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货币区

合集下载

最优货币区

最优货币区
●在欧洲货币体系内部,各国货币的浮动汇率并不统一。 ○大部分国家可以相对于制定的平价上下浮动2.25% ○西班牙、葡萄牙汇率可以上下浮动6%
●1993年8月,在投机性冲击的压力下,经济货币联盟中各 种货币之间的浮动范围被扩大到了15%。
(除了德国马克和荷兰盾)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变
㈢欧盟“1992”计划的起步阶段
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其加入固定汇率区对本国经济 稳定性的损害就越小。
该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最优货币区理论
图20-5:LL曲线
加入国的经济稳定性损失
LL 加入国与固定汇率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
①单一货币可以消除欧洲货币体系汇率重估的威胁。消除货 币兑换的成本,实现更高程度的欧洲一体化。
②一些欧盟国家认为德国对欧洲货币体系的管理片面强调德 国的宏观经济目标而牺牲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
③资本完全自由流动使得维持各国货币间的固定汇率弊大于 利,并且单一货币有利于实现欧洲政治稳定。
二、欧元及欧元区的经济政策
●汇率的变动给欧盟在管理上带来了不少麻烦。 ★加快把欧盟变成一个真正的统一市场。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变
●德国在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欧洲货币体系的 信誉理论
★20世纪70年代,德国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并且其中 央银行独立性强。因此德国央行享有成功治理高通货膨胀 的美誉。
★货币经济体系的成员国希望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将本国货币盯住德国马克 来引进德国反通货膨胀的信誉。
图20-4: GG曲线
加入国的货币效率收益 GG
加入国与固定汇率区的一体化程度
最优货币区理论
▪ 经济一体化和固定汇率区的成本:LL曲线
• 经济稳定性损失(固定汇率引起的额外的不稳定性)

蒙代尔及最优货币区理论

蒙代尔及最优货币区理论

θ0
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策
通货区参加国与通货 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
16
货币区参加者的收益
(1)消除了由于汇率不固定而生产的不确定性,刺激了 国际分工及在成员国或区域内的贸易与投资的流动; (2)可获得生产的规模经济利益; (3)金融状况不稳、币值波动较大、通货膨胀较高的国 家将会享受到价格稳定、货币流动性增强的收益; (4)提供一种风险分摊机制; (5)保持国际储备的需求,减少资源闲置的成本。
11
(三)金融一体化程度( (三)金融一体化程度(Degree Of Financial Integration)
詹姆斯•伊格拉姆1969年指出,为了决定通货区的最优 詹姆斯•伊格拉姆1969年指出,为了决定通货区的最优 规模,有必要考虑经济社会的金融特征,认为应该用 金融一体化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理论要点: 理论要点: • 国际收支不平衡与资金流动有关,尤其同缺乏长期 证券的自由交易有关。 • 如果金融一体化不充分,大多外国人都会买卖短期 外国证券,因为可以通过外汇市场的套期交易来保 值。 • 如果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 利率的较小变动而引起的长期资本流动来平衡,从 而汇率的变动可以避免。
“最优货币区”理论之父——蒙 “最优货币区”理论之父——蒙 代尔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Robert A. Mundell)一直担任美国哥伦比亚 大学经济学教授。被誉为“最优货 币区”理论之父;他构筑了国际宏 观经济的标准模式;他是货币与财 政政策混合理论的倡导者; 他重新解释了通涨和利息理论; 他发展了贸易支付平衡的货币理论; 他是供应学派的代表人。他的著作 涵盖了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 并对欧元的诞生起到了决性的作用。
1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Robert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Robert A. Mundell)

最优货币区名词解释

最优货币区名词解释

最优货币区名词解释
最优货币区是指一组国家或地区,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相同或高度相关的经济体。

这些国家或地区面临类似的经济冲击和结构挑战,货币政策的统一或一致性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稳定和增长效果。

最优货币区的形成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经济结构的相似性:货币政策需要针对经济状况做出调整,因此经济结构的相似性可以使货币政策更具有效性。

2. 劳动力和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一致性,货币区内的国家或地区应具备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性,以便在经济冲击发生时实现资源重新配置。

3. 经济一体化程度:最优货币区需要有高度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包括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金融一体化等,以确保货币政策能够对整个地区产生影响。

4. 政治合作意愿:最优货币区还需要各国或地区在政治上有合作意愿,共同决策和执行货币政策,以应对共同的经济风险和挑战。

最著名的最优货币区是欧元区,它由欧洲许多国家组成,在货币政策和汇率方面实行高度统一。

然而,最优货币区的实践也存在挑战,例如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异和灵活性不足可能导致货币政策不适用于所有成员国。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沿革与发展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沿革与发展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沿革与发展摘要:本文按时间顺序将最优货币区理论研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之前,这一阶段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最优货币区形成标准的讨论上;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最优货币区的成本收益分析;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理性预期、标准内生性理论,一般均衡模型等新的研究方法的引入,使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研究被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关键词:最优货币区;历史沿革;理论延展1940年以后,国际货币合作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凯恩斯等人进行了货币体系改革、以固定汇率制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后,以蒙代尔、麦金农、克鲁格曼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区域货币合作理论作为研究重心,欧洲货币联盟的实现,使得理论变为了现实。

随后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使得理论研究不断深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亚洲货币合作,此方面研究成果开始逐渐增多。

与货币合作密切相关的理论之一即最优货币区理论①,是货币合作研究运用的比较成熟的理论。

一、早期最优货币区形成标准研究生产要素流动性最优货币区理论产生于固定与浮动汇率孰优孰劣的争论中,1961年由蒙代尔[1]在其《最优货币区理论》一文中正式提出。

蒙代尔认为引起一国外部失衡的主要原因是需求的转移,浮动汇率可以解决不同货币区之间的需求转移②。

维持固定汇率的几个国家需要生产要素流转机制来保障国内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但是蒙代尔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可能造成世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将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增长”;理论中没有对资本与劳动力流动两者的重要性进行区分;因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等障碍致使劳动力转移成本过高,短时间内无法迅速达成目标,只能在长期影响一国经济发展;考虑到区域或行业需要,货币区的数量理论上可以无限增加,但是实际操作中,过多的货币种类会带来交易成本的激增,政治上的隔阂也将阻碍货币区的规模变动。

最优货币区判断标准

最优货币区判断标准

最优货币区判断标准最优货币区是指多个国家之间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采取相同的货币政策,形成一个共同的货币区域。

最优货币区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然而,最优货币区的形成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标准,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开放程度:货币区内的国家应当具有较高的开放程度,即贸易和资本流动自由度较高,以实现货币政策的协调和有效性。

2. 经济结构的相似性:货币区内的国家应当拥有相似的经济结构,例如产业结构、产品差异程度等。

因为相似的经济结构能够使货币政策的效果对各国更加一致,减少经济周期的差异。

3. 劳工流动性:货币区内的国家应当具有较高的劳工流动性,即劳动力可以自由地在各国之间流动,通过资源重新配置来缓解经济周期的影响。

4. 调整机制的灵活性:最优货币区应当建立有效的调整机制,以应对经济不平衡的风险。

这包括财政政策的协调和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使货币区内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应对冲击和调整。

5. 共同的经济政策目标:最优货币区内的国家应当具备共同的经济政策目标,例如低通胀率、稳定的汇率等。

这有助于实现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同时避免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利益冲突。

6. 政治一体化:最优货币区的建立需要政治一体化的支持,即货币区内的国家需要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统一度和合作精神。

这可以通过制定共同的货币政策机构和决策机制来实现,确保各国的利益被充分考虑。

7. 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最优货币区内的国家应当具有相对非对称的经济波动,即各国之间的经济周期不完全同步。

这可以减少负面冲击的传导效应,使得货币政策更加灵活。

以上是最优货币区判断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当然,最优货币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历史、文化、地理等。

因此,实际判断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可能会因国家和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这些标准的综合考虑有助于确保最优货币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合作。

第七章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第七章最优通货区与货币联盟
通过汇率变动来解决需求转移所引起的不平衡问题,而
只能够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解决。在允许生产要素自 由流动的条件下,资本和劳动力会由经济体B流向商品 价格和工资水平较高的经济体A,通过供给的转移来满 足需求的转移,在两个不同的区域同时达到物价稳定和 充分就业。
由于当今世界各国之间要做到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 的完全自由流动仍十分困难,蒙代尔认为现阶段解决问 题的办法只能是区域性的最适度货币区,而不是全球性 的共同货币。要保证国际经济社会的稳定,至少应有两 个以上的区域性货币。关于最优货币区的界限,蒙代尔 指出应以经济疆界即要素的流动性而不是政治疆界来划 分。由于区域内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需求转移引起的外部 失衡可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调节,因此要素流动替代 汇率变动成为区域内的平衡机制;而不同的区域之间由 于种种限制,不具备要素流动性,因而浮动汇率替代要 素流动成为区域间的平衡机制。可见,蒙代尔并不是简 单地否定浮动汇率,只是否定了区域内的单独浮动,同 时提出了实行区域性的固定汇率制和共同浮动的新颖主 张,这就为以后欧共体发展成为一个共同的货币区奠定 了理论基础。
麦金农认为,在典型的开放经济中,汇率的变动不会 改变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价格比例,从而也就不会对经 济均衡产生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①在本币贬值引起 贸易品价格上涨以后,会引起国内物价的全面上涨;② 在开放经济中,由于贸易品所占比例很大,贸易品价格 的上升会迅速而明显地引起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由于货 币幻觉不很明显以及工会和劳工力量的强大,人们会明 显感觉到消费支出的增加和实际收入的减少,并要求提 高工资,从而引起非贸易品价格随贸易品价格的上涨而 上涨;③对于一个开放经济,由于国内对进口商品的依 赖性很强,进口需求弹性较低,要纠正外部失衡所需要 的汇率变动幅度也就很大。

区域货币合作理论

区域货币合作理论

区域货币合作理论一、区域货币合作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最优货币区(OCA)是这样一种区域,在此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1961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RobertMundell)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他著名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一文,以全新的视角看待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问题,他从一个崭新的角度研究汇率和货币区,开创了观察汇率问题和货币区的全新视野,触发了有关“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的大量文献。

蒙代尔提出用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作为确定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所以有人将他的OCA理论称为要素流动论。

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提出之后,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密切关注,也引起了更多经济学家对有关最优货币区判断标准的讨论,促进了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学者们对最优货币理论的讨论大多集中在最优货币区的构成条件上,这些讨论从不同的侧面发展了最优货币区理论。

1963年,罗纳德·麦金农()提出了把“经济开放度”作为衡量最优货币区的又一评价标准,即一国生产或消费中贸易品占社会总产品的比率。

1969年,彼得·凯南()在《最佳货币区:一个折衷的观念》提出,经济高度多样化的国家是货币区的更为理想的参与者。

詹姆斯·英格拉姆指出,为了达到货币区的最优化,有必要考察经济社会的金融特征,并提出以“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作为最优货币区标准的观点。

哈伯勒(C·Haberler,1970)和弗莱明分别提出把“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作为衡量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即通货膨胀率接近的国家更适于达成货币一体化。

1976年,爱德华·托维尔(E·Tower)、托马斯·维利特(T·Willet)和弗莱明强调把“货币区成员国之间的政策相似性”作为衡量最优货币区的标准。

第七章:最优通货区理论及其实践

第七章:最优通货区理论及其实践

2、《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年) 、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年 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三个阶段: 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三个阶段:P296 成员国过渡到欧洲经济货币同盟的四个标准
• 通货膨胀率不超过前三强平均水平的 通货膨胀率不超过前三强平均水平的1.5个百分点 个百分点 • 当年财政赤字不超过GDP的3%,累计公债不超过 的 , 当年财政赤字不超过 GDP的60% 的 • 政府长期债券利率不超过三个最低国家平均水平的 政府长期债券利率不超过三个最低国家平均水平的2 个百分点 • 加入前两年汇率稳定,中心汇率未重新制定过 加入前两年汇率稳定,
A国(摩托车) 国 摩托车) A国居民的消费偏好从摩托车 劳动力与资本供给过剩
(失业) 失业)
B国(小车) 国 小车)
小车: 小车:
劳动力与资本过度需求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情形1: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只能通过汇率变动缓解× 情形 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只能通过汇率变动缓解× 要素不能自由流动 2:通过要素自由流动缓解经济失衡,无需变动汇 通过要素自由流动缓解经济失衡, 通过要素自由流动缓解经济失衡 率✔
(五)《马约》启动后的一体化进程与欧元诞生 马约》
1993年欧共体更名为欧盟,各国过渡到欧盟进程加快 年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年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1999.1.1欧元诞生,取代了 欧元诞生, 欧元诞生 取代了ECU,作为储备、投资、计价 ,作为储备、投资、 和结算货币投入使用;同年欧洲中央银行运行, 和结算货币投入使用;同年欧洲中央银行运行,各国中 央银行作为其执行机构不再单独制定货币政策 2002.1.1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流通 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流通 2002.7.1部分成员国货币退出历史舞台,欧元成为市场流 部分成员国货币退出历史舞台, 部分成员国货币退出历史舞台 通中惟一法定货币。目前这样的国家共有12个 奥地利、 通中惟一法定货币。目前这样的国家共有 个:奥地利、 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 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 卢森堡、荷兰、 卢森堡、荷兰、葡萄牙 、西班牙

武大《国际金融》最优通货区理论与实践

武大《国际金融》最优通货区理论与实践

二、哪些国家适合加入最优货币区? 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如果一 个经济体加入了某一货币区,汇率完 全锁定或实行单一货币都意味着采取 了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而丧失了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此,与较为封 闭的大国相比,小型开放经济体更加 宜于加入最优货币区。这是因为:
1、小国经济内部调整的成本相对较低, 实行固定汇率制不会影响其国内经济 目标的实现;而大国经济内部调整的 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各自又具有不同 的通货膨胀率的偏好,因而采取浮动 汇率制更有利于其国内经济目标的实 现。
1991年12月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欧共体 首脑会议上,正式修订了作为欧共体 成立基础的《罗马条约》,并在德洛 尔报告的基础了签署了《欧洲联盟条 约》(又称为《马斯特里赫特》,简 称为《马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马约》的核心内容: (1)1993年11日1日建立欧洲联盟, 密切各国在外交、防务和社会政策方 面的联系。 (2)1998年7月1日成立欧洲中央银 行,负责制定和实施欧洲的货币政策, 并于1999年起实行单一货币。
5、欧元启动 1999年1月1日,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正式启动,欧元作为储备、投资、计价 和结算货币,开始在货币市场、银行间 同业拆借市场的所有经济活动中享有与 信用卡、支票、电子货币等同的功能。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 进入流通,各个成员国货币经过半年时 间的混合流通后宣布退出历史舞台。 2002年7月1日,欧元成为欧元区市场 流通中唯一的法定货币。
三、欧元的运行效果 1、减少货币交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2、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 3、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 险 4、推动经济改革,实现国民经济持续 和稳定发展 5、增强经济竞争能力,改变国际货币 体系格局
四、面临的难题 1、财政政策面临的挑战 按照《马约》的规定,欧元区的货币 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而财 政政策仍然由各成员国自行制定。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只有协调使用,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7第七章 最优货币区理论

7第七章  最优货币区理论
• 1999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 1999年度瑞士中央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学 奖授予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 A· 蒙德尔 (Robert A. Mundell)教授,以表彰他" 对不同汇率体制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 最优货币区域的分析"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欧元之父
• 罗伯特· 蒙代尔1932年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 省一个偏远的小镇上,那个镇子人口稀少, 只有几户人家、一所小学加上一个做奶酪 的工厂。 • 蒙代尔博士因倡议并直接设计了世界第一 个区域货币――欧元,而获得了“欧元之 父”之誉。1997年获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的 杰出人士奖。1998年被选为美国艺术和科 学院院士。199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单一指标法
理论名称 要素流动法 经济开放性 出口产 品多样性 指标 速度/成本 可贸易产品/社会总产品 单一出品/出口比重 代表人物 蒙代尔 麦金农 1969 提出时期 1961 1963
彼得· 凯南
国际金融的 一体化
政策一体化程效 通涨率相似性
长期资金流动/总额
伊格拉姆
1969
政策取向的一致性 原因的趋势
4、詹姆斯.英格拉姆(James Ingram):国内外金融市场一体化 说
5、哈伯勒等:通货膨胀一致说
• 通货膨胀率差异是国际收支失衡和汇率波 动的主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因此,如果区域中各国的 通货膨胀率趋于一致,便可避免汇率的波 动。
6、政策一体化说
• 1970 年,爱德化· 托尔和托马斯· 威莱特指出:一 个具有不太完善的内部调节机制的成功通货区, 最重要的或许在于各成员国对通货膨胀和失业增 长的看法,以及对达成它们两者之间交替的能力 具有一种合理的一致性;一个不能容忍失业的国 家是难以同另一个不能容忍通货膨胀的国家相处 的。从而,提出了用政策一体化作为确定最适度 通货区的标准。这个建议要求建立一个超国家的 统一的中央银行和一个统一的财政制度,这显然 是困难的。

浅谈最优货币区理论

浅谈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亚元构建--经典文献读后有感10210100 金融10级研刘发扬随着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趋势和人民币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东亚区域性货币联盟日益被提上议程。

无论是人民币国际化还是东亚区域性货币联盟,其本质都要求回答一个问题:东亚地区是否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建立货币区、使用同一种货币,并且能够保证该货币对内固定对外浮动?回答这个问题,关于最优货币区的一些经典著作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为此,我选读了其中一些文献,对其中重要的观点进行了必要的归纳。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最优货币区的概念是在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优劣争论中提出来的,其开拓性的论文又蒙代尔(Mundell,1961年)、麦金龙(Mckinnon,1963年)、伊格拉姆(Ingram,1962年)做出的,他们企图找出定义“最优”货币区的决定性经济特质。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最优货币区是指一种“最优”的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是一种单一共同货币,或者是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的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性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区域内的国家与区域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

“最优”是根据同时维持内部和外部均衡的宏观经济目标来定义的,这包括内部的通胀和失业之问是最佳平衡,以及区域内部和外部的国际收支平衡。

最优货币区理论首先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蒙代尔(Robert Mundell)于1961年的论文中提出,其后由麦金农等经济学家提出关于最优货币区判断标准的不同看法,使得该理论不断完善。

总而言之,最优货币区理论考虑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开放度、通货膨胀率、政策一体化、外部冲击、转换成本等因素,以判断在两个或多个区域实行共同货币是否更有利。

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许多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文献涌现,其代表人物有蒙代尔、麦金农等;而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研究则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80年代末开始,最优货币区的理论研究复活,并催生了“新”最优货币区理论,其代表人物有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弗兰克尔和罗斯、赫尔普曼、卡尔金和华莱士、卢卡斯。

最优货币区判断标准

最优货币区判断标准

最优货币区判断标准货币区是指由多个国家或地区组成的一个经济体,这些国家或地区共享同一种货币。

而最优货币区则是指在一个货币区内,各成员国或地区的经济因素相互匹配、互补,并且能够通过共享同一货币来实现经济的最优化。

想要确定一个区域是否成为最优货币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

经济联系程度高意味着成员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频繁,并且相互依赖程度较大。

这样的经济联系程度高的区域更有可能成为最优货币区。

因为在这样的区域中,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波动会相对较小,货币政策的统一也更容易产生协同效应。

其次,要考虑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性。

如果一个区域内,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那么相对于劳动力流动性较低的区域,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将更加均衡和适应性。

因此,一个最优货币区需要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性较高,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

此外,还需要考虑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经济结构是否相似。

如果各成员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相似,那么在面对同样的外部冲击时,各成员国或地区更容易采取相似的应对措施,从而减少区域内部经济差异的扩大,并促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因此,经济结构相似性是构建最优货币区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最后,还需要考虑各成员国或地区的经济政策协调程度。

由于成员国或地区共享同一货币,因此各成员国或地区的经济政策协调程度对货币区的稳定性和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在各成员国或地区能够有效协调经济政策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实现最优货币区的目标。

综上所述,要判断一个区域是否成为最优货币区,需要考虑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劳动力流动性、经济结构相似性以及经济政策协调程度。

只有在这些方面达到一定程度的匹配和协调,才能建立起一个稳定和发展的最优货币区。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1、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和综合。

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反映的内容是以货币记录的全部交易,记录的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2、最优货币区:指若干个国家或地区因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而构成的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单一货币制度有利于建议该区域与其他区域的调节机制。

3、特里芬两难:是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作为唯一的储备货币,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的问题:美国国际收支顺差,国际储备资产供应则不足;若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则美元的信用难以维持。

5、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包括:确定货币汇率的原则和依据;维持与调整汇率的办法;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政策;确定维持和管理汇率的机构。

1、经常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帐户。

分为商品、劳务、收益和经常转移四个小的帐户。

1.经常账户: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它又分为商品、劳务、收益和经常转移四个小的账户。

(5分)3、远期外汇交易:外汇交易的一种,交易双方事先签订交易合约,确定交易时间、交易价格、汇率及交易币种,到期进行交割。

运用此交易即可以避险也可以投机。

(3分)4、一价定律: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世界各地以同一货币表示的价格时一样的。

5、货币危机:广义货币危机,也可称为汇率危机,指一国的货币汇率在短期内大幅度的变化;狭义的货币危机是指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国家发生大规模资产置换,固定汇率制度崩溃的情况。

2.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某一时点上两国的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比决定两国货币交换的比率(3分);它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倒数之比。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 最优货币区和欧洲的经验)【圣才出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 最优货币区和欧洲的经验)【圣才出品】

第20章最优货币区和欧洲的经验一、概念题1.欧洲货币体系的信誉理论(credibility theory of the EMS)答:任何汇率导向的稳定政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汇率政策信誉,政府希望公众相信政府的汇率政策承诺并以此决定本币的持有量。

政策的外部强制性承诺能够保持政策信誉,如通过把本国货币名义汇率钉住低通货膨胀国家的货币来引进政策信誉,这样会使预期通货膨胀率比没有实行钉住汇率时下降得更快,且将其调整到低均衡通货膨胀率的成本会更少。

在欧洲货币体系下,通过固定与德国马克的汇率,欧洲其他成员国相当于引进了德国中央银行的信誉作为防止通货膨胀的屏障,从而减轻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欧洲货币体系的信誉理论认为,违背国际汇率协定而可能付出的政治代价约束了政府的某些货币行为,即通过使得本国货币贬值来获得短期的利益,而实际付出的代价却是长期高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崩溃。

2.《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答: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是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12国政府首脑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城召开会议,并于1992年2月签署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合称《欧洲联盟条约》。

《马约》于1993年正式生效,欧洲共同体成为欧盟。

《马约》的主要内容是为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确定了时间表和步骤。

《马约》规定:1990年7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为第一阶段,要求各成员国取消外汇管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加强财政、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一致;第二阶段从1994年1月1日开始,主要是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的雏形——欧洲货币局;第三阶段最早于1997年1月开始,最晚于1999年1月1日开始,逐步建立一种“真正”的单一货币和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

为了建立统一的货币体系,《马约》规定了经济趋同条款,主要内容是:①各国财政赤字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3%以下;②各国政府债务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低于60%;③各国消费价格上涨率不得超出三个最低国的平均上涨率1.5个百分点;④各国长期利率不得超出三个物价最平稳的成员国的平均利率2个百分点;⑤各国货币在过去两年内处于欧洲外汇汇率机制的正常变动范围内。

最优货币区域与欧元区

最优货币区域与欧元区

最优货币区域与欧元区在国际贸易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选择和制定变得愈发重要。

最优货币区域理论提供了一个分析经济整合中货币政策的框架,欧元区作为一个货币联盟的典型案例,也在实践中探索和应用这一理论。

本文将通过分析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和欧元区的案例,探讨最优货币区域的形成和运作机制,并进一步评估欧元区作为最优货币区域的适用性。

一、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基本概念与要素最优货币区域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经济学家罗伯特·门德尔森提出。

该理论基于以下假设:1.劳动力和资源在区域间具有自由流动性;2.相对于其他货币区域,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具有弹性;3.货币政策对区域内的经济产生潜在的副作用。

基于这些假设,最优货币区域理论主要关注以下要素:1.区域内经济的同质性;2.区域间经济的差异性;3.区域间劳动力、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性。

二、欧元区作为最优货币区域的案例欧元区是一个由19个成员国组成的货币联盟,使用欧元作为共同货币。

欧元区的形成和运作机制与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密切相关。

首先,欧元区内成员国面临的经济差异性较大,包括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竞争力等方面。

其次,欧元区内实行自由货币和资本流动,劳动力和资源在成员国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流动性。

最后,欧洲央行作为欧元区的共同货币政策制定者,试图通过统一的货币政策来应对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以实现最优货币区域的目标。

三、评估欧元区作为最优货币区域的适用性然而,欧元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欧元区内成员国的经济差异导致了货币政策的不适应性,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率的差异使得一些成员国遭受了经济危机。

其次,欧洲央行作为唯一的货币政策制定者,难以同时满足所有成员国的需求和利益。

此外,欧元区内的政治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减少了成员国间协调货币政策的能力。

因此,欧元区作为最优货币区域的适用性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和挑战。

结论最优货币区域的形成和运作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涉及到经济结构、劳动力市场和货币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最优货币区理论名词解释

最优货币区理论名词解释

最优货币区理论名词解释
最优货币区(Optimal Currency Areas,OCA)是一个经济地理概念,是指最符合经济金融上的某些条件的国家或者地区,相互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的货币制度,如固定汇率制度,甚至使用统一货币。

本题测试考生对动词的听辨能力。

空格前是情态动词Call,后是名词knots,空格上要填人动词原形.录音给出“create”。

句意为“做决定会使肠胃不顺不足为奇”。

最优货币区理论最早由罗伯特·蒙代尔于1961年提出,其后麦金农(R.I.Mckinnon)、德拉姆(J.C.Ing ram)、哈伯勒(G.Haberler)和弗莱明(J.M.Fleming)等经济学家对其理论从不同侧面修正补充和完善。

但在关于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上仍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解释。

麦金农提出的确定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高度开放性。

加入通货区的成本表现为丧失部分经济自主权。

蒙代尔认为理想的货币区是封闭的,根据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要素在国内充分流动,而在国际间不流动的假设,那么基于国家货币的浮动汇率就可以有效地运转,但要素流动的区域往往和国界不重叠。

因此“最优”是指货币区成员间要素是完全流动的,而货币区成员国和货币区以外的国家不发生经济联系,货币区是封闭的。

蒙代尔认为要素充分流动是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尤其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对货币区结构失衡进行有效的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欧元及欧元区的经济政策
●1997年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
○各成员国的中期预算应接近收支平衡或略有盈余。 ○对于迟迟不能改变赤字和债务状况设定了实施金融惩罚的 时间表。
二、欧元及欧元区的经济政策
●欧洲央行体系
○欧洲央行体系由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及成员国的中央银行 组成。欧洲央行体系为欧元制定货币政策。 ◇《马约》赋予欧洲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追求价格稳定, 并且规定了许多旨在把货币政策独立于政治影响的条款。 ◇欧洲央行体系在下面两方面受到政治影响: ♢欧洲央行体系中的高级工作人员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元区的汇率政策受欧盟政治权 威的制约。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变
★得斯洛计划由三个步骤组成 ○欧盟所有成员国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下的汇率机制。 ○要继续所见汇率浮动的上下限,某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 要置于欧盟决定。 ○在欧洲实行单一货币制,将各国的货币政策决定权交由欧 洲央行体系。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变
★欧盟决定更进一步,从经济货币联盟过渡到推行单一货币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①单一货币可以消除欧洲货币体系汇率重估的威胁。消除货 币兑换的成本,实现更高程度的欧洲一体化。 ②一些欧盟国家认为德国对欧洲货币体系的管理片面强调德 国的宏观经济目标而牺牲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 ③资本完全自由流动使得维持各国货币间的固定汇率弊大于 利,并且单一货币有利于实现欧洲政治稳定。
二、欧元及欧元区的经济政策
●马斯特里赫特一致标准及《稳定与增长协定》马 约规定欧盟成员国必须满足以下宏观经济指标:
○成员国最高通货膨胀率不得超过同期内欧盟通胀率最低 的三个成语国平均通胀水平的1.5%。
○汇率稳定,成员国不得在各自初始汇率上贬值。 ○公共部门预算赤字最多不能超过GDP的3%。 ○国债占GDP的比例不能超过60%。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变
●德国在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欧洲货币体系的 信誉理论
★20世纪70年代,德国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并且其中 央银行独立性强。因此德国央行享有成功治理高通货膨胀 的美誉。 ★货币经济体系的成员国希望通过将本国货币盯住德国马克 来引进德国反通货膨胀的信誉。 ★经济货币联盟中那些已发生通货膨胀的国家倾向参考德国 的低通胀率来制定本国的货币政策。
第20章
最优货币区与欧洲的经验
主要内容
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变 欧元和欧元区内的经济政策 最优货币区理论 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未来 本章小结

概述
欧盟成员过成功的缩小了各国间货币浮动的上下限,这促 使了欧盟的11个成员国在1991年1月1日开始采用一种共 同的货币----欧元。 本章应该解决的问题 欧盟推行欧元的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样运作的? 欧元对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会起到促进作用吗? 欧元对欧盟以外的经济体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明白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主要经验教训。 其他潜在的货币区会从欧洲得到什么经验?
最优货币区理论
图20-5:LL曲线
加入国的经济稳定性损失
LL
加入国与固定汇率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
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理论
• 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区域通过贸易和要素的自 由流动进而形成经济高度一体化,那麽固定汇率 对于该区而言是最合适的汇率制度。
最优货币区理论
经济一体化和固定汇率区的利益:GG曲线
货币效率收益
-等于加入者所避免的汇率浮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复杂性, 以及结算与贸易成本等损失。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变
㈢欧盟“1992”计划的起步阶段
★ 欧洲国家不仅固定相互间的汇率,并且通过鼓励内部商 品,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经济的进一步统一。 ○1957年,欧盟初始缔约国间建立关税同盟,这是建立欧洲 共同市场的开端。 ○1986年出台的《单一欧洲法案》准许劳动力、货物、服务 、资本在欧洲内部自由流动。 ○更重要的是欧盟成员国决定在制定和通过有关统一市场的 方案时,不在要求全体一致统一原则。

欧盟经济与货币联盟的15个成员国
奥地利 比利时 赛欧斯洛 芬兰、法国 德国、希腊 爱尔兰 意大利 卢森堡 马耳他 荷兰、葡萄牙 斯洛文尼亚 西班牙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变
㈠欧洲货币改革初始阶段,1968-1978
欧洲货币合作的驱动力 ●1969年货币危机使得欧洲国家对美国承担国际责任的可靠 性失去信心,影响世界经济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 ★使欧洲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 ●汇率的变动给欧盟在管理上带来了不少麻烦。 ★加快把欧盟变成一个真正的统一市场。
GG曲线:
-该曲线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与其所在固定汇率区的一 体化程度越高,其加入固定汇率区本国货币效率收益就 越大。 -该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图20-4: GG曲线
最优货币区理论
GG
加入国的货币效率收益
加入国与固定汇率区的一体化程度
最优货币区理论 ຫໍສະໝຸດ 济一体化和固定汇率区的成本:LL曲线
• 经济稳定性损失(固定汇率引起的额外的不稳定性) 一个国家加入固定汇率区就意味其放弃了运用汇率和 货币政策使得就业和产出保持稳定的权利。 • LL曲线 该曲线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与其所在固定汇率区的 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其加入固定汇率区对本国经济 稳定性的损害就越小。 该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变
1978-2006年欧洲货币体系通货膨胀收敛情况
比利时、丹麦、法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各国通胀率都下降了。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变
㈡欧洲货币体系(1979-1998)
●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的八个原始缔约国(法 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爱尔兰、卢森堡 、荷兰)开始运行一个正式的“相互盯住汇率”的机制。 ●在欧洲货币体系内部,各国货币的浮动汇率并不统一。 ○大部分国家可以相对于制定的平价上下浮动2.25% ○西班牙、葡萄牙汇率可以上下浮动6% ●1993年8月,在投机性冲击的压力下,经济货币联盟中各 种货币之间的浮动范围被扩大到了15%。 (除了德国马克和荷兰盾)
一、欧洲单一货币的演变
★欧洲货币经济联盟 ○1989年,欧洲委员会主席得斯洛(Delors)报告提议分三 个阶段实现完全放弃的货币独立性的目标,为欧元的诞生 奠定了基础。 ○得斯洛的目标是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在该体制下, 各成员国的货币由一种单一的欧洲共同货币所取代,改单 一货币由唯一一家代表各成员国央行的中央银行进行统一 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