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合集下载

岳麓版必修一政治史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岳麓版必修一政治史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讲授新课域增加、〝诸侯不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等方面〕;2.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分封权益下移〔〝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春秋早期,晋国的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专权。

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

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结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区分树立韩、赵、魏三个政权。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供认了他们诸侯的位置。

«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剖析史料,引导先生积极思索,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先生回答:略。

经过史料剖析,增强先生剖析、总结、归结史料的才干。

补充相关史实,协助先生构成系统史观。

讲授新课韩虔为诸侯……"。

田氏代齐:田氏代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情。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方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位置。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逝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参与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

史称田氏代齐。

3.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时(春秋争霸、战国兼并,P6小字);4.各国纷繁变法图强,秦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为秦一致奠定了基础〔引见商鞅变法有关内容〕。

〔二〕秦的一致1.秦灭六国: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先生阅读教材,识读地图,归结总结。

培育先生剖析教材,增强识读地图的才干。

前221年灭齐。

至此六国之地尽归与秦。

思索:秦的疆域范围只要六国之地吗?秦是如何扩展一致范围的?又是如何稳固一致的?2.扩展一致范围: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征岭南,修灵渠,置桂林、象、南海郡三郡;至此秦的疆域东到东海,南到南海,北到长城,西到陇西。

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确立教案

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确立教案

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本课主要讲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一、总体思路教材地位:从纵向看,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成趣,相映生辉。

高考地位:教学目标:设计立意:政治文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政治文明的发展实际上是政治制度化、政治秩序化的进程。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建设是沿着集权和统一的方向推进的,而秦朝的一统在整个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中具有奠基的作用。

•内容整合:一、天下一统二、政治一统三、千古一统•综合以上分析,比较三版本对本课知识的叙述,加之本课的课表要求:•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难点:如何评价中央集权制度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图片展示近期两则时政热点新闻6月14日在芬兰展览《当传奇与历史相会:先秦兵马俑——中国始皇帝的宝藏》展览,法国人称其为中国文化的骄傲;朴槿惠6月访华,30日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她说:如果不来西安就不了解中国文化,在西安可以看到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世界何以对兵马俑给予如此高的热情,秦始皇与秦朝在中国政治文明中到底占据什么地位呢?设计意图:拉近历史的距离感,增强历史的现代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天下一统此部分主要是交代背景,由于内容简单,容易理解,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看图说话展示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漫画,设置问题“结合已学知识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怎样出现的?”进而引导同学们学习课文的第一个子目,归纳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

3、政治一统这一部分是本课重点所在,突破方法:角色扮演、合作探究设计思路:班主任(学生替代)——皇帝班委——中央体制(三公九卿)学习小组组长——地方体制(郡县制下郡守、郡丞等)······合作探究展示导向:产生方式、权力、与中央关系········教师点拨,升华认识•问题导学1:班主任与班委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与协商的关系,但是古代皇帝与官员、中央与地方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两者之间虽然结构形式相似但是实质内容有本质区别,进而得出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权利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教案26(岳麓版必修一)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教案26(岳麓版必修一)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课程标准展现本课课标,并理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的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新课导入建议案例一——故事导入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导入: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

青年范喜良新婚三天就被拉去修筑长城,其妻孟姜女身背寒衣,万里寻夫至长城脚下,却得到了丈夫已经死去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墙为止倒坍八百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骸。

在这里我们不去考虑故事的真伪,我们更关心的是当时为何劳役如此繁重?这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当时又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本课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案例二——问题导入秦朝仅仅统治中国1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

为什么一个短命而亡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学习本课。

●教学流程设计(见学生用书第4页)1.背景(1)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战国时期①各大国国君先后改称“王”,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起来。

2.过程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阅读教材第6页“秦朝疆域图”,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效信息?【提示】(1)秦朝疆域面积辽阔,北起辽东,南至象郡,西起临洮,东到大海。

(2)秦朝在全国许多地方设郡,说明已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

(3)1.权力的高度集中。

2.皇帝制度(1)创制: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创制了皇帝制度。

(2)特点: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1)(2)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各种事务。

(3)1.(1)推行:秦灭六国后,采纳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

岳麓版必修1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岳麓版必修1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岳麓版必修1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知道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通过对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特点;知道郡制,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在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以上一节课学校过的有关内容导入新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民间故事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探究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在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它更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对今天的政治改革仍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导入新课:导言提问{第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早期”指哪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最为典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类制度本身所固有的不足最终导致它被哪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所取代?时期:①我国古代早期:指夏商西周时期②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强调部族血缘关系及权力的世袭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时候知道,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是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并且诸侯国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周王封给诸侯不仅有土地,同时还有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但当过了100年以后,周王和诸侯的血缘关系就变得很疏远了,当诸侯国的实力与周王室的实力相当或高于周王室的实力时,诸侯国还会愿意被周王统治吗?如果不愿意,那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这种局面又会不会结束呢?这节课我们将要来探讨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杜牧的《阿房宫赋》和李白《古风·其三》思考回答问题)思考:为何完成统一大任的会是秦王嬴政?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期开始。

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教师姓名罗宇学科历史班级 1.7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选官制度、秦法的内容。

通过学案预习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表达观点能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中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加强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分析材料的方法课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信息交流与团队合作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合适的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上所发挥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分析郡县制在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第 2 页第 3 页【导课阶段】教师活动:简单回顾前课内容,迅速进入主题。

【悟学阶段】教学内容(一)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自主学习】教学目标:学生能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大致了解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教师活动1: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三公九卿制的作用。

3.地方管理制度:郡县制【合作探究,材料分析】教学目标:知道郡县制的内容,分析郡县制是否能够加强中央集权,对比分封制与郡县制。

教师活动1:播放视频资料,展示朝堂在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上的意见分歧。

教师活动2: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分析材料,论证观点。

学生活动1:观看视频,阅读教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灭六国后,就国家应推行哪一种地方管理体制,朝堂之上出现两种意见。

宰相王绾主张向西周一样实行分封制;廷尉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请你阅读教材第三子目并根据所学知识及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论证你的观点。

资料1:秦朝初封建时,分天下为36郡,郡设计理念导课阶段回顾前课,承上启下。

悟学阶段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材料,自主思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秦国:(1)宰相:最高行政长官、最高军事首领,可率兵出征。

(2)无御史大夫、太尉官职秦朝:三公九卿制第 4 页设守、尉、监。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2)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2)

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秦的统一、皇帝制度的确立、中央政府的组成、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及影响。

2.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

3.运用: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和史论结合、论出史出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秦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影响。

难点:皇帝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的含义。

【教学过程】复习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导入新课。

[点评:这一导入直奔主题]课堂设问:夏、商、周三代建立时间?其各自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二课的时间跨度包括东周(春秋、战国)和秦朝两个历史时期。

(在专题史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了中国古代朝代更迭)[点评:与复习巩固的内容一并构成了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过渡:简单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指出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朝建立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课堂设问:秦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探究的成果来说明)情境营造:展示《秦朝疆域图》并指出疆域四至。

[点评:这一部分体现了教师依据《课标》大胆处理教材的创新之举,这一部分课标没有要求,所以完全可以作为中央集权确立的背景处理。

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突出重点。

]过渡: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课堂设问:秦是怎样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总体概括三点,即皇帝制、中央政府、地方政权机构)情境营造:展示《秦始皇》图和《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图片。

课堂设问:谁知道"始皇帝"来历?(学生展示自己探究的成果后,进一步明确皇帝制基本内涵: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点评:通过课前探究,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和历史图片的能力。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岳麓版必修1

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三省
六部
4.(2008·上海单科共同部分 20) 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
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
A. 西周
B. 秦朝
C. 东汉
D. 明

5.(2007·宁夏文综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问题过关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相 实质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同 目的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作用
都在维护国家统一、巩固统治方面发挥过或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 经济基础 土地国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同 前提
周王室势力强大
国家大一统
基础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 打破血缘关系,以地域为基础
第 2 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产生过 重大影响的封建皇帝,通过具体史实讲述,增强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的历史作 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 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 控制。
经典试题
1.(2010·安徽文综 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说课稿说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势力衰落,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诸侯争霸。

中国历史进入到了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

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建立了秦帝国。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秦王嬴政改称皇帝、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设三公九卿,推行郡县制,建立了一整套由中央到地方的中央集权体制,而这套体制经过后世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我国两千多年的主要的政治制度,对中国的历史有深远的影响。

为学生学习汉、唐、宋、元、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奠定基础。

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和官僚系统的建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和基本保证。

说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秦始皇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以来,以后历朝历代都是围绕着这一制度来组织自己的政府,来管理国家的。

尽管这其中有许多的变化,但是加强皇帝的权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将权力牢牢地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就成为历朝历代皇帝的思想核心了。

说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只有讲清楚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才能使学生对后面的内容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学生只有理解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才能够理解为什么秦始皇会采取三公九卿制度,为什么会废分封设郡县,学生才能够更好更深地理解后面学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种种措施。

说学情分析:始皇帝的由来初中历史课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必设为重点。

但秦的三公九卿制学生知之不多,但并未形成系统知识,缺乏全面把握的能力和理性认识。

通过设问和知识拓展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等,在课堂上让他们来介绍,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

说学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扩充知识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延伸问题,课后继续探究思考说教学方法:应以历史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精神为指导,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和教师讲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延伸问题——课下探究、研讨。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确立教案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 确立教案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时教案)(授课人:政法学院历史学专业 09(5)班姓名:郑华颖)★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知道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通过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特点;3)知道郡县制,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1)以看课本的“宴乐图”开始教授新课,培养学生学会看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民间故事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它更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2)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对今天中国的政治改革仍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处理方法:通过讲授生动的历史故事,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亲切感,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突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处理方法: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通过探讨中央集权制度对今天中国政治改革产生的重大启示作用,让学生体会政治制度建设的魅力,使本课得到升华。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页,先浏览下教材。

(板书)李白曾写过一首诗叫《秦王扫六合》,诗是这样写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定-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定-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定-岳麓书社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教案一、学习目标•掌握秦朝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理解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在秦朝建立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二、学习内容2.1 秦朝大一统的形成秦朝的境地虽小,但是经过秦始皇的努力,秦朝终于实现了大一统。

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成就了中华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

大一统的形成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

秦朝的大一统是由军事力量与文化政策相互结合形成的。

秦朝统一的过程中,持续的战争不断削弱着藩国的力量,同时秦朝通过推行法家政策使其他国家逐渐消失,大片土地落入秦朝的实际掌握之中。

2.2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定在秦朝大一统的过程中,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于稳定政局、确保统一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秦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中央集权制的确定:1.推行郡县制:以郡县作为秦朝最小的行政区划单位,实行地方行政机构与中央集权制度的结合。

2.统一度量衡:采取十进位制的度量衡系统,作为中央掌控商业的重要手段。

3.统一文字:推行小篆,实行统一化的写法,使秦朝的行政机构有了更加系统和规范的文字表示方式。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秦朝垂帘听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西汉和东汉时期,统一的中央控制权是能够稳定政局、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保障。

2.3 中央集权对秦朝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中央集权政策是秦朝形成大一统的重要因素。

秦朝有着严格的专制性,中央集权使得国家政权垂直集中,极大程度地削弱了地方豪族的权力,减少了地方上发生的意见分歧与政治动荡。

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秦朝政权体系逐渐变得严密和完善。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也对秦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变化。

度量衡和文字统一的铁面政策,极其有效地推动了行政和经济的规范化,促进了交通、商贸、农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但是同时也对地方的产业和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缩小。

三、学习方法1.讲解式授课:讲述秦朝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化过程,整理出相关思路,同学们进行听课并做好笔记;2.讨论式学习:引导同学们讨论中央集权制度对于秦朝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以及这种制度在后来历史进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高中历史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岳麓版必修1(1)

高中历史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岳麓版必修1(1)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为战胜对方,均重视选贤任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加速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产生,推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

(2)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让学生评价秦始皇,培养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4)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进行“材料解析”的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3、情感目标(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与意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难点:全面掌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

三、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授本节教材时,要注意让学生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理解:①秦朝的统一具备客观条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加上徭役赋税繁重,法律的严酷等,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朝由此灭亡;③秦朝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开创的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旧知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怎样的,周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使周王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备课教案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备课教案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备课教案1 / 5中学2017级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时 1 主备人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 时间【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及影响。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特征和影响;知道皇帝制度的由来和特点,认识郡县制的演变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获取历史信息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认识秦代政治制度高度集权、严密、残酷的特征,初步理解秦制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深远影响。

【重难点】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基本内容。

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学情分析】高一新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始皇帝的由来初中历史课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必设为重点。

但秦的三公九卿制学生知之不多,且并未形成系统知识,缺乏全面把握的能力和理性认识。

通过设问和知识拓展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等,在课堂上让他们来介绍,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

【自主学习 体系建构】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背景(1)春秋时期①一些贵族擅自分封,小宗不断取代________。

②周王室逐渐失去____________的地位。

(2)战国时期①战国中期以后,国君先后改称“______”。

②为增强国力、称霸天下,各国纷纷变革,逐步废除旧制度。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起来。

2.过程:秦国先后消灭韩、____、魏、____、____、齐等国,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统一的大帝国。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特点:权力的高度集中。

2.内容(1)皇帝制度①开端:秦王________改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岳麓版历史必修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掌握秦朝郡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①绘制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②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秦始皇是对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封建皇帝。

通过具体史实讲述,增强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2)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①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②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③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教学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教学策略:理解名词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密切关系。

其特点一是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二是中央为控制地方,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

专制主义:一种君臣关系,其特点一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二是大小官僚作为君权代表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

岳麓版历史必修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word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word教案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①绘制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②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封建皇帝。

通过具体史实讲述,增强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2)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①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②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③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教学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教学策略:理解名词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密切关系。

其特点一是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二是中央为控制地方,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

专制主义:一种君臣关系,其特点一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二是大小官僚作为君权代表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了解他们对秦朝历史的兴趣和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图片、地图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荐课外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秦朝历史。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其特点,以及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原因及其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评价秦朝统一政策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自主探究秦朝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通过学习秦朝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培养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中的历史课程中,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历史已有一定的基础了解,但对秦朝统一及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影响和意义可能仍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对历史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对于深入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尚需培养和提高。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现代观念的影响,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可能存在片面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5.观看一部与秦朝历史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大秦帝国》等,并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要涉及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清晰。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准确,无知识性错误。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教案

必修一学案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学习的重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课前预习】我国古代早期有哪些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各有什么特点?【知识梳理】一、大一统1、背景⑴春秋:周王室失去的地位。

①诸侯强大,擅自进行分封,进行争霸战争。

②小宗取代大宗,的原则遭到破坏,分封制日益崩溃。

⑵战国:诸侯国竞争激烈竞相变法。

⑶秦国经过,实力强大。

2、过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3、意义:。

思考题:“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历史现象反映出的本质是什么?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内容⑴皇帝制度:至上,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⑵中央官制:实行,三者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三公: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军事,负责监察。

⑶地方制度:实行,郡县官吏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⑷用人制度:制定了一套的制度。

⑸法律制度:①特点②实质2、基本特征:3、作用⑴彻底,。

⑵其中央与地方官制。

思考题:⑴阅读课本第9页解析与探究,请思考秦始皇为为消除"天下共苦战斗不息……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主要举措是什么?【合作探究】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1)同:都是地方行政制度;目的是为巩固统治;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作用,并影响后世.(2)同异: ①盛行时代②与中央政府关系③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知识网络】【跟踪检测】1、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

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B.秦朝C.东汉D.明朝2、伴随着古装戏的流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已为大家耳熟能详。

从理论上讲这一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唐太宗3、在公元前213年的一天,一位秦朝官吏在赴任的途中,马匹受惊踩死了一位农家小孩子,后扬长而去,为此这位小孩子的父母想告这位官吏,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应该A.找御史大夫 B.直接找皇帝 C.找丞相 D.找这位官吏的上一级4、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一个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A、诸侯争霸,胜者为王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C、尊王攘夷,号令诸侯D、大国诸侯饮马黄河,问鼎中原5、“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定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定
学情
分析
本科内容的部分史实学生在初中学过,但是内在联系不明确,所以本课主要滤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来龙去脉。
教学策略与方法
1.师生互动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演绎法、引导、点拨: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尝试自我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主动参与学习
2.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营造一个形象生动的课堂气氛
②讨论任务:
对探究点和疑问点进行讨论并提出质疑
6.点评、质疑过程中老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
1.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
2.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引导、点拨、提升
明确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予以改正和完善导学案
形成知识框架
学生讲解
互相补充
任务分工
高效完成
(1)感受探究情境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①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的必要性及其宗法分。②通过做真题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注重知识的整合与联系,并 学会运用知识。
3.通过本课学习,体会秦朝的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反应人民的愿望
内容
分析
第一目: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主要交代统一的背景,学生可以结合初中知识连历史事实。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二目:“始皇帝”与三公九卿,学生从课本汲取的新知识需要记忆。第三目:废分封,设郡县,本课难点需要探究得出措施。
3.[2015·浙江卷]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4.[2015·江苏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预习提纲
(一)、背景:从群雄逐鹿到大统一
1、周王室衰微,出现群雄逐鹿的局面
年,周平王迁都,西周灭亡,春秋时期开始。

旧有的主要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步瓦解,旧的统治秩序被打乱,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公主的局面,分封制瓦解的主要表现是,宗法制瓦解的主要表现是。

2、秦国经过变法,逐步强大
年,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3、公元前221年,秦王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中央机构:皇权至上,表现为和。

中央政府机构三公指,各负责。

九卿指,分管着。

中央机构的特点是。

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
和分封制相比,郡县制的特点是。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秦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历史影响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及各自的特点。

四、线索勾勒
1、基本线索
2、延伸拓展
(1)简要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建立原因、历史影响。

(3)结合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弊,认识郡县制的历史作用。

五、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过程中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
A.韩、赵、魏、燕、楚、齐
B. 韩、赵、魏、楚、齐、燕
C. 韩、赵、魏、楚、燕、齐
D. 韩、赵、魏、楚、燕、齐
2.对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从上到下顺序表述正确的是()
A.郡、县、乡、里
B.郡、县、州
C.郡、县、州、乡
D.州、郡、县
3.秦朝中央集权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
A.改称皇帝
B.建立中央官制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
4.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度量衡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D.颁布秦律
5.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就论证度量衡而言,下列最有力的证据是()
A.古籍的记载
B.实物史料
C.政府的声明
D.历史学家的阐释
6.秦朝时,掌管司法和监察的最高长官是()
A.丞相
B.太尉
C.尚书
D.御史大夫
7.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命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县以下不设基层组织
D.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8.周初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两者()
A.都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B.都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C.都在短时间内被废除
D.都有利于历史发展
二、非选择题
9.材料题
材料一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史记·平津侯主父传》
材料二“天下苦秦久矣”“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三西汉是封建专制的王朝。

它在政治机构和政区体制上承续了秦朝的制度。

————白寿彝《中国通史·秦汉时期》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⑵材料二与材料一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⑶秦二世而亡,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汉朝为什么仍然沿用秦朝的制度?(2分)汉朝主要沿用秦朝哪些制度,试举两例说明。

(1分)
10.清末维新志士谭嗣同慨然道:“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请回答:什么是“秦政”?有何特点?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A
2、A
3、D
4、B
5、B
6、D
7、A
8、D
9、(1)答: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人心所向。

(2)答:人们对秦朝的建立由欢迎、欣喜到强烈不满,社会矛盾迅速激化。

原因是秦统治者劳民伤财,刑罚严酷,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其丧尽人心。

(3)答:秦朝迅速灭亡,主要是由于其残暴的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但是其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适应当时社会状况,汉朝因而沿用。

帝制、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等。

10、答:秦政是指中央集权制度。

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中央集权,神化王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