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训练教学的方法及问题

合集下载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题的应用技巧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题的应用技巧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题的应用技巧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变式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且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题的应用技巧,希望能够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变式题往往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找出其中的规律。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变式题的解题思路,向学生展示逻辑推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从已知条件中推断出结果。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逻辑推理游戏,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变式题的求解方法。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变式题的求解过程往往需要学生进行灵活的思维和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并且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发现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三、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变式题的求解方法,教师应该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目。

变式题的种类很多,包括代数式的变式、几何图形的变式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目。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拓展性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变式题的求解方法。

四、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变化规律在变式题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变化规律。

变式题的求解过程往往涉及到问题的变化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发现问题的变化规律。

五、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变式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变式题的学习需要学生有很好的思维习惯和解题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作业布置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题的应用技巧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题的应用技巧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题的应用技巧探究变式题通常是数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类型,也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内容,能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式题要求我们在给定的条件下找出一般情况下的规律,并应用这种规律得到特殊情况的解答。

本文从变式题的定义、解题方法以及应用技巧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变式题的定义变式就是指一组含有多个量的代数式,在这些量中,有的是固定不变的,称为“已知量”,有的是不固定的,可以随意取值,这些量称为“未知量”。

变式题通常就是求这个代数式中未知量的值。

例如,一个水箱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问如果水箱的深度为D,那么这个水箱最多能装多少水?解:在这个问题中,水箱的高度和底面积是已知量,而水箱深度是未知量。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求解表达式来得到深度D的解答。

由于水箱的容积是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即V=hS。

当水箱的深度为D时,由几何关系可以得到h = S/D。

因此,我们可以将V=hS表示为V=S(Dh),代入h = S/D,得到V = S(D²/h)。

这个式子就是这个水箱最多能装多少水的表达式。

如果我们已知水箱的高度和底面积,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式子算出水箱最多能装多少水。

二、解题方法变式题的解题方法分两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未知量。

在解变式题的时候,首先需要确定未知量,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已知量和表达式来求解未知量的值。

第二步,列出方程。

列出方程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方程中的未知量需要用一个字母表示,并注明该字母代表什么量;3.方程中的等号两边的表达式一定要相等。

例如,有一道题,一块铁棒长L,质量m,宽a,高b,密度为d。

求铁棒的体积V。

解:在这个问题中,未知量是铁棒的体积V。

由于密度d=质量m/体积V,因此可以将体积V转化为V=m/d。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方程V=m/d=L*a*b/d,代入已知量,即可求解未知量。

三、应用技巧1.找规律在解决变式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来找出规律。

小学题目变式训练教案模板

小学题目变式训练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变式训练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变式训练,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题目卡片3. 小组讨论记录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变式训练?它在数学学习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 讲解变式训练的概念:变式训练是指通过改变题目条件、解题方法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 举例说明变式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出示一道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变式训练的方法进行解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道变式题目。

2. 各小组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1. 强调变式训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变式训练的方法。

2. 提醒学生注意解题过程中的思维灵活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变式训练的理解程度。

2. 提问:在变式训练中,如何提高解题能力?二、课堂练习1. 出示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变式训练的方法进行解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道变式题目进行合作解题。

2. 各小组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创新应用1. 提出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变式训练的方法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变式训练在提高解题能力中的作用。

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3篇)

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变式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问题中的变量、问题的情境等,让学生在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

二、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过程1.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数学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某中学八年级数学课程为例,教师选择了“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作为变式教学的内容。

2. 教学目标的确立(1)知识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变式教学的设计(1)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如果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2)问题条件的改变针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改变问题中的变量,如:“如果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3)问题情境的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拓展到其他领域,如:“一个圆形的半径是2厘米,求圆的面积和周长。

”4. 变式教学的过程(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如:“如何求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2)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如何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3)探究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等方法,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如:“请你们观察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看看它们有什么规律?”5. 变式教学的效果评价(1)学生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2)学生能力提升: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性问题探讨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性问题探讨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性问题探讨一、引言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变式教学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变式教学,成为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展开探索性问题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二、变式教学的特点及意义变式教学是指以一道或几道基本题为基础,通过改变数值、图形、条件等来训练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数学运算技能和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变式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建模中能够游刃有余。

变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式教学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变式教学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1. 合理设置问题在进行变式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合理设置问题,确定好基本题目的类型和难度,然后通过改变数值、图形、条件等,设计出多个相关题目,逐步深入、逐步展开,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解题方法和提高数学运算技能。

2.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变式教学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种可能性的答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3. 注重实际应用变式教学要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实际问题的变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难点与问题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变式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主体作用,所以如果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数学缺乏兴趣的话,就会影响到变式教学的效果。

数学变式教学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数学变式教学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数学变式教学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作者:方强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3年第12期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取决于思维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变式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变式是指在向学生不断变换提供的感性材料或问题的呈现形式时,必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改变事物的非本质属性,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以促进知识的掌握。

数学变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数学变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品质也获得良好的发展。

加强对课本例题和习题的变式教学,可使学生对相关问题感到既亲切又新鲜,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材中所提出的问题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变式教学的方法1.从不同的方向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

如:(1)如图1,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求∠BOC的度数。

(2)如图2,△B1O1C1两个外角∠C1B1D、∠B1C1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1,∠A1=40°,求∠B1O1C1的度数。

(3)由(1)、(2),可以发现∠BOC与∠B1O1C1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若∠A=∠A1=n°,∠BOC与∠B1O1C1是否还具有这样的关系?为什么?分析:如对此题多做一些引申,如∠BOC与∠A会有什么样的关系?过点O作MN∥BC 交AB、AC于点M、N,那么MN与BM+CN有何关系?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这样的变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2.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是数学变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通过引导学生多方联想、多向探求,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来寻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思维的灵活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变式”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变式”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变式”教学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法上与语文、英语等科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数学学习需要灵活的理性思维,需要学生自主探究,需要合作学习,更需要学生具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一里通百里融”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种的思维能力,数学才会学得更好,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却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变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变式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模式正文:变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本身是一门灵活多变的学科,不同的知识、不同的原理之间都是彼此相通、相容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的理性思维,需要学生自主探究,更需要学生具有“举一反三”、“一里通百里融”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种的思维能力,课堂效率才会提高,数学才会学得好。

下面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变式”教学。

一、知识结构变式——变难为易数学是一门比较灵活、多变富有思维的学科,知识点一环紧扣一环,每个知识点都是互相联系,原理是彼此相容、相通的,这就是数学特有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数学这一灵活性特点,采用变式教学——“知识结构变式”手段进行教学,其作用就是让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起来,注重让学生把握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方面感受到数学规律的奇妙,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头脑里形成一个知识网。

通过知识结构变式,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同时,由于巧妙的变式于课堂中,学生感到课堂丰富多彩,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问题变换变式——浅入深引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似,它们都是成堆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该在周围找找,很可能周围就有好几个”。

随着年级的增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练习题,出现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个答案,这正说明数学是一门灵活性、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抓住数学学科这一灵活性、思维性比较强特点,在教学中,善于采取灵活性、思维性比较强形式,对学生进行浅入深出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一些数学原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题变换正好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初中数学变式教案

初中数学变式教案

初中数学变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定理和公式,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优美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知识点:本节课主要涉及的概念、定理和公式。

2. 教学重难点:学生对概念、定理和公式的理解及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变式训练:设计一系列变式题目,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4. 总结提升: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练习和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收集意见和建议。

4. 定期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变式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变式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变式教学变式教学是对教学中的概念,定理,习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

一、变式教学的意义1.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处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

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

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运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

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

反复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

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

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

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现在课本中,有一部分例题的“想一想”是把例题进行变式训练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切实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运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变式教学是指变换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变换问题的形式,而不变换问题的本质,使本质的东西更全面。

使学生不迷恋于事物的表象,而能自觉地注意到从本质看问题,同时使学生学会比较全面地看问题,注意从事物之间的联系的矛盾上来理解事物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和减少思维中的绝对化而呈现的思维僵化及思维惰性。

4.运用变式教学,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形象的指出:“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

变式教学的实践现状(3篇)

变式教学的实践现状(3篇)

第1篇摘要:变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改变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从变式教学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变式教学的实践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引言变式教学,又称问题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上理解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变式教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变式教学的实践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二、变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1. 概念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变换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上理解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特点(1)情境性:变式教学强调问题情境的变换,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层次性:变式教学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引导学生从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掌握知识。

(3)开放性:变式教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实践性:变式教学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我国变式教学的实践现状1. 变式教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变式教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基础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从学科教学到综合实践活动,变式教学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变式教学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国变式教学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对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

3. 变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变式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4. 变式教学的效果逐渐显现通过变式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变式教学的效果逐渐显现。

四、我国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师对变式教学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对变式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认为变式教学就是变换问题情境,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变式应用题训练教学设计

变式应用题训练教学设计

变式应用题训练教学设计引言:变式应用题是数学学科中的一种重要题型,通过这种题型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变式应用题的训练为主题,设计一堂高中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在变式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形成思维习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变式应用题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变式应用题的解题方法;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PPT讲义、教学板书;2.学生:笔记本、铅笔、教材;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5分钟)使用教学板书将需解决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启发思考。

例如:“小明去超市买了若干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为3元。

如果他购买的苹果总价值为36元,请问他购买了多少个苹果?”步骤二:引入变式应用题(10分钟)1.教师介绍变式应用题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变式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侧重于高效的思考和解题方法;2.通过比较变式应用题和基础应用题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变式应用题的复杂性,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步骤三:解题方法示范(15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和教材上的例题演示,逐步解析变式应用题的解题方法;2.强调变式应用题中的关键信息,指导学生学会提炼题意,抓住核心思想;3.教师通过解题思路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解题的过程,形成思维习惯。

步骤四:分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2-3人,让他们自由讨论和合作解答几道变式应用题;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讨论,共同探讨解答方法;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步骤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每组选取一道题目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成功经验;2.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努力,提供合理建议,纠正错误。

步骤六:巩固与拓展(1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类似的变式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解题方法和思维习惯的理解。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进行变式训练论文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进行变式训练论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变式训练孩子进入高年级后,每道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孩子只能解决最基础的题目,题目稍微变形,孩子就无从下手。

我们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考试孩子考得很不理想。

我们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孩子的知识学得这么呆板,思维如此狭窄,学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会举一反三,做不到触类旁通。

这就促使我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思维更加开阔,掌握知识更加全面,怎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觉得“变式教学”是很好的载体,符合时代的要求。

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可围绕一两道数学问题中所需反映的数学实质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变化,使学生得以掌握与提高。

在解题教学中,利用变式来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揭示条件、目标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中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可以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探索的思维能力。

1、多题一解,适当变式,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

许多数学习题看似不同,但它们的内在本质(或者说是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这类题目的收集、比较,引导学生寻求通法通解,并让学生己感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五年级上册总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玩具厂做一个毛绒兔原来需要3.8元的材料。

后来改进了制作方法,每个只需3.6元的材料。

原来准备做180个毛绒兔的材料,现在可以做多少个?当时班上没有几个同学会做,根本不知道先求什么?我让学生小组交流,这道题目当中隐含了一个什么条件?并板书:原来每个3.8元做了180个现在每个3.6元做了?个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明白了原来和现在做材料的总价钱是不变的。

学生就知道先求出原来材料的总钱数,原来材料的总钱数就是现在材料的总钱数。

接下来我并没有结束这道题,我马上出了三道变式题。

1、星星儿童制衣厂原来做一套童装需要1.8米布料,后来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童装只需1.6米布料。

原来准备做360套童装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星星儿童制衣厂原来做一套童装需要1.8米布料,后来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

变式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变式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变式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变式训练的概念和特点1. 变式训练的概念变式训练是指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变化问题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在相同类型的问题中反复训练,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和对问题的把握能力。

变式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变式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适应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而变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相同类型的问题中不断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代数中,通过变式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各种代数运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的准确度和速度。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初中数学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变式训练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和内容的问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决。

3.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因为解题困难而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

而变式训练可以通过连续反复的训练和技巧的掌握,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信心,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注重实践操作,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变式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训练,还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在几何学习中,通过变式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提高几何问题的解题能力。

三、变式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案例下面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介绍变式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小明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老师设计了一组变式训练题目进行练习。

题目如下:1)求解方程2x+1=5;2)求解方程3x-2=7;3)求解方程4x+3=11;4)求解方程5x-4=13。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探讨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探讨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探讨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变式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变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变化问题中的某些条件、物体、关系或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阶段,变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进行探讨。

变式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变换问题的条件:通过改变问题中的某些条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变换问题的物体:利用实物、图形或其他形式的物体,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发现问题的规律。

3. 变换问题的关系:改变问题中的数学关系,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

4. 变换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

三、变式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变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培养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变式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形式的问题,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全面的数学思维。

2.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变式教学能够扩展学生的解题方法,让他们掌握多种解题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接触不同种类的问题,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轻松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3. 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变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拓展他们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变式教学,学生可以发现数学背后的规律和美感,激发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四、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应用变式教学:1. 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通过变换问题中的条件和物体,让学生学会分类思维,提高他们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通过将一道问题中的条件改变,让学生体会到问题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分类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变换问题的条件和物体,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一谈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变式教学

谈一谈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变式教学

谈一谈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变式教学一、变式教学的概念变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通过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以更丰富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游戏、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1.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去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不同,变式教学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变式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设计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并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变式教学中,教师常常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变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

利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和公式通过图像、声音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教学游戏进行数学教学。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数学教学游戏,如数学趣味竞赛、数学解题比赛等,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变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影响2. 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变式训练(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变式训练(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变式训练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教学变式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题目设置,让学生在变化中掌握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变式训练。

二、变式训练的原则1.针对性:变式训练应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有目的地选择或设计题目,使学生在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

2.层次性:变式训练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层次地设置题目,使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能力。

3.多样性:变式训练应注重题目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类型、不同背景、不同难度的题目,以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

4.创新性:变式训练应注重题目的创新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变式训练的设计与实施1.课前准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取或设计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并分析题目的关键点和考察目标。

2.课堂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基本结构,揭示题目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在变化中理解数学知识。

3.课后练习:教师应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馈与评价: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四、变式训练的注意事项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变式训练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题目的难度和教学策略。

2.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变式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数学。

4.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教师应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变式训练的实施,同时兼顾其他教学内容的学习。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二:变式计算

一年级数学教案二:变式计算

一年级数学教案二:变式计算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本的加、减变式的概念,掌握简单的加、减变式的计算。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加、减变式的概念。

2. 掌握简单的加、减变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变式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数学基本知识。

例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请问你们还记得这些知识吗?”2. 讲授加、减变式的概念(1)引导学生认识加、减变式的概念。

加变式的概念是:由若干项同时相加的代数式,其中每一项都称为加项;减变式的概念是:由若干项依次相减的代数式,其中每一项都称为减项。

(2)通过“白板+教具”等方式,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变式的概念。

3. 讲解加减变式的计算方法(1)以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加减变式的计算方法。

例如:“如果求1+2+3+4+5的和,我们就可以把它们一个个相加,算出它们的总和,得15 。

同样的,如果求3-2-1的差值,我们就可以依次相减,得到0。

”(2)讲解复杂加减变式的计算方法。

例如:“如何计算1+3-2+4-1呢?我们可以先把它们按照顺序重排一下,变成1-1+3-2+4,再根据减法的性质,把一个减号变成加号,得到1-1+3+(-2)+4,再依次相加得到5。

”4. 课堂练习(1)教师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

(2)课堂检查,让学生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并进行讨论。

5. 扩展运用(1)出一些较难的加减变式来进行口算。

例如:“1+3+5+7+9-8+14+25-16-9+21。

”(2)让学生从生活中举出一些有关于加减变式的例子,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变式计算的概念和技术。

五、笔者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实际操作,我相信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变式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运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抓手——变式训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抓手——变式训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抓手——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抓手——变式训练导语: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变式训练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本文将阐述变式训练的定义、特点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用。

一、变式训练的定义与特点变式训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形式、难度、思维模式等,促使学生能够进行更加综合、灵活的思维和学习。

变式训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样性:变式训练注重提供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包括书面、口语、实践等多种训练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可塑性:变式训练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灵活、创新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程序化:变式训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的变式训练课程,通过一系列有机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

二、变式训练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用变式训练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式训练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从传统的单一的知识记忆中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多样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式训练注重培养学生针对问题的自主解决能力。

在变式训练中,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自主选择学习策略和解决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变式训练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变化的学习环境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4.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变式训练经常出现各种新颖或复杂的问题,学生需要根据这些问题进行特定的思考和解决。

通过不断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浅谈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变式教学的定义变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变式的变化和推演,掌握知识和技能。

变式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变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变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和讨论,发现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变式训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1.2 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能够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的学科,其各种概念和原理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因此在初中阶段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后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数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的学科,通过解题和证明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对学生的终身受益无疑。

初中数学教学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3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变式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通过变式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找到最优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变式教学,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变式训练教学的方法及问题

变式训练教学的方法及问题

变式训练教学的方法及问题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

数学变式教学是通过一个问题的变式来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目的,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数学“双基”,领会数学思想,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都具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一、变式训练的方法1.类比变式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许多数学概念概括性比较强,学生理解非常困难;有些知识包含了隐性内容,有仅仅依靠老师的情景创设和知识讲解学生可能无法全面理解数学的内涵的,所以需要运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分式的意义”时,一个分式的值为零是包含两层含义:(1)分式的分子为零,(2)分母不为零。

因此,如果仅有“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此类简单模仿性的问题,学生对“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还是很不清晰的,考虑“分母不为零” 意识还不会很强。

但如果以下的变形训练,通过分子,分母的不同差别,来体现分式的值为0,通过以上的变形,可以对概念的理解逐渐加深,对概念中本质的东西有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因此,数学变式教学有助于养成学生深入反思数学问题的习惯,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探索相关数学问题间的内涵联系以及外延关系。

2.模仿变式数学方法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些数学方法的掌握往往需要通过适当改变问题的背景或者提问方式,通过模仿训练来熟悉。

所以,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变式问题,或挖掘教材自身的资源可以更快地帮助学生熟悉数学的基本方法。

3.阶梯变式初中数学内容的形式化趋势比较明显,而学生的对形式化的数学知识理解普遍感到困难,对某些规律的形式化的归纳往往更是无从下手,所以,适当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变式教学环节,让学生从变式问题中“变化量”的相互关系中,帮助学生总结数学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式训练教学的方法及问题
发表时间:2016-01-20T14:54:10.62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9期供稿作者:邓成琴[导读] 贵州省仁怀市小湾中学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许多数学概念概括性比较强,学生理解非常困难。

贵州省仁怀市小湾中学邓成琴
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 “变”的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

数学变式教学是通过一个问题的变式来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目的,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数学“双基”,领会数学思想,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都具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一、变式训练的方法
1.类比变式
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许多数学概念概括性比较强,学生理解非常困难;有些知识包含了隐性内容,有仅仅依靠老师的情景创设和知识讲解学生可能无法全面理解数学的内涵的,所以需要运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分式的意义”时,一个分式的值为零是包含两层含义:(1)分式的分子为零,(2)分母不为零。

因此,如果仅有“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此类简单模仿性的问题,学生对“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还是很不清晰的,考虑“分母不为零” 意识还不会很强。

但如果以下的变形训练,通过分子,分母的不同差别,来体现分式的值为0,通过以上的变形,可以对概念的理解逐渐加深,对概念中本质的东西有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因此,数学变式教学有助于养成学生深入反思数学问题的习惯,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探索相关数学问题间的内涵联系以及外延关系。

2.模仿变式
数学方法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些数学方法的掌握往往需要通过适当改变问题的背景或者提问方式,通过模仿训练来熟悉。

所以,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变式问题,或挖掘教材自身的资源可以更快地帮助学生熟悉数学的基本方法。

3.阶梯变式
初中数学内容的形式化趋势比较明显,而学生的对形式化的数学知识理解普遍感到困难,对某些规律的形式化的归纳往往更是无从下手,所以,适当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变式教学环节,让学生从变式问题中“变化量”的相互关系中,帮助学生总结数学规律。

4.拓展变式
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往往不是十分明显,经常隐藏于例题或习题之中,教学中如果重视对课本例题和习题的“改装”或引申,进行必要的挖掘,即通过一个典型的例题进行拓展,最大可能的覆盖知识点,把分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5.背景变式
在解题教学的思维训练中,通过改变问题背景进行变式训练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通过从不同角度去改变题目,通过解题后的反思,归纳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思维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的采用,通过改变条件,可以让学生对满足不同条件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通过改变结论等培养学生推理、探索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性和严密性。

二、进行变式训练需注意
1、变式教学需要重视知识的基础性。

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基础知识是综合能力的载体,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变式教学方法时,应该落实与巩固数学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转换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复习三角形和特殊的三角形时,应该创设多种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将三角形的概念理解透彻。

2、变式教学应该重视层次性。

初中生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影响,一个班级的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训练时,应该设置多个问题,从简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这样的习题训练能够帮助认知水平较差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帮助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巩固记忆。

3、变式教学应该重视训练的灵活性。

数学知识和数学题型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条件的变化会引起结论的变化,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变式,能够获得不同的效果,一题多变式能够强化学生们对定义、概念的理解,一题多解式能够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变式教学方法时,应该重视方式训练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加强变式训练,对巩固基础、培养思维、提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变式训练能培养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联想,敢于怀疑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当然,课堂教学中的变式题最好以教材为源,以学生为本,体现出“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并能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让学生也学会“变题”,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分析、综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