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共63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3
高中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总结
通过以上的问题探究,可以说明健康 人体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即内环境保持着 相对稳定的状态。
那么,正常机体的内环境为什么能保持 相对稳定的状态呢?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 基础是什么?
二、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 物质基础和调节机制
思考1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
1、葡萄糖在人体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生物体是怎样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
小结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机制
意义 失调 稳态 表现 (动态平衡) 及其 原因
内环境
成 理化 分 性质 生理 基础
细胞正常代谢;器官 系统正常运行和协调
稳态既然是在神经—体液—免 疫这样完善的调节机制下维持的,那是否意 味着内环境稳态一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思考3
病例2高原病
一个健康的人到高原后会可能出现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 症状,为什么?
乳酸纳由泌尿系统排出 H2CO3 H2O+ C02 CO2经呼吸系统排出
PH不降低
PH不降低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
结论:动物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对酸 碱都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使血浆 PH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
小结1
正常人体内,内环境的PH处于动态平衡
问题探讨3:体温的变化特点
事实材料1:体温调查
成员 7 甲 乙 丙
13 18 21 睡 点 点 点 点 前
平均 温度
★同一人在不同时刻的 有变化,1℃左右 体温有没有变化?
★ 不同的人(年龄、 性别不同)体温有没有 有微小差异 变化?
★人体温会不会随着外 界环境气温变化有微小 差异?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具体标准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说明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稳态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
搞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
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
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构建概念,经过思想认同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说明:本节内容的教学是按照教材顺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课后实验的模式。
本案例的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四、其他问题及其对策关于“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1)在此项调查中需要家长的协作配合。
家长工作繁忙,教师有必要提前给家长发一封信,恳请家长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协助孩子完成这项调查活动。
(2)选择好布置活动的时间。
由于这项活动需要测量一日内7个时刻的体温,应选择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休息日来完成。
(3)布置作业时应就体温的知识和测量体温的方法进行培训。
可参考下面的内容: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
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在本次调查活动中我们用腋窝温度代表体温。
(4)布置作业时要明确以下要求,即在进行这项活动时,不仅要完成体温的测量,还要完成思考题的回答,为下节课的讨论做好准备。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实验:生物体维持pH动摇的机制1、实验原理:1〕细胞代谢会发生许多酸性物质〔如H2CO3〕,食物中常含有一些酸性和碱性物质,它们进入内环境后,因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而使内环境pH不会发作大的偏移。
2〕经过比拟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KH2PO4等溶液〕和生物资料在参与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动摇的。
2、详细操作步骤取自来水25mL--〔倒入〕→50mL烧杯中→用pH试纸测试起始的pH,并做记载--〔滴加〕→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HCl或NaOH溶液--〔5滴后〕→用pH计或pH试纸测pH,并将结果计入表格→每滴加5滴为一组,重复6次。
用不同的资料按上述步骤重复实验。
3、实验结果及结论〔1〕对自来水的处置〔图1〕结论:滴加HCl后,自来水的pH减小;滴加NaOH后,自来水的pH增大。
〔2〕对缓冲液的处置〔图2〕结论: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缓冲液的pH均坚持相对动摇。
〔3〕对生物资料的处置〔图3〕结论: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生物资料的pH均坚持相对动摇。
图1 图2 图3比拟以上三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资料的性质相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资料内含有缓冲物质,因此能维持pH相对动摇。
4、PH值动摇的意义保证酶能正常发扬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停止。
【补充】——缓冲物质1、概念: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2、组成: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
〔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3、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作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动摇的形状.4、生物体维持pH动摇的机制:二、内环境的静态变化1、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1〕体温:指人体外部的温度。
⑴、口腔:36.7—37.7°C〔平均:37.2°C〕⑵、腋窝:36.0—37.4°C〔平均:36.8°C〕⑶、直肠:36.9—37.9°C〔平均:37.5°C〕——最接近人的真实体温〔体温随年龄增长而缓慢降低;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C〕2〕体温恒定的意义:恒定的体温可以保证酶的活性适宜于新陈代谢的需求,从而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停止。
高中生物备课参考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解析】海水的浓度高,海产鱼类长期适应环境,细胞内无机盐浓度与海水浓度是相当的, 如在淡水中生活,细胞就会吸水,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答案】B
【例 6】 下列属于人体或哺乳动物“内环境”的是( ) A. 心房腔内的血浆 B. 膀胱腔内的尿液 C.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D. 肺泡腔内的气体 【解析】膀胱腔内的尿液有膀胱壁阻隔,小肠腔内的消化液有小肠壁阻隔,肺泡腔内的气体 有肺泡壁和肺部毛细血管的阻隔,事实上都可以理解为它们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都不属
第 2 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 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环境,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不断的进行着物质 交换,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稳态: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常用指标: PH:正常人血浆的 PH 值 7.35~7.45 之间 温度:人的体液温度(核温)37.5℃ 渗透压:血浆渗透压 37℃时约为 770kPa,相当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 (3)稳态的调节—血液 PH 值的调节 ① 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② 缓冲对:NaH2PO4/Na2HPO4 、NaHCO3 /Na2CO3 等物质 ③ 举例: 剧烈运动 肌肉中产生大量乳酸
()
A. ①血浆
B. ②组织液
C. ③水
D. ④红细胞
【解析】红细胞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答案】D 【例 5】 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 为在淡水中( )
A. 氧浓度较低 C. 缺少食用的动、植物
B. 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D. 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A.内环境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内环境中多余的 H+主要从肺排出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就加入HCl或NaOH后的pH的变化来说,生物材 料是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更像缓冲液 2.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物质,在加入酸或碱时,能 使pH的变化减弱。
练习
1.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 D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 渗透压 是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的重 要因素
(2)适宜的 温度和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 条件
(3)正常 血糖 的水平和 血含氧量 是供给机体所 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O2等会使机体中 毒。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D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和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 B )
A.消化、呼吸、神经、内分泌 B.消化、呼吸、循环、泌尿 C.循环、泌尿、消化、神经 D.运动、呼吸、循环、内分泌
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D
A、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内环境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
关于稳态的调节机制,本节教材仅作笼统的阐述,相关内容将是第2章学习的重点。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但在“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中,已经有多处体现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缓冲液的配置步骤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第1课时教室教学,第2课时实验室教学。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高调机时体,适必应将外引起界细环胞境代的谢能紊力乱。。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内环境
成 理化 分 性质
机制
生理 基础
稳态
意义 失调表现
(动态平衡) 及其原因
细胞正常代谢;器官、 系统正常运行和协调
3、调节能力: 有一定限度
4、稳态失调
(1)原因 外环境变化过于
剧烈(外因)
自身调节功能 障碍(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2)实例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1、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尿毒症、 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 酸碱中毒等。
2、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糖尿 病可能导致血糖浓度过高。
(3)不同个体完全一样吗? 存在个体差异。
(2)体温变化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成员 母亲
上午 6h
37.0℃
上午10h 中午12h 37.0℃ 37.3℃
下午 2h
37.4℃
傍晚 6h
37.2 ℃
晚上 9h
37.1℃
父亲 36.8℃ 36.8℃ 37.1℃ 37.3 ℃ 37.1℃ 36.9 ℃
第1章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原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体内细胞 的代谢活动
2、变化 各种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因素:
3、实例:
(1)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变化: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项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肌酐 尿素氮 血清葡萄糖
ALT CRE↑ BUN GLU↑
测定值 17 1.9
3、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可能会肌肉 抽搐会影响骨发育,出现佝偻病等;血钙过高则 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高中生物】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物】高二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整理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① 动态变化:内部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是否处于动态平衡,是通过集体调节来实现的。
②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调节体内平衡有三个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内环境直接有联系的4个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1.对稳态调节机制的理解和意义①观点体内平衡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
坎农(美):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人们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调节机制。
②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当外部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的调节功能被阻断时,内部环境的稳定状态就会被破坏。
③内环境稳态的意义:集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维持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稳态遭受破坏的例子a、患胃肠炎时,消化道对无机盐的吸收能力因胃肠道的作用而减弱,大量无机盐在体内流失,这是平衡的破坏。
b.当我们较长时间没有进食或由蹲位突然站立时,四肢无力由于低血糖引起c、体温升高引起的寒热、食欲不振会影响酶活性,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新陈代谢活动的紊乱组织水肿① 过敏性水肿。
组织中组胺的释放增加了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②病理情况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③ 淋巴管阻塞和淋巴回流阻塞(如丝虫病)④肾小球滤过率增大,使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如患急性肾小球肾炎)⑤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合成减少。
高中生物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必修3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及其调节机制
1.动态变化实例——体温变化 (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 年龄 、 性别 等的不同而 存在着微小的差异。 (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1 ℃ 。 (3)尽管周围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 近 37 ℃。
2.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 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不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是
( )。 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解析 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加强是由于血浆中 CO2浓度升高刺激呼吸中枢所造成的,并非外界因素的 变化。 答案 C
2.内环境稳态 (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 协调 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 理化性质 都处 于 动态平衡中 。
[思维激活1] 有人认为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成分和理 化性质恒定不变,对吗? 提示 内环境稳态即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 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恒定不变。
1.(广东高考)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解析 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 尿系统直接参与,还需要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 用。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以维持 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 的,与外界环境有关,当外界环境变化超出人体调节能力 的时候,内环境稳态就处于失调状态。故选B。 答案 B
高中生物 必修3 :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PPT课件
6.当肌肉细胞缺氧时产生的物质、pH 的变化及需要的缓冲物
质依次是
(D )
A.CO2、迅速降低、NaHCO3 B.CO2、基本不变、H2CO3 C.乳酸、迅速降低、NaHCO3 D.乳酸、基本不变、NaHCO3 解析:肌肉细胞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血液后,被
NaHCO3 和其他碱性物质中和,使 pH 变化不大。
3.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疾病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引起疾病的症状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 积累
自身中毒综合症
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 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 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全身不适、恶心
3.人体 pH 稳态的维持 (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 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 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 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 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图示如下:
[题组冲关] 3.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结论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 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 相对稳定
2.实验注意事项 (1)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 (2)盐酸和氢氧化钠均有腐蚀性,要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3)冲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 (4)至少选两种生物材料进行实验。 (5)加入酸、碱后要待其稳定后再测 pH。 (6)绘制 pH 变化曲线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笔或实虚线标明。 (7)绘制坐标曲线时要注明横轴、纵轴所代表的意义及相应单位。
高中生物《第一章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
P9 思考与讨论
⒊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 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 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 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 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 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 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 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 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每100毫升血浆、原尿和终尿的主要成分比较表
成分 血浆(克) 原尿(克) 终尿(克)
水 蛋白质
90~93 7~9
99 (微量)
95~97 —
葡萄糖 0.1
0.1
—
尿素
0.03
0.03
2
尿酸
0.002
0.002
0.05
氯化物 0.37
0.37
0.6
钠
0.32
0.32
0.35
钾
0.02
0.02
0.15
P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目的要求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Na2HPO4、 K2HPO4等溶液,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 pH 的 变化减弱)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 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材料用具
(略)
实验步骤
1.绘制不同实验材料pH记录表
加入0.1 mol/L HCl 加入0.1 mol/L NaOH
分泌作用
小管上皮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所产 生的物质(如H+、NH3+)分泌到小管液中。
排泄作用
小管上皮细胞需要消耗能量,而将血液中 的某些物质主动转运到小管液中的过程。 如青霉素等药物的排出。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了解内环境稳态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课件,实验器材,显微镜等。
2. 准备教学材料: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案例等。
3. 安排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学习。
4. 预习相关内容: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人体各器官图片,介绍人体各器官正常运作离不开内环境。
(2)展示一些内环境稳态失衡而引发的疾病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进而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讲述概念:通过演示血液渗透压影响细胞内外水分的交换、血糖平衡与神经-体液调节的关系、各种理化性质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等过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介绍机体如何维持稳态的:机体如何通过调节机制使调节机制正常发挥作用,使学生理解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的机制;讲解机体通过免疫调节和神经-体液-神经调节的相互关系来维持稳态。
(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什么是稳态,并且分析自己平时的行为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3. 课堂讨论在小组内讨论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列举一些常见的稳态失衡的实例。
4. 总结与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如何预防一些由于内环境稳态失衡引起的疾病等。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5.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撰写一篇关于内环境稳态重要性的小论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2)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思考这些现象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精品课件
内环境稳态会失调吗?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外因)
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结论: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内环境的稳态出现失调的情形有哪些呢?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通过资料分析、师生交流、观察图像,能 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2.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小组讨论,能 了解稳态调节的机制。 3.通过小组评论、师生交流、查阅资料,关 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网络上流传“喝水洗肠养生法”,具体方法就是一 天里什么食物也不吃,只要猛喝水就可以起到清肠排毒 的效果。一位女士按照这种方法,空腹半天喝下了4L的 白开水,傍晚出现呕吐嗜睡、神志不清等症状,医生检
【精讲精析】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 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四个系统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 统,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就是使体内各项化学 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内环境稳态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人体内环境 稳态不能维持时可能会生病,D正确。 【答案】 C
4.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 B )
A.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每一种成分和温度、pH等理化性质都处于动 态平衡中 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5.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浆pH的变化趋 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
实例:血液pH稳定的机制
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 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这些酸性和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 发生变化,实际上正常人血液中的pH变化范围很 小,这是为什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温度、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紊乱 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
③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④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
内环境稳态≠不生病, 生病≠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如某些遗传病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目的要求: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 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实验步骤 1.绘制不同实验材料pH记录表 2.取2个烧杯,编号;各加入25mL的自来水,分别滴加5滴0.1mol/mL的HCl溶 液和0.1mol/mL的NaOH溶液,测定并记录其pH;然后再继续滴加5滴的上述溶 液,测定并记录其pH的变化,直到滴加到30滴为止。 3.再分别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取代自来水,重复步骤2,根据记录绘制曲线图 实验结果 在滴加少量的HCl和NaOH后,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pH变化不一样,即 自来水的变化明显,而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pH变化则不明显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学目标
1.内环境稳态的动态变化 2.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一、内环境稳态的动态变化
稳态的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 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注意: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保 持在一定范围内 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化学成分:水、无机盐、血糖等 理化性质: 温度:37℃左右 酸碱度(pH):7.35~7.45 渗透压:在37℃时,血浆渗透压在770kPa左右 内环境稳态的对象:内环境;血红蛋白的含量变化等不属于稳态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稳态失调的病例及其原因 (一)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出现什么现 象呢?
(二)稳态失调的原因(P9)
1.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2.外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四、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单位 IU/L mg/dl mg/dl mg/dl mg/dl mg/dl
参考范围 0-45
0.5-1.5 6.0-23.0 60-110 50-200 150-220
1.为什么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 2.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那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
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 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 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血糖含量超标——可引发糖尿病及其 合并症(酮症酸中毒、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 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等。
一、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法国 贝尔纳 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美国 坎农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 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 一实现的。
目前普遍认为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 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二、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思考1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
(稳态的生理基础)
2.
病例1:尿毒症
由于肾脏的衰竭,导致代谢失常引起的 毒害: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无 法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 排出体外。从而引起机体内部生化过程 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
说明: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会影响内 环境的稳态
病例2:高烧
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
课前复习
• 1、细胞外液的组成?
血浆、组织液、淋巴
•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内环境 。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事实材料1:体温调查
家庭成员一日体温变化调查表
成员 6:00 10:00 12:00 15:00 18:00 21:00 平均 母亲 37.0 37.2 37.3 37.4 37.2 37.1 37.2 父亲 36.8 37.0 37.1 37.3 37.1 36.9 37.0 自己 37.1 37.3 37.4 37.5 37.3 37.1 37.3
1、渗透压(770KPa) (1)渗透压的概念: 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 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 透压越高
(3)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主要与无机盐( Na+、Cl-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
血液pH值为什么能够维持在7.35-7.45之间? 血液中含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 每对缓冲对 = 一种弱酸 + 相应的强碱盐 如:H2CO3 / NaHCO3
NaH2PO4 / Na2HPO4
PH值的调节
酸过多: H2CO3 / NaHCO3
乳酸+ NaHCO3
碱过多:
乳酸钠 +
(碳酸氢盐)
肾脏排尿
H2CO3
CO2+H2O
呼吸排出
Na2CO3+ H2CO3
2NaHCO3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必要条件。
拓展 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保持机 体健康?
(1)保护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加强保健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调 节功能,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小结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机制
意义
内环境
失调
稳态 表现
成 理化
生理基础(动态平衡)
及其 原因
分 性质 细胞正常代谢;
病例4:高原病
到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这是因为 高原空气
稀薄,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
说明:外界环境变化剧烈势必。会影响内环 境的稳态
病例5:空调病
空调病的病症为:
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 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
病因:
1.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 正常排汗,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 2. 气流方向经常变换,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 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 的反应; 3. 湿度太低,导致黏膜病; 4. 与外界空气几乎隔绝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 量快速上升。
器官系统正常运
行和协调
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总在不 断发生变化着
B.尽管外界环境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 康人的体温始终是37oC C.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件
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2、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
事实材料1:体温日变化的调查
事实材料2: 血液生化6项化验
小结: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 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 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 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
各种食 物成分
O2 CO2
内环境
外环境
外环境
未被吸 收物质
水、无机盐、 尿素尿酸等
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
★同一人在不同时刻的体温有没有变化? ★ 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体温有没有变化? ★人体温会不会随着外界环境气温变化有差异?
小结1
健康人体温约为 37℃, 处于 动态平衡中。
问题探讨
项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肌酐
尿素氮 血清葡萄糖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测定值 17 1.9 14.6 223 217 179
(09广东高考)5、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 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 有三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 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 正常
6.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
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B )
AH.2O乳,酸并在排血出浆C中O2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 B.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pH C.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 统排出CO2 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
经系统,, 同时头常疼有、头晕、嗜睡 的表现。
发高食欲烧不时振,、厌由食于、内恶环心 境理化性质和酶活性
的变化,导致体内的
,于
是
。
生化反应出现紊乱
机体功能发生异常
病例3 腹泻
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 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 。小这样内 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 渗透作用进入细胞 内,造成细胞 吸水,肿进胀一步导致细胞 紊乱。代谢严和重功时能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 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 状。
肾脏排尿
PH值的调节
食物中的 碱性物质 如碳酸钠
Na2HPO4
血浆中
消
NaH2PO4 缓冲物质
化
碳酸钠 H2CO3
系
统
碳酸钠
NaHCO3
组织液
细胞
泌尿系统 排出
呼吸系统 排出
NaHCO3 乳酸
乳酸钠
H2CO3
乳酸
C02 + H2O
酸性食物
豆制品
酸奶、水果
碱性食物
海带、蔬菜
五、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点是
(D)
A、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 是 (B ) A.温度 B.酶 C.pH D.渗透压
• 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D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