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各项指标含义及计算办法(1989年版)

合集下载

煤炭行业各项指标计划含义及其计算办法

煤炭行业各项指标计划含义及其计算办法

煤炭行业各项指标计划含义及其计算办法煤炭行业各项指标计划是指对煤炭生产、运输、销售等方面的关键性指标进行预测、设定和规划的过程。

这些指标包括煤炭产量、质量、价格、销售额、运输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制定合理的指标计划,可以提高煤炭行业的生产效益、保障供应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1.煤炭产量计划:煤炭产量是指一定时间内生产的煤炭数量。

煤炭产量计划的制定与国家经济发展需求、能源供需状况、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相关。

计算煤炭产量计划时需要考虑煤矿的开采能力、矿井条件、勘探开发进展以及采煤工艺等因素。

2.煤炭质量计划:煤炭质量是指煤炭在物理、化学等性质方面的特征。

煤炭质量计划的制定与国家对煤炭质量的要求、市场需求、运输能力等因素相关。

计算煤炭质量计划时需要考虑煤炭的灰分、硫分、挥发分、热值等指标,并通过与用户需求的匹配,来确定煤炭质量计划。

3.煤炭价格计划:煤炭价格是指煤炭在市场上的购销价格。

煤炭价格计划的制定与市场供需状况、行业调控政策、煤炭质量等因素相关。

计算煤炭价格计划时需要考虑市场调研数据、成本预测、需求变化等因素,并与供需平衡点相匹配,以确定合理的煤炭价格计划。

4.煤炭销售额计划:煤炭销售额是指煤炭销售数量与价格的乘积。

煤炭销售额计划的制定与市场需求、价格预期、销售渠道等因素相关。

计算煤炭销售额计划时需要结合需求预测、价格预测、销售渠道分析等因素,并根据行业经验和市场竞争状况,制定合理的销售额计划。

5.煤炭运输量计划:煤炭运输量是指一定时间内运输的煤炭数量。

煤炭运输量计划的制定与煤炭产量、市场需求、运输设施等因素相关。

计算煤炭运输量计划时需要根据煤炭产量计划、市场需求预测、运输设施的运力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煤炭运输量计划。

6.安全生产指标计划:安全生产指标是指煤炭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方面的相关指标。

安全生产指标计划的制定与安全生产法规要求、安全生产技术要求、事故预防措施等因素相关。

煤炭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注释及计算公式

煤炭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注释及计算公式

煤炭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注释及计算公式1. 煤炭产量(Coal Production)煤炭产量是指其中一地区或其中一时间段内的煤炭产量总和。

煤炭产量可以分为总产量和单产量两种指标。

总产量(Total Production)的计算公式为:总产量 = 原煤产量 +选煤产量 + 其他煤炭副产品产量原煤产量(Raw Coal Production)是指通过采矿、露天矿探矿等方法从煤矿中开采出的煤炭数量。

选煤产量(Clean Coal Production)是指经过洗选或其他选煤加工工艺处理后的煤炭数量。

其他煤炭副产品产量(Other Coal By-product Production)是指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副产品的数量,如煤焦油、煤气等。

单产量(Production per Unit)的计算公式为:单产量 = 总产量 / 生产时间或占地面积单产量是指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内的煤炭产量。

2. 煤质(Coal Quality)煤质是指煤炭中各种化学成分、热力特性、物理特性等的综合表现。

常用的煤炭热值指标有发热量(热值)、挥发分、灰分、固定碳、硫分等。

发热量(Calorific Value)是指单位质量的煤炭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计量单位为千焦耳/千克(kJ/kg)或兆焦耳/吨(MJ/t)。

挥发分(Volatile Matter)是指煤炭中可在加热过程中逸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总量,计量单位为百分比(%)。

灰分(Ash Content)是指煤炭中无机物(主要是石英、黏土矿物和其他硬质无机物)的总量,计量单位为百分比(%)。

固定碳(Fixed Carbon)是指煤炭中的有机碳成分,计量单位为百分比(%)。

硫分(Sulfur Content)是指煤炭中的硫元素含量,计量单位为百分比(%)。

3. 煤炭产业结构(Coal Industry Structure)煤炭产业结构是指煤炭生产中不同类型或等级煤炭的相对比例以及煤炭企业数量和规模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煤炭常用指标、含义及表示

煤炭常用指标、含义及表示

煤炭常用指标、含义及表示(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煤炭常用指标、含义及表示heat 热量 (单位里用Q表示热量)ash content 灰份Volatile Matter 挥发份water content 水分Qnet,ar--收到基低位发热量,J/g;Qgr,ad--分析煤样的高位发热量,J/g;Mar--收到基水份,%;Mad--空气干燥基水份,%。

Qgr,ad--分析煤样的高位发热量,J/g;Qb,ad--分析煤样的弹筒发热量,J/g;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收到基灰分(Aar)。

空气干燥基全硫(St,ad)、干燥基全硫及收到基全硫(St,ar)。

煤炭五大常用指标给你做参考。

第一个指标: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

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

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第二个指标:灰分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

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

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第三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煤炭的各项指标

煤炭的各项指标

煤炭的各项指标第一个指标: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

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

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第二个指标:灰分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

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

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第三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他指标:煤炭的固定碳(FC)固定碳含量是指去除水分、灰分和挥发分之后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为煤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发热量(Q)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

发热量的国标单位为百万焦耳/千克(MJ/KG)常用单位大卡/千克,换算关系为:1MJ/KG=239.14Kcal/kg;1J=0.239cal;1cal=4.18J。

煤炭各种指标含义

煤炭各种指标含义

煤炭各种指标含义
煤炭各种指标含义
1、煤的粒度
这样和你说吧煤炭粒度说的就是大小
一般0-15MM(毫米)的叫做沫煤
10-40MM 的叫做小粒度煤或者子煤
30-90MM的叫做块煤
90MM以上的叫做大块
但是实际上你不用管他叫什么签合同和买货时就问他XX-XX MM 的就行所谓的沫煤
块煤都是土话你不能把这些土话写合同里面吧
同等品质的煤肯定是块越大越贵了
所谓用途的话无烟煤都用于钢炉喷吹用
烟煤用于电厂发电用
褐煤么这东西有些人拿来陪在烟煤里面减低成本因为便宜啊所实话就是用来捣鬼用的
2、煤炭灰分基本指标(彻底燃烧后的残渣)
外在灰分是来自顶底板和夹矸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

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

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灰分是有害物质。

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发热量降低100kca1/kg左右。

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焦炭强度下降2%,高炉生产能力下降3%,石灰石用量增加4%
3、煤炭全水含量
煤炭全水分越低,发热量越高
4、可磨系数
煤的可磨性是一种与煤的硬度、强度、韧度和脆度有关的综合物理特性,与煤的年代、煤岩结构、煤矿的类型和分布等有关。

当前国
际上常用哈氏可磨性指数HGI来衡量煤的可磨性,简称为煤可磨性指数。

将煤样制成规定的粒度,经哈氏可磨性测定仪研磨后,在规定条件下筛分,称量筛上煤样质量,从由标准煤样绘制的校准图上查得哈氏可磨性指数。

煤炭的各项指标

煤炭的各项指标

煤炭的各项指标1 煤炭的各项指标煤炭六项基本指标:第一个指标: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

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

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第二个指标:灰分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

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

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第三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四个指标:固定碳不同于元素分析的碳,是根据水分、灰分和挥发份计算出来的。

FC+A+V+M=100相关公式如下:FCad=100-Mad-Aad-VadFCd=100-Ad-VdFCdaf=100-Vdaf第五个指标:全硫St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无机硫。

1%以下才可用于燃料。

部分地区要求在0.6和0.8以下,现在常说的环保煤、绿色1956年伦敦第误解蒸汽性质国际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蒸汽表卡的温度比15Ccal还低,其定义如下:1cal==4.1866J 从上看出,15Ccal中,每卡所含热能比20Ccal还高。

煤炭质量常用指标的含义

煤炭质量常用指标的含义

煤炭质量常用指标的含义一、水分符号:M,单位:%,是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运输和储存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说来,水分高要影响煤的质量。

在煤的利用中首先遇到的是煤的破碎问题,水分高的煤就难以破碎;在锅炉燃烧中,水分高就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时,水分高会降低焦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中,水分也是一个定质和定量的主要指标,故在签订销煤合同时,用户一般都会提出煤中水分的限值。

煤的水分简单地说分为:全水分、内在水分内水: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

外水:在开采或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

在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水分的存在对煤极其不利,在煤作为燃料时,煤中的水分会成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

煤炭运销中常用的水分指标有:全水(符号:Mt),全水分包括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分析煤样水分(也称空干基水分,符号:Mad ),它是指分析用煤样(《0.2mm)在实验室大气中达到平衡后所保留的水分,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分。

有时用户也会要求使用收到基水分(符号:Mar),一般可认为Mar=Mt。

二、灰分符号:A,单位:%,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

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灰分是有害物质。

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

在煤炭运销中常用的灰分指标有:空干基(又称分析基)灰分(符号:Aad)、干基灰分(符号:Ad)和收到基灰分(符号:Aar)。

三、挥发分(全称为:挥发分产率,Volatile matter )煤的挥发分符号:V,单位:%,是煤中的有机物质和一部分矿物加热分解的产物;它不是煤中固有物质;而是在特定温度下的煤热分解产物,所以确切地说挥发分叫挥发分产率。

煤的挥发分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煤化程度的增加,挥发分降低;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

煤炭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具体意思

煤炭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具体意思

煤炭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具体意思煤炭的固定‎碳(FC)固定碳含量‎是指去除水‎分、灰分和挥发‎分之后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为煤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发热量(Q)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

发热量的国‎标单位为百‎万焦耳/千克(MJ/KG)常用单位大‎卡/千克,换算关系为‎:1MJ/KG=239.14Kca‎l/kg;1J=0.239ca‎l;1cal=4.18J。

如发热量5‎500Kc‎a l/kg,5500K‎c al/kg=5500/239.14=23MJ/kg。

胶质层最大‎厚度(Y)烟煤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所形成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是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中利用探‎针测出的胶‎质体上、下层面差的‎最大值。

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

动力煤胶质‎层厚度大,容易结焦;冶炼精煤对‎胶质层厚度‎有明确要求‎。

粘结指数(G)在规定条件‎下以烟煤在‎加热后粘结‎专用无烟煤‎的能力,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冶炼精煤‎的重要指标‎。

粘结指数越‎高,结焦性越强‎。

煤炭指标概‎念煤灰灰熔融‎性温度(灰熔点)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熔融性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常用软化温‎度(ST)来表示。

灰熔融性温‎度越高,煤灰不容易‎结渣。

因锅炉设计‎不同,对灰熔融性‎温度要求也‎不一样。

煤灰熔融性‎温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作为燃料‎和汽化原料‎的性能,煤灰熔融性‎温度低,煤灰容易结‎渣,增加了排渣‎的难度,尤其是固态‎排渣的锅炉‎和移动床的‎汽化炉,煤灰熔融性‎温度要求较‎高。

哈氏可磨指‎数(HGI)哈氏可磨指‎数是反应煤‎的可磨性的‎重要指标。

煤炭指标详解

煤炭指标详解

煤炭指标详解1.水份:是煤中无用成分,同时还影响煤的发热量和可磨性。

因此,无论是对炼焦用煤或对蒸汽用煤来讲,它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对于用户来讲,具有实际意义的是应用基水份,既从洗煤厂运到工厂时的煤炭所含有的水份。

关于煤的水份含量的极限,还没有统一的限制。

水份的大小随当地条件和运输距离而定。

对于外销煤炭,装船时允许的水份一般为6-8%。

由于水份就炼焦煤来说是无效的,它还需热量使其蒸发,同时还会降低炼焦炉装煤容量,因此越低越好。

某些新型炼焦炉在装煤前进行预热,虽然增高了费用,但能显著地提高生产率。

另一方面,如果煤太干时。

也会产生问题;尤其是在风大的地区,装卸时煤粉会污染环境。

2.挥发分:可燃基挥发分几乎是世界各国用来进行煤炭分类的指标之一。

一般认为挥发分低于14%的煤将不能炼焦,或只能炼出质量差的焦炭;如果太高,也不能炼焦。

虽然没有固定的界限,但38%被认为是上限,也有把上限定到43%。

通常认为15-31%的煤炭属于很好的炼焦煤;美国有一种炼焦炉要求最理想的挥发分是28-30%。

由于符合理想的单个煤炭的数量有限,因此,不得不采用把几种不同的煤炭搀和起来,以炼成最理想的焦炭。

3.固定碳:是美国作煤炭分级的一个普通指标。

由于固定碳是全部真正的碳,其含量的多少,对于焦炭是很重要的。

适于炼焦的煤炭,固定碳限于69-78%。

4.元素分析:随煤阶的增加,即煤化程度的加深,碳含量逐渐增加,氧含量逐渐减少。

褐煤和较低品级的烟煤,氢含量稳定在大约5%左右;较高品级的烟煤和无烟煤氢含量降至3-4%。

氢含量随煤阶的增加而减少,是与挥发分减少有关。

烟煤的氮含量最高,大约是1.7%;较低煤阶和较高煤阶的氮含量要低一些。

碳是煤中最重要的元素,完全是碳含量提高了焦炭的价值。

但高氧煤则只能炼出质量较次的焦炭。

5.硫分:由于硫能进入焦炭而危害金属的质量,以及随煤炭燃烧时会进入大气,污染环境。

因此,无论是冶金用煤,还是蒸汽用煤,都需要给以极大重视的一个指标。

煤炭常用指标、含义含表示

煤炭常用指标、含义含表示

煤炭常用指标、含义及表示煤炭常用指标、含义及表示heat 热量 (单位里用 Q 表示热量 )ash content Volatile Matter water content 灰份 挥发份 水分Qnet,ar--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J/g;Qgr,ad-- 解析煤样的高位发热量, J/g ;Mar-- 收到基水份, % ;Mad-- 空气干燥基水份, %。

Qgr,ad-- 解析煤样的高位发热量, J/g;Qb,ad-- 解析煤样的弹筒发热量, J/g;空气干燥基挥发份( Vad )、干燥基挥发份( Vd )、干燥无灰基挥发份( Vdaf )和收到基挥发份( Var )。

空气干燥基灰分( Aad )、干燥基灰分( Ad ),收到基灰分( Aar )。

空气干燥基全硫 (St,ad )、干燥基全硫 (St.d) 及收到基全硫 (St,ar) 。

煤炭五大常用指标给你做参照。

第一个指标: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牢固性和热传导,炼 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1、全水份( Mt ),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 Mar 表示。

往老例定在 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 (Mad) ,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

也能够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 “解析基水份 ”的。

第二个指标:灰分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节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

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 Aad )、干燥基灰分( Ad )等。

也适用收到基灰分的( Aar )。

第三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 V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所有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因此称挥发份产率。

煤炭生产主要指标计算办法

煤炭生产主要指标计算办法

附件2煤炭生产主要指标计算办法一、煤炭四量的计算办法(一)煤炭四量的划分1、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 -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h——采区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D——煤的视密度,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

露天开拓煤量:是指在露天或露天内某一采区,按设计已完成了运输通道,并在开采时不需要再进行剥离工作的煤量。

2、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 -Q呆滞)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走向长度,m;h——采区倾斜长度,m;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

3、抽采煤量抽采煤量就是说已经经过瓦斯抽采评价符合回采要求的工作面可采煤量,可以是几个工作面可采煤量之和。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抽采达标煤量必须与矿井产量相适应,瓦斯抽采能力不得小于矿井产能。

4、回采煤量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

计算公式为:Q回=LhMDK式中:Q回——回采煤量,t;L——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m;h——工作面倾斜开采长度,m;M——设计采高或采厚,m;K——工作面回采率。

煤炭生产主要指标计算办法

煤炭生产主要指标计算办法

附件2煤炭生产主要指标计算办法一、煤炭四量的计算办法(一)煤炭四量的划分1、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 -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h——采区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D——煤的视密度,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

露天开拓煤量:是指在露天或露天内某一采区,按设计已完成了运输通道,并在开采时不需要再进行剥离工作的煤量。

2、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 -Q呆滞)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走向长度,m;h——采区倾斜长度,m;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

3、抽采煤量抽采煤量就是说已经经过瓦斯抽采评价符合回采要求的工作面可采煤量,可以是几个工作面可采煤量之和。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抽采达标煤量必须与矿井产量相适应,瓦斯抽采能力不得小于矿井产能。

4、回采煤量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

计算公式为:Q回=LhMDK式中:Q回——回采煤量,t;L——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m;h——工作面倾斜开采长度,m;M——设计采高或采厚,m;K——工作面回采率。

煤炭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注释及计算公式

煤炭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注释及计算公式

煤炭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注释及计算公式煤炭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注释及计算公式一、回采工作面指标1、回采工作面期末再籍个数:是指期末那一天实有的全部工作面个数。

包括生产工作面和备用工作面。

2、回采工作面平均个数:回采工作面平均个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从事回采工作面个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月平均个数(个)=月内各回采工作面实际生产日数之和/月日历日数累计平均个数(个)=各月的平均个数之和/累计月数3、回采工作面长度:是指回采工作面从下顺槽到上顺槽的煤壁长度。

月平均总长度(米)=月内(每个回采工作面的长度实际生产日数)之和/月日历日数累计平均总长度(米)=各月的平均总长度之和/累计月数4、平均每个工作面长度:是反映矿井集中生产程度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是在回采工作面平均个数和平均总长度的基础上计算的。

其计算公式如下:月平均每个工作面长度(米/个)=月平均总长度(米)/月平均个数(个)累计平均每个工作面长度(米/个)=各月平均总长度之和(米)/各月平均个数之和(个)5、回采工作面月进度:是指回采工作面向前推进的距离。

它是综合反映生产技术、正规循环作业与合理劳动组织的重要指标之一。

工作面进度的计算,应视回采工作面个数的多少而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平均月进度(米/个/月)=月内各工作面采煤面积之和(平方米)/工作面月平均总长度(米)累计平均月进度(米/个/月)=各月工作面采煤面积之和(平方米)/各月的平均总长度之和(米)6、回采工作面采煤面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回采工作面已采煤层的面积。

它是以每个回采工作面为计算基础的,然后逐级汇总出井、矿、集团的回采工作面采煤面积。

其计算公式如下:每个回采工作面月采煤面积(平方米)=本月工作面平均有效长度(米)本月实测进度(米)工作面平均有效长度(米):指工作面的可采全长。

工作面平均有效长度(米)=每日工作中工作面的有效长度之和(米)/本月工作面生产日数实测进度:是按工作面的有效长度实际测量出来的推进距离。

煤炭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具体意思

煤炭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具体意思

煤炭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具体意思煤炭的固定碳(FC)固定碳含量是指去除水分、灰分和挥发分之后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为煤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发热量(Q)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

发热量的国标单位为百万焦耳/千克(MJ/KG)常用单位大卡/千克,换算关系为:1MJ/KG=239.14Kcal/kg;1J=0.239cal;1cal=4.18J。

如发热量5500Kcal/kg,5500Kcal/kg=5500/239.14=23MJ/kg。

胶质层最大厚度(Y)烟煤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所形成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是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中利用探针测出的胶质体上、下层面差的最大值。

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

动力煤胶质层厚度大,容易结焦;冶炼精煤对胶质层厚度有明确要求。

粘结指数(G)在规定条件下以烟煤在加热后粘结专用无烟煤的能力,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冶炼精煤的重要指标。

粘结指数越高,结焦性越强。

煤炭指标概念煤灰灰熔融性温度(灰熔点)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熔融性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常用软化温度(ST)来表示。

灰熔融性温度越高,煤灰不容易结渣。

因锅炉设计不同,对灰熔融性温度要求也不一样。

煤灰熔融性温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作为燃料和汽化原料的性能,煤灰熔融性温度低,煤灰容易结渣,增加了排渣的难度,尤其是固态排渣的锅炉和移动床的汽化炉,煤灰熔融性温度要求较高。

哈氏可磨指数(HGI)哈氏可磨指数是反应煤的可磨性的重要指标。

煤的可磨性是指一定量的煤在消耗相同的能量下,磨碎成粉的难易程度。

可磨指数越大,煤越容易磨碎成粉。

在发电煤粉锅炉和高炉喷吹用煤中,可磨指数是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煤炭的各种指标

煤炭的各种指标

煤炭的各种质量指标1 发热量(Q):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

发热量国际单位是百万焦耳/千克(MJ/kg)常用单位:大卡/千克,换算关系是:1MJ/kg=239.14kcal/kg;1J=0.239kcal;1cal=4.18J。

国内贸易常用发热量标准为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它反映煤炭的应用效果,但外界应素影响比较大,如水分等,因此Qnet,ar不能反映煤的真实品质。

国际贸易通用发热量标准为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ad),它较为准确的反映煤的真实品质,不受水分等外界因素影响。

在同等水分、灰分等条件下,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比受到基低位发热量高1.25MJ/kg(300kcal/kg)左右。

2 挥发分(V):是指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

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

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般来说,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的挥发分降低。

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3 灰分(A):灰分的来源和种类,煤灰几乎全部来源于煤中矿物质,但是煤在燃烧时,矿物质大部分被氧化、分解,并失去结晶水,因此,煤灰的组成和含量与煤中的矿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差别横大。

我们一般所说的煤的灰分实际就是煤灰产率,煤中的矿物质和灰分的来源一般可分为三种:(1)原生矿物质:它是原来存在于成煤植物中的矿物质,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极难用机械的方法将其分开。

它燃烧后形成母体灰分,这部分数量很少。

(2)次生矿物质:当死亡植质堆积和菌解时,由风和水带来的细粘土、沙粒或由水中的钙、镁、铁离子生成的腐植酸盐及FeS2等混入而成,在煤中成包裹体存在。

用显微镜观察煤的光片或薄片时,如它们均匀分布在煤中,并且颗粒很细,则难与煤分离;如它们颗粒较大,比重与差很大,并在煤中分布不均,则把煤破碎后尚可能将它们洗选掉。

煤炭生产主要指标计算办法

煤炭生产主要指标计算办法

煤炭生产主要指标计算办法
1.煤炭产量
煤炭产量是衡量一个煤矿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煤炭产量的计算可以根据每日或每月的煤炭产量累加得到。

2.产能利用率
产能利用率是衡量煤矿生产能力充分利用程度的指标。

产能利用率的计算方法为:煤炭产量/设计产能×100%。

3.原煤含量
原煤含量是指从矿井中提取出的煤炭中不含气、水和灰分的可提供热量部分的含量。

原煤含量的计算方法为:原煤含量=可提供热量/含矿率。

4.单位产能能耗
单位产能能耗指在生产一定数量的煤炭时所消耗的能源量。

单位产能能耗的计算方法为:单位产能能耗=能源消耗量/煤炭产量。

5.生产效益
生产效益是指煤矿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煤炭与投入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生产效益的计算方法为:生产效益=煤炭产量/投入资源。

6.井下人力投入
井下人力投入是煤矿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人力资源数量。

井下人力投入的计算方法为:井下人力投入=井下员工数量×工作时间。

7.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煤炭产量与井下人力投入之间的关系。

生产效率的计算方法为:生产效率=煤炭产量/井下人力投入。

以上是煤炭生产中常用的主要指标计算办法。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估煤矿的生产效益、资源利用率和能源消耗情况,为煤矿的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指标的对比和分析,找出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促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具体意思

煤炭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具体意思

煤炭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具体意思煤炭是一种常用的能源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为了评估煤炭的质量和性能,人们通常会使用一系列的技术指标。

下面将详细介绍煤炭的各项技术指标及其具体意义。

1.灰分灰分是煤炭中不燃烧的无机物质的含量,包括灰矿物、粘土、硅酸盐等。

灰分高的煤炭燃烧时会产生更多的灰渣,对环境有污染作用。

此外,煤炭的灰分还会影响燃烧过程中的热效率和炉温。

2.挥发分挥发分是指煤炭在加热时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出来的物质。

挥发分高的煤炭通常容易点燃,但同时也容易产生更多的烟尘和烟气,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作用。

此外,挥发分还会影响煤炭的燃烧特性和燃烧速度。

3.化学反应特性煤炭的化学反应特性包括氧化反应、燃烧反应、气化反应等。

这些特性可以决定煤炭在不同应用中的实际效果和利用率。

了解煤炭的化学反应特性可以帮助决定应用领域和处理方法。

4.热值煤炭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煤炭所释放的热能。

毫克煤炭的高热值通常意味着更高的燃烧效率,能够提供更多的热能。

热值还可以用来评价煤炭的质量和价值,对于煤炭的销售和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水分煤炭中的水分是指被煤炭所吸附的水或细小孔隙中的水。

高水分含量会影响煤炭的燃烧特性和热效率,同时也增加煤炭的运输和储存成本。

了解水分含量有助于计算和控制煤炭的燃烧参数。

6.粒度分布煤炭的粒度分布是指煤炭颗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粒度分布影响煤炭的燃烧和气化过程中的气固反应速率、燃料分布和传热传质。

了解煤炭的粒度分布有助于优化燃烧设备和工艺参数。

7.硫分煤炭中的硫分是指煤炭中含有的硫元素的含量。

高硫煤炭的燃烧会产生硫氧化物和硫酸盐等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了解硫分含量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煤炭清洁技术进行净化和脱硫。

8.灰熔点灰熔点是指在煤炭燃烧过程中,煤炭灰分中的矿物质熔化的温度。

灰熔点的高低会影响燃烧设备的热负荷和运行温度范围。

过高的灰熔点会导致煤渣堵塞设备,降低效率和寿命。

煤炭行业各项指标含义及计算办法(1989年版)

煤炭行业各项指标含义及计算办法(1989年版)

煤炭生产统计有关指标计算办法摘编现将《煤炭工业计划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办法》(1989年版)有关生产统计指标的相关规定和计算办法摘编,供生产统计人员学习参考。

内容重点是原煤产量、掘进进尺、回采工作面利用、掘进工作面利用、采掘机械化程度、回采率等指标。

一、原煤产量原煤指毛煤经过简单加工,拣除大块矸(大于50毫米)之后的煤炭。

一切统计指标,都以原煤为对象。

选前煤炭一般称毛煤。

原煤产量必须加工拣选,实行选后计量,即拣出50毫米以上的矸石后,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计算原煤产量。

(一)原煤产量的计量1、原煤计量形式原煤产量必须由矿井验收计量,不得按选后产品的数量倒算原煤产量。

原煤计量方法由于提升运输方式不同而有不同手段。

(1)矿井采用矿车运煤、提煤时,矿车计量以实际装载量计算。

计算时扣除车底积煤;(2)箕斗和罐提煤的,以容积计算,定期(季)测定罐率和容积比重。

全水分超过规定在容积比重中予以扣除(3)皮带提升的矿井安装电子(核子)称计量,定期测定比重和含矸率。

(4)回采和掘进工作面煤炭计量采用盘方计量,即按照体积和原煤容重计算。

回采产量=工作面采长×推进度×采高×原煤容重×工作面采出率掘进产量=煤巷(半煤岩)掘进毛断面×进尺×容重×掘进出煤系数原煤容重是本煤层实际测定的原煤比重(毛煤扣除含矸率后),与计算储量用的纯煤比重(视密度)不同。

2、月末核定产量的方法由于煤炭生产具有生产数量大且是连续性生产的特点,目前原煤计量手段都不同程度存在计算误差,必须在月末进行产量核定工作,保证原煤产量的准确性。

一般采用“选前验收计量,月末核定产量”的方法。

核定的方法:月末对原煤的实际库存量进行一次盘点,与通过本月逐日累计产销平衡关系结出原煤的账面库存进行对比。

如实际库存量大于账面库存说明实际产量比逐日验收的产量大,叫“盘盈”(或称涨吨),反之叫“盘亏”(或称亏吨)。

煤炭的各项指标(1)

煤炭的各项指标(1)

煤炭的各项指标第一个指标: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

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

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第二个指标:灰分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

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

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第三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他指标:煤炭的固定碳(FC)固定碳含量是指去除水分、灰分和挥发分之后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为煤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发热量(Q)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

发热量的国标单位为百万焦耳/千克(MJ/KG)常用单位大卡/千克,换算关系为:1MJ/KG=239.14Kcal/kg;1J=0.239cal;1cal=4.18J。

煤炭的各项指标(1)

煤炭的各项指标(1)

煤炭的各项指标第一个指标: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

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

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第二个指标:灰分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

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

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第三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他指标:煤炭的固定碳(FC)固定碳含量是指去除水分、灰分和挥发分之后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为煤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发热量(Q)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

发热量的国标单位为百万焦耳/千克(MJ/KG)常用单位大卡/千克,换算关系为:1MJ/KG=239.14Kcal/kg;1J=0.239cal;1cal=4.18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生产统计有关指标计算办法摘编现将《煤炭工业计划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办法》(1989年版)有关生产统计指标的相关规定和计算办法摘编,供生产统计人员学习参考。

内容重点是原煤产量、掘进进尺、回采工作面利用、掘进工作面利用、采掘机械化程度、回采率等指标。

一、原煤产量原煤指毛煤经过简单加工,拣除大块矸(大于50毫米)之后的煤炭。

一切统计指标,都以原煤为对象。

选前煤炭一般称毛煤。

原煤产量必须加工拣选,实行选后计量,即拣出50毫米以上的矸石后,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计算原煤产量。

(一)原煤产量的计量1、原煤计量形式原煤产量必须由矿井验收计量,不得按选后产品的数量倒算原煤产量。

原煤计量方法由于提升运输方式不同而有不同手段。

(1)矿井采用矿车运煤、提煤时,矿车计量以实际装载量计算。

计算时扣除车底积煤;(2)箕斗和罐提煤的,以容积计算,定期(季)测定罐率和容积比重。

全水分超过规定在容积比重中予以扣除(3)皮带提升的矿井安装电子(核子)称计量,定期测定比重和含矸率。

(4)回采和掘进工作面煤炭计量采用盘方计量,即按照体积和原煤容重计算。

回采产量=工作面采长×推进度×采高×原煤容重×工作面采出率掘进产量=煤巷(半煤岩)掘进毛断面×进尺×容重×掘进出煤系数原煤容重是本煤层实际测定的原煤比重(毛煤扣除含矸率后),与计算储量用的纯煤比重(视密度)不同。

2、月末核定产量的方法由于煤炭生产具有生产数量大且是连续性生产的特点,目前原煤计量手段都不同程度存在计算误差,必须在月末进行产量核定工作,保证原煤产量的准确性。

一般采用“选前验收计量,月末核定产量”的方法。

核定的方法:月末对原煤的实际库存量进行一次盘点,与通过本月逐日累计产销平衡关系结出原煤的账面库存进行对比。

如实际库存量大于账面库存说明实际产量比逐日验收的产量大,叫“盘盈”(或称涨吨),反之叫“盘亏”(或称亏吨)。

本月核定产量=本月(逐日累计)原煤产量+(-)涨(亏)吨数量2、涨亏吨煤的处理(1)本月发生涨(亏)吨数量,应当在当月实际产量内进行调整,不得随意瞒报或虚报产量。

如果涨亏数量不大,一般只调整原煤总产量和矿井其它产量;如果数量较大,也应适当调整采掘产量。

(2)因存放日久或保管不善等原因导致自燃、风化以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亏吨,不得从产量中扣除,应报上级主管部门,按批准数量注销账面库存量(国有煤矿)。

(二)原煤产量构成原煤产量按构成(开采方式)分为矿井(露天)产量和其它产量。

矿井产量又可分为回采、掘进和矿井其它产量。

1、矿井产量:井工开采生产的煤量为矿井产量,其费用由生产费用负担。

2、回采产量:指生产矿井中全部回采工作面所采出的煤量。

但对下列情况应作如下处理:(1)矿井未正式移交之前,对准备出的回采工作面,虽然进行实际采煤,但这部分产量应计入基建工程煤内。

(2)列入科研计划的新采煤方法试验面和使用新机试采面而出的煤量,应计入矿井其它产量内。

(3)掘进已经完成,在回采过程中掘凿的巷道(一般称“采后掘进”)出煤,应计入回采产量内。

(4)对已报废的矿井进行复采,由原煤生产费用负担的,计入矿井其它产量。

3、掘进产量:指在生产矿井中由生产费用负担的生产掘进巷道所出的煤量。

4、矿井其它产量:是指生产矿井回采和掘进产量以外的其它产量。

包括:井巷维修出煤;已报废矿井复采后所出的煤;不合质量经处理后合格的回收煤;科研试采出煤;出井无牌煤;盘点发生的涨(亏)吨煤,以及由生产费用开支不计能力的矿井产量。

5、其它产量,不由原煤生产费用开支所出的煤量均属其他产量,包括:(1)基建工程煤:指基本建设矿井在没有移交生产以前的工程出煤和试生产期间所发生的产量。

(2)维简费工程煤:指在生产矿井中用维简费资金进行掘进所发生的煤量。

(3)小井产量:矿井报废进行回收(尚余的边角煤和保护煤柱)的产量和3万吨以下的小井产量。

二、实际生产日数是指实际从事原煤生产活动的日数。

不论其从事生产活动的范围多大(全部或局部)和时间多长,只要从事原煤生产活动,即算一个生产日数。

包括:节日照常生产的日数,非全日停工(即不足24小时)的日数,非全日检修(即非连续3个小班)的日数。

不包括,节日休假的日数,全日停工的日数,全日停产检修的日数。

计算实际生产日数的几项具体规定:1、采掘工作面:在一日内只要有生产活动(采煤,准备,充填),不论时间长短,是否有产量或进尺,即算一个生产日。

2、矿井:在一日内井下有一个工作面在进行生产活动,不论时间长短,即算一个生产日。

3、矿:多井口的矿,在一日内只要有一个井进行生产,全矿即算一个生产日。

4、集团公司(矿务局):只要有一个矿进行生产,就算一个生产日。

三、掘进进尺为了开采地下埋藏的煤炭,按设计规定在地下各种地层中开凿各种形状不同、断面各异、纵横交错的用于提升、运输、通风、排水、行人、供料、供电、采煤等各类井巷和峒室,从而获得足够的开拓、准备、回采煤量,以保证矿井、采区和工作面的正常生产接续,这些开凿活动即称为井巷掘进工作。

从事井巷掘进工作所掘的巷道进尺,称为掘进工作进尺。

(一)井巷掘进成巷标准及计量井巷掘进,必须达到成巷标准,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计量。

1、成巷标准:(1)巷道断面、底板标高、中心、腰线以及永久支护必须达到设计标准。

(2)有排水沟的巷道,水沟掘砌必须与巷道掘砌按作业规程要求同步完成。

(3)巷道内无浮矸、浮煤,淤泥。

2、井巷掘进计量(1)井巷掘进计量一律以报告期末最后一个班次为截止时间。

(实际工作中为了方便核算也有把验收时间提前到本月25日,即:上月26至本月25日为一个报告期)(2)以地质测量部门按成巷标准实测验收数量为准。

(3)掘进工程量以长度“米”和体积“立方米”分别表示。

(二)生产矿井井巷掘进总进尺1、生产矿井总进尺包括如下进尺:(1)生产掘进:即由生产成本负担的井巷掘进。

(2)由维简费用负担的井巷掘进。

(3)不停产进行改、扩建工程所掘的巷道进尺。

(4)回采工作面发生重大事故、或遇较大的地质变化另行开凿的切割眼或顺槽等巷道的掘进进尺(5)为处理自然灾害掘进的巷道进尺。

(6)为弄清地质情况所进行的巷探进尺。

(7)无效掘进进尺:指由于地质条件变化,测量错误以及其他技术错误等原因,所掘的巷道未能达到设计预期效果完全报废的巷道进尺。

2、生产矿井总进尺不包括下列巷道进尺:(1)新井移交后,由基建投资所做的收尾补套工程的各类巷道进尺。

(2)回采工作面发生事故或遇小断层等自然变化,一面回采一面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所掘的少量巷道进尺。

(3)“采后掘进”,即回采工作面开采后,所掘的巷道。

(4)临时性的水泵窝、钻机窝、放炮躲避洞、矸石洞等。

(5)报废矿井复采后所掘的巷道。

(三)巷道分类1、按开凿目的分的巷道(1)开拓巷道:指为构成开拓煤量以及为以后全矿井或二个采区以上的生产、运输、通风等所必需的井巷。

(2)准备巷道:指在开拓煤量范围内,构成准备煤量,为准备新采区所开凿的以及为以后采区生产和二个以上回采工作面服务的运输、通风等所必需的巷道。

(3)回采巷道:指在开拓和准备煤量范围内,为了构成回采煤量和准备新回采工作面所开凿的并为以后生产时运输、通风等所必需的巷道。

(4)其它巷道:凡不属于上述三类巷道,均列入其它巷道内。

如:高抽巷、内错巷、尾巷等。

2、按煤岩性质分的巷道(1)煤巷:指在巷道断面中,煤层占4/5以上(包括4/5在内)的巷道。

(2)半煤岩巷:指在巷道断面中,岩石(包括夹石层,以下同)占1/5—4/5(不包括1/5及4/5在内)的巷道。

(3)岩巷:指在巷道断面中,岩石占4/5以上(包括4/5在内)的巷道。

3、按用途分的巷道(1)提升井筒(运输、通风):主井、副井、风井、暗斜井、平峒、上下人井、材料斜井等(2)运输巷道:井底车场及绕道、暗井上下部车场、运输石门、运输大巷、采区运输和配风巷、集中和采区上下山配风巷横贯、溜煤眼等。

(3)通风巷道:通风石门、上下山通风道、风道(总回风及采区回风道)。

(4)峒室:包括水泵房、水仓、机车房、压风机房、变电所、火药库、煤仓、装载峒室、非常仓库、清扫峒室等。

(5)工作面切割巷道:回采工作面的顺槽及切眼巷道(6)其它巷道:人行道、安全出口、清扫巷道、各种探巷、临时施工巷、材料道、泄水巷、灌浆灭火巷等。

4、按掘进装载机械分的工作面进尺指掘进工作面采用各种掘进装载机械进行生产活动所发生的工程进尺。

包括:(1)综掘机进尺:是指掘进工作面在掘凿、装载、运输等工艺过程,全部由掘进机完成的进尺。

(2)装岩机进尺:是指掘进工作面使用装岩机进行装载时进尺。

装岩机分为铲斗装岩机和耙斗装岩机。

(3)装煤机进尺:是指掘进工作面使用装煤机进行装载的进尺。

(4)其它装载机械工作面进尺:除以上掘进装载机械外,而使用其它机械装载的进尺。

四、掘进工作面指标掘进工作面是指掘进井巷尽端的工作场所。

不论巷道断面大小,长短或几个孔,凡井巷尽端各为一个掘进工作面,即使是平行作业,轮换作业,掘砌交替作业,锚喷和掘进交替作业,也应该是有一个算一个,不应以一个掘进队(组)视为一个工作面。

(一)掘进工作面期末个数的计算1、期末在籍个数:是指报告期末实有的全部工作面个数。

其中分为期末工作中个数和期末临时停止掘进的个数。

2、期末工作中个数:是指报告期末正在进行工作的工作面个数。

所谓正在进行工作,即指在最后一天内任何一个班正在从事掘进工作一个循环内的任何一个工序的工作。

3、期末临时停止掘进的个数:是指报告期末因人员不足、材料供应、机电设备事故或其它原因而临时停止掘进的工作面个数。

但不包括:一个月以上停工的掘进工作面个数。

(二)、掘进工作面平均个数的计算1、掘进工作面平均个数是指在报告期内,平均每天进行掘进工作的工作面个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1)月平均个数(个)=月内各掘进工作面实际生产日数之和/月日历日数(2)累计平均个数(个)=各月的平均个数之和/累计月数“累计月数”是指报告期日历月份的累计数。

各级汇总期末或平均工作面个数时,都是各井相加等于矿,各矿相加等于集团公司(煤管局),余类推。

2、掘进工作面与掘进队(组)的区别。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掘进队是一种生产劳动组织,工作面是掘进工作场所。

一个掘进队(组)可以在一个或二个以上工作面进行工作,因此两者不得混淆,更不准以掘进队个数代替掘进工作面个数,进行各项指标的核算。

在计算掘进工作面个数时,要特别注意不得将掘进工作面与掘进队(组)等同起来。

(三)掘进工作面平均月进度(简称“单进”)掘进工作面平均月进度是综合反映矿井各类井巷在一定时期的掘进进度水平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1、平均月进度(米/个/月)=月掘进进尺(米)/月平均个数(个)2、累计平均月进度(米/个/月)=累计掘进进尺(米)/各月的平均个数之和(个)目前煤炭行业生产统计报表分别计算开拓、准备、回采、煤巷、半煤巷、岩巷的月、累计掘进工作面平均月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