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课件
实验操作问题
实验设备使用不当,导致设备损 坏或实验失败。
解决方法
加强实验材料管理,确保学生正 确使用和管理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问题
实验材料管理不善,导致实验结 果受影响。
解决方法
提供设备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确保学生正确使用设备。
实验结果异常分析与处理
异常分析
01 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可能存
在误差或错误。
01
02
03
实验技术原理
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基本原 理,包括生物学、化学和 物理学原理等。
实验步骤
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流程 ,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 验操作步骤、实验后处理 等。
注意事项
提醒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 项,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和安全性。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数据收集
说明如何收集实验数据, 包括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的 记录等。
按照指导老师的安排进行实验 操作,不得擅自更改实验步骤
或使用未经批准的试剂
爱护实验室设备和器材,保持 实验室卫生整洁
02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介绍与使用
实验器材
介绍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 器材,如烧杯、量筒、滴管、离 心管等,并说明其用途和特点。
使用方法
详细介绍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 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正确使 用,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实验误 差或安全事故。
04
生物化学实验案例分析
案例一:DNA提取与鉴定
总结词
基础实验,了解DNA提取与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详细描述
本案例介绍了DNA提取与鉴定的基本原理、实验材料、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 实验结果分析,旨在让学生了解DNA提取与鉴定的基本过程,掌握相关的实验 技能。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件
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评估指标的选择
根据实验室工作特点和质量控制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如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精 密度、可比性等。
评估方法的确定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例如,通过计算标准 差、变异系数等统计量来评价实验结果的精密度;通过比对实验、方法学评价等手段来评 价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排除检测误差、个体差异等因素, 确认结果是否真实异常。
分析异常原因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病史等信息, 分析异常结果的可能原因。
进一步检查建议
根据异常结果及其可能原因,提 出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的建议。
临床案例讨论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涉及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生化指标异 常等。
案例讨论
分析案例中的异常生化指标,讨论其可能原因、诊断意义及治疗方 案。
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工作的重要保障,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注意 防火、防爆、防毒、防辐射等安全事 项。
实验过程中应穿戴实验服和防护用品, 避免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注意个 人卫生和实验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前应认真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是 否完好,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 项,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05 实验结果解读与临床应用
正常参考范围及意义
正常参考范围的确定
基于大量健康人群的检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确定。
正常参考范围的意义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生化指标是否正常。
注意事项
不同实验室、不同检测方法可能有不同的正常参考范围,需结合具 体情况进行解读。
异常结果分析思路
确认异常结果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 样本类型,如血液、尿液、 组织液等。
生物化学实验课件
第十五页,共128页。
(二) 还原作用 许多糖类由于其分子中含有自由的或潜在 的醛基或酮基,因此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铜、铁、 银等金属离子还原,同时糖类本身被氧化成糖 酸及其他产物。糖类这种性质常被利用 (lìyòng)于检测糖的还原性及还原糖的定量 测定。 本实验所用的试剂为斐林试剂和本尼迪克 特试剂。它们都是Cu2+的碱性溶液,能使还 原糖氧化而本身被还原成红色(颗粒大)或黄 色(颗粒小)的Cu2O沉淀。 本尼迪克特试剂是改良的斐林试剂。(见 P100,101脚注)
第二十五页,共128页。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zhǎngwò)测定脂肪碘值
的原理和方法。
教材(jiàocái)第6、7页
2、了解和学习空白对照实验的原理和方
法
第二十六页,共128页。
二、实验原理(yuánlǐ) 碘值(价)是指100g脂肪在一定 条件下吸收碘的克数。碘值是鉴别脂 肪的一个重要常数,可用以判断脂肪 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脂肪中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不饱 和脂肪酸具有一个或多个双键,能与 卤素起加成作用而吸收卤素。
第三十二页,共128页。
附注 (1)碘瓶必须洁净、干燥,否则油中含有水分,引起反应 不完全。 (2)加碘试剂后,如发现碘瓶中颜色变浅褐色时,表明试 剂不够(bùgòu),必须再添加10~15 mL试剂。 (3)如加入碘试剂后,液体变浊,这表明油脂在CCl4中溶 解不完全,可再加些CCl4。(4)将近滴定终点时,用力振荡 是本滴定成败的关键之一,否则容易滴加过头或不足。如震荡 不够(bùgòu),CCl4展会出现紫或红色,此时应用力振荡,使 碘进入水层。 (5)淀粉溶液不宜加得过早,否则滴定值偏高。
第三十三页,共128页。
五、实验结果记录(jìlù) 1、原始数据记录(jìlù) 1)花生油的质量 W值 2)Na2S2O3摩尔浓度 C值
(二) 还原作用 许多糖类由于其分子中含有自由的或潜在 的醛基或酮基,因此在碱性溶液中能将铜、铁、 银等金属离子还原,同时糖类本身被氧化成糖 酸及其他产物。糖类这种性质常被利用 (lìyòng)于检测糖的还原性及还原糖的定量 测定。 本实验所用的试剂为斐林试剂和本尼迪克 特试剂。它们都是Cu2+的碱性溶液,能使还 原糖氧化而本身被还原成红色(颗粒大)或黄 色(颗粒小)的Cu2O沉淀。 本尼迪克特试剂是改良的斐林试剂。(见 P100,101脚注)
第二十五页,共128页。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zhǎngwò)测定脂肪碘值
的原理和方法。
教材(jiàocái)第6、7页
2、了解和学习空白对照实验的原理和方
法
第二十六页,共128页。
二、实验原理(yuánlǐ) 碘值(价)是指100g脂肪在一定 条件下吸收碘的克数。碘值是鉴别脂 肪的一个重要常数,可用以判断脂肪 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脂肪中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不饱 和脂肪酸具有一个或多个双键,能与 卤素起加成作用而吸收卤素。
第三十二页,共128页。
附注 (1)碘瓶必须洁净、干燥,否则油中含有水分,引起反应 不完全。 (2)加碘试剂后,如发现碘瓶中颜色变浅褐色时,表明试 剂不够(bùgòu),必须再添加10~15 mL试剂。 (3)如加入碘试剂后,液体变浊,这表明油脂在CCl4中溶 解不完全,可再加些CCl4。(4)将近滴定终点时,用力振荡 是本滴定成败的关键之一,否则容易滴加过头或不足。如震荡 不够(bùgòu),CCl4展会出现紫或红色,此时应用力振荡,使 碘进入水层。 (5)淀粉溶液不宜加得过早,否则滴定值偏高。
第三十三页,共128页。
五、实验结果记录(jìlù) 1、原始数据记录(jìlù) 1)花生油的质量 W值 2)Na2S2O3摩尔浓度 C值
生物化学实验ppt-new全
淀粉遇碘呈蓝色,是由于碘被吸附在淀粉上,形成一复合物, 此复合物不稳定,极易被醇、氢氧化钠和加热等使颜色褪去,其 他多糖大多能与碘呈特异的颜色,此类呈色物质也不稳定。
淀粉在酸催化下加热,逐渐水解成分子较小的糖,最后水解 成葡萄糖,其过程如下:淀粉--各种糊精—麦芽糖—葡萄糖。淀 粉完全水解后,失去与碘的作用,同时出现单糖的还原性。
五、操作
1、RNA的提取 称取5g干酵母粉于100ml烧杯中,加入0.2%NaOH溶
液30ml,沸水浴加热30min,经常搅拌。冷却,加入乙酸 数滴,使提取液呈酸性(PH5-6,用试纸试之),离心1015min(1000r/min),取上清液,加入两倍体积的95%乙醇, 边加边搅拌。加毕,静置,待完全沉淀,离心5min (1000r/min),取沉淀物,沉淀物即为粗RNA,可作鉴 定和测定含量用。 2、鉴定
试剂
管号 0 1
2
4
6
2mg/ml卵清蛋白质/ml
0.0 0.3 0.6 1.2
1.8
蒸馏水/ml
3.0 2.7 2.4 1.8
1.2
双缩脲试剂/ml
2.0 2.0 2.0 2.0
2.0
充分混合,在540nm比色
蛋白质浓度/(mg/ml)
0.0 0.2 0.4 0.8
1.2
A540nm
需于显色后30min比色测定,30min后可能有雾状沉淀产生。各管由显色到比色的时间应尽 可能一致。
一、目的 掌握稀碱法提取酵母RNA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酵母核酸中RNA含量较多,DNA则少于2%。
RNA可溶于碱性溶液,当碱被中和后,可加乙醇使 其沉淀,由此即可得到粗RNA制品。
用碱液提取的RNA有不同程度的降解。
淀粉在酸催化下加热,逐渐水解成分子较小的糖,最后水解 成葡萄糖,其过程如下:淀粉--各种糊精—麦芽糖—葡萄糖。淀 粉完全水解后,失去与碘的作用,同时出现单糖的还原性。
五、操作
1、RNA的提取 称取5g干酵母粉于100ml烧杯中,加入0.2%NaOH溶
液30ml,沸水浴加热30min,经常搅拌。冷却,加入乙酸 数滴,使提取液呈酸性(PH5-6,用试纸试之),离心1015min(1000r/min),取上清液,加入两倍体积的95%乙醇, 边加边搅拌。加毕,静置,待完全沉淀,离心5min (1000r/min),取沉淀物,沉淀物即为粗RNA,可作鉴 定和测定含量用。 2、鉴定
试剂
管号 0 1
2
4
6
2mg/ml卵清蛋白质/ml
0.0 0.3 0.6 1.2
1.8
蒸馏水/ml
3.0 2.7 2.4 1.8
1.2
双缩脲试剂/ml
2.0 2.0 2.0 2.0
2.0
充分混合,在540nm比色
蛋白质浓度/(mg/ml)
0.0 0.2 0.4 0.8
1.2
A540nm
需于显色后30min比色测定,30min后可能有雾状沉淀产生。各管由显色到比色的时间应尽 可能一致。
一、目的 掌握稀碱法提取酵母RNA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酵母核酸中RNA含量较多,DNA则少于2%。
RNA可溶于碱性溶液,当碱被中和后,可加乙醇使 其沉淀,由此即可得到粗RNA制品。
用碱液提取的RNA有不同程度的降解。
生物化学实验课件
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的氨基酸可通过展层层析检测。氨基酸的纸层析属 于分配层析,滤纸为支持介质,滤纸上所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有机溶剂
为流动相。把混合氨基酸样品点于滤纸上,使流动相经样品点移动,混 合氨基酸在两相溶剂间进行分配,在固定相中分配比例较大的氨基酸, 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在流动相中分配比例较大的氨基酸,随流动相 移动的速度快。由于各种氨基酸的分配系数不同,在一定时间内,逐渐 集中于滤纸上不同的部位,而彼此分离。层析完毕后显色,使氨基酸显 色形成斑点。
18
3.仪器、试剂和材料 4. 操作步骤
具体参见实验指导书
19
5. 结果处理
根据所测样品提取液吸光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得 相应的蛋白质含量(μg),按下式计算:
样品蛋白 (g质 /鲜 g含 )重 查 样 量得 品(的 鲜 g)测 蛋 重( 定 白 g )提 时 质取 取 含液 用 量((m 总 提 m )ll体 取 ) 积 液
6. 注意事项
比色应在出现蓝色后2min~1h内完成。
20
7. 思考题
1)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 原理是什么?
2)如何正确使用分光光度计?
3)测定蛋白质含量还有哪些方法,测定原理 有哪些不同?
21
酶的基本性质
1.目的 酶是生物催化剂,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在酶催化下 进行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酶催化的高效性、 特异性以及pH、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对 酶力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掌握代谢反应及其 调控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2.1氨基酸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2.1.1 氨基酸的两性解离
H 3 N + C RC HO K 1H O ' 3 N + C R H C H-O K 2H ' 2 O N C RC H-O
生物化学实验设计PPT课件(初中科学)
。
实战演练:
(09杭州)某同学将生长状况类似的A、B二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
两个暗箱中,在B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
侧装一个固定光源,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一星期后,
A,B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单侧光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3)每组为什么要选用较多数量的胚 减少由于种子死亡 ?
或遗传差异带来的误差
实战演练:
(4)小芳同学认为叶绿素的合成除了需要镁等矿物质 元素外,还需要其他的一些环境条件。她设计了如下 表的方案。
分析小芳同学的实验设计,你认为她要研究的问题
是 叶绿素的合成是否需要光
。
根据实验设计方案提出研究问题的技能是:
。
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
❖ 化学实验设计题和实验评价题是对学生进行实验综合能力考 查的题型之一,是当前课程改革和中考所关注的热点。其命 题方式通常有:①设计反应原理 ②设计实验装置 ③设计操 作程序 ④侧重于某一要求的综合设计并含定量设计要求⑥以 批评的思想方法对所提供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 解答实验设计题时,必须遵循“四性”:科学性、可行性、 规律性、创新性。即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药品 经济、结论可信、有创新意识。解答实验评价题时,要环绕 题目提供的多种方案,从原理是否科学合理、操作是否简单 可行、所用试剂是否经济、实验现象是否明显、是否体现 “绿色化学”等方面进行评价。
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中的种子萌发率都比
蒸馏水中的低,幼苗根长也较短。随着重金属浓度 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幼苗根长也缩短。
活动二:
设计一份实验记录单
培养皿
污染液 浓度 萌发率
生物化学实验课件[1]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化学实验课件[1]
2.实验原理
o 过氧化氢酶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能将代谢中产生的 有 剂害铁的粉高H21O02分个解数成量H级2。O和O2,其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
o 酶的另一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特异(专一)性,淀粉酶 和蔗糖酶虽然都催化糖苷键的水解,但是淀粉酶只对 淀粉起作用,蔗糖酶只水解蔗糖。
考马斯亮蓝G-250(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染料,在游离状态下溶液呈棕红色,当它 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蛋白质含量在 0~1000μg 范 围 内 , 蛋 白 质 - 色 素 结 合 物 在 595nm下的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可用 比 色 法 进 行 定 量 分 析 。 考 马 斯 亮 蓝 G-250 法 (Bradford法)是比色法与色素法相结合的复合 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是一种 较好的蛋白质常用分析方法。
在蛋白质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阴离子
两性离子
pH>pI
pH = pI
电场中: 移向阳极
不移动
阳离子 pH<pI
移向阴极
调节溶液的pH使蛋白质分子的酸性解离与碱性解离相等,即所带正负电荷相等, 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最小,溶液的混浊度最大。配制不同pH的缓冲液, 观察蛋白质在这些缓冲液中的溶解情况即可大致确定蛋白质的等电点。在pH 梯度电泳中,蛋白质泳动到其相应的等电点时则停止泳动,据此可分离等电 点不同的蛋白质。
2.实验原理
o 淀粉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特别是萌发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 力最强,其中主要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随机地作 用于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麦芽糖、糊精等; β-淀粉酶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进行水解,生成麦芽糖、极限 糊精等。
生物化学实验课件
• 操作:
• 用醋酸和醋酸钠配制成各种不同pH值的缓冲液。向 诸缓冲液中加入酪蛋白后,沉淀出现最多的缓冲液 的pH值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PPT学习交流
12
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 原理:
• 蛋白质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大小已达胶体颗粒范 围(1~100毫微米),因此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具有胶体 的性质。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胶体 颗粒所带的电荷,一是与介质水形成的水化膜。这种稳 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在一定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 蛋白质颗粒失去电荷、脱水,甚至变性而丧失稳定因素, 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PPT学习交流
18
实验内容
• (一) 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
• 1.硫酸铵盐析 :注意应缓慢滴入饱和硫酸铵溶液 并边加边摇,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 2.透析脱盐:用纳氏试剂检查水中NH4+,直至硫酸 铵全部透析完毕。
• 3.DEAE—纤维素柱层析:装柱、平衡柱床、上样、 洗脱收集。
• 4.检查洗脱液中蛋白质:磺基水杨酸检查,出现白
• 本法多用于测定糖原含量,也可用于测定葡萄糖含 量。
PPT学习交流
4
实验内容与结果
• 1、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 • 2、测定样品含糖量 • 计算100克小麦面粉中总糖含量
PPT学习交流
5
实验二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实验要求
• 学习分配层析法的原理 • 掌握氨基酸纸上层析的操作技术(包括点样、平衡、
生物化学实验
任课教师:李遂焰
实验一
总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实验要求
• 掌握蒽酮比色定糖法的原理和方法 • 掌握72型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 学习通过制作标准曲线测定未知物含量的方法
• 用醋酸和醋酸钠配制成各种不同pH值的缓冲液。向 诸缓冲液中加入酪蛋白后,沉淀出现最多的缓冲液 的pH值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PPT学习交流
12
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 原理:
• 蛋白质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大小已达胶体颗粒范 围(1~100毫微米),因此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具有胶体 的性质。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胶体 颗粒所带的电荷,一是与介质水形成的水化膜。这种稳 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在一定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 蛋白质颗粒失去电荷、脱水,甚至变性而丧失稳定因素, 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PPT学习交流
18
实验内容
• (一) 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
• 1.硫酸铵盐析 :注意应缓慢滴入饱和硫酸铵溶液 并边加边摇,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 2.透析脱盐:用纳氏试剂检查水中NH4+,直至硫酸 铵全部透析完毕。
• 3.DEAE—纤维素柱层析:装柱、平衡柱床、上样、 洗脱收集。
• 4.检查洗脱液中蛋白质:磺基水杨酸检查,出现白
• 本法多用于测定糖原含量,也可用于测定葡萄糖含 量。
PPT学习交流
4
实验内容与结果
• 1、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 • 2、测定样品含糖量 • 计算100克小麦面粉中总糖含量
PPT学习交流
5
实验二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实验要求
• 学习分配层析法的原理 • 掌握氨基酸纸上层析的操作技术(包括点样、平衡、
生物化学实验
任课教师:李遂焰
实验一
总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实验要求
• 掌握蒽酮比色定糖法的原理和方法 • 掌握72型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 学习通过制作标准曲线测定未知物含量的方法
《生物化学》全套PPT课件
研究对象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等 )及其相互作用;生物小分子(氨基 酸、脂肪酸、糖类等)及其代谢;生 物体内能量转化与传递等。
2024/1/26
4
生物化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生物化学逐渐从生理学和有机化学中独立出来,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和深度不断 拓展。
胆固醇的生理功能
胆固醇在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参与胆汁酸的合成、 构成细胞膜、合成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等。
胆固醇代谢异常与疾病
胆固醇代谢异常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等。因此,维持胆固醇代谢平衡对于预防 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6
06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2024/1/26
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2024/1/26
03
甘油代谢途径
甘油在体内可转化为磷酸二羟丙酮,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分解产生能量
,或转化为葡萄糖等供能物质。
24
磷脂代谢途径探讨
磷脂的合成与分解
磷脂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肠黏膜细胞中,以甘油二酯为骨架,通过CDP-甘油二酯途径 合成不同种类的磷脂。磷脂的分解则通过磷脂酶的作用,水解生成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 产物。
2024/1/26
三级结构
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 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包括 结构域、超二级结构等。
四级结构
由多个具有独立三级结构 的亚基组成的复杂空间结 构。
10
蛋白质功能多样性
催化功能
作为酶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运输功能
如载体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等。
营养功能
生物化学PPT课件
生物化学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医学研究
生物化学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如疾病诊断、药物
研发和生理机制研究等。
农业生产
通过生物化学手段改良作物品 质、提高产量,以及研发新型
肥料和农药。
环境保护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处理环境污 染问题,如水体净化、土壤修
复等。
生物技术产业
生物化学在生物技术产业中具 有广泛应用,如基因工程、蛋
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是新兴的交叉学科,旨在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实现新功能或 优化现有功能。通过合成生物学,科学家可以创建定制化的微生物,用于生产 燃料、药物和其他有用物质。
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应用
纳米药物
纳米药物利用纳米技术将药物包裹在 纳米载体中,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降低副作用。 纳米药物在癌症治疗、疫苗开发等领 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生物合成与分解代谢
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是指生物体利用简单无机物和单糖等合成复杂有机 物的过程。生物合成包括脂肪酸、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合 成。这些合成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的完成。
分解代谢
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和 无机物的过程。这些分解过程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氧 化磷酸化等。分解代谢是生物体获取能量和合成物质的重要 途径。
结论总结
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实验的结论,指 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结果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探讨结果 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结论应用
探讨实验结论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价 值和意义。
05
生物化学前沿研究
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
第二章--生物化学检验基本知识PPT课件
2024/10/16
12
二、生物化学检验报告单的发放
即使是临床医护人员能够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在医生 工作站直接读取检验结果的临床科室或医疗单位,实验室也 应该用电话向临床报告,这是考虑到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可能 会忙于抢救而不能及时观察到检测结果需要提醒的缘故。
“危急值”报告不同于“急诊检验”报告,是两个完全不同
4.技术要求高的检测项目 检测系统本身的不稳定因素,影响检验结果可靠性的检
验项目,或者检测系统本身存在着影响检验质量的诸多人
为环节,对检验人员的理论和技能要求较高的检验项目。
(三)急诊生化检验
急诊检验是实验室为了配合临床对危、急、重症患者的诊 断和抢救而实施的一种特需检验。如血气分析、电解质、 淀粉酶、心肌标志物、血糖等。
2.标本难以获得的检测项目
某些检验项目的标本获得比较困难,或者因为标本数 量极少,对标本的处理和保存都不能按规定要求和程序 进行,甚至不能进行复检的检验项目。
2024/10/16
8
一、生物化学检验的项目
3.发病率低或成本高的检测项目 由于某疾病的发病率很低造成标本数量过少或检验成 本过高的检验项目。
2024/10/16
15
第二节 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
一、标本的采集
生物化学检验最常用的标本是血液,其次是尿液,此外还有 脑脊液、浆膜腔积液、羊水等各种体液。 正确采集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
标本采集时应尽可能避免一切干扰因素,选择最佳的采集时 间,减少饮食和药物影响,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干扰。对于 有创伤性的操作,操作前应先与患者沟通建立互信,消除患 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剂及抗凝原理;尿液标本的采集方法;标本收检、分离、储存和转运;生物 化学检验项目类型;危急值、危急值报告的概念;检验报告单的发放方式。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纯化及鉴定
15
实验要求
初步学会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常用方法并了 解其原理。
学习盐析、层析基本原理及实验技术。 掌握电泳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方法,了解影
响电泳的因素。
16
实验原理
(一)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 血清蛋白质先用盐析初步分离。半饱和硫酸铵可沉淀血清球
18
实验内容
(一) 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
1.硫酸铵盐析 :注意应缓慢滴入饱和硫酸铵溶液 并边加边摇,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透析脱盐:用纳氏试剂检查水中NH4+,直至硫酸 铵全部透析完毕。
3.DEAE—纤维素柱层析:装柱、平衡柱床、上样、 洗脱收集。
4.检查洗脱液中蛋白质:磺基水杨酸检查,出现白
17
(二) 血清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作电泳支持物。聚丙烯酰胺
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单体 和少量交联剂在催化剂、加速剂的作用下发生聚 合反应而制得的,利用电泳和分子筛的双重作用 分离物质,分辨力较高。血清蛋白在纸上电泳可 分为5~7个组分,而在聚丙烯酰胺电泳上可分出 12~25个组分。
24
实验内容与结果
1、提取维生素C
2、用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滴定标准维 生素C,计算1毫升2,6—二氯酚靛酚溶液 相当于抗坏血酸多少毫克。
3、用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滴定样品维 生素C,计算100克样品所含维生素C的毫 克数。
23
实验原理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水溶性维生素,具有很强的 还原性,在碱性和微酸性环境中,能还原2,6-二氯酚 靛酚成无色的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同时自身被氧 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氧化型的2,6-二氯酚靛酚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 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 在抗坏血酸尚未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 酚立即呈现无色,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微红色时,即表 示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刚刚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 点,可以算出被检物质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算各氨基酸的Rf 值。
9
实验三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及沉淀反应
10
实验要求
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 学习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一种方法 通过实验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
认识 区分可逆沉淀反应及不可逆沉淀反应并了解
其实用意义 了解蛋白质变性及沉淀的关系
11
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
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其解离状态和程度受溶液的
电泳槽接正极,调节电压为150伏,电泳约1小时。 4.剥胶 5.固定、染色、脱色
20
实验结果
将分离纯化的蛋白质收集,经电泳分离并与 标准蛋白质作对照,绘出电泳图谱。
21
实验五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2,6-二 氯 酚 靛 酚 法
22
实验要求
学习定量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色沉淀即有蛋白质析出。合并蛋白质含量高的洗脱
液,以备鉴定。
19
(二) 血清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 1.凝胶板的制备:板状电泳槽按要求夹好、固定,
用1%琼脂封边,并按比例配制凝胶,灌入凝胶板。 2.样品的准备:样品中加入样品稀释液,内含溴
酚兰为示踪染料。 3.电泳:将上电泳槽的电极接电泳仪的负极,下
酸碱度影响。在等电点(pI)时,蛋白质的理化性 质有变化,可利用性质的变化测定蛋白质pI。常用 的方法是测其溶解度最低时的溶液pH值。本实验借 观察在不同pH溶液中的溶解度以测定酪蛋白的等电 点。 操作: 用醋酸和醋酸钠配制成各种不同pH值的缓冲液。向 诸缓冲液中加入酪蛋白后,沉淀出现最多的缓冲液 的pH值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生物化学实验
任课教师:李遂焰
1
实验一
总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2
实验要求
掌握蒽酮比色定糖法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72型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学习通过制作标准曲线测定未知物含量的方
法
3
实验原理
糖类在较高温度下经浓无机酸作用脱水产生 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可与蒽酮缩合成蓝绿色 化合物,颜色深浅与糖量成正比。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类:
1)可逆沉淀反应:如盐析作用,等电点沉淀蛋白质等。 提纯蛋白质时,常用此类反应。
2)不可逆沉淀反应:如重金属盐、生物碱试剂、过酸、
过碱、加热、震荡、超声波、有机溶剂等都能使蛋白
质发生不可逆沉淀而析出。
13
操作 1.蛋白质的盐析作用 2.重金属沉淀蛋白质 3.有机酸沉淀蛋白质 4.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5.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
本法多用于测定糖原含量,也可用于测定葡 萄糖含量。
4
实验内容与结果
1、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 2、测定样品含糖量 计算100克小麦面粉中总糖含量
5
实验二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6
实验要求
学习分配层析法的原理 掌握氨基酸纸上层析的操作技术(包括点样、
平衡、展层、显色及鉴定)
7
实验原理
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作支持物,纸纤维上的羟 基具有亲水性,能吸附一层水作固定相,而 与水不相混合的有机溶剂作流动相,因此利 用分配层析原理,不同物质在两相间有不同 的分配系数而在纸上移动的距离不同,即被 分开。
本实验分离的是混合氨基酸样品,层析之后 用茚三酮试剂显色。
8
实验内容与结果
1、点样 2、展层 3、显色 用铅笔描出显色斑点的形状,测其距离并计
12
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原理:
蛋白质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大小已达胶体颗粒 范围(1~100毫微米),因此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具有胶 体的性质。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有两个:一是 胶体颗粒所带的电荷,一是与介质水形成的水化膜。 这种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在一定物理化学因 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失去电荷、脱水,甚至变性而 丧失稳定因素,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 的沉淀反应。
蛋白而白蛋白不被沉淀,离心后白蛋白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 而球蛋白主要在沉淀中。将球蛋白沉淀溶于少量水中,装于 透析袋,透析除去硫酸铵。脱盐后的蛋白质溶液,在0.0175 摩尔/升pH6.3磷酸缓冲液条件下加到DEAE—纤维素柱上,在 此pH下,DEAE—纤维素带正电荷,能吸附带负电荷的白蛋白、 α-及β-球蛋白,仅γ—球蛋白不能吸附而直接流出。
15
实验要求
初步学会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常用方法并了 解其原理。
学习盐析、层析基本原理及实验技术。 掌握电泳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方法,了解影
响电泳的因素。
16
实验原理
(一)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 血清蛋白质先用盐析初步分离。半饱和硫酸铵可沉淀血清球
18
实验内容
(一) 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
1.硫酸铵盐析 :注意应缓慢滴入饱和硫酸铵溶液 并边加边摇,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透析脱盐:用纳氏试剂检查水中NH4+,直至硫酸 铵全部透析完毕。
3.DEAE—纤维素柱层析:装柱、平衡柱床、上样、 洗脱收集。
4.检查洗脱液中蛋白质:磺基水杨酸检查,出现白
17
(二) 血清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作电泳支持物。聚丙烯酰胺
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单体 和少量交联剂在催化剂、加速剂的作用下发生聚 合反应而制得的,利用电泳和分子筛的双重作用 分离物质,分辨力较高。血清蛋白在纸上电泳可 分为5~7个组分,而在聚丙烯酰胺电泳上可分出 12~25个组分。
24
实验内容与结果
1、提取维生素C
2、用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滴定标准维 生素C,计算1毫升2,6—二氯酚靛酚溶液 相当于抗坏血酸多少毫克。
3、用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滴定样品维 生素C,计算100克样品所含维生素C的毫 克数。
23
实验原理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水溶性维生素,具有很强的 还原性,在碱性和微酸性环境中,能还原2,6-二氯酚 靛酚成无色的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同时自身被氧 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氧化型的2,6-二氯酚靛酚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 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 在抗坏血酸尚未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 酚立即呈现无色,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微红色时,即表 示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刚刚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 点,可以算出被检物质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算各氨基酸的Rf 值。
9
实验三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及沉淀反应
10
实验要求
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 学习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一种方法 通过实验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
认识 区分可逆沉淀反应及不可逆沉淀反应并了解
其实用意义 了解蛋白质变性及沉淀的关系
11
一、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
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其解离状态和程度受溶液的
电泳槽接正极,调节电压为150伏,电泳约1小时。 4.剥胶 5.固定、染色、脱色
20
实验结果
将分离纯化的蛋白质收集,经电泳分离并与 标准蛋白质作对照,绘出电泳图谱。
21
实验五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2,6-二 氯 酚 靛 酚 法
22
实验要求
学习定量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微量滴定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色沉淀即有蛋白质析出。合并蛋白质含量高的洗脱
液,以备鉴定。
19
(二) 血清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 1.凝胶板的制备:板状电泳槽按要求夹好、固定,
用1%琼脂封边,并按比例配制凝胶,灌入凝胶板。 2.样品的准备:样品中加入样品稀释液,内含溴
酚兰为示踪染料。 3.电泳:将上电泳槽的电极接电泳仪的负极,下
酸碱度影响。在等电点(pI)时,蛋白质的理化性 质有变化,可利用性质的变化测定蛋白质pI。常用 的方法是测其溶解度最低时的溶液pH值。本实验借 观察在不同pH溶液中的溶解度以测定酪蛋白的等电 点。 操作: 用醋酸和醋酸钠配制成各种不同pH值的缓冲液。向 诸缓冲液中加入酪蛋白后,沉淀出现最多的缓冲液 的pH值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生物化学实验
任课教师:李遂焰
1
实验一
总糖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2
实验要求
掌握蒽酮比色定糖法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72型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学习通过制作标准曲线测定未知物含量的方
法
3
实验原理
糖类在较高温度下经浓无机酸作用脱水产生 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可与蒽酮缩合成蓝绿色 化合物,颜色深浅与糖量成正比。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类:
1)可逆沉淀反应:如盐析作用,等电点沉淀蛋白质等。 提纯蛋白质时,常用此类反应。
2)不可逆沉淀反应:如重金属盐、生物碱试剂、过酸、
过碱、加热、震荡、超声波、有机溶剂等都能使蛋白
质发生不可逆沉淀而析出。
13
操作 1.蛋白质的盐析作用 2.重金属沉淀蛋白质 3.有机酸沉淀蛋白质 4.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5.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
本法多用于测定糖原含量,也可用于测定葡 萄糖含量。
4
实验内容与结果
1、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 2、测定样品含糖量 计算100克小麦面粉中总糖含量
5
实验二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6
实验要求
学习分配层析法的原理 掌握氨基酸纸上层析的操作技术(包括点样、
平衡、展层、显色及鉴定)
7
实验原理
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作支持物,纸纤维上的羟 基具有亲水性,能吸附一层水作固定相,而 与水不相混合的有机溶剂作流动相,因此利 用分配层析原理,不同物质在两相间有不同 的分配系数而在纸上移动的距离不同,即被 分开。
本实验分离的是混合氨基酸样品,层析之后 用茚三酮试剂显色。
8
实验内容与结果
1、点样 2、展层 3、显色 用铅笔描出显色斑点的形状,测其距离并计
12
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原理:
蛋白质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大小已达胶体颗粒 范围(1~100毫微米),因此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具有胶 体的性质。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有两个:一是 胶体颗粒所带的电荷,一是与介质水形成的水化膜。 这种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在一定物理化学因 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失去电荷、脱水,甚至变性而 丧失稳定因素,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 的沉淀反应。
蛋白而白蛋白不被沉淀,离心后白蛋白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 而球蛋白主要在沉淀中。将球蛋白沉淀溶于少量水中,装于 透析袋,透析除去硫酸铵。脱盐后的蛋白质溶液,在0.0175 摩尔/升pH6.3磷酸缓冲液条件下加到DEAE—纤维素柱上,在 此pH下,DEAE—纤维素带正电荷,能吸附带负电荷的白蛋白、 α-及β-球蛋白,仅γ—球蛋白不能吸附而直接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