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学习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课笔记一、课文概述本课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第七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故事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动物、植物等自然元素赋予了人的性格和行为,从而传达了一些深刻的生活哲理。
这些故事情节紧凑,语言生动,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二、重点、难点笔记整理1. 重点词语解释(1)孰为汝多知乎:孰,谁。
汝,你。
知,知道,了解。
乎,句末疑问语气词。
(2)我知之矣:我了解了。
之,道理。
矣,了。
(3)以不忠厚之至乎:以,因为。
不忠厚,不忠诚宽厚。
乎,句末疑问语气词。
(4)殆:危险。
(5)异哉:奇怪啊。
(6)一:全;都。
(7)置:放置。
(8)去:离开。
(9)折:折断。
(10)过:超过。
(11)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12)居:停留。
(13)益:更加。
(14)莫:没有谁。
(15)若:像。
(16)且:将要。
(17)患:担忧;忧虑。
(18)薄:少;稀薄。
2. 重点语句翻译(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翻译:我并不是生来就知道这些道理的,但我喜欢古代的文化,并且努力去追寻它。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能不迷惑疑惑,五十岁时能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时能听到别人说的话而心中明了,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3)回也其庶乎!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翻译:颜回的品质接近于完美了!但他常常贫困。
端木赐不听命运的安排而去做买卖,他预测的行情屡次是准确的。
(4)牛也人之所敬也,所敬以核为哉?翻译:牛是大家都尊敬的东西啊,但是大家尊敬的只是牛的形象本身吗?。
四年级语文第7课课堂笔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7 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笔记一、生字词1. 唤(huàn):呼唤、唤醒。
-组词:唤起、召唤、唤回。
-造句:春风唤醒了大地,万物复苏。
2. 纪(jì):世纪、纪念。
-组词:纪律、年纪、纪实。
-造句: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
3. 技(jì):技术、技巧。
-组词:科技、技艺、技能。
-造句:现代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4. 改(gǎi):改变、改革。
-组词:改进、改正、改造。
-造句:我们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5. 程(chéng):程度、程序。
-组词:路程、行程、工程。
-造句:这件事情的严重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6. 超(chāo):超过、超越。
-组词:超额、超常、超车。
-造句:他的成绩超越了班上的很多同学。
7. 亿(yì):亿万、亿兆。
-组词:十亿、百亿、千亿。
-造句:中国有十几亿人口。
二、词语解释1.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
-例句: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可以呼风唤雨。
2. 世纪: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例句: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
3. 技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
-例句:现代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4. 改变: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
-例句:我们要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5. 程度:文化、教育、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水平。
-例句:他的英语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6. 超过:由某物的后面赶到它的前面。
-例句:他的成绩超过了班上的很多同学。
7.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例句:孙悟空有腾云驾雾的本领。
8. 幻想: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
-例句:孩子们的幻想总是丰富多彩的。
9. 原子核: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例句:原子核的研究对于物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八上语文第7课笔记
八上语文第7课笔记
以下是一份八上语文第7课的笔记,供您参考:
一、课文内容梳理
本文《大自然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及其相关知识,包括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以及物候观测的例子。
二、文章结构分析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
1. 引言:简要介绍物候现象及其重要性。
2. 正文:详细介绍物候学、物候观测的意义、决定因素和观测例子。
3. 结论:总结全文,强调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三、说明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说明方法中的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易于理解。
四、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准确、简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同时,作者在说明事物时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读者更加易于理解。
五、主题思想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探讨物候现象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强调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物候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认识到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意义,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课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课《开国大典》笔记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是指为建立新国家而举行的典礼。
2. 进一步提问:那么,你们了解新中国的诞生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新中国是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
二、介绍彭真彭真,原名傅懋恭,山西省曲沃县侯马镇垤上村(今侯马市垤上村)人。
1922年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参加进步组织青年学会,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山西省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
1937年改名彭真。
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三、参加典礼人员参加典礼的人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政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和全国委员会的代表、首都工人、农民和各界人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副总司令、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外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使节。
四、学习课文1. 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程序,并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例如,“群众中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爆发”是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排山倒海”是形容声音巨大,而“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则表现了人们对主席的尊敬和爱戴。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 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可以互相提问和回答问题,例如,“为什么人们会发出排山倒海的掌声?”、“为什么目光会一齐投向主席台?”等等。
4. 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人们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这是多么难忘的时刻啊!”这段文字表达了人们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开国大典的纪念和珍视。
5. 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堂笔记总结
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堂笔记总结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堂笔记总结导读:猎豹素以其快速奔跑而闻名天下,但是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速度并不仅仅是指物体的运动。
在第7课中,我们将探讨一种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现象,这种现象能够迅速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以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的方式,向你介绍这一主题,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什么是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事物?在猎豹的速度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必须承认,人类的智慧和技术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猎豹。
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新技术、新观念和新思维层出不穷。
我认为,比猎豹速度更快的是人类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人类的核心竞争力,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造力不仅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解决问题、创新产品、改善生活的重要能力。
创造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需要培养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
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1. 某某方法:通过培养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激发个人的创造力。
在这一方法中,我们应该鼓励自由思考,并坚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多样化的刺激和思维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挖掘个人潜力,并培养创造性思维。
2. 某某方法:通过与他人合作,分享意见和协同工作,来培养创新能力。
在这一方法中,团队合作和交流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不同思维和专业领域的碰撞,我们能够集思广益,快速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革。
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技领域,创新能力推动了科技产品的不断更新和进步。
在商业领域,创造力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动力,能够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
在社会领域,创造力推动着社会创新和社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正是这种能力使得我们能够不断超越自己,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第七课亲情之爱学习笔记
第七课亲情之爱学习笔记第一框题:家的意味1、家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结婚、生育、收养、再婚。
3、家的意义: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与支持。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亲人、亲情激励着我们去奋斗拼搏。
③家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4、孝敬父母:⑴为什么:①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②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还给予我们伟大、深沉而无私的爱。
③父母为家庭、社会做出了贡献,我们应该孝敬父母。
⑵怎样做:①孝亲敬长,要从现在开始,要用行动表达。
②孝亲敬长,要做到尊敬、倾听、感恩长(3)如何孝亲敬长?参考书本75方法与技能第二框题:爱在人间5、亲情是什么?(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2)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
(3)现实生活中,由于亲人的离开或新成员的出现,我们的家庭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尽管它的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6、与父母沟通:⑴我们为什么和家人出现爱的碰撞(代沟):①进入初中的我们与家人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与放手,我们又会觉得失落与不安。
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
③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2)我们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①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要学会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
②如果与父母发生冲突,我们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
③我们可以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④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课堂笔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是一篇描写中国成立时举行大典的文章,通过描绘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喜悦和自豪的情感。
一、生字组词典:典礼;席:主席;着:着手;宣:宣布;布:宣布;标:标杆;揭:揭开;赴:前往;临:临时;奇:奇怪;政:政治;府:政府;崭:崭新;注:注目;意:意思;切:切合;守:遵守;党:党员;切:切实;重:重要;任:任务;命:命令;受:接受;二、多音字组词着zhuó(着陆)zháo(着急)zhāo(高着)zhe(走着)重zhòng(重要)chóng(重复)三、近义词庄严—庄重宣告—宣布欢腾—欢跃雄伟—宏伟四、反义词庄严—随便宣告—密告欢腾—沉闷雄伟—渺小五、词语解释欢跃:欢腾跳跃。
欢腾:高兴得手舞足蹈。
形容欢乐的场面或气氛。
庄严:庄重严肃。
庄重:端庄稳重。
指文辞典雅端正。
六、课文主旨1.文章背景:文章开篇介绍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即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终于迎来了胜利和统一的时刻。
2.大典盛况:文章通过描述大典现场的布置、参与人群、仪式流程等,展现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期待和热情。
3.群众反应:文章还描绘了群众对大典的热烈反应,包括欢呼、跳跃、激动得流泪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拥护。
七、课文结构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先介绍了大典的历史背景,接着详细描述了大典现场的情况,最后总结了群众的反应和对新中国的祝福。
八、学习指导1.理解历史背景:学生应该通过阅读文章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分析文章结构:学生需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了解总-分-总的结构及其作用。
3.理解文章主题:学生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即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4.体会语言表达:学生可以体会文章中使用的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如描写、叙述、议论等,并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语文第七课开国大典笔记
语文第七课开国大典笔记01、我会写
政zhèng(邮政、政治、政策)
宾bīn(外宾、来宾、宾客)
盏zhǎn(数盏、酒盏、灯盏)
栏lán(栏杆、石栏、桥栏)
汇huì(汇集、汇报、汇款)
爆bào(爆炸、爆发、火爆)
宣xuān(宣布、宣传、宣誓)
帜zhì(旗帜、标帜、独树一帜)
阅yuè(检阅、阅读、阅览)
制zhì(制服、制止、压制)
坦tǎn(坦克、坦然、坦白)
距jù(距离、距今、相距)
隆lóng(隆重、隆冬、隆起)
射shè(射入、射击、射门)
02、多音字
奔:bēn(奔跑)bèn(投奔)
行:xíng(走)háng(银行)
03
近义词
汇集──聚集 擎着──举着 诞生──产生
瞻仰──瞻望 欢跃──欢腾 挺立──屹立
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迎风招展──随风飘扬
04、反义词
肃静──喧闹 汇集──散开 上升──下降
05、理解词语
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六年级上册7课开国大典笔记
六年级上册7课开国大典笔记课程概述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的第7课,主题为"开国大典"。
通过学习这一课程,我们将了解中国在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举行的盛大仪式——开国大典。
重点内容
本课的重点内容包括:
1. 开国大典的背景:介绍中国领导下的解放战争胜利以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开国大典的组织过程:讲述中国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而筹备和组织的开国大典的过程;
3. 开国大典的盛况:描述开国大典当天的盛况和重要活动,如升国旗、唱国歌、宣誓等;
4. 开国大典的意义:分析开国大典对于新中国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有:
了解中国建立的历史背景;
理解开国大典的筹备和组织过程;
认识开国大典的重要活动和意义。
学习笔记
以下是关于"开国大典"的学习笔记要点:
开国大典是中国庆祝成立的盛大仪式;
开国大典在1949年10月1日举行,地点在北京天安门广场;
开国大典包括升国旗、唱国歌、宣誓等重要活动;
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成功推翻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中国领导下的解放战争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开国大典作为新中国成立时的重要仪式,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树立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新中国来之不易的成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八年级历史第7课笔记
八年级历史第7课笔记
1. 知识点:
(1)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共产国际的促成下,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2)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建了黄埔军校。
(3)北伐战争: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4)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
2. 学习笔记:
(1)国共合作的意义:国共合作是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的重要手段。
(2)黄埔军校的创建: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为培养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3)北伐战争的影响:北伐战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贡献。
(4)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帝国主义的干涉、共产党策略的失误等。
3. 学习建议:
(1)掌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等基本知识点。
(2)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3)通过阅读相关历史书籍、观看历史影片等方式,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八年级上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学习笔记
八年级上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学习笔记八年级上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学习笔记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看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哺育了朱德总司令这样一位时代的伟人。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关于八年级上语文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学习笔记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回忆我的母亲》课文主题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用尽忠于民族与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回忆我的母亲》故事背景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
钟太夫人以80多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
《回忆我的母亲》作者简介朱德(1886-1976),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
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
《回忆我的母亲》课文解读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动机。
第一自然段开篇点题,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我爱我的母亲”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一生”是母亲的本质特征,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永远回忆”即直接呼应题目,有自然的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1-13自然段),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线索,详实而有重点地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一层(2-7),叙述在贫苦的家境里,母亲所表现出的高贵品质。
第2自然段,想写我“我”的家事,交代了母亲的生活环境,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苦。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笔记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笔记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笔记:
一、战国七雄
1. 形成:经过春秋近300 年的纷争,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二、商鞅变法
1. 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 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 时间:公元前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 内容:
- 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 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 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三、都江堰
1. 修建: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
2. 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 影响: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六年级上册第7课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笔记《开国大典》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课文,它详细描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开国大典的盛况。
这篇课文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介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
为了庆祝这一时刻,中国政府在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这篇课文就是对这次大典的详细描述。
二、主要内容1. 开场课文首先描述了开国大典的开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演奏和国旗的升起。
这展示了新中国的威严和庄重。
2. 领导人讲话接着,课文描述了领导人的讲话。
这些讲话充满了爱国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领导人的智慧和决心。
3. 阅兵式阅兵式是开国大典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文详细描述了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包括各种兵种、武器和装备的展示。
这展示了新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国防力量。
4. 群众游行群众游行是开国大典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课文描述了群众游行的热烈场面,包括各种团体和个人的参与。
这展示了新中国的团结和活力。
三、重点分析1. 爱国情感这篇课文充满了爱国情感,通过对开国大典的描述,展现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这种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2. 历史意义开国大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它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
这篇课文通过对这个历史事件的描述,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四、难点解析1. 语言特点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比较独特,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这些手法使得课文更加生动形象,但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所表达的意思。
2. 文化背景开国大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对于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
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七课语文笔记
第7课《猴王出世》课堂笔记一、课文背景《猴王出世》选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
本文讲述了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诞生,成为花果山水帘洞的美猴王的故事。
二、重点词汇和句子1.重点词汇:石碣:刻有文字的石碑。
镌:雕刻。
喜不自胜:非常高兴,自己不能控制自己。
瞑目:闭上眼睛。
造化:福气、运气。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人意,不必再加人工。
2.重点句子:“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化作一个石猴。
”:描述了孙悟空的诞生过程。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描述了孙悟空的勇敢和机智。
三、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描述孙悟空的出生和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展示了他的机智勇敢、无私无畏的品质。
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 1 —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实现理想的顽强精神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四、人物形象分析孙悟空:机智勇敢,无私无畏。
他的出生和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充满了神奇和惊险,但他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五、感悟与启示1.勇敢面对困难:孙悟空的勇敢和机智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2.追求理想:孙悟空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就要不怕困难,艰苦奋斗。
3.团结协作:孙悟空成为美猴王的过程也体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完成任务。
4.珍惜自然资源:故事中提到的花果山、水帘洞等自然景观,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六、课后作业与自学建议1.课后作业:1.阅读《西游记》原著或相关连环画、动画片等,了解更多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2.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给家人或朋友听,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和概括能力。
2.自学建议:— 2 —1.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人物形象和场景。
2.收集与《西游记》相关的成语、歇后语等,了解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和含义。
七、拓展思考1.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角色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2.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哪些积极意义?3.通过本文,你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传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八、课堂互动与讨论1.分组讨论: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六年级第7课开国大典课堂笔记
六年级第7课开国大典课堂笔记1. 开国大典的背景今天,我们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开国大典。
你知道吗?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可真是个大日子!那天,北京天安门广场热闹得不得了,简直就像过年一样!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脸上洋溢着笑容,似乎整个城市都在欢庆。
可想而知,大家心里多么激动,仿佛心脏都快要跳出胸膛了!这一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始了新的生活,真是充满了希望和梦想。
我记得老师说,那天的天气也特别好,蓝天白云,阳光明媚,仿佛老天爷也在祝贺这一历史时刻。
想象一下,数以万计的人聚集在广场上,听着激昂的音乐,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里别提多感动了!我在想,如果我当时在现场,一定会和大家一起高呼:“中国万岁!”那种气氛,简直就像在看一场精彩的演出,感动得泪水都快夺眶而出。
2. 重要的人物接下来,我们聊到了开国大典上的一些重要人物。
你们能猜到是谁吗?没错,最重要的当然是了!他可是我们新中国的伟大领袖。
那天,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重地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声音响亮得像洪钟,震动了整个广场。
听着他的话,大家心中都充满了骄傲和自豪,简直像打了鸡血一样,热血沸腾。
除了,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人物,比如周恩来、朱德等。
他们都是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辛勤努力的人。
老师告诉我们,他们在战斗中并肩作战,拼尽全力,才能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
想想他们的奋斗,真是让人敬佩,心里也不禁感慨:“人总是要为理想奋斗的呀!”3. 开国大典的意义那么,开国大典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而是中国人民摆脱苦难、走向辉煌的新起点。
老师说,开国大典就像一扇大门,打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让我们有了新的未来和希望。
那一刻,大家心中都在默默祈愿,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我觉得,开国大典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没有人能单枪匹马就打赢这场战争,正是因为大家齐心协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想想我们在学校里一起合作做项目的情景,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完成任务,赢得老师的赞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7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7课笔记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变化。
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笔记:1. 课文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述了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科学技术在20世纪的发展和应用,包括通讯、交通、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展望了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的前景。
2. 重点词汇:呼风唤雨:比喻具有非凡的能力,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社会。
世纪:一个世纪表示一百年,是计算年代的单位。
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之前未知的事物。
发明:创造出之前不存在的新事物或方法。
创造:想出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新的途径等。
改观:情况或看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 精彩句子:“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表达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迅猛和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这句话强调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4. 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描述了科学技术在20世纪的重大发现和发明,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展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的前景,强调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除了以上内容,这篇课文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例如,课文中提到了许多具体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如电视、电脑、飞机、电灯等,这些都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课文也强调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除了掌握生字、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还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九上历史第7课笔记
九上历史第7课笔记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的笔记内容: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一、基督教的兴起
1.时间、地点: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
2.创始人:耶稣。
3.教义: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耶稣是“救世主”;人们只要信奉耶稣,就可以获得“永生”。
4.发展: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二、法兰克王国
1.建立:481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2.巩固统治措施
(1)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2)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3.封君与封臣制度
(1)内容: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安全。
(2)影响: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三、查理曼帝国
1.建立:800年,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
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称为“查理曼帝国”。
2.分裂:843年,帝国一分为三。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笔记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教师讲解方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建议你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笔记
第七课《草原》是一篇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草原上的感受和见闻。
以下是本课的学习笔记: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二、文章内容:
1. 文章结构:题目、导语、正文、结语。
2. 文章特点: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3. 主要内容:作者在草原上的感受和见闻。
三、学习方法:
1. 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四、重点难点:
1.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五、学习步骤:
1. 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2.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总结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六、学习资源:
1. 课文原文;
2.相关文化背景资料;
3. 相关文学作品选读。
8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笔记
8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笔记一、作者简介。
朱德,字玉阶,原名朱代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二、字词积累。
1. 字音。
- 佃农(diàn nóng)- 祖籍(jí)- 溺死(nì sǐ)- 劳碌(láo lù)- 私塾(sīshú)- 周济(zhōu jì)- 宽厚(kuān hòu)- 仁慈(rén cí)- 连夜(lián yè)- 慰勉(wèi miǎn)- 不辍(bù chuò)- 任劳任怨(rèn láo rèn yuàn)2. 词义。
- 佃农: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 溺死:淹死。
- 劳碌:事情多而辛苦。
-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 宽厚:宽而厚。
(待人)宽容厚道。
(声音)浑厚。
文中取意。
- 仁慈:仁爱慈善。
- 慰勉:安慰勉励。
- 不辍:不停。
-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三、文章结构。
1. 第一部分(第1段)- 点明主旨,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这一段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既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和悲痛之情,又提示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成为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
2. 第二部分(第2 - 15段)- 按时间顺序,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
- 第2 - 7段:回忆母亲的家庭情况和“我”的出生情况,着重写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六年级上册册语文第七课课堂笔记
《开国大典》的课堂笔记1. 生字生词:典:典礼、典章制度、典范阅:检阅、阅兵、阅历指:指导、指挥、指定挥:挥舞、挥动、发挥城:城市、城楼、城堡市:市民、市区、上市宣:宣布、宣传、宣言传:传令、传达、传奇受:接受、受理、受害到:到达、到来、到场2. 课文解析:第一段(第1-5自然段):描述了开国大典的背景和会场的布置,以及参加大典的人们。
第二段(第6-11自然段):详细描述了毛主席的言行和宣布开国大典的情景。
第三段(第12-14自然段):描述了阅兵式的盛况,包括各个部队的进场和接受检阅的情景。
第四段(第15-18自然段):描述了群众游行的热烈场面,以及人们对于新中国的期望和庆祝活动。
3. 语法知识点:— 1 —被动语态的使用:如“我被邀请参加典礼”,“典礼被宣布开始”。
连词的使用:如“而且”、“但是”、“所以”。
4. 重点难点解析:重点: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以及开国大典的意义。
难点:理解课文中使用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术语,以及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5. 拓展延伸: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等。
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开国大典的场面和氛围。
6. 课堂笔记整理:在课堂学习中,及时整理笔记,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
可以将笔记整理成思维导图或树状结构,方便后续复习和记忆。
7. 课后思考题及答案:问题1: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对中国人民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毛主席是开国大典的主要领导人物,他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进行了阅兵式的检阅。
他是中国共产— 2 —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非常重大。
问题2:开国大典的意义是什么?它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什么影响?答案2: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
同时,它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行论》第七课讲义摘录一、名词解释:暇满增上生决定胜1、“暇”指闲暇,即是远离了八种无暇之处;(P108 第二段)“满”是具足十种圆满——五种自圆满、五种他圆满。
(P110 第三段);“暇”和“满”,分别从否定和肯定的角度建立,二者并不冲突。
远离八种无暇、具足十种圆满,总共要具足十八种条件,才能叫做“暇满”人身。
(P111 第三段)2、增上生:暂时成办善趣的人天安乐。
3、决定胜:究竟获得声闻、缘觉阿罗汉,或者佛和菩萨的果位。
(P115 第二段)二、为什么说暇满人身是菩提心的殊胜所依?菩提心唯有依靠人身才能获得。
如果获得了人身,菩提心很容易产生;假如没有人身,虽然有些经典中说,除人以外的其他众生也能获得菩提心,但这些身体并不殊胜,他们的菩提心不能三时都圆满,只不过从“可以生起”的角度来讲的。
最圆满的就是人身。
哪怕善趣中最好的天人、龙王等身,由于散乱心非常强,也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所依,无法真正行持善法。
所以说,远离了八种无暇、具足十种圆满的暇满人身,是菩提心的殊胜所依。
阳毅师兄补充:1、唯有暇满人身才圆满具足修佛法的条件(可以从十八个稍微广地暇满阐述一下),只有能够有条件修行佛法,才能够修持菩提心;2、从菩提心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功德(第一品整品都在讲功德),来反证只有暇满人身才有资格成办具足如此巨大功德的菩提心。
(P106 第三段,P116 第二段)三、请写出八种无暇,为什么称这些地方是无暇?请分别说明理由。
非人中的四种无暇:1、地狱:恒时有寒热的痛苦,根本没有修行的空闲;2、饿鬼:整天有饥渴的痛苦,不可能有修行的机会;3、旁生:有愚痴和被御使的痛苦,也没有修行的机会;4、长寿天:在四禅广果天的附近,转生于此的天人,很多大劫中一直处于禅定,没有任何意念,故也不会有机会修法。
(P108 第二段)人中的四种无暇:1、边地:转生到偏僻的地方,佛法一点都不兴盛,在那里,人们把佛教当作神学,当作一种很奇怪的东西,甚至有些地方连三宝的名号也听不到;还有些人,虽然生于佛法兴盛的中土,但由于家庭的关系,对佛教一无所知,这些人都没有修法的机会。
2、佛不出世:虽然没有转生到偏僻的地方,但佛没有出世,就像暗劫一样,也没有修法的机会;3、持邪见者:即使转生到佛出世的地方,但相续中生起了邪见,对佛教的所作所为不相信,这样也没有机会修法;4、喑哑:虽然没有生起邪见,但自己特别愚痴,怎么听经闻法也没有思维能力,这种人也没有机会修法。
(P108 第三段)四、五种自圆满是指哪些?倘若一个不具足,会对修行有什么影响?五种自圆满包括:1、转生人中(身为具足男根或女根的人)2、生在佛教兴盛的中土(一定要转生到具足三藏十二部、四众弟子的佛教中土)3、诸根具足(眼耳舌等身根、意根都完整无缺)4、业际无颠倒(断除五无间罪因)5、对佛法有信心。
(P110 第3、4段)以上五种为自身方面需要具足的因缘,五种因缘必须同时具足,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能修行佛法。
五、五种他圆满包括哪些?为什么决定是五种,四种或六种可以吗?请说出理由。
观待他方所具备的修法机缘,称为他圆满,共有五种:1、佛陀出世(佛陀显示于世)2、佛已说法(宣说佛法)3、佛法住世(因为有了见谛的补特伽罗而使佛法得以住世)4、自入圣教(根据圣者的证悟而开示教言/有了上师们的教言,才能令有缘者趋入佛法)5、师已摄受(已遇善知识摄受)或:有提供资具的施主(不具足施主的话,修行人或出家人就没办法生活,修行会有一定的困难。
(P111 第二段和P112 第三段)依靠他方具足的此五种他圆满,是修法所需的最基本的外缘,同样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个是不圆满,多了任何一个是重复,因此决定是五种,四种或六种都不行。
【注】补特伽罗——梵语pudgala的音译,意为六道轮回的有情众生。
六、从因、比喻、数目三个角度,请分别说明暇满人身十分难得。
因的方面:人身依靠清净戒律而获得,尤其是暇满人身,必须以前世的清净戒律为因,布施、持戒、忍辱等六波罗蜜多为缘,再加上往昔所发的殊胜善愿,具足这些因缘才能获得。
比喻方面:佛陀在大乘经典中宣说人身难得时,有时用盲龟值木轭的比喻,有时用昙花难以现世的比喻,有时用撒豌豆于墙壁偶尔会停留的比喻,有时用沉香木气味的比喻。
数目方面:恶趣众生多如晚上的星星,善趣众生少如白天的星星,或者恶趣众生多如大地土,善趣众生少如爪上尘。
(P113 第三段)七、有人想:“经中虽说人身难得,但这只是一种说法吧,现在世界上的人这么多,怎么会是难得呢?”这种想法正确吗?请以理分析,并说说你对人身难得的认识。
这些只是表面现象,正如经论中所说,愚痴的人或普通的人占了绝大多数,真正修行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一个城市中有一百万人,里面有多少人皈依佛教?如果有一百人皈依佛教,真正要了脱生死、发菩提心、发出离心的修行人又有多少?从这个角度来看,具足八种闲暇、十种圆满的人身相当不易。
(阳毅师兄补充)关于人身难得,上师在其他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开示:1、人道众生相对于其他道众生在数量上比较,少之又少,如上一题中用的数目的比喻;2、转生为人的因(条件)相当难,因:前世要受持清净的戒律。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讲人身难得。
(P114 第二段)八、“后世怎得此圆满”,是以什么根据说后世得不到今生这样的圆满人身?通达此理后,我们应怎样对待现在的人身?清净圆满的暇满人身必须以前世的清净戒律为因,布施、持戒、忍辱等六波罗蜜多为缘,再加上往昔所发的殊胜善愿,具足这些因缘才能获得。
在已经获得这样暇满人身的此时此刻,如果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奉行善法、没有好好修行、好好发愿、好好打基础,整天以吃喝玩乐度日,这样好的人身来世绝对不会再得到。
(P116 第一段)我们人间就像《中观四百论》中讲的那样,大多数人造恶业以后,都是堕入三恶趣,如果转生到那里,什么时候才有解脱的机会,这方面值得考虑。
通达此理后,已经得到这么好的人身的我们,一定要再三思维:人生几十年一晃就过了,如果全部用在世间八法上,如同得到一个金宝盆,却用来盛不净粪,是非常可惜的。
依靠人身,我们可以超越生死轮回的苦海,播下超胜如意宝的菩提心种子。
获得这样的人身千万不能放逸,一定要朝具有价值、具有意义的方向努力,依靠正法光明,了知十八暇满,真正修持佛法,人身方具意义。
(P116 2—4段)九、《宝箧经》中讲了哪四种是我们应产生信心的对境?《宝箧经》中说,佛陀、菩萨、佛菩萨的行为、菩提果,是我们应产生信心的四种对境。
(P121 第三段)十、解释颂词:“具备闲暇圆满之双翼,亦具现见善恶功过目,然被贪图名利网所擒,岂非已入罪恶之笼中?”如果我们具足了暇满人身的双翅,拥有了照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双目,但一味地贪著于名声、地位、财物,那就会困在罪业的牢笼当中,无法解脱。
就像一只雄鹰,它有一对强有力的翅膀、敏锐犀利的双目,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于空中,但如果它被束缚在网罟中,也根本不能飞行。
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具足了人身,又了知了一些佛法,但如果整天贪执于名利财物,就很容易被恶业束缚住。
(P122 第二段)十一、请结合比喻说明菩提心所依之心的难得性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在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夜晚,乌云密布、漆黑一片,这时如果有一刹那的闪电,也会显得特别明亮,能够照亮一切。
同样,世人学佛的念头或想利益众生发菩提心的念头,在整个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非常短暂的一件事,如同黑暗中的闪电一样稍纵即逝。
由此可见菩提心所依之心(意乐所依福德之心)的难得与珍贵。
所以在善心生起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不能放过。
(P117 第四段—P118 第一段)十二、为什么说人身的价值已经远远胜过了如意宝?1、想获得小士道的人天福报,需要依靠人身;2、想获得永远解脱轮回的声缘阿罗汉果位,需要依靠人身;3、想要度化无边的众生,还是要依靠人身。
不管是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全部都是依靠人身而获得,因此从价值的角度来讲,人身确实胜过了一切如意宝。
(P115 第二、三段)(补充)因为唯有人身才是菩提心的殊胜所依,依靠菩提心可以成办人天的增上生和佛果的决定胜,而如意宝只代表人间的安乐,连增上生都比不过,更不用究竟菩提果的决定胜了。
所以,人身的价值远远胜过了如意宝。
【注】世间八法佛在经中说:世间诸法、略有八种:毁与誉,得与失,苦与乐,讥与称。
谓此八法,世间所爱、所憎,而能扇动人心,名之为风。
苟心所有主,安住正法,不为爱憎之所惑乱,即八风不能动也。
(摘自百度)阿底峡尊者对此做过很棒的描述,他说:“有八件事情让人软弱。
”—希望受到赞美—不希望受到批评—希望得到—不希望失去—希望快乐—不希望痛苦—希望声名远播—不希望默默无闻或受到忽视这世间八法十分重要,我们应该熟记在心,如此就可以不时检查我们是否落入其中的一个甚至是全部陷阱,这也是我修习的核心基础。
我们要检视自己是否落入任何这类的陷阱。
我自己就掉进全部这些陷阱当中,尤其是第一个:希望受到赞美。
我总是喜欢被赞美,这是我最大的弱点。
我相信这发生在许多人身上,微小、肤浅、无用、可笑的赞美之词,让我们变得非常软弱。
批评亦然。
几句荒谬、毫无意义的批评,能带来永久的伤害。
我想你们都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们多么喜欢赢,不喜欢输;我们多么喜欢受人关注,不乐意被人忽视……这一切都是陷阱。
如果我们落入其中一个陷阱,我们就变得软弱。
我总是掉进这八种陷阱。
我不想失去朋友,我希望得到赞美,我不愿被人批评,我想得到弟子,我希望受重视,我不想被冷落。
那么我会怎么做?为了得到我想要的,避开我不想要的,我就去满足别人的自我。
——宗萨钦哲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