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与启迪_曾光
关于举办医学侦探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培训班的
关于举办“医学侦探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培训班的通知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学专家曾光教授带领的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多年,教学团队指导下,已举办多期有关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培训班,如每年举办的“现场流行病学与疾病预防控制知识技能更新培训班”。
教学内容一直结合新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授课。
把公共卫生观念和现场调查方法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启发式的理论教学以及经典的和我国目前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讨论,增强学员们对现场流行病学理论的理解和实践应用能力,受到广大公共卫生人员的高度好评。
使学员能够深刻理解、掌握和提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水平,并能够依据调查结果,针对性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和建议;并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干中学”的模式和成果推广到全国,以帮助推动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队伍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2014年的“医学侦探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案例分析”培训班将于5月27日-30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诚邀广大公共卫生人员及相关业务人员参加。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对象各级卫生单位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院感染控制和公共卫生教学等领域的相关专业人员。
本培训班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 (国),参加培训的学员经考试合格,可获得国家继续医学教育证书,同时获得8个学分。
二、培训方法和内容采用国际先进的现场流行病学核心课程培训模式,理论教学16小时与案例分析讨论8个小时,理论教学以实例引领强化概念、方法和技能的理解,案例教学重在理论的实践应用与深化。
本期培训拟包括的主要内容:1、医学侦探与流行病学案例分析概述,由曾光教授主讲;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病因假设和病因推断,由CFETP指导教师施国庆老师主讲。
3、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指南及案例分析,由CFETP指导教师马会来老师主讲。
曾光&罗会明_走进CFETP_涂文校整理
走进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曾光罗会明一、现场流行病学自2002年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在全球大规模暴发以来,“现场流行病学”开始重新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有些人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现场”;有些人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疾病控制”;还有些人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中与现场工作有关的方法学”。
国际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现场流行病学定义有:Gregg[1]认为:现场流行病学就是流行病学在下列情形下的应用——要解决的问题具有突发性,出乎预料;必须尽快对问题做出正确反应;必须亲赴现场解决问题;调查深度可能受限(必须及时地采取措施)。
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方法应用于意料之外的需要及时、现场调查处理的卫生问题。
Last[2]认为:现场流行病学就是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人群等现场工作中的实践。
主要解决如何进行对疾病流行和暴发的调查、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和增进公众健康等问题。
面对应急性问题,必须立即作出反应,还要结合应急性问题的解决,对公共卫生措施作出评价。
其任务不仅是及时提交调查结果,还必须采取措施改进人群健康(必须考虑调查结果接受者如政府部门、公众等的需求)。
现场流行病学可以简述为流行病学方法在现场中的应用。
“现场”可以分为现场调查、现场干预两类现场。
目前,大多数专家把现场流行病学局限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面,从而将现场流行病学定义为:主要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目的,采用现代流行病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及时做出科学的调查结论,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它是流行病学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实践,同时汲取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是流行病学在群体和宏观应用方面发展而产生的分支。
从方法学角度,现场流行病学强调不同方法的串联和组合;从系统的角度,提倡多学科的团队组,发挥流行病的宏观分析的优势。
现场流行病学的产出不仅是调查论文或学术报告,更重要的是疾病控制的效果和防治策建议。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
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病 痛折磨,提高人们的生活 质量和幸福感。
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制定
风险评估
对疾病进行风险评估,确 定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 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提供依据。
目标设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定 明确的预防和控制目标, 如降低发病率、提高接种 率等。
策略选择
结合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 ,选择合适的预防和控制 策略,如健康教育、疫苗 接种、环境改善等。
数据整理与分类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数据预处理
对异常值、缺失值等进行处理,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方法与技巧
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数据的分 布情况和特征。
数据分析可视化
利用图表等可视化工具,直观地展示数据分 析结果,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01
引言
培训背景与目的
背景
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 现场流行病高参训人员的现场流行病学理 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应对公共 卫生事件做好准备。
培训内容与时间安排
内容
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数据分析与解读、疾病监测与 防控等方面。
时间安排
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包括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等环节。
实践操作
组织学员参与模拟疫情处置演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01
02
03
减少疾病发病率
通过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在 人群中的发病率,提高整 体健康水平。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
随着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能力日益受到重视。为了 提高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响应能力,加强现场流行病学人才队伍建设,特开展本 次培训。
目的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提 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培训对象与要求
对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 构、卫生监督机构等从事现场流 行病学调查与处置的专业人员。
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调 查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 察法等。
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
包括调查时间、地点、人员分工、样 本量、调查工具等,确保调查能够有 序进行。
实施调查并注意安全
在调查过程中,要遵守伦理原则,注 意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和安全,确保 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地点
选择具备相应教学条件的培训机构或会议中心,确保培训质 量和效果。
REPORT
02
现场流行病学概述
现场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场流行病学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 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出干预措施和评价其效果的科学。
特点
以人群为基础,强调现场调查,注重实际应用,多学科交叉融合。
溯性。
数据分析方法与技巧
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数据的分 布情况和特征。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对于多变量数据,可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如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
推断性统计分析
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情况,包括参数估计 和假设检验等。
数据分析可视化
通过图表等方式将数据可视化,更直观地展 示数据分析结果。
跨学科交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作
疾控系统年度培训总结(3篇)
第1篇一、培训背景为了提高疾控系统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高质量发展,我国疾控系统于2023年开展了年度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以“提升疾控能力,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旨在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疾控系统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贡献力量。
二、培训内容本次培训内容丰富,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知识:邀请了知名专家对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疾病防控策略等进行深入讲解。
2. 疾病预防控制技术: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对新冠病毒、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进行详细解读。
3. 疾控系统内部管理:对疾控系统内部管理、绩效考核、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4. 应急处置能力:针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对应急处置能力进行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5. 国际合作与交流: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分享国际疾病预防控制经验,拓宽疾控工作人员的国际视野。
三、培训效果1. 提升了疾控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培训,疾控工作人员对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疾病预防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提高了业务能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当前疾控工作实际,使疾控工作人员在业务能力上得到了很大提升。
3. 加强了团队协作:培训期间,疾控工作人员相互交流、学习,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4. 拓宽了国际视野: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疾控工作人员对国际疾病预防控制形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持续开展培训工作:根据疾控工作需求,定期开展各类培训,不断提高疾控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2. 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疾控系统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疾控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4. 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总之,2023年疾控系统年度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
隐性艾滋病
隐性艾滋病国家疾控中心已成立课题研究组,但这个特殊人群的大多数仍生活在病痛与恐惧中末路疯狂:“阴性感染者”的深渊类别:深度调查作者:鲍小东发布时间:2009-12-02稿源:南方都市报尽管目前国家非常重视,但还是未恢复这个漂亮女人的生活信心,她仍要继续用性传播她的疾病。
她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但多次HIV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她又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变异病毒。
她给自己取了一个消极的网名叫“末路”。
在中国,有大量类似人群,他们在网上聚集,自称为“阴性感染者”。
但专家认为,他们只是“恐艾”。
通过长达三个月的调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CDC)成立了“疑似艾滋病”课题研究组,10月30日,这个课题研究组始在全国招募60名“病人”分批进京,参加研究。
虽有不少“病人”积极响应,但更多“病人”像“末路”一样,对这次研究并不乐观。
研究课题组计划委托国家CDC最权威的实验室对他们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作出决定性的复测,并联系在京的临床专家,对这些“病人”共同进行临床检查,并提出诊疗意见。
但“病人”们认为,他们得的是未知病毒,或者艾滋病变异,而研究课题组只是排除已知病症,因此没有意义。
“我没有申请去北京,因为没有意义。
”“末路”说,“国家只有研究和治疗同时进行,才能减少病人痛苦,才能减少病人报复社会,并减少更多人被感染。
”“艾滋”症状,但检测总是阴性“末路”称,她已经报复性地传染了3个男人,都是通过性进行传播的。
即使现在,“末路”仍是一个漂亮女人,如果不扬起脖子,没人会看到她的脖子上一块块明显的淋巴结,她的皮肤粗糙。
而发病前,她更加漂亮,皮肤光滑、白皙,没有皮疹,脸上没有斑点,不少男人以为她还未结婚生子,并追求她,但在发病前,她性观念保守,除了老公,她没有接受过别的男人。
她的病是老公染回家的。
她家在广州。
只要不出差,老公每晚都回家吃饭,但他经常出差。
5年前,老公一次出差了2个月,回来后咳嗽不止,吃药、打吊针都不见效。
《现场流行病学》课件
临床流行病学通常关注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方法,而现场流行病学
则更注重预防和控制策略。
与环境卫生学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关注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而现场流行病学则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 布和传播。
环境卫生学通常关注环境污染物和自然灾害对健康的影响,而现场流行病学则更注 重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对疾病传播的作用。
VS
伦理问题
在现场流行病学研究中,涉及伦理问题的 情况较为常见,如隐私保护、知情同意、 利益冲突等。研究者应遵循伦理原则,保 护受试者的权益,避免对受试者造成不必 要的伤害。
高科技在现场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现场流行病学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 具,能够处理海量数据、挖掘潜在关联和预测疾病趋势。这 些技术有助于提高疾病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防控策略 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案例选择
选取慢性病聚集性病例,如肺癌 、糖尿病等。
介绍如何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 查表,以及如何进行现场调查和 样本采集。
分析方法
阐述如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数据,确定危险因素和病因。
总结词
慢性病聚集性病例研究案例主要 展示如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 对慢性病聚集性病例进行调查和 分析。
案例结论
总结调查结果,提出预防和控制 措施。
详细描述
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在自然状态下疾病在人群 中的分布、传播和影响因素。与实验室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相比,现场流行 病学更注重实践和应用,强调在现场进行实证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
现场流行病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现场流行病学在控制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疾病的早期发现 和控制,提高疾病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当之无愧的首席流行病专家曾光研究员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工程科学
页码: I0013-I0014页
主题词: 流行病学 研究员 专家 公共卫生 控制中心 博士生导师 医科大学 卫生事业
摘要:曾光,1946年生,1982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从事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事业28年,长期以振兴中国公共卫生为己任。
作为首席流行病学专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在应对一系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特别在控制SARS猖獗流行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的参谋作用,他创建的“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为国家培养了一批能处理处理复杂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骨干。
进修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经验交流
-
感谢观看
日期:XXXX
汇报人:XXXX
添加标题内容
经验分享和总结
5
经验分享和总结
12
通过参加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流行病学知识在实际公共卫生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及如何与同事和上级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此外,我也认识到了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参加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课程是我学习生涯中的一段宝贵经历。通过这段经历,我不仅掌握了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同时,我也认识到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能力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共卫生工作者的关键。我期待将这些经验和心得分享给更多的公共卫生工作者,共同为解决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做出贡献
4
培训课程的挑战及解决策略
语言障碍
文化差异
由于培训课程是全中文授课,对于一些非中文母语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克服这一挑战,我积极利用课下时间复习课程内容,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由于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有时候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会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积极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看法,以促进对问题的全面理解
-
引言
01
培训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02
培训课程的亮点
03
培训课程的挑战及解决策略
04
经验分享和总结
05
目录
Content
引言
1
引言
1
2
3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有幸参加了一些在中国举办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课程
这些培训课程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且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公共卫生问题中
湖北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实践与思考
湖北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实践与思考摘要:新冠疫情的暴发暴露了我省现有公共卫生体系的一些不足,特别是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数量与能力的不足,全面开展培训、建设一支注重实战、技术过硬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已是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分析我省现场流行病学人才队伍现状、培训工作模式,结合现有培训的经验,在授课内容、师资力量、结业标准、结业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索湖北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的新模式,为推进我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工作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新模式没有流行病学就没有现代公共卫生,流行病学调查贯穿公共卫生的各个领域,无论是疾病、健康有害因素的识别还是健康政策、防控措施效果评估都离不开流行病学调查。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能力无疑是重中之重[1]。
本次新冠疫情武汉和湖北保卫战虽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其中也暴露了现有公共卫生队伍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ETP)是一个在职培训项目,采用干中学的模式,培养注重实践、解决实际问题[2]的流行病学骨干人才。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的系统培训,学员对公共卫生新思维及现场流行病学概念和方法深入了解,对科学、规范、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结合湖北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开展情况,对我省FETP培训建设和运作的模式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
1我省现场流行病学人才队伍现状目前,全省各级疾控机构107家,其中地市级疾控14家,在职在岗人员8811人。
根据已参加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的学员所在市县区统计,参加各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总人数共计63人,涉及市县区疾控机构共49个,其中参加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CFETP)12个、湖北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HBFETP)17个、湖北省一线人员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湖北省一线FETP)20个,未参加过任何级别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的疾控机构为59个,培训单位覆盖率不足50%,我省基层现场流行病学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案例】《现场流行病学》课程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系统介绍了现场流行病学的理论与进展,共30学时,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及管理、现场调查方法与技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应急现场调查方法、现场调查中的实验室工作、现场调查工作中的法律与伦理、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生物与化学恐怖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等。
课程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注重加强对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围绕坚定研究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使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同频共振。
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将公共卫生现场的调查和处置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将现场流行病学知识的传授与职业理想树立和职业精神培养相结合,将工作中的创新能力与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相融合。
并且,紧密结合主要授课对象(MPH研究生)的专业特点,《现场流行病学》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奉献精神、勇于冲锋陷阵的高水平研究生。
二、思政元素1.使命担当:讲述我校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事迹,尤其驰援湖北、支援柬埔寨等战“疫”故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彰显公共卫生人的使命担当,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和培养职业精神。
2.医者精神:以叶馥孙为代表的我校老一辈专家心系人民群众健康、不畏艰辛开展肝癌普查及干预等现场流行病学研究为例,引导学生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3.法治精神:制作《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你守法了吗?》微课,教育学生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深入挖掘《现场流行病学》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使公共卫生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打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现场调查方法、现场调查工作中的法律与伦理、生物与化学恐怖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现场调查中的实验室工作等一批彰显课程特色、充满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
现场流行病学与中国培训
祝 您 健 康 长 寿
CAPM
中国 中国
预 防 医学科学院 预 防 医学科学院
现场指导教师的职责
指导老师的职责
• • • • • 关心工作生活,了解所学长短 扑捉现场机会,寻求系统保障 组织调查队伍,交待关键技术 指导重要决策,提供后续支援 审阅调查报告,共拟决策建议
奔赴现场以前
• 了解现场情况 • 确定需求:决定是否做出反应 • 师出有名:充分利用行政或技术指导关 系,指导教师的影响 • 理顺关系:上、下、左、右 • 组织团队,明确学员责任 • 技术准备:指点关键技术,规划初步行 动
成果举例
• • • • • 云南原因不明肺炎 MTX/AL-调查 手足口病调查 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甲型H1N1流感
在国家CDC的作用
• 对带动国家CDC整体现场流行病学能力 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协助WHO办4期国际沙门氏菌培训班 • 协助农业部办兽医流行病学培训班 • 为部队培训学员 • 为质检局服务应对甲型H1N1流感
在现场时
• 切入点:听取汇报,现场观察 • 快速典型调查与采取标本:优先选择指征、死 亡或重症病例 • 建立假设 • 提出并实施终止疾病流行的措施 • 制订调查表:平时备用,简要为宜 • 作出流行病学三间分析,地图 • 面向当地行政领导、群众和媒体
现场调查结束后
• • • • • • • • 给当地明确交代 汇合检验结果 资料分析 调查报告 对策建议 上报与反馈 下步行动 发表文章
WHO UNICEF 美国CDC 美国CDC 中国CDC 中国CDC
CFETP的宗旨
• 第一、培养高素质的现场流行病学专家, 使其具备8种能力和4种精神(见后文); • 第二、促进国家和地方建立更密切、更 有效的监测和应急反应系统; • 第三、作为我国与国际流行病学界培训 和现场调查的桥梁。 • 第四、?
现场流行病学 第一讲 现场流行病学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万方数据 件的发生和蔓延。控制和预防疾病的进一步蔓延是现场流
) பைடு நூலகம் B
行病学应用和公共卫生实践的能力, 最终提高全球公共卫生 应对水平。 在这个网络 ! " # $ % & " ! 已经成为 ’ " ! # 的国际品牌, 里, 各成员国互相承认, 互相支持, 定期进行国际交流。同 时, 以美国 " 强调培训模式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 % ( 为样板, 合, 坚持 “干中学” 等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的精髓。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为建立符合国情的现场 ) * 流行病学培训机制, 培养一批安心国内工作的现场流行病学 高级人才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 通过 ’ " ! #现 场工作加强疾病监测 应急反应能力, 卫生部在 ,$ 联合 + -、 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 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原中 国预防医学 科 学 院) 负责的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 于 / 0 1 2 3 2’ 0 2 4 5" 0 5 2 7 0 8 4 8 ; < 0 1 0 1 ; 8 ; < 7, . ’ " ! #) 6 9 :! 9# 9 从此国际先进的现场流行病学 = > > ?年 ? >月 ? @日正式启动, 培训模式在几代流行病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引入我 国, 经过?年多的运转, 已加入 ! 成为具有中国特 " # $ % & " !, 色的、 亚洲最重要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该培训模式及 其项目紧紧围绕我国实际, 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立 和加强国家级与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联系; 理论联系 实际, 注重学员现场工作能力培养。 每年面向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 . ’ " ! #为=年制, 构招收? 名学员, 除两个月的基础理论强化学习外, 其余时 > 间从事现场工作, 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工作。 . ’ " ! #为学员配备了学术指导老师和现场指导老师, 发生公共卫 通过现场工作学习, 重点培训学员的 A 种能力: 生紧急事件时, 独立组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能力; 发 生重大自然灾害时, 制定现场卫生防病工作计划和组织动员 的能力; 对疾病监测系统进行设计、 评价和管理的能力; 向决 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及与新闻媒介和大众沟通、 交流的 能力; 信息的获取、 分析和利用的能力; 项目的申请、 计划、 实 施和管理的能力; 撰写调查报告、 学术论文和演讲的能力; 开 展培训和学术指导的能力。 敬业、 . ’ " ! #在成立的第一年首先提出倡导 B 种精神: 团队、 探 索、 求 实。目 前 这 B 种 精 神 与 A 种 能 力 已 成 为 并已在国际 ! . ’ " ! #全体师生的座右铭, " # & % & " ! 系统引 起共鸣。 B * . ’ " ! #现场工作实践介绍:现场工作主要有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调查处理、 疾病监测系统评价、 公共卫生专 题调查研究、 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培训等。首届 . ’ " ! # 学员 = > > ?年 ? >月至= > > =年 ? >月期间从事的主要现场工作有: ( ) 农村地区安全注射现场快速评估。为进一步了解我 ? 国不安全注射问题现状, 探讨不安全注射的影响因素, 为决 策部门制定工作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参照 ,$ 安全注射快速评价指南和有关资料, 重庆 . ’ " ! # 在辽宁省、
我国如何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几个关键问题-曾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
生堡煎鱼塞堂鲞查!塑生!旦笙!Q鲞笙!塑!兰些!墅!璺竺!!!!坚型三殳塑!塑!:!Q!塑!:!・421.・应对甲型(H1N1)流感・我国如何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几个关键问题曾光【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应对;策略5kveralcriticali醛u嚣ab呻t他spon鼬toA(H1N1)infIuen臻inChinaZ删GG∞嘭仇i搬e心纪印池m幻蛳‰讥i,lg尸,昭Ⅻ扎,C砬,娜e&,蹴船.,研腑阳韶cD肋吲。
以肌蹭瓜幻珏,100050.Chinaco腓渺蒯i昭口以br:ZE,vG‰昭,Email:z即94605@Vip.sina.com【Keywords】InnuenzaA(HlNl);Response;s仃ategy正当人类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艰难时刻,又突然遭遇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感染流行的挑战,颇有些不知所措。
wHO最初将此称之为猪流感,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lE)提出反对,理由是感染和流行是人间的事,与猪无关。
为此、ⅣHO旋即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
几天后,加拿大政府又宣布,该国检测证实了人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染给猪群的事实,看来并非与猪无关。
这只是一个例子,说明甲型(H1N1)流感对人类还是一团谜,谜底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逐个揭开。
最需要的是认真观察、思索、研究和交流。
以下面就预防控制甲型(HlNl)流感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见解,与同行讨论。
1.甲型(HlNl)流感的自然史:迄今为止公布的甲型(HlNl)流感的很多参数,如:潜伏期、传染期、传播速度、危害性等,并非来自对该病自然史的观察和研究,而是来自人类对过去流感大流行的经验,这些经验类推至甲型(HlNl)流感是否恰当?只有当观察、测量获得了真实参数后才知道。
墨西哥、美国等国已经提供了对发病人群、传播过程、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初步观察结果,迈出了研究自然史的第一步。
此次甲型(HlNl)流感疫情源自墨西哥,在北半球夏季将临时出现反季节流行,传播迅速,显示了很强的传播力。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培训体会与收获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培训体会与收获在过去的几天里,我参加了一个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培训。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经历,让我获得了许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和职业发展。
通过这个培训项目,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流行病学的定义、原理和方法。
我们了解了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这些知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培训项目中的实践环节对我来说是一个宝贵的机会。
我们分成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流行病学调查。
我们学习了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的方法。
我们去了一个当地的社区,对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通过这个实践环节,我亲身体验了流行病学调查的具体操作过程,也感受到了实践带来的挑战和乐趣。
除此之外,培训项目还组织了一些专题讲座和研讨会。
我们听取了一些领域专家的讲座,了解了流行病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我们还参加了一些小组讨论和分享会,与其他培训学员交流和分享我们的学习心得。
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增强了我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通过这个培训项目,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对流行病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和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
这些技能对于我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将帮助我更好地从事流行病学研究和疫情防控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团队合作。
在培训项目中,我们需要与其他学员合作完成实践任务。
这要求我们相互协作、互相支持。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互动,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沟通和解决问题。
这些团队合作的经验将对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有帮助。
通过这个培训项目,我结识了许多同行业的专业人士。
我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单位,但都对流行病学研究和疫情防控工作充满热情。
我们在培训项目中建立了联系和友谊,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相互支持和合作。
这个人际网络对于我的职业发展和学习交流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加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D i s p a t c h of t h e C h i n e s e F i e l d E p i d e m i o l og y T r a i n i n g P r o g r a m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工作简报h本期焦点:临床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新甲型H 1N 1流感危重病例的危险因素C F E T P -8: 韩轲 赵金辉 陈静 苏杨 指导老师:马会来第一期工作简报我国基层医务人员把激素作为退热药的现象十分普遍1。
2008年在安徽省阜阳市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药易导致手足口病危重病例的发生2。
2009年10-11月,沈阳市新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危重病例迅速增多,约占辽宁省的80%。
我们对沈阳市的危重病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临床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危重病例的危险因素。
我们选择发病时间在2009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住院地点在沈阳市4家医院,年龄为3岁以上的甲流实验室确诊病例开展了调查。
通过面访或电话调查方式,调查病人的基本信息、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史;通过摘录门诊和住院病历的方式获得病人的基础性疾病、药物和其他治疗情况、并发症、结局等信息。
我们对所有病例发病后72小时内和使用糖皮质激素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方法采用大流行早期医疗预警评分,Pandemic Medical Early Warning Score,PMEWS3),评分指标包括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意识状态和血氧饱和度。
甲流危重病例是指至少具有下列1项特征的甲流实验室确诊病例:死亡、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机械通气或入住ICU;非危重病例为无上述指征的甲流实验室确诊病例。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糖皮质激素对甲流患者发展为危重病例的影响。
83例住院病例中,发病后72小时内使用糖皮质激素的17例(24%的用于治疗肺炎,76%用于治疗发热),未使用的66例(包括72小时以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例),两组病人在基本信息、发病后72小时内严重度评分最高值、首次就诊时的症状、体征、基础性疾病、肥胖和孕妇的分布均差异无显著性(表w1;见网页http://211.167.248.12/cfetp/)。
朝卫通讯
朝卫通讯第22 期2007年6月14日国家疾控中心曾光教授莅临朝阳区疾控中心商议建立CFETP培训基地相关事宜6月7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负责人曾光教授到朝阳区疾控中心商议在区疾控中心建立CFETP培训基地事宜。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FETP) 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先进培训模式,旨在培养现场流行病学骨干,不断促进和完善公共卫生监测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
近6年来,国家疾控中心根据国情并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已逐渐形成一套集丰富的理论教学和特色的现场培训为一体的模式。
根据以干代学的原则,让学员经过大量现场工作的锻炼,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培训成绩卓著,先后在非典、禽流感、猪链球菌等重大疫情的控制处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区疾控中心领导对于培养中心高素质的现场流行病学人才高度重视,为了全面提升朝阳区疾控中心队伍现场流调能力和水平,积极和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领导沟通,寻求合作。
特别邀请了曾光教授到朝阳疾控中心主要就在中心建立CFETP培训基地事宜进行了商讨。
赵伟副主任介绍了朝阳区疾病防控和现场流调的工作情况。
现场流病培训项目施国庆老师向中心介绍了CFETP的基本情况。
曾光教授非常珍视朝阳区丰厚的现场流行病学资源,希望将朝阳区疾控中心作为CFETP的正式培训基地之一,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同时希望朝阳区疾控中心向CFETP输送更多的学员。
罗凤基主任表示,一定要将CFETP的培训基地建好,共同为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和学员实践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并希望双方今后在更多的领域开展合作。
此次讨论会,进一步加强了区疾控中心与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联系和合作,为尽快提高该中心的现场流调能力打下了良好开端。
(区疾控中心)朝阳区举办安全血液促进母亲安全论坛暨2007年世界献血者日纪念活动为纪念2007年世界献血者日,朝阳区卫生局、朝阳区献血办公室于6月13日举办了“安全血液促进母亲安全论坛暨朝阳区2007年世界献血者日纪念活动”。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的峥嵘岁月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的峥嵘岁月新中国成立以来,老一辈流行病学专家亲自参与指导现场流行病学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调查成果,为我们树立了深入现场调查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榜样;而自21世纪初开展现场培训开始,现场流行病学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拓展,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成绩卓著。
本刊特别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曾光教授撰写“中国现场流行病学的峥嵘岁月”,以展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现场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
现场流行病学的概念现场流行病学(Field Epidemiology),又名”应用流行病学(Applied Epidemiology)”。
美国学者Michael B Gregg的现场流行病学定义如下:“问题的发生出乎意料;需要立即作出反应;从事公共卫生的流行病学家必须赶到现场去解决问题;由于及时干预的原因,使得调查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
曾光教授作为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hinese 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CFETP)的创建人,经过多年实践和理论研究,2005年为现场流行病学作出定义:“现场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和其他方法,调查解决现场实际发生的各种公共卫生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至20世纪末的成绩01消灭天花在消灭天花行动的最后阶段,我国各级卫生防疫人走遍农村和边远山区,及时发现和隔离了分散于各地的传染源,并且为易感者及时接种牛痘疫苗。
1960年随着我国与缅甸接壤的云南省西盟县最后1例天花病例的痊愈,我国从此再无天花病例,这比全世界消灭天花提前了17年。
02否定服用痢疾噬菌体的效果20世纪50年代初,前苏联推行在人群中服用痢疾噬菌体预防细菌性痢疾。
借鉴这一模式,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痢疾噬菌体预防痢疾的实地观察”现场流行病学试验,证实痢疾噬菌体疫苗并没有预防痢疾的效果,避免了国内盲目效仿所带来的重大失误和经济损失。
03查明北京大学生聚集性脑瘫事件1957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5所高校及周围地区出现了一起类似脑炎所致不明原因疾病的暴发流行,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累计发病51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