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合集下载

【名师讲题】“从源头上构建中国话语体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从源头上构建中国话语体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归根结底,中国式现代化打下了中华文化自信自强的烙印,是引领中国建设实践的文明新形态。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大国博弈背景下,文化作为立场与价值的作用愈加凸显。

文化立场的实质是价值选择,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体现为明确的主体性观念、意识和态度,也深层次地关涉文化发展的场域延展与坐标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就要求必须以中华文化的主体性、独特性,深化中华文化自觉、提振中华文化自信、推进中华文化自强,更加自觉地在文化实践中,巩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守正创新的核心理念、精神品格及立场坐标,将文化创新创造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政治智慧、精神标识与价值塑造。

现阶段,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摘编自蔡劲松《以文化自信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有删改) 材料二:中华创世神话学术高地建设工程以学理上能贯通、学术上集大成为学术目标,通过历时五年的辛勤工作,首次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了全面的学术梳理和探索研究,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考古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类文明起源并非一种模式,中华文明起源具有独特的路径。

对中华创世神话的分析既是建立中国特色人类文明起源叙事,从而完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的尝试,也是与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起源叙事的平等对话。

中华创世神话不仅涵盖了人类文明起源的一切要素,更表现出不同于西方的中华路径,是独特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46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编委队伍体现着期刊的质量,是期刊高质量发展强有力的后盾,是期刊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审稿专家对稿件的学术水平负有重要的责任。

学术底蕴深厚、专业领域契合度高、态度中肯客观的审稿人对把好论文质量关至关重要。

编辑队伍是期刊出版工作中的“万金油”,既连接着论文出版前的论文作者、审稿专家,又肩负着论文出版过程中和出版后的推广与宣传,同时也是期刊、主编、编委、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纽带。

这就要求编辑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论文进行基础的正确评价,还要严抓阵地管理,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同行评审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待每一篇稿件。

1.2.2 强大的国际话语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1]科技期刊的学术话语权是对期刊品质的认可。

期刊坚持以科学的、严谨的、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篇稿件,确保刊登的科技成果始终处在领域前沿,聚焦于研究的关键问题,为解决科学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引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将这种精神一以贯之,构建中国科技期刊在行业领域的学术话语权,推进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1.2.3 先进的技术融合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1]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也为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进步,融媒体一体化数字化出版平台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纸媒成为出版业的主流。

科技期刊要不断改革办刊模式,将先进的技术充分融入期刊发展中,实现期刊策划、采编、生产、发行和传播全流程的一体化管理,更好地提升期刊的创新服务能力。

[2-5]2.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近些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科技期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1]这一目标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距离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世界科技竞争力中不占据优势地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的建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的建构

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4期!"#$%&'()*+,-./0123456陈 金 龙 制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也是社会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的显著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什么?如何概括和表达这种优势?这是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可回避的问题。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对国家制度优势多次进行阐释,集中回答了国家制度优势是什么、为什么,如何推进国家制度完善和发展等问题,建构了国家制度优势话语体系,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效应。

一、新时代建构制度优势话语体系的缘由话语是时代问题的表达,时代是话语形成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制度日渐成熟并经受了实践检验,制度自信与国家凝聚力需要制度优势话语支撑,国际社会的制度竞争日趋激烈。

基于这样的背景,习近平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开始诠释我国的制度优势,以建构新中国的国家形象。

1951年10月,他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的开会词中指出:事实证明,“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较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在这种制度的基础上,我国人民能够发挥其无穷无尽的力量”①。

毛泽东在这里从人民地位、人民作用的维度,说明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

此后,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进步,他又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制度取向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行了阐释。

但由于时代、实践、认知局限和制度自身发展的过程性,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论述较为分散,他还不可能完成建构制度优势话语体系的任务。

②改革开放之初,为论证改革开放何以必要,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制度应有的优势多次进行了阐释。

1978年9月,他在听取中共吉林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外话语体系的四维向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外话语体系的四维向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2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Feb.2024  收稿日期:2023-08-07 作者简介:任慧英(1965-),女,二级教授,硕士㊂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㊂宁昱婷(1999-),女,在读硕士㊂主要从事新闻与传播研究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外话语体系的四维向度任慧英,宁昱婷(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21)摘 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外话语体系是表达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需要坚持内涵㊁价值㊁现实和路径四个向度的有机统一㊂从内涵维度考察,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和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界定㊂从价值维度考察, 两个大局”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四个自信”是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前提, 两个结合”是促进共同体认同的保障㊂从现实维度考察,文化差异探析国际认同,多元语境探析传播实效和媒介策略探析宣传口碑㊂从路径维度考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外话语体系需要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交流氛围,提升媒介叙事话语传播效果和优化现代文明资源自主权㊂综合四维论析为讲好中国故事㊁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且获得国际文化认同感提供发展思路㊂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外话语体系;中华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G206;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24)02-0007-05A Four -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Foreign DiscourseSystem of Chinese Modern CivilizationREN Hui -ying ,NING Yu -ting(School of Literature,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021,China) Abstract :The foreign discourse system of modern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xpress and spread Chinese culture,which needs to adhere to the organic unity of connotation,value,reality and path.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notation,we can under⁃st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definition of foreign discours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From the value dimension, two overall situations”is the need to enhance cultural soft power; four self-confidence”is the premise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 two combination”is the guarantee to promote community identity.From the realistic dimen⁃sion,the cultural difference analysis focuses on international identity;multi-context analysis on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and media strategy analysis publicity reput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h,the foreign discourse system of modern Chinese civilization needs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tmospher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media narrative dis⁃course and optimize the autonomy of modern civilization prehensive four-dimensional analysis provides development ide⁃as for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well,spreading Chinese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gaining inter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Key words :modern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external discourse system;Chinese culture communication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推进新时代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自强”㊂[1]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既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积极推动外来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的融合㊂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文明注入现代力量,中华民族文明则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底蕴㊂增强中华现代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做好和平发展的话语构建与对外传播,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在全球层面更好地赓续历史文脉㊁谱写当代华章㊂一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外话语体系的内涵之维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促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必须提升中华文明在全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㊂[2]为此,在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文明对外传播的新征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文化交流的深度和相关问题,准确把握中华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对外话语体系的界定,探索多样且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㊂(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从文明的概念出发,文明指的是一个人类社会共同体在特定时空下所创造的具有历史性㊁进步性和良善性的物质㊁制度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同时也包括创造这些成果的人类共同体本身㊂中华文明则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在中华大地上经过演化形成的物质㊁制度和精神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本身㊂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指由中华民族主体在现代世界中所形成的文明体系和取得的进步成果,强调了中华文明在现代发展和建设中的历史使命㊁时代性和先进性㊂构建当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旨在恢复中华文明的历史荣光,引领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㊂”[1]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㊁突出的创新性㊁突出的统一性㊁突出的包容性㊁突出的和平性㊂中华文明所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不仅是其独特之处,更是其显著的优势所在㊂第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㊂中华文明在许多原始或次要文明逐渐消失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一直保持延续,从未中断㊂第二,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㊂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其卓越的创新能力㊂中华文明以其卓越的创新性,赋予中华民族随机应变㊁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其在世界各国中独树一帜㊂第三,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㊂中华文明不仅持续时间最长,而且是超大规模㊁多元民族的 大一统”,各个民族的文化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中华民族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中华文明始终保持一个基本的共同体系和价值观念㊂第四,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㊂中华文明不仅容纳了本民族的文化元素,还表现出对异质文明的包容态度,追求和谐共存,形成了各宗教信仰多元共存的和谐格局㊂第五,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㊂中华文明崇尚和平相处,这种和平性的体现,使得中华文明在历史上始终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㊂(二)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界定对外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在与外部世界进行思想理论和知识传播时所采取的表达方式㊂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从 中国特色”和 对外”的特征来看,就是中国积极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同时运用中国独特的思维方式将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做出阐释解读㊂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深植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现实要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石,科学地阐释和传播 四个自信”㊂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基本元素主要涵盖了话语立场㊁话语主体㊁话语客体㊁话语内容㊁话语表述和话语传播六个方面㊂第一,话语立场㊂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话语立场是以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首要任务,体现了人民的政治立场㊂第二,话语主体㊂正如习近平所说,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㊂”[3]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道路,只有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㊂第三,话语客体㊂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话语客体涉及中国国界之外的世界各个地方,具有不同的政治信仰㊁宗教传统㊁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㊂第四,话语内容㊂话语内容是话语主体立场㊁观点㊁价值观的实际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话语体系的效果㊂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话语内容,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㊂第五,话语表达㊂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不仅要坚守中国立场和中国特色,还要全面提升话语体系的国际化表达㊂第六,话语传播㊂话语传播受到新兴媒体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影响,媒体技术的变革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打破西方话语霸权㊁实现东西方舆论平衡提供了机遇㊂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外话语体系的价值之维习近平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将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这一全新战略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国家对外宣传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㊂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 两个大局”是谋事之基, 四个自信”是力量之源, 两个结合”是最大法宝㊂(一)立足 两个大局”,提升现代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求两个大局”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谋事之基㊂习近平指出: 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㊂”[4]坚持关注和遵循 两个大局”的要求,不仅对于在当前激烈变革的文化环境中,如何保持自身的定力在外界的不确定性中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宏观指导意义,更为全球社会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迫切需要一种灵活包容的文化力量来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的实践价值㊂因此,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际传播能力,提高现代文化的软实力,成为一项关键的举措㊂第一个大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所做的战略判断㊂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必须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软实力发挥实效㊂第二个大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基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做出的战略判断㊂新时代中华现代文明走向世界,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价值追求向全人类共识迈进,并与当代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相融合,使中华现代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㊂立足 两个大局”要求,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必须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升现代文化软实力,在构建话语体系中融入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的创新理论,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舆论场中的影响力㊂把握 两个大局”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根本遵循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㊂”[5]一方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际传播软实力,展示中华文明的丰富先进㊁开放包容的特性,增强其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助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为世界领先的文化范式㊂另一方面,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殊历史时期,加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际传播软实力,有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互鉴㊂这对中华文化在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中取其精华至关重要,从而推动人类文明进入新的阶段㊂(二)坚定 四个自信”,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必要前8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提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力量之源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坚持不忘初心㊁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㊁理论自信㊁制度自信㊁文化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㊂”[6] 四个自信”功能协作,互相依赖㊂道路自信确保实现路径的科学性;理论自信确保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制度自信确保制度体系的完善性;文化自信确保精神文明的进步性,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㊂其中,文化自信是在 三个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创新理论成果㊂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和表现,文化自信是构建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础㊂从国内层面来看,通过文化自信推动国际话语权建设,有助于增强我国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通过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唤起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励人们自觉传播中国故事和正面声音㊂从国际层面来看,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积极外事之道和治理理念为基础,塑造国际话语权,提升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㊂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是国际话语权的内生力量,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强有力支撑力量㊂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 赓续历史文脉㊁谱写当代华章”㊂[1]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努力构建成为一个具有文化强国地位的国家,以促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㊂在这个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坚守对自身文化身份的信念㊂传播中华特色话语,传递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加强中国话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同时建立一个保障各国平等发展权利的全球治理体系㊂(三)把握 两个结合”,促进共同体认同构建的重要保障两个结合”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最大法宝㊂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7]的 两个结合”理论,在党的二十大上对其做了进一步阐释,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㊁时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土壤,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做法充分展现了我们对 两个结合”原则的理论自觉和实践创新㊂第一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根基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在已有基础上成功推进和扩展中国式现代化㊂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所塑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也可以看作中华文明的新形态,这一过程的演进代表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创举㊂ 第二个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㊂从毛泽东同志提出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8]到习近平提出 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1]无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 第二个结合”中的全球视野和责任担当㊂ 第二个结合”既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当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㊂正如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所指出的, 结合’巩固了道路的基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更为广阔和深远的历史起点,并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㊂”[1]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结合,进一步为中华民族文明注入创新性和现代化力量㊂作为 两个结合”的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秉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㊁立场和方法,同时也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为基础,推动中华现代文明的传承与发扬㊂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外话语体系的现实之维从现实维度来看,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外话语体系”直接划分为传播主体(国家与具体媒介机构)㊁传播内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㊁传播对象(国际受众)和传播途径(对外话语体系构建)㊂因此,建设中国的对外话语体系需要处理以下三个关系:文化差异与国际认同㊁多元语境与传播实效和媒介策略与宣传口碑㊂(一)从文化差异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际认同 现代文明的国际认同”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各国文化之间对现代文明的共同认同和接纳㊂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地位差异㊂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西方价值观不断扩展,并对民族国家的价值体系和民族文明造成了强烈冲击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依靠经济和科技优势,通过文化输出的方式推广并宣传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不断冲击我国现代文明传播和国际认同感㊂西方与我们在生活背景和文化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㊂这种文明差异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广泛影响,涵盖了民族价值观㊁习俗㊁语言㊁饮食㊁服饰㊁建筑等方方面面㊂不同的文明环境会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差异则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和社会关系㊂在中国,人们常用诸如 我的天啊”㊁ 天呐”等表达方式来表示惊讶,这些表达方式源于古代人们对苍天和自然的敬畏之情㊂然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表达惊讶时常使用诸如 Oh my god”的表达方式,其含义与中文的 老天爷”有所不同㊂因为西方社会的基督教文化影响深远,对于上帝的概念有一定宗教背景,而中国文化中的宗教观念相对较为多样,且普遍不会与这种口头表达联系在一起㊂因此,在解决中西方文明差异化的过程中,大力推动中华现代文明的国际认同感尤为重要㊂纷杂的文化形态决定了国际话语体系的多样性,并以相互交流㊁冲突㊁依存和融合的方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国际话语体系㊂多元的文化背景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国际认同的障碍,在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对外话语体系时,必须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考虑西方受众的心理和文化认知,推动中华现代文明的国际认同感㊂以保持包容和开放的心态进行对外传播,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交流氛围㊂(二)从多元语境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传播实效判断传播实践的实效性,关键在于观察受众的信息选择9 第2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外话语体系的四维向度和加工行为,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㊂考虑到受众所处的群体背景和语境,它们对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对传播内容起着重要影响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面向的是来自不同的国家㊁区域的,以相异社会集团和群体为依托的广大受众,他们的身份㊁利益和价值观等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对传播信息的需求和反应方式也会有所不同㊂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影响对信息的理解和解读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传播信息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被误解㊁低估或忽略,影响信息的传达和接受效果㊂例如,在中国,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一些墓地扫墓㊁祭拜祖先等纪念活动㊂然而,在英语文化中,并没有类似于清明节的传统节日㊂因此,当中国人尝试将清明节的含义和重要性传达给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受众时,可能会遇到困难㊂将清明节简单地翻译为 Tomb-sweeping Festival”或 Ancestor’s Day”也无法完全准确地传达其深刻的文化内涵㊂此外,清明节的纪念活动和祭祀仪式在英语文化中可能会被视为陌生㊁神秘或过于庄重㊂这可能导致国际受众产生隔阂或困惑,对于这一类以民族精神为内核的活动难以真正理解㊁对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文化难以真正产生共鸣㊂在中华现代文明对外传播过程中,增强文化亲近性有助于减少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的心理隔阂,让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更容易接受信息,进而实现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目标㊂因此,在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外话语体系中,充分考虑不同文化背景对受众群体在道德伦理㊁社会认知和价值体系方面的影响㊂在此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在文化交流体现人文关怀,以现代化文明创新,提升媒介叙事话语传播效果㊂(三)从媒介策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宣传口碑媒介策略与宣传效果的好坏紧密相关㊂我国媒体在人才队伍㊁媒介技术和新型设备方面与西方媒体存在差距,对中华现代文明的宣传口碑有一定弱化影响㊂此外,国外民众对于中国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西方媒体的二次加工报道,容易使传播的文明内容发生扭曲,减弱可信度,加深公众对此的误解㊂因此,重视媒介策略并进行内容和形式㊁渠道㊁平台的创新,是优化中华文明宣传口碑必不可少的环节㊂在现代的舆论场中,媒介策略在国际危机管理和外交交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㊂媒介策略所带来的刻板印象导致世界充斥着偏见,人们在处理信息时往往很容易陷入主观情绪的评判㊂举例来说,欧美的媒体通常在报道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时,冠冕堂皇的为其行为赋予合理性;英国王室的形象常常被正面展示;法国的巴黎通常被看作是时尚之都的代表;提及黑人往往被冠上为暴力㊁犯罪和不安全的关键词㊂这样的大众媒体信息传播策略,使得人们认为这些观点是现实社会的真实表现㊂然而,这些观点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虚构的现实,影响了我们对不同国家文明的认知和理解,易塑造刻板印象,产生认知偏差㊂因此,改善媒介策略对优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对外宣传口碑尤为重要㊂在信息化时代,创新媒介策略是优化我国对外宣传口碑的必然选择㊂综合运用大众传媒,建立高质量人才队伍,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交流的转变㊂在对外传播中既保持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潮流和标准相接轨㊂通过创新媒介策略,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潜移默化地传播出去,搭建一流人才队伍,优化现代化文明资源自主权㊂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外话语体系的路径之维新时代背景下,多路径展开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对外话语体系,以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交流氛围为实践目标;以现代化文明创新,提升媒介叙述话语传播效果为重要手段;以搭建一流人才队伍,优化现代化文明资源自主权为实践基础,三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搭建并优化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外话语体系的四梁八柱㊂(一)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交流氛围增强话语自信,筑牢精神根基㊂当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际传播话语构建,不仅需要确立稳固的物质基础,还需要树立坚定的话语自信㊂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在多个领域的实力显著提升㊂不仅要关注国际交流,还应勇于与之辩驳,以展示立场和观点;推动原创性研究,主动塑造自己的理论框架和思想体系;积极配合那些真正认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外民间团体,并推动他们的建设㊂我们已经具备了对话和话语构建的基础,但如果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缺乏自信,将会严重影响获得国际话语权的能力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为重新塑造国家㊁民族和人民的话语自信注入了坚定的信念㊂这不仅是赢得国际话语权的关键因素,也是筑牢中华文明精神的根基㊂打破霸权垄断,构建均衡格局㊂习近平指出: 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㊂[9]中华文明是我国五千年来所流传的文化瑰宝,其价值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提升㊂ 历史思想㊁宗教信仰和文化政治决定了传播的政治哲学”,[10]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为应对其背后隐藏的殖民历史和意识形态遗产要素,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文化调适㊂认真分析当前的国际舆论态势,充分发挥中华现代文明中所体现的 突出的包容性”特征,积极引导国际社会接纳中国话语,进一步消解国际社会对中国智慧㊁中国方案和中国主张的误解,从而增强现代文明的国际交流氛围,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㊂紧扣理念内涵,提炼标识概念㊂习近平指出: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㊁进行的理性思维㊁创造的文化成果,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㊂”[1]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逐渐形成的,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㊂这些基因深深扎根于民族内心,默默地塑造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㊂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应在紧密围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念的前提下,凝练并总结出具有独特标识性的话语,继而传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价值㊂(二)以现代化文明创新,提升媒介叙事话语传播效果丰富话语主体,拓宽传播渠道㊂一方面,媒体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政府的影响无法回避㊂相比之下,非官方的自媒体身份作为信息传播主体更具有优势,并更容易获得受众的0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1.20•【文号】•【施行日期】2015.01.20•【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年1月20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

决策咨询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智库建设事业快速发展,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健全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大力加强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必须切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迫切需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精准聚焦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精准聚焦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精准聚焦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张树庭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已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也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布局上讲实谋、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一、坚持系统观念,明确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使命任务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当前,做好国际传播工作,不仅要传承走出去的历史实践经验,更要具备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良好外部环境。

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

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他强调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大力弘扬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观。

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公布日期】2018.09.17•【文号】教高〔2018〕7号•【施行日期】2018.09.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宣传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宣传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央各主要新闻单位,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现就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意见》,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新闻传播专业建设,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新闻传播专业。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二、目标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打造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新闻传播专业点,形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三、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1.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现实挑战与应对

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现实挑战与应对

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现实挑战与应对作者:赵磊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4年第05期【摘要】国际话语权是基于知识、价值观的权力结构。

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取决于国家实力、国际道义、国际传播(话语叙述)。

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即国际话语权=(国家实力+国际道义)×国际传播。

国际话语权的衡量标准在于是否实现“价值共振”,即一国之价值观是否在国际社会形成价值共识,一国之知识和理念能否成为国际社会的共享知识和理念。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从实践路径来看,一是加强话语权的原创性研究,增强理论深度;二是加强区域国别研究,拓展视野广度;三是加强话语权工具箱建设,提升实践力度。

【关键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中图分类号】G206/D822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24.05.008引言2023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强调,要“开辟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新境界,塑造我国和世界关系新格局,把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到新高度”[1]。

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而言,无论是开辟新境界、塑造新格局,还是提升新高度,都需要将国际话语权建设作为新使命。

在国际关系学界,国际话语权被看作综合国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指标。

自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开展了有关话语同权力关系的探讨,逐渐形成了以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权力”论、爱德华·萨义德的“语言文化”论、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意识形态话语霸权”论和斯图亚特·霍尔的“舆论话语权”论等四大话语权理论流派。

[2]此外,国际传播学、语言学、文化学、哲学等学科都对话语权给予了深度关注。

国际话语权(International Discursive Power),简而言之,就是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体发表有影响力的意见的权力。

[3]国际话语权以“非暴力、非强制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使一国之地方性的理念和主张成为世界性的理念和主张”。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五大基本特征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五大基本特征

2023.2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五大基本特征李娟(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29)摘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运行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内容要素,它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辟给予了规范指引和法治保障。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包括五个方面: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是根本法理红线,筑牢了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根基和根本政治方向;共同富裕是规范和保障人民共建共享财富分配秩序及资本健康发展的基本法治原则,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解决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人类社会发展难题;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其文化特色与理论创新,有利于人类社会道德文明和法治文明的新发展;构建生态效益与民生效益平衡关系、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和公众参与、实现自然正义和人民正义有机结合是其在生态法治建设方面的法治方法、制度以及价值特色;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回应全球治理难题的国际法理依据,它破解了“西方民主法治文明是历史终结”的逻辑魔咒,呈现出兼具感召力、生命力和实践力的天下大同文明样态。

关键词: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共同富裕;德法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23)02-0040-1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定位和战略部署为我们全新认知和把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提供了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实践场域中的特殊表现形式。

全面分析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特征内涵,可以为人们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法理逻辑和法治规律提供学理指导。

法治的现代化肇始于工业化和市场化经济生产方式。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如影相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会伴随着法治的改革、完善与发展,而法治体系的与时俱进又为这些重大改革提供了规范指引和法治保障,发挥了“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1]。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里程碑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的改革事业由经济先行且高歌猛进、其他方面跟进,进入既需要突出重点又要求同步系统全面推进的新阶段;由“摸着石头过河””、开疆拓土,进入攻坚克难、更需要顶层设计的新阶段;由倡导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理论优先,进入思想与制度并重,更加重视制度的健全完善与成熟的新阶段。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为指导。

(2 )坚持社3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 3)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4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二)总体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总体思路——六个“紧紧围绕””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四)三十五年改革的重要经验——““四个坚持””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党的领导,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六个部分,第二至七条: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健全城乡发展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文化视角下的当代中国话语研究

文化视角下的当代中国话语研究

文化长廊 CulturalCorridor32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文化视角下的当代中国话语研究文/孔繁秀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对于话语研究方面的重视不断提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文化视角下现阶段中国话语研究相关课题进行分析,阐述了相应的见解。

希望本文所做分析和有关的研究人士带来借鉴,从而使得中国话语研究更为深入、更具广度,大大提高研究效果。

关键词:文化;当代中国话语;发展从古至今我国对于话语理解与分析格外重视,最近几年来,中国话语研究力度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语言学、社会学、文艺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发展态势良好,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其根本原因进行分析,无疑意味着中国话语研究的重要价值,并且话语研究的深度即广阔性应得到相应保障。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文化视角下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相关课题进行分析,阐述了相应的见解。

1 文化视角下当代中国话语研究方向现阶段我国对于话语研究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避免了一元语境的问题,从而使得语言应用更加通俗,信息交流更加通畅。

中国话语研究同样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仅要注重权力与语言之间的协调,还要统筹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两者关系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从而形成完整的主体模式。

巴赫金提出运用超语言学体现话语与权力之间的衔接关系,同时,明确提出话语研究应以对话交际为目的,将语言生命探究作为基本信息,从而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获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

文化视角下当代中国话语研究有必要结合中西方语言交流特征,形成完整、系统化的共存方案,激发语言的内在活力,使之更具生命力,并体现语言的交流价值,在对话中起到文化交流与价值传播的效果。

语言学与话语学之间的衔接关系尤为密切,其中涉及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应从多个方面入手,使得研究更为高效的落实,进而明确彼此间的辩证关系。

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外部话语研究,还是内部化与研究工作的开展,都要始终本着趋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尽可能使得话语研究通约化、自然化。

“二轨外交”_智库网络与公共外交

“二轨外交”_智库网络与公共外交

二轨外交 智库网络与公共外交 以 亚洲区域合作智库网络 实践为例郭延军随着公共外交的快速发展,智库成为公共外交的参与主体之一,发挥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㊂其中,智库网络作为一种网络化的智库组织形式,在开展公共外交的过程中,能够在对话交流㊁引导舆论和开展人文交流等领域更好地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㊂本文以 亚洲区域合作智库网络 参与 二轨外交的实践为例,对智库网络参与公共外交的方式㊁特点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加强智库网络能力建设㊁推动公共外交发展的初步思考㊂公共外交作为官方外交的一部分,正从以政府为主体的 一枝独秀 发展到由民间组织㊁社会团体㊁智库㊁社会精英和广大公众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 百花齐放 局面,极大地丰富了公共外交的内涵和外延㊂美国学者杰弗里㊃考恩(Geoffrey Cowan)和阿米莉亚㊃阿瑟诺(Amelia Ar-senault)认为,公共外交存在三个层次 独白(Monologue)㊁对话与合作㊂目前,公共外交正逐渐从第一个层次的 独白 阶段过渡到第二个层次的 对话 阶段㊂因此,公共外交中对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有24利于消除相关方的刻板印象,改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国与国之间达成共识㊁开展合作的重要前提㊂智库是开展公共外交活动的重要主体,在推动公共外交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㊂当前,我国智库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种类型的智库承担着不同的任务㊁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色㊂无论哪种类型的智库,都是以知识的生产㊁供给和传播为主要任务,以影响特定国家㊁组织或人群为主要目标㊂政府智库的观点体现战略性和政策性,企业智库的观点体现行业性和商业性,高校智库的观点体现思想性和学术性,社会智库的观点则更具独立性和自主性㊂智库开展公共外交的主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这些方式:发起话题讨论,引导舆论;开展对话交流,促进相互理解;提供政策咨询,影响政府决策等㊂智库网络是一种网络化的智库合作形式,是智库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㊂智库网络形式多样㊁各有特色,但总的来说,其目的是通过网络化㊁机制化的组织形式,围绕相关议题开展活动,向特定用户提供智力支持,向公众推广和宣介某种观点或价值,以及就某一问题向政府谏言甚至施加压力㊂从理论上说,由于智库网络是一组智库的集合体,在知识传播和扩展影响力方面一般比单一智库更具优势㊂二轨外交 是指运用非官方人物,包括学者㊁退休官员㊁公共人物㊁社会活动家,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多种渠道进行交流,通过民间友好往来加强相互信任,待政治氛围成熟后,进一步将民间成果和经验向官方外交的轨道转化,从而推动 一轨外交 的顺利进行㊂ 二轨外交 智库网络则是以开展 二轨外交 为主要内容和方式的智库网络活动㊂可以看出, 二轨外交 和公共外交在行为主体㊁活动方式和工作对象等方面具有不少交叉和重合之处㊂本文将以 亚洲区域合作智库网络 参与 二轨外交 的实践为例,梳理和分析智库网络在公共外交中发挥的独特作用㊂34二轨外交 智库网络的公共外交职能亚洲区域合作智库网络 是 东亚思想库网络 (Network of East Asian Think-tanks,NEAT)㊁ 中国 东盟思想库网络 (Network of ASEAN-China Think-tanks,NACT)和 中日韩思想库网络 (Network of Trilateral Cooperation Think-tanks,NTCT)的总称㊂这三个地区智库网络均是各国政府正式认可的本地区唯一可以直接向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㊁中国 东盟(10+1)领导人会议㊁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提交政策建议的 二轨外交 机制㊂以 东亚思想库网络 (NEAT)为例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东盟与中日韩合作机制(10+3)㊂2002年, 东亚研究小组 (EASG)建议在 10+3 框架内成立 东亚思想库网络 ,为 一轨 (官方)合作提供智力支持㊂这一建议在当年举行的第六次 10+3 领导人会议上正式获得通过㊂中方认领了这项任务㊂2003年底,外交部指定外交学院作为 NEAT 中国 国家协调单位,开展第二轨道外交工作,以此为契机推动东亚地区合作开展相关学术与政策研究以及公共外交工作㊂同时,各国外交部均指定本国的协调机构作为网络开展机制化合作的联络点㊂2004年NEAT通过了章程文件‘东亚思想库网络基本规则和框架“,建立了国家协调员会议㊁工作组会议和年会三级工作机制,成为各国政府认可的专门从事东亚地区合作研究并可以直接向 10+3 领导人会议提交政策建议的专业 二轨外交 智库网络㊂2005年NEAT工作组正式启动,成为国内较早开展以东亚区域合作研究为主要方向的智库合作机制㊂近20年来,NEAT开展的联合工作组研究超过80个,议题涉及地区架构㊁金融合作㊁贸易投资㊁人文交流㊁能源安全㊁粮食安全㊁灾害管理㊁互联互通㊁水资源管理㊁城镇化㊁44包容性增长㊁采掘业合作㊁养老㊁经济一体化㊁气候变化㊁公共卫生等众多领域㊂除此之外,NEAT还在舆论引导㊁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公共外交工作㊂归纳起来,智库网络在公共外交领域的职能主要有三个㊂一是设立工作组,以联合研究推动区域合作㊂ 亚洲区域合作智库网络 每年向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提交政策建议报告,得到了东亚各国领导人的重视和高度评价㊂为保证联合研究的顺利推进和研究质量,联合研究工作组的设立首先必须经过国家协调员会议的批准,牵头国负责牵头开展联合研究,邀请各国专家参与研究并召开工作组会议,在专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撰写联合研究报告,报告经国家协调员会议审议通过后,提交当年的东亚合作领导人会议㊂这一机制的最大优势在于各方基于共同利益㊁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报告,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各国的利益关切,向政府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㊂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区域合作的国别意见和国别经验的区域分享,促进了区域合作共识的形成,进而推动区域合作进程㊂例如,新冠疫情流行期间,中国 东盟思想库网络(NACT)多次围绕中国 东盟公共卫生合作举行联合研究和政策对话, 2021年, NACT中国 提出的 中国 东盟健康之盾 倡议在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峰会上由国家领导人正式对外提出,成为中国为东盟国家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直接推动了中国 东盟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合作㊂二是举办公开论坛,以政策对话引导合作舆论㊂智库网络的年会以公开论坛为主要形式,由智库网络成员国轮流担任主席国,聚焦当年重要和热点问题,邀请官产学媒各届代表开展研讨㊂ 亚洲区域合作智库网络 曾连续多年举办 东亚投资合作论坛 等大型活动,旨在通过东亚政界㊁企业界和学术界之间的良性互动,构建一个高层次㊁开放式㊁具有深远影响54力的东亚投资对话与合作平台㊂论坛通过邀请业界精英㊁精心进行议题设置和媒体策划,使其社会影响大为提升㊂通过政策对话,启发思路并提出新的理念,进而推动政府行为㊂通过媒体宣传,更广泛地影响了民众的理念,进而影响到东亚投资合作㊂例如,论坛曾连续多年倡导推动建设东亚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合作的金融机构和平台,并在智库层面形成高度共识,为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进行了必要的理论和舆论准备㊂三是开展培训项目,以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㊂依托 亚洲区域合作智库网络 的资源和支持,中方开展了多项面向亚洲青年的培训,包括东盟青年外交官培训㊁南盟青年外交官能力建设㊁澜湄青年外交官能力建设㊁澜湄未来外交官培育计划等㊂其中,2017年启动的 澜湄未来外交官培育计划 已经成为澜湄合作的品牌项目,受众面和影响力不断提升㊂通过沉浸式的活动安排,促进了地区国家青年对于区域合作及中国的外交理念㊁战略和政策㊁传统和现代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的了解,同时增进了各国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了青年之间的民心相通㊂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开展此类项目,很多青年学生对区域合作产生了极大兴趣,立志于将来从事区域合作相关领域的工作㊂可以说,该项目起到了为区域合作培养和储备人才的作用㊂智库网络开展公共外交的优势和特点相比纯官方和纯民间机构开展的公共外交,智库网络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㊂或者说,智库是处于官方和民间的一个中间层次,可以成为连接官方和民间的重要桥梁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㊂第一,代表性广泛,可以在充分对话协商的基础上凝聚共识㊂智库网络基于机制化安排和相关架构,能够将本领域最权威㊁最具影响力的智库64聚合起来,以网络化㊁扁平化的合作方式开展平等对话协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㊂ 亚洲区域合作智库网络 在实践中遵循东盟 协商一致 原则,通过国家协调员会议㊁工作组会议和年会三层工作机制,就相关问题进行持续㊁深入的研讨,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共识㊂多年来,网络成员间培育形成了一种 合作的文化 ,即便是在国家间政治关系面临挑战的艰难时期,网络成员仍能够求同存异,维持对话协商的进行㊂第二,专业性突出,可以在深入联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观点㊂专业性是智库开展公共外交的最大优势㊂智库的专业性体现在其不但可以贡献思想(idea),还可以生产知识(knowledge)和提供信息(information)㊂如前所述, 亚洲区域合作智库网络 每年都会围绕不同议题开展联合研究,为确保研究的专业性,每个国家的国家协调单位都会邀请本国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联合研究,一方面保证了政策建议的专业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也向公众和社会传递了专业㊁准确的知识和信息㊂第三,灵活性较大,可以在尽量照顾舒适度的基础上推动合作㊂智库网络的组织形式㊁活动方式和话题选择较为灵活㊂当有关方出现意见分歧时,各方总能在尊重舒适度㊁保持灵活性而又不放弃原则的前提下,努力通过对话凝聚共识,推动合作㊂事实上,这种注重灵活性和舒适度的原则早已内化于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中,成为东亚区域合作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㊂回顾冷战结束以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不难发现其进程之于结果的重要性㊂维护合作进程不中断,不但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一种重要文化,也成为 亚洲区域合作智库网络 的一种重要文化㊂加强智库网络能力建设、推动公共外交发展的初步思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讲74好中国故事㊁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㊁可爱㊁可敬的中国形象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民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㊂这为我们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公共外交指明了方向㊂智库在这一进程中责无旁贷,应通过不断提升能力建设,更好服务和推动公共外交发展㊂为此,应加快提升我国新型智库的国际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弘扬和推广体现中国立场㊁中国智慧㊁中国价值的理念㊁主张和方案,并由此产生文化吸引力与影响力,为形成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家软实力贡献 智库力量 ㊂一是要练内功㊂人才是智库发展的核心㊂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与国际一流管理经验㊁既了解中国实际又懂得国际形势㊁既有外语基础又有专业背景的智库人才队伍,对于提升智库的国际话语权至关重要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㊁学术体系㊁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㊂在这方面, 亚洲区域合作智库网络 进行了一些探索㊂网络通过拓展和深化国内政策研究网络,充分调动国内亚洲研究相关官产学资源,打造国内一流亚洲区域研究团队,积极构建智库网络的国内研究基地和研究中心,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和政策研究团队,共同为东亚区域合作和公共外交贡献力量㊂当前,随着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为智库开展更高质量的公共外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㊂因此,智库要加紧培育自己的国际化人才,特别应重视 外语+专业 人才的引育,提升智库从业人员的国际交往能力,用外国人能听懂的话语去讲述中国故事,并基于多学科基础上产出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思想和知识㊂二是要借外力㊂(1)加强智库引智,提升国际化水平㊂通过探索中国特色的 旋转门 机制㊁设立海外分支㊁聘请外国学者等方式,吸引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加入,为新型智库谋取国际话语权创造优势㊂(2)坚持智84库与媒体相融合,强化新型智库的国际传播能力㊂智库要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影响力和传播力㊂智库与媒体融合,既可以提高媒体传播的质量,也可以提升智库的品牌实力,还可以助力国家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㊂(3)充分发挥智库网络的优势,不断完善智库网络的机制化建设,深化和拓展合作网络,特别是应重视对议题的引领,加强在重要议题领域的对话,通过 网络发声 ,让中国一方的 独白 变成各方的 共鸣 ,推动更多中国智慧㊁中国倡议㊁中国方案惠及世界㊂郭延军: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研究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86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86分)
A.建议权
B.决策权
C.执行权
D.监督权
自己得分:2.0
9.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 )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A.依法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
D.依法管理
自己得分:2.0
10.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 )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
A.水土资源
B.住房资源
A.统一领导
B.军地协调
C.需求对接
D.资源共享
自己得分:0.0
5.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 )机制。
A.提取
B.使用
C.运营
D.监管
自己得分:2.0
6.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坚持(),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B.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
C.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
D.全社会文化创新活力
自己得分:2.0
20.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 )。
A.主审法官裁判、由合议庭负责
B.主审法官裁判、由合议庭协商
C.审理者裁判、由合议庭协商
D.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自己得分:2.0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A.政治体制
B.文化体制
C.社会体制
D.生态文明体制
自己得分:2.0
18.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 )、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A.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
B.学生考试多次选择

论国际传播“五力”

论国际传播“五力”

论国际传播“五力”作者:黄娴丁柏铨来源:《新闻爱好者》2021年第08期【摘要】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关键在于有效传播,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应着眼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形象亲和力要力破几种“刻板印象”,提高中国话语说服力要注重重构话语逻辑和叙事策略,提高国际舆论影响力则要增强国际舆论场全方位舆论控场能力。

【关键词】国际传播;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一、引言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他指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1]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

从国际舆论格局看,西方话语居强势地位。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这是党中央对当今世界深刻变化的整体性判断。

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多元竞争格局下,逆全球化思潮在国际社会抬头。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基于强大的信息技术综合实力和优先发展起来的现代传播体系,竭力维护其在国际话语权格局中的垄断优势和霸主地位,试图加深西方社会对中国形象的刻板印象,持续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从自身发展需求看,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呼唤与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外宣方针。

截至目前,我国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试卷及答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试卷及答案

A.广大市民B.大学生C.广大农民D.城镇居民正确答案:C;自己得分:教师评述:3.实行资源( )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A.有偿B.无偿C.限制D.禁止正确答案:A;自己得分:教师评述:4.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 )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

A.孟子学院B.孔子学院C.老子学院D.墨子学院正确答案:B;自己得分:教师评述: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

A.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B.非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答案:D;自己得分:教师评述:6.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加快培育参与和()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A.监督B.指导C.监控D.引领正确答案:D;自己得分:教师评述:7.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 )承担。

A.社会团体B.社会组织C.人民团体D.民间组织正确答案:B;自己得分:教师评述:8.建立农村()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A.要素流动交易B.产权流转交易C.特色产品交易D.资源产品交易正确答案:B;自己得分:教师评述:9.加强和改进对()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A.主要领导干部B.党委常委会C.党委书记D.党政一把手正确答案:A;自己得分:教师评述:10.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 )。

A.主审法官裁判、由合议庭负责B.主审法官裁判、由合议庭协商C.审理者裁判、由合议庭协商D.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正确答案:D;自己得分:教师评述:11.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 )措施。

A.开发性B.保护性C.限制性D.禁止性正确答案:C;自己得分:教师评述:1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办学,全力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

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办学,全力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

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办学,全力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董 青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对外开放办学工作,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以下简称“校(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积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对外开放办学进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校(院)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办学工作力度,逐渐形成了多渠道、全方位、多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格局,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和成就、对外讲好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

截至2021年底,校(院)与95个国家(地区)的326家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与41个国际和多边组织开展了交流合作。

发挥独特窗口作用深度服务国家总体外交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交流力度不断加大,校(院)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地被国际社会所了解和认可,被一些外国政党政要称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密武器”。

校(院)逐渐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在国家总体外交布局下,校(院)发挥自身优势特色,认真落实外国政要访华接待工作,并积极参与服务党的对外工作。

首先,全力做好外国政要来访接待工作。

坚持以元首外交为引领,通盘考虑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及多边外交,不断完善外交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特点。

不少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访华时,纷纷提出希望到校(院)访问并与学员、学者进行交流。

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亲自关心、指导党校对外交流工作。

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会见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一行。

会见前,中央党校部分学员和专家学者与默克尔进行了座谈交流。

默克尔对中央党校开放包容、生动活泼的学术氛围和在培训党员领导干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2017年,墨西哥、古巴学员参加“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沙龙。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路径研究——以亚投行为例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路径研究——以亚投行为例

收稿日期:2020-08-10基金项目: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9年度项目“习近平外交思想话语创新与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研究”(FJ2019ZTB009)。

作者简介:闫兴(1985—),女,吉林临江人,博士,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

当今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新兴经济体的参与,为中国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创造了外部条件。

本文以亚投行为例,探究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及提升路径,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供有益借鉴。

一、引言国外对话语权相关理论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福柯(Michel Foucault )“话语与权力”思想。

他强调,人类脱离“话语”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话语”是人类一切认识的来源,人与世界的关系建立在“话语”关系基础上。

话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与社会制度紧密相连,它既是一种权力,也可以赋予权力,是社会意义得以产生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人们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力。

话语权包含对权力和话语的理解,是表达者运用语言或话语技巧,影响他人的思想、行为,传递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一种权力。

[1]8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是国家价值观念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该国在国际社会中所表达的观点、立场和折射出的影响力,评价一国国际话语权影响力,取决于该国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共同作用。

国际话语权受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制约。

掌握了国际话语权在国际竞争中将有更大主动权,有助于实现国家意志。

不同国家的话语权代表不同的价值立场与利益诉求。

例如西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以其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为后盾操控的话语体系,主导了国际话语体系,同时对话语的传播进行控制,形成了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国际话语体系。

[2]240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结构、地缘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历史契机。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物质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作者:付静
来源:《当代世界》2020年第02期
【DOI】10.19422/ki.ddsj.2020.02.012
当前,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鲜明反差使“向东看”正成为世界诸多国家的选择。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宣传阐释中国特色,是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四个讲清楚”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国际社会争取更多的理解者、支持者、同行者指明了方向。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河南曾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

近年来,河南立足本地历史文化沃土,有效整合资源,创新表达方式,在对外工作中大力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在河南的生动实践,在共同构建富有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的对外话语体系上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统筹红色教育资源开展政党交流。

河南是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的发源地。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明确提出:“未来5年,中国共产党将向世界各国政党提供1.5万名人员来华交流的机会。

”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和整合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等“三学院三基地”优质资源,积极参与政党交流。

通过精心设计考察内容、组织现场体验等,让外国政党友人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何等艰难困苦的路途,才取得了今天的发展成就,从而实现宣介的优化升级,增进其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尊重和认同。

2019年,仅在红旗渠就先后承接了老挝、突尼斯、俄罗斯等国的5个团组127人的考察工作。

二是打造精品外宣线路进行精准宣介。

针对西方媒体丑化、妖魔化中国的恶意炒作,加强政治设计,根据来访团组的基本情况和个性化需求,找好典型,选准角度,提供多样化选择,点对点进行宣介,面对面解疑释惑,把真实的河南呈现给世界,纠正那些落后于中国现实发展的认识和观念。

我们主要从全省选取包括历史文化、工业制造、新农村建设、基层党建等多主题在内的88个点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出彩河南,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在6天的访华行程中,专门安排3天访问河南,通过到访河南的城市、农村、企业,他对新时代河南取得的新成就赞赏不已,坦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解决当今世界诸多问题的一剂良方。

印度国民大会党总书记穆库·瓦斯尼克率该党干部考察团访豫时,河南省有针对性地举办基层党建和扶贫脱贫工作座谈会。

安排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干部考察团参观红旗渠并观摩林州市委常委会,使其从一些侧面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式的了解。

一是加强多语种译介和跨文化传播建设。

文化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血脉,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

我们首创实施“翻译河南”工程,从语言上解决文化“走出去”障碍,向外部深刻讲述老子、庄子等诞生于河南的古代先贤们“无为”“齐物”“惠民”“大同”思想,以及其中蕴藏的创新发展、关联协作、胸怀大局、包容互补、和谐共生等思想的深刻内涵,达到春风化雨、以文化人的宣介效果。

目前,已制作6个语种的《中国河南》宣传册、10个语种的
省情推介片,组织编译《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把老子、庄子、黄帝、中医、汉字、瓷器、文物、太极、红旗渠、少林功夫、黄河文化、焦裕禄精神等一大批“中国符号”纳入丛书选题。

在对外交往中,这些宣传册倍受欢迎。

我们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与郑州大学等高校共建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等6个对外传播研究机构。

连续举办两届“全国外交话语及外事外交翻译研讨会”,取得良好反响。

二是创新宣传视角提升国际传播力。

大力开展民间外交,推动“中国声音”在相关国家进行本土转换,让外国人讲中国事,增强影响力和说服力。

我们与日本重要民间团体少林寺拳法联盟通过青少年互访、拳法切磋、文体交流等形式,几十年如一日开展双方友好交流。

该社团每年组织数百名青少年会员访问河南,我们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与我省学生结对子,走进学生家庭、体验中国生活,在他们心中播撒中华文化的种子。

精心策划“驻华使节文化行”,联合举办“老外在河南·点赞大中原”系列多语种微视频采访拍摄活动,并将2019—2020年作为“海外媒体河南宣介年”,邀请海外主流媒体来豫采访,统筹协调驻欧盟使团与法国国际电视五台来豫拍摄河南人文纪录片,支持荷兰国家电视台在豫拍摄经典真人秀节目《谁是鼹鼠》,大纵深、多维度推介中原文化。

一是深度参与、大力宣传“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清晰而明确地回答了世界“往何处去”的问题。

我们以这一重要思想为引领,紧紧扭住“一带一路”建设这一總抓手,着力打造河南的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唱响与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大合唱,做到“为中国谋”也“为世界谋”。

外交部与河南省政府共同举办外交部全球河南推介活动,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携手让河南出彩”为主题,将河南“四条丝路”的新优势、新机遇与世界分享,向世界彰显河南开放的信心和成就。

推介活动结束后,连续举办中阿卫视等境外媒体访豫、拉美和加勒比驻华使节看河南等7场后续活动,在国际社会引发“河南热”。

相关部门把河南依次举办推介活动、邀请外宾实地参访、主动上门对接的做法,总结为“河南模式”并加以推广。

发挥省级领导出访综合效应,广泛宣介“一带一路”倡议,寻求与对象国发展战略的结合点、互补面。

放大洛阳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优势,整合古都资源,打造文化对外交流品牌,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成立河南省“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研究中心,将“丝绸之路上的河南”作为《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的重要选题。

二是积极参与、主动引领全球治理。

立足于世界“向东看”和各国“谋发展”之大势,将国家治理与参与全球治理有机结合,并利用国际多边舞台,创新方式,主动发声,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与河南省委举办“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将乡村治理的成功实践与外国政党分享,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与国际社会交流。

在宣介过程中,把讲好故事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展示展览与现场体验结合起来、发展互鉴与文化交流结合起来,既突出经验做法的普适性,又注重话语体系的构建。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国会副主席宋潘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符合历史规律、现实实践
和未来需要,我坚信通过这次活动,将会使全世界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发挥的重要引领作用”。

中非团结一心运动全国执行书记、前总理萨兰吉表示,习近平是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他的重要思想所解决的问题也是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具有世界推广意义。

此次宣介会入选中联部“2019年党的对外工作十大新闻”,并入选中宣部和中国外文局联合评选的中国“2019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邓长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