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相分类汇总.共52页
湖泊相
Bill Yu
第 五 节 湖 泊 砂 体 类 型
Bill Yu
湖泊砂体类型
浊积砂体 沉积环境 深湖-半深湖 三角洲砂体 湖盆缓坡,河流入湖处。岸上- 滨浅湖-(半深湖) 红黄-浅灰、灰绿-灰色不纯泥 岩 河流-河湖交互-湖泊沉积作用 砂泥岩。三层(带)结构:三角 洲平原:水上分流河道沉积和漫 滩沼泽沉积。三角洲前缘:a-水 扇三角洲砂体 湖盆陡坡,冲积扇进入湖 处, 上-滨浅湖- 岸 (半 深湖) 红 黄-浅 灰、灰绿 -灰 色,不纯泥岩 河 流-河 湖-湖泊 沉积 作用 砂砾岩夹泥岩三层(带) 结构:三角洲平原:水上 辫 状河沉 积或冲积 扇沉 积。三角洲前缘:水下河 道(辫状河)叠合砂岩发 育,河口沙坝较差。前三 角洲泥: 楔状体、 透镜状 (纵剖面) 凸起边缘滨浅湖 灰绿、浅灰色不纯 泥岩为主 河流-湖泊沉积作 用 砂砾岩夹泥岩,无 三层结构主要为水 下河道沉积的叠合 砂岩。扇根:巨厚 砂砾岩扇中:辫状 水道叠合砂岩扇 端:灰色泥岩夹薄 砂层 楔状或透镜状(纵 剖面) 滨浅湖地区 水下冲积扇砂体 滩坝砂体
Bill Yu
1、坳陷陷湖盆深陷扩张期砂体展布示意图(据吴崇筠,1994)
2、抬升收缩期
Bill Yu
坳陷湖盆抬升收缩期砂体展布示意图(据吴崇筠,1994)
第四节 陆源碎屑湖泊的识别
表 5-2 湖泊沉积的基本特征(据吴崇筠,1994)
相 滨 湖 相 浅 湖 相 深 湖 相 沉积构造 主要发育小型浪成沙纹交错层理、波 以砂岩、粉砂岩为主,砾岩 状层理、单斜交错层理、变形交错层 少见。 碎屑分选、 磨圆较好, 理、泥裂、雨痕、冰雹痕、虫迹及冲 见生物屑或鲕粒灰岩 刷构造 以粉砂岩、泥岩为主,少量 不规则的水平层理、小型交错层理, 透镜状细砂岩,见紫红色微 见波状层理及浪成波痕 晶灰岩或白云岩 深灰- 灰黑 色泥 质岩 、页 岩、泥灰岩与油页岩、有机 微细水平层理,有时可见季节纹层 质含量高。有时夹重力流沉 积 岩石 生物化石 双壳类、鱼类、腹足类、介形 类 化石丰富且保存完好, 以薄壳 腹足类、双壳类、介形类、叶 肢介、鱼类及植物化石为主 鱼类、介形类、双壳类、腹足 类等
河流相分类
辫状河:
多河道、低弯度
网状河:
多河道、高弯度
第一节 概述--河流的分类
第一节 概述--河流的分类
? 河流类型在时间、空间上均可
发生变化
第二节 河流沉积环境 及沉积特征
? 一、顺直河
? 在河床受限制、部分曲流河段、三角洲河口 等 地可出现,可进一步发展成曲流河。
? 缺乏侧向迁移,以 垂向充填沉积作用为主。
曲流河的侧向迁移
三、辫状河
? 河道砂坝(心滩)发育,宽、浅、急 ? 砂质辫状河、砾石质辫状河
1.河道砂坝(心滩)的形成
? (1)双横向环流 :
所形成的心滩较细长,粒度细,可向下迁移。
? (2)洪水期
大范围沉积被后期水流所冲刷、切割
2. 河道砂坝的分类
? 纵向砂坝、横向砂坝、斜向砂坝
3. 沉积特征
? 河道沉积 ? 心滩沉积
? 1. 河道沉积:(1)底部滞留沉积 (2)正常河道淤积:缘于水流逐渐减弱, 向上粒度变细、层理规模变小
3.沉积特征
? 2. 心滩沉积 :辫状河沉积的主体,典型特征。
? 沉积物:砂砾,少有泥质加积 ? 结 构: 滚动组分为主,分选中等--差。 ? 构 造:大型板状交错层理为主,不同时期沉积层
第 三 节 垂 向河 沉流 积的 模沉 式积 组 合 及
第三节 河流的沉积组合及 垂向沉积模式
第三节 河流的沉积组合及垂向沉积模式 ? 山区的辫状河
曲流河的垂向沉积序列
曲流河垂向沉积模式(沃克,1976):
四个单元(由下至上)——
泛滥平原沉积 天然堤沉积 边滩沉积 河床底部滞留沉积
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概念:
分选中等。
? 构造:大中型槽状、
第3章-河流相
一、河流的概念和分类
◆山区河流——坡降大,向源侵 蚀作用强烈,河岸陡而河谷深, 河道直而支流少,水流急而沉积 物粗。 ◆平原河流——坡降小,向源侵 蚀停止,侧向侵蚀强烈,河道弯 曲而支流多,故平原河流多为弯 曲河流。
亚马逊河
幼年河
壮年河
老年河
◆分岔参数——平均每个蛇曲波长中河道砂坝 的数目。 分岔参数≤1,单河道;分岔参数>1,多河道 ◆弯曲指数——河道长度/河谷长度。 弯度指数≤1.5,低弯度;弯度指数>1.5,高弯 度
l 河床亚相 l 堤岸亚相 l 河漫亚相
河漫滩 河漫湖泊 河漫沼泽 天然堤 决口扇 河床滞留沉积 边滩沉积
l 牛轭湖亚相
第三章 河流沉积体系
(二)辫状河沉积相模式
1、概念
图 4-10 辫状河道心滩的形成过程与水流特点 (据 C.C.Plummer 和 D.McGeary,1996)
A 一个心滩水流分成两股;B 由于心滩的发育形成了许多小河床两岸迅速堆积所形成 平行于河床的砂堤。
n沉积物:粉砂、泥薄互层。 n构造:小型波状、槽状、攀
升层理、水平层理,顶部可 有暴露构造。
n垂向:边滩之上; n剖面:楔形; n平面:豆荚状
天然堤层理构造垂向序列 (柯尔曼,1969)
Formation of Natural Levees
苏77-35-32 3069.7m 盒8下 杂色泥岩
苏77-15-29 2996.85m 盒8下 植物化石
◆侧向沙坝
◆纵向沙坝
河道弯曲,流量不对称 低角度板状交错层理
上游侵蚀,下游沉积 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
◆横向沙坝
加宽加深,线流发散 多组高角度板状交错层理
河流相
沉积体系: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
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 组合。
从上游的冲积扇、辫状 河,至中下游的曲流河、 网状河,到湖、海形成的 三角洲,属同一沉积体系, 称为冲积沉积体系。
河流沉积与油气的关系
河流相砂体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
古河流沉积砂体如果接近油源,可成为油气的储集 层。 古河流沉积砂体可形成岩性圈闭油藏、地层—岩性 圈闭油藏、构造—岩性圈闭油藏。
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均发现了此类油气藏,但所 占比例较少。
谢谢观赏
多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构成辫状。
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其宽/深比值>40,弯度指数<1.5, 河流坡降大,河道不固定,迁移迅速,亦称“游荡性河”。 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上游河段以及冲积扇上。
河道砂坝(心滩)发育。
不同类型河流的主要特征
(4)网状河Anastomosing river
具弯曲的多河道特征,河道窄而深,顺流向下呈网结状。
河道沉积物搬运方式以悬浮负载为主,沉积厚度与河道宽
度成比例变化。 多发育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河流沉积是大陆上经常性水流冲积作用的产物。向
上游方向,与暂时性水流冲积作用的冲积扇相相连接;
在中下游可形成广阔的泛滥平原;向下游继续发展,可
进入海岸平原及三角洲环境。
不同类型河流的主要特征
(2)曲流河(蛇曲河)Meandering river
单河道,弯度指数>1.5,河道较稳定,宽深比低,
侧向侵蚀和加积作用使河床向凹岸迁移,凸岸形成 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流地区。
一般小于40。
点砂坝(边滩)。
3-18河流相
②洪水期
大范围沉积被后期水流所冲 刷、切割
纵砂坝:顺流加积 横砂坝:垂向→顺流加积 斜向砂坝:侧向加积
心滩形成示意图
纵砂坝:顺流加积,上游侵蚀下 游沉积
横砂坝:垂向→顺流加积;河道 窄变宽处,流线发散
斜向砂坝:侧向加积,河道弯曲, 流量不对称
单组板状 多组板状
河流沉积物可按悬移(<0.1mm)、跃移(0.1-0.25)和推移 (>0.25mm)三种方式搬运。
2. 流水作用: 对沉积物的作用 ⑶堆积作用
侧向加积:
底流搬运的推移、跃移质在凸岸堆积, 形成边滩沉积,即河流沉积剖面的下部 旋回。使弯曲河道侧向迁移。
边滩随时间横向发育或增长
2. 流水作用: 对沉积物的作用
在平直河段,主流线居中,水流形成两个对称的横向环流。
在弯曲河道中,受惯性作用,主流线沿河床弯曲偏向凹岸,存 在一个横向环流。
凸岸
凹岸
2. 流水作用: 对沉积物的作用
⑴ 侵蚀作用
a. 下切侵蚀作用: 河床加深
b.侧蚀作用:谷地扩宽
V
U
地形坡度:大
地形坡度:小
2. 流水作用: 对沉积物的作用
⑵搬运作用
二
1 比
1
河床底部滞留沉积
元
第河三流沉沉积积的单“元二元结构”概念:结
堤岸亚相、河漫亚相 构
第二(沉顶积层单沉元积,底垂向层加沉积积)
+
第一底(沉部底积滞层单留沉元沉积积,、 侧边向滩加沉积积)
“二元结构” 是河流相沉积的重要特征
纸坊组上部 曲流河
长1曲流河道砂岩倾向加积
Model of Meandering river system
3河流相
武汉水电学院钱宁
(蜿蜒)弯曲 单河道的曲 流河 多河道的 交织河 (网状河) 稳定和低弯 度的多河道 固定岛和天 然堤明显和 较稳定 宽阔的湿地
Rust
稳定的单河道 顺直河 低弯度、 单河道 边滩、心滩
河型特征 沉积相 特征 砂体类型
高弯度、单 河道
心滩坝
边滩
宽阔的辫状带 漫滩类型 牛轭湖
河流相
• 2、不同类型河流的主要特征 • 平直河Straight ⑴平直河Straight river • 弯度小,仅出现于大型河流某一河段的较短距离内,或属于小型河流。 弯度小,仅出现于大型河流某一河段的较短距离内,或属于小型河流。 • 曲流河(蛇曲河)Meandering ⑵曲流河(蛇曲河)Meandering river • 单河道,弯度指数>1.5 河道较稳定,宽深比低,一般小于40 >1.5, 40。 单河道,弯度指数>1.5,河道较稳定,宽深比低,一般小于40。 • 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流地区。 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流地区。
河流相
• “二元结构” 是河流相沉积的重要特征。 二结构” 是河流相沉积的重要特征。 二元结构
曲流河的模式及微地貌特征
河流相
• 2、辫状河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 • 辫状河具多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 辫状河具多河道, 多河道 构成辫状。 河床坡降大、宽而浅、 构成辫状。 河床坡降大、宽而浅、 侧向迁移迅速的特点。 侧向迁移迅速的特点。 • 辫状河具有发育的心滩(河道砂 辫状河具有发育的心滩( ),边滩沉积不发育 边滩沉积不发育。 坝),边滩沉积不发育。心滩沉积 物一般粒度较粗,成分复杂, 物一般粒度较粗,成分复杂,成熟 度低。发育巨型或大型槽状、 度低。发育巨型或大型槽状、板状 交错层理。 交错层理。 • 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其宽/深 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其宽/ 比值>40 弯度指数<1.5 >40, <1.5, 比值>40,弯度指数<1.5,河道砂 心滩)发育。河流坡降大, 坝(心滩)发育。河流坡降大,河 道不固定,迁移迅速,亦称“ 道不固定,迁移迅速,亦称“游荡 性河” 性河”。
第十二章 河流相
第十二章河流相河流是地表水流湖泊、海洋的通道。
河流作为重要的地质营力汇集大量的沉积物(包括溶解物质),并将它们搬运到大的湖泊和海洋盆地中去。
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如下沉的海岸平原、山间盆地及山前盆地,河流的沉积作用非常活跃。
有时,河流沉积会成为这些盆地的主要充填物。
河流形成的砂体可能成为油气的有效储层。
第一节河流的类型一、按地形及坡降分类可将河流分为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
前者地形高差和坡降大,向源区方向侵蚀作用强烈,河岸陡而河谷深,河道直而支流少,水流急而沉积物粗。
后者地形高差及坡降小,向源区方向侵蚀停止,侧向侵蚀强烈,河道弯曲而直流多,故平原河流多为弯曲河流。
二、按河流的发育阶段分类可将河流划分为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幼年期河流数河流发育的初期阶段,山区河流多属此类;壮年期和老年期河流多属平原河流。
在同一条河流中,这三类河流分别位于上游、中游和下游。
从沉积的角度看,大量的沉积作用发育在河流的壮年期和老年期。
三、按河流弯度分类河流弯曲度的概念:是指河流长度与河谷长度之比,通常称为弯度指数。
其临界值为1.5,也有人定为1.3,以此临界值和河道的多寡,可将河流划分为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和网状河。
(一)平直河也叫顺直河,河流弯度指数小于1.5。
多属于小型河流,或仅在较大型河流的某一段内存在。
河道内凹岸为冲坑(深槽),是冲刷边,沿其发生侵蚀作用;凸岸因加积作用形成砂坝,从而河道可以产生侧向迁移而逐渐向曲流河过渡。
(二)曲流河又称蛇曲河,单河道,河流弯度指数大于1.5。
河道较稳定,宽深比低,一般小于40。
天然堤发育。
侧向侵蚀和加积作用使河床向凹岸迁移,凸岸形成点砂坝(边滩)。
由于河道极度弯曲,常发生河道截弯取直作用。
曲流河河道坡度较缓,流量稳定,搬运形式以悬浮负载和混合负载为主,故沉积物较细,一般为砂、泥沉积。
曲流河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以边滩沉积发育为特征。
(三)辫状河辫状河多河道,河道中有心滩或河中砂岛发育,河道频繁分叉又合并,形状似发辫。
河流相
第十八章河流相§18-1 河流沉积过程及河流分类河流是流水由陆地流向湖泊和海洋的通道,它不仅是侵蚀改造大陆地形和将风化物质由陆地搬运到湖海中去的主要地质营力,而且是大陆区重要的沉积营力。
在适宜的构造条件和沉积背景下,有时甚至可发育上千米厚的河流沉积。
河流相是陆相组中最重要的油气储层,更是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中的最重要的特色相带之一。
一、河流沉积过程河流沉积过程主要受地形坡度、沉积物类型和输砂量、河水流量和流态以及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若其他控制因素相对不变,侧水流流态会影响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方式。
常见的水流流态有下述三种类型。
1.层流和紊流(p17.图2-6)层流是水质点运动方向彼此平行、规则成层流动的水流。
紊流是一种充满了漩涡的急湍流动,流体质点运动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方向和速度随时间而变化,彼此互相掺混。
紊流水体内有强烈的侧向混合作用,且水层之间发生扰动。
河水流态属于紊流。
水体运动可分解成平行底面和垂直底面的两种运动。
当垂直向上的分力>泥砂之间的阻力时,泥砂搬运,否则沉积。
2.横向环流└→是由表流和底流构成的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
在平直河段,水流形成两个对称的横向环流,主流线沿河床中心分布[如图18-1(a)]。
在弯曲河道中,主流线沿河床弯曲。
主流受惯性作用,在凹岸产生塞水现象,形成水面的横比降。
在横断面上,水体两侧受到不等的压力作用,使得底部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它与由凸岸流向凹岸的河面水流一道构成连续螺旋形前进的单支环向环流[如图18-1(b)]。
表流是辐聚水流,在回岸处产生强烈的下降水流,是冲刷凹岸的主要因素。
底流是辐散水流,使泥砂在凸岸发生堆积。
3.流水作用河流作为沉积物搬运的重要地质营力,可使沉积物发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1)侵蚀作用流水冲刷河床物质,产生垂直地面的下切侵蚀,使河床加深,产生向着河岸的侧方侵蚀,使河谷展宽。
(2)搬运作用河流中沉积物可按悬移、跃移和推移方式进行。
18河流相
位时表现为辫状河。
18
19
第二节 河流沉积模式
一、顺直河和曲流河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
曲流河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河流类型,也是目前 研究程度最高、最详细的一种河流。艾伦(Alien, 1964)根据现代河流发育的地貌特征,提出了曲流河 沉积环境立体模型。 可划分四个亚相:
1.河床亚相(河道亚相) 河床是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即平水期水流所 占的最低部分。其横剖面呈槽形,流水的冲刷使河床 底都显示明显的冲刷界面,构成河流沉积的基底。 其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是河流相中 最粗的,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彩。缺少动植物化石, 仅见破碎的植物枝、干等残体,岩体形态具有透镜状, 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界面。可进细分为滞留沉积和边 滩沉积两个微相。
20
(1)河床滞留沉积 河床中流水的选择性搬运,使细粒物质被悬浮和 带走,而将上游搬来的或就近侧向侵蚀河岸形成的砾 石等粗碎屑物质留在河床底部,集中堆积成不连续的 透镜体,称为河床滞留沉积。其特点是砾石以粗碎屑 物质为主,砂、粉砂极少。砾石成分复杂,源区砾石 居多,亦有河床下伏基岩砾石,且常具叠瓦状定向排 列,倾斜方向指向上游。砾岩很难形成厚层,一般呈 透镜状断续分布于河床最底部,向上过渡为边滩或心 滩沉积。
(2)曲流河(又称为蛇曲河)
为单河道,其弯度指数大于1.5,河道较稳定,宽 深比值低,一般小于40。侧向侵蚀和加积作用使河床向 凹岸迁移,凸岸形成点砂坝。常发生河道截弯取直作用 形成牛轭湖。曲流河河道坡度较缓,流量稳定,搬运形 式以悬浮负载和混合负载为主,故沉积物较细,一般为 泥、砂沉积。因河道较为固定,侧向迁移速度较慢,故 泛滥平原和点砂坝较为发育,其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中下 游地区。
1
1.层流和紊流 河流的水流流态实际上都属于质点运动轨迹很不 规则的紊流。水体运动可分解成平行底面和垂直底面 的两种运动。当垂直向上的分力超过泥砂之间的阻力 时,泥砂就发生搬运,否则就发生沉积。
河流相
河流相一、河流沉积作用过程(一)常见水流流态:层流、紊流、横向环流。
横向环流:是由表面流和底流构成的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
(二)流水作用:1.侵蚀作用:下切侵蚀、侧方侵蚀。
2.搬运作用:悬移(一般小于0.1mm)、跳跃(向上垂直分力大于颗粒重力)和推移方式搬运。
3.堆积作用:侧向加积(凸岸沉积,凸岸向凹岸迁移)和垂向加积两种类型。
二、河流分类、不同类型河流的基本特点(一)现代河流的类型的划分1、按地形和坡降分类:山区河流:地形高差大,朔源侵蚀强烈、河岸陡、河谷深、河道直、分支少、流速大、沉积物粗。
平原河流:坡降小、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弯曲、支流多、沉积物相对较细。
2、按河道发育阶段分类:幼年河:发育在河流的上游、山区,以侵蚀作用为主,多分支汇合成主流。
壮年河:发育在中游,形成泛滥平原。
老年河:发育在下游,以网状河为主3、按照河道分岔参数和弯曲度分类:分岔参数:小于1为单河道;大于1为多河道。
利用弯度指数和游荡性指数划分:曲流河:S>2.0,B≈0;顺直河:22.00>S>11.33;辫状河(游荡性河):S<1.3,B>0。
弯度指数(S)=河道长(l)/河谷长的比值(L);游荡性指数(B)=2×各河心滩总长/河道长(l)。
按河道的弯曲度和分岔系数(Rust,1978)可分为: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及网状河四种四、不同河流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1、顺直河:河流弯曲度小,通常仅出现于大型河流某一河段的较短距离内,或属于小型河流,随时间推移将向曲流河发展。
2、曲流河:又称蛇曲河,为单河道,其弯曲度很高,河道较为稳定,宽深比低,一般<40,因河道较为固定,其侧向迁移速度较慢,故泛滥平原和点砂坝(边滩)较为发育。
河道坡度较缓,流量稳定,搬运形式以悬浮负载和混合负载为主。
3、辫状河:为多河道,多次分岔和汇聚构成辫状,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宽/深比值>40,心滩较为发育。
河流坡降大,沉积物搬运量大,河道不固定,迁移迅速,故又称“游荡性河”,以底负载搬运为主。
河流相分类汇总.
二 曲 流 河
1.环境特征
主要出现在平原地带 水流强度中等,有侧向侵蚀及垂向、侧向加积
2. 曲流河亚相划分及特征
河床亚相 堤岸亚相 河漫亚相 牛轭湖亚相
(1)河床亚相 a. 河床滞留沉积:平水期滞留在河床底部的粗碎屑物质
沉积物:粗 ,多为砾石,时有垮塌或冲刷泥砾 构 造:明显的冲刷——充填,可有叠瓦状构造 横向上:透镜状、席状 垂向上:河流沉积的最底部
河道沉积
心滩沉积
1. 河道沉积:(1)底部滞留沉积 (2)正常河道淤积:缘于水流逐渐减弱, 向上粒度变细、层理规模变小
3.沉积特征
2. 心滩沉积:辫状河沉积的主体,典型特征。 沉积物:砂砾,少有泥质加积 结 构: 滚动组分为主,分选中等--差。 构 造:大型板状交错层理为主,不同时期沉积层
第一节 概述--河流的分类
第一节 概述--河流的分类
河流类型在时间、空间上均可 发生变化
第二节 河流沉积环境 及沉积特征
一、顺直河
在河床受限制、部分曲流河段、三角洲河口等 地可出现,可进一步发展成曲流河。
缺乏侧向迁移,以垂向充填沉积作用为主。 具不明显向上变细旋回,砂体窄、厚。
第二节 河流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
向河道方向可有细砂。一般单旋 回厚几cm--几十cm。
构造:小型波状、槽状、攀升层
理)、水平层理,顶部可有水平 层理、暴露构造。
垂向:边滩沉积之上 剖面:楔形 平面:豆荚状
b. 决 口 扇
决口扇--洪水冲决天然堤,在其外侧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沉积物:细砂、粉砂,较天然堤粗。 构 造:中小型交错、波状层理,冲刷--充填构造。 垂向上:上下均为河漫泥质沉积。单旋回厚十几cm-几米。 剖面上:透镜状 平面上:舌形或扇形 垂向上:正粒序
河流微相的划分和三角洲微相的划分
河流微相的划分和三⾓洲微相的划分河流相:河道亚相(河道微相)、泛滥平原亚相(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三⾓洲:三⾓洲平原亚相(分⽀河道微相、沼泽微相)、三⾓洲前缘亚相(⽔下分流河道微相、⽔下天然堤微相)和前三⾓洲亚相。
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曲流河相进⼀步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轭湖四个亚相。
1.河床亚相河床是河⾕中经常流⽔的部分,即平⽔期⽔流所占的最低部分。
其横剖⾯呈槽形,上游较窄,下游较宽,流⽔的冲刷使河床底部显⽰明显的冲刷界⾯,构成河流沉积单元的基底。
河床亚相⼜称为河道亚相,其岩⽯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碎屑粒度是河流相中最粗的,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彩。
缺少动植物化⽯,仅见破碎的植物枝、⼲等残体,岩体形态具有透镜状,底部具有明显的冲刷界⾯。
河床亚相可进⼀步划分为河床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两个微相。
(1)河床滞留沉积河床中流⽔的选择性搬运,细粒物质→悬浮和带⾛,⽽将上游搬来的或就近侧向侵蚀河岸形成的砾⽯等粗碎屑物质留在河床底部,集中堆积成不连续的透镜体,称为河床滞留沉积。
其特点是:●以砾⽯等粗碎屑物质为主,砂、粉砂极少。
●砾⽯成分复杂,源区砾⽯居多,亦有河床下伏岩层的砾⽯。
●砾⽯常具叠⽡状定向排列,倾向上游。
●砾岩很难形成厚层,⼀般呈透镜状断续分布于河床最底部,向上过渡为边滩或⼼滩沉积。
(2)边滩沉积⼜称为“点砂坝”,是曲流河中主要的沉积单元,是河床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图18-1)。
因曲流河河床中⽔流对沉积物的搬运以底负载搬运(滚动和跳跃)⽅式为主,故边滩沉积:●岩性以砂岩为主,●矿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不稳定组分多,长⽯含量⾼。
如陕北保罗系河床亚相砂岩,长⽯含量可⾼达49%以上。
●垂向上,⾃下→上常出现由粗⾄细的粒度或岩性正韵律。
●层理类型主要为⽔流波痕成因的⼤、中型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间或出现平⾏层理(图18-5)。
2.堤岸亚相垂向上常发育在河床沉积的上部,相对河床亚相⽽⾔,属顶层沉积。
河流微相的划分
→分支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等沉积微相。
1)分支河道微相:沉积特征与河流相的河床沉积基本相同。它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骨架。
▲以砂质沉积为主,粒度比邻近的微相稍粗,分选差。
▲河床可发育边滩或心滩。
▲垂向上具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
▲常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具有不对称波痕及冲刷一充填构造。▲化石少见,最底部可见植物碎片。
▲一般由陆上弱氧化→水下弱氧化(泥岩颜色、自生矿物)▲古生物更发育
(1)天然堤沉积
河流在洪水期因水位较高,河水携带的细、粉砂级物质溢出河道沿河床两岸堆积,形成平行河床的砂堤,称为天然堤。
■天然堤的地貌特征:
●它高于河床,并把河床与河漫滩分开。
●天然堤两侧不对称,向河床一侧坡度较陡。
●每次随洪水上涨,天然堤不断加高,其高度范围与河流大小成正比,最大高度代表最高水位。
二元结构(水下河道、水下河道间);不明显正韵律;冲刷-突变面;横剖面透镜状、平面长条状等;
与陆上河道的区别:——以河能为主,短时间海(湖)能改造
▲既有河流的流水层理(槽状、板状交错层理)——洪水期可见海(湖)能层理(波状、脉状、透镜状)——洪水期后
▲冲刷—充填构造,向海减弱,直至消失。
▲与明显水下特征的支流间湾等微相共生。
●弯曲河流的凹岸天然堤一般发育较好,凸岸天然堤逐渐变为边滩的上部。尤其在较小河流中,天然堤和边滩上部交互出现,很难分开。
■天然堤的沉积特征:
●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粒度比边滩沉积细,比河漫滩沉积粗;●垂向上突出的特点是砂、泥岩薄互层。
●层理构造以小型波状交错层理、上攀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垂向序列是:上部泥质岩则发育水平纹层
河流相分类汇总.54页PPT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河流相分类汇总.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河流相分类汇总.共54页文档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河流相
我国中-新生代以陆相沉积为主,有不少油气田与河流 相砂体有关,如鄂尔多斯盆地的侏罗系延安统砂岩中的油气 分布,严格受河道砂体控制。这类油气层渗透率高、砂层厚 度大,可形成高产油气田。
河漫滩沉积
微
相 河漫湖泊沉积
沙岩为主,具由下往上粒度 变细的垂向层序,底冲刷构 造极发育,层理类型多—从 大型交错层理到小型交错层 理、叠瓦式波状层理及水平 层理
河床亚相在垂向上应当河过漫渡沼泽为沉天积然堤、决口扇。但心滩沉积 发育的辫状河常不发育天然堤、决口扇等漫滩相沉积。
三、河流各亚相主要类型
边滩沉积
心滩沉积
微 天然堤沉积 相 决口扇沉积
粉沙、粘土沉积为主。波 状层理和洪水层理为主, 可见水平层理。具有不对 称波痕、干裂、雨痕、植 物碎片。
粘土沉积为主,有粉沙出现 是河流相中最细的沉积
河漫亚相
河漫滩沉积
微
相 河漫湖泊沉积
河漫沼泽沉积
粘土沉积为主,有粉沙 出现,具泥炭沉积。
四、河流沉积的多阶性
河床亚相 堤岸亚相 河漫亚相
透镜状分布于河床最底部,心
河床滞留沉积 滩沙相岩和为边主滩,相成的分下复部杂。,与长下石部含
微 相
边滩沉积
为量冲高刷;接由触下。往无上层出理现构由造粗。至细 的粒度或岩性韵律,具大型槽
心滩沉积
状、板状、小型槽状交错层及 上攀(爬升)波纹交错层理。
微 天然堤沉积 相 决口扇沉积
的粉砂岩 ⑤ 泥岩,具水平层理,常有泥裂、
钙质结核及陆生植物的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辫状河相层序
⑤粉砂岩和泥岩中有水平层理 ④细砂岩中有小型槽状交错层理
第3章河流相
第3章河流相第三章河流相河流是地表水流湖泊、海洋的通道。
河流作为重要的地质营力汇集大量的沉积物(包括溶解物质),并将它们搬运到大的湖泊和海洋盆地中去。
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如下沉的海岸平原、山间盆地及山前盆地,河流的沉积作用非常活跃。
有时,河流沉积会成为这些盆地的主要充填物。
河流形成的砂体可能成为油气的有效储层。
第一节河流的类型一、按地形及坡降分类可将河流分为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
前者地形高差和坡降大,向源区方向侵蚀作用强烈,河岸陡而河谷深,河道直而支流少,水流急而沉积物粗。
后者地形高差及坡降小,向源区方向侵蚀停止,侧向侵蚀强烈,河道弯曲而直流多,故平原河流多为弯曲河流。
二、按河流的发育阶段分类可将河流划分为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幼年期河流数河流发育的初期阶段,山区河流多属此类;壮年期和老年期河流多属平原河流。
在同一条河流中,这三类河流分别位于上游、中游和下游。
从沉积的角度看,大量的沉积作用发育在河流的壮年期和老年期。
三、按河流弯度分类河流弯曲度的概念:是指河流长度与河谷长度之比,通常称为弯度指数。
其临界值为1.5,也有人定为1.3,以此临界值和河道的多寡,可将河流划分为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和网状河。
(一)平直河也叫顺直河,河流弯度指数小于1.5。
多属于小型河流,或仅在较大型河流的某一段内存在。
河道内凹岸为冲坑(深槽),是冲刷边,沿其发生侵蚀作用;凸岸因加积作用形成砂坝,从而河道可以产生侧向迁移而逐渐向曲流河过渡。
(二)曲流河又称蛇曲河,单河道,河流弯度指数大于1.5。
河道较稳定,宽深比低,一般小于40。
天然堤发育。
侧向侵蚀和加积作用使河床向凹岸迁移,凸岸形成点砂坝(边滩)。
由于河道极度弯曲,常发生河道截弯取直作用。
曲流河河道坡度较缓,流量稳定,搬运形式以悬浮负载和混合负载为主,故沉积物较细,一般为砂、泥沉积。
曲流河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以边滩沉积发育为特征。
(三)辫状河辫状河多河道,河道中有心滩或河中砂岛发育,河道频繁分叉又合并,形状似发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