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制图课件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和制图PPT课件
-
41
-
42
(三)地貌的判读
地貌在卫星图像判读时是较为直观的要素。
卫星图像的比例尺小,能反映大的地貌形态特征,如平原、 山地、丘陵。
能判读主要的地貌类型及范围,如风沙地貌、黄土地貌、 冰川地貌、火山地貌、流水地貌等。
-
43
盆地
-
44
(四)植被的判读
卫星图像上,植被是群体的特征,不能反映个体的形态, 只能判读出植被的类型、生长状况、分布范围。
-
3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立体观察的条件
(1)必须是航摄立体像对; (2)像对的比例尺差不得大于15%; (3)两眼分别看两张像片上的相应影像,即左眼看左 像,右眼看右像; (4)同名地物点的连线与眼基线平行。
-
35
立体观察的应用
o 像片判读。 o 立体量测——摄影测量学(Photogrammetry):如
地形测绘,即测量高程和平面坐标。
一般应先建立目视解译标志,然后根据解译标志进行解译
-
2
§ 5.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1、 目视解译标志
目标地物的影像特征(1)色 (2)形 (3)位
解译标志: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各种影像特征。
常用的解译标志有: 色调/颜色; 形状; 纹理; 图型; 位置; 阴影; 大小; 相关布局。
-
-
15
3、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
(1)直接判读法
如在黑白可见光相片上,水的反射率低,呈现灰黑到黑色,可根据色调判 别出水体,然后根据形状,判别是河流或湖泊。 又如在假彩色影像上植被呈现红色,可根据颜色直接判读植被。
(2)对比分析法
多波段图像对比—某波段灰度相近,而另一波段灰度差别较大的物体 多时相图像对比—主要用于物体的变化情况监测; 多解译标志对比—一个或几个解译标志相近,通过多个解译标志对比进 行解译
遥感解译与制图精讲.pptx
剧场演出场地租赁合同6篇篇1甲方(演出方):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___________乙方(场地提供方):___________剧场有限公司地址: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___________鉴于甲方需要租赁乙方的剧场场地进行演出活动,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租赁协议:一、租赁场地及设施1. 乙方同意将其位于________的剧场(以下简称“剧场”)租赁给甲方用于举办演出活动。
具体场地位臵及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舞台、灯光音响、观众席等,均以双方确认的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2. 乙方应确保所提供场地及设施符合安全标准,并为甲方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确保演出顺利进行。
二、租赁期限与用途1. 租赁期限为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共计____天。
租赁期满前,双方可协商续租事宜。
2. 甲方承诺在租赁期内,将租赁场地仅用于举办合法、合规的演出活动,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
三、租金及支付方式1. 甲方应付给乙方场地租赁费用总额为人民币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圆整)。
租金支付方式分为________次支付,首期租金为________元,剩余租金于________支付。
此外,还可能产生其他费用(如宣传推广费、设施使用费等),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由双方另行商定。
2. 甲方应按照约定时间支付租金及其他费用,逾期支付的,应支付违约金。
乙方在收到租金后应向甲方提供合法有效的收据。
四、保证金及用途1. 甲方应在签订合同时支付人民币________元作为保证金。
保证金主要用于确保甲方履行本合同约定的各项义务。
2. 在租赁期满且甲方履行完所有义务后,乙方应在____个工作日内将保证金无息退还给甲方。
遥感制图精讲课件
案例四:城市规划与管理案例
总结词:通过遥感技 术为城市规划和管理 提供空间信息支持,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
详细描述
1. 介绍城市规划和管 理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背景及意义。
2. 分析遥感技术在城 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 用,如城市空间布局 分析、交通流量监测 等。
3. 展示城市规划和管 理中遥感技术的实际 应用案例,如智慧城 市建设项目、城市综 合治理方案等。
遥感图像的自动化识别
遥感图像的自动化识别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遥感 图像进行自动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遥感图像的分类
遥感图像的分类是根据图像的特征和属性进行分类和 分组的过程。自动化识别与分类可以提高遥感制图的 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干预的成本和时间。
遥感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与展望
要点一
智慧城市的概念
遥感制图原理
遥感制图主要基于电磁波谱的不同波段和角度选择,以及地 表特征对电磁波的反射和辐射特性,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 和处理,提取出地表的各种特征信息,并将其呈现在地图上 。
遥感制图的分类与特点
遥感制图的分类
根据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类型、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不同, 遥感制图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航空摄影测量制图、卫星影像制图、雷达制图等 。
总结词:通过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进行 分类和监测,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提 供依据。
3. 展示土地利用分类和监测的成果及应 用,如土地资源清查、土地规划方案等 。
2. 阐述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类和监测 中的应用,包括数据源、分类方法、监 测流程等。
详细描述
1. 介绍土地利用分类和监测的概念及意 义。
案例二:生态环境评价与监测案例
详细描述
2. 阐述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评价 和监测中的应用,包括数据源、 评价方法、监测流程等。
遥感地学分析课件——第11章 遥感测绘与制图
其他几种坐标系
空间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与摄影测量坐标系之关系
二、框幅式遥感影像的构像方程
1、基本方程
x x0
f
a1( X X s ) b1(Y Ys ) c1(Z Zs ) f a3 ( X X s ) b3 (Y Ys ) c3(Z Zs )
常用的遥感数据有: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和 MSS遥感数据,法国SPOT卫星遥感数据,加拿大Radarsat 雷达遥感数据等。
11.1.2 遥感影像构像方程及解算方法
一、遥感影像的坐标系 影像的扫描坐标系:无论是空中直接数字成像还是硬拷贝扫描 后形成的数字影像,其结构形式都是一个数字阵列,通常采用 影像左上角作为坐标原点、c为横轴,取值为影像的列号;r为纵 轴,取值为影像的行号。
像平面坐标和像空间坐标:为了描述影像中心透视投影的的特 性,引入像平面坐标系o-xy,该坐标系以像主点为坐标原点,对 于框幅式摄影影像,可以取近似平行于摄影方向的框标连线作 为x轴,取垂直于摄影方向的框标连线作为y轴;对于直接从空 间获取的数字影像,取摄影中心对影像平面之垂线与影像平面 的交点(即像主点,一般为影像中心)为原点,取影像的列序列方 向为x抽,取影像的行序列方向为y轴。
11-7
k为拉格朗日乘常熟矢量,对于式(11-7)的无附加条件的极小值的
必要条件为
2vT P 2kT A 0
11-8
v
2kT B 0
11-9
x
由式(11-8)可得
v p1AT k 0
11-10
将上式带入式(11-3)得
Ap1AT k Bx l
11-11
则
k ( Ap1AT )1(Bx l) 11-12
遥感课件-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如:铁道延伸至大山脚下突然中断,可推断出隧道的存在。 由植被类型可推断出土壤的类型
6.3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1)准备工作。 (2)初步解译和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3)室内详细判读 (4)野外验证与补判 (5)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储堆放区等。
6.2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
(1)直接判读法
依据判读标志,直接识别地物属性。(水,植被)
(2)对比分析法
多波段图像对比—某波段灰度相近,而另一波段灰度差别较大的物体 多时相图像对比—主要用于物体的变化情况监测; 多解译标志对比—一个或几个解译标志相近,通过多个解译标志对比进 行解译
(3)综合推理法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解译(image interpretation)
可分为: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
目视解译: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 图像上获取特定地物信息的过程。
一般应先建立目视解译标志,然后根据解译标志进行解译
6.1 目视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各种影像特征。
计算机辅助制图的一般过程:
(1)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 (2)地理基础地图的选取与数字化 (3)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 (4)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地图拼接 (5)地理基础地图与遥感影像复合 (6)数字注记图层生成(河流名称,街道名称等) (7)影像地图图面配置(标题、图例、参考图、比例尺、指北针、图框) (8)影像地图制作与印刷
6.4 遥感制图
遥感影像地图: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示制图区域 地理空间信息的地图。
特点:信息丰富、直观形象、现势性强,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遥感制图.PPT
•.
•2
遥感制图的信息源
1.主要信息源 2.空间分辨率及制图比例尺的选择 3.波谱分辨率与波段选择 4.时间分辨率与时相的选择
统计概率法:是根据物体的光谱特征进行自 动识别。
语言结构法:是根据物体的图形进行识别。
模糊数学法:是根据物体最明显的本质特征 (光谱的或图像的本质特征) 进行识别。
•.
•15
粗处理是为消除传感器本身及外部因素的影响所引 起的各种系统误差而进行的处理。
精处理是指为进一步提高卫星遥感图像的几何精度 而进行的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以满足专题制图的 要求。
•.
•11
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
2.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
在对遥感图像判读之前,要进行图像增强处理, 这包括光学处理和数字处理两类。
遥感制图
§1 遥感制图概述 §2 遥感制图的信息源 §3 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 §4 遥感图像专题信息提取方法
•.
•1
遥感制图概述
遥感制图是指通过对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或利用图 像处理系统对各种遥感信息进行增强与几何纠正 并加以识别、分类和制图的过程。
遥感图象有航空遥感图象和卫星遥感图象,制图 方式有计算机制图与常规制图。
•.
•5
一个像元所对应地面范
围的大小即为遥感图像
的分辨率。
•.
•6
不同规模的环境特征对地面分辨率的要求
巨型环境特征
地壳 10km
大陆架 2km
洋流
2km
自然地带 2km
大型环境特征
项目八遥感专题图的制作PPT课件
任务一 遥感专题图的制作
四、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7.影像地图图面配置 (4)配置参考图:参考图可以对影像图起到补充或者说
明作用。参考图可以作为平衡图面的一种手段,放在图 的四周任意位置;
(5)放置比例尺:影像地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实地相应 线段的水平长度之比称为比例尺。比例尺一般放在影像 图下部右侧。
制图范围是指图框所包含的图像面积(实地面积),使 用地面实际距离单位;图纸范围是指图框所占地图的面积 (图面面积),使用图纸尺寸单位;地图比例尺是指图框 距离与所代表的实际距离的比值,实质上就是制图比例尺。
第19页/共38页
3.确定专题制图范围(绘制地图图框)
第20页/共38页
4.放置图面整饰要素
任务一 遥感专题图的制作
一、遥感影像地图
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和一定的地图符号 来表现制图对象地理空间分布和环境状况的地图。
在遥感影像地图中,图面内容要素主要由影像构成, 辅助以一定地图符号来表现或说明制图对象。
第1页/共38页
任务一 遥感专题图的制作
二、遥感影像地图特征
1.丰富的信息量 与普通线划图相比,没有信息空白区域,彩色影像
像与图形准确套合,但它们在数据库中仍然是以不同数 据层的形式存在的。遥感影像与地理基础底图复合的目 的提高遥感影像底图的定位精度和判读效果。
将数字专题地图与卫星数字图像进行重合叠置。
第11页/共38页
任务一 遥感专题图的制作
四、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6.符号注记图层生成 地图符号可以突出地表现制图区域内一种或几种自
第15页/共38页
任务一 遥感专题图的制作
五、遥感专题图的制作过程
精选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培训课件
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
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
由于判读的结果需要依据判读人员的经验和 知识,所以判读熟练程度的不同,会在判读结果 上产生差异。因此,为减少由判读人员造成的判 读误差,通常要预先建立好判读标志。
一、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3、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方法 可见光黑白像片和黑白红外像片解译
2)先整体后局部:先整体观察,综合分析目 标地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勤对比,多分析:多个波段对比;不同时 相对比;不同地物对比。
MSS的波谱段
通道号 MSS4 MSS5 MSS6 MSS7 MSS8
光谱段颜色 绿 红 红~近红外 近红外 远红外
波长范围/μm 0.5~0.6 0.6~0.7 0.7~0.8 0.8~1.1 10.4~12.6
(3)信息复合法
利用透明专题图或者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 重合,根据专题图或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 ,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的方法。
(4)综合推理法
综合考虑遥感图像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 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标地物的方法。如公路 与铁路的判读。
(5)地理相关分析法
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 某种地理要素性质、类型、状况与分布的方法。
第四波段为短波红外波段,1.5-1.75μm,用于探 测植物含水量及土壤湿度,区别云与雪。
SPOT全色波段地面分辨率为10m,城市调查。
SPOT的光谱特性
两个突出特点: 1、较高的地面分辨率,全色10m,多光谱为20m; 2、同一地区的立体图像(两个线性阵列探测器)。
产品包括: 1A:70mm胶片、HDDT、CCT和CD-ROM,没有任何
第十讲遥感图象的目视解译与制图PPT课件
26
遥感原理 27
遥感原理
二、目视解译的生理与心理基础
心理特点对遥感图像解译的影响 1. 同一时刻,只有一种地物是目标地物,图像
的其余部分以目标地物的背景出现,此时判 读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目标地物上. 2. 判读者的知识和经验对目标地物的确认有 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不同的解译者可能 得出不同的结论. 3. 心理惯性对目标地物的识别有一定的影响. 4. 观察的时效性.正确辨认目标地物,需要一 个最低限度的时间才能完成.
遥感原理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 §1 目视解译的原理和方法 ➢ §2 航空像片的目视解译(信息提取) ➢ §3 卫星像片的目视解译(信息提取) ➢ §4 遥感影像地图
1
遥感原理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解译分为两种:
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 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谱在像片上的表现。在黑白像片上,据地 物间色调的相对差异区分地物。 在彩色像片上据地物不同颜色的 差异或色彩深浅的差异来识别地物。
纹理: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 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可揭 示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
1. 7. 位置:指目标地物分布的地点。 2. 8. 图形: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
构。
( 组合图案):当地物较小时,在影像上表现为纹 理,即某种地物类型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如农 田、森林。
9. 相关布局: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7系。
遥感原理 8
遥感原理 9
遥感原理 10
遥感原理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制图的信息源
3.波谱分辨率与波段选择
波谱分辨率是由传感器所使用的波段数目,也就是选择的 通道数,以及波段的波长和宽度所决定。
TM的波段特性
遥感制图
遥感制图的信息源
• 4.时间分辨率与时相的选择
时间分辨率是指对同一地区遥感影像重复覆 盖的频率。
时间分辨率 日或 小时 月或旬
现有卫星 NOAA
Landsat-TM; SPOT
粗处理是为消除传感器本身及外部因素的影响所引 起的各种系统误差而进行的处理。 精处理是指为进一步提高卫星遥感图像的几何精度 而进行的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以满足专题制图的 要求。
遥感制图
2.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
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
在对遥感图像判读之前,要进行图像增强处理, 这包括光学处理和数字处理两类。
遥感制图
§2 遥感信息的制图应用
• 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
•
1.遥感图像的纠正处理
•
2.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
遥感制图
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
1.遥感图像的纠正处理
人造卫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飞行姿态和飞行 轨道、飞行高度的变化以及传感器本身误差的影响 等,常会引起卫星遥感图像的几何畸变。因此,在 用于制图之前,必须经过纠正处理(预处理),这 包括粗处理和精处理。
遥感制图
遥感制图的信息源
• 1.主要信息源
遥感卫星: 美国的陆地卫星(Landsat)、气象卫星(NOAA)、
海洋卫星(Seasat) 法国的SPOT卫星 日本的MOS卫星、JERS卫星、ADEOS卫星 欧空局的ERS卫星和印度IRS卫星
中国常使用的信息源: 美国的Landsat-TM、NOAA-AVHRR 法国的SPOT-HRV
遥感制图
遥感制图的信息源
• 2.空间分辨率及制图比例尺的选择
空间分辨率即地面分辨率,指遥感仪器所能分辨 的最小目标的实地尺寸,也就是遥感图像上一个 像元所对应地面范围的大小。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愈高,图像可放大的 倍数愈大,地图的成图比例尺也愈大。图像所 需放大的倍数,应以能否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 为标志。根据这一指标所确定的最大放大倍数 ,称为这种图像的 放大极限。
光学图像增强处理是为了加大不同地物影像的密度 差。常用方法有假彩色合成、等密度分割和图像相关 掩膜;其中以假彩色合成最为常用。
数字图像增强处理功能齐全、反应速度快、操作灵 活,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处理方法。特点是利用计 算机数字处理技术提高图像密度差。常用方法有反差 增强、边缘增强、空间滤波等。
遥感制图
植物群落 50m 作物估产 50m 洪水灾害 50m 污染监测 50m 森林病害 50m 交通规划 50m 作物长势 25m 天气状况 20m 城市用水 20m 土种识别 20m
遥感制图
小型环境特征
航行设计 50m 水污染控制 20m 水库建设 15m 港口工程 10m 鱼群分布 10m 交通密度 5m
统计概率法:是根据物体的光谱特征进行自 动识别。
语言结构法:是根据物体的图形进行识别。 模糊数学法:是根据物体最明显的本质特征
(光谱的或图像的本质特征) 进行识别。
遥感制图
• That's all,thank you!
遥感制图
遥感制图
• 一个像元所对应地面 范围的大小即为遥感 图像的分辨率。
遥感制图
• 不同规模的环境特征对地面分辨率的要求
巨型环境特征
地壳 10km
大陆架 2km
洋流
2km
自然地带 2km
大型环境特征
区域地理 矿产资源 地势资源 环境质量 土壤水分
400m 100m
1km 100m 140mBiblioteka 中型环境特征遥感制图
曹红(20074397)
遥感制图
遥感制图
• §1 遥感制图概述 • §2 遥感制图的信息源 • §3 遥感图像的处理方法 • §4 遥感图像专题信息提取方法
遥感制图
遥感制图概述
• 遥感制图是指通过对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或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各 种遥感信息进行增强与几何纠正并加以识别、分类和制图的过程。
• 遥感图象有航空遥感图象和卫星遥感图象,制图方式有计算机制 图与常规制图。
• 目前应用最多及着重研究的是利用Landsat的MSS图象制图。由于 多波段的卫星图象具有信息量丰富、现势性强,利用它编图周期 短等优点,在制图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遥感制图
遥感制图的信息源
• 1.主要信息源 • 2.空间分辨率及制图比例尺的选择 • 3.波谱分辨率与波段选择 • 4.时间分辨率与时相的选择
• 遥感图像的专题信息提取
• 1.目视判读 • 2.计算机自动识别与分类
遥感制图
1.目视判读
遥感图像的专题信息提取
•
常用方法
直接判定法
对比分析法
逻辑推理法
•
工作程序
判读前的准备工作
建立判读标志
室内判读及野外验证
遥感制图
遥感图像的专题信息提取
2.计算机自动识别与分类
计算机自动识别,又称模式识别,是将经过精处 理的遥感实验数据,根据计算机研究获得的图像特征 进行的处理。具体的方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