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类别)

合集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07浅谈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吴善忠摘 要: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开展校园种植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利用当地农业基地,重视家长资源,建设校园劳动基地,有力依托社区资源,优化整合教材资源与校本课程资源,丰富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作者简介:吴善忠(1968—),男,福建龙岩人,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中心小学教导主任,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09-26一、紧密结合教材资源,实践活动有根有本福建省地方课程“海西家园”“劳动”和科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教材中的许多的课文内容都是与劳动实践活动有关的。

我们可以灵活选择其中的一些课文结合我们的实验课题进行教学实践。

比如,在让学生了解校园植物的品种、生长习性、品质后,我们就先带领学生学习福建省地方课程“海西家园”中“独木成林榕树王”和“凌波仙子水仙花”的课文,让学生从阅读实践中了解榕树王与水仙花的有关资料,听“绿色福建”“名人与水仙花”的故事。

感受树的语言、水仙的花语……从而激发学生了解植物、探究花草树木的兴趣。

接着,又结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教材,设计了“小小护绿队”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学生通过“绿化真的能降温吗?”“考察校园绿化情况”“校园护绿监督队”等三个实践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对身边绿色植物的关注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充分利用农业基地,实践活动路子宽广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地处福建省龙岩市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生态资源丰富。

所在乡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不断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现代观光农业,有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油茶、桉树、红掌等苗木花卉种植基地,蓝莓种植基地,桑果种植基地,金线莲、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等等。

我们结合生态农业基地,组织学(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中心小学,福建 龙岩 364000)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

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

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

曲径通幽天地宽——浅谈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内容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教育方针。

我们根据学校所在的地域环境与学生的实际,澄清课程资源概念,因地制宜,节约成本,着重从合作种植、厨房烹饪、废物利用、洁美家园等四个方面发掘校内《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关键词】课程资源合作种植厨房烹饪废物利用洁美家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教育方针.从这个指导方针中可以看出劳动和技术课和文化课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有基本途径。

”劳动技术教育课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还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创新,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的形成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光凭薄薄的一本《劳动和技术》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校本《劳动和技术》课程的开发,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合作种植——探究农技奥秘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学生们也都来自于农村,农村免不了与种植打交道,农村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可以与附近的农民联系,租用他们的一块责任田作为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走进农业,进行合作种植.劳动实践基地采用班级承包制,二至六年级各班分别负责一畦,进行相应的种植:种菜,浇水,施服,捉虫,拔草.为了使教学更有效果,我们可以挖掘师资队伍的课程资源,挑选在劳动与技术及教育教学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担任总辅导老师,请他根据不同的季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学生在劳动基地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并对学生进行种植指导。

如:每次劳动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差异,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负责一段土地。

村级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村级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村级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丰富和完善教学过程,为学生知识的增长,技能的培养,情感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而全面提高总体质量。

我校是地处偏远贫困的村级小学,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学校教室简陋不堪。

连教师住的地方都没有,更谈不上任何教学设备。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一直是一大难题。

但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具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人文景观以及保存较完好的生态环境,这一切都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丰富的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我们结合山区孩子置身于青山绿水、明月清风中,每天体味大自然的挺拔和青翠,壮阔与柔美。

通过讲解,阅读理解,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悠久的历史,英雄人物,名人故事,结合实际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劳动,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如果孩子们从小就体验过这种心灵的震撼,他就会更倾向于成为一个终生追求“真”、“善”、“美”的人。

美术课上,我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去参观鸟兽鱼虫、花草树木、山水风光,通过观察体味大自然的真淳、和谐。

体验自然美带给他们心灵的陶醉、震撼。

再结合一个个美丽动听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让学生不仅学会用心去观察,提高了绘画技能,进而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上不是没有风琴就不能上的,干唱老师受不了,学生也厌烦。

找一找身边的音乐资源,借台录音机。

村子里,老师中有会拉二胡的,请他来演奏一曲《二泉映月》。

有会笛子的,芦笙的,口琴的,我们都一一请来教大家。

让孩子们觉得别人会的,自己也能学会,从而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情。

对于教生物课那更方便,农村孩子天天与父母一起干农活,喂养牲口。

我们可以教孩子们写观察日记,每天记录小猫小狗的生长过程,观察它们的行为特点。

亲手种植植物,观察种子的发芽,如何生长,花开得怎样。

这绝对比城里的孩子有着绝对的优势。

数学课没有教具怎么办,大家动手做。

一个三角形,正方体,长方体,圆……通过孩子们亲手制作,深入观察,认真思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

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

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一、劳动技术教育和劳动教育基地的现状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重要措施。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社会大环境下,我国的劳动技术教育在中小学却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很多学校根本没有开设劳动课,只重视考试素质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在开设劳动课的学校中,大多数学校以单纯的体力劳动或简单劳动为主,有的学校劳动课程“教科书化”现象严重,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教育基地,但对劳动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不够理想,仍处于简单劳动体验阶段,缺乏统筹规划,相关研究也很少。

纵观我国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虽然在所有文件的表述中都重视劳动技术教育,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却被忽视。

反思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的历史发展现状,探究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的未来走向已迫在眉睫。

二、农村劳动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开发意义___的课程资源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学校为核心,以农村劳动教育基地为载体,以校长、教师、专家、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等为主体,以主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内容为依托,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所进行的综合课程的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价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农村劳动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开发为农村劳动教育基地的深入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

在设有劳动教育基地的学校中,如何利用现有的劳动技术资源,托劳动教育基地,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成为当前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课题。

农村劳动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同时,它也能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基础教育水平。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而劳动教育基地的课程资源开发则是深入推行课程改革的一个契机。

这种开发符合社会、科学发展和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能够提升教师及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因材施教,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

案例二
总结词
该小学重视劳动技术教育教师培训和提高,通过专业 培训和实践指导,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推动了劳动技术教育的顺利实施。
详细描述
该小学针对劳动技术教育教师的不同需求,制定了个 性化的培训计划和方案。他们邀请了经验丰富的专业 教师和行业专家,对全校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师进行了 培训和指导。培训内容涵盖了劳动技术教育的理论和 实践知识,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 面。此外,学校还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研讨会和学 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意义
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 就业竞争力。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短缺等,但随着教 育改革的深入,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发展趋势
未来,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教学内容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同时也会更 加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和联动。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也将被更多地应用于劳动技 术教育中。
定义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创新精 神的重要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劳动活动,提高他们 的综合素质。
特点
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互动性等特点,注重学生的 亲身体验和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 神。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方 法,提高他们的劳动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激励机制
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创新劳动技术教育方法和模式, 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研究报告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研究报告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劳动技术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当前我国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存在着资源匮乏、单一化等问题。

因此,开发和利用适合小学劳动技术教学的资源,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小学劳动技术教学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实证数据,对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研究。

四、研究内容1.研究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当前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状况,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开发适合小学劳动技术教学的学习资源:根据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开发出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学科内容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多媒体教学等。

3.利用学习资源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对已经开发的学习资源进行教学实践,观察和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效果。

4.分析学习资源的效果和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数据,分析学习资源的使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学习资源。

5.提出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指导小学劳动技术教师的教学实践。

五、预期结果通过研究,预期可以开发出适合小学劳动技术教学的学习资源,提高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预期可以为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借鉴。

六、结论与展望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需求,研发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科研课题:《农村小学劳技教育本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教科研课题:《农村小学劳技教育本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课题申报\小学劳技课题申报《农村小学劳技教育本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教育改革的方向。

从世界范围看,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需要,都在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全民的技术素质,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我国,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有“做便是学,拿做来学,才是实学”的主张,提倡乡村教育,办乡村学校,以行求知。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列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

它确立了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2、我国劳技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家长重智轻德,结果是子女严重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劳动观念,贪图玩乐而娇气十足。

学生中缺少必要的劳动素养,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屡见不鲜。

同时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材和资源在很多项目上都不够全面、系统。

尤其是地方特色的劳技资源较为分散,一些隐性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许多学校往往以物质条件尚不充裕,场地、资金欠缺为借口,把劳技教育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学生劳动观念淡泊。

这样的学生如何面对今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境,撑起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呢?3、我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位于太仓市城厢镇的西郊,地处城乡结合部,所属伟阳社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小区。

校内拥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劳动基地。

学校教师大多来自农村,接受过现代劳技教育,了解农村劳动常识。

学生中有半数来自当地的新农村示范区,还有半数是来自外省市的“新太仓人”。

开发和利用学校、社区、家庭中那些潜在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拓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时空,把劳动与技术教育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整合,使学生养成基本的劳动素养,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既是培养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需求,也是执行新义务教育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

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劳技教育本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试图通过探索劳技教育本土资源的开发途径和利用策略,更好地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太仓的情感,为形成健全的人格打好基础。

农村小学《劳技》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的探讨

农村小学《劳技》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的探讨

农村小学《劳技》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的探讨河庄镇小沈校益方海燕[内容摘要]劳技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和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

劳技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将受益于大量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次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

农村小学缺少城市学校相对现成的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因此要立足农村,依据农村的现有条件,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的劳技学科课程资源,为农村孩子劳技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课程支持。

本文首先分析劳动课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认识偏差后,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劳技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及策略:(一)改造校园物质环境,优化课程资源;(二)借科研为载体开发教师自身资源;(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延伸资源;(四)把学生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五)沟通家庭,挖掘家庭劳技教育资源;(六)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课程资源。

并提出了在开发劳技课程资源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劳技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然而对于劳技教育内容的设置与实施必须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支撑。

因此课程资源是课程得以呈现的基石,它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加广阔的智力背景,劳技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和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

劳技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将受益于大量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次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

农村小学缺少城市学校相对现成的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因此要立足农村,依据农村的现有条件,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的劳技学科课程资源,为农村孩子劳技素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课程支持。

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中期研究报告主要汇报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开题以来做了哪些工作,二是研究取得了哪些成绩,三是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惑;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必须修学的基础性学习领域,是由国家规定、并由地方和学校组织实施和开发的课程。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构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且符合江苏省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同时又具有一定弹性和开放性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体系,特编写了《劳动与技术》教材。

它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理念,以项目引导为主线。

小学课程分成两大部分:家政、技术初步。

家政又分为六个项目,每个单元又分成了若干主题。

但教材仅仅是个例子,它不包括劳动与技术的全部。

它需要我们结合本地特点,进行二度开发,使自编与引进相结合;省统编与自编相结合,使教材真正为教学、育人服务,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它要求各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根据本地的社会、自然资源和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补充、删减和调整,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作用。

劳动与技术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兴趣出发,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其学习热情。

我校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我校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大胆整合,进一步开发,对现有教材进行增、换、扩、改,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

一、增一增,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操作的项目广阔的农村天地,具有丰富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劳动与技术教育可基于这样的宝贵资源,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

[例一]风味小吃学问多在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如何开发和利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发挥农村实践资源的优势。

农村地区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可以利用农村田园风光,开展农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去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种植、养殖等实际工作,并通过实践探究,学习到相关知识和技能。

还可以利用农村的民间工艺和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手工制作、民俗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实践活动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小学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条件,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更生动的展示形式。

在农业实践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和生长环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关键环节。

还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形式记录和展示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并非只是简单地进行实践操作,而是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开发和利用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时,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农业实践中,可以通过讲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肥料的使用方法等理论知识,辅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究的过程,因此在开发和利用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开展农业实践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选取感兴趣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并推动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共3篇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共3篇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共3篇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技能和认识社会实践的一门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逐渐丰富多样化,资源建设和利用也得到了高度重视。

本文将就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一、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为满足学生学习劳动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以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从各种资源中选择创造性、开放性、实用性、可持续性强的资源,建立劳动教育教学资源体系。

1.学校校园资源的开发学校校园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兴趣和实际需要,开设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活动。

例如,在校园中可以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兴趣小组、校园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文体活动、社区服务和义工活动中去。

2.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设计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等。

通过借鉴国内外劳动教育的优秀经验和教材,可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从而为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提供创新的思路。

3.网络资源的开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成为了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可以获取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劳动知识,例如可以浏览相关课程资源、学习网上工作技巧、查找相关就业信息等。

二、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利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利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科特点,发挥不同类型资源的作用,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1.校园资源的利用学校校园资源的利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目标需求,以开展各种劳动教育活动为主。

例如,在校园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农耕体验、班级实践活动、军训等,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2.课程资源的利用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利用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能力需求,以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效果为主。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村小学的教育发展和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为这关系着农村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是教师们的职责,也是社会各界人士的责任,要共同努力,共同发展。

本文将从开发和利用的角度,探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

1. 教师团队的建设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老师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所以第一步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全面的培训计划,针对农村小学的教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让他们学习到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可以引进一些有经验的教育专家或者优秀教师,进行校内培训和交流,让老师们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2. 学校资源的整合利用农村小学的资源相对有限,但是学校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比如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设备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等。

也可以加强与当地社区的联系,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开展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

3. 科学活动的设置科学活动是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注重科学活动的设置。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设置不同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比如通过田间实践,学生可以了解农业的基本知识,通过艺术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等。

在活动的选择上要多样化,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1. 大班课的设计针对不同的实践课程,可以在课程中设置大班课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也能够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也培养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2. 实践课程的评价在实践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

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表现,也要注重过程的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方案——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方案——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方案——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发和利用劳动技术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和应用知识。

本文将探讨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方案,并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部分:资源开发1.教材资源开发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托,开发适合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教材资源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编写教材、整理案例、制作视频等多种形式,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

教材应包含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实际应用等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实训设备和工具的配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实训设备和工具。

例如,木工、电子、机械等实验室的建设,配备适合学生操作的设备和工具。

还可以利用3D打印、激光切割等高科技设备,提供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

3.校内外实践环境的开发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实践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和创新机会。

学校可以建设各种实践场地,如花园、工作室、实验室等,提供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场所。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手工比赛、创客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部分:资源利用1.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根据教材资源和实践环境,制定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热情。

2.组织实践活动和项目制作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和项目制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提高。

例如,组织学生制作手工作品、搭建模型、修理家具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些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效果。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及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现状及分析,探求出相关的具体策略,为广大师生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双向发展与进步。

1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意义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展阶段,针对生活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学生劳动方面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要想素质教育能够进一步地得到提升,就应该重点关注劳动方面的教育,打好双向配合,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全方位的综合素质教育。

除此之外,劳动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劳动通用技术教学和劳动思想教育,旨在解决只劳动不教育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为本的理念。

由此,在农村小学教学阶段,针对其劳动教育课程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劳动教育与生活资源的结合,从而能够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更好地开展农村小学的劳动教育。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展阶段,主要是通过课程的开展和劳动基地的建设两种方式,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身边的生活化资源,从而做到有效的开发。

除此之外,能够生不论在集体方面,还是在个人成长方面,都能够促进自我能力的突破,实现自身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成长目标。

此外,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劳动教育的深层次内涵,进一步促进社会良好的劳动教育风气。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劳动教育素养在当今新时代的教育发展下,劳动教育并不仅仅是指到劳动基地去参加劳动活动,而是还包含了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这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展阶段,对于生活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让学生立足于日常生活,从而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挖掘出生活中的素材,将其作为劳动教育的教材,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教育的深层次的内涵,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劳动教育素养。

《劳动与技术》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劳动与技术》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科学下半月刊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非常强,没有实践或者是实践的深度不够,都不能将劳动课的价值体现完全。

但是如果只依靠劳动与技术课的课程时间去进行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进行劳动与技术课实践的机会开展教学。

本文简单地分析了如何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实现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这些年来,小学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得到了广大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不仅重新修改了教材,落实了课程计划,同时各个院校还配备了专业的劳动与技术教师,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劳动与技术课教研活动,这使得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教师还需要在课外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和补充,从而拓展教学。

一、明确课外实践的价值在劳动与技术课中进行课外实践与传统的课内实践最显著的一个区别就是,学生在进行实践和完成实践之后,教师都有可能是不在现场的,因此,学生们在进行实验、地点、人员、方式、设备等的选择时都具有很大的选择权,能够充分将学生的个性展现出来。

从这一特点来说,学生在进行课外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培养他们自己对于一些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或是化学现象的研究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探究和合作学习。

如果是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方式,还能够让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充分发展他们个人的优势,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对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增强也有一定的作用。

对于学生灵活运用物理和化学相关的知识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能够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意识到,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与实际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进行课外实验,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耐心和毅力等多种思想品质,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学生们能够在没有文字说明,也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并完成一个课外实验,能够很好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养具有很大的帮助。

最新浅谈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最新浅谈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当地的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紧密,且以实践为主体的基础性学习领域。

所安排的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

考虑到我国各地自然状况、经济发展、教育条件的不平衡性,有些内容的安排呈现出开放性特征。

在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上要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性特征。

尤其是农村,在素质教育相对落后的前提下,更要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劳技课堂。

【关键词】小学农村劳动与技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其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途径。

因此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不应该局限在一本教材里,而应该开发更丰富的资源,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来充实劳技课堂,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它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操作学习、设计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活动。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

因此,我们应在实现课程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一、校园生活,巧借资源学校是公共教育的主要机构,蕴藏着丰富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

各学科的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教学,渗透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因素;学校可能拥有的工厂、农场、田地,是得天独厚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场所,应当得到有效规划和利用;学校的树木花草、建筑、橱窗以及教室的墙面、园地等的布置与维护,可以使学生获得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体验;此外,学校日常生活中的清洁卫生工作,教学具的收拾和整理,课桌椅的修理都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有益资源。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现阶段的教育出了要关注学生的成绩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劳动教育便是现如今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对于劳动教育有所忽视,学校里关于劳动教育的课程和资源都严重缺失,这也限制了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

作为学校领导,要重视这一问题并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寻找更好的方法和更好的策略使劳动教育课程顺利开展。

本文将对农村地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其实就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农村地区有着天然的优势。

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劳动教育课程正在被慢慢的边缘化。

尤其是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家长和学校都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孩子的文化学习上。

其实,小学阶段应该把培养学生劳动的态度和习惯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项工作做到实处。

一、增强农村地区学校的开放性,推行校际联动教学项目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比而言是比较落后的,很多教学资源都不能得到配备。

而对于劳动教育这门课程,它比较注重实践性,这就需要学校购进和补充一定的教学资源。

而这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来说,其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学校无法购进满足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资源。

面对这样的困境,农村地区的学校之间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

每一个学校单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满足劳动教育课程以及其它课程的需要,但是每个学校可以只发展一种自身相对强势或者资源比较充足的劳动技能,然后不同的农村小学之间可以互相调换这些资源或者设备,从而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学校的经济压力,还可以使本校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可以将自身比较强势的劳动技能打磨的更加精益求精。

作为校领导,对这项工作进行积极的协调,促使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顺利、有效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执笔人:徐锁平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必须修学的基础性学习领域,是由国家规定、并由地方和学校组织实施和开发的课程。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构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且符合江苏省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同时又具有一定弹性和开放性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体系,特编写了《劳动与技术》教材。

它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理念,以项目引导为主线。

小学课程分成两大部分:家政、技术初步。

家政又分为六个项目,每个单元又分成了若干主题。

但教材仅仅是个例子,它不包括劳动与技术的全部。

它需要我们结合本地特点,进行二度开发,使自编与引进相结合;省统编与自编相结合,使教材真正为教学、育人服务,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它要求各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根据本地的社会、自然资源和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补充、删减和调整,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作用。

劳动与技术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兴趣出发,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其学习热情。

我校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我校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大胆整合,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对现有教材进行增、换、扩、改,从而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

一、增一增,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操作的项目广阔的农村天地,具有丰富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劳动与技术教育可基于这样的宝贵资源,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

[例一]风味小吃学问多在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这些小吃,也蕴藏着丰富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

传统的炊食有许多,如各类小吃、各类点心等。

我们可以进行调查,如《当地小吃知多少》;我们可以进行制作,如《学做__》;我们可以进行采访,如《采访__店》;我们可以进行开发,如《我的创意:__点心制作》。

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就能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望,渗透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将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

丰富学生经验,积累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对人身甚至对文化的经验与感悟。

于是,学包馄饨、学做月饼、学包馒头等简单易行的活动,就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

这也增加了“家政•烹饪”的内容。

[例二]《粽子飘香》项目设计:1、主题由来:端午佳节,是这些传统节日中富有民族色彩的一个节日。

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等相关习俗,亲自动手包粽子,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了解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特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热爱人民的情感,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

(2)通过活动锻炼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自己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兴趣。

3、活动准备:搜集粽子的由来及相关传说;准备包粽子所需的材料,学会材料的处理方法;了解粽子的种类;向长辈学习粽子的包法、煮法及吃法;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习俗。

4、活动过程:(1)分组开展调查、采访与收集活动,并做好记载。

(2)各组汇报交流调查、采访、收集的成果。

了解粽子的由来及相关传说;了解粽子的种类(如从外形和馅料上可分为几种);了解包粽子的材料选择和制作(怎样选择粽叶,如何制作馅料等)。

(3)了解粽子的包法并学习包粽子。

(4)、展示各组所包粽子,小组派代表介绍、展示。

请指导老师们评价,选出优秀作品。

(5)、交流粽子的煮法以及吃法。

有条件可以煮一煮,品一品,评一评。

(6)、根据之前收集材料,汇报端午节的其他风俗习惯。

5、活动总结:以小组为单位畅谈活动收获和体验,并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我们要以此活动为范本,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活动。

如中秋月饼、重阳粘糕、春节元宵等,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三]粉笔盒制作在《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上册技术初步“小木工”中,也增加一些实用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制作粉笔盒。

通过对粉笔盒的设计、对材料的选择、对工具的合理使用、对粉笔盒的美化装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服务意识。

1、想一想,画一画。

想一想所要制作的粉笔盒的用途,画一画它的结构图。

这样,在制作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如何画图,教师需要指导。

结合平面图形,让学生初步掌握画立体图形,并标注上大小尺寸。

2、认一认,选一选。

认一认各种板材,了解各类板材的特性。

板材分三类,一类是原材,即由原木锯成的厚薄不一的木板木条;二是夹板,从夹层上可分为三夹板、五夹板、多层板等;三是合成板,如木工板、木屑板、合成板等。

面对这些不同的材质,应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板材的特性。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图纸”选一选。

3、试一试,做一做。

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可试一试。

在做的过程中,鼓励合作。

二、扩一扩,丰富教材略显单薄、内容单一的结构在《劳动与技术》教材中,有些内容显得单薄,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如在“家政•烹饪”中,仅仅是要求做一些家常菜。

其实,我们可以引入地方资源,学做地方特色小菜。

[例四]绿色食品——野菜随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污染的绿色食品──野菜,已经从毫不起眼的家常小菜,步入了大雅之堂。

春天一到,广袤的田野就慷慨地奉献出各种野菜。

池塘边,田埂下,柳树旁,处处有野菜的踪影,像马兰、荠菜等。

我们不能对这些宝贵资源熟视无睹,应该为我所用。

于是,围绕“野菜研究”这一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从前这毫不起眼的野菜,现在可成了富有营养的“绿色食品”。

在荠菜飘香的三月天,同学们来到河畔、田边、菜畦里……手持镰刀,臂挎小篮,开始挖采荠菜。

回到家,同学们将荠菜洗净,学着烧制各种美味佳肴。

“三八”妇女节快要来临了,六(2)班的同学们决定送给妈妈一份特殊的礼物——学做一道菜,给母亲献上一份自己的孝心。

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做荠菜松子羹,用实际行动,为妈妈献上一份节日礼物!当父母亲喝着孩子们动手烹制的荠菜松子羹时,激动得连连夸孩子懂事。

学生从网上还得知,光是荠菜的吃法就很多,如凉拌、炒肉、做汤、煮粥、笼蒸、做馅包水饺等都可以,清香味美,老少皆宜。

于是,有的学烧荠菜汤,有的学包荠菜馄饨,还有的学做凉拌荠菜……同学们还建议开发荠菜菜谱,开展“家乡野菜知多少”调查活动,全面了解家乡的野菜资源,制作常见的野菜家常菜,学习烹饪一道道野菜佳肴。

以“尝尝我的手艺”为主题,开展挖菜、摘菜、洗菜、烧菜的综合实践活动,掌握切、拌、煮、炒等技能。

尝试着烹制不同的以野菜为主的菜肴,编制野菜菜谱。

根据季节和学校的条件,选择1~2种常见的野菜进行种植,如马兰的移栽,并对野菜进行水、土、光、肥的一般管理。

小小的野菜,让同学们体验到了“当家”的感觉,捕捉到家乡资源的丰富。

[例五]马兰飘香春天一到,田野里布满了马兰。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挖马兰,在老师的指导下全面认识马兰的价值。

利用信息技术课,在老师的指导下集体浏览相关网站,具体了解马兰的生活习性、用途等并作好相关记录。

调查马兰在市场中的销售情况、数量价格等。

利用课余时间,集体组织到学校周边的空地上挖马兰,择净、洗清后到市场出售,学会挣钱的本领。

并且,马兰的外型马兰的习性马兰的用途马兰的菜谱这样,以活动项目为主线,通过文字、图画、表格、开放性作业等形式呈现活动内容,力求图文并茂、简洁通俗、要点明确、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便于学生体验、探究、实践。

这就扩展了教材中“烹饪”这一项目的内容。

原来项目是设计以“尝尝我的手艺”为主题,开展买菜、摘菜、洗菜、烧菜的综合实践活动,掌握切、拌、煮、炒等技能。

而现在则增加了对野菜这一地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因地制宜,易于操作。

当同学们品尝他们的劳动成果,分享着劳动的快乐时,才知道,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竟也是这般的神奇,魅力无穷。

[例六] 野炊快乐多野炊是个传统的活动项目,也可赋予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新理念,可生成了一些新的活动目标,把激发学生学习烹饪、学做家务活蕴含其中。

由于这是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大家回家后学习菜的采购;学习择菜、洗菜;学习切、拌、烧、炒、煮、煎、蒸等制作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炊具。

吃着自己亲手烹饪的各种“美味佳肴”,享受着劳动带来的无比快乐。

我们可以把劳动与技术教育融于其中,以野炊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烹饪,学做家务的兴趣,设计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评价。

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目标寓于活动之中。

(参考《劳动与技术》教学研究2第52页)将多学科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获得了成长的快乐蕴藏其中,让野炊成为学生的最爱。

随着野炊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也在不断地加深,也找到了自己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缺陷,为今后的独立生活积淀了体验,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每个学校都有许多传统的活动,如果将它们与劳动与技术教育整合,老枝发新芽,大有可为。

三、换一换,调换与当地资源不相匹配、难以操作的内容江苏省《劳动与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中“泥工”这一项目,看似简单易行,但实际操作起来,就存在许多问题。

1、当地缺乏像宜兴那样的紫砂泥。

教材中所需要的陶土缺乏。

农村中的自然泥,含有杂质多,受污染的多,且粘性不足,易干,干后易裂、易碎。

还所用的橡皮泥数量少,价格高,也不宜制作稍大的物品。

彩面泥更需要专门技术制作,且不适合做精细东西,价格昂贵。

泥工材料来源以前的河堤下虽有乌金泥(粘性大,且有一定硬度,干后发亮,故名乌金),但现在早就难觅踪迹。

我们可以将其换成橡皮泥等材料,也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制作效果。

2、作品制作后难以保存。

半成品易干、易碎,不宜长久保存。

如需长久保存,必须进行烧制或专门的保存室。

这对一般学校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

要知道,一座烧制炉,那可价格不菲。

与其最后成为一抔泥土,难以保存,不如改做其他项目。

如让学生学着用白面、米粉制作一些常见的点心、糕点等,将手工制作与食品制作相结合(当然得注意食品卫生)。

3、制作泥工需要专门的工具,这也是难以制作和购买的。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些常用的点心制作工具,提高制作效率。

教材不是圣经,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实际,进行调换,为我所用。

[例七]秋天的名片——叶贴画对“纸工”部分,可删去改成“叶贴画”。

农村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树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