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七上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 使用古代汉字,字形与现代汉字有所区别;2. 词汇丰富,使用较多的汉字,需要积累大量的生词;3. 语法结构复杂,句式严谨,需要深入理解;4. 语言优美、含蓄、抽象,需要仔细品味。
二、文言文的常见句式1. 以“时态、语态、主谓、宾谓”为主的“四分法”。
文言文中主语常常省略,动词形式较多,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断主谓关系。
2. 倒装句:将句子的语序倒置,常用于表示强调、排比等修辞手法。
3. 并列句:以“而、且、乃、若、亦、则”等连词连接的句子,形式较多样化,常用于并列、转折、递进等情况。
三、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忠实于原文:阅读文言文时要保持忠实于原文的精神,尽量不要加入自己的理解或解释。
2. 熟悉常用字词:通过课文和练习积累常用的字词,逐渐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法。
3. 疑难句的解读:遇到难以理解的句子,可以从上下文中推断,或者查阅相关的注释和翻译。
4.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文学效果,如比喻、夸张、排比等,需要仔细体会。
四、文言文的翻译技巧1. 理解上下文:翻译文言文时要充分理解上下文的语境和背景,并尽量还原原文的语义。
2. 注意准确用词:尽量选择恰当的现代汉语词语来翻译文言文,避免用词过于生僻或繁琐。
3. 灵活运用语序:文言文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根据语境灵活调整词序。
4. 理解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要理解其所要达到的效果,并在翻译时适度加以转换。
五、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重点内容1. 《王安石祭侄文》:了解古代祭礼的形式和礼仪,在阅读中体会王安石的豪情壮志。
2. 《离骚》:了解屈原的生平和诗作背后的故事,体会其深邃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3. 《孟子》:阅读摘录的篇章,了解孟子的思想,如仁义道德、君臣关系等。
4. 《论语》:阅读摘录的篇章,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学说,领悟其中的道德和修养。
初一上册文言文知识点
初一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对于初一的同学们来说,上册的文言文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掌握好这些知识点,能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初一上册文言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文言文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初一上册常见的实词有:1、“之”:①作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
例如“友人惭,下车引之”中的“之”代指元方。
②作助词,“的”,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③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2、“其”:①作代词,指代人、物、事。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其”代指“他们的”。
②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如“其真无马邪?”3、“而”:①表顺承,“然后、就”,如“温故而知新”。
②表转折,“却、但是”,如“人不知而不愠”。
③表修饰,“着、地”,如“康肃笑而遣之”。
4、“以”:①作介词,“用、拿、把”,如“以刀劈狼首”。
②作连词,“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于”:①表示在,如“于舅家见之”。
②表示到,如“至于夏水襄陵”。
二、文言文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不充当主要成分,但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作用。
1、“乃”:①于是,就,如“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才,如“去后乃至”。
2、“者”:①……的人,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②……的原因,如“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乎”:①表示疑问语气,“吗、呢”,如“为人谋而不忠乎?”②表示感叹语气,“啊、呀”,如“不亦乐乎!”4、“也”:①表判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表陈述或解释,如“夫战,勇气也”。
三、文言文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1、“尊君在不”中的“不”,通“否”,表示疑问。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四、文言文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差异也是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关键点。
1、“儿女”,古义指子侄辈,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前往。
3、“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共七方面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省略了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2.倒装句。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所似何”,像什么东西(2)投以骨“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3)意暇甚正常语序应为“意甚暇”(4)身已半入正常语序应为“身已入半”(5)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正常语序应为“而两狼如故之并驱”3.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加强判断语气(2)贤哉,回也!“也”表判断六、重点句子翻译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哪!与别人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就会罔然无所得;只思考而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8.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10.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光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1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四川省2017届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七上
四川省2017届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七上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一)《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刘义庆(2015·绵阳已考查)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侄辈,家里年轻的一代人今义:儿子和女儿文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义理、内容拟撒盐空中差可拟古义:相比今义:设计、打算、模仿等虚词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一会儿”【课文在线】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D ) A.公欣然.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B.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屏人曰C.未若.柳絮因风起若.为佣耕D.俄而..百千人大呼..雪骤俄而(解析:A.……的样子/连词,表转折;B.凭借/于是;C.如/你;D.不久,一会儿)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里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融洽、欢乐的家庭气氛。
B.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D.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暗示,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解析:C项应是“撒盐”一句较“柳絮”一句更写实。
)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和谐、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并用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这些词语来支撑这一观点。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文言词汇积累卡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不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古今异义去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戏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等期与人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或量词委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委任等顾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一词多义日日中不至太阳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天词类活用惭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虚词而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之下车引之代词,代元方【课文在线】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成都市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
四川专用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 () 2.其他实词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_____________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 3.虚词意义及用法①俄而..雪骤 ____________②公欣然.曰 ____________ 古义:子侄辈的年青一代今义:儿子和女儿聚会差不多、大致比不上不久,一会儿……的样子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三、问题探究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的家庭气氛。
2.两个咏雪的句子“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谈谈理由。
【示例一】“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示例二】“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而“撒盐”一喻缺乏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四、文章中心本文通过寒雪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
原文呈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第3篇
《论语》十二章
全文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 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时,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时,能听 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第3篇
《论语》十二章
全文翻译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 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而枕着它(睡),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合乎正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第3篇
《论语》十二章
原文呈现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第1篇
咏 雪《世说新语》
全文主旨
本文通过客观叙述谢家儿女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 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谢家家庭生活的雅趣 和轻松愉快、富有文化气息的家庭氛围。
第1篇
咏 雪《世说新语》
➢ 词语释义 重点字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39篇课内文言文梳理及训练 七年级上册
内容一览
第1篇 第2篇 第3篇 第4篇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第5篇 第6篇 第7篇
狼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第1篇
咏 雪《世说新语》
原文呈现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七年级上册第2篇《论语》十二章课件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3.结合课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 示例:《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 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态度等。
为不人 信谋乎曾而?子不传曰忠不:乎习“?乎吾与?日朋”三友省交吾而身:别往知人是识曾办不是子事是不说是做是:不到复“是诚习我尽实了每心可呢天尽信?多力了”次了呢检呢?讨?老自同师己朋传:友授替交的
第二章,讲学习方法,强调随 时都该检讨自己。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 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 了。”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学 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
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 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第五章:讲学习方法,阐明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子曰:“贤哉,回也!一
2.乐有好朋之自者远不方如来乐.,之不者亦乐.形乎容词的形意容动词用,法快,乐以……为乐趣
人不知而.不愠 3.而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转折连词,但是,却 顺承连词,不译 并列连词,不译
4.为为可.人以谋为.而师不矣忠乎
介词,替 动词,做,当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 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名词作动词 饭.疏食饮水。 饭: 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七年级上册语文言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言文知识点语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汉语中最为基础的语言运用技能。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更加深入的语文言文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言文知识点。
一、拼音与音节
1. 拼音系统的构成及发音规则。
2. 常见汉字的音节组成和读音规则。
3. 听写、朗读、辩音练习。
二、词汇
1. 单词的构成和分类。
2. 词类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3. 常用词类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4. 词义辨析和词语搭配。
三、句子
1. 句子的基本构成和分类。
2. 各种句子的特点和用法。
3. 句意转换和句型变化。
4. 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应用。
四、篇章
1. 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 段落的组织和衔接方法。
3. 文章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4. 作文中的写作技巧和常见问题。
五、修辞与韵律
1. 比喻、拟人等常见修辞手法的应用。
2. 诗歌、词曲的基本形式和韵律格律规则。
3. 修辞和韵律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六、汉字书写
1. 常见汉字的构造和笔画规律。
2. 常见笔画相似、易混淆的汉字区别。
3. 汉字书写的技巧和规范。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言文知识点的简要介绍,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这些知识点将不断丰富和深化,让学生们更加熟练地掌握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水平。
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知识梳理
篇目
重点实词释义
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吾日三省吾身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谋划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论语〉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 十二章》 温故而知新 (故:学过的知识)
轻视
作动词
分类
例句
释义
形容词的 友人惭. (《陈太丘与友期行》)
感到惭愧
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论语〉十二 以……为快乐
章》)
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 无案牍之劳. 形(《陋室铭》)
使……感到劳累
词语
释义
从事
就 靠近
完成
地方、区域 方
正
举例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持就火炀之(《活板》) 瞬息可就(《活板》)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十二章》) 方欲行(《狼》)
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修养)
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 (意:意志 日:岁月)
篇目 《狼》
重点实词释义
缀. 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一狼仍从. (从:跟从) 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并:一起 驱:追随、追赶 屠大窘. (窘:处境困迫,为难) 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顾. 野有麦场 (顾:看,视) 屠乃奔倚. 其下 (倚:靠着,靠)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
9.与
词性 连词 介词
作用
例句
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诫
跟随,同
子书》)
引进共同活动的人。译为: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和,跟,同
行》)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七上非课标篇目二、乘船
二、乘船刘义庆【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
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全文中心】叙述了华歆与王朗对待一个搭船逃难的人的不同处置态度与方法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人物形象】华歆:为人谨慎,考虑事情细心周到,重信守诺。
王朗:热心果敢,但做事缺乏考虑,没有远见,轻诺寡信。
一、重点字词1.词类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歆辄难.之原意:困难,在文中的意思:__对……感到为难__2.重点实词(1)俱.乘船避难俱:__一起__(2)歆辄.难之辄:__当即__(3)幸尚..宽,何为不可.幸:__幸而,恰巧__尚:__还__可:__肯,同意__(4)后贼.追至贼:__这里指作乱的人__(5)王欲舍.所携人舍:__扔掉,抛弃__(6)既.已纳.其自托.既:__既然__纳:__接纳,接受__托:__请托,请求__(7)宁.可以急相.弃邪.宁:__难道__相:__就……__邪:__相当于“吗”,表示疑问__(8)遂.携拯.如初遂:__于是,就__拯:__救助__二、文言虚词1.歆辄难之.之:__代词,指代前文中一人想乘船的事__2.正为.此耳为:__因为__3.既已.纳其自托已:__已经__4.以宁可以.急相弃邪以:__因为__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以:__通过,凭借__三、句子翻译1.幸尚宽,何为不可?(疑问句)__(船内)恰巧还宽敞,为什么不同意?__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__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__四、文意理解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课后习题)__《乘船》中华歆和王朗的区别是: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
专题10: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二、解释划线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恼怒)
4.不亦君子乎(指有才得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7.传不习乎(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四、课文分析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点拨:融洽欢快轻松。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点拨:“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 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 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一喻 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3.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 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4.《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5.文中对谢道韫的评价如何? 点拨:聪明有才学。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 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 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却也不可以夺去他的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 中了。”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第1部分 文言古诗词专题2 7年级上册
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 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
像什么呢?”他二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 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
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大哥的女儿说: 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谢安大笑 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
第一部分 文言古诗词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七年级(上册)
一、《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 友期行》)
栏 目 二、《论语》十二章 导 航 三、诫子书
四、狼
五、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一、《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二则(南朝宋·刘义庆)
现代文翻译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 咏雪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
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学
而》)
而》)
第 18 页
《论语》十二章
现代文翻译
(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
(三)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 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
文义:文章的义理 何所似:像什么 未若:不如,不及 差:相差,差得远
(D )
第 14 页
▪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咏 雪的背景,极精练地寒雪交日代了咏雪的时间内“_________谢_太”傅,与 儿地女 点“______”讲论,文义人物“___________ _______”,事件 “____________”等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吗”2.但手熟尔/惟手熟尔尔:同“耳”,相当于“罢了”3.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同“勺”4.板印书籍“板”同“版”5.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6.药稍镕“镕”同“熔”二、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名作动,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灵:形作动,显得灵异3.苔痕上阶绿上:名作动,爬上绿:形容词使动,使······变绿4.草色入帘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青5.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6.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7.不蔓不枝蔓:名词作动词,生藤蔓8.不蔓不枝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9.香远益清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10.火烧令坚火:名词作状语,用火11.再火令药溶火:名词作动词,烧12.木格贮之木格:名词作状语,用木格13.则以纸帖之帖:名词作动词,做标签,标记三、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宜今义:一种学位称呼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从前的事情3.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置之古义:覆盖今义:向外透,往上升4.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古义:平民今义:衣服的一种5.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古义:模子今义:模范、榜样、示范6.薄如钱唇古义:边缘今义:嘴唇四、一词多义【以】1、以备一根内有重复者连词,来,用来2、以松脂/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以钱覆其口/徐以杓的油沥之/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3、以一铁范置铁板上/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介词,把4、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凭借1、唐人尚未盛为之/每韵为一帖动词,做2、皆为板本动词,是3、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被,介词4、未为简易是5、又为活板动词,做,这里指发明6、每字为一印动词,做,这里指雕刻7、不以木为之者动词,做,这里指雕刻8、满铁范为一板/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动词,成为9、极为神速是【其】1、其法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指铁板3、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代词,指排好的字模4、其印自落代词,那些5、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代词,代指毕昇的6、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指陈尧咨7、以钱覆其口代词,指葫芦【之】1、唐人尚未盛为之代词,代指“板印书籍”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代词“这”3、冒之/持就火炀之/更互用之代词,代指“铁板”4、以纸帖之/木格贮之代词,代指不用的字模5、旋刻之代词,代指“奇字”6、不以木为之者代词,代指活字模7、以手拂之,代词,代指字模8、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凭手熟的道理9、徐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10、睨之久而不去代词,指陈尧咨射箭11、康肃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12、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件事1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4、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15、水陆草木之花/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的【印】1、自冯瀛王时始印五经印刷,动词。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论语〉十二章》(过关训练)(解析版)知识卡片文言文阅读之★[知识梳理]强化两个意识:一是语境意识,即根据语境灵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整体翻译。
二是分点意识,切忌笼统应付,应当注意逐一落实。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技巧点拨]文言文翻译的10点方法:1、留(原词保留):像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2换(古今词代替)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如:①吾本布衣,汝亦黎民。
这里“吾”“汝”直接换为“我”“你”;“布衣”“黎民”换为“百姓”即可。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这里“而”“翁”“汝”应分别换成“你”“爹”“你”。
3 对(对应翻译):主要包括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通假本词的意义: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语等。
例如:①商君佐之。
这里的“佐”翻译为“辅佐”较好,帮助,辅助也可。
②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这里的“游”翻译为“游玩”较好。
4、转(转词意译):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秋毫”)等修辞用语,形象描绘的词语(“乞骸骨”、“山陵崩”)等,要根据语境转换词语,意译。
①上书乞骸骨:上书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②一旦山陵崩:万一有意外(有个三长两短,有个好歹)③刎颈之交:成为能以生死相托的朋友。
④世无孔子:当世没有像孔子那样的智慧贤人。
5 调(调整语序):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语后置)以及固定句式翻译时要调整过来。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之”、“其”、“若”
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2.句式结构:学习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被动句、省
略句等,理解它们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3.文学常识:了解文言文涉及的古代文学常识,如作者、作品、
文体等,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意义。
4.文化内涵:注意文言文中蕴含的古代文化内涵,如礼仪、习
俗、制度等,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5.文章解读:通过阅读典型的文言文篇章,学习如何分析文章
结构、概括文意、理解作者意图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6.翻译技巧: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
译、保留、调整等,能够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更好地理解文意。
综上所述,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需要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七上一非课标篇目五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五、蔡勉旃坚还亡友财(2011年已考查)徐珂【原文】蔡璘,字勉旃,吴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
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致之。
,【译文】蔡璘,字勉旃,吴县人。
在意由于许诺或承诺失信而招致的谴责,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
有一位朋友将一千两白银寄放在他那里,没有立票据。
不久,这位朋友就死了。
蔡璘召唤那人的儿子来,把钱还给他,朋友的儿子感到惊讶不接受,说:“嘻!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票据的人?况且我的父亲也没有告诉我这件事。
”蔡璘笑着说:“票据立在心中,不是立在纸上。
你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没有告诉你。
”最终蔡勉旃用车子运着送还给他。
【全文中心】本文写蔡勉旃在友人“不立券”且不久即去世,其子又未闻此事的情况下,能够“坚还之友财”,表现了他“重诺责,敦风义”的品格。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亡何,其人亡__亡__现在写作__无__,意思是__没有__(2)而翁知我__而__现在写作__尔__,意思是__你,你的__2.古今异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古义:__存放__ 今义:邮寄,寄送3.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重.诺责原意:与“轻”相对,在文中的意思:__看重__(2)名词用作动词①而翁知.我原意:知己,在文中的意思:__把……当知己__②故不语.郎君原意:言语,在文中的意思:__告诉__③卒辇.而致之原意:车子,在文中的意思:__用车子运__4.一词多义亡亡.何__不久__其人亡.__死亡__5.重点实词(1)敦.风义敦:__重视__(2)有友某以千.金寄..之千金:__一千两白银__寄:__存放__(3)不立券.券:__票据,凭证__(4)且父未尝语.我也语:__告诉__(5)而翁.知我翁:__父亲__(6)卒.辇而致.之卒:__最终,终于__致:__送还,归还__二、文言虚词而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__表转折,却__而.翁知我__代词,你,你的__卒辇而.致之__表修饰,无实义__三、句子翻译且父未尝语我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戴震难师全面版
二、文意理解 “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 (课后习题) 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三、中心概括 本文通过写戴震在读私塾时难住老师的故事,表
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