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共2篇)

合集下载

浅谈特殊群体儿童的家庭教育-最新文档

浅谈特殊群体儿童的家庭教育-最新文档

浅谈特殊群体儿童的家庭教育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 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也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

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趋势, 福建农村出国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流动人员逐年增多, 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近几年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有三种特殊群体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着薄弱环节, 即流动人员的子女; 大量出国人员或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即“留守孩” ; 单亲(或双亲)服刑人员的子女。

我们在这暂且统称他们为特殊群体儿童。

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 特殊群体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为此,很有必要了解特殊群体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谈谈解决这类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特殊群体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2004年11 月,省妇联成立了由省妇联主席任组长,厦门大学、福建师大、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的10 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的特殊群体家庭教育工作课题组, 组织开展了“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留守孩”家庭教育、“服刑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等课题的调研。

采用访谈、实地考察、上门走访、召开会座谈、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先后在厦门、福州、泉州、莆田、龙岩 5 个市、部分县(区)及福建省女子监狱、榕城监狱和专门收容抚养无家可归的服刑人员子女的闽侯县善恩园,发放调查问卷 1 万多份, 走访家庭100 多户, 与300 多个儿童和400 多位家长座谈。

调查结果表明, 特殊群体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生活艰难、中途辍学。

相当部分流动家庭曾因借读赞助费太高导致孩子失学; 特别是单亲或双亲服刑的家庭, 生活条件普遍较差, 经济困难不仅造成孩子中途辍学,有的甚至连生存条件都受到威胁, 更谈不上家庭教育。

(二)抚养人素质不高, 难以实施家教。

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受到父母文化程度、教育观念和教育投入等方面的限制; “留守孩”代养人多为祖辈, 据泉州、福州、沙县三地调查,78%的代养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 文化水平和教育能力较低, 难以实施家庭教育;服刑人员大多自身素质较差, 子女往往从小就受到不良影响。

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

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

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引言:特殊儿童是指在心理、生理、智力或社交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儿童,包括但不限于自闭症、多动症、唐氏综合征等。

这些儿童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独特的挑战和需求,因此,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进行研究和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改进措施。

现状分析:1. 家庭教育知识的缺乏:大部分普通家庭对特殊儿童的需求和教育方法了解甚少,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

这使得很多特殊儿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支持。

2. 缺乏专业辅导师资力量:特殊儿童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和困惑,但专业辅导师等相关人力资源匮乏。

这导致了一些特殊儿童家庭没有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3. 社会认知和态度的不足:尽管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逐渐被社会所重视,但对特殊儿童的偏见和歧视仍然存在。

这种社会认知和态度的不足使得特殊儿童在家庭教育中面临更多的挑战。

改进措施:1. 家庭教育知识普及: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以提高普通家庭对特殊儿童的了解。

可以通过举办专业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知识。

2. 加大专业辅导师培养力度: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特殊儿童家庭专业辅导师的培养力度,提高这方面人力资源的供给。

可以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或者提供奖助学金等方式,鼓励更多的人从事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工作。

3. 增强社会认知和倡导:政府、媒体和社会大众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特殊儿童的宣传和倡导工作,提高社会对特殊儿童的认知和理解。

可以通过推出相关电视节目、出版图书等方式,扩大社会对特殊儿童的知识面。

结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对于特殊儿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融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国大陆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领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培养专业辅导师、提高社会认知和倡导等措施,可以促进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改善特殊儿童的生活品质和教育环境综上所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在我国大陆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缺乏家长教育知识、专业辅导师供给不足、社会对特殊儿童的认知不足等。

特殊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特殊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特殊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特殊教育是一个面临各种问题的领域,这些问题对学生、教师和家长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教学方法、资源不足、社会融合和包容、家长和学生的支持等等。

本文将探讨特殊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教学方法的问题在特殊教育中,学生常常具有不同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然而,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够适应这种多元化的教学需求,因此在特殊教育中存在着教学方法的问题。

教师们可能会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节奏、如何确保课堂活动对所有学生都有意义等等。

解决方案:1.因材施教。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2.个性化教学。

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分级教学或个性化学习计划,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教育。

3.专业培训。

教师需要接受相关的特殊教育培训,以增强其对多元化学习需求的理解和能力。

二、资源不足的问题在特殊教育中,教师通常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然而,由于资源的不足,教师们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资源不足可能包括物质资源(如教育设备、材料等)和人力资源(如专业人员支持)。

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解决方案:1.增加资源投入。

政府和学校应该增加对特殊教育的资源投入,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社会支持。

社会应该更多地关注特殊教育,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捐助,以减缓资源不足的问题。

3.合作伙伴关系。

学校可以与社区和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为特殊教育提供资源支持。

4.创新教育模式。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在线教育平台和虚拟教学资源库,来弥补资源不足的问题。

三、社会融合和包容的问题尽管社会上对特殊教育的认识逐渐增强,但仍然存在一些社会融合和包容的问题。

特殊教育学生可能会面临歧视和排斥,他们可能无法融入学校和社区,甚至无法获得正常的社会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文档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文档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向城市转移。

许多农村儿童长期脱离父母留守在家中,由祖辈或其它亲友监护.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少年强则国强,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一、存在的问题1。

学习问题研究人员普遍关注父母外出务工对其子女造成学习环境上的影响。

李庆丰指出,父母外出务工会导致他们与孩子间的沟通频率减少和沟通方式单一,会影响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作用的发挥。

吴霓课题组认为,隔代监护人因自身文化水平较低而不能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上的监督和辅导,单亲监护人因劳动负担较重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学习.王艳波等指出,由于缺乏督促与鼓励,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成就感,成绩一般,只有少数自控能力较好的孩子能够刻苦、认真学习,成绩优异.2.心理问题我国部分学者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现象。

周宗奎等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般表现、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均比未留守儿童严重,留守儿童在自信心和人际交往方面也明显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但在孤独感、社交焦虑和学习适应方面则与其它的儿童没有显著的差异。

张鹤龙指出,留守儿童一般容易具有激动、焦虑、性格偏内向、神经过敏等性格特征。

3.品行问题张志指出,“留守儿童”大多成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许多孩子沾染了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的不良引诱。

4.安全问题段成荣、周福林认为留守儿童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自我保护的能力都是很弱的。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也会使留守儿童的受监护质量大打折扣,尤其现在社会治安问题严重,违法犯罪行为极易发生。

这主要是由于留守儿童年龄较小,容易受到他人的人身伤害.5.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对于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众多专家学者已经从家庭、社会、学校和政府等多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提高父母意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存在问题与解决之道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存在问题与解决之道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存在问题与解决之道摘要随班就读是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要方式,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以期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往往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如专门教师、辅助设备等,但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部分学校和地区无法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

2. 教师专业能力不足随班就读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但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尚不完善,部分教师专业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开展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

3. 校园环境适应性差部分学校在校园环境设计、教学设施配备等方面,未能充分考虑到特殊儿童的需求,导致特殊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

4. 社会认知度低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还面临社会认知度低的问题,部分家长、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和特点缺乏了解,导致特殊儿童在班级中受到歧视和排斥。

解决之道1.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政府应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确保每个特殊儿童都能获得所需的教育资源。

2. 加强教师培训与选拔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选拔,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3. 改善校园环境学校应根据特殊儿童的需求,改善校园环境,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为特殊儿童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 提高社会认知度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家长、教师和社会对特殊儿童教育需求和特点的认识。

结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的重要方式,要解决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本文档的探讨,能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特殊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方法

特殊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方法

特殊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方法在当今社会,特殊家庭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特殊家庭教育指的是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这些特殊儿童包括自闭症、智力障碍、情绪障碍、多动症等特殊群体。

这些特殊儿童在教育上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更为复杂和特殊。

本文将围绕特殊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方法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大众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1.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特殊儿童往往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但是当前社会上,教育资源仍然相对匮乏。

特殊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的数量较少,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问题依然存在。

这就导致了特殊儿童在教育上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教育问题更难以得到解决。

2.教育方式单一问题目前,特殊家庭教育往往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往往难以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

特殊儿童由于患有各种不同的疾病或障碍,他们对教育的接受方式和方法往往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他们需要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目前的特殊教育往往缺乏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特殊儿童的家长往往对特殊家庭教育的要求和方法了解不足。

许多家长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并不清楚,他们没有接受专业的教育和指导,也缺乏相应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这就导致了特殊儿童在家庭教育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问题。

4.社会环境不利问题当前社会上,对于特殊儿童的社会环境仍然不够友好。

特殊儿童往往容易遭受欺凌和歧视,他们在社会交往和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面临更多的障碍和困难。

这就导致特殊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缺乏积极的社会支持和帮助。

二、特殊家庭教育的方法1.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资源特殊家庭教育需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特殊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支持,建立更多的特殊教育学校和机构,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也需要开展更多的特殊教育培训和支持,提高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加强特殊教育资源的供给和分配。

2.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方式3.提升家长教育意识4.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殊家庭教育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特殊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特殊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特殊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于特殊儿童教育所设立的培智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培智生接受基础教育的程度大幅提升。

但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与其他孩子不同,这使得他们无法像其他儿童一样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目前,培智学校特殊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学校对于培智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本文试着对特殊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析。

关键词:培智儿童心理健康;心理教育;问题与原因1.特殊儿童心理特征表现培智学生有不能完全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兴趣局限、刻板和活动不协调等明显特征。

他们只会机械地记忆,通常记住的少,记得缓慢,易遗忘,再现满;培智的学生性格比较倔强,往往不会听从老师和父母的劝告,如此以往,发展成了病理性固执。

而且他们的记忆力很差,不能很好的记住老师的规范教育,更不能遵守课堂规矩,再加上他们的情绪发育迟缓,缺乏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就更容易造成行为干扰。

2.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目前来看,大多数培智学校的教师对培智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有着深刻理解的,并能在日常工作中充分意识到基础生活教育对这些特殊孩子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然而,还有一些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偏差,甚至对培智孩子有偏见。

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师资严重不足,特殊教育与普通学校存在一定差距。

通过对特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发现,特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业余”。

其次,还有一些培智学校只是形式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却缺乏实践针对性,忽视了二者在意识行为主导、心智发育和价值情感上的诸多差异。

最后,大多数培智学校对培智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进行基础教学,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4.特殊儿童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1针对培智生教育的相关法律不健全我国现行的培智生学前特殊教育立法并不完善,立法效果低下,结构层次不完整,立法不够科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人类共同体命运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忽视掉许多细节问题,导致一些基层群众诉求得不到更好的解决,这是一个时代发展的问题。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困境与出路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困境与出路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困境与出路1. 内容概述本文档深入探讨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策略。

我们首先概述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核心价值,即通过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提升家长对特殊儿童的理解和应对能力,进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我们分析了当前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多重困境,如资源分配不均、专业人才短缺、家长认知不足等。

基于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出路,旨在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支持。

2.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在提高特殊儿童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增强家庭亲子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有助于提高特殊儿童的生活质量,通过专业的教育指导,家长可以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特殊儿童的发展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有助于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在接受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如何更好地关爱和照顾特殊儿童,如何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以适应特殊儿童的需求,从而为特殊儿童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环境。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有助于增强家庭亲子关系,在教育指导过程中,家长可以学会如何与特殊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提高亲子关系的亲密度和稳定性。

家长还可以借助教育指导的机会,与其他家庭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共同解决特殊儿童教育中的问题和挑战。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对于提高特殊儿童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增强家庭亲子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我们应该重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1 提升特殊儿童的成长质量在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中,提升特殊儿童的成长质量是核心目标之一。

由于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家庭教育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论文

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论文

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论文分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全文如下: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与他们各自的家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每天生活在一起,父母比任何人更能理解他们,对他们加以关怀、疼爱,并施以正常的教育,对其以后的成长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与积极家庭教养方式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反之,则会给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误区特殊儿童先天的残缺及后天教育的艰苦,对家长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考验。

调查发现,特殊儿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较之普通家庭,存在着更为严重的问题,这对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严重脱节的特殊儿童,是很不利的。

(一)情感层面失衡导致不良家庭氛围若不能理性面对孩子的特殊性,特殊儿童家庭往往会出现不良家庭氛围。

或者过度溺爱、保护,过分干涉和包办,导致孩子社会、生活技能低下,任性、幼稚、依赖性强等性格;或者对孩子不管不问,甚至打骂呵斥、厌弃,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易形成孩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等心理。

(二)零批评与“护犊”情结,忽略心理潜伏期教育特殊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里度过的,抓好幼儿期和心理潜伏期教育,就成了家长不可避免的责任,而家长往往忽略这两个时期的教育。

不少家长甚至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仍旧寻找各种理由为孩子开脱,零批评与护犊情结极易养成孩子不负责任、任性、为所欲为的心理。

不良心理品质一旦形成,后期的矫正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教育效果远不如将问题控制在未爆发时。

(三)“笼养”、“圈养”现象严重。

不少家长出于种种原因,很少让孩子接触外界,使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对外界充满了恐惧和误解。

二、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因素:首先,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活泼、开朗、诚实、求知欲及好奇心强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儿童胆怯、嫉妒、孤独、懒惰,阻碍其心理健康的发育。

2023年最新的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三篇

2023年最新的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三篇

2023年最新的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三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文章3篇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由此家长和教师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深思。

一、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充满信心,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些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行,一提起孩子的学习就气馁,对孩子丧失了信心。

做家长的如果这样想、这样做,就是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是失职的表现。

孩子也会因家长的行为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自己的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做家长的理应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良好开端。

没有积极情趣的加入,认知活动就会变得苍白无力。

很多名人的成功,都是从兴趣开始的。

孩子如果厌学,做家长的应该引导启发,列举事例向孩子讲清楚学习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勤奋学习、刻苦学习。

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做家长的应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

孩子在你的鼓励下,一次又一次地攻克了学习上的困难,以后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就不会知难而退了。

家长如果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不帮助自己的孩子树立信心,还有谁对你的孩子有信心?做家长的如果把培养孩子的重任全部推给老师来承担,老师也难以担当得起。

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小,头脑简单,孩子对于老师、家长提出的要求在头脑里记得不牢,即使是年龄稍大些的中高年级的孩子也是这样,只是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表现出的程度不一样,这就与孩子受到的教育有关。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第1篇: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探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不可忽视。

有残疾儿童存在就有特殊教育,要提高残疾儿童的自身素质,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有幸福的生活,关键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

家长必须正视现实,理性定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特殊儿童成长成才。

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残疾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应遵循特殊教育规律,按照全面发展的原则,采取适于特殊儿童特点的方式方法施加影响,培养和提高特殊儿童的身心素质和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和思想观念对孩子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成长极其重要,不能忽视。

家长要走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接纳自己的孩子,学习科学的特殊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有残疾的孩子,使更多的特殊儿童能够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家庭教育,使缺陷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孩子从出生起,父母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父母者要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扬长避短,进行有目的地培养。

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利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很有益处的。

1.有利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预防第二缺陷的出现父母通过多种方式的耐心教育,对孩子基本生存技能的培养有极大作用。

特殊儿童发育早期是发展迅速的时期,也是大脑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家长及时有效的干预、训练和教育既能有效发展残疾儿童的素质,又能有效防止第二缺陷的出现。

2.有利于良好品质的养成,拥有健全人格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充分认识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帮助孩子学会与外界交流沟通,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怯懦、任性、粗暴、敏感等不良心理品质,树立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健全人格。

特殊儿童的案例涉及法律(3篇)

特殊儿童的案例涉及法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特质。

他在语言表达、社交互动、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障碍,被诊断为自闭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的病情逐渐恶化,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我国,特殊儿童的教育和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特殊儿童的法律维权之路却充满了坎坷。

二、案例经过1. 家庭教育困境小明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四处奔波,寻求适合孩子的教育机构。

然而,在漫长的求医过程中,他们发现我国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资源匮乏,优质的教育机构更是寥寥无几。

在家庭教育和康复训练过程中,小明的父母深感力不从心。

2. 学校入学难题为了让孩子接受正规教育,小明的父母将他送入当地一所普通小学。

然而,由于小明的特殊性质,他在学校遇到了诸多困难。

同学对他的嘲笑、排斥,老师对他的忽视,让小明在校园生活中倍感孤独。

尽管家长多次与学校沟通,但学校始终以“教育条件有限”为由,拒绝为小明提供特殊教育服务。

3. 法律维权之路面对学校的冷漠态度,小明的父母决定寻求法律帮助。

他们收集了相关证据,向当地教育局、残联等部门反映情况。

然而,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维权之路充满艰辛。

在漫长的诉讼过程中,小明的病情不断恶化,而家长的心情也日益沉重。

4. 困境突破在多方努力下,小明的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学校进行调查。

在舆论压力下,学校终于为小明提供了特殊教育资源。

同时,我国开始加大对特殊儿童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和权益保障提供有力保障。

三、案例分析1. 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在特殊儿童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导致在实际操作中,特殊儿童的教育和权益保障面临诸多困境。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虽然规定了“国家保障残疾人、盲人、聋人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但缺乏具体实施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

2. 教育资源匮乏我国特殊儿童教育机构数量有限,优质教育资源匮乏。

特殊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方法

特殊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方法

特殊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方法特殊家庭教育是指具有身心障碍、学习障碍、行为障碍、自闭症等特殊情况的儿童的教育。

这些特殊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包括适应困难、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社交障碍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个体化教育计划:针对每个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问题,制定个体化的教育计划。

这些计划包括目标设定、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等,以帮助特殊儿童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2. 积极的教育环境:为特殊儿童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包括良好的教室氛围、个人空间和社交互动等。

这种环境能帮助特殊儿童感受到安全、支持和尊重,从而提高学习和适应能力。

3. 家庭支持和参与:特殊家庭教育中,家庭的支持和参与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与教师和专业人士合作,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目标,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家长还可以参加培训和讲座,提高教育技能和知识,更好地帮助特殊儿童。

4. 多元化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特殊儿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对于学习困难的儿童,可以采用一对一教学、视觉辅助工具和多感官教学等方法。

对于行为障碍的儿童,可以采用行为管理技巧和情绪调节训练等方法。

5. 支持服务和资源:为特殊家庭提供支持服务和资源。

这包括特殊教育学校、康复中心、心理咨询和家庭支持组织等。

这些服务和资源可以提供专业的辅导和支持,帮助特殊家庭应对问题和困难。

特殊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及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议题,需要综合考虑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点。

通过个体化教育计划、积极的教育环境、家庭支持和参与、多元化教学方法以及支持服务和资源等方法,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克服困难,实现全面的发展。

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为特殊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以促进他们的教育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小学生特殊孩子教育案例(2篇)

小学生特殊孩子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特殊儿童指的是在智力、感知、语言、情绪、行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需要特殊教育支持和服务的儿童。

本案例讲述的是一位小学三年级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关爱和帮助这类孩子,使其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案例描述(一)学生基本情况小强(化名),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

他出生时因缺氧导致脑瘫,智力发育迟缓,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情绪波动较大,行为上存在攻击性和自我伤害倾向。

小强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

(二)教育现状1. 家庭教育:小强的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缺乏了解,家庭环境较为紧张,对小强的关爱和支持不足。

2. 学校教育:学校对小强的关注程度较高,但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教师对小强的特殊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小强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3. 社会支持: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但相关支持体系尚不完善,如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师资等。

三、教育策略(一)家庭教育指导1. 提高家长对特殊儿童的认识,使其了解孩子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2. 教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 指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关爱和支持。

(二)学校教育改进1. 建立特殊儿童教育团队,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教师等组成,共同关注小强的学习和生活。

2. 优化教学方法,针对小强的特殊需求,采用个别化教学策略,如简化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提供辅助工具等。

3. 加强情感教育,关注小强的情绪波动,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态。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攻击性和自我伤害行为。

(三)社会支持体系1. 建立健全特殊儿童教育政策法规,保障特殊儿童的教育权益。

2. 加强康复机构建设,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

3. 培养特殊教育师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家庭教育现状总结(2篇)

家庭教育现状总结(2篇)

家庭教育现状总结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望子成龙"型。

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

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

具体表现在:其一、重视分数。

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

"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

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

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

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

浅谈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认识与思考1. 引言1.1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学校,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家庭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

特殊儿童因其不同于一般儿童的身心特点,需要更加专业和细致的照料和教育。

家庭是特殊儿童最亲近的环境,家庭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影响深远。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是特殊儿童最重要的安全支持系统。

在家庭中,特殊儿童能够得到家人的爱和支持,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外部世界的挑战。

家庭教育是特殊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基石。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互动,为特殊儿童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家庭教育可以帮助特殊儿童建立积极的社会情感。

在家庭中,特殊儿童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自我管理等社会技能,为将来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家庭应该为特殊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让他们能够充分发展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1.2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差异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认知能力、情感表达、社交能力和学习行为等方面。

在认知能力方面,特殊儿童往往存在各种发展迟缓或障碍,如智力障碍、学习障碍和语言障碍等,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理解知识上与普通儿童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情感表达方面,特殊儿童可能表现出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等问题,与普通儿童相比更需要家庭的特殊关爱和支持。

在社交能力方面,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更容易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需要家庭教育中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在学习行为方面,特殊儿童可能存在学习动机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需要家庭教育中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这也要求家庭在教育特殊儿童时更加细心和耐心。

2. 正文2.1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特殊儿童的认知和关注度有所提高,家庭教育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2篇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2篇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2篇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一: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论文一、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育方式不科学,或娇惯溺爱或简单粗暴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

有学者指出,现代儿童家庭教育中错误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心灵施暴式、过分溺爱式、物质刺激式、放纵式、愁眉苦脸式五种。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常常与家长聚少离多,亲子互动较少,孩子和家长之间并未形成良好的互动。

因为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对孩子的关心、沟通和教育较少,因此,他们会在内心深处对子女产生愧疚心理。

对孩子提的要求,家长都会尽可能给予满足。

又因为孩子平时大多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对孩子更是十分宠爱,会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

这种情况下,容易养成儿童的骄纵个性。

另一种情况是,有的家长平时较少与孩子沟通,较少关心孩子,放任孩子,但一旦孩子犯了错误或是自己工作不顺心,就会对孩子大声呵斥,严重时会责打孩子。

不管是骄纵溺爱还是简单粗暴,都是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会对儿童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投入较少,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家庭教育投入主要是指由家庭负担的教育方面的费用。

一般所说的家庭教育投入,主要是指家庭为子女的教育所支付的最低成本,包括交通费、食宿费、园服费、保教费和文具费等,这是必需投入。

家庭扩展投入是家庭为使子女享受额外的教育或优质教育而特别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家教费、课外辅导费和其他费用等。

农村家庭的教育投入较少,主要是孩子在园的各项学习费用,也就是教育的必需投入。

学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投入主要是指参加幼儿园学习的费用,几乎没有其他费用。

有一些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甚至无法入园。

相比之下,城市家庭的教育投入远远大于农村家庭的教育投入。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十分重要。

而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时间外出务工,家庭成员不完整,家庭内部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一些父母及其他长辈只关心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忽视孩子情感的培养;家庭互动中教育的成分较少,家庭文化环境中教育文化氛围也不良。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心理、智力、语言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或
困难的儿童。

这类儿童需要接受与普通儿童不同的家庭教育,来帮助
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

一方面,由于家长缺乏
相关知识和经验,不能有效地配合专业人士进行教育;另一方面,社
会对特殊儿童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有待提高,许多家庭对特殊儿童存
在歧视和误解。

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困难。

特殊儿童需要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有些儿童由于智力障碍无法进
行正常的学习,需要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技能培训,以证实自我能力
和自信心。

有些儿童存在精神或情感问题,需要特别的心理治疗和支持。

肢体残疾、听力和视力障碍等更需要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在这些
方面,家长要积极地与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交流,以确定最佳的教育
方式和管理计划。

家长在与特殊儿童打交道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

这些儿童往
往需要比普通儿童更多的时间和帮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尝
试和学习新事物。

相反,家长必须鼓励他们自主尝试,帮助他们克服
困难并发现自我潜能。

最后,特殊儿童的成功和成长不仅取决于家庭教育,也与社会接
纳程度密不可分。

在意识到这个群体的需要之后,也应该采取更多的
公共政策和项目,促进他们在教育、工作和社交等方面的融合和发展。

总之,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并不容乐观,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
努力下,我们相信这些儿童会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篇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三个问题有特殊才构成了普遍,特殊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必然的方式。

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超常儿童,仅仅说明我们在选择配偶、优生、优育等方面做得比较好;相反,如果我们有了残疾或障碍儿童,也仅仅是我们在选择配偶、优生、优育、生活方式等方面做得不好,并不是老天爷对我们的惩罚。

2(用平常心看待孩子因此,无论我们有哪种特殊儿童,都应该和有普通儿童一样,用平常心来看待。

有了超常儿童,可以短时间内欣喜若狂,但绝对不能长时间地沾沾自喜;相反,有了残疾或障碍儿童,也可以短时间的痛苦、伤心,但绝对不能感觉是一生的痛。

不管是什么儿童,都是儿童。

我们都需要用平常心来泰然处之。

超常儿童是鲜艳的花朵,一般儿童是普通花朵,残疾障碍儿童是虫子咬了的花朵。

但他们都是花朵,不同的花朵,1有不同的美。

我们没有理由不一视同仁地用平常心来看他们。

3(知道每个人都可能有特殊教育的需要每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所谓的特殊儿童,从某种角度说,就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实际上,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或某些事情上,都可能有特殊的需要。

这时,就可能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去帮助他们。

如对于刚刚生产的妇女来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就可能引发生产抑郁,这时,就可以通过喝公鸡汤的方法进行干预。

在这里,抑郁就是特殊的症状,喝公鸡汤就是特殊的需要。

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更多的是体现在教育上,或者,我们更关注的是教育上的特殊需要。

对于特殊儿童的家长来说,在明白用平常心看待儿童的同时,还要清楚在教育上,可能需要一些专门的或特殊的、或普通儿童不怎么使用的方法、内容或措施。

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特殊儿童的教育更需要因材施教,可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冬瓜苗结冬瓜,辣椒苗结辣椒,这样,就能天遂人愿,遗憾不再。

2当然,具体的教育过程可能是艰苦的。

但是,家长应该明白,这种有意识的教育越早,对孩子的发展就越有利。

遗憾的是,我国的残疾和障碍儿童的早期教育没有普通儿童和超常儿童的早期教育那样被重视,在许多情况下,还要家长自己多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探析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不可忽视。

有残疾儿童存在就有特殊教育,要提高残疾儿童的自身素质,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有幸福的生活,关键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

家长必须正视现实,理性定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特殊儿童成长成才。

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残疾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应遵循特殊教育规律,按照全面发展的原则,采取适于特殊儿童特点的方式方法施加影响,培养和提高特殊儿童的身心素质和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和思想观念对孩子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的成长极其重要,不能忽视。

家长要走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接纳自己的孩子,学习科学的特殊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有残疾的孩子,使更多的特殊儿童能够受到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家庭教育,使缺陷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孩子从出生起,父母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父母者要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扬长避短,进行有目的地培养。

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利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很有益处的。

1.有利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预防第二缺陷的出现父母通过多种方式的耐心教育,对孩子基本生存技能的培养有极大作用。

特殊儿童发育早期是发展迅速的时期,也是大脑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家长及时有效的干预、训练和教育既能有效发展残疾儿童的素质,又能有效防止第二缺陷的出现。

2.有利于良好品质的养成,拥有健全人格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充分认识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帮助孩子学会与外界交流沟通,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怯懦、任性、粗暴、敏感等不良心理品质,树立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健全人格。

二、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社会和相关的研究已经越来越重视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但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由于各方面原因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教育观念的落后(1)片面认为教育仅是学校的事。

有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吃饱穿暖是家长的事,而教育孩子则是学校的事,把教育孩子的所有责任都推到学校。

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严重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认为孩子自身存在缺陷,应依附家长。

很多特殊儿童家长把孩子遇到的所有困难都归因于孩子自身的残疾,从而过分强调孩子对家长的依附,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更难以给予孩子应有的地位。

过分强调儿童自身存在的缺陷,不但不能帮到孩子,反而会影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

2.教育方法的落后(1)缺乏耐心与信心。

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特殊儿童的康复是一个缓慢、艰巨而又长期的过程。

例如,一个在智力上有着特殊需要的儿童从接受康复训练到有相应的反馈可能要经过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可能我们的家长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却不能迅速表现出来。

由于家长在心理上的不自信,在认识上不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再加上康复心切,想通过训练使孩子立即获得应有的能力,当这一切都来得太迟时,家长就会对自己的努力产生质疑,对孩子康复的可能性加以否定,对孩子失去耐心和信心。

(2)过分的溺爱。

过分的溺爱会导致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被过分溺爱的孩子缺乏独立能力、娇气、自主意识差,任何事都依赖父母,过分溺爱还会使孩子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有的家长对残疾孩子的爱因强烈的内疚、负罪感而发生偏差,不能理智地关爱特殊孩子,而是溺爱,甚至是放任。

三、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1.家长思想观念的错误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儿童自身的不足,限制其全面发展。

家长应该明白,特殊儿童的早期康复教育应立足于促进特殊儿童身体、认知、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对特殊儿童实施康复的同时,要帮助特殊儿童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特殊儿童所做的努力不应仅仅局限于“不足”。

家长和老师对特殊儿童低期望,导致教育的低要求,使特殊教育质量普遍比较低下,教育效果不好。

受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特殊儿童的家长和老师都误读了缺陷的影响,只看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忽视他们的特殊潜能。

2.不良的家庭环境(1)父母工作忙。

缺少父母的直接抚养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消极的作用。

一些家长由于在外地工作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就把孩子寄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

老人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任性、爱发脾气,使孩子心灵变得敏感和脆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为引起他们更多的关注,而常常做一些反社会行为。

同时,老人由于身体条件或是知识水平的限制,一般都难于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完整的家庭干预。

(2)生活环境单一。

由于特殊儿童生活环境单一,与同龄伙伴接触少,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来到特殊学校即使渴望与伙伴交往,也不知道如何去做。

在环境单一的条件下生活,特殊儿童的语言发展及社会交往能力得不到及时训练,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3)单亲家庭。

复杂多样的家庭变故冲击着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严峻考验。

特殊儿童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家长付出更过的关爱,但由于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使特殊儿童连基本的关爱都得不到,身心健康发展更得不到保障。

四、解决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1)积极参加学校教育。

家长和教师都有着让特殊儿童受到良好教育的愿望,这就有了合作的基础。

家长可通过书信、电话或面谈经常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情况,向教师提供孩子的个性、成长史、在家表现、对学校和教师的看法、对孩子的期望等供教师参考,按时参加家长会,积极参加和协助学校的活动,家长还可以向教师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班级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如何克服教育孩子时遇到的困难等。

通过沟通,可以使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目标有一致性和连续性。

关于特殊儿童的教学安排和课程开发,家长也要积极和学校合作,与学校共同制定有利于孩子成长和成才的课程。

(2)正视残疾事实,尊重孩子的基本权益。

残疾是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

随着特殊教育由慈善型向权益型发展,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基本权益,让他们具有独立人格。

不要因为孩子的缺陷而将他们限制于封闭的家庭环境中,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应协助孩子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走向社会,让他们与同龄人享有相同的基本权益。

2.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特殊儿童成长成才(1)家庭教育以表扬为主,树立信心。

家庭教育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表扬和批评并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能够理解特殊儿童,对他们施以正确的教育,并加以疼爱和关怀,这才是对特殊儿童最好的态度。

(2)不过分溺爱,家长及时对儿童进行早期干预。

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独立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家长应该摆正心态,落实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并将三者统一起来。

(3)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只关注特殊儿童的身体健康远远不够,家长还应该从细微处关心和观察孩子,及时发现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并给以辅导,让孩子的心理一直处于积极、阳光的状态。

(4)家庭教育要重视榜样的力量。

家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必须重视榜样的感化、熏陶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树立自身的优良形象,给孩子以健康、积极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的身心成长甚至未来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论是特殊儿童的家长还是特殊教育的研究者,乃至整个社会都需要高度重视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

特殊儿童的教育不仅需要家长担负主要职责,学校和社会应给家长必要的支持和配合,做好特殊儿童的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给特殊儿童一片蓝天。

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人们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

在特殊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旦发现孩子在任何方面出现问题,家长应该及时地采取措施,尽量从最大程度上改善孩子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特殊儿童父母的调查分析,了解了特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常见的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第2篇:对现代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情况分析众所周知,特殊儿童的发展跟家庭教育的程度是分不开的。

我们必须从家庭教育的角度,以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为出发点,研究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所受到的社会的支持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相关措施,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帮助。

第一章研究设计一、调查对象该项研究主要以特殊儿童的父母为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等不同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学前儿童康复中心的特殊儿童的父母。

这些特殊儿童的身体障碍主要包括: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视力障碍、自闭症等,正是由于这些障碍才使得这些孩子需要特殊的照顾。

特殊儿童的年龄在4-12岁之间。

二、调查方法从所有的调查情况中随机选出20份调查情况表,与此同时,对调查表中所涉及的父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更加清楚的了解作为特殊儿童的父母他们的看法。

根据访谈的结果,加上一些调查清况,相关人员编制一套《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情况问卷》初稿。

用编制的初稿对内蒙古自治区内的6所特殊儿童教育机构(3所公立,3所民办)近100名父母进行测试,并及时的将问卷收回。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删除了部分题目,最后形成20道题的问卷定稿。

问卷定稿共发放800份,收回745份(有效份为741,有效率约为93%)。

三、分析框架通过专业人士对数据的分析,了解了社会的支持情况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种是客观的、可见的、比较实际的支持。

第二种是主观的、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这能够得到广大社会认识到支持和理解。

第三主要是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

第二章调查结果一、客观支持方面(一)微观层面特殊儿童的父母受到的客观支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是经济支持,另一个是技术支持。

特殊儿童在治疗和康复期间花费的费用占了家庭总支出的80%及以上。

约40%的家长认为在所有的费用中90%的经济支持都是源自于自己最亲的人,另有10%的家长认为家庭的主要成员基本没有提供任何的经济支持。

在技术支持这一方面,技术支持比如为特殊儿童提供矫正的方法、培养他们某一方面的能力,约20%的父母认为技术支持75%以上都是来自于家庭主要成员。

约18%的人认为家庭主要成员没有提供任何的技术支持。

(二)中观层面特殊儿童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得到最多经济支持或技术支持的是教育机构的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