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的辩证施护

合集下载

痔疮的辨证施治

痔疮的辨证施治

痔疮的辨证施治一、治疗原则Ⅰ期、Ⅱ期内痔,或痔核嵌顿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的内痔患者,或兼有其他慢性病不宜手术者,采用保守治疗;Ⅲ期、Ⅳ期痔疮及便血严重的Ⅰ期、Ⅱ期痔疮则需手术治疗。

二、分证论治适用于Ⅰ期、Ⅱ期内痔,或痔核嵌顿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的内痔患者,或兼有其他慢性病不宜手术者。

1、风伤肠络证证候:大便带血、滴血或血喷射而出,血色鲜红,或伴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代表方:凉血地黄汤。

基本处方:生地黄15g,当归15g,地榆15g,黄连10g,天花粉15g,甘草6g,赤芍10g,黄芩15g,荆芥15g,枳壳15g。

2、湿热下注证证候:便血色鲜,量较多,痔核脱出嵌顿,肿胀疼痛,或糜烂坏死,口干不欲饮,口苦,小便黄,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血。

代表方:脏连丸合萆薢化毒汤。

基本处方:萆薢15g,当归尾15g,丹皮15g,牛膝6g,防己15g,木瓜10g,薏苡仁30g,秦艽15g,黄连10g。

3、脾虚气陷证证候: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用手托还,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淡红,病程日久,面色少华,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基本处方:黄芪20g,党参15g,炙甘草10g,当归15g,柴胡10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10g。

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1、熏洗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内痔脱出时。

将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湿敷,具有收敛止痛消肿等作用。

常用五倍子汤(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荆芥各30g)、苦参汤(苦参30g、蜀椒10g、川柏10g、地肤子20g)。

2、敷药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手术后换药。

将药膏或药散敷于患处,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收口等作用。

常用药物有马应龙痔疮膏、桃花散、生肌玉红膏等。

3、塞药法适用于各期内痔。

将药物制成栓剂,塞入肛内,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

常用药物有化痔栓。

三、药膳食疗1、凉拌马齿苋鱼腥草原料:马齿苋、鱼腥草各250g。

痔疮护理诊断及措施

痔疮护理诊断及措施

痔疮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痔疮是一种常见的直肠和肛门区域的疾病,通常表现为肛门疼痛、出血和瘙痒。

在日常生活中,痔疮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正确的痔疮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痔疮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护理诊断痔疮的护理诊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疼痛评估疼痛是痔疮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评估痔疮患者的疼痛程度有助于确定合适的护理措施。

2. 出血评估出血是痔疮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评估痔疮患者的出血情况有助于判断出血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瘙痒评估痔疮患者常常出现瘙痒的症状。

评估痔疮患者的瘙痒程度有助于确定适当的护理方案。

4. 痔疮程度评估根据痔疮的程度评估,可以确定痔疮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护理措施1. 饮食调整饮食调整是痔疮护理的重要一环。

建议痔疮患者增加蔬菜、水果、全麦食品和纤维的摄入,以增加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和腹泻。

避免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咖啡因的摄入,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2. 保持肛门清洁保持肛门清洁是痔疮患者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议痔疮患者每天用温水清洗肛门区域,并在每次排便后用柔软的纸巾轻轻擦拭,避免过度擦拭和摩擦。

3. 座椅及卫生间坐垫的使用长时间坐着容易加重痔疮的症状。

建议痔疮患者使用柔软的座椅,并在使用公共卫生间时使用卫生间坐垫,以减轻痔疮的症状。

4. 坐浴坐浴可以缓解痔疮的症状。

建议痔疮患者每天坐浴10-15分钟,使用温水或加入适量的盐,以缓解瘙痒和疼痛。

5. 药物治疗根据痔疮的程度和症状,可以采取口服药物或外用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止痛药和消炎药,常用的外用药物包括局部止痛药和消炎药。

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6. 正确的排便姿势正确的排便姿势可以减轻对肛门和直肠的压力。

建议痔疮患者在排便时保持正直坐姿,避免过度用力和久坐。

7. 避免久站和久坐久站和久坐会增加直肠和肛门的压力,加重痔疮的症状。

建议痔疮患者避免过久的站立和坐着,适当进行休息和活动。

肛肠疾病中医辨证论治

肛肠疾病中医辨证论治

二.肛肠疾病肛肠疾病是指因风、湿、燥、热、气虚、血虚等引起的与肛门直肠有关的一系列疾病。

常见的有痔、肛隐窝炎、肛裂、肛痈、肛瘘、脱肛等。

中医文献统称为痔疮、痔漏。

本节主要介绍痔和肛裂。

石位的3【病因病机】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或便秘、久泻、久痢、妊娠多产、负中远行等导致湿热下注,血行不畅,血液淤积,经络阻滞,淤血浊气下注肛门而形成。

内痔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静脉壁薄弱,失去了正常的弹性,加之饮食不节,燥热内生,下迫大肠,以及久坐、远行、负重等,导致血行不畅,血液淤积,热与血相搏,结滞不散而成。

外痔的发生多因湿热下注或肛门裂伤、毒邪外侵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或热迫血下行,愈结不散而成。

【辩证施护】(一)辩证要点1.辨内外痔生于肛门齿线以上,黏膜下的痔上静脉丛发生扩大和曲张所形成的静脉团为内痔;生于肛管齿线以下,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反复发炎而形成的为2.(二)1(1护治法则:清热解毒,凉血祛风。

(治疗代表方;凉血地黄汤)(2)湿热下注证候表现:便血颜色污浊,量较多,肛门肿物外脱,肛门灼热,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或弦数。

护治法则: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治疗代表方;脏连丸)(3)气滞血淤证候表现:肛门肿物易脱出,易因炎症、水肿而发生嵌顿,触痛明显,肛门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有水肿,舌黯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护治法则: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治疗代表方;止痛如神汤)(4)脾虚气陷证候表现:肛门有下坠感,痔核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面色无花,少气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1(3护治法则: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治疗代表方:补中益气汤)痔外治法:1.内痔(1)熏洗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内痔脱出时。

将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湿敷。

具有活血止痛、收敛消肿等作用,常用五倍子汤、苦参汤等。

(2)敷药法:适用于各期内痔及手术后换药,将药膏或药散敷于患处,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收口等作用。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在中医的领域中,肛肠科疾病的治疗并非简单的对症处理,而是遵循着辨证论治这一核心原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肛肠科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

辨证论治,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肛肠科疾病,这一原则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中医会对肛肠科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

了解患者的大便情况,是干燥还是稀溏,排便是否困难,有无便血,便血的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以及排便时是否伴有疼痛等。

同时,还会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起居、情志状态等,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与肛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比如,对于痔疮患者,如果其便血鲜红,量较多,肛门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回纳,伴有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中医认为这多属于风热肠燥证。

治疗上应以清热凉血祛风为主,常用的方剂如凉血地黄汤加减。

再如,肛裂患者排便时疼痛剧烈,便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才能缓解,伴有大便干结、口干口臭、舌红苔黄燥、脉弦数等症状,多属于燥热内结证。

治疗则以清热润肠通便为主,可选用麻子仁丸加减。

在肛肠科疾病的辨证论治中,舌象和脉象的观察也非常重要。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可能提示体内有湿热;舌淡苔白、脉沉细,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通过对这些细微征象的辨别,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除了内服中药进行治疗,中医肛肠科还会运用外治法来配合辨证论治。

对于内痔出血,可采用栓剂纳肛、中药熏洗等方法。

如果是肛周脓肿,未成脓时可外敷金黄膏消肿散结;已成脓则需要及时切开排脓,并配合中药坐浴以清热解毒、祛湿消肿。

对于肛肠疾病术后的患者,辨证论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气血亏虚、伤口愈合缓慢等情况。

此时,中医会根据具体的辨证结果,给予益气养血、托里生肌的中药内服,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中医还强调情志因素在肛肠疾病中的作用。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辨证施治1.阴虚火旺型:主要症状为便血,色暗,质稀,常伴有热感、干燥、小便黄赤等。

治疗原则为滋阴清热、润燥止血。

常用方剂为黄连解毒汤配合白果桑螵蛸丸。

2.气滞血瘀型:主要症状为絮状便血,色黑紫,质干结,常伴有肛门坠胀、疼痛等。

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通肠止血。

常用方剂为桃红四物汤配合玄米煮芋艾丸。

3.脾胃虚弱型:主要症状为便血色鲜红,质不稀不结,常伴有恶心、嗳气、纳差等。

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消食止血。

常用方剂为香砂六君丸配合舒缓口服液。

二、饮食调理1.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蒜、生姜等,以免刺激直肠黏膜,引发或加重症状。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帮助增加粪便质地,减少便秘和便血发生的机会。

3.注意饮食调理:遵循清淡、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原则,不暴饮暴食,调整膳食结构,按照“五谷为基础,畜禽鱼肉为辅,蔬菜水果为主”的比例摄取食物。

三、中药药物治疗1.杭白菊冲洗剂: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作用,可以用于肛门湿痒、出血等症状。

2.逍遥丸:具有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用于内痔肛门坠胀、疼痛等症状。

3.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内痔便血症状,尤其适用于气血淤滞、脾胃虚弱型。

四、中医外治法1.艾草灸法:选用艾叶,将其燃烧,然后放置在患处进行熏灸,可以活血祛湿,缓解痔疮症状。

2.熏洗法:将适量的药材如生薏芽、白物、黄连等煮熟,然后取煮汁熏洗患处,有助于消肿止痛,减轻病情。

3.中药痔疮坐浴:选用适量的药材如黄连、苍术、五倍子等,煮熟后加入坐盆中,患者坐于药水中进行浴疗,可以舒缓局部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以上仅是一种试行的中医诊疗方案,具体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还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用力排便等不利因素,有助于加速康复。

痔疮的中医辨证

痔疮的中医辨证

痔疮的中医辨证中医看痔疮中医认为,痔疮的发病因素与风、湿、热、燥、气虚、血虚有关。

《症治要诀》云:“血清而色鲜者,为肠风……”《见闻录》说:“纯下清血者,风也。

”说明风邪可引起下血,且由于风邪善行数变之特性,血色鲜红,呈喷射状。

《医宗金鉴》说:“肛门围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

”指出了该病的发生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燥热内结伤阴,大便干结所致。

《见闻录》曰:“色如烟尘者,湿也……”指出了无论内伤饮食,恣食肥甘,还是久居湿地,均可使湿热蕴阻肛门,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诱发痔疮。

《丹溪心法》云:“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更明确指出了火热伤津、热毒内蕴可诱发痔疮。

而《黄帝内经》则更早指出:“又有妇人生育过多,力尽血枯,气虚下陷,及小儿久痢,皆能使肛门脱出。

”说明了气虚,无力收敛摄纳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灵枢·决气篇》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说明脾胃功能差,可致生血功能低下,血虚不能濡养肛门,则会出现痔疮,便血,反之,痔疮便血日久,可致血虚加重。

综上所述,中医学认为,痔疮发病的原因,不外这几种,可单独致病,也可同时存在,因而为中医治疗痔疮奠定了理论基础。

痔疮的中医内治法如何?中医的内治法,目前临床上也较常用,主要用于Ⅰ期内痔、年老体弱者;或者Ⅱ期、Ⅲ期内痔兼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肝肾等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

此外对痔疮初起的一切炎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总的来说,中药以益气固脱、收敛止血为总纲,但根据个体素质的不同,当辨证论治。

①清热祛风凉血,多用于风热肠燥便血,血栓外痔初起;②清热利湿,多用于肛门肿痛,甚则流脓者;③清热解毒,用于肛门肿痛、发烧者;④养血补血,用于素体气血不足或久病气血虚弱者;⑤清热通里,适用于热结肠燥便秘,热甚便如羊粪球,热结旁流,便坚而出血者;⑥生津润燥,用于血虚津亏,便秘者;⑦补中益气,则用于小儿或年老体衰或经产妇气虚下陷者。

只要组方得当,不失***,内治法对痔疮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

痔疮的中医辩证分型

痔疮的中医辩证分型

痔疮的中医辩证分型
一、分类:
痔疮共分三类,即内痔、外痔、混合痔。

二、分型:
风伤肠络型:
症见便出血,血色鲜红,肛门发痒。

大便不畅、全身不明显、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弦数或浮数。

湿热下注型:
症见肛门沿肿痛、口干、口苦,胃脘胀痛或不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或秘结,小便黄赤、便血滴血,舌质淡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

气血两虚型:
症见头晕目眩,心悸耳鸣,盗汗、四肢乏力、睡少梦多、下肢肿胀、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濡。

脾虚气陷型:
心跳气短,自汗,精神疲倦,四肢无力,纳差便秘,肛门下坠,便时痔脱出难以自纳、舌质淡,有齿痕,苔水滑、脉细弱或沉而无力。

中医肛肠科如何辨证施治

中医肛肠科如何辨证施治

中医肛肠科如何辨证施治中医肛肠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诊治肛肠部位的疾病,如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肛肠科是如何进行辨证施治的。

一、中医对肛肠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认为,肛肠疾病的发生多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逸失度、脏腑虚弱等因素有关。

外感六淫中,风、湿、热邪常是导致肛肠疾病的主要因素。

风邪善行而数变,多与热邪相合,引起肛门周围皮肤瘙痒、肿痛;湿邪重浊黏滞,易侵袭下焦,导致肛门部位潮湿、糜烂;热邪则易灼伤脉络,引起便血、疼痛等症状。

内伤七情中,忧思恼怒等情绪过度,可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肠道津液,引发便秘、肛裂等;或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下注肛门,形成痔疮、肛瘘等。

饮食不节也是肛肠疾病的常见原因。

长期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可内生湿热,下注大肠,导致肛门肿痛、便血;饮食过少、过于精细,或素体虚弱,可导致脾胃运化无力,肠道传导失司,形成便秘,久则可诱发肛裂、痔疮等。

劳逸失度方面,过度劳累,损伤中气,中气下陷,可导致直肠脱垂;长期久坐、久站,影响气血运行,使肛门局部气血瘀滞,容易引发痔疮等疾病。

脏腑虚弱主要与脾胃、肝肾有关。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水湿内停,下注肛门,可形成痔疮、肛瘘等;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肠道失于濡润,可导致便秘,排便努挣时易损伤肛门,引发肛裂等疾病。

二、中医肛肠科的辨证方法1、辨病位肛肠疾病的病位主要在肛门及直肠。

根据症状和体征,可以判断病变是在肛门周围皮肤、肛管内还是直肠内。

如肛门周围红肿疼痛,多为外痔或肛周脓肿;肛门内有肿物脱出,多为内痔或直肠脱垂;直肠内有异物感、坠胀感,多为直肠炎等。

2、辨病性病性包括寒热虚实。

热证多表现为肛门红肿热痛、便血鲜红、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等;寒证多表现为肛门冷痛、便血色暗、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等;实证多为肛门肿痛剧烈、大便干结、腹胀腹痛等;虚证多表现为肛门坠胀、便血色淡、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等。

医院混合痔的中医护理常规

医院混合痔的中医护理常规

混合痔的中医护理常规混合痔系直肠下段肛垫发生病理性肥大。

以便血、肛门部肿物、坠胀感,异物感或疼痛为主症,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痒。

临床辩证分为: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虚。

一、基础护理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情适当调节温湿度。

2、给药护理:大便后遵医嘱用中药坐浴、中药熏洗、局部中药换药治疗。

手术切口可用红外线照射每日一次。

3、饮食护理:鼓励多饮水,多进食蔬菜、水果以及含维生素及粗纤维的饮食,忌烟、酒、辛辣及煎烤等刺激之品。

4、情志护理:做好患者情志护理,消除顾虑和对手术的恐惧感,取得患者合作。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排便时如痔核脱出,应及时还纳。

(2)内痔伴有感染或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或炎性外痔者应卧床休息并报告医师。

(3)术后出现大便出血呈喷射,或患者感下腹胀痛、有便意、头昏乏力、心悸口渴、额上汗出,脉细数而弱者,为有术后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师,同时做好抢救准备。

二、临证(症)施护1、风伤肠络证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苔薄白或薄黄脉数。

护理:(1)做好情志护理,防止皇者便血时过分紧张、惊恐加重出血。

(2)大便时出血,应观察出血性质及血量,并应与上消化道出血相鉴别。

(3)大便带血或滴血量少色红时可用云南白药换药。

(4)肛周皮肤瘙痒时,用祛痒洗散坐浴,外涂下、湿疹止痒膏,便后苦参坐浴。

2、湿热下注证候: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护理:(1)做好情志护理,防止患者便血时过分紧张、惊恐加重出血。

(2)嘱病人卧床休息,以侧卧为宜,避免久站久坐。

(3)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内服麻仁丸。

术后应防治腹泻,以免肛缘水肿。

(4)加强饮食调养,忌辛辣、燥热之品。

(5)便后苦参熏洗,肛内纳入痔疮膏,外敷消炎止痛膏。

3、气滞血瘀证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痔(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中医病名:痔(1)症状:①间歇性便血:特点为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血不与粪便相混淆。

亦可表现为手纸带血。

②脱垂:便后颗粒状肿物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喷嚏时都可能脱出。

③肛门不适感:包括肛门坠胀、异物感、瘙痒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

(2)体征:肛检见齿线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肤隆起,连成整体,质柔软,多位于3、7、11点处。

具备以上第(2)项加第(1)项中的①或②,诊断即可成立。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且肛肠分会和中围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二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4类;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1)临床表现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I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In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IV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检查方法①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痔疮的护理措施

痔疮的护理措施

痔疮的护理措施痔疮,是指直肠及肛管部位的血管丛扩张或静脉曲张所导致的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为了缓解痔疮的症状、加速康复,以下是一些痔疮的护理措施的介绍。

1. 保持肛门清洁:肛门周围的清洁是痔疮护理的基本步骤。

每次排便后,用温水轻柔地清洗肛门周围,可以使用温和的洗液,但要避免使用香皂或者刺激性清洁剂。

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肛门,避免摩擦或过度擦拭。

2. 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是痔疮护理的重要环节。

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排便,减少便秘,缓解肛门周围的压力。

同时,要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咖啡、酒精等,以免加重痔疮症状。

3. 避免久坐或久站:长时间的久坐或久站会增加肛门周围的压力,使痔疮症状加重。

如果需要长时间坐着,可以选择一个坚固、宽大且有透气性的座椅,同时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活动一下,促进血液循环。

4.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肛门周围的肌肉力量,减少痔疮的发生和复发。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但是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或出现其他不适。

5. 坐浴疗法:坐浴是一种常用的缓解痔疮症状的方法。

将温水倒入适合大小的坐浴盆中,将臀部浸泡在其中约15分钟。

坐浴可以缓解肛门瘙痒、疼痛等不适感。

建议每天坚持使用坐浴疗法,但要避免过热水温或过长时间的浸泡。

6. 使用药物: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一些痔疮膏、栓剂或者口服药物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但是要注意,不要滥用或过度依赖药物,以免出现依赖性或其他不良反应。

7. 避免过度用力排便:过度用力排便会增加肛门的压力,使痔疮症状加重或引发痔疮出血。

在排便时,要保持自然、轻松的姿势,避免过度用力。

如果出现便意,要及时到卫生间排便,不要憋便。

8. 穿着舒适宽松的内裤:穿着舒适宽松的内裤可以减少对肛门周围的摩擦和压力,有助于痔疮的缓解。

中医辩证治疗痔疮

中医辩证治疗痔疮

中医辩证治疗痔疮发表时间:2011-02-22T14:18:14.6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12月第34期供稿作者:汪玉明[导读] 任何年龄都可发生,但临床以20~40岁最为多见,多数病人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重汪玉明 (黑龙江省五常市人民医院 150236)【中图分类号】R2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432-02 【关键词】肛肠痔瘘肛肠痔瘘病俗称痔疮,是直肠末端粘膜下、肛管和肛门缘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柔软的静脉团;或肛门缘皱襞皮肤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或肛门静脉破裂、血液瘀滞形成血栓。

任何年龄都可发生,但临床以20~40岁最为多见,多数病人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重。

内治法主要针对便血、肛门疼痛和痔核脱出,药物外治还有清热消肿作用。

目前提倡用各种药物注射、枯痔、结扎等进行根除。

选取2009年收治的痔疮100例运用中医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收治的100例痔疮患者,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15~73岁,平均41.5岁。

病程最短1d,最长13d,平均5.03d。

内痔10例,炎性外痔6例,血栓外痔16例,混合痔46例,肛裂10例;其中疼痛96例,出血65例,水肿91例,脱出51例。

2 辨证论治2.1 内治法凡不适宜用手术治疗的内痔、外痔、混合痔,如伴有感染、体虚、妊娠及其他疾病时,都可采用内治的办法。

2.1.1 气滞血瘀肛门坠胀疼痛,内痔痔核脱垂,嵌顿不能复位,肛管紧缩,严重时肛缘水肿,皮下血栓,触痛明显,影响排便。

外痔肛缘肿物突起,排便时可增大,有异物感,局部可触及皮下有硬性结节,便干。

舌黯红,苔黄,脉弦、涩。

气滞血瘀,血络痹阻而肛门生痔,肛门坠胀疼痛。

祛瘀活血,用止痛如神汤(《医宗金鉴》)加减。

大便秘结可用生大黄、全瓜蒌通便。

2.1.2 血热肠燥内痔便血,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样出血,色鲜红,便秘或有肛门瘙痒,心烦口苦。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

中医肛肠科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治疗疾病中医肛肠科是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的学科。

在治疗肛肠疾病时,辨证论治的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通过对疾病症状、体征等的综合分析,判断其病因、病机,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肛肠科,常见的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等,其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因此,准确的辨证论治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肛门局部的形态和色泽等。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提示气血不足,舌苔黄腻可能表示体内有湿热。

闻诊包括听患者的声音、呼吸以及嗅患者的口气、分泌物等气味。

问诊则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肛门疼痛的性质、便血的颜色和量、大便的情况等。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肛门局部的肿块、压痛等。

以痔疮为例,中医认为其发病多与风、湿、热、燥、气虚、血虚等因素有关。

如果患者表现为肛门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回纳,伴有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多辨证为中气下陷证。

治疗上应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法,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对于肛裂患者,如果大便干结,排便时肛门疼痛剧烈,伴有口干口臭,舌红苔黄燥,脉洪数,多辨证为燥热内结证。

治疗应以清热润肠通便为主,方选麻子仁丸加减。

肛瘘的辨证则较为复杂。

若局部红肿疼痛,脓液黄稠,伴有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多为热毒炽盛证,治疗当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常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若瘘管日久不愈,脓液稀薄,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多为气血两虚证,治疗宜益气养血、托里生肌,常用十全大补汤加减。

肛周脓肿在未成脓期,若局部红肿疼痛,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脉数,多为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已成脓者,则应及时切开排脓。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还注重整体观念。

肛肠疾病虽病位在局部,但与全身脏腑经络气血密切相关。

例如,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肛肠疾病的发生,而便秘又可能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肾阳不足等有关。

中医护理临床常见症状及疾病辩证施护 痔

中医护理临床常见症状及疾病辩证施护 痔

四、辨证施护
(五)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 了解患者有无排便困难和肛门疼痛情况。 ➢ 了解患者便血时是大便表面带鲜血或是便后滴血、喷血,
便血量的多少,有无黏液。便血次数及伴随症状。 ➢ 了解患者排便后有无肿块脱出,询问患者肛门是否有瘙痒
感,是否有肿物嵌顿史。 ➢ 观察痔核的大小、有无脱出、表面是否糜烂或坏死。 ➢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若出血量多及时报告医师。
四、辨证施护
(二)护治原则
消除痔的原因。内痔治疗的重点在于缓解症状,减轻 痛苦,同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决定痔的治疗方法和手术 方法;外痔以外治为主,亦可采用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 在于缓解其症状;混合痔则结合前两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 法。
(三)证治分类
1.内痔 (1)风热肠燥 (2)湿热下注 (3)气滞血瘀 (4)脾虚气陷
四、辨证施护
(五)护理措施
3.饮食护理
➢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荤素搭配 合理。
➢ 宜多吃蔬菜、水果,多饮开水,少食辛辣、香燥、海腥发 物、刺激性食物及肥腻之品,如肥肉、鱼虾、辣椒、酒等。
➢ 辨证施食。
四、辨证施护
(五)护理措施
4.情志护理
➢ 患者因反复便血或疼痛,可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护士 应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增加对疾病的了解,消 除恐惧心理。
(一)诊断
2.外痔 (1)症状: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 (2)外痔分类:外痔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下部位,外痔可 分为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3.混合痔 (1)症状:具有内、外痔的临床表现,可见便血及肛门 部肿物,可有肛门坠胀、疼痛或异物感,可伴有局部分泌物 或瘙痒。 (2)发病特点: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 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 (3)专科检查肛检可见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 肿物。

肛肠科常见病种诊疗方案

肛肠科常见病种诊疗方案

痔(混合痔、内痔、外痔)的诊疗规范肛肠科常见病痔是指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齿线远侧皮下的直肠下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

在肛肠疾病中,痔是最常见的,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

本病以便血、痔核脱落、肛门不适为临床特点,属中医学中“痔”的范畴。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症状(1)间歇性便血:排便时滴血、射血,量多,色鲜红,也可表现为手纸染血。

(2)脱垂:便后痔核脱出肛外,初期可自行回复,后期需用手托回或卧床休息才可复位,严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时都可脱出。

(3)肛门不适:可有肛门坠胀、瘙痒、潮湿或异物感。

(4)肛门疼痛:有肛门水肿或血栓形成者,可出现肛门疼痛。

2、体征(1)肛门视诊:需采用卧位和蹲位两种体位检查,肛缘可见皮赘或半圆形隆起或痔核脱出。

(2)直肠指检:对痔的诊断意义不大,但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如直肠癌、直肠息肉等。

(3)肛门镜检查:可见齿线上方粘膜隆起,大小不等,表面充血糜烂或呈灰白增厚。

二、痔的分类根据痔的所在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内痔位于齿线上方,表面为直肠粘膜所覆盖,常见于左侧、右前和右后位。

可分为四期。

一期内痔:以便血为主,无痔核脱出。

二期内痔:排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回纳。

三期内痔:痔核脱出肛外需用手辅助才能回纳。

四期内痔:痔核长期在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出。

2、外痔位于齿线下方,表面为肛管皮肤所覆盖,可分三种。

结缔组织外痔:肛缘皮赘突起。

静脉曲张性外痔:腹压增高时,肛缘皮下静脉丛扩张淤血。

血栓性外痔:肛缘皮下有血栓形成。

3、混合痔齿线上下方内、外痔连成一个整体。

三、中医证侯分类(1)风伤肠络证侯:便血色鲜红,滴出或喷射状,量较多,肛门瘙痒,口燥咽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证侯:便血色鲜红,痔核脱出肛门外或肿痛糜烂,有渗液,肛门灼热、潮湿,或伴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气滞血瘀证侯:内痔脱出嵌顿,表面紫暗糜烂,疼痛剧烈,肛门紧缩,大便密结、小便不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涩或弦。

痔的中医护理常规

痔的中医护理常规

痔的中医护理常规痔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好发于20岁以上的成年人,儿童很少发生。

因饮食不洁,嗜食辛辣肥腻,燥热内生,下迫大肠及久坐久蹲、经常便秘努责、负重远行、妊娠多产等所致湿热内生,气血不调,血行不畅,经络阻滞,瘀血浊气下注肛门而形成本病。

以便血、肛门有肿物、坠胀、异物感或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内痔生于肛门齿线以上,其特点是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

外痔生于肛门齿线以下,其特点是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

混合痔具有内痔、外痔双重症状。

一护理评估1、患者的职业、饮食、排泄习惯及诱发因素。

2、排便有无疼痛、便血、便后有无肿块脱出等。

3、直肠检查结果。

4、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痔发作期要侧卧位休息。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干燥,便后坐浴。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排便时如痔核脱出,应及时还纳。

(2)内痔伴有感染或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或炎性外痔者应卧床休息并报告医师。

3、给药护理大便后遵医嘱用中药坐浴、中药熏洗、局部中药换药治疗。

手术切口可用红外线照射每日一次。

4、饮食护理(1)鼓励多饮水,多进食蔬菜、水果以及含维生素及粗纤维的饮食,忌烟、酒、辛辣及煎烤等刺激之品。

(2)气滞血瘀者给予活血化瘀及补气养血之品;脾虚气陷者宜食益气健脾食物,忌酸冷饮食;风伤肠络者应多进食清热解毒及凉血祛风之品;湿热下注者宜进食清热利湿及凉血止血之品。

5、情志护理疏导患者情志,消除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6、临证(症)施护(1)术后出现尿潴留,但经诱导无法解除者,穴位按压或导尿。

(2)术后半月内为痔核坏死脱落阶段,嘱者减少活动,密切观察便血情况。

(3)疼痛剧烈者,必要时给予镇痛剂。

三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1、风伤肠络(1)主证:大便带血、呈滴血或喷射状,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

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三)便秘 1.保持大便畅通,排便时勿久蹲及努挣。 2.晨起饮温开水不少于500ml,无糖尿病患者 可饮蜂蜜水,每日饮水量2000ml以上。 3.腹部按摩。
•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大肠、小肠、直肠下段、三焦、 内分泌等穴。 •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曲池、合谷等穴。 • 6.遵医嘱穴位贴敷。
• • • •
5.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7.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8.腹部按摩(详见附录2)。
• • • • • •
(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1.遵医嘱中药熏洗。 2.排尿困难。 (1)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2)热敷下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等穴。
• (二)肛周肿胀 • 1.观察水肿程度、周围皮肤完整性,有无破 损、出血等。 •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避免久坐、久站。 • 3.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 4.保持大便畅通,排便时勿久蹲及努挣。
• • • •
5.遵医嘱物理疗法。 6.遵医嘱中药熏洗。 7.遵医嘱中药湿敷。 8.遵医嘱中药外敷。
• 2.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便纸宜柔软细腻。 • 3.忌久坐、久立或久蹲,避免坐于过热、过冷、潮湿物体 或地面。 • 4.教会患者做提肛运动。方法:深吸气时收缩并提肛门, 呼气时将肛门缓慢放松,一收一放为1次;每日晨起及睡 前各做20~30次。
• (二)饮食指导 • 忌食酒及辛辣、发物等。 • 1.气滞血瘀证:宜食理气通络、活血化瘀的食物,如苹果、 玫瑰花、萝卜等。食疗方:玫瑰茶。 • 2.湿热下注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丝瓜、 藕等。食疗方:赤小豆粥。
•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脑、肾、膀胱、交感、神门、 皮质下等穴。 • (5)遵医嘱药熨,取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 • (6)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 • (7)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药坐浴水温适宜,一般控制在38~40 ℃之间。
SUCCESS
THANK YOU
2019/11/4
? 湿热下迫 症见肛门肿物脱出,不能自行纳入,肛门疼痛 剧烈,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紧。
? 施护原则 清热燥湿,活血止痛 ? 护理
1.口服止痛汤合芍药甘草汤。 2.重视患者主诉。观察术后伤口的情况,正确评估其疼 痛的程度。鼓励患者深呼吸,用各种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 力。可指导口含巧克力,放松情绪。必要时使用止痛剂。 3.保持病室安静。在夜间尽量关灯,减少噪音,帮助患 者尽快缓解疼。 4.中药坐浴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5.食疗可清蒸茄子,无花果炖猪肉或红糖金针汤(金针 菜120克,红糖120克)温服,每日一次。 6.提肛锻炼要求术后肛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后练习为 宜。以免过早练习引起肛门伤口局部不适感。
痔疮的辨证施护
痔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本病 的发生主要是饮食不节、久病、久坐、久行 等因素,导致湿热内生、湿热下注、气血淤 滞、筋脉横解而成痔,发病时常影响患者生 活质量。
辨证施护
? 风伤肠络 症见大便带血或便纸带血,或便时、便后滴血, 呈喷射状,血色鲜红,肛门不痛,二便正常。舌红苔薄白或 薄黄,脉浮数。
请您思考
?中药坐浴水温及时间范围? ?风伤肠络 、热盛肠燥及湿热下迫的施护原
则分别是什么?
谢谢!
SUCCESS
THANK YOU
2019/11/4
? 施护原则: 清热凉血,疏风止血。 ? 护理:
1.口服便血合剂(炒槐花,地榆炭,荆芥穗,黄芩,仙 鹤草,细生地,当归)。
2.在春夏两季多服用丝瓜饮或槐花饮(陈槐花10克,梗 米30克,红糖适量煮汤)代饮服;秋冬季节可食用木耳芝 麻茶。
3.肛门收缩运动:在排便前、排便中和排便后这段时间 里,用约5分钟的时间,主动收缩和舒张肛门括约肌,可 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肛门括约能力。
? 热盛肠燥 症见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滴出或喷射状;大便 干燥,肛门疼痛,便时尤甚;或便时肛门有肿物脱出,有 时难以纳入。伴有心烦口干,舌红而干,脉弦数。
? 施护原则 清热润燥,凉血止血
? 护理
1.汤药宜偏凉口服用,可服秦艽防风汤合润肠丸加减。
2.饮食以清淡,富含高纤维素为原则。积极防治便秘, 对有便秘倾向者可食用麻油、花生油或核桃仁、花生米等。 药膳方:苦参红糖鸡蛋。苦参60克,鸡蛋2枚,红糖60克 共煮,蛋熟后连汤顿服。每日1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