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模式探析——以确山县竹沟村为例
确山县竹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确山县竹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竹沟,位于中国河南省确山县境内,素有“天空的竹海”之称。
碧绿的竹海、清澈的溪流以及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然而,目前竹沟旅游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竹沟旅游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确山县竹沟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属于起步阶段。
竹沟的自然风光是其最大的优势,其独特的竹海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
然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服务水平的不高是竹沟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交通条件有待改善,道路的状况需要进行提升,以方便游客的出行。
此外,竹沟地区的酒店和餐饮设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游客对于舒适和便利的需求。
另外,竹沟旅游业还需要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竹沟的竹海是其最大的宝藏,但过度的开发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竹沟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
未来,竹沟旅游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首先,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竹沟将更加便捷地与外界相连。
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其次,竹沟在生态环境上的优势将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游客将选择来竹沟体验独特的自然风光。
此外,竹沟还可以开发一些特色旅游产品,如竹海跋涉、野趣寻墨等,以提升游客的体验价值。
在竹沟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强调文化内涵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竹沟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这是其在旅游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优势。
因此,竹沟可以通过举办传统节日、表演民俗艺术等方式来弘扬当地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品味当地的独特魅力。
营销策略在竹沟旅游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竹沟可以提高其曝光度和声誉度。
此外,与周边景区和旅行社的合作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共同推广竹沟旅游资源,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尽管竹沟旅游业面临许多挑战,但它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借助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水平,竹沟将能够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游竹沟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游确山县竹沟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庆贺党90岁生日6月17日,在党90岁生日到来之际,公司领导为更好的让我们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组织大家到有“小延安”之称的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及嵖岈山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和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现在和平岁月的可贵和先烈为我们付出的牺牲和努力的艰辛,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并为祖国现在的强盛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走在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内,崇敬之情悠然而生,目睹那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当时所使用的实物,使我仿佛又回到了那血雨腥风、炮火连天的岁月。
据馆内讲解员介绍,早在1926年,在竹沟就建立了党的组织。
1927年4月,为了配合北华军进军豫南,在周恩来的关怀指导下,杨靖宇、张家铎等同志带领确山5万民众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
当时竹沟的党员李畔林、赵子乐率竹沟一带3000民众参加这次暴动,并在石滚河赵子乐家建立了竹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红军主力长征后,组建豫鄂边省委,创建红军游击队,开辟以竹沟为中心的桐柏山区根据地,成为南方八省十四处游击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竹沟逐渐成为河南人民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1938年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竹沟设立,刘少奇、李先念等从延安来到竹沟,领导豫、鄂、皖、苏地区党的工作,竹沟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
竹沟是中原地区革命的摇篮,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张劲夫、张爱萍、张震、方毅、朱理治、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在竹沟创刊的我党著名报刊《拂晓报》、《小消息报》, 宣传了党中央、毛泽东的抗日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刘少奇的著名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辗转中原,抵达竹沟后修订的。
中原局、河南省委还在竹沟举办教导队和党训班等, 培育党政军干部1400 余人。
竹沟又是新四军二师一部、四师、五师的发祥地和三师、七师部分骨干力量的出发地,竹沟被誉为“小延安”。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故事简介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故事简介篇一: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是位于中国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的一座纪念馆,以展示和纪念该地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而闻名。
竹沟镇是河南省确山县的一个小镇,曾经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之一。
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这个小镇成为革命志士的聚集地和活动基地。
竹沟镇以其坚决的革命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而闻名。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于1999年建成,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纪念馆以展示和保护竹沟镇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展览和文物陈列,向游客展示了竹沟镇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角色。
纪念馆的主要展厅分为多个部分,包括革命历史展厅、革命人物展厅、革命文物陈列厅等。
革命历史展厅通过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再现了竹沟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事件。
革命人物展厅则向游客介绍了竹沟镇的革命志士们,包括他们的事迹、贡献和精神风范。
革命文物陈列厅展示了一系列珍贵的文物和历史文献,包括宣传画、手工艺品、革命宣传品等,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
除了展览和陈列,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还有一个文献研究中心,致力于收集、整理和研究与竹沟镇革命历史相关的文献资料。
这个中心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帮助他们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国革命历史。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前来参观和探索。
它不仅向人们展示了竹沟镇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也传承了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
这座纪念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基地,向人们传达着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的价值观。
篇二: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是位于中国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的一座纪念馆,以纪念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一次农民起义——竹沟起义。
竹沟起义发生在1930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南省的一次重要农民起义,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竹沟起义的背景是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国民革命时期的动荡局势。
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积极开展农民工作。
红色竹沟“小延安”
2021.5A 党史百年Dangshi bainian红色竹沟“小延安”罗平均河南省确山县县城向西30公里,在伏牛山、桐柏山余脉交错的小盆地上,被誉为“小延安”“红色基地”“革命圣地”的中原革命根据地——竹沟镇就坐落在这里。
竹沟又称沟竹,因穿镇而过的大沙河沿岸早年“簧竹茂盛”而得名。
竹沟地区泛指确山西部山区,是驻马店市的确山、泌阳、遂平,信阳市的平桥(原信阳县),南阳市的桐柏三市五县区接合部。
竹沟镇三面环山,一面靠水,丘陵起伏,群峰列屏,地形险要,是确山县西通南阳、襄樊的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竹沟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
据竹沟镇西400米处两座土丘下挖掘出来的大量石镰、石刀、石箭头、陶制纺轮及夹沙红陶鼎可以断定,这块遗址属仰韶晚期文化,距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
又据竹沟镇西寨门30米处出土的青铜器盆、盘、壶及裤币,开挖竹沟西人工河时出土的大量陶鼎罐和高脚陶的残片(内有一完整高脚陶碗),可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这里人群集居。
1975年8月,特大洪水冲击之后,竹沟镇南北裸露出许多铁镢、铁犁头、秦砖、汉瓦及完整的汉代器物;竹沟镇东寨门内,深挖一丈,挖出不少带有图案文饰的汉砖房基和瓦片,以及数以千计的五珠钱、崇宁(宋徽宗年号)通宝。
由此可见,秦、汉至宋,这里依然是人群集居的地方。
到了明代,竹沟镇则见诸文字,规模相当可观了。
现有资料记载:竹沟,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巡检司。
又载:明代“竹沟设为戎镇,皇兵把守”。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重修云龛寺碑,碑文记载有竹沟镇字样,至今清晰可辨。
明末清初,竹沟与明港同为豫南两大“戎镇”和“驿站”。
据清雍正年间《河南通志》记载,竹沟为汝宁地域关隘之一。
明末修筑的竹沟寨墙,四周垛口接连,尤其是东寨门楼上书“遏群丑”,西寨门楼上书“固吾圉”,足以说明竹沟在当时是统治阶级屯兵要地。
明、清之间,河南捻军及白朗起义军都曾抵竹沟一带,也可说明竹沟所处地理位置的战略作用。
竹沟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
【报告】竹沟村创建态村技术报告
【关键字】报告确山县竹沟镇镇竹沟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技术报告确山县竹沟镇竹沟村位于确山县西部,民风淳朴,交通便利,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所在地。
村内有国家级4 A景区竹沟革命纪念馆及竹沟革命烈士陵园等景点。
全村有8个自然村,16个村民组,2600多人,耕地面积1600多亩,人均纯收入4100多元。
根据竹沟镇竹沟村的地理位置特点、经济实力状况和生态环境条件,依照《省级生态村创建标准》,理出了以创建生态村为载体、全力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各项事业的思路,通过实施生态村创建工程,全村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改观明显,辖区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发展产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依托,以规划为先导,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突破口,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以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证,把创建生态村与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周寺区域生态资源产业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优美、生态家园,培育生态文化体系,努力将竹沟村建设成为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农村。
二、技术路线(一)领导重视,成立创建机构多年来,竹沟村两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先后成立了竹沟村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办公室,村支部书记和村副主任分别任领导小组组长和办公室主任,有关村小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
村委还配备了专职环保工作人员,编制了生态村创建规划。
村委与各小组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村支部、村委把环保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工作例会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沟通工作进展、协调各项创建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创建活动顺利有序推进和开展。
(二)编制规划,强力推进创建创建生态村,不仅关系农村当前的建设,而且关系农村未来的发展,我村坚持作好规划,科学实施。
浅析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
浅析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石文艳我国幅员辽阔,传统村落数量较多、丰富多彩、价值独特。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
在现代化的浪潮席卷下,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的状况日益严峻,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
1 传统村落的价值分析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它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
传统村落也是我国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价值,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综合性的文化景观价值,既有整体价值也有单体价值,既有历史价值也有现世价值。
1.1 物质与非物质价值传统村落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它是另一类遗产,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同时又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
它兼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而且在村落里这两类遗产互相融合,互相依存,同属一个文化与审美的基因,是一个独特的整体。
人们曾经片面地把一些传统村落归入物质文化遗产范畴,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只注重保护乡土建筑,忽略了村落灵魂性的精神文化内涵,徒具躯壳,形存实亡。
传统村落的精神遗产中,不仅包括各类“非遗”,还有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宗族传衍、俚语方言、乡约乡规、生产方式等,它们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并使村落传统厚重鲜活,还是村落各种“非遗”不能脱离的“生命土壤”。
1.2 整体与单体价值传统村落大多保留有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也有看似普通的传统民居建筑,但是正是一间间传统建筑单体构成了传统建筑群,构成了传统村落的物质载体。
传统村落具有整体性,传统村落与周围山、水、农田、树林甚至雾气、炊烟、家禽、耕作场景等环境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独特人地互动模式持续维系的景观演进中表露的人与自然、天人关系,是其文化景观遗产价值所在。
基于社区参与的河南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
Art World艺览天下基于社区参与的河南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利用 与保护策略张新娜(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摘 要:本文选取河南省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和确山县竹沟镇两个革命老区作为案例地。
从社区参与的视角识别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主要问题,如社区居民的参与机会不足,红色文化传承断代,社区居民参与能力不高,红色旅游对于社区居民的组织不足,当前红色旅游开发模式对于红色文化传承能力较弱等。
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策略,以期为河南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借鉴或参考。
关键词:红色旅游;社区居民;红色文化;河南省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河南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这些资源见证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显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保护与利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是推动社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1]。
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以河南省单拐村、竹沟镇这两个革命老区的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从社区参与角度出发,深入探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策略,为实现红色文化传承和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的社区参与(一)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价值如何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利用和保护好,是各地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拥有历史价值、纪念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交流等多重价值[2]。
具体而言,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见证了中国革命时期的奋斗和牺牲,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历史遗产;红色文化旅游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国家的历史和革命斗争;红色旅游通过展示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成就,提高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刺激了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人们提供了就业机会;红色旅游可以吸引国内外游客,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国际了解。
(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保护与社区参与当前,党和政府已经从政策、制度、资金、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予了支持和引导[3]。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空间。
为了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我们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传统村落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选择了省份的几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村民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态度和需求。
三、调研结果1.传统村落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我们所调研的传统村落大部分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改造,失去了原有的风貌。
其次,部分传统村落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丧失了传统村落的特色,出现了商业化开发和过度商业化的现象。
此外,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不再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2.村民对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态度和需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部分村民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持支持态度。
他们希望村落能够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风貌,同时也能够利用传统村落的资源进行文化旅游开发,提升经济效益。
一些村民也表示希望政府对传统村落进行相应的保护和改造,并提供就业机会。
四、问题分析1.保护问题首先,部分传统村落面临着建筑物老化和退化的问题,需要进行修缮和保养。
其次,由于人口外流和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村落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也给传统村落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最后,缺乏相应的保护法律和规章制度,使得部分传统村落的保护措施不力。
2.利用问题传统村落的利用需要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商业化的开发模式使得部分传统村落失去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其次,传统村落的支撑设施不完善,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还需要与当地村民的利益关系互补,使得村民能够共享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
五、解决方案1.加强保护力度政府应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并加大对传统村落的资金扶持力度。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与利用研究》范文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与利用研究》篇一一、引言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历经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生态环境的共生结果。
在当今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传统村落的消失速度惊人,这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的损失,更是一种生态平衡的破坏。
因此,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对传统村落进行集中连片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学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它以生态学的视角研究文化现象,强调文化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
传统村落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其形成、发展和演变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传统村落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体现,也是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与利用的必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自然环境的破坏、人文环境的丧失、传统文化的流失等。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生态资源,进行集中连片保护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与利用的策略1.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根据文化生态学的原理,结合传统村落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的目标、原则和措施。
2. 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保护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包括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3.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4. 发展旅游产业:利用传统村落的独特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实现经济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5. 实施社区参与式管理: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形成共治共享的局面。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地传统村落为例,通过实施上述策略,成功实现了传统村落的集中连片保护与利用。
该地区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发展了旅游产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实践证明,这种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方式是可行的、有效的。
河南省竹沟镇红色文化资源特质及旅游价值优化研究
2019年5月下半月刊河南省竹沟镇红色文化资源特质及旅游价值优化研究牛君仪河南省竹沟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小延安”之称,红色旅游资源密度大、品位高、内涵丰富且特色鲜明。
竹沟镇拥有较大规模的绿色生态产业群,但是城市经济实力投入资金不足、红色文化功能挖掘力度不够与红色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不够等,直接限制了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其未能充分融合竹沟的核心文化、借助资源的知名度,对本地抗战文化、地区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利用,而且红色文化品牌经济价值利用有限,弘扬红色文化力度也不够。
目前竹沟镇立足“红色圣地·锦绣竹沟—中国红色文化传承小镇”的定位,探索红色文化资源原有的价值和时代感,探索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加大红色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发展红色旅游,进行革命精神的实践教育,其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优化升级。
一、河南省竹沟镇红色文化资源特质(一)革命烽火中的历史文化积淀河南省竹沟镇是新四军第二、四、五师主力的发源地,刘少奇、李先念等1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在这里工作、战斗过。
竹沟镇位于河南省确山县伏牛山和桐柏山余脉交会处,S334路、商桐路呈“十”字型交汇通过,新(蔡)(泌)阳高速横贯全境,京港澳、阿深、上荣高速,及G107、G312国道互通互连,交通便捷,通达度高。
1938-1939年,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和河南省省委设在确山县竹沟镇,领导长江以北的鄂、豫、皖、苏等地党的工作。
赵启民、肖望东等100多位将军和200多位师级领导干部,在竹沟孤山冲革命旧址群等30多处革命纪念地战斗和工作过。
竹沟革命纪念馆新建展厅,建筑面积780 m2,建筑风格上以保持抗战时期的土坯墙,古朴青砖小瓦为主仿古代建筑。
藏品类别主要是近现代文物,展出实物、图片、绘画和文字内容等共计400余件,馆藏文物近800件,绘制场景4处,大型雕塑作品4件。
(二)丰富而独特的区域旅游资源红色旅游是我国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专项、特色旅游活动,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红色景点调研报告
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旅游专业09级有关红色旅游景点的调研报告调研单位: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调研人员:张奇郭姝显王欢王东艳今年是我党建党90周年,在院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我院旅游专业09级的学生利用暑假在家的空闲时间,不顾炎热,对自己家乡周边已经存在和潜在的的红色旅游景点的现形状况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
调查景点之一,驻马店确山竹沟。
竹沟位确山县城西30公里处,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块重要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
素有“小延安”之称的竹沟,从这里先后走出了两任国家主席,4位副国级领导,60多位省部级领导,100多位将军,有200多位同志成长为地、市、师级以上领导干部。
1956年,建立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馆名,馆内珍藏上千件文物、实物、文献和图片。
1988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5月被河南省首批命名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1958年,我们在竹沟镇北1.5公里处建立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收集上千件文物、资料和图片,办起了2个陈列室。
1987年,投资兴建的“竹沟革命纪念牌”落成,国家主席李先念亲自题写碑名,碑名建立了革命烈士公墓和碑林。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和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经过实地调查和走访,知道了确山竹沟的许多感人的故事,很多老一代的革命家为此付出了一生的战斗,到“竹沟革命纪念碑”前进行参观的时候,更是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名族自豪感,对这些革命先烈加以无限的敬仰。
确山竹沟是我省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和首批爱国主义基地,每年都会有很多中小学生到此进行德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深刻的影响到了前来参观访问的很多游客,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意义。
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竹沟这个红色革命景点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宣传力度不够,致使有些临近县的朋友都对此没有一个了解,资金投入也不到位。
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特征困境与引导策略
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特征困境与引导策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成为热点话题。
然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存在一些困境,比如说干扰、改变村落的原有生产生活方式、攀比心理等,这些都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可持续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成为了一个值得省思的问题。
一、困境1.干扰传统村落本身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大量的旅游客人的涌入,会干扰传统村落的生产生活秩序。
比如,许多村民会抽出大部分的时间来迎接游客、做导游或者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这就会妨碍村民平时的生产生活,从而造成一些秩序混乱的局面。
2.改变村落的原有生产生活方式传统村落的特色就在于它们的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是和城市有所不同的地方。
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村民开始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来适应旅游业的需求,这就使得村落的特色不再明显,甚至消失。
3.攀比心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同村落之间的竞争也开始激烈了起来,这就使得一些村民开始产生攀比心理,他们会把传统村落当成一个纯粹的旅游景点,去寻求所谓的“美丽”“独特”等等。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商业化行为,从而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内在美,影响它们的保护发展。
二、引导策略1.加强管理、减少干扰开发传统村落应该有明确的规划,安排旅游扶贫、旅游休闲、乡村居民生活等不同功能的区域,让每个村民掌握各自的工作范畴,专注于他们本职工作,达到合理规划空间的目的,使得不同角色的人都能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有序地进行工作和生活。
2.传承、重塑传统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量、研究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挖掘故事,重建传统会所、绣楼、带有宗教神秘色彩的场所或景点,让旅游活动更具有人文内涵和深度。
同时要加大对村落文化和传统特色的宣传力度,增强村落特色意识和识别度,唤醒村民对自己村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激发村民创新创业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要引导村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特色,依托农业、手工业等原有产业逐渐转型为旅游产业、体验产业等新兴产业,激发村民的创新创业热情,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同时防止传统村落变成纯粹的旅游景点。
竹沟精神探析
第36卷 第2期 天中学刊 Vol. 36 No. 22021年4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Apr. 2021收稿日期:2020-09-20作者简介:郭超(1965― ),男,河南平舆人,教授。
· 1 ·竹沟精神探析郭超(黄淮学院 天中文化研究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摘 要:竹沟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原地区的革命摇篮,是我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
竹沟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竹沟精神,站位要高,语言表述要准,要体现出竹沟的历史特点。
竹沟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坚定信念、胸怀全局、依靠群众、善于斗争。
总结竹沟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竹沟精神;中原局;“小延安”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21)02–0001–06素有“小延安”之称的竹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抗日战争时期,竹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所在地,是中共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
这里不仅先后走出两任国家主席,而且培养了大批党政军干部和新四军骨干力量。
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孕育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竹沟精神。
然而,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竹沟精神的系统研究还很不够,有鉴于此,本文拟就竹沟精神进行多方位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竹沟精神的历史定位竹沟精神属于中国革命精神的范畴,只有正确把握竹沟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中的历史定位及其与其他精神的关系,才能真正搞清楚竹沟精神的科学内涵。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中国精神”的概念,并用它涵盖和统领“民族精神”和中国古代精神、中国近代精神、中国现代精神[1]。
其中,中国现代精神又可分为中国革命精神、中国建设精神和中国改革精神。
要研究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中国现代精神,就要先研究中国革命精神。
研究中国革命精神,既要注重系统性和理论上的总体建构,又要注重对革命精神各个具体形态的研究;既要注重对中国革命精神的提炼、概括和宣传,又要注重研究工作的长期性和全面性。
浅谈确山县竹沟纪念馆防雷改造设计与施工
浅谈确山县竹沟纪念馆防雷改造设计与施工竹沟纪念馆位于河南省确山县境内,是为了纪念当地抗日战争中自愿组成自卫队的义勇军而建的一个纪念性建筑。
由于竹沟纪念馆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为确保其长期稳定使用,必须对其进行防雷改造设计与施工。
首先,针对竹沟纪念馆的位置和周围环境进行调研分析。
确定其在雷电活动频率和强度方面的特点。
同时,对竹沟纪念馆原有维修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历史建筑结构的完整性、电气设备的状况以及现有的防雷措施。
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对竹沟纪念馆的防雷改造设计进行合理规划。
其次,确定合适的防雷措施。
根据竹沟纪念馆的特点,可以选择安装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设备来保护建筑物不受雷击。
在建筑物的顶部和周围分布适当的避雷针,以牵引雷电。
同时,在建筑物的周围布置避雷带和避雷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雷系统。
在设计防雷系统时,还应考虑到建筑物的历史价值和建筑风格,尽量减少对建筑物外观的影响。
然后,根据防雷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在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备采购、工艺准备、施工方案编制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控制。
同时,还要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造成二次破坏。
最后,进行竣工验收和维护管理工作。
在竣工验收时,要对防雷系统进行全面检测,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还要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清理和处理。
完成竣工验收后,还要制定完善的维护管理方案,定期对防雷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
总之,确山县竹沟纪念馆防雷改造设计与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的调研和规划。
通过合理选择防雷措施,进行科学施工,可以有效保护竹沟纪念馆不受雷击,确保其长期稳定使用。
同时,还应注意保护建筑物的历史价值和外观,做到科学施工与文物保护并重。
乡村红色旅游地生态风险评估及调控--以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为例
第一期
文斌,郭婷婷,梁远新,等:乡村红色旅游地生态风险评估及调控
29
(二)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分析法的运用要先确定指标体系中不同
因子的权重,对各因子的权重进行计算,研究分析
各因子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将各指标因素按层
次 进 行 划 分 ,并 根 据 重 要 程 度 两 两 比 较 判 断 评
分。A 表示总目标,B=B1,B2,B3,……,Bn 表示评价
2)包含自然生态环境状态的指标各区域评分 值结果,一部分来源于对游客和当地居民的问卷 调查,另一部分来源于课题组对确山县相关政府 部门和竹沟镇镇政府的走访而得到的资料。
30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0 年
3)包含社会环境保护状态的指标各区域评分 值结果,一部分来源于调查组对竹沟镇居民和游 客调查所得到的基本情况,一部分来源于我们多 次走访竹沟镇镇政府时获得的有效材料。
1)包含人文生态环境状态的指标各区域评分 值结果来源于人文生态环境调查问卷。课题组利 用假期对竹沟镇当地各行各业居民进行问卷调 查,完成 200 份居民问卷、200 份游客问卷。调查对 象多且覆盖面广,问卷数据具有真实可靠性。此 外,课题组对确山县统计局进行了走访,针对竹沟
镇人文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访 谈,参考统计局提供的资料进行较深入的分析。
指标因子,构造判断矩阵 M 如式(1)所示。
éB11 B12 … B1jù
M
=
êêêB21 êê…
B22 …
… …
B2júúú …úú
ëêBi1 Bi2 … Bijûú
(1)
式(1)中,Bij 表示 Bi 与 Bj 相比较的重要程度。 如果比值偏大,就表示其指标更重要。一般在指 标相对重要数值判断过程中会运用到两种方法, 一是参考相关专家的建议,二是相关部门的数据 分析的综合结果。
小延安——竹沟
小延安——竹沟
佚名
【期刊名称】《改革与理论》
【年(卷),期】1999(000)009
【摘要】<正> 竹沟镇位于河南省确山县城西部30公理处,面积18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人口2.7万人。
竹沟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的根据地之一,刘少奇、彭雪枫、李先念等领导同志曾在这里领导鄂豫皖边区的抗日工作,有“小延安”之殊誉。
近几年来,竹沟镇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镇党委书记郭全新、镇长张保红的领导下,逐
【总页数】1页(P66-6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
【相关文献】
1.简述“小延安”竹沟在抗战时期的历史贡献 [J], 张夏
2.“小延安”竹沟抗战时期为何能立足 [J], 梁文生
3.“小延安”竹沟 [J], 彭文札;赵学志;薛绍显;李喜兰
4.红色竹沟"小延安" [J], 罗平均
5."小延安"竹沟:
英雄的土地,革命的摇篮 [J], 张晓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物讲解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以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为例
文物讲解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以确山竹沟革命
纪念馆为例
刘雪琴
【期刊名称】《文化产业》
【年(卷),期】2022()22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大众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博物馆作为承载社会教育功能的场所,越来越受大众青睐,成为大众参观、游览的重
要选项之一。
博物馆种类丰富多样,出于不同的设立目的,内部设计、馆藏藏品及布
局等存在很大差异。
虽然博物馆种类多样,但设定讲解人员是基本要求。
通过讲解
人员科学、系统的讲解,参观者可以对馆藏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
同时博
物馆还可以适当地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化宣传与社会教育的
功能。
基于此,以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为例,结合该博物馆实际情况,探究文物讲解工作的重要性,以期为博物馆文物讲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页数】3页(P138-140)
【作者】刘雪琴
【作者单位】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6
【相关文献】
1.文物讲解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性及艺术性解析
2.文物讲解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性及艺术性解析
3.文物讲解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性及艺术性解析
4.文物讲解在文物工作中的重要性及艺术性分析——以傅作义故居为例
5.文物讲解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性及艺术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原革命根据地竹沟遗址群
中原革命根据地竹沟遗址群
李梅花
【期刊名称】《档案管理》
【年(卷),期】1995(000)005
【摘要】中原革命根据地竹沟遗址群李梅花豫南确山县竹沟镇完整的保留着中原革命根据地遗址群。
中原革命根据地遗址群.位于竹沟镇街北.1956年,经中共河南省委批准.在这里建立了“竹沟革命纪念馆”.同时.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的主要建筑是两栋前后对...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李梅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8.23
【相关文献】
1.“适者生存”——水洞沟遗址群古人类的生存策略 [J], 李锋
2.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群出土玻璃珠的成分分析 [J], 温睿;赵志强;马健;王建新
3.中原抗战的红色摇篮——简述抗战初期的竹沟 [J], 乔长太;兰天友
4.竹沟对中原抗战的重大贡献 [J], 刘万云
5.浅析彭雪枫在竹沟革命根据地的抗战思想 [J], 杨若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文化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模式探析——以确山县竹沟村为例
摘要:本文以确山县竹沟村为例,从村落选址与自然景观环境特征、村落传统格局和整体风貌特征、传统建筑特征、历史环境要素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进行分析。
通过与较大区域范围(地理区域、文化区域、民族区域)以及邻近区域内其他村落的比较,综合分析传统村落的特点,评估其历史、艺术、科学、社会等价值,最终从文物保护等级、村落传统格局和整体风貌保护、传统建筑保护、村域整体山水格局与空间形态保护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传统村落;村落传统格局;整体风貌特征;红色文化旅游
0 引言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华夏子孙文化认同的纽带。
传统村落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
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
1 竹沟村概况及村落特征分析
1.1.1 村落选址和自然景观环境特征
竹沟又称沟竹,三面环山,一面靠水,大沙河由北而南绕镇而去,把它分为南北两处。
竹沟素以“簧竹茂盛”而得名,河岸上竹林、芦苇郁郁葱葱,枫杨亭亭玉立,草木如遮如盖。
2013年8月26日,经过国家住建部专家进一步挖掘,以其悠久的文化内涵及传统村落资源,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1.1.2 传统格局和整体风貌特征
竹沟自然村形成于明代,盛于清代,明清建筑风格浓郁。
为明清时期山西、陕西来此经商所建,为山西、陕西民居风格,青砖灰色小瓦,重梁起架,八砖扣顶,硬山屋脊,木门木窗,房屋有雕刻的盘头修饰,现大都保存良好。
明末修筑了竹沟寨墙,传统村落整体格局定型,四周垛口接连,延安街为正街,连接东西寨门。
延安街两侧商铺林立,南北纵深方面以住宅为主。
传统街巷格局得到了较好的延续。
1.1.3 传统建筑特征
中原局旧址群附近、延安街东段两侧,明清建筑风格浓郁。
陕西民居风格,青砖灰色小瓦,重梁起架,八砖扣顶,硬山屋脊,木门木窗,房屋有雕刻的盘头修饰,现大都保存良好。
一家一户院落式传统村落肌理得到了较好的延续。
其他
部分传统建筑零星分布,与现代建筑混杂,风格不一,建筑景观不协调。
1.1.4 历史环境要素特征
历史上延安街为竹沟村主街,目前仍延续原有走向及街道尺度,历史风貌浓郁,延安街东段为青石路面,西段砂土路面。
练兵场为东寨墙与竹沟河之间,历史上为东寨门前的交通集散广场。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新四军练兵场地,目前为砂土地面。
竹沟寨墙修筑于明末,四周垛口接连,东寨门楼上书“遏群丑”,西寨门楼上书“固吾圉”。
目前,寨墙大部分已不存在,东寨门及东寨墙(省道334以南段)已修复。
西寨门、西寨墙、南寨墙位置依稀可辨。
1.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确山铁花又叫打铁花,是仅存于河南省确山县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与全国各地的打铁花表演均不相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独具中原特色,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公布为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国家专利。
确山县竹沟革命民间歌谣,伴随着确山县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产生并流传至今。
从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各个时期的革命民间歌谣均有流传,有些至今仍在传唱。
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记录了确山县各个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场景、人物、事件,折射出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
对弘扬革命文化、传承革命传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保护对象的确定
表:竹沟村传统村落保护对象一览表
大类保护内容分类具体保护对象
物质文化遗产整体山水格局山体北部尖山
河流、水库竹沟水库、竹沟河、竹沟河西支流
植被竹林、柏树林、皂角树、石榴树
池、塘村内的水塘
湿地竹沟自然村南部湿地公园
历史街巷延安街、丰碑路
中原局旧址建筑群
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群(国家级)
豫鄂边军事会议旧址(国家级)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国家级)
竹沟遗址(省级)
建议历史建筑延安街东段两侧沿街民宅
历史环境要素寨门东寨门已恢复
西寨门位置确定
寨墙东寨墙已恢复
西寨墙、南寨墙墙址依稀可见
古井3处
门框、木雕、屋檐构架多处
古树名木1处
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山铁花(国家级)
竹沟革命民间歌谣(市级)
文化内涵红色文化——小延安
民俗三月三庙会
手工艺编织、绣花鞋底
3 发展定位及发展途径
发展定位:红色文化突出的明清风貌传统村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发展途径:依托红色文化和自然山水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商贸集散地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挖掘特色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村落活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市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的打造。
4 村落保护模式探析
4.1 文物保护对象及等级
类别保护对象保护等级
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反映村落保护价值的重点地段核心保护对象为:中原局旧址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鄂豫边军事会议旧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全国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
竹沟遗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水格局饮用水源保护区——
村域整体山水格局与空间形态的保护控制——
传统村落村落传统格局与整体风貌保护——
建筑保护与整治方式——
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确山铁花(国家级)
竹沟民歌(市级)
4.2 村域整体山水格局与空间形态保护
保护与村落相关的地形地貌、水库、河流水系。
控制北部山体、竹沟水库、烈士陵园、竹沟河与竹沟村之间的视线通廊,控制竹沟河沿线建筑高度与风貌。
竹沟河沿线旅游线路及两岸竹林建设。
4.3 村落传统格局与整体风貌保护
保护范围内寨门、寨墙、街巷、河道的分布、走向、宽度、空间节点等不得改变。
延安街、丰碑路等街巷界面、铺装材质及两侧建筑尺度应恢复历史风貌,不得随意改变。
保护村落传统范围和轮廓,村庄建设不能无序蔓延。
新建、改建建筑及构筑物应尽量采用明清建筑形式,与延安街东段历史风貌保持协调。
4.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具有传统技能的工匠、手工艺者等予以政策、资金上的支持。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场所,不应随意占用、变更。
应注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加强对再传弟子的培养。
尤其对竹沟民歌的保护应近期内开展,传承人杨士英老人已80有余,应有相应的场所与资金对其传承的竹沟民歌进行发扬与传承。
4.5 传统建筑类保护与整治方式
对不同类别的建(构)筑物分别实行不同的保护与整治措施:保留、修缮、整治、重建、新建、拆除。
表:传统村落建(构)筑物保护与整治方式
分类文物保护单位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一般建构筑物
与历史风貌无冲突的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
保护与整治方式保留、日常维护维护、修缮修缮、维修保留整治或
影响道路、消防安全的拆除
图:竹沟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图
参考文献
[1] 尹航,金奇泓.旅游开发中传统村落风貌整治规划探析[J].山西建筑,2013(2):18-19
[2] 吴必虎.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遇.中国旅游报,2014(2):第011版
[3] 童成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A+C:109-110
高珊娜,女,1983年11月生,硕士,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