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文化

合集下载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一、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汉语汉字是中国文化在构建的过程中所塑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文化表述形式,因而,汉语汉字也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语言文字、审美情趣和传统习俗的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

1、文化的象征汉字是汉语的象征,体现的是中国历史的沉淀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它们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旅程、思想风貌,以及表达中国人思想的细微差别。

这些汉字更是中国文化的依托,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2、语言文字的表达汉字由象形文字和指示文字组成,它们表达的是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特点。

汉字形成了中国文字系统,开创了汉文化和中国文字的发展史。

3、审美情趣的体现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中国人审美情趣的特点。

它们表达的是中国人对美的理解,以及对文字审美的偏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审美的重视。

4、传统习俗的体现汉字表现出中国传统习俗的特点。

比如,汉字里面的图案和结构,都能够表达出中国人的思想感觉和思维模式,从而反映出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二、汉语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汉语汉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而且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也非常重大。

汉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使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

1、语言文字的发展汉字的发展过程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语言文字,而且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学文化。

通过汉字,中国的文学文化得以发展,使中国人具备了独特的表达文字思想的能力,从而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2、文化思想的变革通过汉字,中国文化的思想也得到了相应的变革。

它使中国文化从传统的宗教文化转变为实用文化,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发展方向。

3、社会文明的发展汉字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的文明发展。

它使得中国社会可以更加精确的表达思想,从而催生出许多崭新的思想,使中国的文明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它们是中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与中国文化

要了解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文化。

文化,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从狭义上说,它只着眼于精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族心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

而我们汉字与文化中所涉及到的文化是作比较宽泛的理解的。

在了解了什么是汉字中的文化后,我们在来看汉字与文化有什么样的联系。

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

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汉字与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传统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汉字就象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的图景,通过现代的汉字形体等我们可推测出古代汉字的形体,而由于我国创字之处都是象形字,故通过这些汉字的古形体我们能多多少少的看到古人生活的影子,汉字的形体保留并折射出来我国先辈门的生活,而在这些折射出中能看到的生活是方方面面的,比如通过汉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饮食的习惯,服饰的样子,婚姻状况,宗法制度,甚至是古人们的平时的起居生活,而此文将要谈的是从汉字中看古代的建筑!建筑居住文化不仅有史籍的记载,而且也在汉字形体中蕴涵有丰富的文化信息。

透过一些类化符号及其所组成的汉字形体的研究,可以窥测到远古先民最原始的居住方式、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以及这些建筑物的功用、基本设施或附属设施,并且可以从中寻觅到先民在建筑居住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等深层次的文化信息。

(一)穴”字与古人的原始建筑说到他们的建筑我们就首先要从他们最原始的建筑讲起,当人还是原始人的时候,那时的他们没有农耕的生活方式,都是一打猎为生的,那时候由于生产资源低下,他们也没有正规的建筑,在黑夜到来的时候,在遇到夏日的酷热,严冬的寒冷的时候,在遭到暴风雨的袭击,野兽的威胁的时候,他们可以说是本能的会躲进山洞中去从而寻找到安全舒适的场所。

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与中国文化

隶书推荐碑帖: 汉碑:《乙瑛碑》、《张迁碑》、《曹全 碑》、《石门颂》、《华山庙碑》、《史晨 碑》、《礼器碑》、《西狭颂》。 汉简:《居延汉简》、《武威汉简》。 清隶: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授、何绍 基等大家作品均可借鉴。

草书
• 草书,是为书写便 捷而产生的一种书 体。 • 《说文解字》中说; "汉兴有草书"。 • 草书始于汉初,其 特点是:存字之梗 概,损隶之规矩, 纵任奔逸,赴速急 就,因草创之意, 谓之草书。

。 平 竖 直 没 有 蚕 头 雁 尾
个 字 形 有 规 有 矩 , 横
直 的 笔 划 , 严 谨 的 法 度 , 整
的 , 楷 书 有 着 方 正 的 形 体 平
书 。 楷 书 是 由 隶 书 演 变 而 来
楷什 模么 的叫 意楷 思书 ,, 又楷 名即 真规 书范 、端 正正
楷 书 的 简 介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 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 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 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 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 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 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 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 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苏东坡论书有 “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精语。
古 老 的 汉 字
已 有 四 五 千 年
一 、 汉 字 的 起 源 与 历 史 发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本文概述《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篇旨在探讨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密切关系的文章。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记忆。

它不仅是中国人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象征和传承者。

通过深入研究汉字的形成、演变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主要字体的发展历程。

随后,文章分析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汉字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中的体现和影响。

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了汉字在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本文还关注了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推进,汉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推动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旨在通过对汉字的深入研究,揭示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文章也期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汉字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与发展的关注与思考。

二、汉字的构造与传统文化汉字,作为世界上最为独特和古老的文字系统,其构造本身便深深地烙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

每一个汉字都如同一幅生动的图画,既传递着具体的信息,又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汉字的构造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以“阴阳”为例,这一哲学概念在汉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许多汉字,如“明”“暗”“男”“女”等,都采用了“阴阳”的结构,表达出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哲学理念。

汉字的构造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例如,“家”字,由“宀”和“豕”两部分组成,形象地表示了一间房子和一头猪,这恰恰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生活写照。

再如,“民”字,由“目”和“一”组成,象征着每个人都应该被看见,都应该有发言的权利,这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民众的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汉字的关系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

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

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

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一、从汉字看古人的宇宙观古人在造字时,把对宇宙的认识融进了汉字。

1.从方块字说起现在的汉字外形是个方块,可在商朝时候却不是这样。

如“龙”字像一条长长的虫子,“凤”字像一只又高又瘦的鸟。

从周朝后期开始,字形逐渐变方,经过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到汉末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楷体字。

为什么2000年以前的人把字形定为方的呢?这是因为那时的人对宇宙有了明确的看法,尽管这个看法是不科学的。

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个圆底锅扣在我们上边;地是方的,托在我们脚下。

地既然是方的,地上的一切人工建筑也都要建成方形。

所以大到城市、院子、房屋,小到床、桌子、椅子都是方形的。

只有少数与天有关的建筑才是圆的,如北京的天坛。

汉字是大地上人们使用的记录工具,应该和大大小小的方形一致起来。

2.说“一”“一”在古人看来是万物发展的开始。

汉朝著名文字学家许慎说:“一”是最初的东西,后来的一切都是从“一”衍化出来的。

这种解释来自《周易》,也就是太极和阴阳的理论。

按着这种说法,如果把“一”看成数字,那么有了“一”才有了二三四五等无穷的数字;如果把“一”看成横,那么有了横才有了竖点撇捺等各种笔画;从文字上看,有了“一”才有了上下左右等千千万万个字。

从古人对“一”的解释,可以看出他们对万物产生和变化的看法。

3.神从天降“示”最初是神的意思,写成丁,横表示天,竖表示神仙从天而降。

后来在横上又加了一横,表示在天上方;下边的竖也加了两条,变成三竖,明确表示出是日月星三神。

这也是许慎的解释。

汉字中凡与神有关的字大都有示(礻)作偏旁或部首。

比如:祭(意为向神献肉)、祐(意为神灵保护)、社(意为土地神)、福(意为向神祈求幸福)等。

汉字与华夏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华夏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华夏文化的关系汉字与华夏文化的关系汉字与华夏文化的关系,自古以来,就十分密切。

中国的汉字文化是指中华文明以汉字为书写符号、为文字媒介而形成的文化,既包含了汉字书写、繁体字/简体字、汉字文学和汉字艺术等不同层面,又与中国历史深远。

汉字文化源于中国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络绎不绝,以汉字为媒介,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字文化与多元社会文化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首先,汉字与华夏文化密不可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内在与外在相链接,表达和传播着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汉字书写的过程,既是实现文化理念的媒介,又是完成文化内涵的过程,是汉字文化本质上的调和。

汉字彰显了一种贯穿科教文化的别样美感,贯彻了“文明、宽恕、理性、虚心”等思想和审美。

在汉字书写的过程中,文明与精神得到表现,传统文化熠熠生辉,熟悉汉字的人,可以从汉字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深刻,甚至可以从汉字的形态中找到一些蕴涵的哲理。

此外,汉字与华夏文化互相融合,并发挥着丰富的作用。

在华夏文化发展史上,汉字不仅是表述思想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

汉字的出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也极大地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汉字也在华夏文化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儒家文化发展中,汉字文化被确立为其核心;在历史上,多位名人通过汉字书写来传播他们的文化思想;在现代时代,汉字文化也被渗透到新兴的互联网社会文化中,以及多元的文化表现形式。

最后,汉字不仅代表了华夏文化,也激励和指引着中华文明延续传承下去,其在维系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汉字文化可以促进文化统一性和独特性,历史深厚,泱泱大观;而汉字也代表着一种把精神文化内涵、传统和现代融合在一起的新文化。

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就宏观意义而言,以汉字这种文化事项作为中心项,来探讨它与其他文化项的关系。

因为汉字是社会创造的,也是具有社会约定性质的符号系统,因此汉字与其他文化项的关系十分密切。

就微观意义而言,要探讨汉字这个文化载体与文化内容的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看汉字及其系统在哪些方面反映出文化内容的信息。

主要有汉字构形的取象中蕴含的文化信息,汉字构形发展中反映出的文化信息,汉字分化孳乳反映出的文化信息,汉字类聚后反映出的文化信息。

汉字与文化关系固然密切,但要防止认识上的误区:一要正确认识汉字构形分析的社会性、系统性带来的客观性;二要正确认识微观汉字对历史文化解释的有限性;三要正确认识汉字与汉语的辩证关系,注意区别字的造意和词的实义。

如果把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定为汉字起源的上限,那么,汉字已经有六千年的发展历史。

即使是从殷商甲骨文算起,汉字也已经不间断地发展了三千五百多年。

它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载负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它具有超越方言分歧的能量,长期承担着数亿人用书面语交流思想的任务;它生发出篆刻、书法等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在当代,它又以多种方式解决了现代化信息处理问题而进入计算机,迎接了高科技的挑战。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石。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

可以说,在包括甲骨文在内的每一层汉字的共时平面上,都已经积淀了非常深厚的汉字本体历史,以及作为汉字存在背景的社会文化历史。

汉字和中华文化具有互相印证、互相解释、互相依存的关系——“汉字与中华文化”这一命题,就要通过对这种关系的考察来建立。

01汉字与中华文化关系的两重意义文化问题涉及人类生存的全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对这一事象关注的角度各不相同,因此,西方的culture(文化)原义有多种解释,定义极不统一。

据有人统计,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出于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角度,对“文化”的定义约有一百多种。

较早的文化定义均属于广义的定义,它是来源于人类文化学、文化哲学领域的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依据的。

汉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汉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汉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

几千年来,汉字一直是中国人沟通、表达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统。

首先,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石。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古老的文字记录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字形和字义。

正是因为汉字的存在,中国文化才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

其次,汉字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

汉字作为一种共同的文字,使得中国各地的人们能够沟通交流。

无论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无论是东部人还是西部人,都可以通过汉字来理解彼此的思想和情感。

汉字连接着中国人民的心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认同和共同体验。

在中国,学习汉字是每个人的基本功,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此外,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汉字的字形和字义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例如,汉字中的“人”字,形似两条腿行走的姿态,象征着人类的活动和社会交往;而“山”字则由三个“丨”字组成,形象地表达了山的形态。

这些字形和字义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和思考。

此外,汉字的书写艺术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书法艺术以汉字为基础,通过笔触的变化和布局的安排,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

中国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字画”,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艺术的创作。

通过书法,人们可以感受到汉字的美感和艺术价值,深入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依旧重要。

虽然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汉字输入法和电子阅读成为可能,但汉字的地位并没有减弱。

相反,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仍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无论是在教育、媒体还是商业领域,汉字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字的学习和应用,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技能,更是一种文化素养和国家认同的体现。

汉字与文化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

汉字与文化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

汉字与文化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

它记载着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

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有上古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印证了中国的全部发展过程。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从其实质来看,基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现代汉语词典》“文化”义项第三:“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就是文字问题,从有文字开始,不会“运用文字”就是“文盲”,就是没有文化。

罗常培先生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

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

”①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各项活动和一切社会交流,都是依靠语言传授,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的观念活动、言语活动可以借助文字这样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成为肉眼看得见的生动形象,巩固了人类一代又一代创造出来的思维成果。

可以说各种民族文字都是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也不例外,它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古老的汉字之所以能够沿用至今,就是因为它与汉语、汉文化紧密联系,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文字体系。

在古人心目中文字的创造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关于汉字创造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仓颉造字的传说流传最广,在古代的著述中有多处记载。

如《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领独传者,一也。

”《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颇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黄帝之史仓颇,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意思是黄帝的史官仓颇,看见地上的鸟兽脚印斑驳,这些纹理可以区别事物,从中得到启发,创造了汉字。

这个行动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连老天也感动得投下了大米白面。

汉字与中国文化概述

汉字与中国文化概述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济南趵突泉)
汉字的构造方式出来的六种条 例,其中 象形、会意、指事、形声 是造字的方法, 转注、假借 是用字的方法。
?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ji éqū]。日、月是也
?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zhǐhuī]
。武、信是也
?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鲁迅先生说过,汉字具“三美”:
意美以感心,一也; 音美以感耳,二也; 形美以感目,三也。
二、汉字的文化信息
汉字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往往可 以从汉字的构造中窥视到古代人的生活方式、风俗 习惯、思想观念等。
正因为汉字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所 以汉字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
例:汉字与楹联
楹联以春联为最古。经过发展,逐渐形 成一种应用文体。因为大多左右分悬于楹柱 之上,所以习称楹联。它的特征是上下联相 对,即字数相等、内容相称、平仄相反。楹 联的内容凝练含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它 充满生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 与民俗紧密结合,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 形式之一。
汉字的演变 ④
隶书,是汉朝通用的文字。始于秦未,沿至三国。又 称“汉隶”、“佐书、“八分”等。早期的隶书保留了一
些小篆的形迹;后来波磔[zhé]的笔法增多
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隶书的出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 基础,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 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汉字的演变 ⑤
汉字与中国文化
一、汉字的起源

汉字与中国文化,2000字

汉字与中国文化,2000字

汉字与中国文化,2000字
汉字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多言的。

汉字虽然只是一种文字,但它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字,它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而且也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汉字具有强大的内涵。

汉字的每一个字都有其特定的象形、意义,它们不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而且还能用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其次,汉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它表达出人们智慧的精华,是中国文化中最基础的文字,它能够表达出历史、传统、哲学、情感等多种信息。

此外,汉字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也是一种艺术。

汉字让中国文字艺术到达了高度,每一个字都以完善的笔划、色彩、质地等形式展示出来,使中国的文字艺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总之,汉字与中国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也是一门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

汉字不但对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远意义。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要想了解汉字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文化。

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我们所说的汉字就是从广义上的文化出发的。

同时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文字和文化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字产生以后,以它超越时空的留存与其功能,记载了人类丰富浩繁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成果,也正是因为有了文字,文化才得以代代相传。

就汉字而言,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仅存的古老表意文字之一,它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民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凝结。

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得汉字文化内涵日益丰富。

通过汉字,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东西,比如说人们的衣食住行,比如说人们的心理,甚至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文化底蕴等等。

汉字结构中反应出丰富的文化元素,反映出文化的特征。

1.思想文化体现在汉字结构上战争的思想也在汉字结构中有所体现,比如说,以“武”字为例。

“武”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止”,一个是“戈”,意思是拿着戈迈着一只脚打仗,其本意为勇猛、猛烈。

实际上这是一种战争思想的体现。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其中的“武”指的是干个军旅之事。

又比如“信”字,同样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人”和“言”,意思是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其本意为真心诚意。

《说文》:“信,诚也。

”意思就是,信,就是诚实。

再比如“休”字,分为“人”和“木”,意思是人靠在树上休息。

《五经文字》中提到:“休,象人息木阴。

”意思是休就像是人靠在树上在树底下休息。

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它们将古人的思想文化体现在了汉字的结构上,像是与思维、情感相关的字多从心,表示古人认为心是人思维的器官。

2.文化因素的变动可以体现在新旧文字的变动上古代最主要的出行工具就是马,所以不同毛色不同性别的马都会有自己专门的称呼。

如毛色黄白相杂的马叫做“胚”,劣马叫做“骀”,良马叫做“骁”等等。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

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

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

中华传统典籍注重最根本的概念,多半也是字本位的:如哲学里的天、地、乾、坤、有、无、阴、阳、道、理、器、一、元、真、否、泰……伦理里的仁、义、德、道、礼、和、合、诚、信、廉、耻、勇……戏曲主题则讲忠、孝、节、义,读诗(经)则讲兴、观、群、怨。

许多从外语译过来的名词都被华人望文生义地做了中国化的理解,中文化常常成为中国化的第一步。

这产生了许多误读、麻烦,也带来许多创造和机遇,丰富了人类语言与思想。

这里起作用的是华文的字本位的整体主义、本质主义、概念崇拜与推演法(如从真心诚意推演到治国平天下),与西方的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理性主义和神本或者人本主义大相径庭。

[扩展资料]
正确处理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字文化毕竟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是面向世界的开放的与面向未来的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说我们的文化要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立足点自己的性格。

同时,只有开放的面向世界的经得起欧风美雨的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才是有活力的民族的,而不是博物馆里的木乃伊。

聪明的做法不是把全球化与民族化地域化对立起来,而是结合起来。

应该增强对于中华文化汉字文化的自信,以海纳百川、开阔明朗的心态对待文化的开放与交流,而决不是鼠目寸光,抱残守缺。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要了解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文化。

文化,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从狭义上说,它只着眼于精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族心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

而我们汉字与文化中所涉及到的文化是作比较宽泛的理解的。

在了解了什么是汉字中的文化后,我们在来看汉字与文化有什么样的联系。

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

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汉字与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传统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汉字就象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的图景,通过现代的汉字形体等我们可推测出古代汉字的形体,而由于我国创字之处都是象形字,故通过这些汉字的古形体我们能多多少少的看到古人生活的影子,汉字的形体保留并折射出来我国先辈门的生活,而在这些折射出中能看到的生活是方方面面的,比如通过汉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饮食的习惯,服饰的样子,婚姻状况,宗法制度,甚至是古人们的平时的起居生活,而此文将要谈的是从汉字中看古代的建筑!建筑居住文化不仅有史籍的记载,而且也在汉字形体中蕴涵有丰富的文化信息。

透过一些类化符号及其所组成的汉字形体的研究,可以窥测到远古先民最原始的居住方式、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以及这些建筑物的功用、基本设施或附属设施,并且可以从中寻觅到先民在建筑居住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等深层次的文化信息。

(一)穴”字与古人的原始建筑说到他们的建筑我们就首先要从他们最原始的建筑讲起,当人还是原始人的时候,那时的他们没有农耕的生活方式,都是一打猎为生的,那时候由于生产资源低下,他们也没有正规的建筑,在黑夜到来的时候,在遇到夏日的酷热,严冬的寒冷的时候,在遭到暴风雨的袭击,野兽的威胁的时候,他们可以说是本能的会躲进山洞中去从而寻找到安全舒适的场所。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一)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没有汉字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就这个意义上讲,令国人自豪的四大文明都是汉字这个大发明的衍生物。

汉字是时代的见证,它跨越时空记录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了宝贵的中华文明。

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五干年来的历史和真实,知道了民族的历史进程和灿烂辉煌的文明。

汉字不只是一个载体,也不仅是一种工具,在笔画的组合中,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思想的演变,汉字当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蕴含着中华文化中的精髓。

汉字是铸就中华文化大厦的基石,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一、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从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中华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传递和保存信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创造出来的书写汉语的符号系统。

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要受到其它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种制约就是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

同时,汉字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还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工具,负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

“文化”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两种。

“广义的文化泛指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而的文化则是指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政治、文学艺术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是文化的一部分。

古老的汉字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世界上其他几种古文字早已消失,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至今犹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汉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其在中华文明的延续过程中所起到的纽带作用功不可没。

二、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首先,社会需要促进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

原始社会时,先民群居生活,彼此之间需要相互沟通、交流,进而产生了语言。

但在实际交往中,语言却不能完全满足人们交流的需要。

举例说明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举例说明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举例说明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以下是一些关于汉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具体例子:1.汉字的起源与中华文化:汉字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华大地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甲骨文和金文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生活和文化特点,是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材料。

例如,“鼎”字在甲骨文中是一个象形文字,代表着古代的鼎器,而到了金文时期,鼎字逐渐演化成了一个会意字,由三个“火”和一个“目”组成,寓意着鼎器是用来煮食物的器具。

2.汉字的形态与中华文化:汉字的形态变化多样,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意义。

例如,“国”字在古代是一个“口”字里面有一个“或”字,表示国家的疆域和领土,而到了现代,“国”字的形态则更强调国家的概念,里面的“或”字被替换成了“玉”字,寓意着国家的珍贵和重要。

3.汉字的含义与中华文化:汉字的含义丰富而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例如,“忠”字在古代是一个“心”字上面有一个“中”字,表示忠诚、真诚和无私的意思,而到了现代,“忠”字的含义则更强调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奉献。

4.汉字的应用与中华文化:汉字的应用广泛而深入,涉及到文学、艺术、科技、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

例如,“和”字在古代是一个“口”字里面有一个“禾”字,表示和平、和谐的意思,而到了现代,“和”字的应用则更加广泛,可以表示和平、和谐、合作、竞争等多种含义。

综上所述,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表现在各个方面,从汉字的起源、形态、含义到应用都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点。

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还表现在许多其他方面。

例如,汉字的书写注重笔画和结构的美感,这与中国的传统美学观念密切相关;汉字的读音和语调也反映了中国各地的方言和语言文化;汉字中的成语、典故和诗词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令狐采学学号:40812208班级:汽车办事工程12102姓名:陈露露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重要的帮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记载和蕴涵着古人的造字办法、造字心理,今人通过这些可进而推知古代的社会文化。

从中我们能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

一、汉字与文化的渊源汉字是历史的记录器、文化的活化石,它把人类的历史、社会和各种文化活动都记录下来,并且世代相传下去,使中国文化永存不朽,通过汉字可以追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踪迹。

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形成于奴隶社会前期,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文化和文字相互增进相互影响共同成长,民族文化的成长是决定汉字产生和成长的因素。

文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水平的标记。

文字经历了漫长的成长过程,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集体劳动中因相互交际的要求而产生语言,但语言贮存的时间有限,时间长了容易忘记,于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运用各种物件做成符号,来帮忙记忆。

随着社会的成长,从氏族到部落,到后来国家的呈现,交际的地区规模越来越年夜,也就促使了文字的成长。

中国文字纵的是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一脉相承下来的,它是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成长的结晶,代表着民族的自尊、自强,使整个民族成为一个文化的集合体,并且从多个方面表示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风气习惯等,使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世代相传,发扬光年夜。

过去汉字与龟甲结合,开创了一个辉煌残暴的西方古代文明。

今天,汉字与硅片结合,势必使古老的汉字焕发青春的活力。

汉字的信息化,使汉字从衰老变得年轻,从苦难走向辉煌。

从而使汉字具有无比光明的未来。

二、从形声字看历史文化痕迹(一)从形声字的形旁看古代文化形旁即意符,意符是形声字中指明意义类另外符号,如“格”字左边的“木”,“铜”字左边的“金”之类,形符保存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方面1/3的信息。

汉字的演变与文化意义

汉字的演变与文化意义

汉字的演变与文化意义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现代汉字系统。

汉字的演变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变迁,也展示了汉字所蕴含的深刻文化意义。

首先,汉字的演变源于古代的象形文字。

中国古代人民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用简洁的图画来表示物体的特征和含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图画逐渐演变为笔画,符号的形态被大大简化,但仍然保留了物体的基本特征。

这种演变过程中,汉字也成为了一种视觉化的表达形式,使人们能够通过视觉直接理解和沟通。

其次,汉字的演变与文化密不可分。

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时代,当时的汉字已经具备了相当复杂的结构和含义。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甲骨文是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和记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积累,汉字逐渐正化,形成了标准的楷书字体。

这种正化过程不仅为文字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基础,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汉字的演变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及其思维方式的变化。

古代的汉字数量庞大,每个字都有独特的含义和象征。

这使得古代中国人民具备了高度复杂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这些极为复杂的字形中,往往蕴含着多种象征性和隐喻意义,需要读者通过具体的语境才能理解。

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也反映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歌和经典文献中,常常使用寓言和隐喻来表达抽象的观念和思想。

此外,汉字的演变还展示了中国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

中国古代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一观念也反映在汉字的象形结构中。

古代汉字的许多字形都与自然景物有关,如“山”字的形状就像是山的轮廓,而“水”字的形状则像是水流的样子。

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也表达了对自然界中万物生灵的关爱。

最后,汉字的演变还为中国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汉字具有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通过汉字的使用和学习,后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中华文明。

正因为如此,汉字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当作祖国的象征和文明的象征。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1. 引言1.1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传统文明的体现。

汉字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经过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如今的汉字体系。

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载体。

汉字的书写、发展和运用,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的形体、结构和笔画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追求。

汉字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寄托着中国人民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汉字,人们可以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汉字的魅力和独特性,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和标志,凝结着中国文化的精华和灵魂。

2. 正文2.1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起源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象形文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成了今天我们使用的文字符号系统。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

甲骨文是最早期的汉字形态,出现在商代的甲骨上,通常用于占卜记录。

金文则是商周时期使用的一种形体,较为漂亮且规整,代表了当时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繁荣。

小篆则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后规范成的一种新形态,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

汉字的演变不仅仅是形态上的变化,更是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汉字作为载体,记录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今天的现代社会,汉字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中国人民的共同语言和文化符号,保持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形态的变化,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历史长河。

汉字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部首,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珍贵财富。

2.2 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联密不可分。

第三讲:汉字与中国文化

第三讲:汉字与中国文化
长尾巴的鸟称为“鸟”,例如:鸡、鸾、 鹰、鸽、等
声符的文化涵义
浅、笺、钱、线、践、贱 [小而少] 青、清、晴、情、箐(青竹)、圊(厩肥、
绿肥)、请、精、静、睛、靖、菁、婧、腈、 靓、倩 [纯而美] 巠、茎、胫(小腿)、弪(弓弦、弧度)、 迳、泾、颈、径、经、轻、刭、痉[小而直]
同形异义的部件
川、虹等


祭祀的多种类型
第一种:肉祭
“祭”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第二种:酒祭
裸祭 凶
第三种:火祭
帝-禘 燎 尞 熿 huáng 尪
第四种:水祭

第五种:杀牲祭
“埋”祭
出生仪式
“产”:
“生其种曰产。”(《周礼·大宗伯注》)
“产,生也,从生彦,省声。”(《说文解
字》)
小篆“产”
小篆“彦”
P.188 以“穿”字和“经”字为例
2. 凭字形确定字族的意义关系
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往往具有相关或类似的 意义关系,特别是形旁
例如: 江-河-湖-海-泽 皿-盅-盏-盆-盘-盂-盥 “皿,饭食之用器。凡皿之属皆从皿。”
3. 凭借汉字辨析同音词
汉字与汉语相互补充 利用字形不同辨析同音词 如:gōngsī 公司 公私 qīzhōng 期中 期终
(2)从汉语词汇的组合机制看
组合性造词 组词的基件是实词素 组词过程中的意合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汉字构形体现人的主体思维方式
“整个汉字的精神,是从人(更确切 的说,是人的身体全部)出发 的……它是从人看事物,从人的官 能看事物。”
—— 姜亮夫:《古文字学》,浙江人民出版 社1984年版,第69页
(1)汉字构形基本建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与文化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与历史,源远流长的时光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为了我们更好的继承与发扬,我们应该纵观古今,好好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

汉字,在我国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到如今的简化汉字,期间经历的过程是曲折迂回,动人心魄的。

然而,虽然汉字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从我们现在看,它是顽强的,这主要在于与时俱进的特性和不断发展的本质,使它不被历史所淘汰,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文字,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思想起着重要引导作用。

由于儒家文化想在中华传统文化占统治地位,几千年来一直居于正统地位。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便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神学家孔汉思也认为“中文书写文字具有表意内容,并呈现某些基本上相同的态度和世界观,而这种态度和世界观从本质上看都受古老儒学制约”。

儒家文化中许多思想都不同程度地侵润到了汉字的形体构造之中,汉字实际上成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载体。

儒家思想的重统一,重整体,体现在文字上,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象形因素为约的特点几千年不变,始终不脱离以形知意。

汉字的以意统形的方块形式常使人能从其形体结构直窥其意,从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从单个汉字来看,其结构也往往体现着统一的整体思想。

如“国”字,甲骨文即“或”,字中“戈”表示兵器。

“口”家城邑形,放在一起表示守城,而“国”的繁体“國”在原有的“或”字外边加一个框,表示周围有界,被围之意。

这一演变蕴含了人民持戈守城,继而划定疆界,圈固城郭,从而表达了国家统一、不可侵犯的丰富内容。

其他字如“发”、“共”、“合”、“同”等,从字形字意都可看到整体统一观念的影响。

二儒家思想重视普遍联系的思想,认为天地人合一,自然界与人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人和自然界,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相互对应,水乳交融,是个和谐的统一体。

这一重协调、重和谐的思想反映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导致形声字配合结构增多,部首偏旁日益丰富,而偏旁部首体现的正是一种普遍联系的思想。

如以“走”作部首,造出与前行的动作有关的一系列字来,如“赴”、“越”、“超”等字;以“女”作部首造出的“姐”、“妈”、“妹”、“姨”、“姑”等汉字;与太阳有关的现象,汉字常少不了“日”,与动作有关的字,大都以提手旁作部首。

三儒家文化思想中含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如《易经》中把具有辨证内容的初期哲学中如“阴阳五行说”等进一步展开引申出否与泰、往与复、损与益、乾与坤等一系列范畴。

谓之“一阴一阳之谓道”,即阴阳互补为道”。

“君子安而不忘危,有而不忘之,治而不往忘乱”。

这种辨证思想在文字的创造中也有所反映,被称之为“夫子之通”的“忠”、“怒”二字,《说文解字》说:“忠,敬”,“怒,仁也”。

这两个字不仅相互构成对立的关系,而且两个字本身的上下结构也形成一种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又如“仁”字,从人而二,讲的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各有个性的人常常是相互矛盾对立的,但若把他们结合在一起,达到对立的统一,便做到了仁。

随着汉字的发展,更有大量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形声字出现,这些字以及这种结构方式都渗透着儒家对立而统一的思想内容。

四儒家文化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尤其是其道德人本主义。

重视人性,这也形成了汉民族本体型的思维方式,即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形态上,则表现出汉语习惯于用人称主语表现,及常用主动式表达被动意义,而英语等其他语言较多用非人称代词等,且常用被动式。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重在“事在人为”,人的动作与行为必然是由人做的,事和物不可能自己去完成这些动作和行为,因而书写和表达时往往要说出施动者,即使没有确定的人称,也采用统称,如“人们”、“大家”、“有人”等。

五儒家文化中男尊女卑的价值观,也反映在某些汉字的形体结构上。

汉字中一些形声字意为“女”字旁的汉字,常含有贬义,如“妓”、“嫖”、“娼”、“姘”、“奸”等贬义字。

某些贬义字“奸”本是男性的责任,但仍用“女”作偏旁,更是男尊女卑价值观的表现。

就连中性字“妇”其繁体字“婦”形容女子拿着扫帚扫地,可见古代妇女地位低下,而有些表现不健康、不正当心理和行为的汉字,如“嫉”、“妒”、“婪”、“妖”等字都用“女”作偏旁,而这些心理和行为并非只属于女性,显然也是男女不平等的反映。

诸如此类造字,心理上的偏见无不反映男尊女卑经儒家文化强化以后长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反映了男子处于权力中心,妇女地位低下的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念。

六儒家的中庸之道,历来也被看做一种美德。

孔子把中庸视为道德的最高境界。

在这种中庸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在交往中,常奉行高值低估的自我价值观,即采用贬低自己的所谓“谦虚”的表达方式。

在词语的选择上,自谦词特别丰富。

汉字中广一个代替第一人称单数“我”的词语多达十几个。

除“本人”属中性之外,其余均带有自谦的成分,如“鄙人、仆、不才、在下、愚”等,就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帝王也虔诚自己为“寡人”、“孤”。

与自谦相对应的,是汉语中存在大量的敬称,如“公、先生、夫子、足下”等。

敬称的大量运用反衬了谦称,也对自己高值低估的另一种表现。

其他的敬称方式如“令尊、令爱、令堂、贵校、高见、贵姓”等。

与之相对应的一些对自己贬值的称呼方式,如“贱内、小女、寒舍、拙著、浅见”等。

汉字,从原始的图画开始,到东汉时期许慎的文学专著“说文解字》问世,其发展历程与儒家伦理思想及封建政治经济紧密结合,并且与汉民族统治思想同步发展,期间经历了从父系家长制的”尊尊“、”亲亲“思想雏形,到孔子创立学派,完善体系,直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这一进程中,儒家文化思想以及宗法伦理思想为中心而派生出得各种思想都侵润到了汉字的创造之中。

我们在分析汉字中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与汉字的特殊关系,注重汉字发展与儒学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对与我们认识中国的历史发展,认识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同源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汉字之所以能具有如此魅力和生命力,正是因为它不仅仅是汉民族思维和交际最重要的书面符号系统,也是中国文化的脊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