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庐隐婚恋观形成及意义论文
纯粹之爱——试论庐隐小说的爱情观念及其成因
象所感受得到的。 丽石的 日记》 《 中的雯薇 :结婚 以前 的 “
岁 月 , 希 望 的 , 是 极 有 生 趣 的 , 像 买 彩 票 , 望 中 是 也 好 希 彩 的 心 理 一样 , 结 婚 后 的 岁 月 , 中 彩 以 后 打 算 分 配 而 是 这 财 产用 途 的 时候 , 感 到劳 碌 、 躁 , 当 阿 玉— — 她 只 烦 但 的 女儿 — — 没 出世 之 前 , 还不 觉 得 … … 现 在 才真 觉 得 彩 票 中 以后 的 无趣 啦 。孩 子 譬 如 是一 根 柔 韧 的彩 线 , 她 把
谈 到 庐 隐 女 士 的小 说 ,立 即想 到 从 她 作 品 中传 递 出来 的 “ 哀 ”也 想 到 她 两 段 短 暂 却 幸 福 的 婚 姻 生 活 。 悲 , 在 五 四时 期 文 化 中 孕 育 成 长起 来 的一 代 年 轻 作 家 , 注 都 重 关 心 人 的 本 身 ,爱 情 正 是 一种 非 常个 人 化 的 体 验 , 它 也 就 自然 成 为 这 个 时 期 小 说 创 作 中共 同关 注 的 主 题 。 “ 情 不 仅 反 映 人 的 自然 的 情 感 欲 望 ,也 反 映着 个 体 独 爱 特 的情 感 方 式 、 格 禀 赋 以及 对 人 生 的体 悟 。虽 然 它 同 性 时 也 映 射 着 一 定 历 史 阶段 的伦 理 规 范 和 道 德 观念 , 爱 但 情 毕 竟 是 一 个 人 性 很 强 的 情 感 ,蕴 涵 着 丰 富 的 人 性 内 容 。 ” 但 是 , 五 四 时期 , 的 思 想 文 化 已经 遭 到 大 力 … 在 旧 的 抨 击 , 的伦 理 道 德 体 系 却 尚未 成 立 。这 个 时 期 的青 新 年 作 家 们 都 在 自己 的 作 品 中探 索 爱 情 的表 达 方式 , 释 诠 他 们 自以 为 的 爱 情 的 真 正 内 涵 , 成 一 种多 元 化 的爱 情 形 观 局 面 。以 描 写男 女 恋 爱 专 家 自诩 的黄 庐 隐 , 崇 恋 爱 推
从“新女性”形象的塑造看庐隐创作中的苦闷识
从“新女性”形象的塑造看庐隐创作中的苦闷识“新女性”形象在现代文学中的塑造,是对传统封建文化的反叛,对自我的解放。
而在庐隐的创作中,这种形象常常被描绘为一种苦闷识写的状态。
庐隐是一位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中常常出现晚清时期的“新女性”,她们在传统的束缚下呼吸艰难,但又无从逃脱。
在《思随人境》中,女主角阿绛是一个只有16岁的少女,但她已经明白自己要通过学习,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但阿绛的父亲不但视女孩子为负担,还不允许女孩子读书。
这种限制让阿绛感到无比的苦恼,她不愿意被束缚在传统的女性角色中,但她又无从逃脱。
在《日出东方》中,女主角雅芳是一个具有经济独立和自主人格的新女性形象。
她从小就不屑于传统的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和平等。
但在与男友离别后,雅芳的一切都变得无望和空虚。
在这种困苦的状态下,雅芳只能逃避现实,去寻找自己的灵魂深处。
庐隐通过描写这些新女性形象的苦闷识写,反映了她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
她认为,传统的封建文化,面对新女性的崛起,一方面向她们挑战,一方面又束缚着她们,使得她们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遭遇了无数的苦恼与识写。
在庐隐的小说中,新女性形象的苦闷识写,既体现了女性的偏见和不公,也反映了女性对于自我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在这种创作中,庐隐用诗意的笔触,揭示了许多女性在传统文化中的痛苦和挣扎。
她让人们对于女性状况有更深入的认识,也让人们意识到,只有消解封建文化的束缚,才能真正赋予女性自由与尊严。
庐隐的作品中,新女性形象的苦闷识写,反映了她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
她认为,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受到的性别歧视和压迫,是她们追求自由和平等的障碍。
而在“新女性”形象的意义中,是对传统封建文化的反抗和解放,对自我的拓展和发掘。
因此,她们的形象和她们的“苦闷识写”是存在紧密关系的。
首先,庐隐的作品中,新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对传统封建文化的反抗。
特别是在晚清时期,女性虽然有了更多的精英教育机会,但在传统家庭、社会和文化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利仍然被严重异化。
回到“海滨”说“故人”——论庐隐创作的女性视角剖析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回到“海滨”说“故人”——论庐隐创作的女性视角学院:文化传媒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 ****************:***教师职称:教授填写日期: 2014 年 03月 05日摘要庐隐是被“五四”的惊雷从浓厚的封建的氛围中震觉醒的一个女性。
她作为“五四”后的第一代女性新文学作家,有着特殊的女性观,而其女性视角的选择建构了她独特的文学世界。
庐隐在《海滨故人》集中塑造了一系列为追求人生意义而陷入矛盾、苦闷、彷徨的青年知识女性形象。
通过她们反映了“五四”时代青年女性矛盾而复杂的心理。
庐隐以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写知识青年女性苦闷、彷徨的各种心理著称。
在对女性命运酣畅淋漓的书写中,庐隐细腻地描摹了女性独特的情感方式和心理体验,以及在父权制和男性霸权社会里的困惑与生存困境。
同时女性视角的选择也使其叙事方法受到了约束,第一人称叙事方法的使用,自我浪漫的抒情方式以及自叙传手法的运用等,使其作品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关键字:庐隐海滨故人女性观女性视角女性形象AbstractLu Yin was the air of the "May 4th" from feudal atmosphere of starting, the awakening of a female. As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female literature after the "May 4th" writer, she has a special view of women, the choice of the female perspective to construct the unique literary world, reflecting the "May 4th" era knowledge complex and contradictory psychology of the female, also outlined a series of in anguish images of women in pursuit of meaning of life. Lu Yin to good at describing various mental anguish wanders the intellectual women. In saturated -- with the fate of female writing, female unique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way and the existential plight and confusion in the male society are expressed in detail. At the same time, the choice of the female perspective also restrict the choice of its narrative method. The use of the first-person narrative methods, and capitalism on the use of the technique, etc., to make it work with the extraordinary splendrous of romanticism.Keywords: Lu Yin Memorize the seaside female view female perspective Female Characters目录摘要 (2)Abstract (2)前言 (4)一、庐隐的女性观 (4)(一)、庐隐的女性观及其成因 (4)二、庐隐《海滨故人》中的女性视角 (6)(一)、女性视角观照下的社会 (6)(二)、女性视角关照下的女性形象 (6)(三)、女性视角关照下的男性形象 (8)三、女性视角关照下的叙事方式 (9)(一)、自我浪漫的抒情方式 (9)(二)、浓厚的自叙传色彩 (10)四、总结 (11)五、致谢词 (12)六、参考文献 (13)前言庐隐,原名黄淑英,又叫黄英,福建闽侯人。
来自女性心灵的声音
编号(学号):2006701河西学院毕业论文(设计)(2006 届本科)题目:来自女性心灵的声音_——浅析庐隐的婚恋观_系(部)院: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作者姓名:蔡玉花指导教师:杨若慧职称:讲师完成日期:2006 年 4 月25 日来自女性心灵的声音——浅析庐隐的婚恋观史迎春(河西学院中文系张掖734000)摘要:庐隐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女作家,她以实际行动向封建婚姻举起了反叛的旗帜,勇敢而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在小说中她也同样塑造了一些勇于追求自由婚恋的女性先觉者,然而这些女性都最终走向同一条道路——悲苦命运的结局,虽然她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但命运的结局却十分相近。
追古溯今,我们不得翻开中国历史的悠悠长河,追问女性命运的归宿。
关键词:庐隐女性命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我们很难抹去这样一位女作家,尽管她的著作在文学史上不曾引起像鲁迅、茅盾、冰心等大作家的反响,也没有如现代文学史上的许多作家一样写大量战争题材的著作,而是写了一些普通女性在婚姻事业上的情感纠葛,但在那样一个大动乱的年代,她的小说同样也反映了一些觉醒并要求进步的女性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所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及无法逃出的困境,这些问题在当代女性身上也依然存在着,成为我们探讨女性命运可参照的依据。
这位女作家就是与冰心合称为“文学双璧”的庐隐,但她却远没有冰心那样享誉盛名,她的著作也极少被人关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女性文学史上不容忽视、也不可跳过的一位重要女作家。
庐隐的诞生与当时五四运动的社会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茅盾在其文章《庐隐论》中这样描述:“庐隐她是被‘五四’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了的女性;她是‘五四’的产儿。
”[1]因此,无论是庐隐的个人经历还是庐隐的作品,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她的作品除了部分是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着重表现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外,受“五四”倡导的妇女解放与追求个人幸福的时代气氛的感召,更多的作品则是关注五四时期男女青年感情世界,一定程度上反映、揭示了五四时期女性先觉者的恋爱婚姻观。
从《女人的心》透视庐隐的婚姻
从《女人的心》透视庐隐的婚姻作者:于敬龙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5期摘要:《女人的心》是庐隐追求自由爱情主题的经典之作,作品中女主人公素璞对自由婚姻的大胆追求,折射出了庐隐的婚姻状况,即在婚前是大胆、勇敢、执着的,而婚后面对现实的生活,又是犹豫和无奈的。
关键词:庐隐;婚姻;执着;无奈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024-01《女人的心》是庐隐追求自由爱情主题的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素璞和纯士的相识安排在一场婚礼上,这场婚礼主角黎云和海文是通过“苦恋挣扎”才“终成眷属”的,海文是有妇之夫,和黎云相处了三年才离婚举行了这场婚礼。
安排在这样一个场景相识,为素璞执意追求心目中的幸福定下了基调。
素璞作为有夫之妇,由于丈夫在欧洲留学,留在国内的她因自身的孤寂和贺士的一些做法,使本来就不牢固的婚姻越来越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遇上纯士以后,素璞深深被纯士的学识、才气所吸引,通过与纯士每周补课时间的接触,让自己禁锢的思想开放,对美好的生活充满无尽的向往。
让她感受到了“在一带馥郁的花林中,闪动着如霰的月光,在那波光下,飞舞着初夏的花魂,那里是充满了温馨的神秘空气。
”素璞虽然还有犹豫,但内心的空虚,对自由爱情的向往,让她很快找到了可以原谅自己的理由,毅然决然与纯士同游颐和园。
他们像情侣一样手挽手,同说笑,互相表白爱意,一起在城外过夜。
素璞真正感受到了爱情的真谛,纯士圣洁的爱情降伏了她,让她体悟到自由恋爱带来的快乐。
素璞“要打毁一切不合真理的藩篱”,决心不再和无爱的丈夫敷衍下去。
为了追求理想和幸福,她毅然跟随纯士到美国留学,又到欧洲与丈夫贺士离了婚,并和纯士在大洋彼岸举行了婚礼。
素璞的追求和抗争,不论结局如何,也不管是否合乎道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女人被封闭、被压抑已经的人性意识终于开始觉醒,人的本能生命欲望、情感欲望终于可以以某种合理的面目出现,这就从理性层面上确立了爱情的神圣性、婚姻的自由性,大胆张扬女性情感,反叛了封建礼教对女性情爱权利的剥夺。
论庐隐笔下女性的情感悲剧书写_张海燕
论庐隐笔下女性的情感悲剧书写[摘要]庐隐是描写恋爱的专家,也是书写女性情感悲剧的先驱者。
她以独特的生命体验,细腻、委婉、感伤地诉说着五四时期知识女性彷徨于歧路的情感世界。
在强大的夫权话语系统下,新女性进退维谷,苦闷徘徊。
庐隐的作品谱写了一曲五四知识女性情感命运的悲歌,成为五四新文化浪潮的绝唱。
[关键词]庐隐;女性;爱情;婚姻;情谊;悲剧[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张海燕(1980-),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第6卷第10期2011年10月长春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6No.10Oct.2011张海燕(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山西大同,037008)庐隐,五四时期擅长描写恋爱的专家,她的人生体验是苦难的,失爱的童年与缺失的情感促使她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上更多地聚焦于女性的情感世界,而倾注于字里行间的则是悲哀与苦闷。
这位“悲哀的叹美者”在五四新文化的时代洗礼中艰难地成长起来,她以先觉者的身份冷静、敏锐地注视着陷于精神狂欢中的时代新女性们。
“妇女唯一的生活,就是料理琐碎而干燥的家事,和做生儿育女的机械,侍奉丈夫的忠仆。
男子们又以他们绝大的夫权和经济实力来奴使她们。
因此,妇女的生活,永远是悲惨的、无兴趣的,甚至是无意义的”。
[1]所以在庐隐的笔下,一个个勇敢决绝的“娜拉”们在面对男性主体世界的客观要求时依旧未能改变其依附地位。
勇敢挑战世俗礼教的五四知识女性在情感世界的追寻中再次回到了生活的原点,或是穷究爱情而竟不得,或是陷入新式婚姻的藩篱中郁郁寡欢,在现实的冲击下,历经心灵的纠纷后只能试问:“何处是归程?”庐隐笔下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其情感历程都指向了悲剧性。
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婚姻家庭终不是理想的天国,在情智冲突的两难困境中,庐隐为她们选择的出路是同性之间的情感诉求,然而这种看似超脱的情感归宿只是她们短暂的精神家园。
纯粹之爱_试论庐隐小说的爱情观念及其成因_李洪源
规避 ! 是她为 " 娜拉们 $ 所建构的一个无限延宕的虚拟自 由空间 ! 另一面更是一种绝望与自戕 # 亚侠投湖自尽 ! 丽 石郁郁而终 ! 沁珠 % 蓝田也以死求得解脱 # 如果女性的存 在 注 定 被 无 视 !女 性 的 话 语 注 定 无 人 倾 听 !那 么 在 庐 隐 的文本中 ! 女性通过对自己生命的否定 ! 拒绝了身为 " 第 二 性 $在 这 个 男 性 中 心 社 会 中 所 应 承 担 的 角 色 !从 而 拯 救了自己 ! 为以往作品中当女性无法忍受婚姻家庭的 束 缚时仅选择 " 娜拉式 $ 的出走 ! 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二 % 忽视 / 不以肉体结合为形式的爱情 上 世 纪 )* 年 代 的 爱 情 小 说 中 有 大 量 作 品 倡 导 精 神恋爱 # 冰心 % 陈衡哲 % 庐隐 % 冯沅君 % 石评梅等女作家在 作品中都宣扬精神恋爱 # 部分文学研究会的男作家 ! 如 许地山 % 王统照 % 王任叔等人 ! 也持有这种爱情观 # 他们 的作品一直表现出爱情首先必须是起源于精神上的 ! 其 次必须维持在精神领域 ! 否则就会沦落为欲望的产物 # 在倡导精神恋爱的作品中 ! 作家们在处理爱情中的欲 望 时 出 现 两 种 态 度 /一 种 是 完 全 忽 略 性 欲 !一 种 是 刻 意 回 避性欲 # 前者以庐隐的作品为代表 ! 后者则以冯沅君 为 代表 # 庐 隐 的 作 品 是 "干 净 $的 !爱 情 里 从 没 有 性 欲 的 地 位 ! 爱人们仅仅是精神上的交流结合 # 爱人见面的地 点 基本都设置在公园这种公共场所 ! 即使在旅馆或寓所 这 种空间中 ! 也完全没有因为其私密性而导致欲望现形 # 作品中几乎没有出现任何表示亲密的场景! 不用说牵 手 %拥 抱 %亲 吻 了 !就 是 促 膝 相 谈 %相 视 而 笑 的 场 面 也 都 不常见 ! 偶尔出现的爱人之间的身体接触也并没有性 欲 的成分 # 如 + 前尘 , 中女主人公投入男主人公怀中的举动 并不是出于性冲动 ! 男主人公仿佛孤独无助的孩子寻 求 庇护 ! 女主人公对此产生了同情 ! 因而 " 禁不住伏在他的 怀里 $! 男主人公的反应是 " 仿佛受委屈的小孩见 了 亲 人 $ )+*# 明明是情人的关系却转化为亲人 ! 可见女主人公 的这种行为更多的是属于母爱 % 亲情性质 # 作品中 ! 爱人 之间从来不会因为无法调适欲望而产生矛盾 # 即使有的 作 品 已 经 叙 述 到 爱 情 成 功 %结 婚 生 子 的 阶 段 !但 两 个 爱 人之间纯洁得除了感情的维系之外再没有别的东西了 # 爱 情 始 于 情 感 的 结 合 !也 止 于 情 感 的 结 合 !这 是 作 品 对 爱情所作的理想描绘 # 而且这种精神上的结合被描绘得 非常高尚 ! 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爱情的成功 # 不成功 的 爱情中才会包涵肉欲成分 ! 如 + 沦落 , 中松文与赵海能的 感情 #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 庐隐秉承的是精神至上的 恋 爱观 # 庐隐曾在 + 蓝田的忏悔录 , 中借蓝田之口一语撕破 了 " 五四 $ 主流话语下自由恋爱神圣的虚伪面纱 # 她说 / " 本来男子们可以不讲贞操的 ! 同时也可以狡兔三窟 式 地讲恋爱 # 这是社会给予他们的特权 ! 他们乐得东食 西 宿 # 然而 ! 我若不是因爱情同时不能容第三者的信念 ! 我 也不至于逃婚 0 00 甚至于受社会的排斥 ! 于是我 便 成 了
庐隐笔下的女性世界
庐隐笔下的女性世界(一)一直以来,本人钟情于女性文学,特别是五四时期的女性写作,先后阅读冰心,庐隐,石评梅,凌叔华,陈衡哲,冯沅君,林徽因,苏雪林等作家的作品,感受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最近有了写作的冲动,夜深了手捧一本《庐隐文集》,却久久无法入睡,不禁拿起笔梳理起自己的思绪。
摘要:作为“五四的产儿”庐隐是“觉醒了的一个女性”,她独特的经历与其笔下人物命运息息相关,她以独立反叛的姿态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知识女性形象,在情与智的冲突中,她的创作以情绪的宣泄展现了觉醒女性反叛中的人生困惑,事过境迁,庐隐对女性意识的探索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庐隐、知识女性、反叛、意义从短篇集《海滨故人》、《曼丽》、《灵海潮汐》、《玫瑰的刺》到《归雁》、《象牙戒指》、《女人的心》、《火焰》中长篇集到散文集《云鸥情书集》等,在不平坦的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庐隐女士以独特的女性体验真实地记录了一个知识女性的所见所闻和真情实感,展示了五四时期一个女性悲欢歌哭的心灵历程。
本文试图通过作者笔下女性人物在知识探索、理想迷失、爱情婚姻及自我拯救等四方面展现出来的困惑和反叛探讨女性的出路问题。
一、“知识误我?我误知识?”“五四”时期是一个激情的时代。
“个人”的发现意味着“为自我而存在”的意识的觉醒,在挣脱束缚人性,摧残人性的传统思想羁绊的过程中,“五四”新一代知识者发现了自我个性的价值,认同了自我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个人开始抬起头来,主宰了他自己的独立自由的人格,维护了他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2]这对于一直处于“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3]的中国人来说,可以说是为前所未有的人格解放。
在这个确立“自我”的时代,女性以他独有的敏感呼吸着时代的风气。
庐隐对中国女性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现状有着清醒地认识,她认为,中国传统女性有三大不幸:“一失掉了独立的人格。
二失掉了社会的地位。
三埋没了个性。
”[4]对于新女性走向社会,她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中国的新女性应该“打破家庭的樊篱到社会上去,逃出傀儡家庭,去过人类应过的生活,不仅仅做个女人,还要做人。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庐隐作品中女性的郁症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庐隐作品中女性的郁症陈淑婷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庐隐作品中的女性多是悒郁的,甚至也会因悒郁过度而亡。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庐隐作品——《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沦落》、《父亲》中女性的“病”与“死亡”进行分析。
关键词:庐隐;女性主义作者简介:陈淑婷(1992.6-),女,广东佛山人,广州大学大学人文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48-01“中国式的世纪末的苦闷”[1]是茅盾在《幻灭》中借张曼青之口说出当时在知识分子中肆蹿的“时代病”,社会和个人的“新”与“旧”相碰,再加上外患未了、内患迭起,青年知识分子自觉生而“无用”,于是越感“苦闷”,而庐隐笔下的丽石、露沙等女性知识分子也同样逃不过“时代病”的爪牙。
而且,被压制在男权之下,同时又在妇女解放思潮频迭的时代语境中生存,产生了渴望解放的想法,但却苦于与现实的落差,这种“苦闷”最终演变为悒郁病,甚至也因此而死。
一、郁症的始与终“五四”时期是近代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时期,更是新旧碰撞的时期。
新的事物以萌芽的姿态对旧的事物进行压制,然而旧的事物也在以顽固的抵抗之势对新的事物进行反噬。
女性主义在新时代赋予的语境下产生,同时也经受了来自男权社会顽固的地位与势力而施加的压制。
女性主义,即又称女权主义、妇女解放、性别平权主义,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剥削、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2]在庐隐的《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①等作品中,女性主义层面上体现得更多的是妇女解放,且主要围绕女性的恋爱观、婚姻观以及贞操观等观念的解放上。
在庐隐的笔下,这些女性感情非常丰富,也极度容易受到来自“婚恋”解放层面上情感的支配。
五四女性先觉者之恋爱婚姻观小议
五四女性先觉者之恋爱婚姻观小议——观庐隐人生经历及作品有感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民国,给备受压抑的国人提供了一个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
自1915年起,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旨在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改革本国传统旧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受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女性解放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运动倡导者的努力宣传下,部分女性接受了新思潮,开始觉醒,成为女性先觉者。
这部分女性大多为知识女性,她们觉醒后便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为自身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作不懈的奋斗。
女作家庐隐便是其中之一。
庐隐,原名黄英,1899年出生于福建一个举人家庭,母亲为旧式的传统妇女。
庐隐因性格倔强不讨喜且年幼丧父,故童年生活较为坎坷,后为摆脱家庭控制发愤读书,考取了女子师范学校预科。
中学毕业参加工作两年后,即1919年秋,庐隐以旁听生的资格进入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就读,不久即因成绩优异得以转为正班生。
庐隐进入大学校门的这一年,刚好是五四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她的思想受到各种层出不穷的新思潮、新学说的深刻影响,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并开始运用手中的笔杆子尽情抒发视野开阔后满溢于胸腔中的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庐隐心思细腻、文思敏捷,是个多产的作家,其作品包括各种类型的小说、散文、杂文等。
可以说,庐隐这位女作家的诞生与当时五四运动的社会背景是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
茅盾在其文章《庐隐论》中这样描述:庐隐,她是被“五四”的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了的女性;庐隐,她是“五四”的产儿。
因此,无论是庐隐的个人经历还是作品,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她的作品除了部分是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着重表现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外,“受‘五四’倡导的妇女解放与追求个人幸福的时代气氛的感召”,更多的作品是关注五四时期男女青年感情世界,一定程度上反映、揭示了五四时期女性先觉者的恋爱、婚姻观。
现就我读了庐隐的传记及其作品后,对五四时期女性先觉者的恋爱婚姻观方面形成的几点看法加以浅议:一、追求自由,向往“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受到西方新思潮的影响,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争取恋爱和婚姻的自由成为当时女性先觉者苦苦追求的目标,因为这是妇女解放至关重要的一环。
论庐隐小说的女性意识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Lu Yin's Novels 作者: 李燕[1]
作者机构: [1]陆军勤务学院,重庆市400000
出版物刊名: 职大学报
页码: 47-51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庐隐;女性意识;病体书写;灵肉与共
摘要:庐隐小说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以女性为中心,书写女性病体,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与心理诉求。
她的小说把女人放在一个与男性平等甚至高于男性的地位,以女人为中心,站在女性立场审视与挑剔男性。
爱情在庐隐笔下不同于她以前诸多作家作品中的爱情,庐隐笔下的爱情追求精神与肉体的一致,换言之就是灵肉与共的爱情。
庐隐的小说在当时反响很大,引起一代人的思索,是女性文学的最强音。
浅论庐隐小说中女性的婚恋观
浅论庐隐小说中女性的婚恋观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庐隐是“五四”时期我国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只有十三四年创作生涯的庐隐,是时代的产儿,为我们留下作品十一部之多,这不仅是中国新文学的财富,也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透镜。
茅盾说:“读庐隐的全部著作,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我们看见一些‘追求人生意义’的热情的然而空想的青年们在书中苦闷地徘徊,我们又看见一些负荷着几千年传统思想束缚的青年们在书中叫着‘自我发展’……”在庐隐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造就了中国的新女性,她们应该有与传统女性不同的生活。
庐隐认为,中国新女性应该“打破家庭的藩篱到社会上去,逃出傀儡家庭,去过人类应过的生活,不仅仅作个女人,还要作个人。
”正是抱着这种态度,庐隐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青年知识女性形象,着力表现她们的自主、自立,展示她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和心理轨迹。
庐隐也创作出一系列的优秀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甚至一些作品被人们广为研读。
之前学界就有许多人研究过庐隐的小说作品,并分别从庐隐小说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和个人主义以及对小说中知识女性的出路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下面我将通过文本研读的方法,从婚恋观的角度对庐隐小说中女性的婚恋观进行分析。
1.追求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柏拉图的精神之爱是用来赞美两个人心有灵犀,受不得世俗的半点污染在里面,故让没有谈过恋爱的人去向往这种精神高地,去追寻爱的纯洁,寻求两个人的精神聚合,而不在乎肉体的结合。
在庐隐的小说《海滨故人》中的露莎,从小历经坎坷,造成了她孤僻倔强的脾气,而她天性又极富感情,所以她成为了一个智情不调和的人。
当她遇到梓青时,露莎从梓青的论文里了解梓青,并且在心流的沟里,和梓青不知不觉的打通了,因此他们不断的通信,从泛泛的友谊,变为同道的深契,这时的露莎是生机勃勃的,并且在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庐隐小说看五四新女性
从庐隐小说看五四新女性作者:罗燕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6期摘要:二十年代,现代文坛出现了大批爱情婚姻小说,表现爱情的痛苦是当时数量巨大的爱情小说的共同主题。
庐隐的小说从女性角度,直面新旧女性的冲突,展现了新女性在爱情中的矛盾与挣扎,显示了当时新女性的生存困境。
在当时别有深度。
关键词:庐隐新女性同情罪恶感【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6-0030-01五四运动后,大学开女禁,实现了男女同校,紧接着社交公开得到大力提倡。
但在开放的社交空间中,男女的处境差别很大,导致许多关系复杂化。
当时形成了一股离婚热潮,社会上就此展开了大讨论,自由恋爱、离婚、弃妻、人道主义等词在报纸杂志上频繁出现。
各种观念纠缠不清。
表现爱情的痛苦是当时数量巨大的爱情小说的共同主题。
庐隐从女性角度,直面新旧女性的冲突,展现了新女性在这种关系中的矛盾与挣扎,在当时的爱情小说中别有深度。
从她对这种关系的处理,可以看出当时新女性的生存困境。
也可以看出庐隐被压抑的女性意识。
庐隐笔下的新女性对旧式女子都抱着一种同情的态度。
在庐隐的早期作品《海滨故人》里,面对表露要离婚的梓青,露沙劝解“生为女子,已经不幸!若再被人离弃,还有生路吗?况且因为我的缘故,我更何心?所谓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不但我自己的良心无以自容,就是你也有些过不去,……”这些话与当时舆论话语很相近,《妇女杂志》离婚问题专号集中讨论这个问题,其中一篇《离婚与弃妻》有:“倘若因为得着新交的女友,从此弃旧怜新,像这种行为,那是更加荒谬绝伦,不特违背了自由恋爱的真谛。
并且轻蔑了自己的人格,是绝对不相宜的。
这种离婚,只顾一己的利益,不顾对面的厉害,一意的孤行,没有双方的同意。
尤其违反离婚的要素,不可以称正式的离婚,只可叫弃妻。
”将离婚与人道主义联系到一起,是反对离婚者的最大理由,不管是旧派还是新派都无法驳斥。
在提倡人道,反对弃妻这点上,新女性和男性及舆论界是一致的,人道主义的声音很响亮。
五四女作家庐隐作品的丰富蕴含
“五四”女作家庐隐作品的丰富蕴含摘要:庐隐是在“五四”思想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女作家,她的文学作品常常表现出浓郁的伤感情绪,不可否认伤感情绪成为庐隐小说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庐隐作品并不仅仅沉醉在伤感之中而是有着丰富的蕴含。
关键词:庐隐;伤感情绪;生命反思;女权主义庐隐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特征和她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
庐隐在没有母爱,没有家庭温暖的环境里长大,长成了一颗对世态炎凉过分敏感的心灵,也长成了一副具有强烈反抗意识的放荡不羁的性格,这些苦难造就了她小说的感伤基调。
而庐隐的大学时期,刚好是正经历着中国社会大变革的“五四”时代,这是一个除旧布新的时代, 庐隐和中国的一批知识青年一起开始走出封建文化阵营,对于人生、社会和价值等问题开始有了新的思索。
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洪流中,就各种社会问题发言, 并且试图把这种种看法付诸于笔端由此开始了创作。
矛盾曾肯定:“五四时期的女作家能够注目在革命性的社会题材的,不能不推庐隐是第一人”[1]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五四思潮的影响使得她的文学呈现出丰富的意蕴。
一、感伤情绪由于时代背景、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个人的精神气质,庐隐的作品总有着一种浓的化不开的感伤和悲哀。
她浑身都是敏感的神经,周遭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她感时伤事。
“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什么‘爱’只有‘恨’,人生不免要死,盛会不免要散,好花不免要残,圆月不免要缺。
她写小说就是要打破人们的迷梦,揭开欢乐的假面具。
”[2]所以庐隐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悲愤、哀怨,已经成为庐隐小说创作的主旋律。
庐隐书女性爱恨情仇,塑造了一批哀怨、悲惋、彷徨的“感伤女性”形象,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大多都是悲剧人物,或是在恋爱时期痛苦于受欺骗、遭抛弃,或是婚后的女子痛苦于家庭琐事,或是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女性痛苦于不敢与传统彻底决裂,或是闺阁中的旧式女子痛苦于被遗弃的悲惨结局等等。
体现在庐隐作品中,这里没有迷离的色彩,更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人生的路没有悲壮,只有苍凉与悲哀。
论庐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21 0 0年 第 3期
论 庐 隐 作 品 中 的女 性 意 识
O 海 日罕
( 内蒙古 通辽 职业 学 院, 内蒙古 通辽 084 ) 205
[ 摘 要 ] 庐隐是二十世 纪二、 三十年代我国文坛上的一位女作家, 她的作品大多是以女性为题材。 描写
了一 大批在“ 四” 思潮影响下而觉醒的知识女 性 , 五 新 她们 冲破封建礼 教的束缚 , 走上社会 , 们满怀激情 , 她 振臂 高
呼“ 性 解 放 ” 大 胆 追 求 婚 姻 幸 福 和 爱 情 自由 , 求获 得 独 立 的社 会 地位 及 经 济地 位 , 且 积 极探 索人 生 意 义 。 然 女 , 要 并
而基 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缺陷 , 她们 觉醒后 又再 次陷入 无限的困惑、 茫中, 迷 苦苦挣扎 而不得脱 身。
性 的切 身 体 会 来 描 写 女 性 经 验 并 以 此 表 达 对 社 会 人 生 的全
庐隐在其处女作《 一个著作家》 通过女主人公 沁芬 以 中, 生命 为代价来反抗 自己不幸的婚 姻 , 对封建 包办婚姻发 出了 血泪的控诉。《 灵魂可 以出卖 吗》 则是 沦为会说话 的机器 的
的 争取 ‘
中国女性几 千年来 一直在传 统封建礼 教的 淫威下苟 延 残 喘, 封建 礼教不仅 剥夺 了 她们 的人 身 自由 , 也掠夺 了她们 精神上的 自由, 造成她们 身心 上的双重压力 。长期的压抑使
她 们 强 烈 地 渴 望 获 得 独 立 的 人 格 与 独 立 的 地 位 。妇 女 解 放
运动使她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改变 自身的非人地 位 , 争 取独立的人格 、 独立 的社 会及经 济地 位 , 能获 得与男 人平 才 等的权利 , 才能实现 自身 的彻底 解放 , 摆脱 男人 附属 品的 可
庐隐小说中女性的情感形态与诉说方式
并 愿 意随 着感 觉走 的逐 梦 女孩 们 , 莎们 每 天 坐 露
杀 出重 围 的女性终 于从 传 统 的 自在 挤进 了现 代 的 自为 , 离 了物 质 的逼 仄 和 俗 世 的纷 扰 这 些 脱
浅 层次 的意 识界 域 , 面对 自己的精 神独 处 时 , 但 他
在 图书馆 里 , 苦思 冥 想 着人 生 的意 义 : 十 年 读 用 “
面、 深度忏 悔 。《 处是 归 程 》 的沙 侣们 连 自己 何 中
在 家庭 的地 位都 解 放 不 了 , 想 着 如何 去 挣 得 自 却 己在社会 中的地位 , 乎其难 , 于上 青 天 。 难 难
胜了, 便要 沉 于 情 的 苦 海 , 也是 永 劫 不 回 ! … 哀 ” 怨 的凄美 与绝望 笑靥 环绕 着这 群相信 自己 的感 觉
特 的女性 叙事 视点 , 切人 了文学 的那个 当下 , 时 以
追 求 与迷失 之下 的多 重心态 。 即使 是浪漫 、 自由的恋 与 爱 , 未尝 不是 社会 又 责难 的 围歼 和男 性 布 下 的 网罗 。在爱 的求 与 怕 、 权利 的得 与失 、 严 的 有 与无 之 间 徘徊 , 斥 着 、 尊 拒
庐 隐 小说 中女 性 的情 感 形 态与诉说 方 式
毕 金 林
( 阳理 工学 院 教育学 院 , 南 南 阳 4 3 0 ) 南 河 700
庐隐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情感诉求研究
庐隐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情感诉求研究
本文从庐隐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情感诉求着手对庐隐有代表性的
几部小说进行研究。
作为“五四”时期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庐隐以其独特的情感体验塑造了特定历史时期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尤其对于知识女性她有着较为真实和深入的洞察。
尽管她小说中的女性有着作家自己的影子,但是不可否认,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的话,她所塑造的这些女性人物形象又超越了她个人的局限,从而体现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人物的生存百态。
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了知识女性在新旧交替过程中对于旧式家庭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情
感诉求;第二章对试图冲破封建婚姻制度的知识女性的爱情与婚姻进行探索;第三章对知识女性之间及对于异性的友谊情感诉求进行研究;第四章则从特定的时代背景出发,论述了在那样的时代女性为了摆脱心灵上的痛苦而向宗教靠拢,以寻求精神上的自我解放。
文章对于人物形象的研究始终结合人物的家庭和教育背景、社会背景等多个因素进行研究。
她小说的价值不仅在于描写了女性真正走进历史的时代,更在于她以笔下的女性形象的情感诉求印证了那个时代知识女性对于社会问题的深沉思考——在笔者看来,这可说是庐隐小说的最大价值所在。
苦闷中的幽怨与抗争--庐隐和丁玲早期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苦闷中的幽怨与抗争--庐隐和丁玲早期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苦闷中的幽怨与抗争——庐隐和丁玲早期创作中的女性形
象
谢愚
【摘要】庐隐的作品和丁玲的早期创作都深受五四浪潮的影响,她们塑造了一系列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本文从二人作品中女性的婚恋观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进行比较,总结了女性形象的差异,这种差异与作家的经历、性格气质有关。
【期刊名称】文艺生活·文艺理论【年(卷),期】2014(000)007
【总页数】2
【关键词】庐隐;丁玲;五四;意识觉醒
一、婚姻爱情观念及人生道路的选择之比较
庐隐和丁玲早期创作中的女性形象,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其女性意识开始觉醒,这种觉醒在人物的婚姻爱情观和人生选择上体现得较为明显。
(一)庐隐笔下的女性:悲观主义者的幽怨
1.对婚姻爱情的幽怨
庐隐笔下的女性,往往是充满哀愁的悲观主义者,她们对婚姻和爱情或失望或厌倦,并且认为结婚会限制女性的前途发展和社会地位。
如《或人的悲哀》中的亚侠和《丽石的日记》中的雯薇都认为婚姻生活是乏味的,希望开拓自己的事业,而不是被婚姻中柴米油盐等诸事的琐碎绊住手脚。
《前尘》的女主人公本来憧憬着爱情和婚姻,但婚后生活的琐碎又让她曾经的豪情和理想渐渐地被消磨,她在失望中担忧着自己的未来和前途。
庐隐笔下的女性对人生的选择发起了追问,对结婚持哀怨的态度,甚至将妇女的前途与婚姻置于对立面。
如《何。
突围与困境——从伦理视角来看庐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突围与困境——从伦理视角来看庐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李珍珍
【期刊名称】《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18)005
【摘要】作为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一名年轻作家,庐隐的创作内容始终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她的作品几乎包括了新旧伦理转型期的所有内涵.庐隐将目光聚焦于女性群体在伦理转型下的心路历程,从而深刻反思五四转型期的社会现状.拟选取婚恋自由、宗法父权、贞节观念三大方面来分析在庐隐小说中受到新旧伦理观影响的女性形象.
【总页数】6页(P45-50)
【作者】李珍珍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略论庐隐小说中的悲剧女性形象 [J], 汪羽旎
2.庐隐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探析 [J], 薛玉琴
3.爱情悲歌的不同演绎——庐隐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比较 [J], 胡丹
4.论庐隐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J], 李国英;刘志梅
5.生活在夹缝里的人们——试比较庐隐、冰心小说中女性形象 [J], 李耀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庐隐婚恋观的形成及意义摘要:“回到女性文学作品本身和回到女作家本人”,这是刘思谦先生在《“娜拉”言说》引言中提出的号召。
目前国内学界对庐隐的研究与论述主要关注点在其作品,缺乏对庐隐本人生平经历的关注与论述,割裂了作家与作品之间的联系。
本文把庐隐生平经历作为主要出发点,将其生平婚恋经历作为中心视角和主体对象,对其短暂生命中的几段婚恋经历进行详细解读,力图再现女性最真实的经验与声音,并结合西方女性主义经典理论,肯定庐隐女性意识特别是女性婚恋意识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于中国妇女思想解放的意义。
关键词:庐隐女权主义婚姻经历婚恋观意义狂飙突进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伴随西方各种妇女解放思想的蜂拥而入,中国妇女身上的镣铐枷锁似乎一夜之间被挣脱。
庐隐是“五四”时期享誉文坛、个性鲜明的女作家,茅盾曾称她是“五四”的产儿,“觉醒了的一个女性”。
任何一位女作家,她首先是一个女人,其次才是作家。
在婚恋方面,庐隐大胆热烈、勇敢坚强,成为追求婚姻自由、个性解放的先行者,其自身经历与文学创作,都完全符合肖瓦尔特“女人气”、“女权”、“女性”三个渐高式的阶段[1]。
庐隐坎坷的婚恋经历,使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恋观,她用自己亲身的经历、思考进行写作,向我们展示了男权社会下女性挣扎的无力与婚恋自由的虚妄,对中国妇女解放具有很大意义。
第一,争取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反抗专制父权文化女性受到男权中心主义的压迫与束缚是西方女权主义理论早就揭示出来的一个本质主义命题。
正如朱丽亚·克里斯蒂娃所说,父系社会的建立源于一场性别之战,战争的结果是作为胜者的男性成功实现了对战败一方女性的控制、奴役与压抑。
长久以来,女性作为一个低等性别被拦截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之外,使女性对男性逐渐由人身依附到精神依附,导致女性自我意识的泯灭,男性操持着整个社会秩序,他们是“话语权的拥有者,是秩序的规范者”[2]。
作为统治者的男性通过意识形态的建构来获得对女性支配的正当性与合理性,而家庭则是贯彻这种意识形态的最基本统治单位。
中国是具备庞大而严密父系政治文化体系的父权制度的社会,女性从一出生就被强制按照男性意志去承担使命,传统文化堡垒中崇高而神圣的“孝女贤妻良母”是女性最圆满的归宿。
这种传统女性角色文化模式在五四时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女性争取到的第一个权利就是摆脱旧式包办婚姻,自由恋爱自主婚姻。
庐隐的第一段为人所知的爱恋是发生在十七岁的时候,对象是自己姨母的年轻亲戚林鸿俊。
林比庐隐大几岁,曾留学日本,后来父母双亡无法继续求学,只好投奔庐隐的姨母并结识了庐隐。
二人情投意合,但黄夫人不满林家境贫寒,要求庐隐接受家中安排的婚姻。
母亲与兄长的专制蛮横与势利引起了庐隐的极大反感,“我情愿嫁给他,将来命运如何,我都愿意接受”[3],庐隐大声喊出了自己的自由宣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神圣与不可抗拒性在这里开始崩裂。
主体的觉醒使无数新女性由温顺的“天使”变成了决绝的“妖女”,为挣脱黑暗束缚发出了第一声呐喊。
出人意料的是,婚后的林鸿俊思想迂腐,不满庐隐进行各项社会活动,其所向往的家庭生活正是庐隐所鄙夷并坚决排斥的。
庐隐决心解除婚约。
异性恋的罗曼史一直都在向妇女渲染着女性的历险、职责和完成,父权制通过各种方式使女性从小养成一种“男性认同”心理,爱情变成男性统治的竞技场,女人在这种异性恋关系中成了男性间的交易品与附属物,自我完全缺失。
似新实旧的婚姻中男权文化观念根深蒂固。
庐隐深刻的认识到,对于女性来说,“成为自己比什么都要紧”[4]。
庐隐不愿意也不甘心充当房间里的天使,也不愿去默默追寻所谓“女性的奥秘”[5],她不怕被人讽刺为“妖妇”[6],坚决离开,争取了属于自己幸福的自由选择权。
第二,蔑视包办婚姻,挣脱“天使”之枷,暴露家庭黑暗,批判父权罪恶在男权文化社会中,家庭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强制系统,男性的权威依赖家庭逐步建构起来,家庭也因此成为女性的囚牢,将女性隔离于政治经济文化之外。
作为父系统治的关键性枢纽,家庭既“是女性被派定的归属,同时也是牢笼,将她与世隔绝,蛰居与被动驯服的无自我意识状态”[7]。
个性解放的启蒙运动唤醒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和新的价值观念,向她们许诺了一个美好的爱情神话和一个乌托邦理想社会,但却没有为新女性提供一个置身现实人世的立锥之地。
庐隐在与郭梦良的婚姻中就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这一段爱情可谓众所周知,对象就是与庐隐有着两年短暂婚姻的郭梦良。
郭是北大学生,二人相识于老乡会。
郭性格深沉但有思想有见解,这点很博“羡慕英雄”、“服膺思想家”的庐隐喜欢。
在同乡会里,二人经常一起交谈讨论,私下还不断的通信,渐渐成为知己并相爱。
可郭梦良老家有个父母包办婚姻的妻子,他们的爱情遂遭到很多人的非议与责难。
庐隐后来的小说《海滨故人》反映的就是庐隐与郭梦良相恋时的心情和处境[8]。
1923年,庐隐和郭准备结婚,却遭到了双方亲友的极力反对、嘲笑和唾骂。
“只要我们有爱情,你有妻子也不要紧”,庐隐勇敢地抵住了各方面的压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口号。
可悲的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像庐隐心中的设想那般美好。
庐隐随郭梦良回到福建家乡,同郭母和其前妻住在一所房子里,家里错综复杂的关系让她焦头烂额,每日还要料理琐碎家务,只感到劳碌烦躁,世人的讽刺与伤害也没有因他们的结合而停止,天生敏感而自尊心强的庐隐陷入了深深的失望,心情一度抑郁。
制度的变革不能代替文化和传统的革新,文化作为一种最具有绵延力量的无形之物总是在氤氲中。
恋爱方式改变了,但女人被传统文化造就的身份与角色却没有太多的改变。
于是,女人们被迫面临两个世界,一个是自我,一个是社会。
好不容易挣脱了封建父权的统治与束缚,却又迈进了传统男权家庭的幽暗堡垒。
亲身的经历让庐隐深刻的体会到,所谓的新式婚姻并没有改变旧式婚姻的实质,只是跨过了一个看似光鲜瑰丽的门槛,并不能从根本上给女性带来自由和保障。
在对女性的压迫中,婚姻实现了父权与夫权的合流与共谋,他们共同以男性身份与女性对立。
第三,构建姐妹之邦,解构异性婚恋观,肯定女性的自我独立与价值20世纪70年代,西方激进女权主义队伍里流传着一句口号:“女权主义是理论,同性恋是实践。
”[9]莉莲·菲德曼解释说:“‘女同性恋’描述了一种关系,这是一种两个女人之间保持强烈的感情和爱恋的关系。
……共同的爱好使两位妇女花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一起,并且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10]。
庐隐与石评梅的感情就完全符合莉莲·菲德曼的解释。
这是一段不算恋爱的恋爱,但却对她婚恋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庐隐在师大附中教书期间,与石评梅成了同病相怜的好朋友。
“君失娇杨我失柳”,二人互相慰藉,互诉衷曲,一起痛哭一起狂醉,共同分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个世界上除了我没有人了解她,除了她也没有人了解我”[11]。
不久石评梅因病去世,庐隐彻底成了一只伤痕累累的孤雁。
长篇小说《象牙戒指》就是庐隐对这段感情的怀念之作。
这样真挚的女性情谊在庐隐笔下有诸多显现,如青年女子之间的真挚友情(《海滨故人》中的露沙、云青、玲玉、宗莹),女性同性恋的爱情(《丽石的日记》),还有受男权伤害的女性之间的相互同情(《蓝田的忏悔录》、《时代的牺牲者》)。
“讲真理,但以倾斜的方式来讲”,如此多姐妹情谊的描写不能不说是庐隐对异性婚恋观的一种尝试与挑战。
正如波伏娃指出的,“对于女人来说,同性恋可以是她逃避自己处境的一种方式,也可以是接受这种处境的一种方式”,是“在特定处境下被选择的一种态度”[12]。
姐妹情谊的产生与姐妹之邦的构建,“将男人置于一种无所适从地性焦虑之中,从而完成了一种对男性的阉割形式”[13]。
庐隐避开了与强大男权文化的正面交锋,以“倾斜的方式”来对异性恋婚姻与男权文化进行控诉与反抗。
另外,按照拉康的观点,对姐妹情谊的抒写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正在形成的“个人”如何借助“主体间性”来确立自身主体性的过程,人是通过持续不断地认同于某个形象而产生自我,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决定人的主体性。
以此来看,同性恋爱的意义不仅在于消解男权文化霸权,挑战异性婚恋观,更在于“女人希望以此方式,在自己为‘物’之景面下,找到自我之体认;但她将试着在她的‘另一我’中找获自己”[14]。
不管庐隐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的觉醒与成长都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陷入女性身份焦虑,转而崇尚精神恋爱,对男权话语的屈服与消解在父权文化造就的两性关系中,女性只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她不指向任何的所指,又可任男性填充进任何的内容。
妇女解放思想唤起的自我意识,掺杂在新旧两种文化心理中,致使新女性的生活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她们既渴望充分地实现自我,又希望为自己的行为负起传统的道德责任。
庐隐与瞿冰森的恋爱中无法摆脱自我束缚的悲哀与痛苦就根植于这种新旧参半的文化心理。
这段姐弟恋鲜为人知,对象是庐隐丈夫郭梦良生前一位朋友的弟弟,名叫瞿冰森。
这件事情的始末却被细致入微的描写在她后来的日记体小说《归雁》中,借助女主人公纫菁与男青年剑尘的故事透露出她这一时期的心情。
剑尘英秀挺拔,较纫青小几岁。
纫青自觉饱经忧患,想到剑尘母亲对他的殷切希望,决定用理智来约束自己的感情,“当热情如怒火在我心里焚烧的时候,我替自己浇下一桶冷水,我用自己的剑扎伤我自己,喝自己的鲜血!”[15]她假装冷漠无情地拒绝了剑尘的爱情,剑尘不但不了解她的真实用意,还用刻薄的话语刺激她,继而又找到一个年纪很轻的女人结婚。
事实上,五四时期的新家庭大多建立在以“个性解放”为旗帜的家庭革命的基础上,而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便是新女性将如何面对这场婚姻革命中的道德难题。
精神恋爱至上这种遮蔽原欲而单纯追求“乌托邦”爱情的女性叙事,陷入了表层决绝反抗与不自觉皈依男性叙事的悖论之中,其出发点就具有极大的悲剧意味。
可惜庐隐此时还未清醒的认识到这些,她无法被“洗礼”的奉献意识与道德困境,让她不断压抑自我,屈服男权。
面对这个戒备森严的男权社会与新旧文化交杂于自我内心的病态心理,觉醒了的女儿们无路可走又无法回头,“结婚不好,不结婚也不好,歧路纷出,到底何处是归程啊?”[16]第五,挣脱男权藩篱,追求自我独立价值,实现男女家庭地位的平等所谓“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对于自身角色、地位的一种自我认识,其中包含作为“女性”和作为“人”的女性自我性别意识与主体意识的融合。
女性既不能忽视自己作为与男性无差异的“人”的平等地位,又需要正视两性差异,张扬女性自身的独特性。
面对强大而复杂的外部世界,如何来定义自身是主体精神生存所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这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则充分体现了主体对于自身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理性思考和认知,这对于女性的解放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