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_UG有限元焊接分析_沈春根

合集下载

15_UG有限元带阻尼振动分析_沈春根

15_UG有限元带阻尼振动分析_沈春根

0D单元
1D单元
0.2 弹簧单元 – 属性参数表(一维弹簧单元)
PELAS (CELAS2)
PELAS (CELAS1)
0.3 弹簧单元 –
属性参数表(三维弹簧单元CBUSH)
注意:CBUSH1D为一维弹簧单元
0.4 阻尼单元 – 描述
0D单元
1D单元
0.5阻尼单元 – 参数表
PDAMP (CAMP1)
PDAMP (CDAMP2)
0.6 质量单元- 描述
0D单元
1D单元
0.7 质量单元- 参数表
PMASS (CMASS1)
PMASS (CMASS2)
0.8 创建弹簧、质量和阻尼单元的2种方法
1.1 弹簧质量单元静力学分析- 提出问题
此端固定, Z拉伸方 向
弹簧刚度 设定为 10N/mm
计算弹簧的变形量
该节点固 定,X方 向变形
弹簧刚度 设定为 10N/mm
采用有限元计算固 有频率
该节点 质量为 1Kg
2.1 无阻尼单自由度振动系统 – 理论公式
K=1000N/m; M=1Kg。
理论计算: f = 15.924 Hz。
2.2 固有频率计算 – 创建弹簧单元并设置参数
创建1条 直线和2 个点
此端向 下拉力 10N
1.2静力学分析- 构建fem模型及参数
拉伸Z 方向
还可以采用 单元创建命 令(手工)
阻尼系数不影响 静力学计算结果
1.3静力学分析- 构建的弹簧单元
隐藏辅 助线
网格显 示和标 签显示
1.4静力学分析-构建sim模型并求解结果
位移云图
反作用力云图
2.0无阻尼单自由度振动系统 – 固有频率计算

24_UG声振基础案例_沈春根-免费分享

24_UG声振基础案例_沈春根-免费分享

1.3 FEM-对声波域(包络体)划分网格1
物理属性-打开其对话框-类型切换为 【PSOLID-声学流体】-创建-打开 【PSOLID-声学流体】对话框,点击 【选择材料】;
进入【材料列表】-选取空气(Air,必 要时自定义声域体材料)-确认,返回完 成操作;
一般来说,对于声学体材料,只需要密 度、体积模量和声速中的两个即可。
网格效果和导航器 特征树如图所示。
1.2 FEM-建立曲面包络体
插入-曲面包络-曲面包络方案,打开对话框; 选择全部2D单元,分辨率(全局解析度)设为5mm(建议自动计算); 点击【点】对话框,选择坐标原点作为包络的中心点,确认; 在导航器窗口,如图所示,点击【包络】,注意特征树发生了变化。 隐藏【2D收集器】,即可看到该几何体(声波域、声学体、空气),默认呈现半透明。
1.4 FEM-对声波域(包络体)划分网格2
3D扫略网格(六面体)-选择源面-定义 单元类型为:CHEXA(8)-Acoustic Fluid;
定义单元大小(依据参见后页); 定义网格收集器。
1.5 FEM- 对声波域划分网格3
要计算最大单元大小,可将最大频 率转换为最大波长并除以 6;
本案例分析上限频率4000Hz,声速 按照340m/s(声速等于波长乘以频 率),那么最大单元大小约为: 14.17mm;
通过指定最大频率来定义单元大小, 可使用支持对话框内单元大小框中 的 SizeForAcoustics 函数。
结构体单元和声域体单元,两者的单元阶次尽量一致, 给两者接触(耦合)计算带来方便!
触参数、定义扰动频率; 4. 求解和后处理。
关键词:曲面包络、Acoustic Fluid(声学流体)、(声)流体-结构耦合

UGNX有限元单元质量检查沈春根

UGNX有限元单元质量检查沈春根
确保网格/单元的质量和一致性。 确保有限元模型(几何体、网格、参数等
数据)是否符合求解的要求。
1.2 有限元模型检查 – 主要内容和命令1
是最基础的,也是 最重要的命令之一!
1.3 有限元模型检查 – 主要内容和命令2
2.1 单元质量检查 – 评价/检查指标(系统检查)
2.2 单元质量检查 –检查指标(用户可控)1
更新有限元模型:单元解锁之后,一般需要 进一步操作更新有限元模型。
红色为错误单元,黄色为警 告单元;
一个一个查看选项的指标, 可以观察得到哪项指标超差。
3.2 检查实例 - 进一步核查哪项指标超差
3.3 检查实例 – 修改阈值即可通过检查
实际中不建议这么 操作!
3.4 检查实例 – 改善单元质量的方法
单元类型: CQUAD4 单元大小: 2.5mm;
方法1:改 变单元类型; 方法2:减 小单元大小; 方法3:修 复单元,见 下面内容!
单元类型: CTRIA3
单元大小: 3.5mm;
4.0 修复单元方法- 常见的有3种
方法1:分割单元(分割壳),使得单元类型更加简 单,比如对1个四边形单元分割成2个三角形单元,成 功率高得多。
方法2:拖动节点,重新定位模型中的个别节点位置, 改善单元形状的宽高比。
方法3:删除单元,重新手工划分更为简单类型的单 元,降低单元的阶次。
0.805927,就是等边四面体的高度与边长之比, 其结果就是宽高比。 使用等边四面体单元,宽高比值为 1。
定义五面体和六面体的宽高比,略有不同。
2.5 单元质量检查 – (部分单元)阈值示例
根据超出阈值的范围,分为警告和错误两类级别!
3.1 检查实例- 四边形单元 – 按默认限制值结果

18_UG NX有限元应力集中问题的讨论_沈春根

18_UG NX有限元应力集中问题的讨论_沈春根
弹性模量:200GPa;
泊松比:0.25;
板尺寸 500*500*20mm; 孔直径20mm; 一端约束,一端拉力 0.05MPa(压力); 3D扫掠网格,单元 10mm;
1.2、板中间小孔应力集中- 有限元计算结果
应力最大值: 0.157MPa, 位于孔四周
1.3、小孔应力集中- 有限元计算应力分布图
采用等值曲 面显示模式; 孔Y轴的两 个方向出现 最大值; 孔X轴的两
个方向出现
最小值 ;
1.4、小孔应力集中- 理论计算值及其分布图
孔放大
计算出的理论 最大值为3q, 即0.15MPa
施加载荷q为 0.05MPa
孔Y轴的两个方 向出现最大值
2、孔四周单元大小对最大值的影响
单元大小:5mm; 最大值:0.161MPa;
单元大小:2.5mm; 最大值:0.168MPa;
3、孔大小对最大值的影响
孔直径:10mm; 最大值:0.147MPa; 单元大小:10mm
孔直径:5mm; 最大值:0.145MPa; 单元大小:5mm
4、孔形状对最大应力值的影响
椭圆孔长半轴10mm,短半
轴8mm;
过减小单元大小的手段来消除应力集中,是不现实的。
结构的形状比结构的尺寸对应力集中的影响,更加显著。 研究应力集中的发生及其规律,显然需要做更多的分析数
据和比较,才能对应力集中现象有更深的理解!
UG NX有限元培训 – 专题18
UG NX有限元分析
应力集中的讨论
江苏大学 沈春根
2017年9月第1版
适合:应力集中分析和 疲劳分析应用场合
目录
理论计算值和有限元计算的对应力集中最大值的影响;

34_UG声学边界元基础案例_沈春根

34_UG声学边界元基础案例_沈春根
UG NX有限元培训 – 专题34
NX有限元分析 声学基础案例
(基于 Simcenter Acoustic BEM,NX12.0及以上版本)
江苏大学 沈春根
2020年2月 第1版
了解声学基础知识; 熟悉NX仿真流程。
0.1 Simcenter Acoustics BEM基本概念
使用边界元法 (BEM) 的 Simcenter Acoustics BEM 求解器 环境可以对内部和外部的声学与声振问题进行求解。
打开新建FEM对话框,默认求解器 Simcenter Acoustics BEM,分析 类型:直接声学,确定-进入FEM 环境;
Step1.2 划分2D网格(作为声波传递到潜水器模型的边界)
OR
2D网格-单元类型:TRI3 Acoustic,单元 大小150mm,默认网格收集器,确定;
注意,单元大小也可以输入函数式,括号 内的数值和分析频率最大值有关;
可以计算不同声源产生的声压大小(或者功率大小)、 不同的声源距离,对壳体表面声压的变化;
如果声源所处的方位变化,比如和X轴成45度的角度,可 以计算相应的声压分布变化。
5. 总结和说明
建议进一步了解术语和关键词:BEM(边界元)、直接 /间接声学、网格体素、声学流体及其属性、定义声学 材料的参数(比如水、空气)、定义单元大小函数、 声波源类型、声波指向性(指向极坐标图的含义)、 声压级、麦克风(传感器)网格、吸声器(材料)等。
求解声波传递至潜水器壳体表 面的最大声压级(dB);
画出250Hz和1000Hz下的声 波指向图(方向性分析图);
分析频率为250、500、750、 1000Hz等4个频率。
Step1.1:构建CAD模型,新建FEM文件

17_UG有限元扭转刚度计算_沈春根

17_UG有限元扭转刚度计算_沈春根

显然:传动轴设计精度和设计要求越高,该规定
值[θ]越小。 计算出传动轴实际的单位长度扭转角之后,实际 的抗扭刚度就是扭矩除于该单位长度扭转角。
1.3 扭转刚度基本概念 – 应用有限元计算的必要性
通过理论计算可以得到单位长度的扭转角度,和规 定值相比较,从而判断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但实际中,传动轴形状和截面比较复杂,难以通过理 论计算得到扭转角度; 而采用有限元计算,效率高,可以快速计算出整个 长度上最大变形长度值,换算得到最大扭转角度,进
(相对扭转角)为:0.137
(°/m) 可见:刚度满足一般要求, 即小于0.2(°/m)。
5 总结- 扭转刚度校核的基本步骤
采用有限元计算出传动轴切向的最大变形量χ;
换算出轴向长度上的最大扭转角为:χ/d,单位为rad。其中d 为传动轴的最大半径,单位为mm; 转换成单位为度的最大扭转角,即为:χ*180/d*π,单位为° (度); 计算出单位长度扭转角(相对扭转角),即为: χ*180/d*π/L,单位为(°/m)。其中L为轴向总长度,单位 为m; 结果评判:即上述计算值是否超过设计允许的相对扭转值0.2~1 (°/m)。
UG NX有限元培训 – 专题17
UG NX有限元分析 扭转刚度的计算
江苏大学 沈春根 杭州 Teelon
适合:轴类、套筒类传
济南孔维忠
2017年6月第1版
动件的刚度性能评价
目录
扭转刚度基本概念
扭转刚度理论公式和实例 UG有限元计算实例1-对比 UG有限元计算实例2
1.1 扭转刚度基本概念 – 相对扭转角
理论计算值为0.00222 °
4.1 有限元应用实例2 – 提出问题
联轴器一端固定,另一端受到1000N.m的扭矩;轴向长度为130mm;最 大直径为:100mm;材料为45钢; 计算其最大应力、最大扭转角和单位 长度扭转角。

27_UG非线性基础案例SOL106_沈春根-免费分享

27_UG非线性基础案例SOL106_沈春根-免费分享
UG NX有限元培训 – 专题27
UG NX有限元分析 非线性基础案例(SOL 106)
沈春根、 关天龙、孔维忠 2016年10月第1版 2019年7月第2版
已熟悉SOL101和自定 义本地库材料的操作
1. 问题提出:超出弹变范围后的应力、应变如何求解?
P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Sim
结构尺寸如图所示,材 料为Q235;
5. SOL106操作主要步骤
建立FEM模型,主要定义应力-应变曲线(表格数据), 定义初始屈服值;
建立SOL106解算方案: 1)输出请求中激活:应变; 2)工况控制中定义:增量值; 3)模型数据中激活:大应变。
查看非线性应力和非线性应变解算结果。
4.1 SOL106解算方案主要步骤
输出请求:激活应变; 非线性参数:设置增量
数为20; 模型数据:激活大变形。
4.2 SOL106解算成功,后处理窗口
4.3 采用SOL106计算塑变阶段的变形情况(F为200N)
4.4 采用SOL106计算塑变阶段的变形情况(F为400N)
采用SOL106非线性模块计算出塑变阶段的数据,更符合真实的应力-应变规律!
一个端面固定约束,另 一侧棱边承受载荷;
载荷产生的实际应力超 出屈服强度后,其真实 变形需要采用SOL106求 解器。
2.1 自定义应力-应变曲线1(定义本地材料的参数)
2.2 定义应力-应变曲线2(表格内的数据,来自网络)
确定后,进 一步定义初 始屈服点/值
3.1 采用SOL101计算弹塑临界阶段的变形情况(F为100N)
外载荷小于100N左右,板材的变形符合胡克弹变规律的(本构模型)。
3.2 采用SOL101计算塑变阶段的变形情况(F为200N)

11_UG NX有限元对称零件分析实例_沈春根-免费分享

11_UG NX有限元对称零件分析实例_沈春根-免费分享
建立对称约束; 建立其他约
束条件; 施加轴承载
荷;
1.5实例1-对称约束-约束模型和结果
内孔 固定
轴承 载荷
对称 约束
和全模型做 对比分析
2.0.1 轴对称分析-基础知识1
旋转体零件且施加载荷和约束仅为径向和轴向(即 没有相切分量)时,即可采用轴对称分析方法;
非常适合回转轴、压力容器等旋转零件; 操作时,在轴侧的剖切平面上创建有限元模型,大
பைடு நூலகம்
两侧内 孔固定
承受轴 承力载

当零件的结构是对称 的,且包含对称的约 束条件和载荷,则可 以通过将模型切割成 一半,仅分析一半模 型来简化问题。
1.2实例1-对称约束-在理想化中拆分体
1.3实例1-对称约束-处理FEM模型
隐藏一半的多边形体; 赋予材料、物理和网
格属性; 网格划分;
1.4实例1-对称约束-处理SIM模型
2.5 实例2- 进行2D网格划分,并定义材料属性
默认即可
2.6 实例2- 新建仿真、解算方案和施加条件
2.7 实例2-结果显示
剖面结果显示
3D轴对称显示
内压均 布10MP
轴端棱 边固定
2.2 实例2- 新建FEM,选择轴对称结构类型
2.3 实例2- 切换到理想化环境提升体、拆分体
检查模型的 Z轴为对称 轴,否则对 模型进行变
换。
2.4 实例2-切换到FEM模型
步骤2: 选中一个剖面, 通过仅显示,显 示其片体。
步骤1: 检查仿真导航
器各个节点的 变化; 同时隐藏一半 的几何体。
UG NX有限元教学和培训 – 专题11
UG NX有限元分析 常见对称零件分析和应用

31_UG流体基础案例旋转参考系_沈春根-免费分享

31_UG流体基础案例旋转参考系_沈春根-免费分享
的过渡面。
1.2旋转参考系(RFR)的示例2_轴向风扇流分析
① 管道; ② 惯性流体域(两
处); ③ 风扇或者各类叶轮; ④ 旋转参考系中的流
体域。
构建3个 流体域
2. 背景和要求
风扇叶轮介质:空气; 工况转速1000rpm; 求解工况转速下的流场; 求解不同转速下,最大流
速和最大压力(静压)的 流场及其变化。
4.1 编辑解算方案和求解-选择湍流模型
在导航器窗口,选中Solution 1右键-编辑- 打开对话框;
解算方案细节-湍流模型,切换 为标准的K-Epsilon模型。
4.2 编辑解算方案和求解
根据
求解
需要
5.1 后处理- 光顺-速度场
在导航器窗口,双击-结果Flow – 进入后处理窗口;
3.7 前处理-定义入口和出口边界条件
仿真对象类型-流边界条件,打开 对话框;
类型:开口; 依次选择惯性流体域四周侧面(选
择左、右面,作为出口和入口); 其他参数默认,确认。
3.8 前处理-定义入口和出口边界条件-效果
入口: 开口
流动面:惯
性流的四周 +旋转流的
3个面
出口: 开口
惯性流体域和旋转流体域两个几 何体独立,不能布尔求和。
最终获得叶轮、旋转流体域和 惯性流体域等3个体。
叶轮模型隐藏,不参与仿真计 算。
3.3 前处理- 新建FEM,网格划分
内:旋转流体域;外:惯性流体域。 对于复杂模型,建议在CAD中进行几何
体检查,避免网格划分失败。
应用模块、前/后处理; 新建FEM,Simcenter 热
依次点开:流-增量12 - 速度 (单元-节点) - 幅值(方向根 据需要选择);

1_UG有限元难理解术语及其应用NO1_沈春根

1_UG有限元难理解术语及其应用NO1_沈春根

目录
仿真坐标系
网格配对条件
1D连接用法
本知识点为第1部分, 第2部分还在不断 地补充和完善中 ---
接触和粘结条件
1.1 仿真坐标系的类型
绝对坐标系(ACS,全局坐标系):永久不能动; 工作坐标系 (WCS):可以移动,创建节点坐标系以之 作为参考; 局部坐标系:用户自定义,有助于构建FEM模型; 节点位移坐标系:定义节点位移限制时,要使用它; 节点参考坐标系:提供节点参考坐标值,创建附加网 格有用。
的情况(网格配对条件和曲 面接触网格,均在FEM中定
义);
支持的解算 方案类型
4.2 接触和粘结条件- 面对面胶合
和面对面接触一样,应用于仿真文件为活动状态 的情况; 连接两个曲面,以防止在所有方向产生相对运动; 除了SOL 701 和轴对称解算方案不支持该类型之 外,适用于所有结构 NX Nastran 解算方案; 边到面胶合配对条件 – 配合拆分体使用
该操作在理想化环境下进行的; 为在FEM环境中网格配对操作 提供了条件; 注意仿真导航器窗口操作节点名 称发生的变化;
3.1、 1D连接 – 使用场合
可以用来连接一个装配 FEM 中的组件 FEM; 可以用来连接一个 FEM 中
的多个片体和实体;
使用基于 FE 的连接可更精确地控制节点位置;
或在基础几何体不可用时,使用它;
由于基于 FE 的连接没有绑定到基础几何体,因
此如果修改几何体或网格,它们可能不能正确更
新。
4.1 接触和粘结条件 - 面对面接触
定义两个曲面之间的接触;
应用在两个曲面有滑动趋势 的两个曲面之间;
应用于仿真文件为活动状态
2.2 网格配对- 类型

22_UG响应仿真SOL108应用V1_沈春根-免费分享

22_UG响应仿真SOL108应用V1_沈春根-免费分享

1.8.1、查看:扰动频率250Hz的变形云图
1.8.2、查看:扰动频率250Hz的应力云图
1.8.3、新建图表,查看A点应力响应的方法
选定 A点
类型: 应力
频率 范围
1.8.3、新建图表,查看A点应力响应曲线
第1阶固有频率下应力响应的幅值最大!
1.8.4、新建图表,查看B点位移响应的方法
该A点的 应力响应?
该B点的 位移响应?
1.2、直接频率响应分析的条件和要求2
频率 /Hz
0 200 7200
力 /N
0 1 5
阻尼值
0 0.04 0.04
扫频范围:200-7200Hz,扫频增量值:50Hz.
0.2、 直接频响分析的主要流程
建立FEM、SIM文件;
建立 SOL103实特征值解算方案; 计算模态并查看结果; 建立SOL108解算方案和解算步骤; 设置扫频频率类型和范围;
1.6、施加约束
此棱边 全固定
1.7、施加力载荷(表格场数据)
此为连 续规律 的数据
此为不连续或 者离散规律的 数据
1.7、 扰动力的规律和数据填写
扰动力的描述: 随着激励频率从200 至7200Hz,其大小 从1N增加到5N,增 加规律服从线性插 补。
1.8、 求解并查看结果(应关注模态1的对应值)
如果不关注分析模 型的模态和固有频 率,则前3个步骤可 以省略!
定义边界约束、定义扰动力(频率函数);
编辑解算方案,在参数中定义阻尼值; 求解并查看结果。
1.1、建立fem、sim和SOL103实特征值解算方案
所需模态 数量:6
1.2、查看模态振型和前6阶固有频率大小
基本确定:扫频的最 大频率为7200Hz, 最小频率200Hz。

5_UG有限元螺栓连接分析实例_沈春根

5_UG有限元螺栓连接分析实例_沈春根

蛛网连接; CBAR 或 CBEAM 单元
1D单元; RBE2 或 RBE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单元
0.2 基础- 定义螺栓特征和尺寸
A 螺栓头的直径,使用孔的边或孔的中心点来定义螺栓头的位置; B 螺栓的总长度,包括螺栓头。如果在螺纹孔中创建螺栓,则必须指定螺栓长度。 C 螺栓螺母的直径,使用孔的边或孔的中心点来定义螺栓头的位置。 D 螺栓轴直径,可通过1D 单元关联的梁横截面来控制直径。 E 螺栓的有效螺纹长度。对于螺纹孔中的螺栓,必须指定有效螺纹长度。
0.3 基础- 螺栓螺母连接FEM模型
头部孔端面 单元节点
1D单元
螺母孔端面 单元节点
0.4 基础- 螺纹连接FEM模型
头部孔端面 单元节点
1D单元
和螺纹连接 对应单元节 点
1.1螺栓螺母连接实例-指定螺栓头部及其尺寸
1.2螺栓螺母连接实例-指定螺母及其尺寸
1.3螺栓螺母连接实例-其他参数默认并确定
定义1D 属性
1.4螺栓螺母连接实例- 定义1D属性
截面尺 寸 材料,也 可自定义 材料
1.5螺栓螺母连接实例- 查看导航器窗口数据 结构及其对应关系
1.6螺栓螺母连接实例- 解算结果(垂直方向变形)
底板之间不施加 面面接触约束
底板之间施加面 面接触约束
1.7螺栓螺母连接实例-螺栓轴和接触面结果
UG有限元教学和培训 – 系列专题5
UG NX 有限元
螺栓连接分析实例
江苏大学 沈春根 2011年2月 第1版 2017年3月 第2版 UG NX8.5版本以上
目录
螺栓连接有限元基础
螺栓螺母连接实例;
螺栓螺钉连接实例; 带预紧力螺栓螺钉连接实例;

26_UG非线性疲劳分析_沈春根

26_UG非线性疲劳分析_沈春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6 耐久性步骤-新建激励
全单位周期
3.7 耐久性步骤-求解、打开和查看结果
4.1疲劳耐久评判依据
4.2 疲劳耐久分析结果评判- 疲劳寿命
疲劳寿命:最小工 作周期为855次 <10000次,说明在设 定的交变应力作用 次数完成前,该零 件就会疲劳失效。
4.3 疲劳耐久分析结果评判- 疲劳安全系数
p 导体疲劳耐久性分析结果及评判方法;
1.1 疲劳耐久性分析的用途
p 用于在简单或复杂加载条件的累积效应下,对设计结构的强度及 其耐久性进行评估。
p UG 耐久性分析包括:强度分析和疲劳分析。 Ø 强度分析:用来评估结构是否可以瞬间承受对其施加的最大静态
或瞬态应力。此静态强度评估可用于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疲劳计算。 例如,如果峰值应力超出材料的强度极限,则需要进行疲劳计算。 Ø 疲劳分析:用来根据应力或应变的时间历程来评估模型的疲劳强 度和疲劳寿命。
1.4 疲劳分析耐久分析流程-基于函数
p 加载或创建应力或应变历程的 AFU 函数; p 创建疲劳耐久性对象,定义疲劳寿命准则和用于
计算损伤命令的循环应力-应变模型; p 计算应力或应变历程引起的耐久性损伤。
1.5 疲劳分析耐久分析流程-定义S-N曲线
2.1 导体非线性静态分析(SOL106)
2.5 导体非线性静态分析(SOL106)
右击【Solution1】节点,单击【求解】后弹出【求解】 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即可进行仿真方案的解算。
2.6 导体非线性静态分析(SOL106)
非线性应力-单元-节点(Von Mises)
非线性应力-单元( Von Mises )
注:计算得到应力将应用于耐久性分析中载荷施加,应力结果影响强度安全系数

30_UG流体基础案例瞬态_沈春根

30_UG流体基础案例瞬态_沈春根

4.1 后处理 - 结果1 –速度云图
增量的时间段,和【结果采样】时间的设置一致。
4.2 后处理 - 结果2- 切割平面速度云图
在导航器窗口,双击-结果-Flow – 进 入后处理窗口;
依次点开:流-增量12 - 速度(单元节点) - X(方向根据需要选择,或 者幅值视图对话框;
来显示速度变化及漩涡产生; 等等其他的结果及其显示方式。
5.总结和说明
掌握删除面命令在构建流体域中的用法; 理解时间段(结束时间)的设置依据; 瞬态解算方案的主要参数及其设置方法; 选择合理的湍流模型,了解它们各自的运用场合。
点击【显示于(切割平面)】栏的 【选项】- 弹出切割平面对话框;
切割平面切换为【X】、剪切侧切换 为【全部输出】,X坐标中输入 【0】;
两次确认。
4.4 后处理-结果3–弯管横截面A-速度迭代显示
进一步操作,可以实现: 动画显示横截面B的速度云图(随时间
变化); 采用【分段】、【等值线】等显示模式,
解算方案细节-湍流模型,切换 为标准的K-Epsilon模型;
(如果选择解算方案类型为高级流, 则选择更高级的湍流本构模型) 解算方案类型:瞬态。
3.2 编辑解算方案-定义壁函数和选中旋涡输出结果
3.3 编辑解算方案-瞬态时间参数
由管长和速度来估算 决定了计算精度
关注弯管区域的时间段
求解
等待大概20分钟。
采用标准K-ε湍流模 型进行解算(当然, 可以采用【高级流】 提供的湍流模型)。
2.1 前处理- 构建流体域1(在i环境中)
应用模块、前/后处理; 新建FEM,Simcenter
热/流; 双击i.prt,进入理想化
环境; 提升体; 几何体准备-有界平面

14_UG有限元焊接分析_沈春根

14_UG有限元焊接分析_沈春根
此棱边或者附近建立 一条焊缝
2.0 实例基本情况- FEM模型
板1
板2
2.0 实例基本情况- SIM模型
此棱边或者 附近区域建 立不同类型 的焊接单元
2.1 CWELD实例_步骤1,weld单元
2.1 CWELD实例_步骤2,焊接属性
2.1 CWELD实例_步骤3,显示焊接单元
显示的红色区域,即 为建立焊缝(点焊)
江苏大学 沈春根 2017年3月第1版
UG NX10.0 版本
目录
焊接连接基础 CWELD命令有限元实例 点焊命令有限元实例 焊接连接的总结
1.0 焊接连接基础 – UG NX提供的方法
提供了2类焊接方法,分别是 CWELD和点焊。
CWELD为0D单元。 点焊是使用 1D 梁单元。 它们都是焊接连接的模拟。
1.2 焊接连接基础 – 点焊命令
使用 1D 梁单元(可以刚性梁/ 杆,也可以弹性梁单元),如 RBE2、CBEAM、CBA R单元。
定义 1D 单元连接,方法是将 一系列位置投影到选定的面, 这些面定义要连接的顶部和底 部网格。
2.0 实例基本情况- CAD模型
上板1材料steel,厚2; 下板2材料steel,厚2.5; 焊缝材料也是steel。
此棱边或者附近建立一条焊缝20实例基本情况fem模型20实例基本情况sim模型此棱边或者附近区域建立不同类型的焊接单元21cweld实例步骤1weld单元21cweld21cweld实例步骤3显示焊接单元显示的红色区域即为建立焊缝点焊的单元
UG NX有限元培训 – 专题14
UG NX有限元分析 焊接连接分析
3. 焊接有限元总结
从Z向变形数据结构看,点焊命令的结果偏大些,这说明 采用刚性梁来模拟焊缝相对保守;

0_UGNX有限元教学笔记2017_沈春根-免费分享

0_UGNX有限元教学笔记2017_沈春根-免费分享
① 热传导分析。 ② 流体分析。 ③ 热固耦合结构分析。 ④ 热流耦合结构分析。 ⑤ 动力响应分析。
第8天 – 内容
① 网格划分提高实例演示。 ② 对称约束实例演示。 ③ 轴对称结构应用实例。 ④ 非均匀载荷及其应用实例。
第9天 – 内容(扩展模块1)
① 屈曲失稳分析。 ② 模态结构仿真分析。 ③ 几何尺寸优化分析 。 ④ 非线性结构分析。 ⑤ 零件疲劳分析。
第10天 – 内容(扩展模块2)
② 阶梯轴零件六面体划分,轴承力载荷。 ③ 中空套类零件六面体划分。 ④ 网格细化命令演示,中间带孔底座四周应力集中案
例演示。
第4天- 内容
① 工字型底座受力分析流程,1)理想化环境提升体、 拆分体;2)2D网格划分;3)单元质量检查。
② 2D坏单元修复,1)分割壳;2)合并三角形。 ③ 稍复杂零件抽取中面演示案例。 ④ 局部加载需要,进行:1)分割面;2)分割线;3)
1)同时建立FEM和SIM;2)圆柱坐标系。
第2天 – 内容
① 演示1个prt建立多个FEM、1个FEM建立多个 SIM实例及其用途(L型底座)。
② 演示建立多个solution。 ③ 演示克隆解算方案。 ④ 建立子工况及其作用。 ⑤ 自定义材料实例演示。
第3天 – 内容
① Z字型底座受力分析流程,1)拆分六面体;2)网 格配对初步;3)单元和节点的显示;4)强调熟练 掌握分析流程的重要性。
② 0D及其应用实例:1)0D在网格点/点;2)0D均布 到棱边上;3)0D均布到面上。
③ 台阶周受到不平衡质量点,在某个转速下分析: ④ 1D蛛网连接:1)中心点和端面连接;2)中心点和
内孔圆柱面连接。 ⑤ 轴零件施加力矩实例演示。
第7天 – 内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柔性体有限元分析在UG运动仿真教学中的应用

柔性体有限元分析在UG运动仿真教学中的应用

第1期机电技术柔性体有限元分析在UG运动仿真教学中的应用何玉山谢晓华(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100)摘要:在UG运动仿真的教学中,一般是先假设零件都为刚体再进行运动仿真,但机构中往往存在柔性体零件,运动时将会发生较大的弹性形变。

应用UG的“高级仿真”模块,通过建立柔性体零件的有限元模型和仿真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求解,在运动仿真模块中,将部件模态数据添加到运动分析中并定义柔体,从而在UG运动仿真教学中实现刚柔并存的运动分析。

关键词:UG;有限元;柔性体;运动;仿真中图分类号:TP3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01(2018)01-019-02DOI:10.19508/ki.1672-4801.2018.01.007在UG运动仿真的教学中,一般是对机构的刚体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但机构中往往存在柔性体构件,这些刚体运动仿真无法表示柔性体构件的动力学特性。

对于存在柔性体构件的机构,可以使用柔性体分析方法来组合弹性变形与刚体运动,得到机构的更加真实的动力学特性。

1柔性体部件的模态分析以图1所示的曲柄滑块机构为例,假设:机体、曲柄和滑块都为刚性体,材料为Steel;连杆为柔性体,材料为ABS。

图1曲柄滑块图2连杆有限图3模态7的机构元模型位移云图1.1建立有限元模型(FEM文件)首先在UG建模模块中创建曲柄滑块机构的三维模型。

进入高级仿真模块,将连杆建立“FEM”有限元模型文件,选择有限元求解器为“NX NASTRAN”,分析类型为“结构”。

设置材料属性,在UG材料库中选择ABS。

选择具有较高计算精度的10节点四面体单元网格的“3D四面体网格”工具对零件进行网格划分,自动确定单元格大小为11.5mm,模型共划分为1779个四面体单元,网格中的节点数为3656,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

1.2建立高级仿真模型(SIM文件)新建仿真文件SIM,解算方案类型选择“SOL103柔性体”,完成解算方案的设置。

19_UG响应仿真SOL103应用_沈春根

19_UG响应仿真SOL103应用_沈春根

需要消化和深入学习内容
了解响应仿真局部放大图中各个参数的含义; 阻尼的定义、类型、测试方法和软件操作中的 设置方法; 正则模态、约束模态、固有频率、阻尼频率的概 念和相互关系;
1.3 计算传递性- 选择输入点
点击此 ID按钮
1.3需要学习的内容
结果类型:可以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中的任意
UG NX有限元培训 – 专题19
UG NX有限元分析
响应仿真(SOL103应用)
江苏大学 沈春根
2017年10月第1版
内部教学,请勿外传
案例类型
输入类型为约束:强迫运动激励(位移、速度和 加速度); 输入类型为载荷:节点力激励(力函数);
重点思考如何和研究方向、研究内容联系起来!
1.0 案例说明及其要求
1.4 新建一个瞬态响应事件
其中:持续时间和比例系数根据实 际大小进行设置!
1.5 新建1个输入激励函数 Nhomakorabea存放在指 定目录
1.6 输入激励函数
可以是自拟的理想激励函数; 也可以是实际测试得到的激励函数;
1.7.1 评估输出点-加速度
1.7.2 评估输出点-应力
1.7 需要思考
指定输出点结果为加速度,有何用处?
输入 点
棱边除Z方向之外, 全部固定; 棱边Z方向为激励 输入方向;
输出 点
求解模态及其相关信息; 3个输入点相对于输入点的传递函数(频响函数); 输入点激励为0.5*sin(360*time),评价输出点的响应(最大应力);
1.1 建立S103解算方案和基本文件
定义约束和强迫运动位置,
指定输出点结果为应力,有何用处?
在施加强迫激励前,先用XY函数工具把振动的

26_UG非线性疲劳分析_沈春根-免费分享

26_UG非线性疲劳分析_沈春根-免费分享

2.2 导体非线性静态分析(SOL106)
2.3 导体非线性静态分析(SOL106)
采用3D扫掠网格(CHEXA20)对导 体进行网格划分
2.3 导体非线性静态分析(SOL106)
导体物理属性选择 PSOLID(实体)
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应处于材料 的屈服强度与极限抗拉强度之间,极限 抗拉强度是耐久性分析结果中强度安全 系数的主要评价标准。
采用CAE软件计算得到的疲劳耐久性结果,应与实 际疲劳测试数据进行对比。
本案例使用NX10.0版本作为疲劳耐久分析软件。
导体疲劳耐久性分析结果及评判方法;
1.1 疲劳耐久性分析的用途
用于在简单或复杂加载条件的累积效应下,对设计结构的强度及 其耐久性进行评估。
UG 耐久性分析包括:强度分析和疲劳分析。 强度分析:用来评估结构是否可以瞬间承受对其施加的最大静态
或瞬态应力。此静态强度评估可用于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疲劳计算。 例如,如果峰值应力超出材料的强度极限,则需要进行疲劳计算。 疲劳分析:用来根据应力或应变的时间历程来评估模型的疲劳强 度和疲劳寿命。
导体承受交变载荷后最大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强度, 产生了塑性变形。基于此,需要采用非线性SOL106计 算出最大交变应力作为疲劳分析的激励载荷的峰值。
本案例的导体材料选用 UG NX材料库中自带的 Copper_C10100(铜合金)。
目录
疲劳耐久分析基础知识; 导体非线性静态应力分析(SOL106); 导体疲劳耐久性分析主要步骤;
1.2 耐久分析的基本方法
疲劳寿命:就是结构重复加载的周期数(加载次数), 即这些加载引发引发和扩展一个或多个裂纹,最终造成 结构的断裂和失效;
疲劳分析使用累积破坏法,根据应力或应变时间关系曲 线图估算疲劳寿命,对应S-N曲线(常用)和ε-N曲线。

12_UG NX有限元网格控制应用_沈春根-免费分享

12_UG NX有限元网格控制应用_沈春根-免费分享
UG NX有限元培训 – 专题12
UG NX有限元分析 网格控制的应用
江苏大学 沈春根 2015年2月 第1版 2017年4月 第2版Biblioteka UG NX10.0 及以上版本
目录
网格控制的用途和类型 网格控制 - 映射的孔 网格控制 – 圆角网格细化 网格控制 - 圆柱面网格细化
0.1 网格控制的用途
3 网格控制 – 圆柱面网格细化
沿着圆柱面长 度方向,创建 一个结构性单 元网格,规则 整齐;
在局部区域或者边界上细化网格; 使用边密度和面密度,可以在局部控制特定边
和特定面上单元的数量及其分布情况; 可以在倒圆角区域细化网格;
0.2 网格控制的类型
1 网格控制 – 映射的孔四周网格细化
未做映射孔网格控制
映射的孔网格控制
2 网格控制 – 过渡圆角网格细化
生成沿圆角、倒 圆或圆角表面的 长度分布的结构 性单元网格,规 则整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G NX有限元培训 – 专题14
UG NX有限元分析 焊接连接分析
江苏大学 沈春根
2017年3月第1版
UG NX10.0 版本
目录
焊接连接基础 CWELD命令有限元实例 点焊命令有限元实例
焊接连接的总结
1.0 焊接连接基础 – UG NX提供的方法
提供了2类焊接方法,分别是 CWELD和点焊。 CWELD为0D单元。
点焊是使用 1D 梁单元。
它们都是焊接连接的模拟。
1.1 焊接连接基础 – CWELD焊接单元
不是实际单元,只是简单的连接定义。在解算模型
时,NX Nastran 会在内部生成约束方程,用于定义
CWELD 连接的刚度(和CFAST相似)。 不能使用 CWELD 连接命令连接使用同一物理属性 表的 2D 网格。 必须定义焊接单元的属性(焊接材料和焊点直径)。 焊接单元不得超出被焊接的两个面的边界。
1.2 焊接连接基础 – 点焊命令
使用 1D 梁单元(可以刚性梁/ 杆,也可以弹性梁单元),如
RBE2、CBEAM、CBA R单元。
定义 1D 单元连接,方法是将 一系列位置投影到选定的面, 这些面定义要连接的顶部和底 部网格。
2.0 实例基本情况- CAD模型
上板1材料steel,厚2; 下板2材料steel,厚2.5; 焊缝材料也是steel。
此棱边或者附近建立
一条焊缝
2.0 实例基本情况- FEM模型
板1
板2
2.0 实例基本情况- SIM模型
此棱边或者
附近区域建
立不同类型 的焊接单元
2.1 CWELD实例_步骤1,weld单元
2.1 CWELD实例_步骤2,焊接属性
2.1 CWELD实例_步骤3,显示焊接单元
显示的红色区域,即 为建立焊缝(点焊) 的单元!
2.1 CWELD实例_步骤4,sim和求解
Z方向位 移云图
2.2 点焊实例_步骤1,点焊对话框
2.2 点焊实例_步骤2,点焊单元显示
建立的5个 1D刚性梁; 更新顶面、 底面网格。
2.2 点焊实例_步骤3,sim和求解
和cweld 相比,略 大些性梁!
3. 焊接有限元总结
从Z向变形数据结构看,点焊命令的结果偏大些,这说明
采用刚性梁来模拟焊缝相对保守; 当不过分关注焊缝本身的变形和应力情况下,这两种方
法都可以模拟焊接连接;
CWELD可以改变焊缝材料和焊缝大小,相对来说更加合 理地模拟焊接连接,操作更加简便,优先采用! 点焊命令中也可以采用弹性杆/梁(CBAR/CBEAM), 这意味着改变梁的材料属性和截面形状,可以来模拟焊缝 参数,从这一点来看,和CWELD原理类似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