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_标准成本法_成本管理会计_孟焰版
成本管理会计孟焰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成本管理会计孟焰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09483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7.png)
1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练习题答案【习题一】【习题二】固定成本生产监督人员的工资、办公大楼管理人员的工资、广告费变动成本自动化生产耗用的钢铁、自动化生产耗用的钢铁、制造家具所用的木材、制造家具所用的木材、制造家具所用的木材、运输所耗用的汽油、运输所耗用的汽油、运输所耗用的汽油、直接生产直接生产人员的计件工资混合成本机器润滑油、机器维修费用、支付给销售人员的工资【习题三】图一房屋折旧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运输车辆折旧费、天然气和电力费营销成本销售佣金、广告费、客户服务成本管理成本CEO 工资和红利、集团公司房产税、会计人员和用户信用评级人员工资、产品设计人员工资y 成本业务量y=a/xy=a图二图二 服务收费服务收费图三图三 版税版税15035050y=50+2x (x 150≤)业务量(件数) xy 成本y成本业务量(份数)x 500050000 0.1(50000)y x x =≤图四图四 管理成本管理成本图五图五 设备折旧设备折旧督察工资管理者工资960 640 320 业务量(小时)x y 成本y=by=bxy成本业务量(小时)x图六图六 劳务收费劳务收费0.1100(50008000)y x x =−<≤400(05000)y x =<≤y 成本40011000 8000 5000 业务量(件数)x0.14420(800011000)y x x =−<≤图七图七 储存/运输成本运输成本y 成本业务量(吨数)x30011702070100 69 49 20 ②30300(2049)y x x =−<≤①15(020)y x x =<≤③451035(4969)y x x =−<≤④2070(69100)y x =<≤⑤452430(100)y x x =−>图八图八 外部加工费外部加工费【习题四】1.高低点法高低点法根据题目图表绘制如下高低点摘要表根据题目图表绘制如下高低点摘要表摘要摘要 高点(7月)低点(4月)差额差额 产量(x ) 28件 16件 12件 混合成本(y ) 8200元 5200元 3000元所以300025012yb x Δ===Δ(元)(元) 将b 值带入高点混合成本公式,可求得固定成本值带入高点混合成本公式,可求得固定成本 8200250281200a y bx =−=−×=高高(元)(元) 混合成本公式为1200250y x =+2.布点图法布点图法260015004000 2000y 成本 业务量(件数)x①0.75(02000)y x x =<≤②0.55400(20004000)y x x =+<≤③0.351200(4000)y x x =+>根据表中数据绘出如上坐标图。
《管理会计学》第8章 标准成本法(整理 用)
![《管理会计学》第8章 标准成本法(整理 用)](https://img.taocdn.com/s3/m/c141820ca8114431b90dd861.png)
解答:材料成本差异=460×4.2-500×4 =1932- 2000=-68(元)(F) -68元的有利差异由下面两部分组成: 甲材料的价格差异=(4.2-4)×460 = 92(元)(不利差异 U) 甲材料的数量差异=(460-500)×4 =-160(元)(有利差异 F) 或者 -68元=92+(-160) 材料实际成本= 460千克×4.2元/千克=1932元 领用材料账务处理: 借:在产品(生产成本) 2 000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92 贷:直接材料——甲材料 1 932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160
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直接人工实际成本= 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 (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效率差异=标准工资率× (实际 工时-标准工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
举例说明
4.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数/预算工时)
第二节 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直接材料实际 成本与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 =实际价格×实际用量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价差=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量差=(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内容构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
实际价格×实际用量① 材料价格差异
(= ①-② )
标准价格×实际用量② 标准价格×标准用量③ 材料数量差异
成本会计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
![成本会计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39e45ac850ad02de8041ac.png)
成本会计学第八章
第一节 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三)正常的标准成本 它是指根据企业目前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 平、以有效的利用生产经营条件为基础确定 的标准成本。考虑了机器故障时间、工人所 需停顿、正常损耗等不可避免的不利因素。 它兼顾了标准成本的先进性和可行性——跳 起来可以摘到桃子 在实际工作中,正常的标准成本应用较多
2015年10月11日
成本会计学第八章
第一节 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它是指以企业某一年的成本为基础制定的标 准成本 基本的标准成本使得各期成本具有一个共同 可比的基础,但标准成本多年不变、甚至会 失去其先进性 在成本管理中,基本的标准成本不能发挥其 应有的作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较少
2015年10月11日
标准成本往往是企业预定的目标成本
标准成本的种类有以下三种:
2015年10月11日
成本会计学第八章
第一节 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一)理想的标准成本 它是指以企业现有的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 状况处于最佳状态为基础制定的标准成本 理想的标准成本:排除设备故障、技术不成 熟、管理失误等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对企业要求过于严格,实行起来难度较大 (二)基本的标准成本
要介绍成本控制的一种常用方 法——标准成本法。内容包括产品标准 成本的种类与制定方法、成本差异的计 算以及标准成本法的帐务处理。 本章的重点在于标准成本的概念、制定 方法和成本差异的计算
2015年10月11日
成本会计学第八章
第一节 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标准成本:是指根据企业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 水平,在正常经营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
管理会计课件-第8章标准成本法
![管理会计课件-第8章标准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bd730eebf61fb7360b4c65d7.png)
第三节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 析和控制 开支差异=实际分配率×实际总工时
现实的标准成本 现有条件应该达到, 最切实可行, 不断修改
三、成本差异的种类
直接材料 成本差异 价格差 价格 异 差异 直接人工 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 固定制造费 成本差异 成本差异
•价格差 •工资率 异 差异 •数量差 •耗用量 异 差异
•分配率差 异
数量 差异
•开支差 •效率差异 异 •能力差 异 •效率差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例:渝西公司本期生产甲产品500件,耗用X材料900 千克, X材料的实际价格为48元/千克。假设X材料 标准价格为40元/千克,单位甲产品的标准用量为2 千克X材料,试进行X材料的成本差异分析。
解:材料价格差异=(48-40)*900=7200 (不利差异) 材料用量差异=(900-2*500)*40= - 4000 (有利差异) 材料总成本差异=48*900-40*500*2= 3200 (不利差异) 或=7200- 4000= 3200 (不利差异)
第三节
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设置成本 差异账户
成本差异的 归集
期末成本差 异的账务处 理
材料成本差异
价格差异
用量差异
成本 差异 核算 账户 直接人工 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 成本差异 固定制造费 成本差异 工资率差异
管理会计 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
![管理会计 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fc0b19e8b7360b4c2f3f64f3.png)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人工工时耗数量标准×直 接人工价格标准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三)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1.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变动制造费用的
价格标准 =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
用标准分配率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过程
一、标准成本的一般公式 某一成本项目标准成本=该成本项目的数量标
准×该成本项目的价格标准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 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一)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数量标准×直接 材料价格标准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一) 便于企业编制预算和进行预算控制 (二)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支出 (三)可以为企业的例外管理提供数据 (四)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价格决策和预测 (五)可以简化存货的计价以及成本核算的账务
处理工作
三、标准成本的分类
(一) 理想标准成本 (二) 正常标准成本 (三) 现实标准成本
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
第一节 标准成本概述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过程 第三节 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第一节 标准成本概述
一、标准成本概念 所谓标准成本(standard cost),是指按照
事先制定的成本项目,在已经达到的生 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 达到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
二、标准成本的作用
二、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一)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及分析 (二)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计算及分析 (三)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计算及分析 (四)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计算及分析
三、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资料标准成本法s课件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资料标准成本法s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24090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0.png)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资料标准成本法
s)
12
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 和基本标准成本。
现行标准成本是指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
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 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 这种标准成本可以成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 据,也可以用来对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存 货成本和利润表中的本期销货成本计价。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资料标准成本法
s)
13
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
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 标准成本。
所谓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 (1)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 (2)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 (3)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 只有这些条件发生变化,基本标准成本才需 要修订。
二、标准成本的基本内容:
标准制定、差异计算分析、差异处理三大环节。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资料标准成本法
s)
5
三、标准成本法的作用
便于企业编制预算 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支出 有利于正确评价业绩 有利于企业进行产品的价格决策 可以简化存货的计价及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工作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资料标准成本法
s)
6
四、实施标准成本法的基本条件
s)
33
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产生原因
预算差异
固定材料价格的增减、工资率增减、职工培训费、 折旧费、修理费的增减、办公费的增减、职工人 数的增减等;
能力差异
产销量规模的变化、不能充分发挥设备能力等。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资料标准成本法
s)
34
第四节 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一、标准成本系统账务处理的特点 (一)“原材料”、“生产成本”和“ 产成品”账户无论是借方还是贷方都登 记标准成本; (二)为每一种成本差异设置成本差异 账户分别记录各种成本差异; (三)各会计期末对成本差异进行处理
教学课件:《成本管理会计》孟焰
![教学课件:《成本管理会计》孟焰](https://img.taocdn.com/s3/m/17b23ae4f12d2af90342e632.png)
(一)成本计算对象 ---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
(二)成本计算期 ---与会计的报告期一致。 即以日历月份为成本计算期。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 分配
(四)各步骤之间半成品成本的结转---主要 特点
二、分步成本计算法的成本流程
该方法将发生的各项间接计入费用先分别累计起来, 到产品完工时,再按累计分配率和完工产品的累计 工时数或其他分配标准分配给完工定单的一种方法。 二、简化分批法的应用
三、简化分批法的特点 (一)采用简化分批法必须设立基本生产二级账 (二)每月发生的间接计入费用,不是按月在各批
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三)采用这种方法,各批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
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二、分批成本计算法成本核算程序
分批法的成本核算程序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步: (一)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 (二)按成本项目归集生产费用 (三)月末结算各批产品发生的生产费用 (四)完工产品成本结转
第二节 制造费用的分配
一、制造费用在各批产品之间分配的意义
制造费用属于间接生产费用,往往其受益对象(即各批产品) 会有多个,则选择适当的分配方法将已归集的制造费用在各 批产品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是分批成本计算法的关键。 当生产车间生产不只一批产品时,制造费用在其发生时一般 无法判断它归属于哪一批产品,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 产品成本中去,必须按照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进行归集,月终 时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批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计入各批 产品成本明细账中。
费用的工作以及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 配间接计入费用的工作,即生产费用的横向分 配和纵向分配工作,都是利用累计间接计入费 用分配率,到产品完工时合并在一起进行的
标准成本管理会计 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管理会计 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7cbc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c.png)
标准成本管理会计: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1. 引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一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追求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标变得更加迫切。
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标准成本管理会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作为其中的一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中。
本文将介绍标准成本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以及优势。
2. 标准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标准成本管理会计是一种以标准成本为基准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的管理方法。
其基本目标是通过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和分析成本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和优化。
标准成本管理会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是企业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性、生产过程、技术条件等因素,结合当前市场情况和成本管理目标制定的预期成本。
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的生产条件和管理要求,同时也需要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成本差异的分析: 通过对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成本的偏差,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成本差异的分析有助于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提供依据。
•成本控制和优化: 根据成本差异的分析结果,对成本进行控制和优化是标准成本管理会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调整生产过程、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标。
3. 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的原理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是标准成本管理会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法。
其基本原理如下:•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比较: 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主要通过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计算并分析其中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分为材料成本差异、人工成本差异和制造费用差异等。
•成本差异的分析与解释: 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不仅要求进行成本差异的计算,还要求对差异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分析差异的原因,可以判断哪些因素影响了成本的变化,从而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本量利分析 成本管理会计 孟焰PPT学习教案
![本量利分析 成本管理会计 孟焰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79aff8c5da50e2534d7f13.png)
三、保利分析
➢保利分析是指预测计划期间要在销售、成本等方面 达到什么水平,才能保证目标利润得以实现的分析 过程。使用的模型主要包括两个: (一)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模型 利润(P‘)=(销售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px-(a+bx)=Tcm-a
1预计利润p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pxbxtcma2预计利润p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cmxa3预计利润p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销售单价销售量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总额pxcmra4预计利润p贡献毛益总额贡献毛益创利率贡献毛益总额1贡献毛益保本率第33页共42页三应用经营杠杆的基本概念预测目标利润三应用经营杠杆的基本概念预测目标利润预计利润预计利润pp基期利润基期利润1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率经营杠杆率经营杠杆率p1rdolp1rdol四应用安全边际的基本概念预测目标利润四应用安全边际的基本概念预测目标利润11预计利润预计利润pp安全边际量安全边际量单位贡献毛益单位贡献毛益msucmmsucm22预计利润预计利润pp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率msdcmrmsdcmr第34页共42页三保利分析三保利分析保利分析保利分析是指预测计划期间要在销售成本等方面是指预测计划期间要在销售成本等方面达到什么水平才能保证目标利润得以实现的分析达到什么水平才能保证目标利润得以实现的分析过程
第24页/共42页
四、多品种产品条件下的保本点分析
(一)按主要产品的贡献毛益率进行保本点分析 在生产多品种的企业中,如果该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只
有一种主要产品,其他产品的销售额比重极小,或其它产品的 贡献毛益率与主要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很接近。为了简化计算, 可把它们视同单一产品,并按主要产品的贡献毛益率进行预测。 (二)分算法
管理会计学第8章
![管理会计学第8章](https://img.taocdn.com/s3/m/6e58f637581b6bd97f19eaf5.png)
中盛公司生产甲产品需使用一种直接材料A。本期生产甲产品200件,耗用A材料总计900千 克,A材料的实际价格为每千克100元。假设A材料的标准价格为每千克110元,单位甲产品的材 料消耗定额为5千克A材料,那么,A材料的成本差异分析如下:
要确定成本差异的责任部门。
材料价格差异通常应由采购部门负责,因为影响材料采购价格的因素(如采购批量、供 应商的选择、交货方式、材料质量、运输工具等)一般都是由采购部门控制并受其决策 的影响。材料数量差异通常应由生产部门负责,因为影响材料用量的因素(如任务安排、 人员调配、设备使用、现场组织等)一般都是由生产部门控制并受其决策的影响。
要确定成本差异 的责任部门。
要明确成本差异 产生原因并确定 责任。
分析和控制
不能简单依据成本差异的方向(节约或超支)来判断劣和好坏,如节约就好,超支 就不好。
因为成本的发生是为了满足预期目标或目的的需要,进而实现价值增值的。因此, 在实现预期的目标时成本的达成或节约才是有利的(也是有价值的);反之,如果不 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则成本的节约是不利的(也是没有价值的)。例如,从北京到广 州出差,如果任务紧急,坐飞机显然是最优选择;而如果任务不紧急,坐火车显然也 是可以选择的。任务与成本相比,任务第一,成本第二,成本是为保证任务实现的。
要明确成本差异产生原因并确定责任。
虽然材料价格差异通常应由采购部门负责,但是有些因素是采购部门无法控制的。例如,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国 家对原材料价格的调整等。因此,对材料价格差异,一定要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查明产生差异的真正原因,分清各部 门的经营责任,只有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同理,影响材料用量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生 产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和对工作的责任感、材料的质量、生产设备的状况等。一般来说,用量超过标准大多是工人 粗心大意、缺乏培训或技术素质较低等原因造成的,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但用量差异有时也会由其他部门的原因所造 成。例如,采购部门购入了低质量的材料,导致生产部门用料过多,由此而产生的材料用量差异应由采购部门负责;再 如,由于设备管理部门,生产设备不能完全发挥其生产能力,造成材料用量差异,则应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找出和分 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是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
成本会计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成本会计第八章标准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5b879f6a58f5f61fb636661f.png)
按制定标准成本的水平分类
1)理想标准成本。它是指企业在现有的生产 经营条件下所达到的最优水平的成本。
2)正常标准成本。它是指在合理工作效率、 正常生产能力和有效经营条件当使用何种标准只能因势而宜,最适 合的标准是有助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标准。
第八章 标准成本法
第一节 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前一章所讲述的成本核算的五个基本方法,是根据生产技 术和生产组织特点,追踪生产过程的生产费用特点,采用 尽可能如实反映生产费用汇总分配的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计算出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实际生产成本,属于实际成本制 度的范畴。它们虽然也能较正确地反映产品的实际成本, 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资料,对成本管理起一定的作用,但 这种实际成本制度却很难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经营管理的需 要,其缺陷主要有:
(二)标准成本制度实施的前提条件 1、要完善各项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要实行标准成本 制度,首先必须确定产品的标准成本。为此,除要求构 成产品的零部件、半成品、耗用原材料和人工,以及使 用的设备、工艺方法等生产产品所必需的各项因素都应 标准化之外,构成成本要素的消耗价格以及开工率的标 准化也是必要的。其次,生产管理应科学化。还要有健 全的原始记录以及完备的计量、检验制度等。 2、健全成本管理组织。必须相应地确定成本责任中心, 把标准成本作为各成本中心的成本目标并进行成本控制, 分析成本差异原因,查明责任者。同时,必须健全有关 实施标准成本制度的组织,配备既懂技术又精懂成本会 计的人员。 3、要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
4、有利于简化会计工作。 5、有利于正确评价业绩。
标准成本法在西方制造业广受欢迎,据美国会计学者 调查,美国、爱尔兰、英国、瑞典和日本等国在会计 系统中使用标准成本法的比例分别是86%、85%、 76%、73%、6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标准成本法(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也 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是指通过事前制定标准成本,在 实际执行过程中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 找出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据以加强成本控制和 业绩评价的成本控制系统。一个相对完整的标准成本 控制系统应当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 和分析以及成本差异的处理几个方面的内容。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院 ·管理会计系
第一节 标准成本概述
一、种类(P101)
标准成本: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单位产品的目标成本。 (一)按照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类:
1.理想标准成本: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 的最低成本。
评价:因其提出的要求太高,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 2.正常标准成本:在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 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 从数量上看,它应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实施以 后实际成本更大的可能是逆差而不是顺差,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标 准,因而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评价: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
(四)领导推动原则 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 事情,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管理会计系
三、成本降低及其与成本控制区别
1.目标不同:成本控制以完成预定成本限额为目标, 而成本降低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
2.项目不同:成本控制仅限于有成本限额的项目,而 成本降低不受这种限制,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管理会计系
• (二)按照适用期分类: 1.现行标准成本: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
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 评价:可以成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计
价 2.基本标准成本: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
变动的标准成本。 生产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产品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管理会计系
【例·单选题】出现下列情况时,不需要修订 基本标准成本的是( )。 A.产品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 B.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发生变化 C.生产技术和工艺发生变化 D.市场变化导致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发 生变化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管理会计系
• 【例·单选题】下列情况中,需要对基本标 准成本进行修订的是( )。 A.重要的原材料价格发生重大变化 B.工作方法改变引起的效率变化 C.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 D.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
第七章 标准成本法
第一节 标准成本的概念及种类 第二节 标准成本法 第三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 第四节 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第五节 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管理会计系
[本章学习目的]
本章重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标准 成本控制系统的概念、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 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成本差异的账务处 理。
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只有这些条件发生变 化,基本标准成本才需要修订。
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临 时性变化),由于工作方法改变而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 变化(主观努力变化),对此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
评价:基本标准成本与各期实际成本对比,可反映成本变动的趋势。由 于不按各期实际修订,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管理会计系
二、成本控制的原则 (一)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 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 1.实用性:成本控制要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 用,具有实用性;——成本控制系统应能揭示何处发生 了失误,谁应对失误负责,并能确保采取纠正措施。 2.例外管理: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从简控制,而格 外关注各种例外情况;(对超标准的要审批) 3.重要性:对成本细微尾数、数额很小的费用项目和无 关大局的事项可以从略;(抓关键) 4.灵活性:成本控制系统应具有灵活性。(动态地适应 动态,不能只是华丽的时髦品)
3.过程不同:成本控制是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努力实现 成本限额,而成本降低应包括正确选择经营方案, 涉及制定决策的过程,包括成本预测和决策分析。
4.含义不同: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 又称为绝对成本控制;成本降低还包括统筹安排成 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 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又称为相对成 本控制。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管理会计系
•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对成本加强控制要比 单纯进行成本计算更为重要,企业管理者 不仅要了解成本的实际水平,更要了解这 样的成本水平是否代表或接近一种有效率 的生产经营水平,以便能及时地对成本加 强控制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管理会计系
附: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 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 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 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 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 现以至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管理会计系
二、标准成本法的特点
1、事前制定产品的标准成本,并为每个对成本负有责任的单位编 制责任预算,作为日常成本控制的依据;
2、日常由各个对成本负有责任的单位遵循成本控制的原则,对成 本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计量、限制、指导和监督;
3、各个成本责任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定期编制业绩报告,将各自责 任成本的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或标准成本进行比较,确定成本 差异;
中央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管理会计系
(二)因地制宜原则 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要适合特定企业的特 点、适合特定部门的要求、适合职务与岗位责任要 求、适合成本项目的特点。(不同行业、不同寿命 周期、不同战略、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成本 项目)
(三)全员参加原则 有效控制成本的关键,是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