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风荷载

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1.1 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ωk (KN/m ²)按下式计算:

ωk =βz μs μz ω0

风荷载标准值(kN/m 2)=风振系数×风荷载体形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

1.1.1 基本风压ω0

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最大值确定的风速v 0(m/s),再考虑相应的空气密度通过计算确定数值大小。

按公式 ω0=1

2ρv 02

确定数值大小,但不得小于0.3kN/m 2,其中ρ的单位为t/m ³,ω0单位为kN/m 2。 也可以用公式ω0=1

1600v 02计算基本风压的数值,也不得小于0.3kN/m2。

1.1.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同一高度,不同地面粗糙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规范以B 类地面粗糙程度作为标准地貌,给出计算公式。

μZX

=(H tB 10)2αB (10H tX )2αX (Z 10

)2αX

μZA =1.248(Z 10)0.24

μZB =1.000(Z )0.30

μZC =0.544(Z 10)0.44

μZD =0.262(Z 10

)0.60

1.1.3 风荷载体形系数μS

1)单体风压体形系数

(1)圆形平面μS =0.8;

(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平面μS=0.8+

√n

,n为多边形边数;

(3)高宽比H

B

≤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μS=1.3;

(4)V形、Y形、L形、弧形、槽形、双十字形、井字形、高宽比H

B >4的十字形、高宽比H

B

>4,

长宽比L

B

≤1.5的矩形、鼓形平面μS=1.4;

(5)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

2)群体风压体形系数

详见规范规程。

3)局部风压体形系数

檐口、雨棚、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时,μS不宜小于2.0。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规程。

1.1.4风振系数

对于高度H大于30米且高宽比H

B

>1.5的房屋,以及自振周期T1>0.25s的各种高耸结构都应该考

虑脉动风压对结构发生顺向风振的影响。(对于高度H大于30米、高宽比H

B

>1.5且可忽略扭转的高层建筑,均可只考虑第一振型的影响。)

结构在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βz可按下式计算:

βz=1+2gI10B z√1+R2

○1g为峰值因子,去g=2.50; I10为10米高度名义湍流强度,取值如下:

○2R为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计算方法如下:

R=√π

6ζ1

x12 (1+x12)34

x1=

30f √kωω0

ζ1为结构阻尼比,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ζ1=0.05;kω

f1

f1=1 T1

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T1可以由结构动力学计算确定,对于较规则的高层建筑也可采用

○3B z脉动风荷载的背景分量因子,对于体型和质量沿高度均匀分布的高层建筑,B z计算方法如下:

B z=kHα1ρxρz Φ1(z)μz(z)

k、α1

Φ1(z)为结构第一阶振型系数,可由结构动力学确定,对于迎风面宽度较大的高层建筑,当剪力墙和框架均其主要作用时,振型系数查下表,其中H为结构总高度,结构总高度小于等于梯度风高度。

ρx、ρz为脉动风荷载水平、竖直方向相关系数,分别按下式计算:

ρx=10√H+60e−H/60−60

B

ρz=10√B+50e−B/50−50

B

B为结构迎风面宽度(m),B≤2H,H为结构总高度,结构总高度小于等于梯度风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