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太空一日》教研课比赛课公开课优质课省一等奖
《太空一日》优质教案
《太空一日》优质教案1500字教案:《太空一日》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太空一日》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小说的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学生对于小说《太空一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小说中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的思考和分析。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合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小说《太空一日》的封面和标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个标题有什么猜测?2. 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阅读小说《太空一日》,并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题,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做好思维导图或标记关键信息。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不同主题,并提出观点和理由,例如科技的发展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人类是否应该继续探索太空等。
4. 小组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整理学生的观点和反思,总结讨论的结果,提出问题:对于科技的发展和太空探索,你们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思考?六、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小说《太空一日》、课堂展示材料2. 学生准备:阅读理解题、讨论和展示材料七、教学评估1. 学生完成的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率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3. 学生对于科技发展和太空探索的认识和思考的深度。
22太空一日 大赛获奖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2太空一日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一、导入新课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祖国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明确: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明确:(1)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2)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3)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4)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
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象?明确:(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太空中度过的一天,展示了太空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同时也对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太空生活和宇航员的工作,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空生活和宇航员的工作,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太空生活的描述。
2.难点:宇航员的工作和太空环境的解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展示太空图片和宇航员的生活。
2.视频:准备相关的太空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太空生活。
3.讨论题目:准备一些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太空图片和音乐,引起学生对太空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回答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析课文中宇航员的工作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细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太空环境和宇航员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太空对人类的意义,讨论太空探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3《太空一日》一等奖创新教案
23《太空一日》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太空一日第一课时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身经历。
语言亲切真实,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因为现在的初中生,习惯于接受,而缺少亲身探索的精神,学习《太空一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去探索,追求真知。
二、教学目标1.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熟读课文,理清顺序,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理。
【教学难点】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再现情境导入新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了解一下载人飞船升空、运行并返回的过程。
第二板块【走近作者了解作品】1.作者简介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航天英雄”。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以负责和揭密的态度亲自描写了中国人的太空之旅,著成《天地九重》一书。
2018年1月25日,同其他11名航天员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了解作品本文节选自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该书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一等奖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一等奖《《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教学目标: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3、感受探索未知,挑战太空的激情,激发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运用浏览法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a、篇名,b、小标题,c、各段中心句2、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a 对祖国和事业的忠诚与热爱,b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和严谨的态度教学难点:让学生从祖国的航天事业和航天英雄事迹中感受祖国的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奉献的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二、教授新课1、浏览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2、品析语句,体会严谨科学态度同学们,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
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分组讨论,找代表发言3、分析内容,感受英雄形象和精神品质面对多次险情意外,杨利伟表现出的品质: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4、情感升华,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
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三、课堂小结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
《太空一日》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教学目标:1.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到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指出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
4.感悟到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点出文本结构特点。
2.感受到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谈谈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到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谈谈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评价任务:1.说说根据小标题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2.谈谈遇到意外的心理活动过程。
3.找找体现航天员严谨、科学态度的句子。
4.分享你眼中的杨利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短视频,情感渲染。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探测器将飞行约7个月,择机开展着陆、巡航等任务。
我国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中国首位航天员成功进入太空的情况如何,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杨利伟的《太空一日》去揭开太空神秘的面纱。
二、教学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朗读课文,根据小标题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及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担心。
第二部分:“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及太空中的东西。
第三部分:“我”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时难受的感觉及遇到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飞船返回地球途中的惊心动魄。
(二):细节探究1.杨利伟在太空中遇到了哪些意外?他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明确:示例(1)“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可见他的痛苦、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2)“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本末倒置’的错觉。
”当时的令人难受,只能是闭眼猛想、调整。
(3)“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当时很紧张、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未能发现什么。
(4)“窗外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眼看着越来越多……”感到恐惧、紧张出汗,看到左边舷窗开始出现裂纹才放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一等奖
教学评价改进:采用更加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改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 容
了解太空环境,掌握太空生活 的基本常识
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状 态和工作情况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科学素养, 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阅读推荐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课文内容:详细解读《太空一日》 中的重要段落和语句,包括杨利伟 在太空中的经历和感受
教学目标: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目标
太空探索的历史与现状 太空探索的意义与价值 太空探索的技术与装备 太空探索的未来展望
太空探索对人类发展 的意义:推动科技发 展、促进国际合作、 提高国家地位等
太空探索的历史和意义 太空探索的主要任务和成就 太空探索中的科学实验和技术应用 太空探索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和展望
提问与回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 思考,增强课堂互动性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加 深学生对太空知识的理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 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第23课《太空一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3课《太空一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浏览全文,梳理文章内容,并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重点)分析人物心理,感受杨利伟在意外面前的沉着冷静,写拍摄脚本。
(重点)通过视频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引导感知杨利伟爱国、爱航天的精神。
(难点)【教学重点】浏览全文,梳理文章内容,并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分析人物心理,感受杨利伟在意外面前的沉着冷静,写拍摄脚本。
【教学难点】通过视频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引导感知杨利伟爱国、爱航天的精神。
(难点)【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浏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为了让大家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学校要举办一个有关航天航空的主题活动。
请大家拍摄一期纪录片,记录杨利伟的太空一日生活,探秘神奇的太空之旅。
望所有同学结合课文《太空一日》认真筹划。
航天学院2023年5月12日任务一:梳理文章内容,确定拍摄主题1.浏览文章,概括内容同学们,请大家认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小组派代表进行简要概括。
2.填写太空一日惊险表从同学们的概括中,我们知道了杨利伟在太空的大概经历。
现在,小组进行讨论,梳理出杨利伟遇到的意外情况,完成太空一日惊险表,确定可进行拍摄的模块。
太空一日惊险表具体情况意外1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意外2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晕动病意外3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意外4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意外5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浏览文章和小组合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简要概括故事。
任务二:品析人物心理,书写拍摄脚本1.填写惊险表经过刚刚的分析,我们了解了杨利伟在太空所遇到的5个意外情况。
那么这5个意外就可以作为我们拍摄的模块。
为了让拍摄更具体可行,先分析一下在遇到这些意外的时候,杨利伟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者举动。
请完成表格最后一栏。
太空一日惊险表具体情况人物心理活动或举动意外1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意外2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晕动病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意外3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意外4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意外5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2.书写拍摄脚本从分析中,我们知道了作为航天员的杨利伟在面对这5次意外时的所想所做。
《太空一日》创优一等奖教案
22 太空一日【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统编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文章展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的一日,这是充满紧张和意外的一日。
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学习本课可以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快速浏览课文,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结合文中的实例,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另外,还要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航天英雄的爱国精神和现身精神。
【教学目标】1.能正确使用浏览的学习方法,在较短时间内筛选重要信息。
2.能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感受航天人的探险精神以及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想象力。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边读边悟(1)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中遇到了哪些意外?(2)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结合具体事例说说其高贵的品质。
(3)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以及成功返回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我们课前看到的视频就是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状况。
航天员杨利伟,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完成了这一光荣的任务。
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大家想不想知道杨利伟叔叔在这个过程中都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太空一日》,让我们一起感受“航天英雄”的精神品质。
二、预习交流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一)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要求:一目数行的扫视文段,并迅速划出表示杨利伟遇到意外情况的词句。
(二)预设:学生回答,火箭起飞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出现了共振;载入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没有看到长城,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和听到敲击声;舷窗出现裂纹和折磨人的抛伞过程。
太空一日教案太空一日教案全国一等奖
太空一日教案太空一日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目标:1、研究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在研究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中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升华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在感悟课文内容中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升华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课时:11课时教学过程媒体使用说明一、视频情景导入同学们看了这一段激动人心的视频,一定很兴奋吧。
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继续研究《太空一日》,看看XXX做为我们中华民族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研究。
二、提问复旧知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航天第一人的一些事迹。
哪位同学介绍一下XXX的生平事迹。
XXX,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束缚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XXX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XXX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XXX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意味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年9月15日,XXX第27届年会在北京落幕,XXX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飞船搭载航天员XXX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XXX发射,次日2返回,降落于四子XXX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2.生难字词1)找朋友炽热轮廓俯瞰遨游严谨烧灼五脏六腑千钧一发2)词义屏息凝神(bǐng xī nng XXX):聚精会神,屏住呼吸。
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全心全意,生怕不能完成的神志。
无虞(w y):没有忧患,太平无事。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读23《太空一日》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读23《太空一日》活动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内涵。
3.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句式和优美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 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航天员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对航天事业的敬意。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特别是作者在太空中的感受和体验。
2. 课文中的关键句式和优美句子的分析与赏析。
(二)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复杂的科学知识和航天术语。
2. 感悟作者在太空中的复杂情感和心理变化。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太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太空的美丽景象,激发他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主题,了解杨利伟的太空之旅。
2. 背景介绍简单介绍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的历史背景,强调这次发射对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意义。
引用课文原文:“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性。
3. 课文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进入太空,你最想看到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太空景象的好奇心。
引用课文原文:“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让学生初步了解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景象,为后续课文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呈现1. 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1)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太空一日》。
核心素养 第23课《太空一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核心素养第23课《太空一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内容23.《太空一日》课时安排共1 课时主备教师第1课时授课人核心素养语言构建与运用“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建构语言运用机制,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要求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几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仪式、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课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重点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识记重点字词。
2.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蕴含的情感。
难点体会我国航天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英雄气概和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情分析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虽然逐渐形成,但尚未成熟。
有较强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善于表达,学习独立性逐渐加强,可塑性大,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
但其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局限。
教学过程个人意见修订课前导入(4分钟)视频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
二、先修问题反馈(6分钟)1.作者简介2.字词检查3.快速浏览课文,概述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文章运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明确:运用这四个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纲举目张、层次分明、线索清楚。
它们把每一部分的事件都概括了出来,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着提示作用。
公开课《太空一日》一等奖课件
拓展延伸
杨利伟的太空一日充满了惊险与意外, 太空中还会有哪些惊喜呢?让我们通过 自己的课外阅读了解一下。
太空和地球有这么大差异,现在你明 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了 吧?假如杨利伟来咱们学校和大家交流, 你是在场的小记者,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升空)
2.太空中的真 实所见
3.飞船上的声 音探究
4.返回途中的 惊险际遇
太空一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由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 笔写成的自传(节选),展现了我国宇航 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 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 ?
4.“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修辞 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夸张。突出地表 现了杨利伟的高度紧张。
课文讲解
5.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 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 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 活动或举动?
第一次
意外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 要碎了。
心理或举动
以为要牺牲了, 顽强忍受。
精读细研
4.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 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 弧”;可以准确判断(生浏览课文,勾画相关信息,交流讨论后明确)地 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还看 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我”没有看到长城,却要写它,因 为“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 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 是没有结果”,这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作风和
第23课《太空一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3课《太空一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统编七下《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本课结合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进行设计,力求使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迅速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是探险单元,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和对自身的挑战。
探究体悟英雄们在探险过程中所展示的人类伟大精神。
本文节选自航天员杨利伟撰写的个人传记《天地九重》。
课文由四个小标题引领,分别独立地展现了在时间纵向叙述上的升空和落地,以及在细节横向描写上的所见所闻。
作者以航天员的视角,在写作中用真实的叙述体现出了严谨、科学的态度,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甚至人类的热爱。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探险类故事比较好奇。
在小学阶段,学生会读到《怕冷的企鹅》,观看过《汤姆索亚历险记》《丁丁历险记》《地心历险记》等影视类探险作品。
本文内容清晰、表述质朴准确,学生在内容理解上并不难,但是在探险经历背后所蕴藏的深刻道理,所想要表达的伟大精神和对人类前进历史上先锋英雄的崇敬之情,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需要通过课堂活动突破。
【教学目标】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2.结合文中具体语段,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文章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短时间内迅速浏览全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文章蕴含的情感,传递的精神。
【教法学法】教法:板块教学、合作探究学法:自主学习、圈点勾画【教学计划】共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激趣导入课前播放2003年新闻报道回放(视频时长3分钟)教师引导: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第一次实现了飞天梦想。
在我们的神话故事里讲,天上一日,地下一年。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成功在太空翱翔21小时,绕地球是14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关于他第一次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以及顺利返回的亲身自述。
这一事件本身就是我国航天史上的重要一笔,现在由航天员杨利伟亲自叙述,所以学习阅读这篇文章,不仅仅能让我们读者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进步,更能看到一个优秀的人是用怎样优秀的素养来面对自己现有的生活。
学情分析:数据显示,现代青少年近视率极高,他们中很多沉迷在电子产品的虚拟世界中,面对现实既不关心也无能为力,更不要提对国家荣誉的关心,个人远大理想和基本的素养了。
因此,需要在文字中寻求力量引导学生对生命的些微思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助于表达的词语,如炽热、俯瞰、遨游、严谨、烧灼、惊心动魄等。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成绩。
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小标题来梳理文章内容;在每个小标题下寻找最能表达感情的心理活动描写语段或词语,通过默读、品读、悟读等逐步加深对人物和文章的阅读体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航天事业以及航天员的伟大之处,将这种伟大的探索精神和实践精神细化到自己的生活里,对塑造生命有些微的思考。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小标题来掌握文章内容,形成逻辑清楚的思路;品味文中心理活动描写语段,感受航天事业的伟大和航天员用行动与文字解读的勇敢精神。
也是每个人需要的生命精神。
教学难点:文字中的伟大动人之处与学生情感的碰撞。
如何让学生在文字中体会人类的伟大和生命的精神这两层含义。
教学准备:师-文本解读、参考资料、教学设计、课件、视频生-标注段落、熟读课文、了解相关事件、简单写初步阅读体会教学方法:默读、品读、朗读、悟读等层次性阅读方法;对比阅读;关键语句。
初写、批注、读书笔记等层次性随笔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们要学习《太空一日》这篇文章,现在请拿出你的读书笔记,说说你们之前写好的阅读初体验。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3《太空一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3《太空一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太空一日》教学目标1. 运用浏览的方法,借助小标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运用跳读式浏览的方法,梳理杨利伟遇到的意外和感受。
3.精读关键语句,学习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以及为科学事业牺牲的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1. 运用浏览的方法,借助小标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运用跳读式浏览的方法,梳理杨利伟遇到的意外和感受。
教学难点精读关键语句,学习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以及为科学事业牺牲的无畏精神。
PART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顺利返航。
为纪念“神舟五号”成功发射20周年,航天科技馆特邀请我校学生到馆进行“太空一日"沉浸式体验之旅,跟随杨利伟一起探索太空的无限奥秘!本次沉浸式体验之旅分为三个体验内容,分别为:第一站:苍穹之旅第二站:英雄影院第三站:展望航天PART 2第一站苍穹之旅同学们,请带上VR眼镜,跟随杨利伟开启我们的第一站——苍穹之旅。
1.播放“神舟五号”升空的视频,学生谈谈感悟。
2.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小标题,按照一定的顺序为大家介绍你的苍穹之旅。
预设:3.总结跟随者杨利伟体验完毕,你的感受如何呢?学生谈与观看“神舟五号"升空视频的不同感受。
PART 3第二站英雄影院体验完太空一日,我们一起走进英雄影院,观看纪录片,一睹杨利伟在太空一日里英雄风采!1.这一日,短暂又漫长,充满紧张和意外。
杨利伟遇到怎样的惊险遭遇?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为了能够极大程度地再现当时的情景,请选择其中一次意外,结合课文,并发挥想象,设计英雄影院纪录片的拍摄脚本。
2.我们在设计纪录片拍摄脚本的过程中发现,杨利伟有很多痛苦、害怕、紧张等时刻,这样会不会有损他的英雄形象?请结合文章的关键语句,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杨利伟?请以“我从_______这句话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的杨利伟,因为(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太空一日》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空一日》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太空中的所见所感,展示了太空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传达了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渴望和勇气。
本课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太空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们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但同时,他们对于太空知识和科学原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培养他们勇敢面对挑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重点词语的掌握。
2.难点:对太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太空图片和视频,用于课堂展示。
2.准备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以便于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太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太空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太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太空的课文,大家猜猜看,课文中会讲述哪些内容?”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
阅读结束后,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太空的哪些现象和事物?请大家简要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重点词语。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分组练习。
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描述一下太空的景象。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太空的图片,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描述。
同时,选取一些学生的回答,让大家一起纠正和评价,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是,他是这样描述的: 9 时整,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
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 上千吨水化为蒸汽。
火箭起飞了。 飞船停住了。此时是 2003 年 10 月 16 日 6 时 23 分。 那一刻四周寂静无声,舷窗黑乎乎的,看不到外面的任何景象。 起飞,返航。足以永载史册的瞬间,宇航员的笔下依然是冷静克制的 叙述,对此,你如何看?回顾开篇新闻,再次朗读,读出新感受。
22、《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速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2. 再读课文,学会从小标题入手,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3. 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以及为事业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从小标题入手,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教学方法: 朗读法、课件展示法、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图片,以播音员口吻播报新闻 (二)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这一天,短暂又漫长。掩卷沉思,你对杨利伟的哪些经历印象深刻? 那么你知道全文按什么顺序展开叙述? ——事情发展顺序(火箭升空——太空飞行——返回地球) (生阐述,引导学生关注小标题。) (三) 静心细读,思考讨论: 我们发现这些标题都是一个小句子却没有标点符号。 你会给这些小标题加上什么标点符号呢?要从课文中寻找依据,说服大家。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 【第一小节: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升空)】
从杨利伟对自己在起飞阶段的痛苦描述来看,似乎可以加“!”;可是 在行文叙述中,作者却很克制,“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 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极点”和“真的”都有强烈的修饰和情感色彩, 可是作者还是用了“。”从中似乎可以感受到航天员的严谨以及亲历惊险时 的冷静、镇定。
然后,将此句与这一小节的两个感叹句比读,旁观者为“眨眼”而激 动欢呼,是因为心系英雄情关成败,杨利伟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感 叹号可见首航第一关顺利完成的欣喜和如释重负。 【第二小节: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
课后作业: 1. 自主查阅,整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神一”到“神九”) 2. 拓展阅读美国总统里根的演讲词《真正的英雄》,感受人类探索的
设计:
火
太
返
箭
空
回
升
飞
地
空
行
球
二次备课 与反思
师:他在太空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简单讨论太空所见,然后出示 PPT 辨析两个句子中的词语: (能否把两个词语换一下?为什么?)
在太空中,我会仔细分辨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 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可以准确判断大概到哪个省, 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 思考:长城没有看到,为什么不厌其烦,整整写了三段? 【第三小节: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 (加省略号,因为声音至今无法再现,原因至今未明,等待破解。) 活动设计:细读思考讨论,文中两个段落行文是否啰嗦,不够简明? 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这个声音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黑夜, 毫无规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响几声。既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 飞船里面的声音,仿佛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很难准确描述它,不是叮 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 咚······咚······ 【第四小节: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地球)】 出示“惊心动魄”的词语意思,学生发现“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的情况,感受归途的惊险;相关描述语句引导学生朗读,以声音表现场景。 (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归途的惊心动魄?你读出了什么?请找出来读一 读。) 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 (绝境之 中,自我鼓劲。) 这么大一个舷窗坏了,那还得了! (千钧一发,紧张又带点调侃) 哦,可能没什么大问题! (危险暂时解除,自我安慰) 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 (任务完成,惊魂初定,见到战友 的喜悦) 一一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并指导朗读。发现航天员的勇敢、坚强、镇 定。 (四)小结:品读完成,再回顾四个小标题,齐读之。 短短一天,却又如此漫长,我们的航天英雄经历了这样惊心动魄的险 境,完成了我国第一次载人飞船的实验,杨利伟,当之无愧的航天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