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
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
![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a2c50093169a4517723a393.png)
常见情况是介于二者之间,即在吸附剂和吸附物之间
形成共有电子,且常为不对称 对于离子晶体,表面主要取决于晶格能和极化作用。
第五章 固体表面与界面 —— 5.1 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2)分子引力,也称范德华(van der Walls)力 是固体表面产生物理吸附和气体凝聚的主要原因, 主要来源于三种效应: (1)定向作用:主要发生在极性分子(离子)之间, 也称葛生力(Keesen force); (2)诱导作用:主要发生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 间,也称德拜力(Debye force); (3)分(色)散作用:主要发生在非极性分子之间, 也称伦敦力(London force)。
第五章 固体表面与界面 —— 5.1 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2. 粉体表面结构
粉体制备过程中由于反复破碎,不断形成新表面,表面
层离子极化变形和重排使表面晶格畸变,有序性降低;
随粒子微细化、比表面增大,表面结构有序程度受到愈
来愈强烈的扰乱并不断向颗粒深部扩展,最后使粉体表
面结构趋于无定形化。 两种不同的模型: 无定形结构; 粒度极小的微晶结构
1. 晶体表面结构
2. 粉体表面结构 3. 玻璃表面结构 4. 固体表面的几何结构
第五章 固体表面与界面 —— 5.1 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1. 晶体表面结构
(1)真空状态下晶体表面结构特点 a. 真空状态下,无杂质、气体等吸附作用,是纯粹
质点表面力场作用;
b. 固体质点只能通过表面层质点极化、变形、位移、 重排来降低一部分表面能;
况。
第五章 固体表面与界面 —— 5.1 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材料科学基础重点 第5章-表面结构与性质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材料科学基础重点 第5章-表面结构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05564b72af1ffc4ffe47ac8d.png)
第四章固体的表面与界面固体的接触界面可一般可分为表面、界面和相界面:1)表面:表面是指固体与真空的界面。
2)界面:相邻两个结晶空间的交界面称为“界面”。
3)相界面:相邻相之间的交界面称为相界面。
有三类: S/S;S/V; S/L。
产生表面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材料表面质点排列不同于材料内部,材料表面处于高能量状态⏹ 4.1 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 4.1.1固体的表面1.理想表面2.清洁表面(1)台阶表面(2)弛豫表面(3)重构表面3.吸附表面4. 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5. 表面偏析6. 表面力场固体表面的结构和性质在很多方面都与体内完全不同。
所以,一般将固体表面称为晶体三维周期结构和真空之间的过渡区域。
这种表面实际上是理想表面,此外还有清洁表面、吸附表面等。
1、理想表面没有杂质的单晶,作为零级近似可将清洁表面理想为一个理想表面。
这是一种理论上的结构完整的二维点阵平面。
它忽略了晶体内部周期性势场在晶体表面中断的影响,忽略了表面原子的热运动、热扩散和热缺陷等,忽略了外界对表面的物理化学作用等。
这种理想表面作为半无限的晶体,体内的原子的位置及其结构的周期性,与原来无限的晶体完全一样。
2、清洁表面清洁表面是指不存在任何吸附、催化反应、杂质扩散等物理化学效应的表面。
这种清洁表面的化学组成与体内相同,但周期结构可以不同于体内。
根据表面原子的排列,清洁表面又可分为台阶表面、弛豫表面、重构表面等。
(1)台阶表面台阶表面不是一个平面,它是由有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台阶的表面所组成(2)弛豫表面 –在垂直于表面的方向上原子间距不同于该方向上晶格内部原子间距的表面由于固体体相的三维周期性在固体表面处突然中断,表面上原子的配位情况发生变化,相应地表面原子附近的电荷分布将有所改变,表面原子所处的力场与体相内原子也不相同。
为使体系能量尽可能降低,表面上的原子常常会产生相对于正常位置的上、下位移,结果表面相中原子层的间距偏离体相内原子层的间距,产生压缩或膨胀。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第6章 固体的表面与界面行为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第6章 固体的表面与界面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0b632c6265ce0508763213ea.png)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肥皂池的半径越 小,泡膜两侧的压差越大。
上式是针对球形表面而言的压差计算式,对于 一般的曲面,即当表面并非球形时,压差的计算式 有所不同。一般地讲,描述一个曲面需要两个曲率 半径之值;对于球形,这两个曲率半径恰好相等。一 般曲面两个曲率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我们可以得 到一般曲面的压差计算式:
1. 共价键晶体表面能
2. 离子晶体表面能
每一个晶体的自由焓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体积 自由焓和一个附加的过剩界面自由焓。为了计算 固体的表面自由焓,我们取真空中0K下一个晶体 的表面模型,并计算晶体中一个原子(离子)移到晶 体表面时自由焓的变化。在0K时,这个变化等于 一个原子在这两种状态下的内能之差。
目录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表面与界面物理化学基本知识 固体的表面(固-气) 固-液界面 浆体胶体化学原理 固-固界面
6.1 表面与界面物理化学基本知识
固体的界面可一般可分为表面、界面和相界面: 1)表面:表面是指固体与真空的界面。 2)界面:相邻两个结晶空间的交界面称为“界面”。 3)相界面:相邻相之间的交界面称为相界面。相界面有
界面间的吻合和结合强度。
表面微裂纹是由于晶体缺陷或外力作用而产生。微 裂纹同样会强烈地影响表面性质,对于脆性材料的强度 这种影响尤为重要。
脆性材料的理论强度约为实际强度的几百倍,正是 因为存在于固体表面的微裂纹起着应力倍增器的作用, 使位于裂缝尖端的实际应力远远大于所施加的应力。
葛里菲斯(Griffith)建立了著名的玻璃断裂理论, 并导出了材料实际断裂强度与微裂纹长度的关系
R 2E C
第7章 固体表面与界面
![第7章 固体表面与界面](https://img.taocdn.com/s3/m/2cd22508f12d2af90242e636.png)
2、铺展润湿
SV= SL+LV cos)
LVcos= SV-SL=F cos=(SV- SL)/LV
面能大小来估计。对于离子晶体,表面主要取决于晶格能和极化
作用(表面能与晶格能成正比)。主要形成化学吸附。
2
2、分子引力(范德华力)
一般是指固体表面与被吸附质点(如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
力。它是固体表面产生物理吸附和气体凝聚的原因。分子间引力 主要来源于三种不同效应。
1) 定向力:相邻两个极化电矩因极性不同而相互作用的力。主
c.凸面上的饱和蒸气压>平面>凹面(P凸>Po> P凹)。
12
讨 论:
1 Ln (球面), P0 RT r
P
2M
Ln
P P0
M
RT
(
1 r1
+
1 r2
)( 非球面)
r↓→凸面上蒸气压升高P凸↑; r↓→凹面上蒸气压下降P凹↓
这种蒸气压差,在高温下足以引起微细粉体表面质点由凸面
SL很大,不润湿。
16
3、浸渍润湿(液体表面没有变化)
浸渍润湿指固体浸入液体中的过程。 例:生 坯的浸釉。把固体浸在液体之中,固-气界面 为固-液界面所代替,γSV→γSL: ΔG=γSL-γSV 当γSV >γSL,润湿自发进行。
固
液体
三种润湿共同点:液体将气体从固体表 面挤开,由固-液界面→固-气(或液气) 界面,铺展是润湿的最高标准,能铺展 则必能附着和浸渍。
第6章 固体表面化学
![第6章 固体表面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3d3f94f67c1cfad6195fa7d2.png)
但在固体中,由于各方向上具有特殊的晶面,而各晶面上原子
的排列又各不相同,因此固体表面张力与方向(即晶面)有关。 也正因如此,固体不同晶面上的化学反应性能、催化活性等是
不同的。
通常具有最密堆积的晶面,其表面张力值最小;而当晶面上存 在空位缺陷或原子偏离平衡位置时,值则较大。
显然,固体的粒度减小,则表面积增大,表面能和活性随之增
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金属而言,当实验测定它们的表面张力有困 难时,可以利用上式估算其表面张力。
30
第三节 固体表面上的扩散
1. 宏观动力学特性 固体表面上的扩散与体相中的扩散一样遵循费克扩散定律, 不同之处在于,体相中的扩散是在三维空间进行的,而表面扩散 在二维空间进行。因此,扩散系数公式略有不同: 体相扩散: 表面扩散:
面,液-固界面,固-固界面。
2
常见的界面
气-液界面(液体表面)
3
气-固界面(固体表面)
4
液-液界面
5
液-固界面
6
固-固界面
7
第一节 固体表面的结构特点
1. 固体表面的基本特点
2. 固体表面结构的基本类型
3. 晶体表面结构
4. 粉体表面结构
5. 玻璃表面结构
6. 固体表面的几何结构
8
1. 固体表面的基本特点
吸附是一个有序度提高,即熵减小的过程,因此如果吸
附过程能够进行,则必然是放热的。也就是说,能量下降是 吸附进行的唯一推动力。
36
3.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根据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 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2 E C 式中, R为断裂强度,C为微裂纹长度, E为弹性模量,α是表面自 R
由能。
固体表面与界面行为
![固体表面与界面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e0664a8e941ea76e59fa0410.png)
2、晶界构型 晶界形状也由表面张力相互关系决定 多晶体结构,多晶体晶界形状 (1)固-固-固相 晶界交汇处均为固相,此时
多晶体面中,每一个晶界相交角度均为120°所有晶体断面的有 规律六角形状,晶界以120°相等,能量D趋于最稳定系统的总 界面能最小,且晶应当是平直的。
(2)固-固-气相 (3)固-固-液相
由此式得,曲面附加压力引饱和蒸气压变化曲面半径越小引起 蒸汽变化与愈大。
6-6 润湿分相分布
1、润湿 表面与界面之间形成液-固-气,固-固-液,固-固-气三种体
系,其中转为重要的是液-固-气系统 润湿:液体与固体接触,使固体表面能下降的现象。 润滑角θ :液体表面张力γLV与固—液界面张力γSL之间夹角。 γSV,γSL,γLV,分别为液-固-气、固-液,固-气之界面张力
晶界应力与热彭胀系数Δ α 温度变化原底d成正比,如热膨胀为各向同性即Δα =0,τ =0。 如产生应力则晶粒越大,应力愈大强度越差,搞热冲击性也差。
6-6弯曲表面
1、弯曲表面附加压力 表面张力的存在造成弯曲表面上产生附加压力
如右图一根毛细管向其中吹气在管端形成一半径为气泡压力 增大,气泡体积增大相应表面积增加,阻碍其体积增加的阻力 为由于扩大表面积所需总表面能为克服此表面张力环境做功为
γAγB :A、B两界面的表面能 γAB :AB之间的表面能
粘附功:剥开单位粘附面积所需作功,粘附功W大则VAB小,
两者结合粘附牢固 相似表面易于粘附,一般金属排登陆艇它们之间的吸附层且
具足够的塑性变形可出现率固粘附即为冷焊。
4、实际表面结构 硅酸盐表面由于吸附都带有硅酸基团,吸附水而成水膜。
6-5 晶界
T↑表面能V0↓介质不同,表面能数值不同
第四章 表面与界面
![第四章 表面与界面](https://img.taocdn.com/s3/m/1cddefe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a.png)
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固体(晶体、玻璃体)的表面与内部有什么不同?
实际上晶体和玻璃体:处于物体表面的质点,其 环境和内部是不同的,表面的质点由于受力不均衡而 处于较高的能阶,所以导致材料呈现一系列特殊的性 质。
例如:石英的粉碎。1kg直径为10-2米变成10-9米 ,表面积和表面能增加107倍。
物理性质:熔点、蒸汽压、溶解度、吸附、润湿和烧 结等(微小晶体蒸汽压增大、熔点下降、溶解度增加, 表面上存在着吸附等现象)。
即用于增加物系的表面能。故:∆PdV=γdA
V=4/3πR3 A=4πR2
∴∆P= 2 (球形曲面)
R
对非球形曲面:∆P=
1 r1
1 r2
— 拉普拉斯公式
r1、r2—曲面的主曲率半径
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2、弯曲表面上的饱和蒸汽压
将一杯液体分散成为微小液滴时,液面就由平面变成凸面, 凸形曲面对液滴所施加的附加压力使液体的化学位增加,从 而使液滴的蒸气压随之增大。所以,液滴的蒸气压必然大于 同温度下平面的蒸气压。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开尔文方程 来描述。
2、固体表面力场
固体内部:质点受到周围质点的控制, 静电平衡、存在力场、力场对称。
固体表面:周期性重复中断,力场对称性破坏, 产生指向空间的剩余力场。
剩余力场表现:固体表面对其它物质有吸引作用 (如润湿、吸附、粘附性)
固体表面上的吸引作用,是固体的表面力场和被吸引质点的力场相 互作用所产生的,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固体表面力。
2、浸湿(Soakage)
V S
L
G SL SV
浸湿过程
浸湿过程引起的体系自由能的变化为
G SL SV
如果用浸润功Wi来表示,则是
第八章 表面、相界和晶界
![第八章 表面、相界和晶界](https://img.taocdn.com/s3/m/f0ef25a6482fb4daa48d4b3f.png)
22
(3)清洁表面 清洁表面是指不存在任何吸附、催化反应、杂质扩散等 物理化学效应的表面。这种清洁表面的化学组成与体内 相同,但周期结构可以不同于体内。根据表面原子的排 列,清洁表面又可分为:
13
(2)原因 液膜中不仅有凹面,还有凸面。设凹的曲率半径为
r1,凸面的半径为r2。对于非球面: Ρs=γ(1/r2-1/r1) r :主曲率半径。
当液膜非常薄时, r2»r1 ,或r2=∞, 即为两块相互平行的 平板间的液体液面
Ρ=-γ/r1 负号表示液内压力小,相当于两边给玻璃有正的γ/r1 的推力,这一推力使二块玻璃拉近拉紧。
于B/r3 , 故范得华力只表现出引力作用。
对不同物质,上述三种作用并非均等的。例如对 于非极性分子,定向作用和诱导作用很小,可以忽 略,主要是分散作用。
18
二、固体的表面结构 1.表面结构
(1)静态表面原子状态 1)表面:是指(固体)晶体的三维周期性结构开始破坏一直
到真空之间的整个过渡区域,其厚度一般为几个原子层。 2)静态表面原子状态:是指在0K时,表面原子静止地(无
开尔文公式的结论说明凸面蒸气压>平面>凹面 由于颗粒表面各处的曲率不同,按开尔文公式可
知,各处相应的蒸气压大小也不同。故质点容易从 高能阶的凸处(如表面)蒸发,然后通过气相传递 到低能阶的凹处(如颈部)凝结,使颗粒的接触面 增大,颗粒和空隙形状改变而使成型体变成具有一 定几何形状和性能的烧结体。这一过程也称蒸发冷凝。
多数情况下吸附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即在固体吸附剂 和吸附物之间共有电子,并且经常是不对称的。
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特征
![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e40ff1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8.png)
(2)晶界 —多晶材料内部成分、结构相同而取向 (或亚晶界)不同晶粒(或亚晶)之间的界面。
(3)相界 —固体材料中成分、结构不同的两相之
间的界面。
2.1 固体表面相组织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要用来制造工程建筑中的构件,机 械装备中的零件以及工具、模具等。
功能材料—利用物质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特性
及其对外界环境敏感的反应,实现 各种信息处理和能量转换的材料。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按原子、 离子或 分子排 列情况
键分类
晶体:长程有序、布拉菲点阵
非晶体:短程有序,1~2nm内原子分布仍
有一定的配位关系,原子间距和 成键健角等都有一定特征
复相系——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含有多个 相的系统为复相系。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固体材料的界面
我们熟知的表面包括固体和空气(气体)的界面 或固体和液体的界面等,这些表面在工程上是最
有意义的。但是真正的表面是指晶体的三维周期 结构和真空之间的过渡区域,它所包括的所有原
子层不具备体相的三维周期性。
表面晶面不同:断键数不同,表面能不同,表面能呈现
各向异性 ➢ FCC (100):4断键,表面能高
➢ FCC (111):3断键,表面能低
2.1 固体表面的结构
什么是相?
• 物质存在的某种状态或结构,通常称为 某一相。严格地说,相是系统中均匀的、 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部分。
指这部分的成分和性质从给定范围或宏 观来说是相同的,或是以一种连续的方 式变化,也就是没有突然的变化。
➢例如,当氧吸附在Pt(100)面上时,将生成(5×1)的 表面结构,把体相的面心立方结构转变为密排六方结 构。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表面与界面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表面与界面](https://img.taocdn.com/s3/m/7765c25352ea551810a687dc.png)
J/m2 Nm2mm N
液体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固体 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在数值上往往是不相等的。
思考题
1、固体表面具有哪些特征?固体表面的不均一 性是如何产生的?
2、在表面力作用下,离子晶体表面会产生哪些 变化?
3、表面粗糙度和微裂纹对晶体表面会产生什么 影响?
1)—开尔文方程
r2
P—曲面上蒸汽压 P0—平面上蒸汽压 r —球形液滴的半径 R—气体常数
—液体密度 M—分子量 —表面张力
讨论: (1) 凸面蒸汽压>平面>凹面蒸汽压。 应用:解释蒸发凝聚传质。 (2)开尔文公式也可应用于毛细管内液体的蒸汽压变化。
如液体对管壁润湿,则
lnP2M1cos P0 RT r
材料科学基础---第四章 表面 与界面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固体表面的特征
1、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 ●绝大多数晶体是各向异性。 ●同一种物质制备和加工条件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表 面性质。 ●由于晶格缺陷、空位或位错而造成表面的不均一 性; ●由于外来物质污染,吸附外来原子占据表面位置 引起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 ●固体表面无论怎么光滑,从原子尺寸衡量,实际 上也是凹凸不平的。
4、什么是晶界?相界面?晶界具有什么特点? 5、什么是晶界构型?多晶材料中晶界相遇有哪
几种构型?
第二节 界面行为
一、弯曲表面效应 二、润湿与粘附
一、 弯曲表面效应
1、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 (1)定义:弯曲表面两边的压力差称为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 符号:∆P。 (2)产生原因: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方向:曲率中心。
图4-6 润湿的三种情况
(1)附着润湿
第2章 固体表面的特征
![第2章 固体表面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062e704bb68a98271fefaa8.png)
• 固体的表面特性 • 表层的结构 • 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特征 • 固体的表面几何形貌 • 原子力显微镜
2.1、 固体的表面特性
固体表面是指固体气或固液体界面,具有很复 杂的结构和特性。影响实际接触面积、摩擦、 磨损和润滑性能,也影响光学、导电、传热、 着色和外观。 三个基本特征:
(3)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3.1)表面粗糙度标准有: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结构的术 语、定义及参数》(GB/T 3505-2000)
《表面粗糙度 参数及其数值》(GB/T1031-1995) 《机械制图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GB/T 131-1993)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宏观几何形状 λ>10mm
几何形状误差
表面波度 1mm< λ<10mm
表面粗糙度 λ<1mm
(2)表面粗糙度对互换性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对零件表面许多功 能都有影响。其主要表现 :
1. 配合性质 2. 耐磨性 3. 耐腐蚀性 4. 抗疲劳强度 为保证零件的使用性能和互换性,在零件几何精度设 计时必须提出合理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是指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
z(x)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参数
Ra
幅值参数 - Ra
参数
Ra Ra Ra
Ra
幅值参数 – Ra的限制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2)均方根粗糙度Rq(rms) 均方根粗糙度为测量区域高度的各点偏离
该区域平均高度位置的均方根值。
Rq 1 L z2dx
驱动箱 60/120/200mm行程(X)
第二章 表面基本概念
![第二章 表面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906e807844769eae009ede4.png)
31
第二节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具有吸附其他物质的能力。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 子具有剩余的力场,当气体或液体分子趋近固体表面时, 受到固体表面分子或原子的吸引力,在固体表面富集。 通常称固体为吸附剂(adsorbent),被吸附的物质为吸附 质(adsorbate)。 一.吸附现象 固体上气体的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类。 物理吸附:范德华力 化学吸附:化学键
•固体的界面
(1)晶界(或亚晶界)——多晶材料内部成分、结构相同而取向 不同晶粒间的界面。 (2)相界——固体材料中成分、结构不同的两相之间的界面。
8
晶界的显微照片
Ni0.76Al0.24:500ppm B 的小角晶界(倾斜7°)
晶界的高分辨TEM
9
第一节 固体表面的结构
一.固体的理想表面和清洁表面
台阶 平 台 空 位 吸附原 子 凸沿
凸沿吸附原 子
单晶表面TLK模型
20
20
固体表面缺陷类型和浓度
(1) 在一个真实的固体表面,折皱(kink)、阶梯(step) 及平台(terrace)上的原子都有一定的平衡浓度。 (2) 对一个粗糙表面,10%~20%原子在阶梯,含5%左 右的折皱。阶梯和折皱对应于线缺陷,而同时表 面还存在吸附原子或原子空位,它们对应于点缺 陷。点缺陷的浓度一般低于1%。 (3) 对于处于不同类型的表面位置的原子或分子,其 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的周边环境、配 位数不同。而处于配位不饱和状态的位如kink位 对于化学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 (4) 缺陷位的浓度与固体表面的制备密切相关。 随制备方法不同,其相对浓度可以有很大差别。
12
第一节 固体表面的结构
表面原子排列自行调整降低能量
固体物理学中的表面物理学与界面效应
![固体物理学中的表面物理学与界面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fa4cb20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67.png)
固体物理学中的表面物理学与界面效应在固体物理学中,表面物理学与界面效应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表面物理学主要研究固体表面的结构、性质和动力学行为等方面,而界面效应则研究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探讨。
一、表面物理学在固体物理学中,表面物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固体表面的结构和性质。
由于表面相对于体内来说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因此表面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
1、表面结构固体表面的结构通常是由层状结构和表面重构两个方面组成。
层状结构是指晶体表面上的原子层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排布结构,这种结构对于表面的吸附、反应和生长等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表面重构是指在表面上形成一种不同于体内结构的层状结构,这种结构通常是由表面上的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引起的。
表面重构的出现不仅会影响表面的稳定性和能量,同时还会对表面化学反应和物理学性质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2、表面性质表面性质与表面结构密切相关,主要包括表面能量、表面态密度、表面散射、表面反应等方面。
表面能量是指表面上每个原子的各自能量之和,它决定了表面稳定性和化学反应等方面的性质。
表面态密度是指表面上每个原子的自由态密度之和,它与表面的电子结构和导电性等方面有关。
表面散射是指表面对入射粒子的反射和散射现象,它与材料的表面光学性质和电子结构等方面相关。
表面反应则是指表面上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它直接影响着表面的化学性质和生长机制等方面。
二、界面效应固体中的界面效应是指不同材料或不同晶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这种效应来源于不同材料或不同晶面之间的化学、电学和热学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它能够导致多种连锁反应,进而对材料性质造成极大影响。
1、界面反射当电磁波从介质之间的界面上反射或折射时,会发生电磁场的反射或折射。
这种现象被称为界面反射。
在材料的光电学领域中,例如太阳能电池和光导纤维等领域中,界面反射现象成为了研究的重要对象。
材料科学基础05-固体的表面与界面培训讲学
![材料科学基础05-固体的表面与界面培训讲学](https://img.taocdn.com/s3/m/6e1ec53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8.png)
亚晶界(sub-boundaries)、相界(phase boundaries)
及层错(stacking faults)等。
界面的存在对晶体的力学、物理和化学等性能产生着重
要的影响。
2022/3/14
9
界面现象的本质
表面层分子与内部分子相比,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
体相内部分子所受四周邻近相同分子的作用力是第2 节 界面及界面行为——润湿与吸附、粘附
• 本章了解界面、固体表面分类及结构、固体表面 力场
• 重点掌握润湿的类型(附着、浸渍和铺展润湿) • 重点掌握Young方程、接触角 • 润湿的应用 • 吸附、粘附
第1节 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
固体表面的特点
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表现在:
2022/3/14
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聚四氟乙烯表面结构图
2
1µm • CVD氧化铝涂层剖面
2022/3/14
• 氧化铝涂层表面
3
相界面
3)相界面: 相邻相之间的交界面称为相界面。 相界面有三类: 固相与固相的相界面(s/S); 固相与气相之间的相界面(s/V);固相与液相 之间的相界面(s/L)。
F范=FK+FD+FL 1/r7
对不同物质,上述三种作用并非均等的。例如对于非极 性分子,定向作用和诱导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主要是 分散作用。
固体的表面结构
表面力的作用: 液体: 总是力图形成球形表面来降低系统的表面能。 固体: 使固体表面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因为固体不能流动), 只能借助于离子极化、变形、重排并引起晶格畸变来 降低表面能,其结果使固体表面层与内部结构存在差异。
(1)台阶表面 台阶表面不是一个平面,它是由有规则的或不规 则的台阶的表面所组成。
固态物质的表面结构和性质
![固态物质的表面结构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97c6a5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d.png)
固态物质的表面结构和性质固态物质的表面结构和性质是材料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固态物质表面的结构和性质对材料的功能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实现材料的高性能和高效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原子排列、表面结构和表面性质等方面对固态物质的表面结构和性质进行探讨。
在固态物质中,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晶体的基本单位。
晶体是由重复排列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构成的有序结构。
对于大多数晶体,表面是由原子或离子所组成的,呈现出与体相不同的外延结构。
表面的原子排列方式可能与体相不同,并且受到被准表面束缚的影响。
固态物质表面的结构性质随着材料的不同而变化。
表面能量是一种表征固体表面特征的重要因素。
在晶体的体积上,原子通过其邻近原子进行各向同性的相互作用。
而在晶体的表面上,原子只能与结构相近的邻近原子进行相互作用,导致表面原子与体内原子的相互作用不同于表面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表面能是表征固体表面能量状态的物理量,也是表征固体表面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表面能对表面性质、表面物理和化学过程,以及表面相互作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固态物质表面的化学性质也与体相不同。
在众多固态物质中,金属表面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表面通常较差。
金属表面的化学过程主要涉及原子间的电子转移,而非金属表面的化学过程则更多涉及电荷传递、原子移动和键重新组合等过程。
此外,固态物质表面经常与环境中的气体和液体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表面的腐蚀、氧化等现象。
为了进一步研究固态物质表面的结构和性质,科学家发展出了一系列的表面分析技术。
其中,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可以用来观察固体表面的形貌和结构,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则可以提供固体表面化学和电学性质的信息。
固态物质的表面结构和性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光电子器件、催化剂和传感器等领域都广泛使用了固态物质表面的特性。
通过控制固体表面的结构和性质,可以调节材料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能,从而实现不同应用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体内相同。
as
a
d0 d0
2020/12/28
图4.1.5 重构表面示意图
3、吸附表面 吸附表面有时也称界面。它是在清
洁表面上有来自体内扩散到表面的杂质 和来自表面周围空间吸附在表面上的质 点所构成的表面。
根据原子在基底上的吸附位置,一 般可分为四种吸附情况,即顶吸附、桥 吸附、填充吸附和中心吸附等。
由于固体表面的不平坦结构,使表面力场变得不均匀, 其活性和其它表面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其次,粗糙度还直 接影响到固体比表面积、内、外表面积比值以及与之相关的 属性,如强度、密度、润湿、孔隙率和孔隙结构、透气性和 浸透性等。此外,粗糙度还关系到两种材料间的封接和结合
界面间的吻合和结合强度。
2020/12/28
• 3.吸附表面 • 4. 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 5. 表面偏析 • 6. 表面力场
2020/12/28
1、理想表面
没有杂质的单晶,作为零级近似可将清洁表面理 想为一个理想表面。这是一种理论上的结构完整的二 维点阵平面。
忽略了晶体内部周期性势场在晶体表面中断的影 响,忽略了表面原子的热运动、热扩散和热缺陷等, 忽略了外界对表面的物理化学作用等。
• 1、晶体表面结构 • 2、粉体表面结构 • 3、玻璃表面结构 • 4、固体表面的几何结构
2020/12/28
1、晶体表面结构 表面力的存在使固体表面处于较高能量状态。
但系统总会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这部分过剩的能 量,这就导致表面质点的极化、变形、重排并引 起原来晶格的畸变。对于不同结构的物质,其表 面力的大小和影响不同,因而表面结构状态也会 不同。
表面微裂纹是由于晶体缺陷或外力作用而产生。微裂纹同样 会强烈地影响表面性质,对于脆性材料的强度这种影响尤为重要 。
脆性材料的理论强度约为实际强度的几百倍,正是因为存在 于固体表面的微裂纹起着应力倍增器的作用,使位于裂缝尖端的 实际应力远远大于所施加的应力。
葛里菲斯(Griffith)建立了著名的玻璃断裂理论,并导出了 材料实际断裂强度与微裂纹长度的关系
2020/12/28
4、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与液体相比:
1)固体的表面自由能中包含了弹性能。表面 张力在数值上不等于表面自由能;
2)固体的表面张力是各向异性的。 3)实际固体的表面绝大多数处于非平衡状态
,决定固体表面形态的主要是形成固体表面 时的条件以及它所经历的历史。 4)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测定非常 困难。
2020/12/28
2、粉体表面结构 粉体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反复地破碎,不断形成
新的表面。表面层离子的极化变形和重排使表面晶格 畸变,有序性降低。因此,随着粒子的微细化,比表 面增大,表面结构的有序程度受到愈来愈强烈的扰乱 并不断向颗粒深部扩展,最后使份体表面结构趋于无 定形化。
基于X射线、热分析和其它物理化学方法对粉体表 面结构所作的研究测定,提出两种不同的模型。一种 认为粉体表面层是无定形结构;另一种认为粉体表面 层是粒度极小的微晶结构。
2020/12/28
5、表面偏析 不论表面进行多么严格的清洁处理,
总有一些杂质由体内偏析到表面上来, 从而使固体表面组成与体内不同,称为 表面偏析。
2020/12/28
6、表面力场 固体表面上的吸引作用,是固体的表
面力场和被吸引质点的力场相互作用所产 生的,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固体表面力。
依性质不同,表面力可分为: 1)化学力 2)分子引力
对鳞石英粉体表面的易溶层进行的X射线测定表明, 它并不是无定形质;从润湿热测定中也发现其表面层存在 有硅醇基团。
2020/12/28
3、玻璃表面结构 表面张力的存在,使玻璃表面组成与内部显著不同 在熔体转变为玻璃体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最小表面
能,各成分将按其对表面自由能的贡献能力自发地转移 和扩散。
在玻璃成型和退火过程中,碱、氟等易挥发组分自 表面挥发损失。
因此,即使是新鲜的玻璃表面,其化学成分、结构 也会不同于内部。这种差异可以从表面折射率、化学稳 定性、结晶倾向以及强度等性质的观测结果得到证实。
2020/12/28
玻璃中的极化离子会对表面结构和性质产生影响。 对于含有较高极化性能的离子如Pb2+、Sn2+、Sb3+、 Cd2+等的玻璃,其表面结构和性质会明显受到这些离子 在表面的排列取向状况的影响。这种作用本质上也是极 化问题。 例如铅玻璃,由于铅原子最外层有4个价电子( 6S26P2),当形成Pb2+时,因最外层尚有两个电子,对 接近于它的O2-产生斥力,致使Pb2+的作用电场不对称, Pb2+以2Pb2+ Pb4+ + Pb0方式被极化变形。
威尔(Weyl)等人基于结晶化学原理,研究了 晶体表面结构,认为晶体质点间的相互作用,键 强是影响表面结构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晶体的表 面双电层模型,如图4.1.6、4.1.7所示。。
2020/12/28
NaCl
表面离子受
内部离子作用电
子云变形
晶
体
离子重排
表面能减少
图4.1.6 离子晶体表面的电子云变形和离子重排
2020/12/28
粉体表面层是无定形结构 的实验验证: 石英的相变吸热峰面积随SiO2粒度的变化; 石英密度值随粒度的变化。
2020/12/28
粉体表面层是微晶结构的实验验证: 对粉体进行更精确的X射线和电子衍射研究发现,其X
射线谱线不仅强度减弱而且宽度明显变宽。因此认为粉体 表面并非无定形态,而是覆盖了一层尺寸极小的微晶体, 即表面是呈微晶化状态。由于微晶体的晶格是严重畸变的 ,晶格常数不同于正常值而且十分分散,这才使其X射线 谱线明显变宽。
R 2E C
式中, R为断裂强度,C为微裂纹长度, E为弹性模量,α是表面 自由能。
2020/12/28
2020/12/28
(1)台阶表面 (图4.1.2 ) 台阶表面不是一个平面,它是由有规则的或不
规则的台阶的表面所组成
[110] [112]
[111]
周期
图4.1.2 Pt(557)有序原子台阶表面示意图
2020/12/28
(2) 弛豫表面 (图4.1.3,图4.1.4 )
由于固相的三维周期性在固体表面处突
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
• 4.1 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 • 4.2 润湿与粘附
2020/12/28
4.1 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
• 4.1.1固体的表面 • 4.1.2 固体的表面结构
2020/12/28
4.1.1固体的表面
• 1.理想表面 • 2.清洁表面
– (1)台阶表面 – (2)弛豫表面 – (3)重构表面
2020/12/28
0.020nm
晶
晶
体
体
内
表
部
面
2020/12/28
0.281nm
0.266nm
图4.1.7 NaCl表面层中Na+向里;
Cl-向外移动并形成双电层
可以预期,对于其它由半径大的负离子与半径小的 正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特别是金属氧化物如Al2O3、SiO2 等也会有相应效应。而产生这种变化的程度主要取决于 离子极化性能。如:PbI2表面能最小(130尔格/厘米2) ,PbF2次之(900尔格/厘米2),CaF2最大(2500尔格 /厘米2)。这正因为Pb++与I-都具有大的极化性能所致 。当用极化性能较小的Ca2+和F-依次置换PbI2中的Pb++和 I-离子时,相应的表面能和硬度迅速增加。可以预料相应 的表面双电层厚度将减小。
这种理想表面作为半无限的晶体,体内的原子的 位置及其结构的周期性,与原来无限的晶体完全一样 。 (图4.1.1 理想表面结构示意图 )
2020/12/28
图4.1.1 理想表面结构示意图
2020/12/28
2、清洁表面
清洁表面是指不存在任何吸附、催化反 应、杂质扩散等物理化学效应的表面。这 种清洁表面的化学组成与体内相同,但周 期结构可以不同于体内。根据表面原子的 排列,清洁表面又可分为台阶表面、弛豫 表面、重构表面等。
多数情况下吸附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即在固体吸附剂 和吸附物之间共有电子,并且经常是不对称的。
对于离子晶体,表面主要取决于晶格能和极化作用。
2020/12/28
(2)分子引力,也称范德华(van der Walls)力,一般是 指固体表面与被吸附质点(例如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 用力。主要来源于三种不同效应:
2020/12/28
(1)化学力:本质上是静电力。 当固体吸附剂利用表面质点的不饱和价键将吸附物吸附
到表面之后,吸附剂可能把它的电子完全给予吸附物,使吸 附物变成负离子(如吸附于大多数金属表面上的氧气);或 ,吸附物把其电子完全给予吸附剂,而变成吸附在固体表面 上的正离子(如吸附在钨上的钠蒸气)。
4、固体表面的几何结构 实验观测表明,固体实际表面是不规
则而粗糙的,存在着无数台阶、裂缝和凹 凸不平的峰谷。这些不同的几何状态同样 会对表面性质产生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 表面粗糙度和微裂纹。
2020/12/28
表面粗糙度会引起表面力场变化,进而影响其表面性质 。
从色散力的本质可见,位于凹谷深处的质点,其色散力 最大,凹谷面上和平面上次之,位于峰顶处则最小;反之, 对于静电力,则位于孤立峰顶处应最大,而凹谷深处最小。
称为表面弛豫。
0.1A
0.35A
图4.1.3 弛豫表面示意图
2020/12/28
图4.1.4 LiF(001)弛豫 表面示意图, · Li 〇 F
(3)重构表面(图4.1.5 )
重构是指表面原子层在水平方向上的周
期性不同于体内,但垂直方向的层间距则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