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源污染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水源污染现状

【摘要】:随着世界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需水量在逐年增加,排水量在逐年增大,水体污染日趋严重,解决城市的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问题已是迫

在眉睫。

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对地表和地下水水质的污染,依排放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点污染源主要由工矿企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形成;非点污染源也称面污染源,指在较大范围内,溶解性或固体污染物在降雨径流等作用下,通过地表或地下径流进入受纳水体,造成的污染。本次点污染源调查评价包括工矿企业废污水排放调查、城镇生活污水调查及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污染源调查三部分。非点污染源调查包括农田径流营养成分流失调查、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排放量调查、分散式禽畜养殖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城市径流污染物流失调查、水土流失状况及非点源污染负荷调查等五大类。调查项目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

[关键词]:污染方式调查方式

(一)点源污染调查

1、工业污染源调查

2000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515亿m3,相当于工业用水量的64%左右。其中COD 排放量为1249万t,氨氮为112万t。平均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37.4m3;万元工业产值COD 排放量为9.1kg、氨氮为0.8kg。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程度不同,工业污染源排放量也不同。东部地区工业废水、COD 和氨氮的排放量分别为253亿m3、681万t、46万t;中部地区则分别为179亿m3、388万t和45万t;西部地区分别是84亿m3、180万t、22万t。

2000年全国一般工业万元GDP排水量为135m3,工业废水排放系数为0.67。废水排放系数呈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增加的趋势。南方水资源丰富地区排放系数较高,一般在0.70以上;北方水资源短缺地区排放系数较低,一般在0.60以下

2、城镇生活污染源调查

2000年全国城镇(包括所有具有下水管网的建制市和建制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231亿m3,约相当于城镇生活用水量的72%。其中COD排放量为672万t,氨氮为72万t。东部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和污染物COD、氨氮的排放量分别为133亿m3、416万t、41万t,中部地区分别为62亿m3、179万t、22万t,西部地区分别是36亿m3、77万t、8万t。2000年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系数为0.72,人均生活污水排水指标为151L/人日。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和人均排污指标呈现出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增加的趋势。北方地区城镇生活污水排水指标一般在95~130L/人日,南方地区一般在130~260L/人日。

3、点源排放总量

2000年中国点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染源)废污水总排放量为747亿

m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15亿m3,占废污水总排放量的69%;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31亿m3,占废污水总排放量的31%。在工业废水排放量中,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废水排放量为6102万m3,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0.12%,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0.08%。

4、点源污染程度分析

根据各水资源一级区1980~2000年天然河川径流量均值计算得出全国污径比为2.8%,其中,太湖流域和海河区污径比最高,分别为30.1%和35.4%,其次是淮河、辽河和黄河区,污径比分别为10.1%、8.2%、7.4%,松花江、长江、珠江、东南诸河区等约为2.4~3.2%,西北诸河约为0.8%,西南诸河仅为0.07%,这与目前地表水的水质污染状况较为一致。

5、点源污染入河量

全国共监测调查了16432个入河排污口。其中连续排放式排污口占70.2%,间歇排放式占29.8%。2000年全国水功能区废污水和污染物COD、氨氮的入河量分别为534亿m3、1259万t和111万t,分别占全国水功能区对应陆域范围内废污水排放量、污染物COD、氨氮排放量的79%,73%和66%。

(二)非点源污染调查

本次评价基于源强产生、产污和入河三个过程,对农田径流、农村生活、城市径流、水土流失、畜禽养殖等五大类的非点源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估算。

1、非点源污染源强估算

据调查估算,2000年全国非点源污染物源强COD、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6457万t、398万t、3056万t、1864万t。在调查的五种非点源污染类型中,对源强产生最大影响的的是农田径流和水土流失污染,其次是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其中COD污染源强主要由畜禽养殖产生,约占55%,其次是农村生活,约占40%;氨氮污染源强主要由农田径流产生,约占75%,其次是畜禽养殖,约占15%;总氮、总磷源强主要由农田径流和水土流失产生,分别约占45%和40%。

非点源污染物源强的分布,以长江区源强产生量最大,珠江区次之,东南诸河区最小。

2、非点源污染负荷

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指在降雨径流作用下、将源强中的污染物冲刷渗出的数量,此值与源强的比率被定义为产污系数。2000年全国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COD、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1081万t、76万t、999万t、379万t。全国平均COD、氨氮、总氮、总磷的产污系数分别为0.17、0.19、0.33、0.20。在调查的五种非点源污染类型中,COD的产生量以畜禽养殖和农村居民点为主,分别占55.3%和39.7%,城市径流仅占5.1%;氨氮的产生量以农田径流为主,占74.7%,畜禽养殖、农村居民点和城市径流分别占14.0%、7.6%、3.7%;总氮的产生量以水土流失和农田径流为主,分别占44.4%和42.3%,畜禽养殖、农村居民点和城市径流分别占8.3%、3.3%、1.7%;总磷的产生量以农田径流和水土流失为主,分别占64.5%和19.8%,农村居民点、畜禽养殖和城市径流分别占7.0%、5.4%、3.4%。

3、非点源污染入河量

2000年全国非点源污染负荷入河量COD、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796万t、71万t、527万t、230万t。

(三)点源与非点源贡献率

2000年全国点污染源污染物COD、氨氮、总氮、总磷入河量分别为1259万t、111万t、120万t、34万t。2000年全国非点污染源污染物COD、氨氮、总氮、总磷入河量分别为796万t、71万t、527万t、230万t。污染物COD、氨氮、总氮、总磷总入河量分别为2055万t、182万t、647万t、274万t。污染物COD、氨氮入河量的点源贡献率分别为61.3%、60.9%,进入河流、湖库等地表水体的COD、氨氮以点污染源排放为主;污染物总氮、总磷入河量的非点源贡献率分别为81.4%、87.2%,进入河流、湖库等地表水体的总氮、总磷以非点污染源排放为主。

(四)我国河流水体污染情况

我国河流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参数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和挥发酚。重金属污染重点出现在西南、长江等局部区域。黄淮海平原、辽河平原、太湖水系、珠江三角洲的河流及珠江三角洲上游的南盘江受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溶解氧污染较大;海河南系、淮河中上游是我国挥发酚的重点污染区,局部区域污染程度惊人,最大超标倍数达1183.2。

我国河流水质的地域分布特点大致为:河流上游河段水质优于中下游,城市及其下游河段水质普遍较差;南方河流水质整体优于北方,东部发达地区,如环京津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水质差于中西部地区。从各水资源一级区对比分析看,太湖水系、海河区、淮河区是我国河流水质状况最差区域,其劣Ⅴ类河长比例均达到或接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