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洪涝灾害(教案)

合集下载

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自然灾害

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自然灾害

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自然灾害一、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背景介绍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中发生的、由于自然力所导致的毁灭性事件,造成人类及其财产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属于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国家之一。

这些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

二、地震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边缘带交汇处,因此经常发生地震。

其中,四川汶川大地震(2008年)被认为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一次地震事件。

这场地震造成超过八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三、洪水中国是全球洪涝频发区域之一,主要原因是该国气候条件多样化以及山脉密集。

长江、黄河等大河流域经常面临洪涝威胁。

例如,1998年中国遭遇历史罕见的长江洪水,导致超过三千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600亿元人民币。

四、台风中国沿海地区经常受到热带气旋的侵袭,尤其是夏秋季节。

这些强大的台风经常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比如,2008年福建、浙江和广东地区先后遭受著名的“女儿红”和“蓝光”的两个强台风,导致超过1500人死亡。

五、干旱中国北方地区普遍面临干旱的威胁。

内蒙古、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经常遭受水资源短缺和土壤干旱的困扰。

最近一次严重的干旱事件发生在2011-2012年,导致数百万人面临饮水危机以及大量农作物减产。

六、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中国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广泛的预防措施和灾后恢复工作。

其中包括:1. 强化防洪体系:修建堤坝、提高警戒标准,并改善水利设施以应对洪涝灾害。

2. 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地震监测手段,建立预警系统,以尽早发现地震风险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3. 发展旱灾应对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水资源管理和抗旱灌溉等措施,在干旱区域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4. 加强救援能力:组建专业化的灾害救援队伍,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

七、结语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背景是保护生命和财产、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关键。

《中国的洪涝灾害》教案(人教版).

《中国的洪涝灾害》教案(人教版).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节中国的洪涝灾害(一)教学内容(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探讨洪涝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如何作出有效防御。

3.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树立正确对待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预防为主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1.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及其危害(五)教学难点1.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六)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七)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与干旱灾害一样,洪涝灾害也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之间,全国各地较大的洪涝灾害有1092次,平均每两年一次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受灾面积之广、危害程度之深,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

这一节课,我们以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为研究对象,认识洪水水文特征、洪水成因、洪涝危害以及面对洪水,我们应该怎么做。

【案例素材】活动材料1998年长江流域的水情1998年长江流域相继遭受特大洪水,长江千流先后出现8次洪峰,中游河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多次超历史最高水位。

在19条主要支流中,有一些水文站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均超过实测历史记录。

长江中下游超警戒水位时间大多在57-96天之间。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1998年长江流域的水情”,回答下例问题):1.解释河流流量与河流水位的含义2.读材料中的两幅地图,想一想河流流量与河流水位有什么关系?3.根据上述资料,从洪水水位和流量、洪水的持续时间等方面概括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的特征。

4结合身边的实例,描述一次洪水的水情。

【板书】第四节中国的洪涝灾害一、1998年长江流域的水情【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教学生观察、分析的方法。

【放录像片】观看1998年长江流域的水情录像,时间控制在2~3分钟。

【小结】1998年长江流域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主要特征是,(1)洪水发生早、来势猛;(2)洪峰次数多、水位高;(3)洪水持续长。

初中防洪水安全教案

初中防洪水安全教案

初中防洪水安全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洪水的基本知识,提高防洪意识。

2. 让学生掌握洪水暴发时的紧急自救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1. 洪水的基本知识2. 洪水暴发时的紧急自救措施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理解洪水暴发时的紧急自救措施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洪水灾害图片2. 视频素材:洪水灾害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出示洪水灾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洪水带来的危害。

2. 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教师总结。

二、了解洪水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洪水的定义:洪水是指在短时间内,由于降雨、融雪、冰凌等原因,导致河流、湖泊等水域水位迅速上升,泛滥成灾的自然现象。

2. 洪水的类型:暴雨洪水(含山洪)、风暴潮、冰凌洪水、冰川洪水、融雪洪水、泥石流和跨坝洪水等。

3. 洪水的特点:季节性明显、洪水峰高量大、江河洪水年际变化不稳定。

三、洪水暴发时的紧急自救措施(15分钟)1. 洪水来临前的预兆:观察天气变化、水位上涨等。

2. 洪水来临时的应对措施:及时撤离危险区域、迅速寻找高地避险、保持通讯畅通等。

3. 洪水过后的注意事项:注意饮食卫生、防范疫情发生、积极参与重建工作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加深对洪水危害和自救措施的理解。

2. 强调防洪意识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洪水相关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视频素材的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洪水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防洪意识。

在讲解洪水的基本知识和洪水暴发时的紧急自救措施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要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加深对洪水危害和自救措施的理解。

总之,本节课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防洪能力。

中国的水文灾害(教案)

中国的水文灾害(教案)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高二年级地理组龚璐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分析洪水灾害、风暴潮等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洪水灾害的特点、分布、成因与危害。

(2)掌握风暴潮灾害的类型、时空差异和危害。

(3)掌握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联系气候、地貌和水文因素,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分布。

(2)结合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分析风暴潮的时空差异和危害。

(3)联系长江流域的水文灾害,分析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灾情状况与解决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国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发展关系。

教材分析第二章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而本节的水文灾害是其中的一种,所以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主要介绍对我国危害最大的两种水文灾害——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

其中洪涝灾害是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而西高东低的地形地势特点又决定了我国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水文特点,因此东部季风区降水多,且暴雨集中,加上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洪涝灾害严重,而东部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区,乱砍滥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於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使湖泊对干流的调蓄能力也在下降,洪涝灾害越来越严重。

我国东部海岸地带同时还受台风带来的风暴潮的影响,这里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又加大了灾情的严重性。

因此,联系中国的气候、地貌和水文等知识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分析中国水文灾害的特点、分布和形成原因是本节的重点,而中国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又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情景设计观看《98年洪水灾害》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新知(学生阅读课本后总结)一、洪水灾害(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特点和我国洪水灾害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多,内陆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学习新知(学生阅读课本后总结)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学历案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学历案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常见气象灾害(如台风、寒潮、干旱、暴雨等)的特点、形成原因和危害。

2、掌握中国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分布规律和影响。

3、学会分析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

4、培养应对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成因与特点。

(2)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2、难点(1)复杂气象条件下灾害的形成机制。

(2)如何综合分析多种因素对灾害的影响。

三、知识链接1、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2、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类型四、学习过程(一)气象灾害1、台风(1)定义: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2)形成条件:广阔的高温洋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大气环流的作用。

(3)路径:西行路径、西北路径、转向路径。

(4)危害:狂风、暴雨、风暴潮,可能导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交通中断等。

(5)影响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2、寒潮(1)定义: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2)形成原因: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堆积,在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下南下。

(3)影响范围: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等地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寒潮影响。

(4)危害:大风、降温、雨雪、冰冻,对农业、交通、电力等产生不利影响。

3、干旱(1)定义: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2)形成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用水量大等。

(3)类型:春旱、夏旱、秋旱、冬旱。

(4)影响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较为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突出。

(5)危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人畜饮水困难。

4、暴雨(1)定义: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

(2)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强烈的上升气流、不稳定的大气层结。

(3)影响地区:南方地区暴雨频繁,北方地区暴雨多集中在夏季。

(4)危害: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二)洪涝灾害1、形成机制(1)降水过多:短时间内的强降水或长时间的持续性降水。

选修5 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教师版

选修5 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教师版

2.2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班组:姓名:组评:师评: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2.课后认真填写课堂小结,并将学案集中收集,以备复习之用;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对比识记我国寒潮、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原因、时空分布、危害和防御。

2.能从正反两反面认识寒潮、台风对我国的影响;3.能正确解释华北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重、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熟悉中国台风、寒潮、干旱和洪涝等灾害的分布。

2.学习难点:分析台风、干旱、寒潮、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一、鲁尔区的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一)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它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它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

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经济的基础。

(二)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是:(1)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2)距离法国铁矿近;(3)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网;(4)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人工运河联成水运网,为耗水量大的重工业提供丰富的水源;(5)德国以及西欧市场广阔。

(三)鲁尔区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了“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经济开始衰退,衰退的原因是:(1)单一的产业结构;(2)20世纪50年代以后,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减少;世界煤炭价格下降、鲁尔区煤炭开采成本上升;(3)世界钢铁供大于求,利润下降;(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5)用地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1.鲁尔区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区,其辉煌的优越区位条件有哪些?(创新设计P65)★★★2.什么是资源型地区?资源型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哪些问题?答:资源型地区是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或者以自然资源为支柱性产业的地区。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讲义

《中 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讲义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讲义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种类繁多、造成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干旱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水分不足以维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在中国,干旱是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气象灾害之一。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水资源的供应,还可能引发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

干旱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因素,如大气环流异常、季风进退异常等导致降水偏少;二是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二)暴雨洪涝暴雨洪涝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导致江河湖泊水位猛涨,水流溢出河道,淹没低洼地区的现象。

中国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尤其是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

暴雨洪涝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气候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不稳定,容易导致暴雨的发生。

其次,地形因素也会产生影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区更容易遭受洪涝灾害。

此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雨水下渗减少,也使得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区域。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广阔的高温洋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等。

台风虽然会带来严重的灾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伏旱时期的高温和干旱。

(四)寒潮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的过程。

寒潮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时节,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

寒潮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农业、交通、电力等方面的影响。

它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导致电力设施损坏。

(五)高温热浪高温热浪是指一段持续的高温天气,通常指日最高气温超过 35℃的天气。

自然灾害 中国的水文灾害 公开课

自然灾害 中国的水文灾害 公开课
复习巩固
• 1.滑坡泥石流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 • 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河水暴涨 建昌县城午夜大转移 成功转移3.5万人截至目前没有报告一例人员死亡或失踪
学习目标
• 1.了解我国洪水灾害、风暴潮灾害 的分布、成因和危害。
• ★ 2.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的相互 关系上,分析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 发的原因。
读图2.19说出我国洪水频率在5次以上的城市分布状况。 结合河流分布,指出它们位于哪些河流的下游。
嫩江
松花江
海河 辽河
主要分布我国 松花江—嫩江 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和 珠江的中下游 平原地区。
黄河 淮河
长江
珠江
图2.19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1949—1989年)
通过读图2、20,说出我国特大 洪水点位主要分布的地区?
年份 雨 量 水 范围 堤 人数 损失


数 (人)

1954
小低


12 处
33000
轻于 98年
1998
偏 小大 高

5处
1320
十分 严重
人19为54原年因和1998年的洪水灾害对比
①人类不降合理流的活洪动导淹致没地表溃状况死发亡生改变经,济 加年份剧了洪雨水灾量害的水发生范,围表现堤:植人被数覆盖度损降失 低 蓄量水能力下降位;上游水土数流失(人)下游泥 沙沉积;围湖造田 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水 1域②95面洪4 积水偏大缩灾小害小的严高低重水程位度、大与高区流12域量处的。人33口00、0 经轻9济8于年有 1关发99,达8 人,偏小口损越失大密就集可高, 能致 越灾 严小的 重可 。5能处性越1大32;0 经十严济分重越
类型 形成原因

第5课 应对自然灾害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5课 应对自然灾害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知道人类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2.道德修养:知道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提升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意识与技能。

3.责任意识:学习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感人事例,感悟人们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自然灾害分布图,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特点。

(重点)2.通过实验,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课前调查、上网搜集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实验器材、资料包。

教学过程活动一:自然灾害知多少1.认识自然灾害一龙卷风引出“黑名单”(1)激趣引导。

(播放视频并配解说)龙卷风是一种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强烈的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

它在接触地面时,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平均为250米左右,最大为1000 米左右。

在空中直径可有几千米,最大有10千米,极大风速每小时可达150千米至450千米。

龙卷凤持续时间,一般仅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小时。

但它却是一类不可小看的气象灾害,龙卷风经过之处,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它往往使成片的庄稼、成万株的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和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

(2)过渡:人类诞生于大自然,但大自然并不总是人类温暖、安全的摇篮,当大自然发怒"或者“生病”时,就会给人类带来自然灾害。

(板书:自然灾害)(3)给灾害排排座。

①导入:龙卷风只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世界上的自然灾害真不少!这是一份自然灾害的“黑名单”,请同学们给它们“排座位”,分分类。

(出示课件:主要自然灾害名单)(学生分类识别)②查验:对对答案吧,看看自己排得对不对,对哪些灾害还不熟悉。

(出示课件:自然灾害种类表)自然灾害种类表气象灾害洪涝、旱灾、台风、沙尘暴、暴雨、暴风、寒潮、冰雹、冻雨、雷电、霾、浓雾、龙卷风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爆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地等生物灾害虫害、鼠害、草害、病毒传染病、细菌传染病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等火灾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天文灾害太阳风、大耀斑、磁暴、陨石等2.标位置找特点——分布图上有秘密(1)引导: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的自然灾害情况吧,(板贴:中国地图)课前老师请大家走访了自己的家人,在阅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程度以及这种灾害分布的主要区域。

抗洪救灾思政课教案

抗洪救灾思政课教案

教案标题:抗洪救灾思政课教案教案概述:这是一份关于抗洪救灾的思政课教案。

教案旨在通过讲述抗洪救灾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洪水灾害的危害,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抗洪救灾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家国情怀。

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洪水灾害的危害,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通过学习抗洪救灾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1. 洪水灾害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抗洪救灾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

3. 思政教育: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方法:1. 通过讲述抗洪救灾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洪水灾害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通过学习抗洪救灾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家国情怀。

3. 通过讨论和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述抗洪救灾的故事,引出洪水灾害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讲解抗洪救灾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家国情怀。

3. 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抗洪救灾的重要性和学生应具备的品质。

教学资源:1. 抗洪救灾的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

2. 抗洪救灾英雄人物的事迹和故事。

3. 互动讨论的议题和相关资料。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讨论,评价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心得,评价他们对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坚韧不拔精神的认识。

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2. 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目录:一、洪涝灾害的定义二、具体分类三、洪涝灾害发生条件: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四、洪涝灾害的分布1、世界分布2、中国分布五、洪涝灾害的特点:1、范围广2、发生频繁3、突发性强4、损失大六、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1、地理位置2、地形因素3、气候条件4、地质条件5、人为因素七、等级划分八、危害九、洪涝灾害的防治十、洪灾来临时,如何应对十一、案例分析中国1998年洪灾一、定义洪涝灾害:暴雨、急剧融化的冰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自然现象。

一般包括洪灾和涝渍灾。

洪灾:一般是指河流上游的降雨量或降雨强度过大、急骤融冰化雪或水库垮坝等导致的河流突然水位上涨和径流量增大,超过河道正常行水能力,在短时间内排泄不畅,或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流暴涨漫溢或堤防溃决,形成洪水泛滥造成的灾害。

涝渍灾:由于大量降水汇集在低洼处长时间无法排除(涝),或者是地下水位持续过高(渍),使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含量降低,影响根的呼吸作用,使得作物减产、烂根、甚至死亡。

主要分布地区及形成的原因: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二、具体分类1、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湿害。

✧洪水:大雨、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

又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

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

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涝害:雨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农田积水成灾。

✧湿害:洪水、涝害过后排水不良,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作物根系缺氧而成灾。

2、洪涝灾害四季都可能发生。

中国主要发生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中下游地区。

按时间可分为:✧春涝:主要发生在华南、长江中下游、沿海地区。

选修5第2章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

选修5第2章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

选修5第2章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课前温故知新【课标要求】分析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学习目标】1、理解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2、掌握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分布及特点。

【学习重点】每种气象灾害的特点、分布及成因。

【学习难点】每种气象灾害的成因分析。

【学习流程】课前:1、回顾旧知,预习新课2、课前朗读,订正学案课堂:1、新课导入,明确目标(5min)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min)3、分组展示,相互纠错(10min)4、相互评价,归纳总结(15min)5、当堂检测,巩固训练(10min)【自主学习】一、我国的干旱灾害1、我国干旱的主要特征:一是________多。

平均每________年发生一次。

二是________长,经常出现________,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旱灾甚至长达几年。

三是________________广。

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________、________高于南方地区。

2、我国旱灾的成因(1)降水方面的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的________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

长江以南地区在7月和8月降水较少,易形成________;华北、东北地区,易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西南地区________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

我国南方________、耕地少,北方________、耕地多。

这种地区之间________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因素。

其一是我国耕地________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其二是我国北方地区________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________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其三是我国人口增加,导致________持续增大,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的成因:我国绝大多数河流的洪水是由降雨尤其是_________所形成的,我国夏季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治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治

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治一、中国的自然灾害概述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的国家,因此自然灾害频发。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发的灾难,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研究和防治。

本文将介绍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二、地震与防治地震是指地壳发生的震动,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

中国位于燕山-太行山-青藏高原地震带上,是全球最为活跃的地震区之一。

大地震往往伴随着强烈震动和地质变动,会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损毁,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为了防治地震灾害,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通过地震测量仪器,可以及时监测到地震的发生并发出预警。

当地震预警系统发出预警信号时,人们可以及时采取避险措施,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加强建筑抗震能力:对于地震频繁区域,要求建设新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时必须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改造。

同时,加强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抗震能力。

3. 加强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在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应加强地质勘测和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引发次生灾害。

三、洪涝与防治洪涝是指由于降雨量超过地表和自然水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水体泛滥和涝灾的现象。

中国是一个雨水充沛的国家,长江、黄河等大河流域面积广阔,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洪涝灾害不仅会造成农田的淹没和农作物的减产,还会破坏城市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防治洪涝灾害,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修建水库、水闸等,调节洪水的流量和水位,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

同时,加强排涝设施的建设,确保城市排水系统的顺畅运行。

2.加强防洪堤坝的建设和维护:修筑强固的堤坝,保护河岸和城市不受洪水侵袭。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洪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3.加强流域管理和防洪规划:合理规划河流流域,建立流域管理体系,统筹考虑水资源、土地利用等因素,在流域范围内制定防洪措施和应急预案,提高防洪能力。

中国的水文灾害

中国的水文灾害

2.3 中国的水文灾害【教学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洪水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中下游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灾情特点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难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基本知识】一、洪水灾害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内陆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1)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2)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3)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六盘山-岷山-横断山以东区域。

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等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关中地区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

3.我国洪水类型比较(填表)类型 洪水来源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暴雨 洪水 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 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冰凌洪水 冰凌堵塞河道 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提示: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洪水的形成,二是对人类造成损害。

4.雨涝(1)分布: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2)[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精品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精品教案.文档全文预览

中国自然灾害讲课精品教案. 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及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地震和台风三种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掌握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特点。

2. 使学生理解洪涝、地震和台风三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重点:洪涝、地震和台风三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环节:观看新闻报道,讨论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讲解: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介绍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学环节:讲解理论知识,展示相关图片,进行案例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别以洪涝、地震和台风为例,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教学环节:分析案例,讨论灾害成因,提出防治措施。

4. 例题讲解:针对洪涝、地震和台风三种自然灾害,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教学环节: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环节:完成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答疑。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2.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3. 洪涝、地震、台风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

(2)分析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举例说明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防灾减灾的认识。

2. 答案:(1)略。

(2)举例:洪涝灾害的成因有暴雨、地形等,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防治措施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意识等。

防洪措施教案设计

防洪措施教案设计

防洪措施教案设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地球自然灾害频发。

其中,洪水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而且给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防洪工作是极端重要的。

为了使学生了解防洪知识,掌握防洪措施,加强防洪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本文章着重设计了一份防洪措施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洪水的形成和影响;2.学习防洪措施,并掌握应急处理方法;3.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4.加强防灾减灾意识,为国家的灾害应对做出贡献。

二、教学过程1.知识准备(1)洪水的形成和影响洪水是指在河流、湖泊等低洼地区因大量降水或融雪等因素而引起水流急剧增加,超过了一定范围,泛滥成灾后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带来的巨大危害。

洪水是人类延续发展历史中存在的极其严重的灾害之一。

它常常破坏农田、水利工程、建筑物和人类财产,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不仅如此,洪水还会带来沙土冲沙、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

(2)防洪措施从根本上讲,防洪可以采取控制水库、清理河道、修建排水系统、建筑防洪墙等措施。

另外,在水灾来临时,首先要进行紧急疏导和应急处理,做到救人第一、防范第二的原则。

2.教学安排(1)第一节课:洪水的形成和影响教师通过简单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洪水的形成和影响。

老师可以邀请水利、气象等方面的专家来作报告,讲解洪水成因、预测、预防等实用的知识,让学生对洪水形成和灾害的原因和后果有深刻理解。

(2)第二节课:防洪措施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小组介绍防洪措施,包括建防洪墙、修建排水系统、大规模的背水调节工程等多种多样的防洪措施。

老师可以给学生看下防洪工程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防洪工程更加了解;同时,班上可以组织是计划一场防洪演习,检验学生的应急能力。

(3)第三节课:自我保护和减灾意识教师向学生强调框灾害科学常识的重要性,与学生一起研究该经、标志、预警等常识;同时,讲解如何采取应急措施,如何正确自我保护;学生也可以相互分享相关故事,并向班内其他的组织提供减灾的动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并对防洪提出建议.
2.理解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活动规律与洪涝灾害发生的相互关联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并根据图片和资料,综合分析淮河(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结合我国洪涝灾害发生和分布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洪涝灾害发生的地理机制和规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确立起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1.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2.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活动规律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模拟实验,
教学设计:
<导入>播放图片录像---98抗洪视频.
中国的洪涝灾害
1.出示<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情>表.请学生据表中数据说出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特点(现状)。

2.以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为例,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探究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1)(实验模拟1:用一剪口透明塑料瓶,在靠其底部的壁上开一口,并接上一段引水管,模拟洪水的发生。

)观察实验并思考:瓶口溢水与哪些因素有关?(水,容器体积,出水管)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个因素?(水)
(2)思考: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水,出水管,容器体积分别模拟洪涝发生地区的哪些要素或能力?(水――降水;出水管――河流泄洪能力;容器体积――洪涝发生地区河湖水库等的蓄水能力)
(3)(实验模拟2:取等量的二份水,分别以不同速度向容器内注水。

)观察并思考:怎样的降水容易引发洪涝?我国降水有什么特点?暴雨发生的机会多吗?(板画并解释我国夏季风北进与雨带的时空分布,说明我国暴雨范围广、历时长、强度大、频率高等特点,成为我国洪涝灾害易发的最主要原因)
(4)(实验模拟3:将水均匀较快的速度注入容器,并调节出水管的角度。

)观察:出水管怎么放更容易使水位升高。

并展示淮河流露地形图,思考分析:淮河流域地形与洪涝的关系。

(5)展示淮河流域水系图。

观察流域支流和河道情况。

思考:淮河流域河流水系与洪涝的关系。

(6)展示淮河中上游(与树争地)和中下游(与水争地)地貌图(google earth截图),分析人类活动与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7)交流探讨:针对中国的实际,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利的措施防治洪涝?
(8)练习――展示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移动示意图思考:夏季风进退、强弱与我国旱涝灾害的关系
3小结
4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