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早期康复治疗最佳时期选择

合集下载

产后盆底肌锻炼要点

产后盆底肌锻炼要点

产后盆底肌锻炼要点对于刚刚经历过分娩的女性来说,产后盆底肌的恢复和锻炼至关重要。

盆底肌就像是一张“吊网”,承托着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

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这张“网”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尿失禁、子宫脱垂、性生活不和谐等。

因此,产后及时进行盆底肌锻炼,对于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产后盆底肌锻炼的要点。

首先,要把握好锻炼的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产后 42 天至 6 个月是盆底肌恢复的黄金时期。

但这并不意味着过了这个时期就不能进行锻炼了,只要开始,就会有改善。

产后 42 天,产妇应先到医院进行盆底功能评估,了解盆底肌的损伤程度,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和时机。

在锻炼之前,了解正确的盆底肌收缩方法是关键。

很多人会把收缩盆底肌误以为是收缩腹部、臀部或者大腿的肌肉,这是错误的。

为了找到正确的收缩感觉,可以在排尿过程中尝试中途停止,这时用到的肌肉就是盆底肌。

但请注意,不要将这种中断排尿的方法作为常规的锻炼方式,以免影响正常的排尿功能。

常见的产后盆底肌锻炼方法有凯格尔运动。

具体操作是:平躺、双膝弯曲,收缩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紧闭尿道、阴道及肛门,保持 5秒钟,然后慢慢放松,休息 5 到 10 秒后,重复收缩。

一开始可以每天做 3 组,每组 10 次,之后可以逐渐增加次数和持续时间。

做凯格尔运动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顺畅,不要憋气。

除了凯格尔运动,还可以借助盆底肌康复器,也就是俗称的“阴道哑铃”来进行锻炼。

使用时,将康复器洗净后放入阴道内,然后进行收缩盆底肌的动作,尝试不让康复器掉出。

随着锻炼的进行,可以逐渐更换更重的康复器。

但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感染。

另外,坚持是盆底肌锻炼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很多产妇在刚开始锻炼时热情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因为看不到明显的效果或者其他原因而放弃。

其实,盆底肌的恢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看到显著的变化。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进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进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进展内容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性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

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盆底康复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

康复治疗主要是分析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盆底肌肉康复要点、康复治疗内容、治疗时机;康复护理进展主要从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疼痛护理进行研究。

随着康复技术的不断完善,给护理提出了新的方向,康复治疗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康复护理盆底功能障碍性(PFD),也称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1]。

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等均为该病的常见类型。

盆底功能正常对于维持女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

如果产后盆骨功能得不到很好的恢复,还会对产妇自身外在形象产生影响,形成所谓的“水桶腰”现象[3]。

产后盆底肌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不仅能提高产妇预后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有效预防FPFD的发生[4]。

本文围绕PFD的康复治疗及护理综述如下。

1.康复治疗1.1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适应症及禁忌症1.1.1适应症:产后妇女可作常规盆底肌肉锻炼;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者;轻、中度子宫脱垂,阴道膨出;各种尿失禁;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患者非急性期;泌尿生殖修补术辅助治疗;产褥期症状(腰背痛、腹痛、尿潴留、乳漲、耻骨联合分离等);全身运动系统肌肉功能障碍;乳房松弛、乳房下垂;下肢水肿、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术后疤痕疼痛。

1.1.2禁忌症:孕妇的腹部;产后恶露未干净或月经期;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恶性肿瘤区;手术疤痕裂开;神经系统疾病。

1.2盆底肌肉康复要点①产后超过42天、子宫恢复良好、无感染的女性可进行盆底肌肉的检测及治疗;②借助仪器感受并学会收缩-放松盆底肌肉,学习识别并有意识地控制盆底肌,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避免腹肌收缩);③在医生或治疗师指导下根据个体出现的症状,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肌肉纤维受损的程度和类别)应用综合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④做完10~15次盆底肌锻炼后,可进行自我锻炼;⑤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

咳嗽后漏尿,赶紧修复盆底肌,摆脱产后无力

咳嗽后漏尿,赶紧修复盆底肌,摆脱产后无力

咳嗽后漏尿,赶紧修复盆底肌,摆脱产后无力在女性疾病当中,盆底功能障碍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盆底组织受到了损伤或是存在缺陷而导致,患者多表现为尿失禁、盆腔疼痛、器官脱垂等症状,其中怀孕生子是一大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患者生产之后,但这一障碍通常可以进行早预防早治疗,促进女性盆底功能的恢复。

1.盆底功能障碍盆底指的是关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组成了一个挂网,阴道、直肠、子宫等都被牢牢地固定起来,从而使其能够发挥出自身的功能。

盆底有双重功能:一方面支撑盆腔和腹部器官,另一方面协调排便的自控活动。

如果盆底肌肉松弛,就会影响排便功能,引起尿失禁。

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分娩过程较长,部分产妇会出现盆底肌松弛、功能受损、排便困难等情况,弹性不足,从而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出现脱垂的情况。

在女性进行分娩时,由于其产道需要进行扩张对胎儿的身体相对较大,因此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过度的产道扩张,或是发生难产等情况,这就使得女性产道的组织弹性纤维出现损伤,而肌肉的过度牵拉会使得患者的膀胱尿道后角出现变形,进而使得横纹肌失去作用,不能够有效的进行自我控制,肌肉张力下降出现尿失禁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当中,除了女性进行分娩和妊娠之外,还有例如患者有这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或是长期负压增加等状况,也有可能引发盆腔结构障碍。

2.治疗在实际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当中,每一位患者的功能障碍都存在着不同,例如有轻度的盆底功能障碍,还有中重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其中轻度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以盆底功能康复为主进行治疗的,通常而言主要是使用物理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尽量避免使用手术或者药物等干预患者的盆底功能。

运用合理科学的方式来锻炼患者的盆底肌肉,使其逐渐得到恢复改善,从而减轻障碍,使得患者能够越发接近来生病以前的盆底状态,提高患者的产后生活质量,防止患者自身的盆底状况越发严重。

中重度的患者通常来说都存在着严重的脱垂等状况,而若是患者拒绝进行手术或是无法进行手术,那么患者就可以佩戴相应的子宫脱来对于自身的阴道以及子宫进行承托,从而改善其症状,其次就是手术治疗,使用网片或是吊带等来对于患者的盆底进行修补,从而将患者的器官固定到原本的位置,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患者带进行手术治疗之后,仍然会存在一定的尿失禁等情况,因此在进行完手术之后,还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来对于手术治疗进行巩固辅助。

产后早期开展盆底肌康复操训练的作用介绍

产后早期开展盆底肌康复操训练的作用介绍

产后早期开展盆底肌康复操训练的作用介绍妊娠分娩对每个家庭、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伴随近年来我国二胎政策的落实,临床产科诊疗中分娩女性人数逐渐增加,而妊娠分娩导致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病例数也呈现一定增加趋势。

现阶段约有60%的女性,妊娠分娩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以慢性腹部疼痛、子宫脱垂、二便功能异常、盆腔脏器移位等病变常见,严重影响产后女性的康复质量,会对女性的正常生活、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产后抑郁发生率逐年升高,除却与精神压力、经济压力等相关外,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严重盆底功能紊乱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而积极开展针对性治疗,改善盆底功能紊乱情况即为重要,也是每位育龄期女性须关注的健康问题。

盆底肌康复操训练是目前盆底功能紊乱康复治疗的常用方式,训练方法的合理性、训练的规律性等均会影响康复效果,现就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且收效较为理想的盆底肌康复操训练方式进行介绍,并分析于产后早期开展的价值,为妊娠分娩女性盆底功能恢复提供参考。

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在解剖学中,盆底肌是位于盆腔底部的发挥承托、支撑女性子宫、膀胱、直肠等脏器组织的肌肉,盆底肌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承托盆腔脏器组织、控制排便与排尿功能、维持阴道紧缩度等。

妊娠过程中,伴随胎儿的逐渐发育与增大,会逐渐牵拉压迫盆底肌,分娩过程也会对盆底肌产生较为剧烈的拉扯,均会对盆底肌的弹性造成影响,影响盆底肌正常生理功能,继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目前关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部分医者研究认为,妊娠过程中子宫体积的增大会逐渐压迫盆腔脏器组织,加之分娩过程中会阴、提肛肌等的损害,均会损害正常神经功能,累及盆底肌肉导致疾病的发生。

2 盆底肌康复操训练的方法开展盆底肌康复操训练前,需要了解目前较为常用的训练方式,以确保训练治疗的顺利开展,由医护人员结合具体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目前常用的盆底肌康复操训练方法如下:开展盆底肌康复操训练前,需要排空膀胱,保持舒适卧位或坐位,以体位舒适为宜,有意识进行肛门、会阴的收缩,维持5~8s,缓慢放松5~8s,收缩时呼气,放松时吸气,重复训练,单次训练时间约5~10min,每日开展3~5次训练。

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

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

肛门括约肌----------------------
-------------------------肛提肌
------------------臀大肌
盆底支持组织生理功能
维持盆腔器官正常的解剖位置
参与尿控
参与便控 维持阴道紧缩度
直肠---------------
------------------------子宫 ------------------------膀胱 -------------------阴道
腹式呼吸训练
也称深呼吸、放松呼吸,是一种通过
慢节律方式的深呼吸来减轻压力、进
行放松的简单训练方法。每天两次, 每次做10-15分钟




盆底肌锻炼

又称Kegel运动,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 快收快缩:收2秒放松4秒× 5次 收紧夹住:收5秒放松5秒×5次
阴道哑铃锻炼
使用标准:患者收缩其盆底
盆底康复治疗方式
手法按摩 电刺激、磁刺激 电子生物反馈 家庭康复器训练
盆底功能障碍电生理治疗
低频电刺激
电刺激的作用:
唤醒本体感受器 肌肉被动锻炼,恢复相关肌肉功能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 镇痛 原理:提供了对阴部神经和盆腔神经的反射性刺激和神经 肌肉的直接刺激,加强肌肉强度,或起到放松、镇痛,也 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及淋巴壁的平滑肌,以改善循环。
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肌电图,压力曲线或其他形式把肌肉活 动的信息转化成听觉和视觉信号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进 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形成条件反射。包括 膀胱生物反射、A3反射、性生活场景训练、腹压增加的生 物场景反射等。
A3反射是控尿12个反射中非常重要的反射,在膀胱的储 存和充盈阶段,当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压力增加,身体 反射性收缩盆底II类肌,这样可以反射性抑制膀胱逼尿肌 收缩,让膀胱可以容纳更多的尿液,从而身体反射性放松 盆底II类肌。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的促进效果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恢复的促进效果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5期运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展开本次分组对照试验,从产妇盆底功能受损症状改善情况、尿失禁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功能评分、Ⅰ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等方面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6-12月收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

研究组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28.54±1.21)岁;产次:初产妇22例、经产妇17例;产后时间23~56d,平均(40.32±1.24)d。

对照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28.44±1.18)岁。

产次:初产妇23例,经产妇16例。

产后时间22~55d,平均(40.29±1.20)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为产后复查过程中提示为盆底功能障碍;②神志清晰,有自主意识及分辨能力;③病历资料完整,患者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缺失;②合并严重尿失禁、生殖系统感染等易影响研究结果类疾病;③产后存在月经来潮及恶露未干净;④盆底功能完全丧失且神经支配无效。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一般产后健康教育:接受卫生宣教及常规产后护理。

②研究组采用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医护人员运用生物反馈的技术,参考肌电信号或压力结果,简单评价盆底肌群收缩、放松功能,指导其开展盆底肌康复训练;指导产妇根据生物反馈结果开展收缩、放松阴道行为,同时在避免腹肌、膈肌干扰的情况下持续上述行为;康复训练,2次/周,20~30min/次,连续10次;盆底肌训练结束之后,医护人员指导产妇在家中持续使用阴道哑铃进行锻炼,哑铃重量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配重量,定期前来医院进行复查。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产妇盆底功能受损症状发生率、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肌力功能评分、Ⅰ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及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

盆底功能受损症状包括阴道松弛、下腹坠胀感、尿频尿急等。

产后需及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需及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需及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5年第8期主任医师周一海(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1)孕妈妈经过40周的怀孕,子宫会扩大为原来的数十倍.一些组织也发生了改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不再轻视怀孕对她们造成的危害,开始保养自己以防患于未然。

顺产易导致盆底损伤顺产是造成产妇盆底肌肉松弛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盆底肌肉会受到胎儿的挤压和撕扯,阴道也明显地扩张,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和阴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使盆腔内的器官无法固定在正常位置。

剖宫产产妇情况会稍微好一些,但怀孕也会对盆底造成一定的损伤。

在妊娠期,腰部会向前突并向下垂,迫使腹腔和盆腔脏器的力量压迫盆底,使得盆底肌肉纤维变形。

因此,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产后42天为康复最佳治疗期盆底损伤后遭遇的情况令人尴尬,比如咳嗽、打喷嚏的时候容易流尿,并且损伤也会改变阴道松紧度,影响夫妻性生活。

产后42天,产妇的伤口差不多愈合了,就可以进行盆底筛查,看看盆底的肌肉状况及其恢复的程度.如果恢复程度不好,可进行子宫恢复及盆底康复治疗。

一般生过多胎的产妇、高龄产妇、身体素质差的产妇.损伤的情况会严重些,盆底的康复需要通过仪器、产后康复保健操进行治疗。

“将就着过”容易导致妇科疾病有些患者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大笑、咳嗽、打喷嚏就流尿了,但是她们通常都会轻视这种病情,以为将就一下就过去了。

为了应付这种尴尬的情况,就开始垫卫生巾.但是卫生巾垫多了之后,由于不透气.会引起感染或皮炎,而且尿道长期湿润,也容易滋生细菌。

笔者曾接诊过一位35岁的女士,生了第二胎后,在咳嗽时就出现流尿的情况。

刚开始情况还算轻微,忍忍就过去了;但是随着病情发展,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还患上了阴道皮炎。

后来经过治疗,情况才有了好转。

产后应注重子宫恢复子宫是一个由肌肉组成的器官,产后不会立刻恢复原状。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最佳时机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最佳时机
例, 陈 旧性 心 梗 8例 , 高血压病 3 8例 , 房颤 1 6例 。对 照 组 4 8
例, 男 2 2例 , 女2 6例 , 年龄 6 0 — 7 8岁 , 平均年 龄( 6 7 . 6 5  ̄ 4 . 5 9 ) 2 . 2两组 心 电 图疗 效 比较 : 治 疗 组 总有 效 率 6 7 . 3 1 %, 对 照组

后停药。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2 5 a r g , 1 2 . 5 m d 次, 1 次, 日, 单硝酸异
验, P < 0 . 0 5有 统计 学 差异 。
2 结 果
f 1 仲 华人 民共 和 国 医政 司. 中国 常见 心 脑 血 管疾 病诊 治指 南【 M】 .
北京: 北京 科技 出版社 . 2 0 0 0 : 5 9 .
2 ] 刘 彩 芬, 吴新 华 . 通 心 络胶 囊 对 急性 冠 脉 综 合征 患 者 炎症 因子 2 . 1 两组 心 绞 痛疗 效 比较 : 治 疗 组 总有 效 率 9 2 . 3 1 %, 对 照组 总 有 『 效率 6 6 . 6 7 %, 两 组 有统 计 学差 异 ( P < 0 . 0 5 ) , 见表 1 . 。 影 响的研 究[ J ] . 云 南 中医 中药 杂 志. 2 0 1 3 , 3 4 ( 5 ) : 4 1 — 4 2 .
表 2 两 组 心 电 图疗 效 比较
盟盟组 箜 i § : 2 1 § i 1 : 2 2 2 Z i Q : 2 1 . 2 方法 : 对 照 组采 用 西 医常 规 治 疗 : 阿司 匹林 肠 溶 片 1 0 0 a r g , 1 2 _ 3患者 3大常 规 , 肝 肾功 能 , 血 脂正 常 , 无 不 良反 应 。 粒, 次, 1 次, 日, 硫 酸 氢 氯氯 吡 格 雷 片 7 5 m g , 1 粒, 次, 1 次, 日, 3 天 3 讨 论

产后盆底康复自查和整改

产后盆底康复自查和整改

产后盆底康复自查和整改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它对女性起着重要作用。

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将尿道、膀胱、Y道、子宫、直肠等脏器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它有多项生理功能:控制排尿、维持Y道紧缩度、控制排便、增进嗳嗳快感。

当它受到损伤时就会出现盆底功能的障碍。

女性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造成盆底肌损伤,剖宫产也不例外。

在怀孕期间,受孕激素分泌的影响,盆底也会变得松弛,随着胎儿的慢慢长大,胎位下移,盆底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挤压,自然分娩时,随着胎儿的娩出,部分韧带松裂,盆底肌肉群弹性变差,对盆底的损伤更大。

因此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产后妈妈都需要做盆底功能评估。

盆底肌损伤会造成咳嗽、打喷嚏、大笑、提重物时的漏尿(尿失禁),产后Y道松弛,夫妻生活不满意,盆腔脏器脱垂等,这些也正是产后妈妈群体常见的症状,S.H.E成员elle就在母亲节当天自曝产后漏尿多年。

一、如何自我检测1、跳跃检查跳跃检查最好在恢复的差不多后进行,一般产后3个月盆底肌肉都恢复的足够强壮了。

向上跳跃,如果有任何漏尿的话,可再继续进行一个月的盆底肌锻炼(例如凯格尔运动),如果再次检查时仍有漏尿问题,就要去看医生了。

2、禁尿检查即在小便没尿尽时,刻意去憋尿,看是否能彻底中断。

如果能够彻底中断说明新妈妈的盆底肌恢复较好。

如果不能任意中断,或刻意中断时仍有小便排出,就说明盆底肌恢复得不太好,这时可以再等一段时间,延长盆底肌自行恢复的时间,大概产后4个月可以再次进行禁尿检查,如果仍不能任意中断排尿,就需要去医院彻底检查了。

二、除了产后群体,还有哪些女性需要做检查?除了产后妈妈群体需要进行常规盆底肌康复治疗,有这些症状的女性也需要做:a、轻、中度子宫脱垂,Y道壁膨出;b、各类各年龄段尿失禁;c、Y道松弛、Y道痉挛、夫妻生活不满意者;d、反复Y道炎、非急性尿路感染患者;e、产后乳涨、乳腺管不通、乳汁分泌少;绝大部分女人对Y道炎、盆腔炎、宫颈癌、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有一定了解,对尿失禁、Y道壁膨出等症状却知之甚少,无法对盆底肌损伤做到早预防、早发现,等到自己发现问题时,已经到要通过手术治疗了,手术的并发症较多,且术后仍可能复发,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盆底康复护理知识试题及答案

盆底康复护理知识试题及答案

盆底康复护理知识试题及答案1、盆底的结构像什么()A灯泡B柱子C吊床(正确答案)D桌子2、下列哪项不是盆底功能障碍的表现()A.咳嗽漏尿B.器官脱垂C.性交痛D.静脉曲张(正确答案)3、盆底康复物理治疗适用于什么程度的脱垂( )A.一度,二度(正确答案)B.三度,四度C.重度D.脱出阴道口3cm4、盆底康复物理治疗模式不包括( )A.电刺激B.多媒体运动C.触发电刺激D.针灸(正确答案)5、凯格尔运动是( )A.交替抬腿B.提肛缩阴(正确答案)C.收缩腹部D.后仰躯干6、盆底治疗黄金期( )A.月子期间B.产后两天到半年C.产后42天至半年(正确答案)D.产后42天到三个月7、盆底筛查的体位( )A.平躺,双腿自然分开B.平躺,双腿自然并拢C.半卧,双腿自然分开(正确答案)D.半卧,双腿自然并拢8、把探头放入患者阴道,让其做一系列的收缩放松动作后,采集精准肌电信号的检测方式是( )A压力评估B手检C肌电筛查(正确答案)D阴道镜9、下列不是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原因的是( )A妊娠B分娩C阑尾炎(正确答案)D围绝经期10、下列不是盆底康复适应人群的是( ) A生育没有症状的B未生育但是有盆底障碍症状的C产后42天恶露没有干净的(正确答案)D中老年没症状的11、下列哪个不是盆底的生理功能( )A括约功能B生殖功能(正确答案)C支持功能D性功能12、下列哪项不能做盆底康复( )A咳嗽漏尿B性交疼痛C恶性肿瘤(正确答案)D器官脱垂13、盆底治疗、评估时腹部贴片作用( ) A治疗盆底B监测腹肌参与(正确答案)C为了协调好看D导电作用14、下列哪个活动不会造成盆底再次损伤 ( )A过度同房B重体力活动C旋转躯干(正确答案)D长期抱孩子15、哪些人是产后盆底评估的对象选择?( )A产后42天妈妈,有过性生活及更年期女性√(正确答案) B月子期间妈妈C例假期间D有急性炎症的患者16、盆底肌当中最重要的支持结构是?( )A肛门外括约肌B耻骨阴道肌C肛提肌(正确答案)D髂骨尾骨肌17、以下盆底物理治疗包括( )A药物、心理B电刺激、生物反馈(正确答案)C按摩、推拿D手术18、盆底手检不能检查到的问题包括( )A疼痛B炎症(正确答案)C肌力D脱垂分度19、比较常见的尿失禁有( )A.压力性尿失禁(正确答案)B.充盈性尿失禁(正确答案)C不稳定性尿失禁(正确答案)D混合性尿失禁(正确答案)20、盆底肌康复的适应症( )A.促进产后盆底肌康复(正确答案)B.治疗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正确答案)C.治疗混合型尿失禁(正确答案)D预防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正确答案)。

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

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

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出现尿失禁及盆底肌是否会受到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的影响。

方法:将医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产妇进行划分,对照组产妇在术后42d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产妇则在术后48h开展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42d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调查研究可知,从尿失禁发生率、Ⅰ类和Ⅱ类纤维肌力的最大值与平均值等数据中,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数据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产妇而言,尽早的接受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盆底肌修复作用更佳,在降低患者尿失禁发生概率的同时,也缓解了盆底功能受损等情况,促使患者的治疗效率得以提升,有着较强的临床实践意义。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尿失禁;盆底肌前言:在临床医学中,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是比较常见的类型,通常会发生在产后,临床上表现出性功能障碍、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等问题,疾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多,其中妊娠与分娩是最主要的因素,对女性的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大多数女性在产后初期并不会出现盆腔脏器脱垂等问题,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自身会出现更多病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表示,尽早的开展盆底功能锻炼,避免患者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情况,但是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定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医院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产妇进行划分,对照组产妇在术后42d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产妇则在术后48h开展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42d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1-35岁,平均年龄为(27.03±1.25)岁;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1-36岁,平均年龄为(27.34±1.16)岁,经过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间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开题报告-产后盆底康复最佳时机的研究-终

开题报告-产后盆底康复最佳时机的研究-终
2
知高度,追随着国际的步伐,我们也对以上的训练治疗进行了尝试,但我们 在种族营养,体格上与欧美国家的妇女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怎样找到符 合我国国情的治疗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仍需要我们经 过不懈的,长期的努力,并通过大样本科学的数据来说明并制定相应的治疗
标准。
2.研究开发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果。 C)比较中国女性分娩后不同时间电刺激合并生物反馈对盆底支持组织解剖
和功能的影响。 D)本项目以常见且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康复治疗 为研究内容,应用先进的phenix UBS 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进行大样本的研 究,探索中国妇女产后康复治疗的参数值;探讨对产后盆底肌力减退者进行 预防和早期干预的方法和效果。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盆底功能康复的电刺激 合并生物反馈的模式,是一项与中国广大妇女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并具有很强
盆底肌收缩能力的数值。 Ⅰ类肌纤维持续时间:指6秒内盆底肌收缩达到最大肌力值的40~60%范围
内(即Ⅰ类肌纤维运动)所能够保持的最长时间。 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指Ⅰ类肌纤维收缩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平均数
减去静息压所得的数值,相当于盆底Ⅰ类肌纤维的收缩强度。 Ⅱ类肌纤维收缩次数:指产妇在连续6秒内盆底肌能完成Ⅱ类肌纤维运动(即 做快速收缩动作,且所测盆底压力至少达到最大收缩值70%以上)的次数。 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指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时所能达到的压力减去静息
总结阶段
1.采用 Logistics 回归分析产后盆底功能 障碍与患者文化程度、
孕期体重指数变化、分娩年龄、分娩方式、 产次、新生儿体重、
第二产程长短等相关因素的关系; 2.Χ 检 验 分 析 各 组 坚 持 疗 程 的 人 数 、副 作 用
的人数、副作用的 种类;

盆底康复

盆底康复

28
一、盆底现状 二、盆底康复治疗
三、如何开展及病历分享
29
三、如何开展?
1、宣传介绍:孕妇学校讲课,产科门诊宣传材料; 2、分娩后出院前,强调产后盆底评估很重要; 3、产后复查,常规盆底评估。 4、妇科盆底门诊。
30
三、如何开展?
常规盆底评估 病史问诊:年龄、孕产次、分娩胎儿体重、孕期、产后是否漏尿、脱垂、阴道排 气、阴道松弛、性生活情况,BMI。 查体:POP-Q分期,手测盆底肌力。 辅助检查:盆底肌力测定(盆底I、II类纤维肌力、疲劳度、盆底动态压力),尿 垫实验,尿动力学检查,盆底超声。 诊断: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前壁脱垂,盆底肌力减退。 处理:Kegel训练、盆底康复治疗、3月后复查。
7
盆底现状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isorders) 治疗现状 40岁以上女性,41%有漏尿症状,但只有25%患者在 临床上被诊断患有尿失禁,而只有12%的患者得到了 专科医生的治疗。
Minassian VA, Yan XS, Lichtenfeld MJ, Sun H, Stewart WF. The iceberg of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in women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 Int Urogynecol J. 2012;23(8):1087–1093.
耻骨-阴道肌和耻骨-直肠肌占70%,耻骨-尾骨肌占90%,髂骨尾骨肌占68%;
19
盆底结构与功能维持
盆底肌肉:
盆底深层肌
以一类肌纤维为主
强直收缩,长而持久,不易疲劳。维持盆底肌 肉张力,保持盆腔脏器位置。
20
盆底结构与功能维持
21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及护理对策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及护理对策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筛查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产妇约480例,于产后42天开展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病变的检查,并针对结果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在四百八十例产妇中,有二百零一例产妇检测出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病变,整体的检测准确率为百分之四十一点九。

检出病例依次是:阴道过松120例、子宫脱垂59例、尿失禁18例、盆腔剧痛3例、性功能障碍一例,检测准确性依次为:百分之四十五、22%、6.8%、1.1%、0.03%。

结论妇女产后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后应加强护理和对产妇的健康教育。

若发现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则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尽量减轻疾病对产妇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产后;护理对策前言:PFD一般可见于产后女性中,因分娩产妇妊娠期和分娩时损害了盆底肌肉,导致脏器转移,进而导致盆底功能紊乱。

一般具有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盆腔剧痛和性功能紊乱等表现。

但近年来,由于康复医疗科技的进展,通过盆底健康和护理干预的盆底功能在医学中也逐渐开展了应用。

此项工作选择医院接收的孕妇四百八十人,开展了盆底机能障碍性病变的筛查,并针对检测结果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成果汇报如下。

一、材料和技术(一)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专业住诊的四百八十例产妇为主要观察对象。

产妇年龄均在20~42周岁左右,儿童平均年龄在(28.60±8.44)周岁。

但全部病人都了解本项目检查的主要目的和基本方法,且全部病人都无明确的手术禁忌反应指征,并剔除了临床信息较不全面的病人。

(二)筛查方法查询了孕妇的病史、生产信息,并利用盆底机能检测仪、盆底电生理功能测试等,将病史、生产信息和生理功能检测结果合并,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病变者实施了检查。

(三)护理方法心理护理很多病人往往因为PFD病人部位的私密性而不愿意进行检查诊治,所以医务人员必须耐心和病人交流,摒弃讳疾忌医心态,引导病人消极情绪,引导病人主动配合检查诊治。

盆底肌康复早做早好 昆明送子鸟医院为你送上一份治疗攻略

盆底肌康复早做早好 昆明送子鸟医院为你送上一份治疗攻略

盆底肌康复早做早好昆明送子鸟医院为你送上一份治疗攻略很多产后女性都会关心产后怎样更好的恢复身材、怎样减肚子的问题,但是产后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更应该引起宝妈们的重视,那就是盆底肌损伤锻炼恢复的问题。

因为怀胎十月,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压力均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的日益增加,盆底肌肉便在持续受压中逐渐松弛。

昆明送子鸟医院专家告诉新手妈妈们,不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的女性,产后都需要做盆底康复,因为孕激素会使得盆底会变得松弛,分娩的过程中还可能损伤盆底肌肉,甚至部分韧带松裂。

盆底康复治疗要引起重视昆明送子鸟医院专家表示,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和阴道间筋膜以及子宫韧带和耻骨尾骨肌纤维长时间受压而过度伸展,会逐渐变薄,甚至出现断裂的现象。

盆底肌肉松裂可能会导致阴道松弛、下腹有坠胀感、尿频、夫妻生活不满意,严重者可能导致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慢性盆腔疼痛等,盆底功能还会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所以盆底康复治疗要引起重视。

其治疗方法主要有:盆底功能障碍的非手术治疗主要有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可以使受损伤的肌肉、神经得到真正的纠正,具有长期疗效。

还有对产后42天以后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的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的回复到紧缩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以及“盆底防治”不仅仅是盆底评估与生物反馈技术,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肥胖女性,可减少体重5%-10%,尿失禁的次数将减少50%以上,盆底肌康复还能帮助产妇恢复身材。

盆底康复训练越早做效果越好而且很多人认为顺产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剖宫不会出现。

其实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会出现盆底肌受伤的情况。

除了康复治疗外,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避免提重物,干重活。

昆明送子鸟医院专家提醒女性,盆底康复训练越早做效果越好,如果不做任何训练,随着年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症状会越来越严重。

做盆底肌肉检查和治疗最佳时间是在产后42天至1年之内,半年之内是黄金时期。

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近期及预后的效果分析

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近期及预后的效果分析

2021年3月第5期综合医学论坛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近期及预后的效果分析彭俊英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0069【摘要】目的:探析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近期及预后的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期间分娩的产妇110例进行分组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表法,对照组55例,实验组55例。

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近期疗效、盆底功能、健康状况评分。

结果:对于近期疗效来说,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36 %,对照组为83.64 %,组间差异显著(P<0.05)。

针对盆底功能而言,实验组盆底Ⅰ类肌力、Ⅱ类肌力、盆底收缩压力、盆底静息压力、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疲劳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对于健康状况来说,实验组躯体功能、症状消除、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功能近期疗效的作用十分显著,不仅可以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还可以增强产妇健康状况,提高产妇预后及生活质量,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盆底功能;健康状况[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5-0221-02随着孕产妇年龄的不断增大,妊娠与分娩次数的增加,引起盆底支持结构损伤的情况越来越多,使盆底肌肉变得松弛,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1]。

倘若因妊娠与分娩引起的盆底肌肉损伤未得到及时治疗,症状就会越来越重,加之身体机能的不断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就会越来越高,最终只能给予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不仅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还会增加医疗费用,必须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与训练[2]。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进展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进展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性功能障碍。

其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部分,笔者就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发症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disease,PFD)是指产后由于女性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

妊娠使子宫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子宫渐呈垂直位,盆底支持组织持续受压而逐渐松弛。

此外,雌、孕激素水平的改变使盆底韧带胶原溶解增加,亦可导致张力性松弛。

分娩时,盆底肌肉、韧带及筋膜过度拉伸甚至断裂受损,阴道分娩被认为是盆底结构损伤的最危险因素,尤其在急产、自产和器械助产、分娩巨大儿、第二产程延长、会阴侧切等情况时更容易发生。

妊娠与分娩不但损伤骨盆结构,同时也改变盆底肌的功能,导致盆底支持结构的异常、阴部神经的机械损伤及盆腔血管的营养障碍,最终引发PFD。

产后PFD表现多样,主要是指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性功能障碍。

笔者就产后PFD近年来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产后PFD的主要类型1.1压力性尿失禁(SUI)尿失禁是产后PFD常见的表现形式,其中尤以SUI最为常见。

国际尿控制学会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标准是:如果排除泌尿系感染和阴道感染,能够诱发试验阳性,患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腹腔内压力骤然增加,尿液发生不自控的流出,并且排除了由于膀胱逼尿肌收缩和膀胱的张力压增高所引起的排尿活动,则为压力性尿失禁。

司津歌Ⅲ的研究显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与分娩方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妊娠期SUI的发生密切相关。

此外,年龄、孕次、孕期BMI增加量均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

SUI在妊娠中很常见,近年国内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我国初产妇妊娠期尿失禁发病率是26.7%,其中SUI是18.6%,在妊娠32周时是发病高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早期康复治疗最佳时期选择目的:通過对产后不同时期康复治疗疗效的对比分析,探求产妇产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进行常规产后42 d盆底筛查的初产妇478例,根据个人意愿,排除中途放弃治疗、失访及数据记录错误,最终选取治疗组100例,未治疗组100例。

其中治疗组根据产后开始治疗时间的不同,又分为42 d治疗组40例,3个月治疗组30例和6个月治疗组30例。

治疗组主要给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Kegel运动+家庭盆底康复器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未治疗组仅给予常规的产后盆底宣教。

产后1年进行随访复查并对这200例初产妇盆底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产后42 d,四组产妇盆底肌力、最大肌电位、子宫脱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產后1年,盆底肌力、最大肌电位、子宫脱垂率42 d治疗组均优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盆底肌力、最大肌电位、子宫脱垂在产后42 d疗效最好,总体来说产后42 d开始盆底康复治疗优于产后3、6个月及未治疗者,是初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可有效的提高盆底肌力及最大肌电位,降低子宫脱垂的发生率。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五大慢性疾病之一,国内资料报道发病率可高达25.8%~35.3%。

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妊娠、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

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盆底康复治疗疗效显著[3-5],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6-7]。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时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产后1年的疗效对比,以探求PFD产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期,为PFD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产后42 d盆底筛查的初产妇478例,根据个人意愿,分为治疗组256例和未治疗组222例,排除中途放弃治疗、失访及数据记录错误人数外,最终选取治疗组100例,未治疗组100例,其中治疗组根据产后开始治疗时间的不同,又分为42 d治疗组40例,3个月治疗组30例和6个月治疗组30例。

治疗组主要给予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未治疗组仅给予产后盆底宣教,产后1年进行随访、复查并对这200例初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

1.2 纳入标准(1)初产妇,足月分娩,单胎头位;(2)产妇年龄20~35岁,孕周37~42周,产妇分娩前体重指数20~30 kg/m2,2500 g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治疗组采用盆底肌肉康复系统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30 min/次,每周治疗2次,治疗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嘱产妇在家自行做阴道康复器(阴道哑铃)收缩锻炼,未治疗组仅给与产后康复教育。

1.4 盆底功能相关指标的诊斷标准(1)肌力:≥3级属于正常;(2)盆底肌纤维疲劳度:正常值为0或正值,负值为异常;(3)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值:范围1~30 μv;(4)子宫脱垂分度:按第8版“妇产科学”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 分度法)评分标准评分。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四组研究对象盆底肌力比较产后42 d,四组盆底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产后1年,42 d治疗组与3个月治疗组,疗效基本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6个月治疗组在产后1年盆底肌力虽然有所恢复,但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67);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对盆底肌力而言,产后42天是最佳康复治疗时期,见表1。

2.2 四组研究对象盆底肌最大肌电位比较产后42 d四组盆底肌最大肌电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年四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2 d治疗组优于其他三组,故对于盆底肌最大肌电位而言,产后42 d是盆底肌最大肌电位最佳康复治疗时期,见表2。

2.3 四组研究对象子宫脱垂发生率比较产后42 d四组子宫脱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年42 d治疗组子宫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产后42 d是产后子宫脱垂最佳康复治疗时期,见表3。

3 讨论3.1 妊娠分娩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影响妊娠期的雌激素、孕激素、松弛素等激素影响盆底肌纤维的胶原,使其含量、形态、构成等发生改变进而直接影响盆底支持组织的支持力和弹力,导致盆底肌力的下降[8-9]。

阴道分娩过程中,宫颈阴道扩张、周围的肌肉纤维受到牵拉甚至断裂、会阴侧切缝合术使部分会阴肌肉断裂形成不同程度的瘢痕、阴部神经受损,导致去神经损害及神经萎缩对盆底肌肉造成的间接损害,盆底肌及筋膜弹性减弱,进而增加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发生风险。

相关学者研究結果显示,产后12~14周产妇平均肌力为2~3级,可见在产后早期产妇的肌力大多处于受损状态[10]。

3.2 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盆底康复治疗不仅可以增强盆底肌力,还有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改善阴道脱垂、减轻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症状、改善性生活质量等作用,成为目前临床上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11-13]。

盆底康复治疗疗效显著已被大量研究证实[14],生物反馈可增强盆底肌肌力,并可抑制膀胱兴奋,对产后子宫脱垂和尿失禁治疗效果显著。

有关学者对120例PFD患者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有效率高达92%[15]。

3.3 产后42 d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临床疗效有研究表明产后6周是PFD盆底治疗的重要时间段[16],产妇在产后42 d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可使产妇的阴道恢复原有的敏感性及大小,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17]。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肌力和疲劳度而言,产后3个月内是最佳康复治疗时期,但产后42 d 康复治疗却可使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子宫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方面达到最好疗效。

综合以上5项盆底功能指标结果而言,产后42 d是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最佳治疗时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PFD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有预测指出该病在30年后的发生率将增加1倍[18]。

甚至还有研究表明,就盆腔脏器脱垂而言,年龄每增加10年,其发病危险性将增加100%[19]。

故产后42 d及时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1] Hyland G,Hay-Smith J,Treharne G.Women’s experiences of doing long-term 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symptoms[J].Int Urogynecol J,2014,25(2):265-271.[2] Boyle R,Hay-Smith E J,Cody J D,et al.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urinary and fecal incontinence in antenatal and postnatal women:a short version Cochrane review[J].Neurourol Urodyn,2014,33(3):269-276.[3] Hay-Smith J,Herderschee R,Dumoulin C,et parisons of approaches to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an abridged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J].Eur J Phys Rehabil Med,2012,48(4):689-705.[4]李曉霞,夏泳,郑琳.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疗法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6):442-444.[5]孙智晶,朱兰,郎景和,等.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6):420-428.[6]储小燕,黄欧平,周江妍,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9):679-683.[7] Dua A,Radley S,Jones G,et al.The personal impact of pelvic floor symptom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age[J].Int Urogynecol J,2014,25(1):117-121.[8] Andrada-Hamer M,Persson J.Familial predisposition to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rolapse and incontinence surgery among family member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ge or parity in a swedish population[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3,170(2):559-562.[9]孙智晶,朱兰,郎景和,等.初产妇产后6周盆底电生理指标及盆腔器官脱垂分度状况全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5):433-439.[10] Leader S H P,Stark D,Maher C.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in women[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2,48(2):668-681.[11]刘娟,曾洁,王海兰,等.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0):754-757.[12]冼海燕,袁瑷芹,陈丽琼,等.产后妇女500例盆底肌力情况统计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21):2810-2812.[13]马喆,李环,张薇颖,等.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作用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15,24(1):32-36.[14]赵娅倩,胡浩,许克新,等.新的盆底肌锻炼方式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3):201-203.[15]谢晓敏.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182-1184.[16]李杰,贠艳丽.生物反馈及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8):1057-1058.[17]徐慧,杨华,李杏,等.在产后不同的时间对产妇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效果对比[J].护理研究,2015,13(18):72-73.[18]刘海静,刘迎军,宁艳春.从盆底筛查来提高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識[J].中国妇幼保健院,2014,29(31):5075-5076.[19]丁峰,宋岩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J].河北北方学报(医学版),2010,27(3):74-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