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概念的内涵是有病原体引起的在人和人或人和动物之间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44da66c360cba1aa811daf3.png)
手足口病
易感人群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
感后可获得免疫力。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 均可发病,已夏秋季多见。幼儿园和托幼机构 已发生集体感染。
.
手足口病
临床表现 最典型表现是发热、口腔黏膜溃疡和特征性部位(手掌、足
.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的危害 青春期男性患者有时并发睾丸炎,发生率平
均为20%。睾丸炎常发生腮腺炎起病后4-5天, 可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育,其发生率约为10%。 青春期女性患者5%可并发卵巢炎,症状多较轻, 不影响受孕。
.
.
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18—24月龄的儿童可以免费接种一剂含 腮腺炎成分疫苗(如麻腮风疫苗)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良性疾病,很少被定为肿大公共卫生 问题,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引发肺炎或脑炎,有时留有长 期的后遗症甚至死亡。水痘的继发细菌感染可造成面部疤痕, 或引起坏死性筋膜炎或败血症。
.
. 32
水痘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2、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
泌物。 4、保持双手清洁,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染后(如打
喷嚏后)要立即洗手。 5、彻底清洁水痘患儿用过玩具和家具 6、患水痘后应进行隔离,避免上课、上班及前往公共场所,
避免将疾病传染给没有免疫力的人群。隔离期为发病后至水痘 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4天。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底和臀部)皮肤疱疹。手足口病多数为自限性疾病,未经治疗 7—10天可自愈。患者通常以发热、食欲不振。精神差和咽痛起 病,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手掌、脚掌以及臀部出现红色皮疹 部分患者可仅出现皮疹,而无发热。少数患者会发展为重症病例 极少数也可出现死亡。 合并症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手册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c6ffa0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8.png)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手册第一章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一、何谓传染病(一)、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者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此类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内引起,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或者产生毒素,并对正常细胞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严重时可导致感染者死亡。
这些病原体,能通过多种途径,从一个传染源 (例如病人、病畜)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人与人或者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使其他人也感染同样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普通都具有以下特点:1、病原体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少数传染病的病原体至今仍不太明确。
2、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1)流行性。
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者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普通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者集体中,短期内蓦地浮现大批患同一传染病的人。
(2)地方性。
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者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
如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
季节性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浮现季节性升高,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在夏秋季节流行。
4.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反抗力,一段时间内再次遇到该病原体的入侵而不会再感染,称为免疫。
不同的传染病,病后的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再感染。
二、何为法定传染病传染病种类繁多,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某些传染病例为法定传染病以加强管理。
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e186b4b6f111f18583d05ac4.png)
一、宣传教育我校传染病预防工作,在传染病预防领导小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通过纳入课程,纳入培训计划,走进课堂经学习、组织培训和经常性防控,最终使全校师生达到人人知种类、会预防、明病症、急就医的目的。
从而达到有效防止或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
二、传染病的定义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三类,共35种。
三、几种常见传染毒的预防(一)甲肝的症状与预防1.症状:甲肝炎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
初起时往往误认为感冒,容易被人忽视,延误病情,继而引起暴发或散发流行。
2.预防:除了积极把好"病从口入"这个关以外,可以接种甲肝疫苗,接种后产生免疫力的接近100%。
(二)结核病的症状与预防1.症状: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早期无症状或有轻微症状。
前期症状有午后低烧,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
2.预防:肺结核病的传染性强,能通过呼吸道传播。
无论对于染病还是没有染病的人,在平常都要特别注意保持空气流通。
特别是在空调间、卡拉OK等封闭地点,要多开窗通风,让太阳光线进入室内,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部分细菌,预防传染。
(三)流感的症状与预防1.症状: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
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病症。
2.预防:(1)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2)睡眠充足,多喝水;(3)应保持室内通风,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4)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无纸巾不宜用手,而是用肘部遮住口鼻;(5)常备治疗感冒的药物,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尽早服药对症治疗,并尽快就医。
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
![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566e56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07.png)
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一、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传染病那就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这可是个超重要的概念呢,在传染病学里是个基础中的基础哦。
二、感染(infection)简单说呀,就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生长繁殖的过程。
就好像有个不速之客跑到咱们身体里安家落户啦,而且还可能搞出很多坏事呢。
三、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这个有点像隐藏的小坏蛋呢。
就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是不是很狡猾呀?四、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和隐性感染相反啦,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这时候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症状,让我们知道有东西在捣乱啦。
五、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这就是病原体在人体内生长繁殖,但是人体却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不过病原体可以排出体外,这种人就像个移动的病菌库呢,一不小心就可能把病菌传给别人哦。
六、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这个时期就像暴风雨前的平静,病菌在身体里悄悄地发展,不同的传染病潜伏期可不一样呢,有的短有的长。
七、前驱期(prodromal period)这是在发病初期,在出现典型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
这时候可能会有一些不太典型的症状,像是身体在给我们发出警告,告诉我们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啦。
八、症状明显期(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这个时期就是传染病的各种典型症状都表现出来的时候,比如发热、咳嗽、皮疹之类的,这时候就很容易诊断出是哪种传染病啦。
(王)第三章第二节 预防传染病
![(王)第三章第二节 预防传染病](https://img.taocdn.com/s3/m/7bd2f18587c24028905fc313.png)
15.以下没有传染性的是( D)
A.感冒初期病人 B.感冒快好的病人 C.感染乙脑病毒的猪 D.蚊子
16.以下预防措施,不能有效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是( )
A.餐具消毒 B.保持空气流通 C.管理饮食 D.保护水源
17.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
属于( )
A.管理好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隔离病人
②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一定期限的隔离观察.其观察期限常 依据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而定。
四、分析论述题 传染病的病程较长,幼儿如果被传染,会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
育,请结合所学理论,谈谈应该如何预防传染病? 答:预防传染病要做到: 第一、管理传染源。
①早发现传染病病人;保教人员熟悉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早期症 状;幼儿园设立隔离室并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做好疫情报告。
卫生习惯;搞好环境卫生。 ②实施预防接种制度。
②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一定期限的隔离观察,其观察期限常依 据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而定。
第二、切断传染途径。 (1)经常性的预防措施:①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②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 (2)传染病发生后应采取的措施:
①病人隔离后对他原来的住所进行终末消毒 ②按照各种传染病要求的隔离期限隔离病人。 第三、保护易感者。 ①采取非特异性措施:增强儿童体质;提供合理营养;培养个人
功能: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①②③ 特异性免疫 自动免疫:持久免疫(分自然~和人工~)
被动免疫:短暂免疫(分自然~和人工~)
2.抗原:凡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
应的物质,称抗原。
(它是使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注意:能被非特异性免疫干掉的 病毒或细菌就不是抗原。) 3.抗体:病原微生物刺激人体后,机体产生一种具有抗御作用的特 异性质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抗体。
传染病定义名词解释
![传染病定义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951c46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3.png)
传染病定义名词解释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
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
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
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
传染病的分类尚未统一,有些
按病原体分类,有些按传播途径分类。
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动物传播给另一个人或动物的疾病。
病原体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例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
食物和水传播以及昆虫传播等。
传染病的流行通常需要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携带病原体并能够将其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途径。
易感人群是指
容易感染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接种疫苗、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等。
如果出现传染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避免疾病的传
播。
传染病知识培训内容
![传染病知识培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2c17c7fa0116c175e0e480b.png)
传染病知识培训内容1.一、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也就是传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传染病都有潜伏期。
所谓潜伏期,是指人们体内进入了各种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到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
二、传染病的特点1、有病原性(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例如手足口病就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2、有传染性(乙肝、肺结核等疾病都传染)3、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流行、大流行和暴发。
2)季节性: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
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3)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
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4、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
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
)三、传染病的分类(甲乙丙类39种)(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 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四、传染病的报告时限责任疫情报告人(首诊医生)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监控科,专职疫情管理员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上级;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流行病学与传染病溯源
![流行病学与传染病溯源](https://img.taocdn.com/s3/m/3aa8916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5.png)
流行病学与传染病溯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在人类或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而流行病学则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和传播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现代医学中,流行病学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
一、传染病基本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体侵入人体或动物体内,通过呼吸道、肠道、血液或性接触等方式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
传染病通过传播途径和感染源的不同,可以分为空气传播型、食物传播型、水传播型、血液传播型等。
不同类型的传染病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和传染性。
其中,空气传播型和血液传播型传染病的传播速度较快,传染性较强。
二、流行病学的作用流行病学的主要作用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在疫情爆发的时候,流行病学可以通过对疾病的监测和分析,帮助政府和医疗机构及时制定有效的对策,控制疫情的蔓延。
此外,流行病学还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三、传染病溯源传染病的溯源指的是通过研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寻找疾病源头和传播途径的过程。
传染病溯源常常需要结合历史、地理、环境、人口等多种因素来分析。
在现代医学中,通过技术手段对传染病进行追溯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传播源头曾经被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非洲,使得科学家更加深入地了解HIV的来源和传播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流行病学和传染病溯源的互补关系流行病学和传染病溯源是密不可分的。
在疫情爆发的时候,流行病学可以帮助识别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人群,为抑制疫情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而传染病溯源则可以通过研究疾病的起源和传播规律,帮助预测疫情的趋势和变化,为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总之,流行病学和传染病溯源的互补关系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成为保障公共卫生的重要手段。
卫生法律法规:传染病的分类及种类
![卫生法律法规:传染病的分类及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2140430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e.png)
卫生法律法规:传染病的分类及种类传染病的概念及分类是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章节里的基础内容。
其中传染病的分类及种类更是卫生法规的重点,也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
本文就传染病的分类及种类进行总结概括。
1.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或寄生虫。
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等。
其中,由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引起的疾病又称寄生虫病。
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但并非所有感染性疾病都具有传染性,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才是传染病。
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需要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
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可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2. 传染病的分类及种类根据传染病病种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流行强度以及对人体健康、对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参照国际统一分类标准,我国将列为法定管理的37种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类。
(1)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008年新加)上述传染病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乙类传染病的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初二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2150f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d.png)
初二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试题答案及解析1.传染源指的是A.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B.被污染了的环境C.能够传播的病原体D.病人的排泄物或分泌物【答案】A【解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饮食传播、空气飞沫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故选:A【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2.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A.乙肝病毒的携带者B.艾滋病病毒C.患手足口病的儿童D.流感患者【答案】B【解析】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是指患病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或方式,题干中的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流感患者、患手足口病的儿童都属于传染源;艾滋病病毒属于病原体。
【考点】传染源。
3.(3分)今年,我国部分省份相继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该病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它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人、猪、马等哺乳动物。
专家介绍说:“对于所有的流感,我们都建议两条预防原则:两勤三早。
”“两勤”就是勤洗手、勤通风,“三早”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治疗。
目前,为预防H7N9禽流感,科研人员正努力研制疫苗。
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1)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是。
(2)预防禽流感,要做到“三早”,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3)科研人员正在努力研制疫苗。
利用接种疫苗使人体获得免疫,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免疫属于免疫。
【答案】(1)H7N9禽流感病毒(2)控制传染源(3)特异性【解析】(1)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H7N9禽流感病毒被称为病原体.(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禽流感,要做到“三早”,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3)疫苗是由减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故答案为:(1)H7N9禽流感病毒(2)控制传染源(3)特异性【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4.有人作了如下的实验:A.实验: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一只鸡的体内,不久,鸡死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13章健康地生活第2节预防传染病习题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13章健康地生活第2节预防传染病习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90b91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c.png)
A.测量体温
B.酒精消毒
C.佩戴口罩
D.减少聚集
名师讲坛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第 21 页
七年级 生物 下册 北师版
13.(常州中考)2020 年口罩成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医疗物资,其有效地 控制了新型冠状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传播。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 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 列问题:
(C )
名师讲坛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第 15 页
七年级 生物 下册 北师版
7.防治病毒性肝炎,应从平时做起。下列预防措施哪一项是没有必要的 (D )
A.及时注射疫苗 B.加强对血制品管理 C.做好食具的消毒工作 D.与肝炎患者彻底断绝来往
名师讲坛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第 16 页
七年级 生物 下册 北师版
七年级 生物 下册 北师版
第 2 节 预防传染病
名师讲坛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第1页
思维导图
七年级 生物 下册 北师版
名师讲坛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第2页
七年级 生物 下册 北师版
重难点解读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及区分 1.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主要是指处理或杀死患传染病的动物,隔离、治疗病人; (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指对病人用过的器具进行消毒,打扫卫生,消 灭蚊、蝇等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 (3)保护易感者:主要是指加强体育锻炼,进行预防接种等。
名师讲坛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整合运用
第3页
七年级 生物 下册 北师版
2.预防措施的区分 对预防传染病的三项措施易发生混淆,应该这样区分: (1)凡是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属于控制传染源,比如隔 离治疗、及时杀死、掩埋、焚烧患病动物等。 (2)凡是对环境、场所、用过的器具进行严格消毒处理等,都属于切断传 播途径。 (3)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初二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8457d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d.png)
初二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试题答案及解析1.传染源指的是A.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B.被污染了的环境C.能够传播的病原体D.病人的排泄物或分泌物【答案】A【解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饮食传播、空气飞沫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故选:A【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2.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病毒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C.目前预防艾滋病采取的普遍措施是接种预防艾滋病的疫苗D.HIV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缺损【答案】D【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艾滋病属于传染病。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艾滋病患者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思想压力和自卑心理,我们不应歧视他们,要对他们宽容、理解、同情,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与艾滋病患者接触时注意不要碰破皮肤,造成血液传染。
故选项A.B、C说法错误,选项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艾滋病病的传染环节和预防等基本知识。
3.某地曾爆发过甲肝,原因是食用了不洁的毛蚶,这种不洁的毛蚶成了甲肝流行的A.传染源B.病原体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答案】C【解析】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流行甲型肝炎,其传染源应该是患甲肝病的人,而毛蚶只是甲型肝炎病毒的载体,属于传播途径中的生物媒介,故选项C正确.故选:C【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4.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A.肺结核、糖尿病B.肺结核、甲型肝炎C.色盲、甲型肝炎D.糖尿病、色盲【答案】B【解析】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
传染病基本概念
![传染病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8184fe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6.png)
针对传染病病原体开展疫苗研发工作,研制高效 、安全、廉价的疫苗,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 有力武器。
耐药性问题
针对耐药性细菌感染进行研究,探讨耐药性产生 的原因、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
交叉学科
综合运用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 多个学科的前沿技术与方法,开展跨学科的传染 病研究,推动学科交流与融合。
免疫接种
疫苗种类
根据不同传染病,选择合适的 疫苗种类。
接种计划
制定合理的接种计划,确保疫苗 接种的覆盖率和效果。
接种效果
通过免疫监测和评估,确保接种效 果和安全性。
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健康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避 免暴饮暴食。
充足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心理 健康。
运动锻炼
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早治疗
对感染者尽早给予治疗,改善预后。
早预防
通过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措施,提高群众 防病意识。
控制效果评估
疫情数据统计
通过疫情监测系统,收集病例 数、发病率等数据,评估疫情
发展态势。
控制效果评估
根据控制措施实施后的疫情数 据变化,评估控制效果。
反馈与优化
根据评估结果,反馈控制措施 的成效,优化策略和方法。
研究挑战与展望
挑战
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和旧病复发、耐药性病原体增多、疫苗研发的难度增大、防控 措施的落实困难等问题给传染病研究带来挑战。
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传染病威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加速疫苗研发 和防控策略研究;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形成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和协同作战。
THANKS
病原体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导致 抗药性增加或致病力增强。
传染病概念及流行预防
![传染病概念及流行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07a4b67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5.png)
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地预防性传播疾病。
正确使用避孕套
避免与多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感染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避免多性伴
如出现生殖器溃疡、尿道分泌物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性行为史和与病人的接触史。
及时就医
针对某些性传播疾病,如艾滋病和乙肝等,可以进行疫苗接种以预防感染。
分类
定义与分类
传染病的特点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性免疫性ຫໍສະໝຸດ 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传染病可在一定区域内流行,甚至全球范围内传播。
传染病病原体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形成免疫记忆。
1
传染病对社会的影响
实施免疫计划
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
结论与展望
06
结论总结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加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新发和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传染病疫情。
推广疫苗接种,提高全球疫苗覆盖率,减少疫苗可预防疾病的传播。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
针对传染病疫情可能引发的公众心理问题,推广心理干预措施,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01
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02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大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聚集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制定疫苗接种计划,确保疫苗的研发、生产、储备和分发等环节有序进行,以满足接种需求。
人教版九年级生物中考复习_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生物中考复习_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ffdae84028915f804dc2f5.png)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传染病
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不同的病原体能引出不同的传染病。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二、传染病的流行环节
传染病若能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1.传染源:指能散布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如对患病病人实行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如搞好个人卫生,或喷洒消毒液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如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等。
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不懈,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一项重点措施。
能力模块突破
四、传染病知识归纳
1.传染病的概念
2.常见传染病的分类
五、传染病易混概念
病原体、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病原体指直接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是引起传染病的直接根源;传染源,指病原体的携带者,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将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给感染者的中间媒介,如飞沫、空气、饮水、食物、吸血的节肢动物等生物、体表接触。
初一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试题
![初一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40c77e4c5da50e2534d7f51.png)
初一生物传染病及其预防试题1.传染病是由引起的,能在人与人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艾滋病毒就是艾滋病的。
【答案】病原体;病原体.【解析】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原体指的是能够因其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艾滋病就是由艾滋病病毒这种微生物引起的,所以称它为病原体.【考点】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2.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种肝炎病毒引起的。
【答案】错【解析】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的,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类型,其中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呈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表现,并有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可能.【考点】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3.明明吃了不洁净的水果而患了蛔虫病,这里的不洁净的水果属于传染病的哪个基本环节A.病原体B.传染源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答案】C【解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由材料的内容可以知道,不洁净的水果是传播蛔虫病的生物媒介,属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4.下列动、植物疾病中,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A.癌症B.艾滋病C.动物口蹄疫D.萝卜花病【答案】A【解析】癌症是细胞只分裂不分化而形成的,不是由病毒引起的,选A【考点】本题考查癌细胞产生的原因,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懂得细胞只分裂不分化就会形成癌症的道理。
5.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清洁、新鲜和空气流通,戴口罩等,主要是为了预防()A.消化道传染病B.呼吸道传染病C.血液传染病D.体表传染病【答案】B【解析】人体四大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主要病例如图所示: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因此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戴口罩等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病概念及流行预防ppt
![传染病概念及流行预防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2fdca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6.png)
传染病的特点
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原体, 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 等。
传染性
病原体可通过各种途径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 播。
流行性
传染病在一定条件下可迅速传播, 形成流行。
免疫性
传染病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刺激机 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相应 的抗体和免疫记忆。
传染病对社会的影响
水痘的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接种水 痘疫苗等。
麻疹的预防
接种麻疹疫苗,避免与患者接触,加强空 气流通等。
腮腺炎的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腮腺炎 患者应隔离至发病后10天等。
05
结论与建议
传染病防控的结论
传染病防控重要性
传染病防控是保障社会健 康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 高度重视。
指没有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 特定人群,如老人、儿童、孕
妇等。
传染病流行的特征
突发性
普遍性
传染病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如SARS 、埃博拉出血热等。
传染病可以感染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 同地区的人群。
季节性
地方性
一些传染病在特定的季节容易发生,如流感 多发于冬季。
一些传染病在特定的地区容易发生,如日本 脑炎多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尽量 避免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等。
提高免疫力
预防性治疗
加强营养、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降 低感染结核病的风险。
对于易感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 者等,可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
其他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手足口病的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 ,避免喝生水等。
传染病的概念和历史
![传染病的概念和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29488f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d.png)
传染病的概念和历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传染病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追溯传染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被广义地定义为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以及接触传播给其他人类。
传染病分为两种类型:直接传染病和间接传染病。
直接传染病通过接触或者近距离传播,例如流感和肺结核;而间接传染病则通过空气、水或者昆虫等介质传播,例如霍乱和登革热。
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早在古代,人类就面临着各种传染病的威胁。
例如,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就遭受了一场致命的鼠疫疫情。
后来的黑死病也席卷了欧洲,导致了大量人口死亡。
这些传染病的爆发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在科学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下,人类逐渐对传染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人类疾病的理论逐渐从“有毒空气”向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转变。
医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了微生物与传染病之间的关系,为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更为系统和科学的方法。
由此可以看出,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认识到,并成为了公共卫生的重点工作。
而且,随着全球化和人类活动的加速,传染病在当今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2002年到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这是一个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除了改进医学手段和科学技术,人们还应该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首先,提高公众的健康教育意识非常重要。
公众应该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例如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等。
其次,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应对传染病爆发。
此外,科学家们还应该加强对传染病的研究,以便提供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总之,传染病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人类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概念的内涵是有病原体引起的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疾病传染源、传播途径还有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这样的基本概念。
这里实际上是一个概念,要说明形成一个传染病都要有这三个环节在 里面才构成了传染病。
外延为如何控制预防传染病和常见传染病以及 传染病特点。
本节是生物新课程第五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 免疫》、第一节的内容。
在整个课程目标中属于十大一级主题中“健 康地生活”主题。
本主题是新课程的一个新增主题,考虑到学生学会 生存首先就是学会健康地生活,使学生获得有关人体的结构、功能以 及卫生保健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 的生活态度是生物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 所以新课程专门设立这一主 题。
课标中关于这部分的内容的要求是: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 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 、 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 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分析课标我们发现 这部分的重点是传染病的教学, 难点是免疫。
这部分内容包括传染病 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知识结构相对比较完整,另外 这部分内容学生也有切身的感受, 所以教师比较容易进行设计, 学生 学习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课标的第一条是说传染病的现象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从课标上来讲这个主要是理解的水平,所以相对来说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基础的知识,它用的是“说明”这个行为动词,老师根据这种课标的要求“说明” ,这种说明怎么说啊,当然不是老师说一通,学生说一通,懂了就得了,要从学生可接受的方式更生动活泼的来接受这一知识。
游戏一:握手模拟传染病的传播。
我把班级学生分两大组,A组和B组。
A组中的一位同学手粘上面粉,然后A 组内的同学互相握手,最终, A 组同学的手上都沾上了面粉。
B 组中的一位同学手上也沾上面粉,但是他不和本组内的任何同学握手,组内其他同学相互握手,最后 B 组的学生只有原先的那位学生手上有面粉,其他学生手上没有淀粉。
在游戏中学生游戏中很积极,通过游戏学生很容易理解传染病要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
教师分析:(1)面粉代表了什么?分析:病原体。
(2)再出示握手的图片,问:病原体是如何传播的?概念引入握手的活动中病原体传播由三个环节组成----------- 携带病原体的人,握手,与之握手的人。
从而得出结论:传染病的传播由三个环节组成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病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完整,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病原体与传染源的区别,学生比较容易混淆,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实例,游戏二感冒模拟游戏————了解传染病的致病机理。
步骤:1.老师请 6 个人站到中间,围成一圈,代表“免疫系统” 。
请 1 个人站到圈子中间,代表“健康的身体” ,另外请 1 个人分别在背后贴上“流感病毒”。
2.请代表“流感病毒”的同学从圈子外伸手去拍站在中间代表“健康的身体”的人。
“免疫系统”和“健康的身体”必须移动保证“流感病毒”碰触不到。
如果碰到“免疫系统” ,有推打动作, 开始他们就很难碰到中间的“健康的身体” 。
3.游戏再次开始。
“肺结核杆菌”推倒代表“免疫系统”中的一个同学,健康机体开始叙述流感病人症状,表示病人得并病。
比如一些图片来比较,这样帮助学生突破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比如说可以以流感为例,出示流感病毒电子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流感病毒、流感病人的关系,从而理解病原体和传染源的区别。
游戏三“换水游戏”——爱滋病传播途径模拟游戏步骤:杯中的液体代表人体的体液,10 杯水中有一杯含有氢氧化钠代表此人带有艾滋病病毒,颜色与其余9 杯相同,颜色相同代表不能识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每人用注射器吸取自己杯中的水,与不同的人分别交换了六次。
10 位同学参与,最后,当 4 名男生手中的液体变红时,象征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交换一次液体,代表发生一次不良性接触,或者多人共用注射毒品针管中的一次注射行为,这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用注射毒品针管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速度惊人。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了艾滋病传播的隐匿性和传播速度。
以艾滋病为例子,全面地认识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预防措施。
并带出如何关注艾滋病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进行情感教育。
通过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引导学生树立当某一种传染病爆发的时候,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措施最有效。
这节课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名词概念比较多,为了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用概念图的方式为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
游戏四:常见传染病(课前教师准备好六张纸条,内容如下:纸条1――小明同学经常腹痛,还伴有厌食、恶心、呕吐、便秘的症状,请帮他分析病因,并为其他同学找出预防该病的方法。
纸条2 当你的亲人中有人患了肺结核时,你该怎么做?请用简示图的方式表达。
纸条 3 病毒性肝炎患者常会有食欲减退、恶心、肝区疼痛及发热现象,请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告诉大家该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纸条4――谈到艾滋病,人们往往“谈艾色变”,把它比作为洪水猛兽,到底什么是艾滋病?你知道它的全称吗?它有何症状?传播途径是什么?怎样预防?纸条5―― 2003年春天,非典型性肺炎在全国一些地区一度流行,这次经历让我们对传染病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请尝试分析一下贵州境内为何成为一方净土,未发生一起病例?纸条6―― 2004年新年伊始我国许多省市相继发生了禽流感,谈谈你们对禽流感的认识,并为其他同学提出预防禽流感的建议。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一有机会就会侵入人体,使人患传染病,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防治方法,我们依然能健康和快乐地生活,不必整日忧心忡忡!面对传染病,人类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地战胜传染病,才能“对症下药”地找到防治的方法。
师:有请各组代表在纸盒里抽取本组的选题,带着任务先在本组内讨论,由成果发布员代表小组在全班表达交流,其他组的同学可以为该组同学提出补充及修改建议。
生:热烈讨论,积极按要求准备。
师:请第一组代表发言。
生 1 组:本组抽到的是纸条3。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般通过饮食传播,也可以通过血制品或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传播。
甲同学扮演患者,正用碗(文具盒)、筷(两枝铅笔)吃饭,乙、丙同学再用该碗筷吃饭,结果乙成了患者,而丙依然健康。
(一位同学解说,组内其他三位同学参与表演),丙健康的原因是:①他注射过肝炎疫苗;②他爱运动、身体健壮、抵抗力强。
乙成为患者的原因:①他没注射过肝炎疫苗;②所用餐具没有进行消毒;③体质弱,抵抗力弱。
师:表演生动有趣,在预防病毒性肝炎方面其他组同学还有更好的建议吗?生:因为“病从口入”,建议大家少在街上或小摊小贩那里买吃的。
生:生病时要到大医院去治疗,不要到不可信赖的小诊所就诊,避免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感染肝炎。
生 2 组:本组抽到的是纸条1。
小明同学可能患了蛔虫病,他一定是吃了未洗干净的带有蛔虫卵的瓜果。
虫卵会在小明的小肠里发育成幼虫和成虫,蛔虫靠吸食人体营养生活,还放出有毒物质,损害人体健康。
为达到预防蛔虫病的目的,我们组建议:①注意饮食、个人、环境卫生;②饭前便后洗手;③不生吃未洗净的蔬菜、水果,不喝生水;④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师:他们组的解答大家满意吗?谁能解答上节课遗留的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没能在镜检下找到蛔虫卵?”生:我每年都吃打虫药,如肠虫清。
生:我比较注意个人卫生,城市里没有随地大便的情况。
师:椐调查,蛔虫感染率一般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由于大家都注意了饮食及个人和环境卫生,所以在镜下就不容易找到蛔虫卵生 3 组:本组抽到的是纸条2。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当有亲人患了肺结核时,我们会:①立即送他到相关的专科医院治疗,如结核病院:②对他住过的房间进行通风和彻底清扫;③动员家里人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杭病力生 4 组:本组抽到的是纸条6。
禽流感是一种能在人与动物间传播的传染病。
传染源是鸡、鸭,特别是感染了H5N1 型病毒的鸡,人类因接触感染病毒的家禽或粪便后都会受到感染。
人类患病后,若不及时救治,会因肺炎、肺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应的疫苗。
为预防禽流感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避免和禽类直接接触;去菜场戴上口罩;不吃生或半生的禽、蛋、动物血等食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锻炼身体;开窗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
师: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 生:吃鸡、鸭、鹅肉或穿羽绒服会被传染禽流感吗? 生:只要吃的是煮熟、煮透的禽肉就不会被传染。
因为H5N1 型病毒耐寒怕热,只要加热到65〜70C几分钟就能被杀死。
穿羽绒制品更不会被传染,因为经过高温消毒、化学处理等环节,病毒早被杀死了。
师:第 4 组的同学有问必答,看来课前做了不少准备工作。
生 5 组:本组抽到的是纸条5。
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传染源是非典患者及SARS 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易感人群是我们所有人;贵州无一例病例,我们推测有如下一些原因:①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带、海拔高,地理环境因素不适合SARS 病毒生长和繁殖;②贵州人普遍爱吃折耳根,学名鱼腥草。
临床实践证明:鱼腥草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另外,鱼腥草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白细胞吞噬能力,具有镇痛、止咳、止血,促进组织再生,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等方面的作用。
吃折耳根客观上起到了预防非典的作用;③政府、学校重视,从上到下积极做好防治工作,宣传工作细致到位,全社会都在积极行动――打一场预防非典的人民战争。
师:他们的分析很有道理。
学生在校呆的时间最长,有关校园SARS的预防工作,你们还有更好的建议吗?生:学校的水龙头应改为非触摸式,这样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生:我认为学校水池旁提供的肥皂应改为洗手液更合理。
因为肥皂接触的人多了本身就成为一种传播病原体的工具。
师:请学科代表将同学的建议收集起来送交校长信箱或校医处。
生 6 组:本组抽到的是纸条4。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使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简称艾滋病(AIDS)。
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腹泻便血、消瘦、呼吸困难,中枢神经系统麻木,最后死亡。
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三个:性接触、血源传播、母婴传播。
目前人类对艾滋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只能以预防为主。
预防措施主要有:加强性教育、控制性传播;严禁吸毒;严格检验血制品;减少输血造成的传播机会。
(展示AIDS 宣传教育挂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