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功能转变与结构优化关系分析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功能分区研究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功能分区研究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丰富多样的功能和结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功能分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在地理空间中的组织形式和结构特征。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包括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经济发展等。
城市空间结构可以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个方面。
垂直结构是指城市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结构。
典型的城市垂直结构包括市中心、商业中心、住宅区等不同功能的分层。
市中心通常是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商业中心集中了各种商业设施和服务,住宅区则是人们居住的主要区域。
水平结构是指城市在水平方向上的组织形式。
传统上,城市常常呈现放射状或环状的布局,市中心作为城市的核心地带,周围是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工业区、居住区、农业区等。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城市水平结构也呈现出网格状、多中心状、串联状等多种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空间结构可以提高城市的地理可达性,减少交通拥堵,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同时,优化的城市空间结构也有助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二、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是指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规划要求,按照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将城市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基础,有助于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城市功能分区可以根据不同的指标进行划分,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农业区、教育区等。
不同的功能区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和规划目标,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实现城市各个功能要素的有序组织和均衡发展。
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功能分区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同时,也有助于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化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城市化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化带来了人口和经济的聚集,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这一过程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与城市产业结构的关系,并分析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主要措施和挑战。
一、城市化与城市产业结构的关系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活动逐渐增长,城市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城市化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城市化促进了城市产业的发展。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本进入。
人口的增加和消费的增长带动了城市的服务业和零售业的发展,而资本的集聚则推动了制造业和金融业的繁荣。
因此,城市化为城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城市化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减少,而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这一转型既是城市化过程中市场需求的变化所导致的,也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所迫切需要的。
城市化使城市成为信息交流、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集聚的中心,因此,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在城市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最后,城市化提出了对城市产业结构的新要求。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城市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
城市的产业结构需要更加合理和高效,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城市化要求城市产业将重心转向绿色环保、创新驱动和人才密集型产业,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主要措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进。
首先,要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和调整。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引导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型,促进城市产业的结构升级。
其次,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依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近几十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而随着国民经济体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也逐渐加快。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反而呈现出互相拉扯、相互矛盾的状况,这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于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引导,成为加快经济发展和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之一。
一、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是两个相互作用不可或缺的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镇化已经成为通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吸引了外来人口及资本的涌入,这为产业升级和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动力。
可以说,城镇化是造就现代产业的强有力基础和加速器,产业升级和调整也是促进城镇化的重要因素。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加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依赖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和落后的产业结构等问题仍然存在,这就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带来了难以避免的制约。
因此,对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和必须行动的重要举措。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先领域和目标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产业领域和目标,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既要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满足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
以下为一些重要的优化领域:1. 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服务业的比例逐年上升。
服务业是拉动城镇化的核心力量之一,促进城镇化,需加强服务业的基础建设和发展。
2.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是免不了干预和引导的。
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全球趋势,适时调整和调整城市建设。
3.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的先决条件,对城市化和产业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国应加强互联网、交通、光纤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4. 环境保护:城市环境保护和绿色建设已经成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形态和空间结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化。
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的合理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城市形态的演变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形状和结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形态也在不断演变。
从传统的城市中心向外扩张,到现代的多中心城市模式,城市形态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发展的需求和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
1. 传统的单中心城市在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城市形态呈现出单中心的特点。
这种城市形态以城市中心为核心,周围环绕着一圈圈的居住区和商业区。
这种城市形态的优势在于交通便利,资源利用高效,但也存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2. 多中心城市模式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技术的进步,城市形态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多中心城市模式将城市分为若干个功能中心,如商业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等。
这种城市形态的优势在于分散了人口和资源,减少了交通压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便利性。
3. 城市群的形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城市群的形成成为了一种新的城市形态。
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一个大区域,各个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紧密联系。
城市群的形成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但也带来了交通压力、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个空间单元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宜居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提升城市中心的功能性城市中心是城市的核心区域,承载着城市的行政、商业、文化等功能。
为了提升城市中心的功能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 增加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中心的吸引力和活力。
论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论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者:薄贵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的重要举措。
为积极推进这项改革,迫切需要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重要意义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对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问题和核心问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行政体制改革中陷入了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二律背反的困境:政府职能不转变,机构精简、结构优化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而机构不精简,政府组织结构不优化,政府职能转变又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实践证明,要走出这一改革的困境,就必须使政府职能转变与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同步进行,即以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组织结构优化,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二者的关系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能结构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前提和基础,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是巩固政府职能转变成果、使各级政府正确履行职能的体制保障。
后者对政府职能转变具有刚性作用:(1)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意味着撤销不该设的机构。
庙没有了,歪嘴和尚也就没有念经的“合法”之地,从而为消除政府乱干预、乱作为奠定了体制基础。
(2)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意味着根据政府应履行的职能重新整合政府组织系统,从而为政府正确履行职能提供体制保障。
(3)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也意味着要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部门的建设,从而使政府职能的履行更加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有利于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过去,我们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强调精简比较多,而对优化政府组织结构重视不够。
实践证明,机构改革如果不与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结合起来,并不能解决体制的深层次问题,也难以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
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
、
化发展的障碍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是长期 的 历 史 原 因 形 成 的 , 决 和 突破 这 一 矛 盾 的根 本 出 解 路应是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走农村城市化道 路, 实现 城乡 良性 互动 , 逐步减少农村人 口, 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 , 增加城镇人 口, 转变生产增长方 式, 提高 劳动生产率 , 化第 一产业结构 , 优 促进 第 二、 三产业的发展 , 从而提 高农村整体 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 以, 所 城市化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 构 矛 盾 的根 本 出路 。 我国城市化的滞后及城 乡差别呈扩大趋 势, 使极其有限的农村市场容量制约着农业 自 身的发 展 , 2 世纪 9 年代以来 , 自 O O 我国农产品买方市场 的早熟 , 阶段性 的农产品供大于求 , 产品的市场 农 容量难以扩张 , 使农业生产不可能得到持续增长 , 农 民收入的增加受 到严 重影响 , 其根源在于城乡 二元结构的存在 。 不仅如此 , 二元结构还使城乡居 民收入水平与消 费水平 的差距 不断拉大 , 农村消 费品市场 与城市消费品的等级也在不断拉大 : 城
收稿 日期 :0 2 7 O 2 0 一O —2 作者简介 : 曾芬 ̄( 9 6 , , 南湘潭人 , 门大学经济 系博 士研 究生 。 1 6 -) 女 湖 厦
经 济纵 横
1/ 02 1 0 2 0 9
维普资讯
镇 市场 已趋 于饱 和 的高 档 耐 用消 费 品受农 民收 入 下 降 的影 响 , 法 向缺 乏 有 效 需 求 的 农 村 市 场 转 无
关键 词 : 市化 ; 城 产业 结构 ; 动 关 系 互
中图分类号 : 20 F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7 7 8 (0 2 1 一0 1 -0 10 - 65 20 ) O 0 9 4
建筑功能和形态的关系及其优化
建筑功能和形态的关系及其优化建筑是一座城市的面貌,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场所。
而建筑的功能和形态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关系也是建筑师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建筑功能和形态的关系及其优化,以期为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思考。
一、建筑功能与形态的关系建筑的功能是指建筑所需要达成的基本功能,如居住、办公、学习、购物、医疗等等,是建筑存在的根本。
而建筑的形态是指建筑的空间结构、体量、外立面的形状、材质等,是建筑具有较为稳定的空间特征和图像形态。
建筑的功能和形态是密不可分的。
建筑的形态一定要以满足功能为前提,否则它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一方面,建筑形态应当反映功能,以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
例如,精神病医院的建筑,应该采用开阔的空间设计和自然环境,让患者享受宁静、安静和舒适的环境,帮助他们更快地恢复健康;另一方面,建筑的形态也会影响人们对其功能的认知和态度。
因此,建筑的形态也应该关注人们的感受和体验,创造环境适宜的形态来引导人们使用。
例如,城市公园的建筑往往采用简洁明快的设计,营造出自然、轻松、愉悦的氛围,让人们感到舒适和放松。
建筑的功能和形态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认识,建筑设计师就要注意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建筑设计应当将功能和形态有机融合在一起,既实现了建筑的功能,又实现了建筑的美学,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二、建筑功能与形态的优化建筑设计在优化功能和形态的关系时可以考虑以下方面:1、功能分析。
建筑功能是建筑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建筑设计师需要先充分了解建筑的功能需求,再进行相应的设计。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需要针对功能需求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
例如,医院的设计需要考虑病人的治疗、护理和家属的陪护需求,而办公楼的设计则需要考虑员工的工作、交流和休息等各项需求。
2、形态设计。
在确定了建筑的功能需求之后,设计师需要设计出符合当前社会审美和设计潮流的形态。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的材质、色彩、空间形态等方面。
城市空间分析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利用和需求优化城市规划
城市空间分析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利用和需求优化城市规划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城市的空间布局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空间分析是一种研究城市内各种空间要素配置与组织规律的方法,通过对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和空间利用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达到优化城市规划和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城市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城市空间分析主要包括空间结构分析、功能布局分析和空间利用分析三个方面。
1. 空间结构分析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各个区域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形式。
通过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可以了解城市的发展趋势、区域特点和地域差异。
空间结构分析主要包括:(1)城市中心区域的研究:城市中心区域是城市的核心,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通过分析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结构,可以了解城市的核心功能和发展潜力。
(2)城市辐射带状结构的研究:城市常常呈现出从中心向外围逐渐变化的辐射带状结构。
通过分析城市的辐射带状结构,可以了解城市内不同区域功能的分布以及交通线网的布局。
(3)城市组团化结构的研究:城市常常呈现出由多个组团组成的结构形态。
通过分析城市的组团化结构,可以了解不同城市组团的特点、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
2. 功能布局分析功能布局是指城市内各种功能区域的空间分布和组织方式。
城市的功能布局直接影响到城市内各个功能的协调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功能布局分析主要包括:(1)居住功能区的研究:居住是城市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居住功能区的规划和布局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城市中各个居住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和配套设施,可以了解城市住房的供需关系和居民的居住环境。
(2)经济功能区的研究:经济功能是城市的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经济功能区的规划和布局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城市中各个经济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和产业结构,可以了解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集聚度。
(3)文化功能区的研究: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文化功能区的规划和布局对于城市的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点与其演变
(三)城市特色结构 城市特色结构理论关心和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 是:在一个城市系统中,城市特色之间到底是一 个什么样的存在关系?相同或不相同的城市特色 能否共同存在?如何共同存在?共同存在的依据 是什么?共同存在的属性和类型有哪些? 研究城市特色结构理论(以下简称“结构理 论”)是通过寻找一个城市系统中城市特色共同 存在(以下简称“特色共存”)的规律,以建立 指导城市特色创新的系统优化理论。 从概念上讲,城市特色结构是指在一定时空 范围(一定时间段及一定地域或等级的城市系统) 内,能使多种城市特色共同存在的一种相互依托 和制约且相对稳定的不同城市特色类型的构成关 系和方式。也可简单表述为:城市特色结构是在 一定时空范围内不同城市特色能够共同存在的关 系和方式。
LOGO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
结构一方面是受城市内部自然环境的约束, 另方面也受到历史发展、文化宗教和城市规划 的影响。 城市结构是特定社会的各种经济、文化因 素作用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反映,是城市地理 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 中国的城市结构是希望要有规划,有利生产, 方便生活的。中国城市结构可分为工业区、居住 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和绿化区。 结构要素中首重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 认为工业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内 部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居住区是人民生活生息 所在和社会活动的地方。商业区则是各种经济活 动中枢。
(四)城市形态的演变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不同的经济结 构、社会结构对应不同的城市形态,20世纪90年 代以来我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迅速转型、 城市快速扩展的时期,城市形态的演变迅速而剧 烈,既有外部轮廓的扩展,又有内部水平结构的 调整和垂直结构的优化,复杂多样,呈现出新的 特征,对此我们应作相应的总结。
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与分析
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与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分析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个空间形态的组成和分布,包括道路、建筑、公园等不同类型的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功能性、经济性和生态性,因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分析当前,随着人口城市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城市的规模和建设密度越来越大。
但同时,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城市空间结构的组成和分布不合理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
现状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建筑密度过高城市建筑密度过高会导致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的产生。
当前,大量高层建筑的兴建已成为城市建设的趋势,但这也带来了城市“峡谷效应”的出现,即两边高楼之间形成的狭窄空间容易造成空气流动不畅,使得污染物积聚造成污染。
2. 交通拥堵随着城市交通工具的流动性的提高,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中的突出问题。
城市交通网络的构成缺乏条理和规范性是导致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
3. 缺乏生态空间城市缺乏生态空间不仅会对城市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城市的人居环境。
城市绿地面积不足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土壤掩埋等问题。
同时,城市缺乏文化艺术活动的场所,这也会对城市文化建设产生一定影响。
二、城市空间优化的建议1. 合理规划交通网络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交通网络架构能够优化城市交通。
其次,在实际交通规划和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交通运输的速度和效率,还需要兼顾交通出行的流畅性和交通网络的绿色化。
2. 适度增加生态空间合理布局城市绿地和公园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污染和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同时,绿化墙、屋顶花园等新型绿化手段的运用能够带来更加有益的生态喜悦。
3. 优化城市建筑密度当下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对于城市建筑密度的合理化规划具有一定挑战。
城市建筑密度的规划必须要兼顾城市环境和公民的安全和因而要严格把握。
分析中国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体系
结合信息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城市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 社会风险等挑战的能力,保障城市安全稳定运行。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总结
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多中心、网络化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城市空间结构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网络化方向转变,城市 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当前中国城市体系特点
等级分明
空间集聚
中国城市体系等级分明,不同等级城市在 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城市体系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态势, 形成了若干个城市群和都市圈,成为区域 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职能分化
动态演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 国城市体系中的城市职能逐渐分化,形成 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定位。
城市体系对空间结构的反作用
城市体系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也会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反作用。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区 域一体化的推进,城市体系中的中心城市不断扩大,周边城市也逐渐融入其中,形成多中心、网络化 的城市空间结构。
不同类型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体系关系
大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体 系
大城市通常具有较为复杂的空间结构和完善 的城市体系。其空间结构往往呈现为多中心 、组团式或带状等形态,城市体系则包括不 同等级和规模的城市、城镇和乡村等。大城 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体系相互促进,共同推 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城市规划与管理需求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规划和管理 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需求,需要 更加深入地了解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 体系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体系对于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 高城市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功能转型的结构优化分析
现代 城市的功能是综合 性、 多元化的。一十 城市可 以同时 具有作为工业中心的生产功能. 作为科教基地的文化功能. 作为 贸易 中心的商 业 功 能以及作 为 信息 中心 的服 务 、 管理 功能 . 等 等。城市的各种功能并不是等量齐观、 平分秋色的, 而是存在着 主导功能与辅助功能之分 、 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之别。另外, 处 于不 同地域 、 不同的历史文化背 景 、 同发 展阶段, 不 具有不同资 源禀赋 的城 市, 主导功能 又各 不相同 . 其 功能辐射强度 、 作用范 围也各有差异。那么. 么是城 市这些“ 什 能性 ” 、 盹级 能 位” 和“ ( 孙志刚.9 8 特征 的决定性 因素呢 ?是产业 结构 。产业 结构 19) 对城市功能具有承载、 传导、 联动 等教应。
推动着 城市功能沿着历史的逻辑路线不辍地 演进 呢? 城市功能第一次出现质 的跃 迁并由此不 断加快演进 升级 的 步伐 . 要从 人类经 济史上具有 划时代意 义的产业革龠 算起 只 有当萌芽于工场手工业的 资本主义大工 业蓬勃发展 , 使城市作 为工业 生产 中心. 对资源和人 口的集聚作用得 以充分发 挥, 为 成 迥异于农村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 式的人类 聚落 时. 城市 的经济功 能才得 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回溯工业 革命 的历史 。 可以看出. 每
学涵义——合 理化 、 高级 化, 且 意 味着 它 的城 市经济 学涵 义 而
— —
功能化, 即更 好地服 务 于区域 、 动 区域经 济的可 持续 增 推
长。城市的产业结构作为城 市功能 赖以发挥 的物 质基础. 其优 化和升级对于推进城市功能转型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 义。
一
、
结 构与 功 能——效 应分 析
范 掌院 地 理 幕 副教 授 . 究 方 向 研 ^ 史地 理 。
城市化与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需求结构优化视角的绍兴区域数据分析
来, 城市化 水平 的提高并没有使消费水平较高的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1 0 . 0 7 【 基金项 l  ̄ ] 2 0 1 2年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 目《 传统产业转移与承接 的协 调机制研 究—— 基 于工业转 型升级综 合改革试 点绍 兴 的 分 析》 ( 编 号: 2 0 1 2 C 2 5 0 6 2 ) 的 阶段 性 成 果 。 [ 作者简介】 杨宏翔 ( 1 9 6 4 ・ ) , 女, 陕西安 塞人 , 中共绍兴市委党校教 育长 , 教授 , 主要从 事制度变迁与 区域经 济发展研 究。
非常突 出, 偏 离 了需 求 结 构 演 变 的 一 般 趋 势 。 因
消费倾 向比较 , 论证 了 “ 农 民消 费倾 向” 偏低 的 假说 , 认 为 扩 大 内需 必 须 加 快我 国 的城 市 化进 程
( 刘建 国 , 2 0 0 2 ) ;化 率
面实证 了城市化滞后是浙 江区域消费对经济发展贡献度低的主要原 因。本文认为 , 城市化对消费具有 增长创造 效应 、 示范效应、 扩张效应 和循环 累积效应 。 虽然浙江经济发展和市场化程度走在全 国前列, 但需求结构 失衡和粗放 式发展 方式使城市化滞后 , 需要通过城市化推动消费需求结构优化。
( V o 1 . 3 6 , S e r i a l No . 1 9 7 )
城市化 与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
— —
需 求结构 优 化 视 角 的绍 兴 区域 数 据 分 析
杨 宏 翔
( 中共 绍兴市委 党校 , 浙 江 绍兴 3 1 2 0 0 0 )
【 摘 要】 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 方式, 须推动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投资、 出口拉动向依 靠消 费、 投资、 出口 协调拉动转变, 关键是扩大消费在总 需求中的比重。本文以有效需求理论的扩展为研 究基础 , 从中观层
城市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知识点:城市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一、城市规划的定义与作用1. 城市规划的概念2. 城市规划的目标3. 城市规划的作用4. 城市规划的分类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与意义1. 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2. 产业结构的演进3. 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4.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三、城市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1. 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规划的影响2. 城市规划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3. 城市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互作用4. 城市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协同发展四、城市规划中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1. 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 产业布局优化3.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4. 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5. 产业转型升级五、城市规划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实践1. 城市功能区划分2. 产业集聚区规划3. 产业转移与承接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5.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六、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1. 促进经济增长2. 提升城市竞争力3. 优化资源配置4. 改善生态环境5.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七、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挑战1. 产业空心化2. 就业压力3. 城市交通拥堵4.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5. 社会矛盾与冲突八、未来城市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1. 创新驱动发展2. 绿色低碳发展3. 产城融合发展4. 智慧城市建设5. 区域协调发展九、青少年在城市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角色1. 学习城市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知识2. 参与城市规划实践活动3. 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4. 关注生态环境保护5. 为城市发展献计献策十、结论城市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青少年应关注这一领域,学习相关知识,为城市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城市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应注重创新、绿色、智慧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实现城市与产业的协同进步。
习题及方法: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答案:C. 实现城市的有序、和谐、可持续发展。
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城市是现代化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重心。
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其合理性与健康性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问题也愈加突出,特别是随着我国大力推行新型城镇化,改革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制度,推进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研究也愈加紧迫。
一、现有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问题首先,我国现有城市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总量不断膨胀,同城间、城乡间的空间结构差异明显,城市空间几乎全面扩张,市中心城区的活力逐渐下移,城郊和近郊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大量贫困农民沦为城市的“无产阶级”,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面临着严重的短缺。
其次,城市规模的几何缩放型增长模式,使得城市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
中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存在着巨大的不均衡现象,一些大城市不断发展壮大,而一些中小城市则相对落后。
大城市发展对周边的吸纳作用非常强,一些中小城市则因为无法吸引外来的投资和人口,和城市中心的联系日益减弱,导致了这些城市空心化和衰落。
第三,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城市内部与城乡之间空间结构的联系仍然较为薄弱。
尽管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因此得到增强,仍存在着较大的空间鸿沟。
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差异巨大,城市和农村居民之间的生活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优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从总体上来说就是要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空间满足的城市空间结构。
其核心思想在于,积极响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概念,创造更合理、更健康的城市空间环境。
首先,处理好中心城区与远郊城区的关系。
城市中心地区应重点关注维护和发展经济、大众文化、教育、医疗、居住等方面的功能,鼓励各类机构、商业、文化、居住等在城市中心集聚。
远郊城区应该着重发挥生态、居住和旅游方面的功能,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空间结构,强化与农业发展、旅游业等的联系与互动。
城市的功能和结构
城市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文化 繁荣、交通便利等特点,是人们生活 、工作和娱乐的重要场所。
城市发展历程
Hale Waihona Puke 古代城市古代城市起源于农业文明,主要以政 治和军事职能为主,规模较小,布局 简单。
现代城市
现代城市以信息化、全球化为特征, 城市间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复杂的 城市网络体系。
近代城市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 进,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和产业 集聚效应显著,城市功能日趋多样化 。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城市功能 和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城市高质量 发展。
社会参与
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确保城市 功能和结构的协调发展符合公众利益 和社会需求。
技术创新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城市功能和结 构的创新发展,提高城市发展的智能 化、绿色化水平。
05
典型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城市介绍
将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绿色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 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城市将更加 注重绿色化建设,推广清洁能源 ,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
。
人性化
城市将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和服 务,提高公共设施的便利性和舒 适性,满足市民的多元化需求。
政策法规调整方向判断
环保政策
未来城市环保政策将更加严格,推动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环保行 动,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国内城市
例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政治、文化、经济和国际交往等多重功能;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拥有先进的制造业、金融业和国际贸易等产业。
国外城市
例如,纽约作为美国的最大城市,是全球金融、商业和文化中心之一;东京作 为日本的首都和经济中心,拥有高度发达的城市交通、信息技术和制造业。
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各国的热门话题。
而在经济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期揭示其相互影响与共同发展的机制。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外因素产业结构调整是指从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高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的过程。
这一调整通常受到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
内因素主要包括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化和企业自身创新能力;而外因素则包括国际经济环境、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
三、城市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1. 城市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承载体城市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承载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
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需要城市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基础设施支持。
因此,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往往会影响到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2. 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发展的双向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既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
一方面,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吸引更多的优质产业和企业进驻,加速产业结构升级。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与否也会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水平。
四、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发展的协同机制1. 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引导和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可以激发城市的创新活力和经济增长潜力。
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等扶持措施,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和人才流入。
2.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来推动。
城市发展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要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培养适应新产业需求的人才,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人力资源需求。
3. 城市空间布局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区域,优化产业布局,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
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新时代下,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和变革。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是其中两个重要的问题,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的关系出发,探讨如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的协同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的联系产业结构调整是指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变化而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和重组改造。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目前的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互为依托。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城市化的支持。
城市作为经济增长的载体,可以提供更好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同时,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和人力资源的集中利用,也可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更多的支撑。
其次,城市化也需要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
城市化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整合优势资源,提高创新和发展能力,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则能够为城市化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
总之,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双向发展关系。
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协同发展的理念,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协同发展的措施1、强化政府引导和扶持政府引导和扶持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协同发展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产业政策、优化城市规划、提供财税支持等方式,引导产业结构向技术含量高、环保节能、文化创意等新型产业方向转变,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大对城市化的支持力度,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和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实行产业与城市的协同规划产业与城市的协同规划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城市规划和产业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和城市化的双重需求,通过协同规划的方式,确定产业与城市的布局和发展方向,促进产业和城市的互动和融合。
空间规划的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优化
空间规划的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优化一、引言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空间的规划成为城市发展与管理的重要部分,合理的城市空间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功能和效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分析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的优化对城市空间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城市空间规划。
二、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的概念及重要性城市功能是指城市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文化等不同方面需求而形成的功能分工。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空间中由各个空间单元组成的层次结构。
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相互关联,构成城市整体的形态和空间体系。
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可以提升城市的各项指标,如经济、社会、环境等,进而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1.城市功能优化的重要性城市功能的优化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水平,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优化城市功能,必须考虑国家和地区政策需求、城市发展阶段、人口和人群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使城市的经济、文化、环境等功能更加平衡协调。
例如,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形成高端产业集群,吸引各类人才;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提高城市社会整体水平。
2.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可以形成更加合理的城市空间体系和城市生活方式,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效能和可达性。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设置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和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减少汽车出行,可有效提高交通效率,降低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城市空间规划的实现途径城市空间规划是指以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为基础,制定城市用地供需规划,安排城市道路系统、城市组团和空间结构等内容的工作。
以下是一些实现城市空间规划的途径:1.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全面规划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将空间规划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强化规划实施和检查执法。
2.强化空间整合和协作整合各部门的资源,促进城市功能和空间的协调、整合和优化,防止重复建设和失衡发展,促进城市相互交流和合作。
城市化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城市化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给城市产业结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概念、城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特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城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1. 城市产业结构的现状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这导致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服务业也在不断崛起,但在整体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较低。
2. 城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在城市产业结构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资源配置不合理:传统制造业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和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严重浪费了国家的资源。
(2)环境污染严重:部分传统制造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大,严重污染了环境。
(3)低附加值产业比重高:大量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仍然占据了城市产业结构的重要位置,限制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产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与升级。
1. 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了提升城市产业结构的质量和效益,需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这包括加大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努力,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调整城市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
通过推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绿色发展方式,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3. 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组织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组织,是实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功能转变与结构优化关系分析杨辉(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昆明650031)【摘要】城市发展到现代,其功能不断拓展,成为一个区域、国家乃至国际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这也是城市发展的一种必然。
本文从城市经济特性出发,研究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功能转变的关系,并探索通过结构优化推进城市功能转变的途径促进城市发展。
一个城市的主导功能往往是这个城市的支柱,是城市经济起飞的动力,通过主导功能,形成城市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优势行业、优势产品,并利用主导功能的相互渗透开展经济交流,更好地发挥多功能的作用。
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城市功能、产业结构及研究城市功能转变与结构优化的意义。
第二部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所发挥的作用。
第三部分从我国城市功能的现状出发,分析城市功能转变所面临的问题及城市功能转变的原因。
第四部分探讨城市功能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途径。
第五部分综合全文阐述了产业结构优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
【关键词】城市功能产业结构优化功能转变【作者简介】杨辉(1977—),黑龙江人,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6级民俗学研究生。
1.前言1.1 城市功能城市是人类社会步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大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聚集。
在城市的形成过程中,社会就赋予了城市一定的功能,使城市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
城市功能也称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承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也既是指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有的作用和能力.现代城市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工业生产基地的功能;二、贸易中心的功能;三、金融中心的功能;四、信息中心的功能;五、政治中心的功能;六、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的功能;七、服务中心的功能。
并且,城市的上述多种功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它们都是城市整体功能中的一个分支,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城市功能的综合体。
1.2 结构优化结构优化主要指的是产业结构优化。
更确切地说,是城市功能的产业结构优化。
城市功能的产业结构优化不仅意味着它的产业经济学涵义——合理化、高级化,而且意味着它的城市经济学涵义——功能化,即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1.3 研究城市功能转变与结构优化的意义城市功能,尤其是城市的主导功能是由分工决定的。
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工和分工所决定的功能也就不同。
因此,分工和分工所决定的功能是动态的、发展的。
但在一定的时期,城市的功能、主导功能是一定的,寓于城市的产业之中,即城市功能必须通过产业结构体现出来。
城市功能与城市产业相辅相承。
有什么样的功能,就必然有创造这些功能的产业,有什么样的产业,一般就具有相应的功能,并且主导功能往往是由城市的优势产业创造出来的。
城市的产业结构作为城市功能赖以发挥的物质基础,其优化和升级对于推进城市功能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城市功能、产业结构及研究城市功能转变与结构优化的意义。
第二部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所发挥的作用。
第三部分从我国城市功能的现状出发,分析城市功能转变所面临的问题及城市功能转变的原因。
第四部分探讨城市功能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途径。
第五部分综合全文阐述了产业结构优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
2. 产业结构与城市功能的作用研究现代城市的功能是综合性、多元化。
一个城市可以同时具有作为工业中心的生产功能,作为科教基地的文化功能,作为贸易中心的商业功能以及作为信息中心的服务、管理功能,等等。
城市的各种功能并不是等量齐观、平分秋色的,而是存在着主导功能与辅助功能之分、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之别。
另外,处于不同地域、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城市,其主导功能又各不相同,功能辐射强度、作用范围也各有差异。
那么,什么是城市这些“能性”、“能级”和“能位”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呢?是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对城市功能具有承载、传导、联动等作用。
2.1 产业结构的承载作用“功能”即“功效、效用”,是需要依托于物质载体发挥作用的。
城市功能作用的实质是集聚与扩散——对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和对产品、服务的扩散,其间,城市产业活动实现了对所集聚资源的加工、再造和增值,特别是处于投入产出链条终端的基础产业直接承担了城市“出口产品(包括服务产品)”的生产任务,使城市功能得以物化,最终以物质、能量、信息等形式发挥作用。
城市经济是聚集经济,是城市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高度聚合的产物。
城市产业聚合的形式是以产业结构为表征的。
产业结构是产业类型及各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的有机整体,产业结构决定着生产要素资源在城市各产业间的配置方式,决定着产出的类型和产出的水平,从而也决定着城市功能的性质和水平。
首先,产业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城市功能的性质,确定了城市的“能性”。
人们在确定城市功能类型时,都是通过对主导产业的甄别进行的。
其次,产业结构的水平决定了城市功能的辐射强度,规定了城市的“能级”。
高水平的产业结构往往由生产效益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带动力较大的产业充当主导产业,产业间的投入产出链条环环相扣,基础产业部门和非基础产业比例协调,基本上不存在“瓶颈产业”,城市经济系统整体运行效率较高。
高水平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高效率增长,使城市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城市的竞争力迅速提升,城市功能的辐射力迅速增强,城市的区域地位不断提高。
最后,城市产业结构通过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地域分工专业化的发展,确立了城市的“能位”——依据个体城市专业化与城市群(带)整体综合化的互动发展模式,构建以城市体系为核心的区域网络经济框架。
2.2 产业结构的传导作用循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城市功能演进走过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的自然序列。
那么,是什么推动着城市功能沿着历史的逻辑路线不断地演进呢?城市功能第一次出现质的跃迁并由此不断加快演进升级的步伐,要从人类经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业革命算起。
只有当萌芽于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大工业蓬勃发展,使城市作为工业生产中心,对资源和人口的集聚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异于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人类聚落时,城市的经济功能才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回溯工业革命的历史,可以看出,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带来了城市产业的细化和产业结构的重组,城市功能也因此出现了一次次质的飞跃。
而且,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由技术革命引发的;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催生了新产业,使城市的产业之树不断分蘖;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促发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而大跨度地推进了城市功能演进的步伐。
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组织是生产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
技术创新使生产力得到发展,也使生产组织发生变革,从而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引起产业更替,形成新产业空间,引发新的劳动地域分工区域和城市空间也因此发生重大转换。
城市在进驻新产业空间、参与区域劳动地域分工的过程中,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主导产业更替,城市功能也随之演进升级,最终在新的区域和城市空间格局中确立了自身地位。
从技术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到城市功能的转型、提升,其间,产业结构充当“传感器”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传导作用”。
也正是由于这种传导效应的存在,才使我们能够通过相关因素的调整,促进结构优化,进而推动城市功能转型。
2.3 产业结构的联动作用前已述及,产业结构制约城市产业活动的效率和产出水平,从经济总量扩张角度、城市区域专业化发展角度,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
也就是说,“结构”兴则“功能”兴,“结构”衰则“功能”衰。
从西欧、美国传统制造业城市的衰落到以计算机等新兴产业城市的兴起;从我国“东北现象”、“西南现象”到东南沿海城市的蓬勃发展,都雄辩地证明了产业结构与城市功能之间存在着同兴同衰的联动关系。
这种联动关系并非单向传递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区域发展对城市功能提出的要求也会对产业结构的发展产生导向和推动作用。
譬如作为长江产业带“龙头”的上海浦东和作为改革开放窗口、承担内引外联功能的特区城市——深圳、珠海等的崛起,都是在既定功能的引导和推动下发展起来,逐渐形成和完善与功能相匹配的城市产业结构体系的。
产业结构与城市功能间的双向联动效应,为我们通过城市功能的科学定位,推动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城市专业化的发展,构建专业化与综合化相统一的区域经济网络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城市功能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我国城市历史悠久,但由于漫长封建经济的羁绊,城市功能演进的步伐一直缓慢而迟滞,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年间,我国虽然发展了一批以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中心城市,以矿产采掘、初加工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城市的生产功能显著增强。
但由于只注重生产、不注重消费,城市第三产业极其落后,城市的服务功能退化,功能单一现象明显。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体制的渐进调整,我国城市发展的市场导向已基本确立,在对外引进、自主开发、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共同原则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城市功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但面对历史的遗留和现实发展的矛盾,特别是面临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城市功能转变的任务仍十分紧迫而艰巨。
3.1 我国城市功能转变面临的困难与问题3.1.1老工业基地城市功能转变乏力。
老工业基地包括上海、天津、沈阳、重庆、西安、武汉等一批老工业中心城市,太原、大庆、攀枝花等矿业资源型城市。
这些老工业基地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从产业结构看,老工业基地以采掘业、冶炼业、重型机械制造业、能源工业为主,新兴产业所占份额小,又由于传统的计划体制和所有制结构造成的历史影响,使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难于确立,致使经济结构的调整一直少有成效。
从城市功能看,老工业基地是按照单一工业中心建设的,第三产业水平低下,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扩散能力,离开了国家调配的计划经济运作模式,则无法承担作为中心城市应有的对区域经济的组织功能。
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功能急需转型,也只有尽快实现功能转型才能恢复原有的区域经济中心地位,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3.1.2城市功能同化。
区域城市网络经济是建立在专业化协作高度发达基础上的,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城市正是这种专业化职能的承担者。
城市是区域的城市,城市依托于区域,服务于区域,城市与区域的血脉联系正是通过产业活动链条维系、以功能互补为特征的。
区域内不同“能性”、不同“能级”以及不同“能位”的城市应该依照自身禀赋、发展水平、发展潜力等条件,在区域经济系统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悉心培育、有效发挥自己的区域分工职能,并在内部专业化、系统综合化的区域经济良性发展格局中不断强化、提升自身的城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