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于永正老师课有感

合集下载

听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心得总结

听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心得总结

听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心得总结听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心得总结在网上看了国家的语文教学名家于永正老师的讲座和授课。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特别是关于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使我受益匪浅。

于老师把语文教学该如何去教、怎么教心里非常非常的明确。

教学应以本为本,不要偷工减料,不要违背规律。

低年级要把重点放在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上。

识字一定要把握好让孩子们充分的通过象形字、形声字等特点学习认识汉字,一定要确保孩子们认识汉字上的达标;写字根据书法学习的规律:读贴、描红、仿影、临帖。

交给孩子观察字的结构,一个一个进行认真的指导。

第一天学习每个字写三遍,第二天写两遍,第三天写一遍,一星期后写一遍,再停一星期后写一遍。

按照遗忘的规律,给孩子们留相应量的作业,讲究科学。

朗读指导的策略“跟我读”,教师一定要示范朗读,通过表情、语气动作的展示来朗读,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不用或者尽可能少的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解释。

背诵一定要人人过关。

谈到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于老师告诉我们要相信低年级孩子也已经可以自学了,可以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如果想提高孩子学语文课的兴趣,首先要孩子喜欢你。

课堂上少问、少讲,多示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果断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惜时如金;要有自己的绝招。

每节课后要冷静的反思,听课、上课、评课一定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处理,牢记让孩子们有最大的收获。

首先打造高校课堂,后转向深刻、独到、广博的优质课堂。

于老师如今已白发苍苍,年近七旬,教学艺术高超,但于老师仍然谦虚的.跟大家鞠躬行礼,在孩子们面前连声不敢称自己有学问。

非常的尊重和不断的发现寻找孩子们的闪光点,询问孩子的尊姓大名,夸奖孩子们的可爱和勇敢,与孩子们的交流不是和蔼,而是非常非常的和蔼、特别特别强的亲和力。

于老师的严谨治学,备课的充分,每个字和词语亲自的查找资料然后给孩子们示范,充分的体现和履行着“身教重于言教”的真理!学习于老师!向于老致敬!。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左右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左右

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左右于永正老师在1999年12月14日教育部举办的“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提出了“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学法”。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快来看看吧!读于永正老师心得体会600字1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于永正老师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开卷有益,打开书时,就被吸引了,我边读边思考自己的教学,读到感动之处就写下读书心得。

当我读完时,真是收获颇多。

本书记录了于永正老师自己实实在在的教育经验,为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指明了教育方向,传授了实践方法。

我总结了几点: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做一件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于永正老师这样说:“我的一生,正在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尔后完成了我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上好课,把课上的有意思。

是我毕生的追求。

”一生追求一个目标,做好一件事,能坚持一辈子,真是了不起。

想想自己能否一生就做好这一件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教书,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我今后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课堂中,我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后要更多的关爱、关注学生。

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对这个老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相信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一定有所发展。

二、课堂需要智慧。

“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

太像那么回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

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学的开心,老师教的也轻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快乐的成长并有所收获。

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大概就是如此吧。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在我很小的时候祖父就告诉我:“娃娃,做人一定要善良”,当老师之后我觉得做老师更要善良,自己快乐也要让孩子快乐。

2024年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模版(二篇)

2024年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模版(二篇)

2024年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模版聆听于永正大师教学观摩有感在____月____日这一重要日子里,我们有幸迎来了教育界的泰斗——于永正大师莅临我校进行教学观摩活动。

此前,我们虽在屏幕中领略过大师的风采,但此番亲临现场,心中不免激动万分。

当日,青州市小学的众多语文教师汇聚于我校旗城学校的报告厅,共同见证了这一场教育盛宴。

于老先生虽已年逾古稀,然其精神矍铄,花白的头发下是一副慈祥的眼镜,面带和煦的微笑,给人以极度的亲切感。

老先生所授课程为《珍珠鸟》。

课程伊始,他便以独特的方式与孩子们互动,引导他们说出最真挚的欢迎词,让孩子们在反复尝试中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情感。

此举深刻诠释了“语文老师就要时时处处教语文”的教学理念。

于老先生的板书简洁明了,一笔一划间透露出其深厚的功底与对教学的严谨态度。

他亲自书写“珍珠鸟”三字,虽看似平凡,却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不凡。

在教学过程中,他始终保持微笑,与孩子们拉近距离,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讲解《珍珠鸟》一课时,于老先生没有采用复杂的导入语,而是直接从一个不常见的“蔓”字入手,引导孩子们思考、讨论。

面对孩子们的紧张与犹豫,他耐心地走到他们中间,以亲切的话语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在“蔓”字的讲解中,他细致入微,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随后,他又引出了“雏”字及其变体“雏儿”,进一步拓展了孩子们的词汇量。

于老先生的课堂不仅严谨有序,还充满了幽默与趣味。

他时常穿插一些笑话或趣闻,让全体老师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能会心一笑。

在朗读指导方面,他更是展现出了深厚的功底与独特的魅力。

他的声音富有磁性、抑扬顿挫、节奏感强,让人仿佛置身于文章的意境之中。

他强调朗读要发自内心、自然流畅,这种理念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第二节课中,于老先生引导孩子们以“小珍珠鸟”的身份写作。

他鼓励孩子们展开想象、用事实说话、一气呵成地完成作文。

由于之前于老先生的悉心指导与鼓励,孩子们在写作过程中变得异常活跃与自信。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读完这本阅读教学实录,我感触很深,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工匠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同时也对照了自己平时的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下面,我就结合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触来谈谈我的收获与反思。

一、欢乐,在课堂中飘荡于老师的课堂总是给人一种轻松、惬意之感,你会在不经意间走进学习语文的教学情境之中。

为了使孩子们研习得有兴趣,于老师可以真是采用了十八般武艺--为了使孩子们明白一个词语的意思,于老师只需寥寥数笔孩子们就能够从形象的画面中找出答案;为了使孩子们体会文本更深刻,于老师可以一人参演多角,可以就是“耳背”的老奶奶,也可以就是凶残骗肉的“狐狸”;为了使孩子们自学兴趣更加浓郁,于老师可以用他那独特的嗓音演唱上一小段京剧……真所谓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就是“演唱、读、搞、踢”自成一体。

于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但却没有丝毫的花拳绣腿。

他的阅读课就是要学生读,并且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读自悟。

我们评价一堂课,往往是看教师对教材挖的够不够深,却忽略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的表现。

很多的公开课上,老师在学生不能准确回答问题时,我们常常以步步引导甚至换人回答的方式使得自己的教学流程得以顺畅地发展。

于老师的做法不同,每到这时,他总是鼓励学生再读读那一自然段,完善自己的答案或者通过引导,让学生再读、反复读、有感情的读,从而让学生的思考更深入一些。

他不会轻易地让别的同学去帮忙,更不会由老师来说出答案,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个人阅读体验的尊重。

二、鞭策,在航程中扬帆于老师说:“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

”在课堂上他对孩子们激励性的评价,一节课中很难得有重复的,他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好!”“棒!”正如于老师自己所言,激励有五大原则:针对性原则、引领性原则、实指性原则、鼓动性原则、及时与重复性原则。

周弘先生说道:“没器重就没教育。

于永正上课有感

于永正上课有感

将语文带回最自然的状态——听于永正老师学术报告会有感3月20日下午,在实验小学,我有幸目睹了全国著名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于永正大师的教学风采,欣赏了其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艺术,聆听了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于老师年逾7旬,头发花白,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尤其是身上散发着的那种蓬蓬勃勃的教育教学激情令人深深折服;其优雅娴熟的教育教学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听了于老师上的《爱如茉莉》这节课,我懂得了什么叫教学艺术。

对于老师的课,我觉得任何溢美之词都不为过,任何赞赏性的语言都会是多余的,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于老师这两节课,有三个细节令我深受感动。

细节之一:于老师上课板书一笔一画,无论写字的姿势还是力度都是那么一板一眼、一丝不苟。

是啊,“读好书、写好字、做好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重点。

加强学生的写字训练与指导固然重要,但教师的书写态度读学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植物都有向光性,学生也都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写字更是这样。

如果教师板书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就难以培养起学生的正确的书写态度。

想想自己教学板书时,时有的随意性,心中着实惭愧。

何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不仅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一言一行上,更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

于永正老师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楷模,真不愧称得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标杆”细节之二:当于老师让一名女生回答“妈妈为什么生气时?”那名学生可能是紧张,一时回答不出来。

于老师轻抚学生的肩膀,温暖的说道:“没关系,都怪于老师太着急了。

”这是一种怎样的评价啊!我听了以后,一股暖暖的热流在我心头涌动。

课堂上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情况时有发生。

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时,学生内心一定会充满不安,甚至是自责。

此时教师不宜对学生批评、指责,亦不可流露出不满的情绪。

否则,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我们一直在讲以“学生文本”,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可我们做到了吗?于老师那轻轻的一个动作,那“都怪于老师太着急了”的话语,不正是对学生真心关爱、以生为本最好的诠释吗?细节之三:当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母女对话时,于老师说:“谁愿意和我做搭档分角色读”时,一个女生站了起来。

听于永正老师报告的心得体会

听于永正老师报告的心得体会

听于永正老师报告的心得体会后朱家小学张雪莉源于一本《教海漫谈》,源于两节精彩的课堂实录,对于永正老师有了了解。

于永正老师成为了我最熟悉,最崇拜的名家。

当听到校长告诉我,让我去听于老师的报告时,心中不由得窃喜。

居然能亲自听于老师的课,真是太棒啦!到了会场,第一感觉人真的太多了,可见想一睹大师风采的人真多啊。

经过一天的学习,真是收益颇丰。

首先是于老师的一堂《爱如茉莉》让我深有感触:一、于老师的课堂轻松而实在。

在课堂上,于老师不是肢解分析课文,也不是抄词解句,更不是下定义,而是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展开想象,从而体会作者深刻、细腻的思想感情。

于老师非常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一遍又一遍耐心的指导,更是饱含深情地进行了范读,在读的基础上指引学生品析文章。

于老师还非常注重“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节课,但我相信他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影响重大。

纵观整堂课,普普通通的五年级学生、平淡无奇的教学语言、司空见惯的教学方法,到了于老师这里被运用得出神入化,像被魔术棒点化了一般,居然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反思我们的教学,今后一定要抓好基本功训练,踏踏实实的进行教学。

二、课堂上的于老师是亲切的。

无论是动作还是语言无不透着于老师的和蔼可亲。

每当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或读课文时,于老师总是一首帮学生拿着话筒,一手扶着肩膀,无形之中一定会让学生感到温暖、感到踏实。

当于老师让一名女生回答“妈妈为什么生气时?”那名学生可能是紧张,一时回答不出来。

于老师轻抚学生的肩膀,温暖的说道:“没关系,都怪于老师太着急了。

”这是一种怎样的评价啊!我听了以后,一股暖暖的热流在我心头涌动。

三、课堂上的于老师是风趣的。

当一位学生读完之后(此同学读时错了一个字,当时他自觉改正了过来,这时另一位同学举手说:“老师,他读错了字”),于老师说:“他已经知道错了,再指出他的错,他会难为情的。

读《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有感

读《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有感

读《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有感拜读《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在文字中又一次走进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感受他的教学思想、感悟于永正老师教学艺术的魅力。

那一篇篇精彩的课堂实录,让人手不释卷;那幽默风趣的激励语言,萦绕耳畔;那温馨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人如沐春风。

许多教学环节,在其他的课堂上也曾见过,但用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却显得珠联璧合,格外出彩。

下面以读书的几个环节为例略谈自己的感悟。

一、初读中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学生读书要善思考,思考文中词语的意思,句子的含义,表达的情感……然后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于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在读书中思考的习惯。

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边读书边动笔圈生字、画词语、写批注……呈现出学生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

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于老师在《梅兰芳学艺》中有这样一段教学:师:大部分小朋友都读了两遍,有的已经开始读第三遍了。

谁读懂了“学艺”这个词语?梅兰芳学艺,是什么意思?生:梅兰芳跟老师学习唱京剧。

生:梅兰芳拜师学习演京戏。

师:(高兴地)不愧是“娃哈哈”!只读了两遍,课文的意思就基本读懂了。

刚才大家读书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位小朋友做了不少记号(举起他读过的课文),这是个好习惯。

可惜只发现了一个。

也许大家光顾了解课文的意思了,还没来得及做记号。

下面,请小朋友再默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下来,在你喜欢的地方画上波浪线。

会做记号,就是会思考。

像这样的环节于老师几乎渗透在每堂课中,让我也有了不少收获。

二、细读中感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的重要部分,朗读是于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一大特点,他说要让学生读出灵性,读出悟性。

那么于老师是怎样让学生读出灵性,读出悟性的呢?于老师在课堂中通过多读,有层次的读来着重理解和感悟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辅以体态动作的读来加深对词句所含感情的理解。

达到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的目的。

例如于老师在《梅兰芳学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师:谁愿意读?我想把这个机会给一个不举手的。

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范文

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范文

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范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是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他丰富的教学经验、高超的教学艺术让人望其项背、赞叹不已。

下面就是带来的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于永正老师教学心得1近日读他的著作《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卷》,其中收录了11篇口语交际课堂实录。

一篇篇读来,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在笑眯眯地望着面前的小朋友,我的耳边似乎能聆听到孩子们爽朗欢快的笑声。

一节节口语交际课不仅妙趣横生,让人感觉好玩开心,而且还能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

平时在课堂上,对于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口语交际,我也能够认真地带领学生去完成,我比较注重课堂交际环境的轻松及交际双方的互动,还曾经被王庆华老师亲点参加课堂展示活动,但是对于交际环节的设计与交际情境的创设,则过于简单了,所以,在口语交际课上,时常会有现场失控、学生表达不够满意的感觉。

在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一节节精彩的课例后,使我对口语交际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教师要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课,怎样让学生愿意说?于老师善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交际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学生熟悉的、了解的、喜闻乐见的,因此,不仅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也有话说,所以,交际课堂上学生愿意说、积极地表达、主动地参与。

例如《说说,画画,写写》一课,学生说的是自己同班熟悉的同学,画的是自己想画的人物,自然课堂就充满了灵动。

《听广播,打电话,写紧急通知》一课,教师就从学生明天要举行的爬山比赛引入,自然就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为而作。

很多老师把口语交际做为可有可无的内容,而对于作文指导又一筹莫展,只好拼命让学生背范文,以求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眼中关注的都仅仅是分数而已,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没有具备语言表达的能力,仅靠背几篇范文侥幸取胜的学生不是真正的高素质学生。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1近期读了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实录,感动不已,我才深深的体会到原来语文课可以如此生趣活泼,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

在于老师的课堂中看似普通自然又有趣的活动,实则暗藏玄机,让人不由生叹。

一、儿童立场于是我开始反思我们当下的语文教学,似乎花了很大力气去解读文本,我们总祈求把文本解读得巧妙生姿,但往往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难点是什么,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我们应该为他们搭建一个怎样的桥梁,让他们愿意学、轻松学,而不是带着负担去学。

就此于老师是完完全全站在学生的立场,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例如在执教《草》时,于老师知道学生对“一岁一枯荣”的理解存在难点,便巧妙地通过简笔画把草木的四季变化形象的展示出来,让学生代入情境理解“岁”的含义,从“岁”到时间、到自然万物的变化,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学生理解此诗层层深入。

这节课之所以令人拍案叫绝就是因为于老师站在儿童立场去雕琢文本,组织活动,因此整堂课好玩有趣又回味无穷。

二、情境教学总的来说,于老师的教学立足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而是通过日常生活或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引入新知。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于老师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还原意境,理解文本所传递的思想。

笔者深受于老师启发,在执教《一直窝囊的大老虎》一课时,学生始终无法深层次的理解文末“我”的疑惑,对于文中“老师”的理解,学生往往习惯性用“鼓励、通情达理”等词,笔者采用“读演结合”的方式代入情境,一位同学扮演文中的“我”,两位同学扮演“哥哥和妹妹”,其余同学扮演老师,表演结束后采访“我”的感受,学生能说出“委屈、窘迫、紧张”等词,最后再结合文中“老师”和“扮演哥哥的小朋友”的言行去感悟,学生居然能说出:“老师的冷漠”“老师没有教我豁虎跳,也没有鼓励我,更没有引导其他同学换位思考,而是任由他们嘲笑我”。

于永正教学心得

于永正教学心得

心得体会仔细算来,自从成为一名教师以来,我这还是第一次亲身走进名师课堂。

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荣幸,我了解到于老师是国家特级教师,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现在是一名教育家,被全国各地邀请讲课。

一、抓细节,重视写字教学。

有一个细节,也让我感触很深,凡是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的,于老师一定保证让学生看到,不让自己挡住学生的视线,宁愿自己蹲下自己的身体,这种对学生的尊重及平等对待,真的让人敬佩。

细细思想,这些细节不正是于老师对于语文教学的满腔赤诚吗?不正是于老师求真求细的风格体现吗?一位全国知名度如此之高的语文专家,都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我们难道不为之所动吗?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想教好语文,做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我该努力的地方还很多。

首先要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爱,多姿多彩。

于老师给我的感觉是很快乐,他的快乐也感染着听课的学生和老师。

我了解到,于老师不仅事业有成,而且爱好广泛,平时喜欢画画、写字、等等。

这是一位多么懂得生活情趣的长者。

我们呢?每天抱怨学生笨,领导严,工资低,待遇差,让不快充满了自己的大脑,哪里还容得下快乐,又怎能快乐地工作和生活,怎能把快乐传递给学生?也许我们应该像于老师一样,微笑面对不能改变的外在条件,或许我们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听于老师的课,解读于老师的理念,让我受益匪浅。

大师就是大师,他的光环为我这位语文教改之路的摸索者指明了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教给学生方法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点,就是他那一手规范、漂亮的粉笔字。

于老师说:“提笔就是练字时。

”“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至今让我记忆尤新。

一个生字,首先描一遍,再仿影几遍,又临摹数遍,只要不是大脑有问题,记住它的字形是不成问题的。

我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学习于永正老师的敬业精神。

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要说“不想当教育家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于永正老师是我现在的偶像,将来也会是。

看于永正老师作文指导课有感

看于永正老师作文指导课有感

看于永正老师作文指导课有感作为一名高中生,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指导课。

这是一堂非常有意义的课程,让我收获了很多对写作的新体验和新认识。

在课堂上,永正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技巧和方法,让我们更好地展现中心思想。

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简短而有力的语言表达我们的观点,如何用适当的例证和事实来支持我们的论述。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一篇好的文章必须拥有清晰明了的中心思想,并以这个思想为纽带来串联文章的每个段落和句子。

在适当的引用例证和事实方面,永正老师提出真正的例证应该是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的,而非人为的。

他告诉我们不能“炒冷饭”,也就是不能一再使用说明已经被人说烂的例证。

相反,我们需要寻找新鲜的素材,这可以通过不断了解现实世界来获取。

这样的例证或事实可以增强我们文章的可信度,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观点。

在语言表达方面,永正老师强调了文学的“音韵美”。

他说,语言是有节奏的,无声的音乐。

我们需要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来提高文章的音乐美。

而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它的深度和广度,就决定了其思想的高度和远度。

在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方面,永正老师强调了创新和独特性是一篇好文章的基本要素。

我们需要拥有发现不一样的视角的能力,才能揭示真相,最终做到有影响力的文章创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观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都能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文章。

在合理的篇章结构方面,永正老师提到了每个段落应该有自己的单一观点,用合理的连接词或片语连接前后段落,使文章整体性更强。

这样,读者就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结构。

最后,永正老师特别强调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沉重或轻松的语言表述我们的观点。

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生动有趣,让读者产生共鸣。

总之,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让我得到了很多建议,让我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通过这堂课,我感受到写作的艺术性和人文性,学习到了许多与历史和人情息息相关的知识。

听于永正老师对话作文课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对话作文课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对话作文课有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瓶颈,“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最大烦恼。

为了教好作文,语文老师可称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境地。

前不久,我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堂对话作文观摩课,真是受益匪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阑珊处”。

于老师将自己的人品、智慧、艺术修养融进作文教学中,使他的作文教学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一、创设宽松的情景,走近学生心灵于老师走进课堂,和学生的几句对话,平易近人,谦虚随和。

于老师高兴地走进课堂说:“大家好!欢迎老师吗?对我有了解吗?老师对你们说我什么了啊?喜欢老师的理由是什么啊?”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创设和谐的氛围。

杨再隋教授曾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贯穿其间的是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儿童的爱。

”是的,正因为于老师爱学生,所以他善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

一上课他就鼓励学生想说话就直接站起来说,有问题就直接站起来提。

在他的鼓励下,孩子们不再拘谨,平等交流,相互尊重。

他们一古脑儿提了许多问题,于老师都逐一认真解答。

老师的亲切、随和一下子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然后于老师要求把对话写下来,正是这样贴近生活的言语交际活动,使孩子们想说,要说,会说,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渐渐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

二、提供想像的情境,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小学生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为学生提供想像的情境,让学生多一些来自内心想像的东西,写出真实的內心世界,符合孩子们习作的心理需要。

于老师懂得孩子们的这种需要。

他让孩子们课堂展示自己的作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点评。

孩子们认真地听着,指出作文的问题,相互指正,合作探究。

特别是对话中的提示语,有的想到了神态描写,于老师是高兴地走进教室,有的想到了动作提示,写到小猴子摆摆手说……充满个性的想像带来的是充满个性的表达。

当老师要求孩子们把想到的写下来时,我们看到孩子们急于一吐为快的自豪感和成功感。

听于永正老师讲课心得体会1

听于永正老师讲课心得体会1

听于永正老师讲课心得体会
民族小学蔡瑞华
12月20日,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应邀来莘县实验小学,为我们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师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于老师的课求真、务实,不用任何课件,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朴实无华,生动有趣。

当于老师讲到“嗔怪”时,他亲切地询问学生们课前查字典了吗?全班同学无人回应。

这不禁也让我想到我自己,想到了我的学生们。

我平时要求同学们有查字典的习惯吗?现在同学们的课桌上有字典吗?曾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我让同学查一个字的读音,全班同学竟然没有一个带字典的。

虽然我有时也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要多查字典,但没落实到行动,这一点我要学习于老师严谨认真地教学态度。

接着于老师给我们做了报告。

他一再强调,学语文要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

"在他的两节课中,这几个字都体现出来。

尤其是读好书。

听了于老师的范读课文,听完感觉余音袅袅,对文章的情感不觉油然而生。

再反思我们的读,和于老师比起来,只能算是把课文读通顺了。

看来今后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用在朗读课文上,对自己和学生都提高要求,真正的做到能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要想学好语文,教好语文,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扎扎实实的做好基础。

返璞归真的课堂教学,才能让我们教好语文,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2篇)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2篇)

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学习于永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很多宝贵的收获和体会。

永正教育是一所专注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学校,它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更多的自信和勇气。

首先,学习于永正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有多重要。

在传统的学校里,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在永正,学生们被激励去主动学习。

我记得在一次班会上,老师分享了一位学长的成功经验,他通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每天的反思来提高学习效率。

这给我很大的启示,我开始尝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且每天做好总结和反思。

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让我更加专注和有条理地掌握知识,也提高了我的学习效果。

其次,学习于永正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这里,学习不再是孤独的战斗,而是一个共同努力的过程。

在每一个项目中,我们需要与团队成员一起合作,互相帮助和支持。

有时候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通过团队的努力和智慧,我们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学会了与人合作和共同成长。

这些团队合作的经验对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学习于永正还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目标。

在这里,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职业和行业,通过实践和实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我记得参观一家大型企业的时候,我被他们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所吸引,决定将来要从事这个行业。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开始积极参加相关的课程和培训,通过实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学习于永正让我明白了追求自己梦想的重要性,并且教会我如何去实现它。

最后,学习于永正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在永正,他们通过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价值观和人生的意义。

看于永正老师教学有感

看于永正老师教学有感

看于永正老师教学有感1师生相互尊重中的“双赢”作为全国闻名的老师,于老师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学生的答案,总能找到其中的闪光点,有误的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导向正确的一面。

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再思考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尊重学生的教师同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所以学生们都打心里喜欢于老师,喜欢他的课,喜欢他独特的教学方式。

这种“尊重”也使得于永正老师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尊重”的长者。

2幽默的语言我们不妨从一个课堂片段中来领略于老师作为“幽默语言大师”的魅力。

《狐假虎威》片断:师:是的。

“扯着嗓子说”的“扯”懂吗?(老师边说,边用双手做了个“拉”的动作。

)生:是拉的意思。

师:不错,“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什么呢?生:拉嗓子。

(笑声)师:把嗓子拉长?(说着,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

)这能受得了吗?(众笑)想一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

(学生朗读第二节)于老师的“课堂幽默”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而且还一点点地形成了一种内在的东西--一种从于老师身上感染到的幽默气质。

3讲台一一另一种“舞台”《草》是白居易的名作之一,赞美了草的顽强的生命力。

学过课文之后,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于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经典的检查环节。

用戏剧语言形容的话,即第一幕“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妈妈” ,主要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第二幕“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哥哥” ,以“哥哥”记错作者为“李白”,来检查学生对作者的了解;第三幕最有趣,“于老师扮演某学生的奶奶” ,并事先提醒学生“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由这样的奶奶提出“那么多的花儿不写,干嘛写草呢?”和“一岁一窟窿”的误解,从而检查学生对诗歌诗句和主题的理解。

并在最后以“奶奶像你这么大时候,哪有钱上学呀”的感慨形成今昔对比。

4粉笔一一描绘五彩课堂有人说,语文教师不是演员,但应该有演员的素养;语文教师不是诗人,但应该有诗人的气质。

大师风范 智者之路..

大师风范  智者之路..

大师风范智者之路——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有感莘县樱桃园镇刘楼小学马宗义今天,我非常荣幸地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领略了大师课堂教学的风采。

靠自己的教学魅力去把握课堂吸引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启发教育学生。

于老师的这节课上得是那样的真实、朴实、扎实,而且贴近学生,真正寓教于乐。

一、求真务实之精确一个全国著名的教授,小学语文教育的泰斗,很注重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在解释词语上来不得半点虚假。

师:课前哪些同学预习课文了?(同学们都举起了手)师:我非常支持课前预习,通过预习,生字词语你认识的怎样?于老师写下了‘嗔’师:谁查字典了,告诉我‘嗔’的意思。

(同学们有的举手)师:这一个同学你说。

生:我认为是……生:我觉得……师:不要你认为(客气的说)我想知道的是字典上的解释。

学生们不再有人回答师:课前预习对生字准确的掌握是预习的真谛,来不得的半点虚假。

师:‘嗔’字典上只有一种解释“生气”。

字词的解释不是你认为,你觉得就可以,它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每个字词后面都有故事……。

在讲“眸”这个字时用到了“回眸一笑”经过于老师的现场表演、讲述,学生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我想:这是最切实际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形式之一。

讲“袅袅”这个词时,学生理解的好,用词用得准,于老师就及时加以肯定,并指出好在哪里;学生用词不当,于老师就随时指出学生用词不当之处,并通过推敲,帮助学生选用准确的词语。

更让人佩服的是:“用词贵在恰如其分,不到位不行,过了头也不行;话怎么说才得体,词怎么用才准确,取决于特定的语言环境。

”于老师对这两种情况下了出现的语言现象都能准确无误地随机点评,引导学生遣词造句。

学生当众读,教师随时改,收益面大,见效益高。

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学生认真推敲用词的良好习惯。

正如吕淑湘先生所述: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于老师深谙此道,在教学实践中他总能准确提到学生的“盲点”授人以“渔”。

听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课心得体会

听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课心得体会

听特级教师于永正作文课心得体会近日学校组织了一次特级教师于永正课堂教学观摩课,我有幸听了于永正老师的一节作文课,他这次做课的题目是《关注小事,把小事写大,关注细节,把细节写细》。

这节作文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我受益匪浅。

上课伊始,于老师做了精彩的自我介绍,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从而使他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接着出示作文题目《老师》,于老师幽默的说道:看到这个作文题目你们可能认为没什么新意,感觉是老掉牙的题目,可同学们一定要知道:“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

”只要做有心人,看似平常的夕阳芳草都能赋之以新意。

”紧接着于老师出示了两个片段,于老师首先让学生读片断,然后说出片断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最后总结出:素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关注小事,把小事写大,关注细节,把细节写细。

后来于老师让学生练习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于老师首先让学生根据情境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同学自己读自己的作文,发现不好的地方及时改正,最后于老师指名同学上讲台读作文,并给予指导,最后给学生打分100,150等。

于老师最后做总结,万事皆下物,只要敢于发现,就可以去写通过看于老师的作文课,我们可以发现:于老师的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学习:1.关注小事,关注细节。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的实质,也并非一日学成,是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要甘于平淡,认真做好,做细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

细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魅力就如同我们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精神”一样。

2.关注学生的作文的修改。

从与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出,于老师特别注意学生自己对作文的修改。

他让孩子们写完作文之后要把自己的作文读三遍,边读边改。

陶行知曾经说过,好作文都是读出来的,改出来的。

3.模拟场景,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从课堂中我们发现于老师为我们模拟了两个场景,一个是“墨”字“武'写错,为同学纠正错误的场景,一个是同学不注意写字姿势老师给予提醒的场景.通过模拟场景,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写作练习。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有感张晓蕾他就像一位慈祥的爷爷,70多岁的高龄,却仍站在三尺讲台上,甚至一站就是90分钟,看不出年迈,而是那么年轻。

这就是于永正老师。

他的课堂不仅是上给孩子们听的,也是上给听课老师听的,因为从他的课堂上,我学会了如何教孩子们学会读书方法。

于老师的两节课上,强调又强调的是三句话:1、要有探究的精神;2、好好读书,用心读;3、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

而这三句话,恰好用在了整堂课的三个流程中:1、检查预习;2、指导朗读;3、指导书写。

一、检查预习。

“要有探究的精神”这句话,于老师讲了不下于十次,他一再强调,学习时,要思考。

在检查三个词语时(嗔怪、眸子、袅袅),于老师无时不刻地在强调要有探究的精神。

一个词语,要思考到它的词义、字义、字的本意。

当然,得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的时候,就应该细致到这些层面上。

对于预习得好的同学也毫不吝啬得给予高度的评价,这就给了他们信心,也给同学们树立了榜样。

整堂课,虽然于老师只抓了三个词语,但通过这三个词语,学生们应该就学会了如何才是真正的预习。

二、指导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老师的课堂很好地体现了这句话。

不用说太多,读吧!读着读着,自然就体会到文中所含的感情了。

整堂课上,于老师共安排了五次读全文的机会,其中老师范读一次,自由读一次,分段读一次,默读两次。

为什么于老师可以安排出这么多的时间读“全文”呢?平时我们在课堂设计的时候,总舍不得将时间“花费”在范读上,总觉得太费时了!但从学生们的一次次朗读上,大家都应该感受到了“范读”带来的作用!指导朗读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课堂,往往是为了读而读,为了完成我们的教学设计而读。

而在于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了,指导朗读,是应该让孩子们在朗读上真正有所提高,通过指导,可以读出课文所蕴含的情感,与之前的朗读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才是指导朗读的目的。

而于老师是怎么指导的呢?不是对课文进行各种深度的分析再引出句或段进行朗读,也不用找出重点词,指导哪里哪里应该加着重点。

听于永正老师对话作文课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对话作文课有感

听于永正老师对话作文课有感这次的“对话作文”,从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新颖之处,老师与学生都有互动。

于永正老师首先让我们读了他写的《生命生命》一书中的《含泪的微笑》那一章。

那一章中的学生,就是于永正自己。

老师要求每位同学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优点、缺点。

结果,只有极少数同学按要求写了,大多数同学把于永正称为“魔鬼”、“冷面杀手”,还有的干脆不承认自己有什么优点,而是专拣于老师的缺点说事儿。

当时我在想:于老师到底做错了什么呢?老师是批评了他们,但我们为什么这样恨他呢?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批评也需要艺术,更需要爱心。

这些同学的言行举止是可恶的,但于老师却没有因此怨恨他们。

相反,老师仍像以前那样亲切地对待他们,引导他们。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明白了:于老师并不是要消灭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气,而是让他们看清自己的缺点,努力改正缺点。

于老师教给我们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批评别人的缺点要找准症结所在,重点指出,不要翻老账。

于老师强调说:“老师现在可以接受你的建议。

请把我批评为‘魔鬼’、‘冷面杀手’。

”学生听了,都低下头。

他们感到很难堪,有的脸上露出惭愧的表情,但有的依然我行我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于老师不急不躁,又接着说:“虽然你们中间的有些人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但还有些人不愿意听取老师的批评。

”听了这番话,一个男孩突然站起来,说道:“老师,我要说句公道话。

我看您也不能算是‘魔鬼’、‘冷面杀手’。

至于我嘛,只要你愿意,随时都欢迎您去批评!”学生们立即鼓掌称好。

于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了歌曲《只要你过得比我好》,那天下午,我们的心里都涌动着温暖的感情。

对话本来就是双向的。

于老师批评了他们,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他们的成功,使于老师对他们充满信心,并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工作者不是演员,对于儿童,尤其是幼小的儿童,在教育上切忌弄巧成拙,操之过急。

”由此我想到我们现在的学生,有时批评的过分,或有些尖刻,甚至打骂体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次周末万校、我、张燕、陈霞、欧阳宝、袁萍、汤晓等人参加了宜春市教育局主办的小学语文全国名师教艺展示会。

周六上午听的是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展示课《爱如茉莉》。

课堂部分实录和感受如下:师:我们一起上课。

一块儿学习(生齐说:“爱如茉莉”)。

下面抬起手来,我们一起写课题。

(导课略过)师:咱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生小声齐读)师:喜欢于老师的字吗?喜欢哪一点?生:喜欢老师的字大方、工整。

师:凡是写给别人看的字一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听课感受: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把字写好,让孩子的心理装着他人,以身作则,有榜样,有要求。

优秀的孩子会自觉模仿。

写字不好的孩子会受到感染。

春风化雨。

)师:课文读了几遍?生:三遍师:有没有不止三遍的?生:我读了五遍。

师:我读了七八遍。

生:预习了。

师:我们来看一个词。

(板书“嗔怪”)读什么?生:嗔(chēn)怪师:找这个词在文中哪个句子里?生:那是一个漂浮着橘黄色荒影的美丽黄昏,我忽然蹲在一旁嗅到了一股茉莉花枝的味道,妈妈,你爱爸爸吗?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啊?师:解释一下什么意思。

生:责怪。

生:责备。

生:很生气。

师:你查字典了吗?生:没查。

师:你没查。

字典上不是这样解释的,我查了。

谁再来说?生:责怪。

师:老年人也害羞,不好意思。

所以生气了,明白了“嗔怪”,明白了?如果说敌人生气了,我们和敌人谈判,比方美国的飞机把中国的战斗机撞到海中,中国的外交官和他们谈判了好长时间,我们提得要求他们不同意,我们生气了,能说嗔怪美国人吗?能不能用在它身上,不能,这个“嗔怪”生气不满,只能用在我们之间,同学之间,爸爸妈妈之间,这个词不能乱用,不能用在与敌人的谈判上。

你想想是不是啊?所以要多读书,我们的汉语非常的有意思,许多词它的使用是有范围的,记住啊,“嗔怪”是生气,不满,但是你想一想,它是不是真生气?你想一想,“妈妈,你爱爸爸吗?必须要多体会,细心的体会每一个词的意思。

每个词都有它的使用范围,有意思吧?师:再检查一个:(板书)眸子生:眸子师:“眸子”是什么意思?生:眼睛师:眸子是眼睛,那于老师又考试了“眸”的本意是什么?(于老师边说边在眸字下面点了个点)生:眼珠师:眼珠里面是什么?生:瞳人。

师:瞳人的“人”字怎么写?生:瞳仁师:这两个,人和仁都对。

请上两位同学,面对面对视。

你看见他的眼睛里有什么?有个人。

你看见他的眼睛里有什么?也有个人。

所以用“瞳人”也对。

师:好好学语文,语文很有意思。

看书多了,就知道很多知识。

在预习时要使用工具书。

每一个字都有很多种意思,所以,要学会使用工具书。

用“眸”组词。

(听课感受:教孩子就是要教会孩子学习。

学习用工具书,是学语文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但平时我们都没有利用机会教孩子、培养孩子使用工具书。

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引导了。

)生:双眸。

生:回眸一笑师:“回眸一笑”不能用在男人的身上,它是专门形容女的,形容女的很漂亮,很恬静,但有点害羞,这个“回眸一笑”只能用在女孩的身上,不能用在男人的身上。

你知道“回眸一笑”这个词出自与哪首诗吗?生:不知道。

师:谁知道?出自于哪首诗?师:你知道回眸一笑出自于哪一首诗?生: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粉黛……师:你真不错,看了很多课外书。

“回眸一笑”出自《长恨歌》,描写杨贵妃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师:现在我们开火车来读课文。

谁来读第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笑。

师:不要笑,应该支持他。

师:读的正确。

在同学读的时候,我们不要笑,要给他支持。

(再找一生读第2自然段)师:我很欣赏你的语气,语气比较自然。

指导读——赶忙把“这也叫爱”咽了回去。

师:加了引号,里面的句子要强调。

生读3、4自然段。

师:我断定你是一个爱看课外书的孩子,我断定你的语文成绩一定不差。

因为你读书读得好!师:我是认真地听你们朗读。

读书是很难的,我读了七八遍也不满意。

现在你们仔细听,注意听老师的停顿,句子与句子间的停顿,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

停顿是为了转换语气,自己酝酿感情。

还要注意听老师怎么读出人物的内心,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要读谁像谁。

妈妈就要用妈妈的声音,爸爸就要用爸爸的声音,小孩就要像小孩,要演什么像什么。

教师范读,读到结尾,读出了泪花。

(听课感受:教孩子读书一直是自己不知道该怎么教的,现在被于老师一点:读什么像什么,注意句子的语气和停顿。

感到指导朗读也没有那么难,只要用心体会课文情感,沉进去即可。

)下面就不再一一详述。

师:1—4自然段主要写母女的对话,下面光练对话,看看怎样读。

指名一生找出本班读的最好,而且表演最好的同学。

师生表演情景剧,指导学生读对话时要“读谁像谁”。

练读女儿进病房门看到的一幕。

师:读第一部分清楚明白;第二部分要轻声、慢。

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爸妈睡着了。

于老师范读本部分,生自由练读。

然后指名读。

师:有进步!掌声送给她。

师:不仅写了爸妈睡的样子,还写了阳光,为什么?生:是衬托。

师:爸妈感人的一幕,连阳光都被感动了。

一定要学会写景衬托。

好好读书,多读书,就会写作文!(第二课时)师:书读到这份上,这个爱是谁和谁之间的爱,为什么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爱像茉莉呢,咱们先研究一下茉莉有什么特点,静心读书,默读,朗读可以走进作者情感的深处而默读可以思考,当你思考的时候一定要默读不要出声,仔细地,从头到尾遇到写茉莉花的关键词标出来,静心读书。

静心思考,默读,默读要有速度,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生:平淡无奇师:画出平淡无奇这个词语的举手?(于老师竖起大拇指)师:在文中找出含有平淡无奇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还画了那些词语?生:第二个是清香。

师:还有么?清香前面还有一个写香味的词语叫什么来着?生:缕缕幽香。

师:(板书)缕缕幽香师:齐读含有这个词的句子师:还有写茉莉花的一个词生:洁白纯净。

师:洁白纯净,把这句话读一读。

(板书)洁白纯净师:这叫会读书,会抓关键词。

师:把爸爸妈妈相互关爱的句子画下来。

默读做上记号就深入了。

生:默读句子。

师:按顺序读读爸爸妈妈互相关爱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你还没忘记自己是个病人。

(学生和听课老师笑)师:(学生边读,教师板书)买吃完没直奔坐握伏师:爸爸怎么做的?你来读。

生读句子。

师: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悄悄地进行着,悄悄地传递着。

谁来读读病房内感人的一幕。

生读。

师:联系茉莉,爸爸妈妈相互关爱,说说为什么爱如茉莉。

生答。

师:引导小结师:下面我们写字,(提要求)1、首先认真观察,慢慢描,把红色全部盖住。

2、注意头正肩平。

3、注意起笔和收笔生写字描红。

师:已经描完的同学不要罢工,本节课只写四个字生写字,学生推荐四个优秀的学生在黑板上书写。

师:评价,指出优缺点。

师:写的不好的我给它整容。

生再次到黑板上写“幽”。

师:好,下课之前送大家三句话,第一句读好书,第二句做好文,第三,写好字。

(下课)于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一课,无论是教学设计层面,还是在处理关键词、关键段落、重点句子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一、巧妙理解字词。

《爱如茉莉》,出示“嗔怪”,“嗔”字典上怎么解释?往往不经意间从一个字词,从一句话提起,但课堂往往起到出奇效果。

学生生成也较快。

于老师匠心独运抓住妈妈一个一个动作,“嗔怪”。

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嗔”之意,现身说法,于老师和学生配合,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博得在场师生开怀大笑,学生就在这种轻松氛围中很快理解词意。

这要比苍白的说教、死记硬背,不知要强多少倍。

相信,扎根在学生心里的不只是几个简单词语而已。

接着考查词语“眸子”,什么是眸子?放手学生自己找答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于老师的耐心点拨,几个学生学生配合表演,自己找出了答案。

从而正确理解“瞳仁”,也记作“瞳人”。

词语的处理,看似随口一说,随手一写,实质是于老师匠心独运,巧妙抓住有关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嗔怪”、“眸子”、“袅袅”,抓住了母女之间、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线,抓住了文本爸爸妈妈互相关爱的实质。

于老师处理方法轻松自然,没有“强买强卖”,学生学得有趣。

关键词的提纲挈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给在座的听课老师处理文本不同角度出发,就可能达到事半功效的效果。

几个苦涩、生硬的词语,在于永正老师的演绎下变得如此有内涵活力,有人情味。

不让人折服哪行?正是:爱在细微处,读到情感中。

二、读字当头。

检查学生读书环节,于老师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错音,力争把文章读通顺、读正确。

接下来于老师范读课文,爸爸、妈妈和莺儿的三个不同人物角色定位,在于老师的声情并茂地读书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妈妈的虚弱,妈妈的嗔怪、爸爸的体贴入微及莺儿的聪明善解人意,爸爸、妈妈之间的互相关爱,淡淡的、纯洁的、散发出缕缕幽香,犹如茉莉。

指导学生读对话,也正是学生所期盼的环节,现实指导读女儿和妈妈的对话。

强调读谁像谁,师生配合,学生之间配合。

指导文中其他对话,独处病人的虚弱,体会当时的情景。

做到入情入境。

理解为什么“爱如茉莉"?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不知不觉一下接触到文本的实质。

茉莉花的特点,父母之间感情的特点,指导学生抓住板书“直奔、握、副、坐”。

是啊,爱就是这样悄悄地、平淡地、无奇地传递着。

简简单单教语文,真情真爱留美名。

总之,名师的课,听一节,有滴水见苍海的感觉。

有大道至简的感觉。

有榜样的感觉。

于老师就是我们教学的榜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