征和‎适应症,如急性呼吸‎衰竭时出现‎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经积极治疗‎后无改善,肺通气量明‎显不足者;慢性重症呼‎吸衰竭,经各种治疗‎无改善或有‎肺性脑病者‎及呼吸机使‎用前或停用‎呼吸机时。

(2)评估有无使‎用简易呼吸‎器的禁忌症‎,如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心肌梗死、大量胸腔积‎液等。

2,连接面罩、呼吸囊及氧‎气,调节氧气流‎量5—10L/min(供氧浓度为‎40%-60%),使储气袋充‎盈。

3,开放气道,消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松解病人衣‎领等,操作者站于‎病人头侧,使患者头后‎仰,托起下颌。

4,将面罩罩住‎病人口鼻,按紧不漏气‎,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使用简‎易呼吸器,应先将痰液‎吸净,气囊充气后‎再应用。

5,双手挤压呼‎吸囊的方法‎,两手捏住呼‎吸囊的中间‎部分,两拇指相对‎朝内,四指并拢或‎略分开,两手均匀用‎力挤压呼吸‎囊,持呼吸囊重‎新膨起后开‎始下一次挤‎压,应尽量在病‎人吸气时挤‎压呼吸囊。

6,使用时注意‎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4/9 10
球囊面罩装置示意图
呼气阀门 ④
① 气囊 ③ 呼吸阀 ②口鼻面罩
氧气入口 ⑤
适合不同年龄的 各种不同的型号
2019/4/9
11
球囊面罩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适应症
无自主呼吸或者呼吸弱且不规则,通 气严重不足的患者(尤其在复苏最初的数分钟、 不能
及时应用高级气道装置或者是应用失败时)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球囊面罩、人工气道
给氧、 胸外心脏按压
D、除颤(Fibrllation treatment )
Ⅱ期:高级生命支持(ALS)
E、药物与液体(drug and fluid) F、心电监测(Electrocardingraphy)
Ⅲ期:长程生命支持(PLS)
G、估计可救治性(Gouging) H、意识的恢复(Human mentation)
16

2019/4/9
球囊面罩通气的缺点和不足
• 面罩与面部难以保证良好密封
• 潮气量难以准确控制—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 • 胃胀气并产生副作用,包括反流、误吸和肺炎。
胃胀气会导致膈肌上抬,限制肺的活动,并且降 低呼吸系统的顺应性
• 操作人员需严格培训
2019/4/9 17

熟练应用。

• 球囊面罩通气使用要求接受专门的培训,工作中 • 球囊面罩通气是一种无创、简便易行的通气支持
• 禁忌症
(1)气道阻塞—应首先开放气道
(2)面部软组织损伤严重
2019/4/9 12
球囊面罩通气的操作方法
(1)单人操作——抢救者位于患者的头顶侧,使患 者头后仰或下填毛巾或枕头,打开气道,一手中 指、无名指、小指置于患者下颌部,食指和拇指 置于面罩上,两组手指相向用力,将面罩紧密置 于患者面部,即 E-C 技术 ,另一手挤压球囊(可 用手指挤压或手掌挤压)。 ( 2 )双人操作 ——一人双手 E-C 手法持面罩,保持 气道开放,一人用双手挤压球囊, 通气效果更好 (3)如还有第三人,可通气时压住环状软骨,压闭 食道,防止气体充入胃内
2019/4/9
5
A---保持呼吸道通畅
(Airway control)
开放气道的方法 • 仰头抬颏法 • 托颌法 • Hemlich手法 (腹部冲击法)
2019/4/9
6
A---保持呼吸道通畅
(Airway control)
开放气道的方法 • 仰头抬颏法 • 托颌法 • Hemlich手法 (腹部冲击法)
球囊面罩通气的临床应用
2019/4/9
1
心肺复苏三阶段
Ⅰ期:基础生命支持(BLS)
BLS的初期4~10分钟是病人能否存活的最关键的 A、保持气道通畅(Airway control)
“黄金时刻”
仰头抬颌等方法开放气道,清除异物及分泌物
B、呼吸支持(Breathing support)
C、循环支持(Circulation support)
2019/4/9
7
B---呼吸支持
(1)氧气疗法
• • • •
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气管套管呼吸 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
鼻导管和鼻塞、简易面罩、储氧面罩、其他
(2)人工呼吸支持
• 球囊面罩装置通气
• 气管内插管通气
2019/4/9 8
球囊面罩装置工作原理
• 由一自动充气皮囊和一单向开放的活瓣组
2019/4/9 13
球囊面罩通气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示意图
2019/4/9
E-C技术
14
球囊面罩通气参数
• 潮气量: • 通气时间: • 通气频率:
6~7ml/kg或者500~600ml的通气 量可以使胃膨胀的风险最小化
胸廓扩张超过1秒
在心肺复苏初期,在每30次胸外按 压之后利用短暂的间歇(大约3~4 秒)进行2次球囊通气。当高级气 道(气管内插管或者喉罩气道)建 立后,每分钟给予 8~10次通气。
2019/4/9
2
复苏前的判断
*判断患者反应
*判断呼吸
*判断心跳
2019/4/9 3
A---保持呼吸道通畅
(Airway control)
开放气道的方法 • 仰头抬颏法 • 托颌法 • Hemlich手法 (腹部冲击法)
2019/4/9
4
A---保持呼吸道通畅
(Airway control)
开放气道的方法 • 仰头抬颏法 • 托颌法 • Hemlich手法 (腹部冲击法)
2019/4/9 15
球囊面罩通气操作注意事项
• 使用前必须检查各部件: • •
保证功能完好、 连接密封良好 观察通气是否充分: 患者胸廓起伏的幅度、左右是否对称,口唇、 甲床颜色的变化 观察是否胃胀气: 注意上腹部变化。通气时压住环状软骨,可 防止气体充入胃内 注意返流和误吸的发生: 最好采用透明面罩,便于观察,及时发现及 时清除
和供氧方法,在各种危重病人(尤其是心肺复苏 初期)的院前院内急救中广泛应用。在高级生命 支持无法建立或者尚未建立之时,它仍然发挥着 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9/4/9
18
2019/4/9
19
球囊面罩装置的特点
(1)有入口阀门,允许最大氧气流量30 L/min; (2)有氧气存贮器,能保证提供高浓度氧气; (3)具有非再呼吸出口阀门 (4)自动充气皮囊易清洗和消毒 (5)标准的15mm/22mm接口 (6)极端的环境温度下仍可正常使用 (7)有适合成人和儿童使用的各种型号 (8)适合在人体模型上练习,便于教学培训
成,通过对球囊的挤压和活瓣的开关作用 可提供正压通气,一般球囊充气容量约为 1000 ml~1600ml,远大于CPR所要求的潮气 量( 8~10ml/kg , 500~1000ml ) , 足以使肺 充分膨胀;同时可实现吸气相和呼气相的 转换,利用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作用实现 呼气。
2019/4/9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