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合集下载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的第四节内容,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因此要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并能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本节课的重点是升华和凝华的定义,难点是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及应用。

由于学生已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在这节课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和自主学习法。

同时本节课我将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由此来突破重难点。

新课之前先播放《塞北的雪》视频,学生观看美丽的雪景引出课题,用视频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复习旧知,引出物态是否可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的问题。

用碘做实验验证所提出的问题,由前面的知识学生很容易知道要对碘加热,要用什么加热碘,酒精灯还是热水呢?我将给出碘的熔点和沸点,水的沸点和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为了让碘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选择用热水加热更好,这样设计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并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通过观察了解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碘的探究,引导学生分析碘在加热前后的物态,进而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吸放热情况。

升华和凝华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但由于气体不易看见或现象发生缓慢,使得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所以一般只能从实验和生活实例入手,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我将让学生自学课本,在课本中找出关于升华凝华的生活现象。

请学生尽可能地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都列举出来,引导分析吸、放热情况。

与此同时,媒体打出相应图片,使学生形成直观映像。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升华凝华的理解,我将让学生做“人造雪景”实验和演示“人造霜”的实验,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人造雪景”中的物态变化及霜是怎么形成的。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升华和凝华》说课稿我说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这节课的内容是前面已将的四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的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

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的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提出概念,总结规律,并用它来解决问题。

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1)、知识和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A、经历观察升华与凝华的过程,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升华、凝华现象的主要特征。

B、通过舞台上的"烟雾"以及"人工降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C、通过思考,讨论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升华与凝华现象,尝试应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具体问题。

D、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案2

最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案2

最新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一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案2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升华中得升华和凝华现象(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和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他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2、解释生活中得升华、凝华现象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升华中得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我们今天换个上课模式——竞争式课堂。

(展示电子计分板,说明计分比赛规则,分组竞争)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四节的《升华与凝华》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复习下前面学过得物态变化相关的内容。

(多媒体依次展示问题,请学生回答)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几种存在状态有哪些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3、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呢?4、汽化的两种方式5、那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是否能相互转化呢?请举例说明(最先抢到问题的有回答权,答对课计一分,奖励一个笑脸)(二)新课讲授师:我们刚刚有同学说到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也举了例子进行说明,这节课呢,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在这里。

1、演示碘升华实验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小演示实验。

师:演示前,提出问题,同学们要带着问题去认真观察,问题:(多媒体展示)①碘是怎样变成气体的?②什么是升华?③碘升华过程中,我们必须给碘加热,这说明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吸热还是放热?④什么是凝华,吸放热情况?师展示:展示介绍实验仪器,并进行实验,展示整个加热升华,离开热源凝华的过程。

展示完后,请学生回答实验前提出的问题。

2、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升华是吸热的过程。

3、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凝华是放热的过程。

初中物理第一册《升华凝华》说课稿及反思(解昕妍)

初中物理第一册《升华凝华》说课稿及反思(解昕妍)

初中物理第一册《升华和凝华》说课稿及教学反思银川市十三中解昕妍《升华和凝华》本节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第一册P92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第四章物态变化中升华和凝华现象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材在这里没有过多设计活动内容,只设计了碘升华和凝华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达到六种物态变化知识的完整性。

2、教学目的要求:知识目标.熟悉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熟悉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能力目标:观察实验,熟悉物态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3、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碘和樟脑丸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使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难点是: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设计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阶段,因此教学中应对其足够重视,以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

以前教授这堂课时,依据教材只用碘的升华凝华实验引课,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或由紫色碘蒸汽变成固态.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再口述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没有生动的图片及视频,这样的教学枯燥抽象,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学中需要创新改进实验,同时借助多媒体增加相关视频图片,使教学丰富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的理解与应用。

(一).课的导入:结合实例复习学过的物态变化:融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再由冬天,晾在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衣服上的冰并没有熔化成水,也会变干,这是为什么呢?创设问题情境导课:物质能否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二)实验设计在教学中先做碘的升华凝华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得出升华凝华的概念,及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然后播放美丽的雾凇图片,创设情境提问:它是怎么形成的?再演示创新实验:给樟脑丸加热,利用“樟脑丸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模拟白色树挂(雾凇)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树挂(雾凇)现象其实是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形成的。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讲解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讲解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贾得一中乔建红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教师: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三、说学生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在思考、讨论2、进行新课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讨论,最终归结成核心问题:物质能够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气态变成固态吗?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分析物质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这样就难以形成核心问题,教师此时应适当引导;学生也可能会说出一些错误的想法,教师此时不要忙于纠错,鼓励学生猜想和假设,待以后再作点拨。

然后向学生介绍演示试验所用的器材。

让学生先思考讨论应该怎样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什么;教师再进行演示碘升华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试验现象。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应聘初中物理教师的02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升华和凝华》,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对前面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以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状态的六种变化,从而达到课标要求。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四种物态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直观的印象,但对于实际生活中并不罕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却没有太多的注意。

他们总以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环节,所以教学中应以形象、直观的方法和手段来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

从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篇幅可以看出这一节的教学要求相对于前面的几节要低许多。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只要求学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以及它们发生的最基本条件和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就行了,旨在使物态变化的知识体系完整化。

所以在整个这一章中它不是重点和难点。

根据对教材作用及地位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步骤;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直观方面: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依据教学目标,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难点内容是: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为了使本节课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以下教具和学具:演示用的有:多媒体学生用的有:碘管热水烧杯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一定的认识,更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楚明了的把握。

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物理初二上北师大版1.5升华和凝华说课稿1

物理初二上北师大版1.5升华和凝华说课稿1

物理初二上北师大版1.5升华和凝华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那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预备。

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连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明白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本课内容线索依旧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依照观看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明白升华和凝华现象。

明白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看、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形成情愿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4、说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二】说教具教师:多媒体【三】说学生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明白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关心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四】说学法实验探究式【五】说教法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进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育指导思想,依照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纳“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

其结构为:新课导入→确定目标→课内导学→尝试诊测→课内探究→达标测评六、教学过程具体步骤1、引入新课先回忆前面学习的物态变化,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初中物理升华与凝华说课稿

初中物理升华与凝华说课稿

初中物理升华与凝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点概念——升华与凝华现象。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

升华与凝华是初中物理中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及其原理。

在教材中,升华与凝华现象通常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和热力学第一定律之后,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物质状态变化与能量转换之间的联系。

接下来,我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升华与凝华的定义、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

针对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则在于掌握物质在升华与凝华过程中能量转换的计算。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再通过实验验证理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物质状态变化的前三种方式,引出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新知:详细解释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发生的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展示升华与凝华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物质状态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升华与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5. 课堂小结:总结升华与凝华的知识点,强调它们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习题,加深对升华与凝华原理的理解,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重点内容和公式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以便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4.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4.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4.升华和凝华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

常温下樟脑块升华,下霜等现象进行得较为缓慢,且气体又很难被直接观察到。

而我们是根据观察到的结果,间接分析推断这一过程的,因而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训练。

二、学情分析:对于升华吸热,学生较容易理解,但对于凝华放热,学生不容易理解。

教师可以采用演示实验结合讲授的方式,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

四、重点:升华和凝华两种物态变化。

五、难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六、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分组讨论法等。

七、教学用具:酒精灯、火柴、烧杯、石棉网、固态碘、烧瓶、水、三脚架、药匙;易拉罐、食盐、冰、筷子;PTT。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本节我设计通过以下环节来完成。

.(一)新课导入:采用PPT展示秋冬的景色图片:大雾,雾凇,霜,雪(青河县中学雪景)。

让他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导语新课:4.升华和凝华。

(二)新课教学:1.复习熔化,凝固,汽化,液化概念以及吸、放热情况。

发问:物质的固态能否直接转化为气态和物质的气态能否直接转化为固态。

用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前,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导学案上都有)2.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首先,PPT展示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其次,进行试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最后,我总结,实验分两个过程,加热过程和冷却过程。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说课教师:王彦奇一、说教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的第四节内容,是为以后关于物质的构成和属性的学习打基础的。

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并能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升华和凝华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但由于气体不易看见或现象发生缓慢,使得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所以一般只能从实验和生活实例入手,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②、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③、能简单的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碘升华和凝华过程的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①、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③、了解科学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要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二、 说教法、学法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分辨易混淆的概念,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因此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对实验现象的探究中学习新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1、情景引入,设问烈日当空,久旱无雨,为解决旱情,在过去人们摆起香案,祈祷龙王爷恩惠,然而滴雨未下;而现在,派出几架飞机在高空投撒了一些固态物质,顷刻间乌云密实验结果表明,碘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此时要用酒精灯加热;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此时没有用酒精灯加热,而是对外放热。

升华和凝华的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的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的说课稿第一篇:升华和凝华的说课稿《升华和凝华》说课稿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教师:多媒体课件、烧瓶、橡胶塞、烧杯、热水、冷水、碘学生:导学案三、说学生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播放《奇妙的大自然》剪辑录象,片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然后让学生说出其中自然现象的名称,最后请学生分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自然地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有六个三级主题,其中第五个三级主题的第一点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这节课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

本节课是前面已将的四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的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

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的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提出概念,总结规律,并用它来解决问题。

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多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等知识,具有了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控制变量、转化的思想,初步的实验探究的思想。

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来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年龄特点:初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很强,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较大;思维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初二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不久,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还需要经验的支持。

因此,在教学中,最好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升华和凝华说课(简内容)

升华和凝华说课(简内容)

升华和凝华说课(简内容)《升华和凝华》说课本溪市实验中学钱希姣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物理第四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教学的设想: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作用: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是前面学习的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与它们共同构成物态变化的完整体系。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学会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为九年级关于物质构成和属性的学习打下基础~作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我们是在学生初步掌握物态变化知识~初步具备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学习升华和凝华的。

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很常见~但由于气体不易观察或现象发生缓慢~过程很难被学生直接观察到~许多学生总错误的认为:固态与气态之间的转化必须经过液态。

因此~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创建出利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关心身边事物~乐于用物理知识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从而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碘的升华实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现象也是本节重点。

三、教法学法设计视频导入探究碘的升华、凝华实验生活中现象及应用生活物理生活学生: 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教师: 引导者协助者鼓励者四、教学过程设计为了更好完成教学设想~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第一环节:引入新课在新课的引入上~我采取了“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的教学模式~首先~在课前1分钟播放视频“我的家在东北”~歌声让学生舒缓心情、提升热情,然后~播放雪、霜、窗花等图片~在学生兴致勃勃观看的同时~老师适时提出问题:生长在北方的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引出本课的内容:升华和凝华。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升华和凝华》电子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4节《升华和凝华》电子教案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3.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

2.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

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少量的碘、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枯树枝、玻璃片。

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既然物体可以从固体变成液体,再由液体变成气体,那么物体可否不经过液化过程,而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也就是除了我们学习过的四种物态变化外,还有其他物态变化吗?学生思考后做出猜想,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生讨论引出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

1.演示实验:“人造雪景”:在一个烧杯内放人少量的萘粉;然后加热,再将一根凉的枯树枝放人烧瓶口内,经片刻轻轻拿出枯树枝,便可看到在树枝上布满了“雪花状”的萘。

这是由于固态的萘吸热直接变成气态的萘,气态的萘遇到冷的树枝又直接变成固态的萘。

或者播放视频:升华观察演示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它们果真是直接变化的吗?2.学生实验:碘升华和凝华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感受升华和凝华过程以及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现象,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实验注意:控制碘量:只需少许碘粒。

控制温度:需要缓慢加热。

强调观察无液态碘的出现。

玻璃片要和烧瓶口密封。

在学生分组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于没有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学生,可以做适当的操作、观察指导。

升华和凝华的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的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教师:多媒体课件、烧瓶、橡胶塞、烧杯、热水、冷水、碘学生:导学案三、说学生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播放《奇妙的大自然》剪辑录象,片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然后让学生说出其中自然现象的名称,最后请学生分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自然地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有六个三级主题,其中第五个三级主题的第一点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
教师: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茶丸、挂图、烧杯、热水新、旧白炽电灯个一只
三、说学生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
五、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在思考、讨论
2、进行新课
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讨论,最终归结成核心问题:物质能够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气态变成固态吗?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分析物质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这样就难以形成核心问题,教师此时应适当引导;学生也可能会说出一些错误的想法,教师此时不要忙于纠错,鼓励学生猜想和假设,待以后再作点拨。

然后向学生介绍演示试验所用的器材。

让学生先思考讨论应该怎样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什么;教师再进行演示碘升华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试验现象。

此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实验中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在成功探究碘的升华实验的基础上,轻松地介绍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为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请学生尽可能地将日常生活中的此类现象都列举出来。

引导分析吸、放热情况。

最后出示新旧白炽灯,让学生尝试解释其中的道理。

引导学生应用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3、小结
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先让学生回忆本节学到的知识,且让这些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再让学生从思维方法去总结,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教师可以肯定学生的成绩,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体现成功教学的激励机制。

4、巩固练习
(1)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_____现象,玻璃泡发黑则是由于钨蒸气遇冷时______的结果。

(2)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窗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3)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____时要_______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

(4)唐朝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有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我们也常听到有人说“下霜了”,霜真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吗?请你注意观察“下霜”时霜是在树叶上表面还是在树叶下表面,还是不管哪一个表面都有呢?
七、说作业批改和辅导指导
阅读作业可通过下节课提问或独立作业来加强督促;书面作业中第一题可以正面结果评价反馈,第二题应以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对于“学困者”教师要及时指导,并注意个体内差异评价,有利于减轻“学困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来互相帮助
(附):板书设计
1升华和凝华
升华(sublimation)——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