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重心南移导学案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14abb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9.png)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包括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优势。
2、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阶段特征。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难点(1)理解经济重心南移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2)运用历史资料和分析方法,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发展1、先秦时期(1)北方地区: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农业发达,以种植粟、麦等为主。
(2)南方地区:长江流域的农业也有一定发展,但相对北方较为落后。
2、秦汉时期(1)北方:关中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农业、手工业发达。
(2)南方:随着秦和西汉对南方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发展,但仍落后于北方。
3、魏晋南北朝时期(1)北方:由于战乱频繁,人口南迁,北方经济遭到一定破坏。
(2)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4、隋唐时期(1)北方:经过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南方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快。
(2)南方: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提高,经济地位逐渐上升。
5、宋元时期(1)北方:在宋辽、宋金对峙时期,北方经济再次受到破坏。
(2)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繁荣。
6、明清时期(1)南方:南方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工商业市镇。
(2)北方:虽然北方经济也有所发展,但与南方相比仍有差距。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2、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相对稳定,经济继续发展。
历史: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历史: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f81e4f804d2b160b4ec0e4.png)
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节课选自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本设计采用以史实为基础,问题为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随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巩固基础知识、延伸范围,引导学生扩展思维。
对于整个中国历史的学习来说,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为止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本单元中,它更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由于本课抽象的东西较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情景与现实相关结合,同时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但另一方面学生这阶段好奇心强、所以我在教学中不断设疑,以问题带动教学的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知道南宋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历史时期的史实。
学生通过各种资料与信息,归纳出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是由北向南迁移,建立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大体认识。
学生归纳出中国在唐中后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即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能力。
方法与途径: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虚拟人物角色法。
教师组织检查层层设疑,拓深知识联系。
主要采用“教师引导,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一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是通过虚拟人物角色等形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历史认同感,步步设疑,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七年级历史: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方案)
![七年级历史: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4fca67f121dd36a22d8246.png)
( 历史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七年级历史: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方案)History is a highly comprehensive subject, and its effect on student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outlook on life, world outlook, and moral beliefs.七年级历史: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方案)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历史,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维目标][知识识记]1、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2、知道南宋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历史时期的史实[能力培养]1、分析两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概述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致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1、通过了解两宋经济发展,增强对两宋是我国经济继续发展重要阶段的认识2、通过几个阶段的学习,增强了对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认识[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自唐中叶以来,我国历史又一次进入战乱不断、政局不稳的社会动荡时期,虽说北宋实现了相对的统一,却长期与辽、西夏战事不断,加上南宋与金的战争以及绍兴和议之后,疆域进一步缩小,这一切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然而两宋时期的南方经济还是得到长足发展,这又是为什么呢?2、和学生共同设计《两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表》,帮助学生自学。
行业部门发展地位农业生产工具土地垦辟芋田农业作物手工业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商业货币3、为帮助学生加强对“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的表现”的认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系列图片,以加深对上述成就的理解,如在工具的创新上,展示了“秧马图”“牛转翻车”图加以适当的解释,说明这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圩田图”是把农田和水利结合起来的杰出创造,宋代“刻丝图”,栩栩如生的工艺,宋“清白釉瓷观音像”是两宋时期丝织、制瓷技术的经典之作,而楼船技术的高超又使我们现代人进一步领略了当时造船技术的超前。
《经济中心的南移》导学案
![《经济中心的南移》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1802f6bd64783e08122b9c.png)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主备审核班级组别姓名【教学目标】1.记住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之时。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自主学习】(一)新课预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南方农业的发展:(1)表现:①为提高粮食产量,从______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在江南地区推广。
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
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棉花的种植,由____、______扩展到___________;③______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______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2.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民间谚语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与何时?(3)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4)结合课本108页三则资料,想想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⑴纺织业:北宋时,南方________ 有了很大的发展。
______丝织品“______”。
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________。
从海南岛兴起的______,南宋时也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⑵制瓷业:______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南宋时,______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________烧制的_____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⑶造船业:东南沿海的______、______等地造船业发达。
3.南方商业的发展:⑴商业都市: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______和______。
⑵海外贸易:______、______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⑶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a4476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d.png)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南宋时期的江南地区发展、海外贸易繁荣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如文化繁荣、科技发展等。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经济重心南移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2.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结合地理学科,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 结合文化学科,让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 结合其他历史时期,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情况,培养学生的历史串联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历史教材、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帮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2.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件、图片、地图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dc5e05581b6bd97f19ea46.png)
“导学·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导学学案班级姓名编号日期: 2014-4- 审批:课题: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设计者:燕子年级·组制一年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唐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2、过程与方法:运用教材图文资料及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及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自评:师评:基础题:精挑细选,检验自主学习的成果,并交流展示(8分钟)*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D.麦田面积扩大*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A.定窑B.钧窑C.景德镇D.哥窑( )3.我国古代造船技术水平居世界首位是在(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4.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出现在()A.唐朝B.宋朝C.明朝D.元朝5.宋代丝织品“号为天下冠”的是( ) A.四川B.江浙C.广州D.长沙6.宋代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 ) A.开封和洛阳B.兴庆和中都C.开封和杭州D.苏州和南京*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北宋后期B.南宋前期C.南宋后期D.北宋前期8、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B.广州C.临安D.泉州.9.宋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 ) A.广州和苏州B.杭州和刘家港C.泉州和直沽D广州和泉州10.北宋前期世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四川地区的原因是A.该地区商业发达B.该地区缺铜( )C.为了携带方便D.该地区缺银11.浙江哥窑烧制的,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A.青瓷B.白瓷C.唐三彩D.冰裂纹瓷器*发展题:读图回答问题:1、北宋时期纸币最早出现于哪个地区?2、北宋时期称纸币为什么?3、该地区出现纸币的原因是什么?4、纸币的出现,作用如何?提高题:小组内合作,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北宋纸币1、为什么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2、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发展?Ⅲ.复习辅导部分:1、回头看:基础知识再现与梳理:这节课了解了哪些知识?2、精品阁:充实完善课堂笔记.把“重点识记”记在笔记本上。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b8e64c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3.png)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掌握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认识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观察和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运用比较法,分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运用史料分析法,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2)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 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 史料分析法:运用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江南地区的美景、古代农业生产场景等。
(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方式。
(3)提问:为什么江南地区会成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心?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关于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 课堂讲解:(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分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阐述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史料分析:(1)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中的关键信息,加深对经济重心南移影响的理解。
历史: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无答案
![历史: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华师大版七年级下)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555202b9f3f90f77c61b29.png)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2、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预习检测】1、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完成下表行业部门发展地位农业生产工具土地垦辟农作物手工业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商业货币完成的?【共同探究】2、这三幅图分别代表了宋朝哪一部门的发展?各部门具体情况如何?【拓展练习】1、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A、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B、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C、王安石看到东京城外棉花长势喜人D、四川居民流通纸币4、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D、麦田面积扩大5、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A、定窑B、钧窑C、景德镇D、哥窑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A、北宋后期B、南宋前期C、南宋后期D、北宋前期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家成熟),则数郡忘饥。
——《宋书》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意思是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宋朝谚语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2)除了材料二反映的农业方面外,宋朝的经济发展还在其他方面体现出来,请各举一例。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908f5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1.png)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重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的概括。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 PPT课件。
3. 教学素材(图片、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我国古代经济的分布特点。
2. 提问:同学们认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是否发生过转移?转移到哪里了?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页,阅读“经济重心的南移”部分。
2.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解答疑难问题。
2. 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3. 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南移的阶段性和特点。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如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商业的繁荣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及其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 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参与度。
2. 案例分析的深度。
3. 学生总结和反思的能力。
六、深入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页,阅读“江南地区的开发”部分。
2.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江南地区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七、地图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南移的路线和范围。
2. 学生分析地图,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特点和趋势。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ee2045ddccda38376baff7.png)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太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的粮仓。
民间流传着“ ”的谚语。
2棉花的种植,由、扩展到流域。
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问题归纳:江南地区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蜀地丝织品“ ”。
从海南兴起的,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 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后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宋朝的造船业局当时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
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和。
杭州改为都城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3北宋前期,地区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最后完成。
问题归纳:我国经济重心何时移到南方?此时南方经济发达的表现是什么?北宋初期,商人李某从海外经商归,准备到东京探亲。
他从泉州上岸,发现港口停泊着许多大船,一片繁忙;途径黄河流域,发现棉田遍布;路过淮河流域,闻到稻花飘香;他选购了一套本朝史书,当读到“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旋塞北”时,不觉潸然泪下;到了东京,受到亲人的热情接待。
他发现家人生活的很好:烧的是煤,吃的是大米饭,桌上摆着精美的瓷器,出门买东西用的是纸币。
请你诊断:上述情景描述中,有哪些不符合史实?请逐一指出并说明理由。
①;理由。
②;理由。
③;理由。
材料一(宋朝)朝廷在古都时,实仰东南财富,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⑴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其中的“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⑵材料二体现了宋朝采取什么样的对外贸易政策?为有效管辖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⑶两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1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经济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e927b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d.png)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2、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表现。
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2)经济重心南移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2、难点(1)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深层次原因,如自然环境、政治因素等的综合作用。
(2)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格局和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初步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
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显著提高,如牛耕技术在南方得到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也增加了农田的灌溉面积。
2、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南方的粮食和物资通过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
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再次大规模南迁,进一步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3、两宋时期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了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的粮仓。
南方的手工业和商业也超过北方,如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等在南方蓬勃发展,城市繁荣,商业活动活跃。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自然因素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
南方的地形相对平坦,土地肥沃,适宜耕种。
2、社会因素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
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3、政策因素统治者重视南方的开发,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4、技术因素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如改进的灌溉工具、优良的农作物品种等。
(三)经济重心南移在农业方面的表现1、耕地面积扩大南方地区开垦了大量荒地,耕地面积增加。
圩田、梯田等新型农田形式的出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高二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cf890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e.png)
-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积极评价和指导。
4.加强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注和思考。
5.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加深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
2.教学内容:
-详细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如地理优势、人口迁移、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等。
-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以具体历史事件为例,阐述南移的阶段性特征。
-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展示南方地区的历史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南方地理环境,体会南方经济发展的优势。
-通过这个话题,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
2.教学内容: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
-回顾已学的古代历史知识,如江南地区的开发、大运河的开通等,为学习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简要介绍南北朝、隋唐、南宋等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引发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关注。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4c6bb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5.png)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
2.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5. 我国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生动形象地展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引出经济重心南移的话题。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
(2)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3.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知识测试: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图片、数据和图表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 案例材料:收集与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加深对经济重心南移背景、原因和影响的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第3-4课时: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九、教学反馈与改进: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和测试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d1fd333169a4517723a3a2.png)
【学习目标】1、了解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知道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概况以及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已成定局。
【学习重难点】重点: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概况。
难点: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合作探究】1、你能不能总结一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共有哪些?2、经济重心的南移,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3、同金属货币相比,纸币有哪些优点?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产生的吗?它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巩固练习】1、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2、有人想研究宋朝最大的商业都市,你应向他推荐()A.开封和杭州B.上海和北京C.南京和杭州D.西安和北京3、南宋时,有一位阿拉伯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蕃市 B.市舶司 C.蕃学 D.蕃坊4、两宋时期,既是造船中心又是著名大商港的城市有()①开封②广州③泉州④杭州⑤景德镇A.①④ B.②③ C .②⑤ D.①③5、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①南方相对安定②南方人口增加③北方民族大融合④政府重视农业生产A. ①②④B.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①③④6、以下有关纸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B.纸币的出现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C.纸币的出现是宋朝商业繁荣的结果D.“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7、如果你回到了北宋,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吃上太湖流域的大米③盖棉被睡觉④用上景德镇的瓷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历史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06d36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6.png)
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唐朝中叶以前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的相关史实。
2.提问:为什么唐朝中叶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向南移?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三、课堂讲解1.讲解唐朝中叶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方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
d.统治者对南方的重视和开发。
2.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a.唐朝中叶,江南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的经济中心。
b.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c.北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
3.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a.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b.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
c.为后世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案例分析a.唐朝中叶以后,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
b.北宋时期,苏州、杭州等城市成为全国性的商业中心。
c.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港口城市,如泉州、明州等。
五、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列举唐朝中叶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简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后世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历史与社会 经济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
![历史与社会 经济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fdd78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c.png)
4-3-5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
二、课前自主学习(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南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从__________移到了__________。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多__________,南方__________。
②南方__________优越。
③南方__________生产。
④北方人口__________,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工具。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1.宋朝时,__________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一带,成为重要的粮仓。
2.北宋时,__________在广东和福建普遍种植起来,到南宋后期扩展到__________。
3.北宋时,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的丝织品“__________”。
4.宋代,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界线消除,店铺集中的地方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区。
(打破“坊”和“市”界限)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__。
三、问题探究1.阅读以下史料,分析不同时期江南的特点。
资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资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资料三:“苏湖熟,天下足。
”(宋·高斯得《耻堂存稿》)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乱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其后,北方经历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资料二: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
加之长期经济发展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资料三:吴越王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e075cbaa00b52acfc7ca39.png)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学习方法】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一、课前预习1.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最后完成。
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
2.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二、课内学习活动一、结合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总结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活动二、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活动三、课堂检测1.宋朝时期,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农作物是( )A.水稻B.小麦C.粟D.玉米2.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 )A.日本B.越南C.朝鲜D.阿拉伯3.如果你回到了北宋,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吃上太湖流域的大米③盖棉被睡觉④用上景德镇的瓷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4.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最终完成于()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5.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
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6.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会子美元英镑A B C D7.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8. 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经济作物()A、茶树、烟草B、棉花、大豆C、棉花、茶树D、棉花、玉米9.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两宋时,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得到推广C、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D、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10. 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开封B.广州C.临安D.泉州三、课后复习作业:P57、P58动脑筋。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c8d3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d.png)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教案标题: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目标:1. 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原因;2. 分析南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3. 探讨南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经济重心的南移”;- 引发学生对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原因;- 分析南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的优化等方面;- 通过图表和数据展示南移的具体表现和趋势。
3. 讨论与思考(20分钟):-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南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小组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整体讨论:引导学生就各组的观点进行讨论,激发思考。
4. 拓展活动(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调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了解是否存在南移的现象;- 学生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总结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原因;- 评价南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结南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讨论他们对于经济重心南移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辅助工具:1. PPT演示;2. 图表和数据资料;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4. 研究报告的指导要求。
教学评估:1. 讨论与思考环节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维的深度;2. 学生撰写的短文,评估其对于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南移对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具体影响;3.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就南移的利与弊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辩论能力。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b2f92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5.png)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
2.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过程。
3. 利用图表法,直观展示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介绍我国古代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的历史背景。
3. 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结合图表,讲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逐渐南移的过程。
4. 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5. 阐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性和影响。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经济重心南移前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2.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对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知识运用能力:通过课后实践项目,检验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知识的运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审视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总结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f07e2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e.png)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1一、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㈠教材地位及课程标准《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第三课,是中国古代史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尽管两宋政权没有在政治上达到如隋唐那样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有一个过程,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到宋代已成定局。
这一变化还影响着今天中国经济的状况,是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通过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前预习、收集和整理资料,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㈢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二、学法和教法设计教法构思:新课改要求教师正确、灵活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班级:姓名:命题人:李焕
【学习目标】
1、知道两宋时期,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的表现。
2、理解掌握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及经过。
3、认识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课前预习】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学习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致情况。
【课前检测】
1、两宋时期农业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课内探究】
一、阅读P42—45,完成有关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的表格
的填写。
1、我国古代人们的衣料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3、你知道为什么两宋的海外贸易那么发达的原因吗?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又有哪些?政府又是如何管理对外贸易的?
二、 联系初一上册有关内容,阅读课本P46,你能否概述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的经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你能不能总结一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共有那些?
2、通过学习经济重心的南移,请同学们思考对我们国家新时期的建设有哪些启示?
【巩固提升】
1.同金属货币相比,纸币有哪些优点?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产生的吗?它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情况?
2.我们经济中心的南移开始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间完成?
【课堂达标】
(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刻到了,要细心哦!)
一、选择题:
1、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A.河北曲阳B.河南汝州C.江西景德镇D.河南开封
2、有人想研究宋朝最大的商业都市,你应向他推荐()
A.开封和杭州
B.上海和北京
C.南京和杭州
D.西安和北京
3、南宋时,有一位阿拉伯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蕃市
B.市舶司
C.蕃学
D.蕃坊
4、两宋时期,既是造船中心又是著名大商港的城市有()
①开封②广州③泉州④杭州⑤景德镇
A.①④
B.②③ C .②⑤ D.①③
5、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
①南方相对安定②南方人口增加③北方民族大融合④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③④
6、以下有关纸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
B.纸币的出现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C.纸币的出现是宋朝商业繁荣的结果
D.“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如果你回到了北宋,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
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吃上太湖流域的大米③盖棉被睡觉④用上景德镇的瓷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8、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西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南宋时期
D.隋朝时期
二、材料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宋书》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意思是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出自宋朝谚语请回答:
(1)当时江南地区种植水稻的优良品种是什么?是从哪个国家引进的?
(2)除了材料二中反映的农业方面外,宋朝的经济发展还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各举一例说明。
(3)从古到今,发展经济,富民强国都是一项重要国策。
请你对当今我国的经济建设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不要求作答
【拓展延伸】
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课后识记】
1、两宋经济发展的表现。
2、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及影响。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