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优质课教案新部编本.docx

合集下载

高中优秀历史备课教案模板

高中优秀历史备课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填写)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背景等基本史实;(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归纳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历史;(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背景等基本史实;(2)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2. 教学难点(1)复杂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2)历史规律的归纳总结;(3)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2)简要介绍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新课讲授(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背景等基本史实;(2)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归纳总结历史规律;(3)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

3. 课堂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开展课堂辩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3)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4. 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大全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大全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脉络。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2.中国近现代史3.中国现代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现代史的基本脉络。

2.难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评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古代史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吗?2.教学内容(1)夏、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4)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讨论该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第二课时:中国近现代史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近现代历史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吗?2.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太平天国运动(3)洋务运动(4)戊戌变法(5)辛亥革命(6)五四运动(7)抗日战争(8)解放战争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讨论该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课时:中国现代史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代历史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吗?2.教学内容(1)新中国成立及其意义(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改革开放(4)香港、澳门回归(5)北京奥运会(6)中国崛起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讨论该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2.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写一篇短文,分析该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六、教学反思1.提高课堂互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2.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框架。

3.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中国近现代史重点:理解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分析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深远影响。

高中优质课历史教案模板

高中优质课历史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材:《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的意义,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2.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教学难点:1. 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和战争进程。

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原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和战争影片片段,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2. 提问:抗日战争的背景是什么?它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讲授新课1. 抗日战争的背景-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历史- 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 国际形势的影响2. 抗日战争的过程-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如张自忠、杨靖宇、左权等)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的意义。

2. 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原因,如国共合作、民族觉醒、国际支持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讲授新课1.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原因- 国共合作的成果- 民族觉醒和民族凝聚力-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2.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消灭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国际地位-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三、课堂活动1. 学生观看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录片,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情况。

2. 学生分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四、课堂小结1. 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高中历史优质课教案新部编本

高中历史优质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高中历史优质课教案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课程标准】1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利结构2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1787年美国宪法》,二是该宪法的影响。

其中心内容是1787年宪法的“分权与制衡”及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781年成立的美国邦联只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无力解决独立战争后面临的执政困境,建设一个怎样的美国成为《1787年宪法》的重要任务。

作为近代世界的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宪法把西欧启蒙思想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它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类对于理性政治的追求变成了现实。

它不仅为美国二百多年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学情分析】学生对美国历史的认识侧重于对美国独立战争和少数名人逸事的了解,对美国宪法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时事性质的感性认识,对“三权分立”的理解也停留在较浅的水平。

由于美国对世界影响深刻而广泛,中国媒体对美国政治,特别是美国选举有较多关注,学生对探究美国共和政治有较大的兴趣,但学生对美国政治文化的独特性、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对美国政治文明不够宽容,不能以平等的意识看待、探究美国的宪政文化,有时走向两个极端或是盲目的崇拜或是盲目的贬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区别,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再现,材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教案新部编本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高一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体系】“精耕细作”的含义: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重难点解析】1.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个基本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形成的表现:(1)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如铁农具、铁犁牛耕、曲辕犁。

(2)耕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从千耦其酝到个体农耕。

(3)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如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

(4)农学知识理论不断积累和推广:如《农政全书》等著名的农学著作。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2)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4)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从农耕技术的发展: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重视水利的兴修,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考古学家一般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按工具出现先后顺序B.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C.按考古学特点来划分D.按工具的优劣来划分2.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

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一项技术革新是A.犁壁的安装B.铁犁铧的发明C.牛鼻环的使用D.“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3.以下三张图按先后顺序分别表现了A.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B.大河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C.海洋文明、草原文明、大河文明D.草原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合集6篇)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合集6篇)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合集6篇〕篇一: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课标要求】⑴讲述创造珍妮机的故事,理解英国工业____开场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创造;⑵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消费中的作用;⑶简述创造"旅行者号"机车的根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宏大影响。

【教学目的】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工业____首先开场的国家和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创造“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创造蒸汽机车的根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消费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宏大影响。

理解工业____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____的原因以及工业____对人类社会开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二、才能与方法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____的原因和工业____对人类社会开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p ,培养学生分析^p 、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才能。

通过对工业____中一系列工作机互相作用以及各部门间互相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拟、判断、联络、推理分析^p 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工业____中的一系列创造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工业____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创造创造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通过工业____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宏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开展需要技术____,科学技术是第一消费力。

【重点难点】一、重点:英国最早进展丁业____的原因;工业____中的重要创造创造及工业____的影响。

二、难点:工业____中各环节的互相促进和工业____的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准备】老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辅以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图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设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和轮船吗?你们知道它们创造于什么时候?谁为它们的创造做出了重要奉献?〔学生答复后老师过渡〕这两种重要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____时期。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1.唯物史观:通过对秦朝统一的条件分析,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要性与偶然性。

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

掌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建立的史实,能够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认识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要一分为二地评价。

2.家国情怀:通过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家国情怀。

3.史料实证:通过多媒体出示秦暴政的史料与实物,如骊山陵墓的修建、阿房宫的建造、万里长城的修筑,人民遭受苛法的折磨等情境和图片,增强历史的真实感,感同身受,真切体会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深刻体会政权的成败,不仅要有先进的体制,更要有一套符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4.时空观念:通过学习秦末农民起义,学生了解其过程,分析秦的速亡原因,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和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实现统一的原因和条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3.多媒体、粉笔、教科书。

【新课导入】【师】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请同学们通过思维导图了解秦朝发展的时间线索。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感受秦朝统一的条件、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政治制度以及走向灭亡的原因。

【新课讲授】一、秦的统一【师】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通过教材学习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1.条件生:(1)客观条件:政治上,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经济上,各地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高中历史优质课教案模板

高中历史优质课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此处填写具体课题,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制度名称、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

- 通过阅读、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历史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运用历史地图、图表、文献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制度名称、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

2. 难点:- 对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的全面、客观、辩证的分析。

- 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讲授- 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 结合历史地图、图表、文献等,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时空观念。

3.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分析。

- 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氛围、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教学效果。

2. 教学改进:- 根据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反馈:-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2. 历史地图、图表、图片、视频等3. 互联网资源七、教学时间(此处填写具体教学时间,如:45分钟)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讨论氛围、回答问题的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提交时间等。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案模板

高中历史新教材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高中历史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了解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

2. 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1)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

(2)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有更直观的认识。

(3)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 课后作业(1)布置课后作业,如阅读教材、完成练习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进行深入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测试:进行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是否具有趣味性。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备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部编版高一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部编版教案

部编版高一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部编版教案

部编版高一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高中历史部编版教材的内容结构和教学要求•学习历史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和概念•掌握部编版高一历史教材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文献阅读和运用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围绕高中历史部编版教材展开,重点介绍课程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相关内容。

2.1 课程结构高中历史部编版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古代史》和《现代史》两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人》等模块。

2.2 教材内容2.2.1 古代史古代史包括《原始社会与古代文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周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等几个阶段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2.2 现代史现代史包括《近代史》和《现代中国史》两个模块。

近代史主要包括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和世界现代史,内容包括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的反抗运动等。

现代中国史主要包括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2.2.3 选修部分选修部分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人》等模块。

通过选修这些模块,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名人的相关知识。

2.3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课件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教材内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步骤3.1 教学准备准备好所需要的教材、课件、教学资源等。

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3.2 导入与展示通过导入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讲授教材内容根据教学计划,逐步讲授教材内容。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范文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范文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范文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历史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案1怎样理解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从“振兴中华”的救国愿望出发,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深入研究中西有关思想资料并实地考察西方社会政治的基础上提出的。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它继承了中国历的民族主义传统,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民族主义思想。

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绝不是排斥满族,只是反抗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满族贵族的统治。

孙中山认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34页)。

民族主义“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选集》第81页)。

所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统治者。

也没有排外的思想,而是要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政治上获得独立之后,必须有经济上的富强独立,这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

孙中山对此作了十分具体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国建设的具体蓝图──《实业计划》。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前是全体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旗帜。

孙中山倡导的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主要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和民治观念。

历史部编版高一教案第一课3篇

历史部编版高一教案第一课3篇

历史部编版高一教案第一课3篇历史部编版高一教案第一课篇1新高中课程标准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在教学中我们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

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我们的教学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针对这一新形势,我们提出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这一口号。

要培养这样的跨世纪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高中历史新课程这一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验田,对我们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赢得主动,取得事业和人生的双重进步。

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尽快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望亭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年级共六个班近三百四十个学生,重点班生源质量相对较好,普通班生源质量相对差一些,高一新生一方面由于初次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和作息习惯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历史教学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一些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历史典故,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生动活波和直观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

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又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高中历史教材的主体结构按“学习专题”构建。

历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一起构成了人类历多彩的生活活动。

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教案(教学设计)
2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巩固统一的措施。
归纳总结:①车轨②文字③货币
④度量衡⑤驰直道⑥法律⑦户籍
⑧迁六国贵族⑨社会风俗
4.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二、秦朝的暴政。
1、政治危机:教师展示课件出示图片秦朝繁重的徭役、兵役(强调人民生活的艰难),阿房宫、兵马俑(强调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出示秦长城的图处(结合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让学生体会秦长城的双面作用,一方面有利于阻止草原民族对中原的骚扰,保卫了中原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长城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教材分 析
本课为秦朝结束了战国纷争实现大统一,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起点,在整个单元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秦朝统一六国的条件,承接了第 2课的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统一后秦朝采取的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秦末的农民起义又与第 4课两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的内容紧密相连。其确立的政治制度为后代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2、3、4课内容紧密衔接,绘制了中国早期封建制度雏形。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是多少代人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结果。同时通过秦的短暂而亡的分析,尝试理解历史上王朝兴衰存亡的一般规律。
3.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提问:秦朝采取哪些手段来有效巩固国家的统一?
1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课件展示①皇帝制度
教师讲述皇帝名称的由来:“皇帝”源于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秦王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决定用“皇帝”作为自己的专用称号。
课件展示材料,让学生理解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三公九卿。教师出示课件,介绍秦朝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制度。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的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太尉掌管军政,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传达皇帝诏令。

新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案电子版

新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案电子版

新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案电子版教案标题:探索历史的脉络——新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案电子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新版高中历史必修课程提供电子版教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脉络,学生将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此教案将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以满足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要求。

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学科特点。

2. 掌握历史脉络,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3. 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4.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整理和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按照新版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教学大纲,分为以下几个单元:1. 中国古代史概述2. 中国近代史概述3. 世界古代史概述4. 世界近代史概述5.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历史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进行问题解决和判断。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电子教具和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

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评估: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思维进行分析和解答,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3. 项目评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历史研究或展示,评价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案撰写要点:1. 教学目标明确,要与课程要求相匹配。

2. 教学内容详细,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规划。

3. 教学方法多样,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

部编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5篇

部编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5篇

部编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5篇部编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5篇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相信每个老师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应该准备好自己的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部编版高一历史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部编版高一历史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

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步伐前进,以确保高中历史教学和教学质量的稳步前进,从而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教材分析历史必修一学习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教科书选取的是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学习专题。

主要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类的政治活动既受制于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经济及其他活动,给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换句话说,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及其个人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国际方面的言论和活动都是政治。

因此,我们学习历史,了解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共十二个班近700名学生,生源质量参次不齐,教学上一定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地巩固和提高。

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又要进行一定的较难的作业布置和试卷的布置。

针对学情和特点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以基础知识为主。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教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 视频资料:观看纪录片《超级工程》、《中国速度》等,了解我国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工程和成就。
-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高铁站、港口、物流园区等,亲身感受现代交通运输的运作和成就。
2. 拓展建议:
- 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交通运输领域的最新动态,如政策、技术、项目等,提高对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敏感度。
-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观察和分析现代交通运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 题目:请分析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交通运输新变化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交通运输新变化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如高铁沿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意义。
- 过程:
- 简要回顾现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 强调现代交通运输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相关知识。
- 过: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现代交通运输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现代交通运输的认识和理解。
- 过程:
-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高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 2 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课程标准】
1说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利结构
2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教材分析】
本节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1787年美国宪法》,二是该宪法的影响。

其中心内容
是 1787 年宪法的“分权与制衡”及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781 年成立的美国邦联只是13 个州的松散联盟,无力解决独立战争后面临的执政困境,建设一个怎样的美国成为《1787
年宪法》的重要任务。

作为近代世界的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 年宪法把西欧启蒙思想与美
国实际相结合,它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类对于理性政治的追求变成了现实。

它不仅为美国二百多年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学情分析】
学生对美国历史的认识侧重于对美国独立战争和少数名人逸事的了解,对美国宪法的了
解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时事性质的感性认识,对“三权分立”的理解也停留在
较浅的水平。

由于美国对世界影响深刻而广泛,中国媒体对美国政治,特别是美国选举有较多关注,学生对探究美国共和政治有较大的兴趣,但学生对美国政治文化的独特性、对世界政治文明
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对美国政治文明不够宽容,不能以平等的意识看待、探究美国的宪政文
化,有时走向两个极端或是盲目的崇拜或是盲目的贬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养成独立思
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
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区别,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再现,材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材料的分析、比
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通过探究学习,体会现实,反思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体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

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历史地、客观地看待事物,正确地对待历史发展进程。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
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重点】对美国 1787 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理解“分权与制衡”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列表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总统竞选图片”)由此导出美国的政治体制。

讲授新课
设问:美国的这一套政治体制是怎样确立的?
一、 1787 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设问: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第110 页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归纳1787 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1、前提: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多媒体展示签订《巴黎条约》图片)
2、必要性
邦联制的弊端要求强化统治迫切需要制定新宪法
3、理论来源: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思想
(多媒体展示史料)
美国吸取英法的先进思想,说明美利坚民族具有开放性。

二、 1787 年宪法的内容及原则
1、 1787 年宪法的制定
(多媒体展示《制宪会议》召开的图片)
时间: 1787 年地点:费城机构:制宪会议
2、 1787 年宪法的内容及原则
内容包括序言和正文两部分
(多媒体出示“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权力机构产生方法任期权力

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任期 6年,每两年1通过法律 2 征税

州选 2名改选其中 1/33调整国内外贸易

国会4征兵、宣战权

(立法)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
5紧急时期调动民兵
2 年

数与各州人口成正比6弹劾权

总统(行政)1战时行使独裁大权
2任命政府高官
其它选民间接选出 4 年3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内阁
机构4外交权 5 军事权 6赦免权联邦法院(司法)
最高法院1最高审判权巡回上诉区法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2解释一切法律和条约法庭庭
(利用多媒体演示“三权制衡”图示)
课堂练习:(略)
三、美国 1787年宪法的影响
(多媒体出示当今美国史学界和政治界对1787 年宪法的不同看法)
1、积极意义
⑴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⑵为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示范
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⑷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
小结:重点讲解联邦制和邦联制两个概念
项目联邦制邦联制
组成单位州、邦主权国家
本质主权国家国家联盟
国家元首有无
权力关系中央权高于地方权国家权高于邦联权
2、局限性
⑴未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⑵明确将财产作为划分标准
四、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区别
(多媒体出示一段材料“邱吉尔对罗斯福说的一句话”)
探究: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何区别?
项目美国总统制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总统国王
元首产生方式选举产生世袭
元首有无任期任期制 4年终身制
元首有无实权有无
政府首脑总统首相
政府产生方式总统任命议会产生
国家权力中心总统议会
虽然美国总统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很多区别,但是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小结:
一、 1787 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原则:分权与制衡

国二、 1787 年宪法的立法权归国会
联内容和原则
邦内容司法权归联邦法院

府行政权归总统

建进步性
立三、 1787 年宪法的影响
局限性
四、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区别
课堂巩固(略)
作业
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宪法起了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