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吸收填料塔实验
CO2吸收实验
CO2吸收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填料塔传质性能理论的理解。
2. 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图一二氧化碳吸收- 解吸实验装置流程图1-CO2钢瓶;2-减压阀;3-CO2流量计;4- 吸收风机;5-吸收塔空气流量计;6-吸收水泵;7-吸收塔水流量计;8-吸收尾气传感器;9-吸收塔;10、15-液封;11-解吸液罐;12-解吸尾气传感器;13-吸收液罐14-解吸塔;16-压差计;17-解吸水泵;18-解吸塔水流量计;19-解吸风机;20-解吸塔空气流量计21- 空气旁路调节阀;22- π型管实验装置三、实验原理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获取吸收系数。
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气膜G A k g A(p A p Ai )(1-1 )液膜G A k l A(C Ai C A)(1-2)式中: G A—A 组分的传质速率, kmoI s 1;A —两相接触面积,m2;P A —气侧A组分的平均分压,Pa;P Ai —相界面上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C A—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kmol m3C Ai —相界面上A组分的浓度 kmol mk g—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 kmol m 2s 1Pa k l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 m s 1。
以气相分压或以液相浓度表示传质过程推动力的相际传质速率方程又可分别表达为:G A K G A(p A p A)(1-3)G A K L A(C A C A)(1-4)式中:p A —液相中A组分的实际浓度所要求的气相平衡分压,Pa;3C A —气相中 A 组分的实际分压所要求的液相平衡浓度, K G —以气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气相传质总系数,kmol m 2s 1Pa 1;K L —以气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液相传质总系数,1m s 。
二氧化碳吸收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吸收实验报告广西大学实验报告姓名院专业班年月日实验内容吸收实验指导教师一、实验名称:吸收实验二、实验目的:1.学习填料塔的操作;2.测定填料塔体积吸收系数KYa.三、实验原理:对填料吸收塔的要求,既希望它的传质效率高,又希望它的压降低以省能耗。
但两者往往是矛盾的,故面对一台吸收塔应摸索它的适宜操作条件。
〔一〕、空塔气速与填料层压降关系气体通过填料层压降△P与填料特性及气、液流量大小等有关,常通过实验测定。
假设以空塔气速u[m/s]为横坐标,单位填料层压降oPZ[mmH20/m]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如图2-2-7-1所示。
当液体喷淋量L0=0时,可知PZ~uo关系为一直线,其斜率约1.0—2,当喷淋量为L1时,PZ~uo为一折线,假设喷淋量越大,折线位置越向左移动,图中L2>L1。
每条折线分为三个区段,PZ值较小时为恒持液区,PZ~uo关系曲线斜率与干塔的相同。
PZ值为中间时叫截液区,PZ~uo曲线斜率大于2,持液区与截液区之间的转折点叫截点A。
PZ值较大时叫液泛区,广西大学实验报告姓名院专业班年月日实验内容指导教师PZ~uo曲线斜率大于10,截液区与液泛区之间的转折点叫泛点B。
在液泛区塔已无法操作。
塔的最适宜操作条件是在截点与泛点之间,此时塔效率最高。
图2-2-7-1填料塔层的PZ~uo关系图图2-2-7-2吸收塔物料衡算〔二〕、吸收系数与吸收效率本实验用水吸收空气与氨混合气体中的氨,氨易溶于水,故此操作属气膜控制。
假设气相中氨的浓度较小,那么氨溶于水后的气液平衡关系可认为符合亨利定律,吸收广西大学实验报告姓名院专业班年月日实验内容指导教师平均推动力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法进行计算。
其吸收速率方程可用下式表示:NAKHY〔1〕Yam式中:NA——被吸收的氨量[kmolNH3/h];——塔的截面积[m2]H——填料层高度[m]Ym——气相对数平均推动力KYa——气相体积吸收系数[kmolNH3/m3·h]被吸收氨量的计算,对全塔进行物料衡算〔见图2-2-7-2〕:NAV(Y1Y2)L(某1某2)〔2〕式中:V——空气的流量[kmol空气/h]L——吸收剂〔水〕的流量[kmolH20/h]Y1——塔底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Y2——塔顶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某1,某2——分别为塔底、塔顶液相浓度[kmolNH3/kmolH20]由式〔1〕和式〔2〕联解得:KV(Y1Y2)YaHYm〔3〕为求得KYa必须先求出Y1、Y2和Ym之值。
co2填料塔气体吸收实验数据处理
co2填料塔气体吸收实验数据处理一、实验背景和目的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量在近年来不断增加,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减少CO2的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其中,CO2捕集技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CO2填料塔吸收实验来研究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采用填料塔吸收法进行CO2捕集。
填料塔是一种常见的气液接触设备,其结构类似于一个高大的圆柱体。
填料塔内部装有大量填充物,通过将含有CO2气体的空气从顶部喷入塔内,并从底部流出液体溶剂,使得两者之间发生物质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达到吸收CO2的效果。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洗填料塔及相关设备,并测量其重量、高度等参数。
2.制备液体溶剂:根据实验要求,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水和化学试剂,制备出所需的液体溶剂。
3.实验操作:将制备好的液体溶剂倒入填料塔底部,然后将含有CO2气体的空气从顶部喷入填料塔中,并通过底部排液管流出吸收后的溶液。
4.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CO2的吸收率、容积质量传递系数等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四、实验数据处理1. CO2吸收率计算CO2吸收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CO2被液体溶剂吸收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如下:CO2吸收率(%)=(初始CO2浓度-末端CO2浓度)/初始CO2浓度×100%其中,初始CO2浓度是指喷入填料塔前空气中CO2的浓度,末端CO2浓度是指从填料塔底部排出液体后所得到的溶液中CO2的浓度。
2. 容积质量传递系数计算容积质量传递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在填料塔内发生物质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时所需的空气流量与液体溶剂质量之比。
其计算公式如下:KLa=V/L(C0-Ct)其中,V是填料塔的有效体积,L是液体溶剂的流量,C0和Ct分别是填料塔顶部和底部CO2浓度。
3.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CO2吸收率逐渐上升,并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填料塔传质性能理论的理解。
2.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二、实验内容1. 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在一定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 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合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下,取两个相差较大的气相流量,分别测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
3. 进行纯水吸收二氧化碳、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的操作练习,同时测定填料塔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实验原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均有关,不同液体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P ∆与气速u 的关系如图一所示:图一 填料层的P ∆~u 关系当液体喷淋量00=L 时,干填料的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P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既恒持液量区、载液区及液泛区。
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获取吸收系数。
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1.二氧化碳吸收-解吸实验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 气膜 )(Ai A g A p p A k G -= (1) 液膜 )(A Ai l A C C A k G -= (2) 式中:A G —A 组分的传质速率,1-⋅s kmoI ;A —两相接触面积,m 2;A P —气侧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Ai P —相界面上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 A C —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3-⋅m kmolAi C —相界面上A 组分的浓度3-⋅m kmolg k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112---⋅⋅⋅Pa s m kmol ; l k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1-⋅s m 。
填料吸收CO2实验734
实验二 填料塔吸收气体实验1.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塔吸收塔的结构与流程;(2)测定液相总传质单元数和总体积吸收系数;2.基本原理由于CO 2气体无味、无毒、廉价,所以本实验选择CO 2作为溶质,用水吸收空气中的CO 2。
吸收的计算方法可按低浓度来处理。
公式: mOL X X X N ∆-=21-------=∆-∆∆-∆=∆)/ln()/ln()/()/(ln ln 221122112121X m Y X m Y X m Y X m Y X X X X XmOLX X X N Z LX X dY Z L a K Ω=-Ω=⎰12*式中 K X a : 以∆X 为推动力的液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mol / (m 3·s);N OL : 以∆X 为推动力的液相总传质单元数; L : 水的摩尔流量,kmol /s ; Z : 填料层高度,m ; Ω: 塔的横截面积,m 2 ;本实验的平衡关系可写成:Y = mX ; 式中 m :相平衡常数,m =E /P ;E :亨利系数,E =f (t ),Pa ,可根据液相温度t 查得; P :总压,Pa (取大气压)。
测定方法:(1)本实验采用转子流量计测得水的体积流量,换算水的摩尔流量。
(2)测定塔底和塔顶气相组成Y 1和Y 2(利用容量滴定法测定,再根据实验条件(温度和压力)换算成摩尔比)。
(3)塔底和塔顶液相组成X 1、X 2的确定:利用容量滴定法测定。
3.实验装置与流程实验装置流程如图所示。
自来水送入填料塔塔顶经喷淋头喷淋在填料顶层。
由风机送来的空气和由二氧化碳钢瓶来的二氧化碳混合后,一起进入气体混合贮罐,然后从塔底进入塔内,与水在塔内进行逆流接触,发生质量传递,由塔顶出来的尾气放空。
由于本实验为低浓度气体的吸收,整个实验过程可看成是等温操作。
自来水空气来自风机CO 2来自钢瓶吸收塔取样分析取样分析转子流量计吸收液尾气液封控制阀混合罐图 吸收实验流程简图4.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流程和容量滴定法测定CO2的步骤。
CO2吸收填料塔实验.
实验八二氧化碳吸收填料塔实验一、实验目的⒈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流体力学性能。
⒉学习填料塔的液膜传质膜系数、总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加深对传质过程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填料塔在某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采用水吸收二氧化碳,测定填料塔的液膜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实验原理1.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有关,不同喷淋量下的填料层的压强降ΔP与气速u的关系如图8-1所示:图8-1 填料层的ΔP~u关系当无液体喷淋即喷淋量L0=0时,干填料的ΔP~u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ΔP~u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ΔP~u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恒持液量区、载液区与液泛区。
2.传质系数填料塔在传质过程的有关单元操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实验研究传质过程的控制步骤,测定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尤为重要。
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气膜 GA=kgA(pA-pAi) (8-1)液膜 GA=klA(CAi-CA) (8-2)式中:GA——A组分的传质速率,kmoI⋅s;A——两相接触面积,m2; -1PA——气侧A组分的平均分压,Pa;PAi——相界面上A组分的平均分压,Pa;CA——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kmol⋅m-3CAi ——相界面上A组分的浓度kmol⋅m-3kg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kmol⋅m-2⋅s-1⋅Pa-1; kl——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m⋅s-1。
P2,FL PAPA+d PP1A。
1,FL图8-2双膜模型的浓度分布图图8-3 填料塔的物料衡算图以气相分压或以液相浓度表示传质过程推动力的相际传质速率方程又可分别表达为GA=KGA(pA-p*A) (8-3)GA=KLA(CA-CA) (8-4)式中:pA——液相中A组分的实际浓度所要求的气相平衡分压,Pa;CA——气相中A组分的实际分压所要求的液相平衡浓度,kmol⋅m;KG——以气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气相传质总系数,*-3**kmol⋅m-2⋅s-1⋅Pa-1;KL——以气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液相传质总系数,m⋅s。
二氧化碳吸收实验
实验四吸收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吸收装置的基本流程和操作特性,加深对传质过程的了解。
2.了解填料塔的结构,测定其流体力学性能。
3.通过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研究物质传递过程,确立吸收传质系数与操作条件及填料性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吸收是利用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气体混合物的传质过程。
吸收过程一般在塔设备中进行,常用的吸收塔为填料塔和板式塔。
在操作填料塔时,气体自下而上从填料间隙穿过,与从塔顶喷淋而下的液体(吸收剂)在填料表面进行接触,实现相间传质。
而在板式塔中,塔板是气、液两相接触传质的场所。
液体沿降液管流入塔板,上升的气相通过塔板的开孔鼓泡通过液相层,在塔板上气液两相以错流方式接触。
吸收塔内气液两相的流体力学状态直接影响到吸收过程的操作性能。
1、吸收塔的流体力学特性吸收塔的流体力学特性包括压强降和液泛规律,计算吸收塔需用动力时,必须知道压强降的大小;而确定吸收塔的气、液负载量时,则必须了解液泛的规律,所以测量流体力学性能是吸收实验的一项内容。
在填料塔中,被吸收气体通过填料时,由于填料造成的局部阻力及摩擦力而产生压强降。
气体通过床层的压强降与空塔气速、填料的特性(材质、形状和尺寸)以及液体的喷淋密度等因素有关。
当气体通过干填料时,气体的压强降仅与气体的流速有关,在双对数坐标纸上进行标绘,可得到压强降ΔP与空塔速度u为一直线;当塔内有液体喷淋时,气体通过填料的压强降不但与气体流速有关,且与液体的喷淋密度有关,在一定的喷淋密度下,由于液膜有一定厚度,占有一定空间,液膜的存在使气体在填料空隙间的实际流速有所增加,所以压强随气体流速增加的趋势要比干填料层大。
低气速操作时,膜厚随气速变化不大,液膜增厚所造成的附加压降增高并不显著,此时压降曲线基本上与干填料层的压降曲线平行。
随气速增加,上升气流与下降液体间的摩擦力增大,开始阻碍液体的下流,使得填料层内的持液量随气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种现象称为拦液。
二氧化碳吸收实验
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说明书天津大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2014.10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填料塔传质性能理论的理解。
2.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二、实验内容:1.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在一定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合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以下,取两个相差较大的气相流量,分别测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
3.进行纯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用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的操作练习,同时测定填料塔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实验原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均有关,不同液体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P ∆与气速u 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1 填料层的P ∆~u 关系当液体喷淋量00=L 时,干填料的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P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既恒持液量区、载液区及液泛区。
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获取吸收系数。
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二氧化碳吸收实验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气膜 )(Ai A g A p p A k G -= (1) 液膜 )(A Ai l A C C A k G -= (2) 式中:A G —A 组分的传质速率,1-⋅s kmoI ;A —两相接触面积,m 2;A P —气侧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 Ai P —相界面上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A C —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3-⋅m kmol Ai C —相界面上A 组分的浓度3-⋅m kmolg k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112---⋅⋅⋅Pa s m kmol ;l k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1-⋅s m 。
二氧化碳吸收实验
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说明书天津大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2014. 10、实验目的:1.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填料塔传质性能理论的理解。
2. 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二、实验内容:1. 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在一定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 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合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以下,取两个相差较大的气相流量,分别测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
3. 进行纯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用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的操作练习,同时测定填料塔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实验原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均有关,不同液体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厶P与气速u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1填料层的P〜u关系当液体喷淋量L0 = 0时,干填料的=P〜u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P〜u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P〜u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既恒持液量区、载液区及液泛区。
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获取吸收系数。
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二氧化碳吸收实验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气膜G A = k g A(pA ~■ p Ai)(1)液膜GA = k|A(C Ai~'C A)(2)式中:G A—A组分的传质速率,kmoI s j;A—两相接触面积,m;P A—气侧A组分的平均分压,Pa;P Ai —相界面上A组分的平均分压,Pa;C A—液侧A组分的平均浓度,kmol m ^3C Ai —相界面上A组分的浓度kmol mkg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kmol m^ s J Pa J;k,—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m s J。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填料塔传质性能理论的理解。
2.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二、实验内容1. 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在一定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 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合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下,取两个相差较大的气相流量,分别测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
3. 进行纯水吸收二氧化碳、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的操作练习,同时测定填料塔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实验原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均有关,不同液体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P ∆与气速u 的关系如图一所示:图一 填料层的P ∆~u 关系当液体喷淋量00=L 时,干填料的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P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既恒持液量区、载液区及液泛区。
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获取吸收系数。
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1.二氧化碳吸收-解吸实验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 气膜 )(Ai A g A p p A k G -= (1) 液膜 )(A Ai l A C C A k G -= (2) 式中:A G —A 组分的传质速率,1-⋅s kmoI ;A —两相接触面积,m 2;A P —气侧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Ai P —相界面上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A C —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3-⋅m kmolAi C —相界面上A 组分的浓度3-⋅m kmolg k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112---⋅⋅⋅Pa s m kmol ;l k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1-⋅s m 。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
二氧化碳汲取与解吸实验一、实验目的1.认识填料汲取塔的构造、性能和特色,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经过实验测定数据的办理剖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填料塔传质性能理论的理解。
2.掌握填料汲取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实验数据的办理剖析。
二、实验内容1.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立在必定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淆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下,取两个相差较大的气相流量,分别丈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汲取总系数)。
3.进行纯水汲取二氧化碳、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的操作练习,同时测定填料塔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实验原理:气体经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经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耗费。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均相关,不一样液体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 P 与气速u的关系如图一所示:L3> L2> L1aPk,P32L0= 01u , m/s图一填料层的P ~u关系当液体喷淋量 L00 时,干填料的P ~u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
当有必定的喷淋量时,P ~u的关系变为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P ~u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既恒持液量区、载液区及液泛区。
传质性能:汲取系数是决定汲取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获得汲取系数。
关于同样的物系及必定的设施(填料种类与尺寸),汲取系数跟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一样而变化。
1.二氧化碳汲取 - 解吸实验依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定,气侧和液侧的汲取质 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气膜G A(p Ai) ()k g A p A 1液膜G A k l A(C Ai C A ) (2)式中: G A— A组分的传质速率,kmoI s1;A 2;—两相接触面积, mP A—气侧 A 组分的均匀分压, Pa;P Ai—相界面上 A 组分的均匀分压, Pa;C A—液侧 A 组分的均匀浓度,kmol m3C Ai—相界面上 A 组分的浓度kmol m3k g—以分压表达推进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kmol m 2 s 1 Pa 1;k l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进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m s 1。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结果与讨论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填料吸收塔对水溶液中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行实验研究,探究不同操作条件下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原理填料吸收塔是一种用于气体-液体传质的设备,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气体与液体接触,使气体中的成分被溶解到液体中。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水溶液作为液相,二氧化碳作为气相,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和填料种类等因素来探究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填料、称量试剂、准备水溶液等。
2. 将水溶液倒入填料吸收塔内,并加热至所需温度。
3. 将二氧化碳通入填料吸收塔内,并调节流量和压力。
4. 记录进出口流量计读数、温度计读数和压力计读数。
5. 持续测量并记录数据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6. 更换不同种类或大小的填料,重复以上步骤。
四、实验结果1. 不同温度下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果温度(℃) | 进口二氧化碳流量(L/h) | 出口二氧化碳流量(L/h) | 吸收效率(%)---|---|---|---25 | 5 | 2.5 | 5035 | 5 | 3.2 | 6445 | 5 | 4.0 | 80由表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填料吸收塔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逐渐提高。
2. 不同填料种类下填料吸收塔的吸收效果填料种类 | 进口二氧化碳流量(L/h) | 出口二氧化碳流量(L/h) | 吸收效率(%)---|---|---|---A型填料 | 5 | 3.8 | 76B型填料 | 5 | 4.0 | 80C型填料 | 5 | 3.6 |72由表可知,不同种类的填料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有一定影响,其中B型填料的吸收效率最高。
五、讨论与分析1. 温度对填料吸收塔的影响在常温下,水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较低,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逐渐提高,因此填料吸收塔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率也随之提高。
但是当温度过高时,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产生其他物质,影响吸收效果。
co2填料塔气体吸收实验数据处理
CO2填料塔气体吸收实验数据处理1. 引言CO2填料塔气体吸收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研究CO2在填料塔中的吸收性能。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CO2吸收的效率以及各种操作条件对吸收效果的影响,从而为填料塔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如何处理和分析CO2填料塔气体吸收实验所得到的数据。
首先,我们将阐述实验的目的和原理;然后,介绍实验的方法和仪器设备;接着,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和数据采集;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给出实验结果和结论。
2. 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的目的是研究CO2在填料塔中的吸收性能,探究不同操作条件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CO2吸收的效率,了解填料塔的吸收性能,并为填料塔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依据。
实验原理是利用填料塔中填充物的大表面积和气液接触面积,使CO2与溶液发生物理吸收或化学反应,从而实现CO2的去除和纯化。
填料塔中的填充物通常选择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良好润湿性的材料,如活性炭、分子筛等。
3. 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3.1 实验方法1.准备填料塔和填充物:选择合适的填料塔和填充物,并确保其干燥和清洁。
2.准备溶液:按照预定浓度配制出CO2吸收溶液,并确保其组成和浓度的准确性。
3.装配实验设备:将填料塔、溶液循环装置和气体进样装置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装配。
4.开始实验:根据实验计划,控制溶液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操作条件,并将CO2气体通过填料塔进行吸收。
5.收集数据:定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气体进出口浓度、溶液流量、温度和压力等。
3.2 仪器设备1.填料塔:用于CO2的吸收和分离。
2.填充物: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良好润湿性的材料。
3.溶液循环装置:用于循环供应CO2吸收溶液。
4.气体进样装置:用于控制CO2气体的进样量和流速。
5.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和保存实验数据。
4. 实验过程和数据采集4.1 实验过程1.安装填料塔:将填料塔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安装,并确保其密封性和稳定性。
CO2吸收实验
CO2吸收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填料塔传质性能理论的理解。
2.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二、实验装置图一二氧化碳吸收-解吸实验装置流程图1-CO2钢瓶;2-减压阀;3-CO2流量计;4-吸收风机;5-吸收塔空气流量计;6-吸收水泵;7-吸收塔水流量计;8-吸收尾气传感器;9-吸收塔;10、15-液封;11-解吸液罐;12-解吸尾气传感器;13-吸收液罐14-解吸塔;16-压差计;17-解吸水泵;18-解吸塔水流量计;19-解吸风机;20-解吸塔空气流量计 21-空气旁路调节阀;22-π型管三、实验原理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获取吸收系数。
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气膜 )(Ai A g A p p A k G -= (1-1) 液膜 )(A Ai l A C C A k G -= (1-2)式中:A G —A 组分的传质速率,1-⋅s kmoI ;A —两相接触面积,m 2;A P —气侧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Ai P —相界面上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A C —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3-⋅m kmolAi C —相界面上A 组分的浓度3-⋅m kmolg k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112---⋅⋅⋅Pa s m kmol ;l k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1-⋅s m 。
以气相分压或以液相浓度表示传质过程推动力的相际传质速率方程又可分别表达为:)(*-=A A G A p p A K G (1-3))(A A L A C C A K G -=*(1-4)式中:*A p —液相中A 组分的实际浓度所要求的气相平衡分压,Pa ;*A C —气相中A 组分的实际分压所要求的液相平衡浓度,3-⋅m kmol ;G K —以气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气相传质总系数,112---⋅⋅⋅Pa s m kmol ;L K —以气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液相传质总系数,1-⋅s m 。
二氧化碳吸收实验
( 4 ) Y1――
Y1
nCO2 nair
nCO2 G
, CO2
转子流量计读数必须校正,其依据为
qv' ( f ' )0
qv
( f 0 )'
Y2 (5)Βιβλιοθήκη 2――y2 1 y2
,稳定操作后(各仪表读数恒定
10-15min)测量气体出
口浓度(丙酮的摩尔分率),取样后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测得的是丙酮的质量
L=100L/h
填料层高度 Z=
m
塔径 D=0.05m
填料层 单位高度填 压强降 料层压强降 序 号 mmH2O mmH2O/m 1 2 3 4 5 6 7 8
空气转子 流量计读 数 m3/h
空塔气速 m/s
操作现象 如:正常
如:积液
2
9
10
如:液泛
2、二氧化碳吸收传质系数测定数据记录
表 6-4 二氧化碳吸收传质系数测定数据记录表
air ≈0.2× 1.204 =0.156(m3/h)
co2
1.976
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 V Air =0.9(m3/h) 图中标准样 CO2 的质量分率 yw1=0.997155,则进塔(塔底)中 CO2 摩尔分率为
y1CO 2
yw1CO2 / MCO2 yw1CO2 / MCO2 yw1Air
温度测量:PT100 铂电阻,用于测定测气相、液相温度。
2、二氧化碳吸收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见图 6-3)
3
气 0.25---2.5 气 0.25---2.5 气 0.25---2.5
气 0.25---2.5 气 0.25---2.5
放空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
二氧化碳吸收与解吸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性能和特点,练习并掌握填料塔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数据的处理分析,加深对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基本理论的理解,加深对填料塔传质性能理论的理解。
2.掌握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的测定方法,练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二、实验内容1. 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在一定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 固定液相流量和入塔混合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液泛速度下,取两个相差较大的气相流量,分别测量塔的传质能力(传质单元数和回收率)和传质效率(传质单元高度和体积吸收总系数)。
3. 进行纯水吸收二氧化碳、空气解吸水中二氧化碳的操作练习,同时测定填料塔液侧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实验原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均有关,不同液体喷淋量下填料层的压强降P ∆与气速u 的关系如图一所示:图一 填料层的P ∆~u 关系当液体喷淋量00=L 时,干填料的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P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既恒持液量区、载液区及液泛区。
传质性能:吸收系数是决定吸收过程速率高低的重要参数,实验测定可获取吸收系数。
对于相同的物系及一定的设备(填料类型与尺寸),吸收系数随着操作条件及气液接触状况的不同而变化。
1.二氧化碳吸收-解吸实验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 气膜 )(Ai A g A p p A k G -= (1) 液膜 )(A Ai l A C C A k G -= (2) 式中:A G —A 组分的传质速率,1-⋅s kmoI ;A —两相接触面积,m 2;A P —气侧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 Ai P —相界面上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A C —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3-⋅m kmol Ai C —相界面上A 组分的浓度3-⋅m kmolg k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112---⋅⋅⋅Pa s m kmol ;l k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1-⋅s m 。
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doc
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doc
填料塔是石化、化肥、医药等行业中非常重要的流体吸取设备,它主要用来吸取低浓度气体或混合气体中的含气量。
填料塔的吸收性能是反应其内处理能力的最直观表征,因此,为了评价其吸收能力,我们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
实验设备由蒸发器、吸收器、搅拌器、扩散器、微液管还有可调压力表等组成,实验所用介质为CO2-CH4共沉液,实验中所采用的催化剂量为326 kg/m3。
首先,在样品气体以和0.21MPa入口压力、搅拌速度为162 rpm和温度为298.4 K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经控制参数后,搅拌速度和温度均保持不变,催化剂层的厚度也不变,将CO2-CH4共沉取1小时,用于分析混合气体测量。
再将其再搅拌3小时,也就是经过4小时的实验,得到的混合气体测量结果如下:入口CO2含量为6.90%,出口CO2含量为0.182%,可以看出CO2单位吸收量大约为680g/m3.
经比较,实验搅拌器中吸收CO2主要存在两个作用——一是热和物相扩散,二是热力学不平衡,这两种力学原理是填料塔吸收实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填料塔吸收实验中CO2的差压吸收量并不大,但大多数现代填料塔吸收器在充分利用这两个力学原理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吸收量,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最后,通过这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填料塔的吸收性能受温度、搅拌速度和催化剂层厚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同时,在充分利用热和物相扩散以及热力学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高吸收量。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操作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以获取最佳的吸收性能。
二氧化碳填料塔气体吸收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二氧化碳填料塔气体吸收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标题:二氧化碳填料塔气体吸收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引言:二氧化碳填料塔气体吸收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工艺,用于将二氧化碳从气相中吸收到液相中。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结果和可靠的实验结论。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碳填料塔气体吸收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实验。
1.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进行二氧化碳填料塔气体吸收实验时,需要收集各个实验条件下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进料流量、进料浓度、塔底液相浓度、气相组分浓度以及各个操作变量等。
在收集数据时,应保证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并记录实验条件的变化和调整。
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一般以表格或数据文件的形式呈现。
在整理数据时,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对数据进行记录、排序和计算。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非常重要,因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都依赖于这些数据。
2. 数据预处理与清洗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之前,常常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清洗。
这是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使数据更具有可靠性和可解释性。
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包括数据平滑、插值和滤波等。
数据平滑通过对连续数据进行平均、加权平均或移动平均来减少噪声的影响。
插值方法可以用于填充数据中的缺失值,以保持数据的连续性。
滤波方法可用于去除高频噪声,如滑动平均滤波或中值滤波。
数据清洗的过程包括检测和处理异常值。
异常值可能由测量误差、实验条件变化等因素引起。
常用的异常值检测方法包括3σ法、箱线图和统计量分析等。
对于检测到的异常值,可以通过删除、替换或进行异常值校正来进行处理。
3. 数据分析与解释一旦数据预处理和清洗完成,接下来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从实验数据中提取有关二氧化碳填料塔气体吸收实验的有用信息,并根据此信息形成结论和观点。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
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帮助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中心趋势和变化范围。
吸收塔实验
1、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1.1 实验目的1. 了解填料塔吸收装置的基本结构及流程;2. 掌握总体积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3. 测定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4. 了解气体空塔速度和液体喷淋密度对总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5. 掌握气相色谱仪和六通阀在线检测CO2浓度和测量方法; 1.2 基本原理气体吸收是典型的传质过程之一。
由于CO2气体无味、无毒、廉价,所以气体吸收实验选择CO2作为溶质组分是最为适宜的。
本实验采用水吸收空气中的CO2组分。
一般将配置的原料气中的CO2浓度控制在10%以内,所以吸收的计算方法可按低浓度来处理。
又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此体系CO2气体的吸收过程属于液膜控制过程。
因此,本实验主要测定Kxa 和HOL 。
1)计算公式填料层高度Z 为OL OL x x xaZN H xx dxK L dZ z ⋅=-==⎰⎰*12(3-1)式中: L 液体通过塔截面的摩尔流量,kmol / (m 2·s);K xa △X 为推动力的液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mol / (m 3·s);H OL 传质单元高度,m ;N OL 传质单元数,无因次。
令:吸收因数A=L/mG (3-2)])1ln[(111121A mx y mx y A A N OL +----=(3-3)2)测定方法(1)空气流量和水流量的测定本实验采用转子流量计测得空气和水的流量,并根据实验条件(温度和压力)和有关公式换算成空气和水的摩尔流量。
(2)测定塔顶和塔底气相组成y1和y2; (3)平衡关系。
本实验的平衡关系可写成y = mx (3-4) 式中: m m=E/P ;E E =f(t),Pa ,根据液相温度测定值由附录查得; P Pa ,取压力表指示值。
对清水而言,x2=0,由全塔物料衡算)()(2121x x L y y G -=-可得x1 。
1.3实验装置与流程1〕装置流程本实验装置流程如图1-12所示:水经转子流量计后送入填料塔塔顶再经喷淋头喷淋在填料顶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 二氧化碳吸收填料塔实验一、实验目的⒈ 了解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和流体力学性能。
⒉ 学习填料塔的液膜传质膜系数、总传质系数的测定方法,加深对传质过程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测定填料层压强降与操作气速的关系,确定填料塔在某液体喷淋量下的液泛气速。
2.采用水吸收二氧化碳,测定填料塔的液膜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
三、实验原理1.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强降压强降是塔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气体通过填料层压强降的大小决定了塔的动力消耗。
压强降与气液流量有关,不同喷淋量下的填料层的压强降ΔP 与气速u 的关系如图8-1所示:图8-1 填料层的ΔP ~u 关系当无液体喷淋即喷淋量L 0=0时,干填料的ΔP ~u 的关系是直线,如图中的直线0。
当有一定的喷淋量时,ΔP ~u 的关系变成折线,并存在两个转折点,下转折点称为“载点”,上转折点称为“泛点”。
这两个转折点将ΔP ~u 关系分为三个区段:恒持液量区、载液区与液泛区。
2.传质系数填料塔在传质过程的有关单元操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实验研究传质过程的控制步骤,测定传质膜系数和总传质系数,尤为重要。
根据双膜模型的基本假设,气侧和液侧的吸收质A 的传质速率方程可分别表达为气膜 )(Ai A g A p p A k G -= (8-1) 液膜 )(A Ai l A C C A k G -= (8-2)式中:A G ——A 组分的传质速率,1-⋅s kmoI ;A ——两相接触面积,m 2;A P ——气侧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Ai P ——相界面上A 组分的平均分压,Pa ;A C ——液侧A 组分的平均浓度,3-⋅m kmol Ai C ——相界面上A 组分的浓度3-⋅m kmolk g ——以分压表达推动力的气侧传质膜系数,112---⋅⋅⋅Pa s m kmol ; k l ——以物质的量浓度表达推动力的液侧传质膜系数,1-⋅s m 。
P 2,F LP AP A +d PP 1A 。
1,F L图8-2双膜模型的浓度分布图 图8-3 填料塔的物料衡算图以气相分压或以液相浓度表示传质过程推动力的相际传质速率方程又可分别表达为)(*-=A A G A p p A K G (8-3) )(A A L A C C A K G -=*(8-4) 式中:*A p ——液相中A 组分的实际浓度所要求的气相平衡分压,Pa ; *A C ——气相中A 组分的实际分压所要求的液相平衡浓度,3-⋅m kmol ;K G ——以气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气相传质总系数,112---⋅⋅⋅Pa s m kmol ;K L ——以气相分压表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或简称为液相传质总系数,1-⋅s m 。
若气液相平衡关系遵循享利定律:A A Hp C =,则lg G HK k K 111+= (8-5) lg L k k H K 11+= (8-6) 当气膜阻力远大于液膜阻力时,则相际传质过程式受气膜传质速率控制,此时,K G =k g ; 反之,当液膜阻力远大于气膜阻力时,则相际传质过程受液膜传质速率控制,此时,K L =k l 。
如图8-3所示,在逆流接触的填料层内,任意载取一微分段,并以此为衡算系统,则由吸收质A 的物料衡算可得:A LLA dC F dG ρ=(a )式中:F L ——液相摩尔流率,1-⋅s kmol ;ρL ——液相摩尔密度,3-⋅m kmol 。
根据传质速率基本方程式,可写出该微分段的传质速率微分方程:aSdh C C K dG A A L A )(-=*(b )联立上两式可得:AA A L L L C C dCaS K F dh -⋅=*ρ (c )式中:a ——气液两相接触的比表面积, m 2·m -1;S ——填料塔的横载面积,m 2。
本实验采用水吸收纯二氧化碳,且已知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溶解度较小,因此,液相摩尔流率F L 和摩尔密度ρL 的比值,亦即液相体积流率(Vs )L 可视为定值,且设总传质系数K L 和两相接触比表面积a ,在整个填料层内为一定值,则按下列边值条件积分(c )式,可得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公式:h=0 , 2.A A C C = h=h , 1A A C C =⎰-⋅=*12A A C C AA AL sL C C dC aS K V h (8-7) 令 aSK V H L sLL =,且称H L 为液相传质单元高度(HTU ); ⎰-=*12A A C C AA AL CC dC N ,且称N L 为液相传质单元数(NTU )。
因此,填料层高度为传质单元高度与传质单元数之乘积,即h=H L ×N L (8-8)若气液平衡关系遵循享利定律,即平衡曲线为直线,则(7)式为可用解析法解得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式,亦即可采用下列平均推动力法计算填料层的高度或液相传质单元高度:AmA A L sL C C C aS K V h ∆-⋅=21 (8-9) AmA A L L C C C hH h N ∆-==/)(21 (8-10) 式中m A C .∆为液相平均推动力,即1122112212.21ln )()(A A A AA A A A A A A A AmC C C C C C C C C C In C C C -----==∆∆∆-∆=∆**** (8-11) 因为本实验采用纯水吸收纯二氧化碳,则Hp Hp C C C A A A A ====***21 (8-12)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常数,EM H ww1⋅=ρ 13--⋅⋅Pa m koml (8-13) 式中:ρw ——水的密度, ;3-⋅m kgM w ——水的摩尔质量, 1-⋅kmol kg ; E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享利系数,Pa 。
因此,(11)式可简化为11ln A A AA Am C C C C C -=∆**(8-14) 因本实验采用的物系不仅遵循亨利定律,而且气膜阻力可以不计,在此情况下,整个传质过程阻力都集中于液膜,即属液膜控制过程,则液侧体积传质膜系数等于液相体积传质总系数,亦即AmA A sL L l C C C hS V a K a k ∆-⋅==21 (8-15)四、实验流程及主要设备参数本实验装置由填料吸收塔、二氧化碳钢瓶、水槽、水泵、空气压缩机和各种测量仪表组成,其流程如图所示:二氧化碳吸收-解吸实验装置流程1.CO 2钢瓶;2.减压阀;3.CO 2流量计;4.水流量计;5.水泵;6.填料吸收塔;7.吸收塔液封8.液位计;9.吸收塔压差计;10.阀门;11.解吸塔压差计;12.水槽;13.填料解吸塔; 14.解吸塔液封;15.空气流量计;16.空气压缩机;17.水流量计;18.温度显示仪表填料吸收塔采用直径40mm 的玻璃柱,柱内装填φ6×6mm θ环丝网填料,吸收塔填充高度为58mm ,解吸塔高度为76mm 。
吸收质(纯二氧化碳气体)由钢瓶经二次减压阀,调节阀和转子流量计,进入塔底,气体由下向上经过填料层与液相逆流接触,到塔顶经液封放空;吸收剂(纯水)由水槽经水泵和流量计,进入塔顶,再喷洒而下;吸收后溶液由塔底流出进入解吸塔顶,喷洒而下,由塔底经液封排出;空气从解吸塔底由下向上经过填料层与液相逆流接触,自塔顶放空。
U 形液柱压差计用以测量塔底压强和填料层的压强降。
五、实验方法实验前,往水槽中加入蒸馏水,检查各流量计调节阀,以及二氧化化碳的减压阀是否均已关严。
1、二氧化碳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1.打开阀门10,调节吸收塔液封高度(与操作的水流量相对应)。
2.打开二氧化碳钢瓶顶上的针阀,将压力调到1Mpa ,二氧化碳流量分别控制在0.08m 31-⋅h 、0.10 m 31-⋅h 、0.12 m 31-⋅h 、0.14 m 31-⋅h 、0.16m 3 1-⋅h ,调节水流量计4到给定值,操作达到稳定状态之后稳定吸收十分钟,测量两塔底的水温。
同时,测定塔底溶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及塔的压强降。
2、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用吸量管吸取0.1M 的Ba (OH )2溶液10mL ,放入三角瓶中,并从塔底附设的取样口处接收塔底溶液20 mL ,用胶塞塞好,并振荡。
用离心机除去瓶中碳酸钡白色沉淀,清液中加入2-3滴甲基橙指示剂,最后用0.1M 的盐酸滴定到终点。
直到其脱除红色的瞬时为止,由空白试验与溶液滴定用量之差值,按下式计算得出溶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溶液V V C V C C HClHCl OH Ba OH Ba CO 222)()(22-=1-⋅L m o l (8-16)六、实验注意事项1.本实验内容中解吸流程处于关闭状态,仅做吸收实验。
2.实验过程中要严格调节吸收塔下部进气口处的液位,要控制其保持一定高度,且要低于进气口,防止二氧化碳气下窜。
调节吸收液的进出流量以维持塔底液位。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蓄水槽中的水位,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4、调节气、水流量时要缓慢调节,防流量过大损坏流量计。
七、实验报告要求1.将原始数据和数据处理结果用表格形式列出,并列出一组计算示例。
2.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各控制参数对吸收过程的影响。
3.请回答思考题。
八、思考题1.试分析空塔气速和喷淋密度这两个因素对吸收系数的影响。
在本实验中,那个因素是主要的,为什么?2.要提高吸收液的浓度有什么办法(不改变进气浓度)?同时会带来什么问题?附表:实验记录表格:基本数据:气体种类:CO2 吸收剂:清水 盐酸浓度: 氢氧化钡浓度: 填料种类: 填料层高度: 填料塔内径: 室温: 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