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乳化作用精品教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7.5 乳化作用精品教案 粤教版
7.5 乳化作用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一些乳化现象。
2.认识一些乳浊液和一些乳化剂。
教学重点
认识一些乳浊液和一些乳化剂。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把10gC uS O4完全溶于90g水中,组成 g 溶液,其溶质的质量
分数为。
3.把几滴花生油放入10mL水中,充分振荡,能组成溶液吗?为什么?
[观察活动]【实验7-12】观察实验,完成空白。
[板书]一.乳浊液:
定义: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特征:不均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二.乳化剂和乳化作用
1.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称为乳化剂。
如:洗涤剂、洗发精
2.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经乳化作用形成的乳浊液,液体稳定,不再分层,但不是溶液。
[补充]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特征:不均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1。
粤教版九年级下册溶解与乳化第课时乳化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第七章 溶 液
课堂小结
第22页
第七章 溶 液
当堂检测
知识点1 乳浊液、乳化剂、乳化作用 1.下列物质能在水中形成乳浊液是( ) A.蔗糖 B.食盐 C.面粉 D.植物油
[答案] D
第23页
第七章 溶 液
2.洗涤在生活与生产中不可缺乏。下列洗涤办法中利用了 乳化原理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碘 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铁锈
第17页
第七章 溶 液
[课堂速记]
第18页
第七章 溶 液
[应用示例] 例2 小明设计了趣味试验装置(如图7-1-1),其气密性 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固体和 液体也许是( C)
A.氯化钠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氢氧化
第七章 溶 液
第6页
第七章 溶 液
二 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1.物质溶解过程发生____种改变:两一是分子或离子从溶质中分散开并向水中扩
散需________热量;二是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
子会______热量。不同溶质吸热和放热吸不取同,造成溶液温度升降不同。 2_.__溶__液__温__度__升_高__是溶因于为水水使合得过溶程液放温出度热升量高_。_____扩散过程吸取放热量出,比如:
第26页
[解析] C 氯化钠溶解,无明显吸放热现象;硝酸铵固体 溶于水吸热,使瓶内温度减少,造成瓶内压强减小,会观测到 液体倒吸;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使瓶内温度升高,造成瓶 内压强增大,因此会观测到有“喷泉”产生;铜和稀硫酸不反 应,因此无明显现象。
第20页
第七章 溶 液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7.1溶解和乳化
虽然学生对溶解现象并不陌生,但是将溶解这一宏观现象提升到微观角度去理解分析,就显得比较困难。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模拟,使学生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稳定的、均一的混合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可以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系统且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辩证关系。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起学生探究欲,及掌握更多知识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全面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的能力。
说明物质在溶液中是以分子或者离子的形式存在。
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
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对比,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从实验中总结出概念,便于理解
1.它们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硫酸铜溶液各部分颜色深浅是否一样?如果从小烧杯取出部分蔗糖溶液,与原来的溶液相比,它们的甜度、浓度、密度是否一样?
3.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了固体?
【概念】像这样,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小结】
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解释均一性、稳定性)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考查
(1).下列溶液中,溶质是液体的是()
A.75%的消毒用的酒精B.输液用的葡萄糖溶液
C.食盐水D.盐酸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常用的溶剂,溶剂都是水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D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3).溶液一定是:①无色;②均一;③稳定;④纯净物;⑤混合物()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与乳化 教案
溶解与乳化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3.了解物质溶解时伴随的能量变化。
教学过程一、溶解实验探究一:认识溶解现象在3支试管中各放入少量硫酸铜、蔗糖、细沙石的固体,各加入约10ml水,充分振荡,观察现象。
1.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特性:均一性、稳定性。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讨论:在上面的实验探究中,哪一个是溶液,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思考1.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2.溶液是否都是无色的?思考3.在上述实验的所得到的硫酸铜溶液,试管上面的溶液和下面的溶液成分一样吗?4.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溶液都有哪些?你能否指出其中的溶质和溶剂?1.如何区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例:75%的酒精注:水是最重要的溶剂,但却不是唯一的溶剂,如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
以水为溶剂的溶液叫做水溶液。
常见的有机溶剂实验探究二: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二、乳化实验探究二:乳化现象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水和数滴植物油,振荡后静置一会儿,观察实验现象。
然后向试管中滴加洗涤剂,振荡后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乳浊液: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的特性:不均一、不稳定。
生活中常见的乳浊液:牛奶、豆浆。
注:像实验一中细沙石和水的混合物,也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但形成的混合物不是乳浊液而是悬浊液。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剂:像洗涤剂这样的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
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成为乳化作用。
为什么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呢?因为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所以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
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探究三:分别取3g氯化钠、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三种物质溶解于20ml水中,观察并记录加入溶质前后温度的变化。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教案设计及评价单)7.1溶解与乳化
附件一:《7、2 溶解与乳化》问题训练-评价单
姓名:班级:学号:设计者:456 审核者:
1、家用洗涤剂可洗去油污,汽油也可除去油性物质,二者的原理是()
A、前者为油能溶于洗涤剂中,后者为汽油能乳化油性物质
B、都是溶解原理
C、前者为乳化作用,后者为溶解作用
D、都是乳化原理
2、写出下列实验所需要的主要仪器的名称
(1)装配过滤器需要(2)量取液体需用
(3)收集气体需用(4)蒸发浓缩溶液用
(5)称量少量固体要品用(6)溶解多量固体药品用
(7)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用(8)取少量粉末状药品需用
(9)实验室加热是通常使用(10)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是需用
3、简要回答在实验室做下列实验时,是由于什么操作引起题中指出的不良后果。
(1)点燃酒精灯时,灯内有酒精但不着火。
(2)熄灭酒精灯时,灯内外一起燃烧。
(3)用蒸发皿加热食盐水时,食盐水飞溅
(4)用蒸发皿蒸发食盐水时,食盐晶体从蒸发皿内迸发出来。
4、20℃时,向50g 碳酸钠溶液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分末,下列各量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溶质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5、(09徐州)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使反应容易进行,硫酸本身并不被分解。
现用45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产生lg氢气。
计算:
(1)被电解的水的质量。
(2)电解后的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6春九年级化学下册7.1《溶解与乳化》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相互作用等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然而,溶解与乳化作为较为抽象和微观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从学生的知识层面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溶解和乳化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对于其中的分子机制和相互作用还不够理解。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掌握程度也参差不齐,这对于实验教学的开展和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分析溶解与乳化的原理和现象。他们能够从实验中得出合理的结论,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4.科学探究: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假设和解决方案。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假设,并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5.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对溶解与乳化的研究产生兴趣和热情。他们能够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板书设计
①溶解与乳化的基本概念
-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
-乳化:两种不相溶的液体通过搅拌形成乳液的过程
②溶解速率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课后作业
1.请描述溶解和乳化的基本概念,并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请列出影响溶解速率和乳化稳定性的因素,并解释它们的作用机制。
3.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乳化剂的类型和浓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4.请举例说明溶解与乳化在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和化妆品生产中的应用。
5.请分析并解释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乳液稳定性的变化原因。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对于溶解速率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些学生还是不够清晰,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因素如乳化剂的类型和浓度、温度、pH值等,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可能影响了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最后,在课堂互动方面,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加主动地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而不是仅仅单向地传授知识。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71溶解与乳化
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的定义,掌握溶解与固体的溶解度、溶液的饱和溶解度的概念。
2.掌握溶解程度的判断和表达方式。
3.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4.了解乳化的概念、乳化剂的作用和乳化液的性质。
教学重点:1.溶解与固体的溶解度、溶液的饱和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程度的判断和表达方式。
3.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4.乳化的概念、乳化剂的作用和乳化液的性质。
教学难点:1.溶解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乳化剂的作用机制。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试管、玻璃棒、移液管、蒸馏水、酒精等。
实验药品:NaCl、Na2SO4、NaNO3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引出溶解和乳化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溶解和乳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谈论溶解和乳化的一些现象,通过现象引入定性与量化的概念。
Step 2 溶解与饱和溶解度的概念1.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现象了解溶解的概念。
2.讲解溶解与溶解度的关系,通过实验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3.讲解溶解度与固体的溶解料、溶剂和温度的关系。
Step 3 溶液的饱和溶解度1.讲解饱和溶解度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2.通过实验观察和测定不同物质的饱和溶解度。
Step 4 溶解程度的判断和表达方式1.讲解溶解程度的判断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表达溶解程度。
2.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溶解料溶解程度的差异。
Step 5 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1.讲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焓变的概念。
2.通过实验观察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
3.引导学生总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Step 6 乳化的概念、乳化剂的作用和乳化液的性质1.讲解乳化的概念和乳化剂的作用机制。
2.通过实验观察乳化液的性质和乳化剂的作用。
Step 7 实验操作1.小组合作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和乳化液的形成。
2.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
Step 8 总结复习1.复习溶解和乳化的概念和特点。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7.1溶解与乳化
第七章课题1 溶解与乳化教学目的:知识和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一般应用。
3. 能够找出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酒精、汽油等不同的常见溶剂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对比”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溶质溶解速率快慢的因素,体验设计实验条件的公平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溶质、溶剂的判断,初步体会事物的相对性。
2、联系溶液的实际应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教学难点:对溶液、溶质、溶剂的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和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配制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溶液,以上四种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溶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前几章我们就学过了几种溶液,如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等,那么是不是物质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是不是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又是怎样形成的呢?2、讲授新课:[活动与探究一]试验7-1:可溶物质与不溶物质教师演示:在4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硫酸铜、蔗糖、泥沙和食用油,然后再加入约10毫升水,充分震荡后,观察。
思考与讨论:⑴、四种物质中,哪些可溶?可溶的物质物质被什么物质溶解了?⑵、硫酸铜晶体和酒精放入水中,你还能不能凭肉眼看到它们的粒子吗?形成的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这种物质叫什么?⑶、如果取出一部分,剩下的和取出的浓稀程度是否一样?如不考虑水分蒸发,长期放置是否会分层?⑷、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后的粒子是什么?蔗糖呢?⑸、请你归纳它们形成的物质即溶液的特点。
⑹、泥沙和食用油放入水中震荡后得到的混合物叫什么?小结:酒精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初三化学乳化作用精品教案(粤教版)
初三化学乳化作用精品教案(粤教版)第一篇:初三化学乳化作用精品教案(粤教版)7.5 乳化作用教学目标1.能说出一些乳化现象。
2.认识一些乳浊液和一些乳化剂。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乳浊液和一些乳化剂。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把10gCuSO4完全溶于90g水中,组成 g 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把几滴花生油放入10mL水中,充分振荡,能组成溶液吗?为什么? [观察活动]【实验7-12】观察实验,完成空白。
[板书]一.乳浊液:定义: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特征:不均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二.乳化剂和乳化作用1.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称为乳化剂。
如:洗涤剂、洗发精2.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经乳化作用形成的乳浊液,液体稳定,不再分层,但不是溶液。
[补充]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特征:不均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第二篇:粤教版精品教案教案《雨霖铃》教学设计[上课版]——失路文人与红颜知己的生离死别吴汉伟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宋词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雨霖铃》,使学生对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
在诵读、赏析的同时,把握诗作的景与情,运用联想和想像,探究它的意境,并体会婉约词的风格特色。
一、导入:3分钟[10:45——10:48]上个学期末,我们高一重新分了班,于是我们很多同学离开了原来朝夕相处了一学期的老师,同学。
别情依依,很多同学都会有深圳的感受。
我是我上学期最后一次班会的时候送给我原来班的同学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抒写离别之情的名作,来自北宋柳永的《雨霖铃》。
我们可以从中体悟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二、简介作者:2分钟 [10:48——10:50]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当时就有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可见其当年受欢迎程度,而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当时人就有“晓风残月柳三变”的俗语。
「精品」粤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7.1溶解与乳化(第一课时)-精品资料
水的温度高低影响:在两个烧杯中,一 个加入20℃的水50mL,另一个加入80℃ 的水50mL,分别同时加入3g颗粒大小相 同的蔗糖,都不搅拌,观察记录两个烧 饼中蔗糖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2019/10/16
精心制作,敬请观赏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4、判断
(1)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 (2)冰水混合体是溶液。 × (3)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
( 4)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蔗糖溶液
中的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 (5)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2019/10/16
二、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完成【观察活动】及【检查站】
A.A>BB.A<B C.A=BD.不能确定
2 、 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3溶液放置 一年时间后,KNO3将()
A.会沉降下来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上水面D.不能确定
2019/10/16
3、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氢氧化钠 氯化钠 硫酸铜 碘
水 水 水 酒精
2019/10/16
2019/10/16
小试牛刀
3、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
(1)石灰水_氢___氧__化__钙_____________ (2)520的白酒_酒__精_______________ (3)盐_氯___化__氢__气___体____________ (4)碘酒_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 过 对 比 实 验 可 知 : _ _ _ _温_ _度_ 升_ _高_ _ _ _ 、 __减__小___溶__质__颗__粒________、__搅__拌________能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2乳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
第2课时乳化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学目标: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难点:评价实验方案。
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实验准备:演示用品:底部用石蜡粘着一小木块的烧杯、NaOH固体、水、玻璃棒、药匙。
分组实验用品:三只各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三份质量相同的固体NaCl、NH4NO3、NaOH、药匙、温度计。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或自制动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教师演示趣味实验: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
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下来了。
讨论与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是NaOH加入水中溶解时,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因而木块掉下来了。
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学生: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同学们的猜想和疑惑来进行研究。
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
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4NO3、NaOH。
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我组的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出水溶液的温度。
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反之是吸热。
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
下面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考。
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新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7.1溶液与乳化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章溶液7.1溶液与乳化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能量的变化。
4.知道溶液的重要应用,学习科学实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1.溶解现象。
2.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1.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质量关系。
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溶解过程电热现象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引入新课] 溶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溶液,前面几张学习过程中学过一些溶液,如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等。
在大家印象中,是不是物质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是不是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溶液”。
[观察活动]【实验7-1】能溶物质与不可溶物质[讲解] 在硫酸铜和蔗糖固体中加入水以后,它们逐渐溶解分散,好像“消失”了一样,最后形成一种透明、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
硫酸铜和蔗糖可以在水中“溶解”称为“可溶物质”。
细沙石在水中难溶解,称为“不溶物质”。
[板书] 一、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均匀: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浓度和性质都完全一样;稳定指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即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有溶质析出。
注:分散到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匀而稳定的状态后,仍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状态中。
[讲述] 溶液由溶质在溶剂里溶解而成。
细沙石难溶于水,所以细沙石不是水的溶质,水也不是细沙石的溶剂,因而也不能形成溶液。
[讨论交流] 1.蔗糖放入水中后,好像“消失”了,为什么?2.在【实验7-1】中,溶质分别是什么?溶剂是什么?[讲述] 列举几种常见的水溶液[板书] 二、影响溶解的因素[探究活动] 找出影响溶解的因素问题影响硫酸铜晶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假设有可能影响硫酸铜晶体溶解快慢的因素是:假设1假设2假设3实验与事实【实验7-2】(完成课本P194表格)结论(完成课本P195表格)[设问] 上述活动的三个实验中,如果烧杯的大小不一、水的量或所取的晶体量不同,还能得出上述结论吗?[讨论交流] “设计条件的公平性”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7.1溶解与乳化
阅读课本,找出 原因
师生共同总结所 学知识
及时总结得出知识
通过阅读 讨论 然后老师 讲解突破难点
解时的温度变化
布置作
课后习题 4 5
业
板书 设计
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一.乳浊液 1.不稳定 2.原因: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 液滴,而不聚集成为大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随着水流走。
复习提问
练习一:判断说明
判断 回答
复习旧知识
1/4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7.1 溶解与乳化
1、溶液是无色的。 2、无色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3、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 了。 4、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 下, 蔗糖溶 液中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 来。
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1、找出下列溶液中溶质、
二.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1.NaCl 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 2.NH4NO3 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收热量; 3.NaOH 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量。
4/4
通过讨论思考得出乳浊液及 其原因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 里形成的混合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有些物质溶于水吸热,有些 学生猜测
物质溶于水放热。对吗?
[活动与探究二] 溶解
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设计意图 通过设疑引入课题,认定目 标
结论:NaCl 溶解时溶液温 度变化不明显;NH4NO3 溶解 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 收热量;NaOH 溶解时溶液 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 量。
教学重 点
通过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教学难 点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7.1溶解与乳化说课稿(第一课时)
(1)通过实验观察溶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设计实验探究乳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对乳化现象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清楚乳化剂的作用机理。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到溶解与乳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化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7.1溶解与乳化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七章第一节“溶解与乳化”,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溶解现象和乳化现象,掌握物质溶解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后续学习溶液的性质、制备和应用打下基础。
4.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清洗油渍等。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自我总结溶解与乳化的概念、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和讨论中的收获,发现自身在知识掌握、实验操作等方面的不足。
3.同行听课评价,获取专业的教学建议。
反思和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讲解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1 溶解与乳化 教案设计
实验小结:
影响物质溶解速度快慢的因素:温度、颗粒大小、是否搅拌。
【家庭小实验】:根据所学知识,探究厨房中食盐溶解的快的方法有哪些?
三、乳化现象
【实验7-3】:往水中滴加植物油,振荡后观察现象,再向试管中加入几滴洗洁精,振荡、静置观察油和水是否分层?
归纳:
洗涤剂能使乳浊液稳定,这样的物质被称为乳化剂。发生的现象叫乳化现象。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新知探究】
一、可溶与不可溶
观察活动:【实验7-1】分别在4支装有10ml水的试管中加入硫酸铜固体、酒精、泥沙、食用油。振荡观察现象。(4名学生动手)
分析以下问题:
1.实验中的几种固体物质,哪些可溶?
2.可溶的物质被什么溶解了?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动手实验,探究分析——思考交流,归纳小结——课堂总结,布置作业(详细过程见下方)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其他液体和水互溶时,习惯把水看作溶剂。
4、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课堂练习】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
1.10g水与5g酒精混合
2.5g水与10g酒精混合
3.碘酒
4.2g食盐投入98g水中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性: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3.溶解后得到的物质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混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5 乳化作用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一些乳化现象。
2.认识一些乳浊液和一些乳化剂。
教学重点
认识一些乳浊液和一些乳化剂。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把10gCuSO4完全溶于90g水中,组成 g 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
数为。
3.把几滴花生油放入10mL水中,充分振荡,能组成溶液吗?为什么?
[观察活动]【实验7-12】观察实验,完成空白。
[板书]一.乳浊液:
定义: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特征:不均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二.乳化剂和乳化作用
1.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称为乳化剂。
如:洗涤剂、洗发精
2.乳化作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
经乳化作用形成的乳浊液,液体稳定,不再分层,但不是溶液。
[补充]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特征:不均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