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地球卫星知识点解析

合集下载

人造卫星的原理

人造卫星的原理

人造卫星的原理人造卫星是一种由人类制造并送入地球轨道的人造天体,它可以用来进行通信、导航、气象监测等多种用途。

人造卫星的原理主要包括发射、轨道、通信和能源等方面。

首先,人造卫星的原理之一是发射。

发射是指将卫星送入地球轨道的过程,通常通过火箭将卫星送入太空。

在发射过程中,需要克服地球引力和大气阻力,以确保卫星能够进入预定的轨道。

因此,发射是人造卫星运行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其次,人造卫星的原理还涉及轨道。

轨道是指卫星在地球周围运行的路径,通常有不同的轨道类型,如地球同步轨道、低地球轨道等。

不同的轨道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如通信卫星通常采用地球同步轨道,而气象卫星通常采用低地球轨道。

通过合理选择轨道类型,可以更好地满足卫星的使用需求。

另外,人造卫星的原理还包括通信。

通信是卫星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可以通过天线接收地面发来的信号,并将其转发到其他地区。

这样就实现了遥远地区之间的通信,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同时,卫星通信还可以覆盖地面范围广阔,无需铺设大量的通信线路,因此在一些偏远地区具有很大的优势。

最后,人造卫星的原理还涉及能源。

卫星通常需要能源来维持其正常运行,例如提供电力来驱动设备和维持通信等功能。

因此,卫星通常携带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来提供能源。

在没有太阳能的情况下,还需要携带储能设备,如电池组,以确保卫星能够持续运行。

综上所述,人造卫星的原理涉及发射、轨道、通信和能源等多个方面,这些原理相互作用,共同确保卫星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其作用。

人造卫星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为我们对宇宙和地球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人造卫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造卫星基本知识概述

人造卫星基本知识概述

人造卫星基本知识概述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制造并将其送入太空进行各种任务和功能的设备。

它们在现代通信、气象观测、地球观测、导航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概述人造卫星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构造、种类和功能。

一、构造人造卫星的构造是基于其特定的任务需求以及环境适应性而设计的。

虽然不同的卫星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它们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件:1.1 主体结构:卫星的主体结构通常由金属合金或碳纤维等材料制成,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且能够抵御太空中的极端温度和辐射。

主体结构中通常包含有减震装置和对流散热器等组件。

1.2 动力系统:卫星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阵列、电池、燃料电池或核能源等装置。

这些装置提供了卫星所需的能量,以满足各种任务的运行需求。

1.3 通信系统:卫星的通信系统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确保卫星与地面站点、其他卫星或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

通信系统通常包括天线、收发器、调制解调器等组件。

1.4 控制系统:卫星的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卫星的姿态、轨道和运行状态。

它包括各种传感器、电动轮、推进器和陀螺仪等元件,以保持卫星在正确的轨道和工作状态。

二、种类人造卫星可以根据其用途和功能分为不同种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造卫星种类:2.1 通信卫星:主要用于无线电信号的传输,包括电话、电视、互联网和广播等。

2.2 气象卫星:用于观测和监测地球的大气状况,收集气象数据,以便提供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

2.3 导航卫星:用于提供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

2.4 地球观测卫星:用于观测和监测地球的表面特征、植被、水资源、海洋等,以帮助研究和监测地球系统。

2.5 科学研究卫星:用于进行各种科学研究任务,例如天文观测、宇宙学研究等。

三、功能人造卫星的功能多样,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功能:3.1 数据收集和传输:卫星可以收集、存储并传输各种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地球观测数据、通信数据等。

3.2 通信和广播:卫星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数据,实现全球通信,包括电话、互联网、电视和广播等。

人造卫星原理

人造卫星原理

人造卫星原理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制造并送入地球轨道的一种人造天体,它可以用来进行通讯、导航、气象观测等多种用途。

人造卫星的原理是基于牛顿力学和开普勒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发射器将卫星送入地球轨道,并通过推进器进行定位和调整轨道,从而实现其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人造卫星的原理。

首先,人造卫星的发射器是将卫星送入地球轨道的关键设备。

发射器通常是由火箭组成,通过火箭的推进力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在发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球的引力、大气层的阻力等因素,确保卫星能够顺利进入轨道。

一旦卫星进入轨道,它将按照开普勒定律绕地球运行,实现其预定的任务。

其次,人造卫星的推进器是用来调整卫星轨道和位置的重要装置。

推进器可以通过喷射推进剂来改变卫星的速度和轨道,从而实现对卫星位置的调整。

这种调整可以使卫星保持在所需的轨道上,或者改变轨道以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

推进器的设计和使用需要考虑到推进剂的储备、喷射方向的控制等因素,以确保卫星能够按照预定计划运行。

最后,人造卫星的功能是基于其特定的载荷和设备来实现的。

不同类型的卫星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通讯卫星可以实现地面通讯信号的传输,导航卫星可以提供精准的定位和导航服务,气象卫星可以进行大气层的观测和预测等。

这些功能需要通过卫星上的各种设备和载荷来实现,比如天线、摄像头、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需要与卫星的能源系统、通讯系统等配合工作,以实现卫星的功能。

综上所述,人造卫星的原理是基于发射器将卫星送入地球轨道,通过推进器进行轨道调整,以及利用载荷和设备实现其功能。

这些原理是卫星能够在轨道上稳定运行,并实现各种任务的基础,也是人类利用卫星开展空间活动的重要基础。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人造卫星的原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人造卫星 原理

人造卫星 原理

人造卫星原理
人造卫星是指由人工制造并发射到地球轨道上的卫星。

它们被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包括通信、天气观测、导航、科学研究等等。

人造卫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发射:人造卫星通常由火箭发射入轨。

发射时,火箭提供足够的速度和高度将卫星送入轨道上。

2. 轨道:一旦卫星进入轨道,它会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运动。

不同的卫星有不同的轨道类型,包括低地球轨道、中地球轨道和静止轨道等。

3. 通信:许多人造卫星用于通信目的。

这些卫星配备了天线和发射器,可以接收地面信号并转发到其他地区。

这种通信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电话、互联网和电视广播等领域。

4. 观测:人造卫星还用于观测地球和宇宙。

这些卫星搭载各种仪器,可以测量地球表面的温度、气候和植被等信息,或者观测宇宙中的星体、行星和黑洞等。

5. 导航:导航卫星是用于定位和导航的。

它们发射出无线电信号,接收器可以通过测量信号的时间差来计算自己的位置。

全球定位系统(GPS)就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导航卫星系统。

6. 科学研究:科学卫星主要用于进行各种科学研究。

例如,天
文学家可以使用卫星观察遥远的星系和宇宙现象,地球科学家可以利用卫星收集地球表面气候和环境的数据。

总之,人造卫星通过发射入轨、按照预定轨道运动,并搭载不同的仪器和设备来实现各种功能,从而能够为人类提供通信、观测、导航和科学研究等服务。

第3章 4.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全部知识点Word版含答案

第3章 4.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全部知识点Word版含答案

4.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1.人造卫星卫星是太空中绕行星运动的物体.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围绕地球运行轨道的国家是前苏联.2.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是能使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发射速度.(√) 2.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小速度.(×) 3.第二宇宙速度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近地点的速度.(×) 若要发射火星探测器,试问这个探测器应大约以多大的速度从地球上发射? 【提示】 火星探测器绕火星运动,脱离了地球的束缚,但没有挣脱太阳的束缚,因此它的发射速度应在第二宇宙速度与第三宇宙速度之间,即11.2 km/s <v <16.7 km/s.发射卫星,要有足够大的速度才行,请思考:图3­4­1探讨1:不同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否相同?第一宇宙速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提示】 不同,根据G Mm R =m v 2R ,v =GMR,第一宇宙速度决定于星球的质量和半径. 探讨2:把卫星发射到更高的轨道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还是越小? 【提示】 轨道越高,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1.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一般行星或卫星的运动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都由中心天体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所以研究天体时可建立基本关系式:G Mm R=ma ,式中a 是向心加速度.2.常用的关系式(1)G Mm r 2=m v 2r =m ω2r =m 4π2T2r ,万有引力全部用来提供行星或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mg =G MmR2即gR 2=GM ,物体在天体表面时受到的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该公式通常被称为黄金代换式.3.四个重要结论:设质量为m 的天体绕另一质量为M 的中心天体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1)由GMm r 2=m v 2r得v =GMr,r 越大,天体的v 越小. (2)由G Mm r2=m ω2r 得ω=GMr 3,r 越大,天体的ω越小. (3)由G Mm r 2=m ⎝ ⎛⎭⎪⎫2πT 2r 得T =2πr 2GM,r 越大,天体的T 越大. (4)由G Mm r2=ma n 得a n =GM r2,r 越大,天体的a n 越小.以上结论可总结为“一定四定,越远越慢”.4.地球同步卫星及特点:地球同步卫星及特点:(1)概念: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叫作地球同步卫星.(2)特点:①确定的转动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②确定的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24 h;③确定的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④确定的轨道平面:所有的同步卫星都在赤道的正上方,其轨道平面必须与赤道平面重合;⑤确定的高度:离地面高度固定不变(3.6×104 km);⑥确定的环绕速率:线速度大小一定(3.1×103 m/s).1.下面关于同步通信卫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各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和速率都是相等的B.同步通信卫星的角速度虽已被确定,但高度和速率可以选择,高度增加,速率增大;高度降低,速率减小,仍同步C.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周期是114 min,比同步通信卫星的周期短,所以第一颗人造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比同步通信卫星的低D.同步通信卫星的速率比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速率小【解析】同步通信卫星的周期与角速度跟地球自转的周期与角速度相同,由ω=GM r3和h=r-R知卫星高度确定.由v=ωr知速率也确定,A正确,B错误;由T=2πr3GM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高度比同步通信卫星的低,C正确;由v=GMr知同步通信卫星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速率小,D正确.故选B.【答案】 B2.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22852074】A.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行的最小速度B.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行的最大速度C.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环绕运行的速度D.不同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都是相同的【解析】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等于靠近地面附近飞行的卫星绕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由GMmR +h2=mv 2R +h可得v =GMR +h.可见卫星的高度越高,则公转的线速度越小,所以靠近地球表面飞行的卫星(h 的值可忽略)的线速度最大,故选项B 正确;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的高空运行,所以它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所以选项C 错误;行星的质量和半径不同,使得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值也不相同,所以选项D 错误.【答案】 B3.如图3­4­2,若两颗人造卫星a 和b 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b 到地心O 的距离分别为r 1、r 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则( )【导学号:22852075】图3­4­2A.v 1v 2= r 2r 1B.v 1v 2=r 1r 2C.v 1v 2=⎝ ⎛⎭⎪⎫r 2r 12D.v 1v 2=⎝ ⎛⎭⎪⎫r 1r22【解析】 对人造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 r 2=m v 2r,可得v =GMr.所以对于a 、b 两颗人造卫星有v 1v 2=r 2r 1,故选项A 正确. 【答案】 A4.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变轨前相比( )A .轨道半径变小B .向心加速度变小C .线速度变小D .角速度变小【解析】 探测器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G Mm r 2=m 4π2T2r ,整理得T =2πr 3GM ,可知周期T 较小的轨道,其半径r 也小,A 正确;由G Mm r 2=ma n =m v 2r =m ω2r ,整理得:a n =G M r2,v =G Mr,ω=GMr 3,可知半径变小,向心加速度变大,线速度变大,角速度变大,故B 、C 、D 错误.【答案】 A5.如图3­4­3所示,甲、乙两颗卫星以相同的轨道半径分别绕质量为M 和2M 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4­3A .甲的向心加速度比乙的小B .甲的运行周期比乙的小C .甲的角速度比乙的大D .甲的线速度比乙的大 【解析】 根据G Mm r 2=ma 得a =GM r 2.故甲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选项A 正确;根据G Mmr2=m ⎝ ⎛⎭⎪⎫2πT 2r ,得T =2πr 3GM ,故甲的运行周期大,选项B 错误;根据G Mm r2=m ω2r ,得ω=GMr 3,故甲运行的角速度小,选项C 错误;根据G Mm r 2=mv 2r,得v =GMr,故甲运行的线速度小,选项D 错误.【答案】 A6.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 )A .距地面的高度变大B .向心加速度变大C .线速度变大D .角速度变大【解析】 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大,则地球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变大.由GMmR +h2=m4π2T 2(R +h ),得h =3GMT 24π2-R ,T 变大,h 变大,A 正确.由GMm r 2=ma ,得a =GMr2,r 增大,a 减小,B 错误.由GMm r 2=mv 2r ,得v =GM r ,r 增大,v 减小,C 错误.由ω=2πT可知,角速度减小,D 错误.【答案】 A天体运动问题解答技巧(1)比较围绕同一个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或卫星的v 、ω、T 、a n 等物理量的大小时,可考虑口诀“越远越慢”(v 、ω、T )、“越远越小”(a n ).(2)涉及绕同一个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或卫星的计算问题时,若已知量或待求量中涉及重力加速度g ,则应考虑黄金代换式gR 2=GM ⎝⎛⎭⎪⎫mg =G Mm R2的应用.(3)若已知量或待求量中涉及v 或ω或T ,则应考虑从G Mm r 2=m v 2r =m ω2r =m 4π2T2r 中选择相应公式应用.1.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2.了解相对论(选学) 3.初识量子论(选学)1.经典力学的成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他的理论只用几个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不但可以解决人们日常看到的种种物体的运动问题,也可以说明天体运动规律.经典力学的思想方法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物理学与天文学的研究领域,对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2.经典力学的局限性(1)经典力学是从日常的机械运动中总结出来的,超出宏观的、日常生活经验的领域常常就不适用了.(2)绝对时空观:把时间、空间、物质及其运动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不能解释高速运动领域的许多现象.(3)经典力学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服从、遵守力学原理,严格按力学规律发生、演化,并且变化是连续的,这种观点与微观世界的很多现象都不相符.3.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低速运动,不适用于高速运动.(2)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适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3)只适用于弱引力环境,不适用于强引力环境.1.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2.经典力学中时间、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完全无关.(√)3.经典力学可以研究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洲际导弹的速度可达6 000 m/s,此速度属于低速还是高速?【提示】属于低速.6 000 m/s远小于光速,因此属于低速.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3×104m/s;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费米实验室的圆形粒子加速器可以把电子加速到0.999 999 999 987 倍光速的速度.请思考:图5­1­1探讨:地球的公转和电子的运动情况都能用经典力学(牛顿力学)来研究吗?【提示】地球的公转属于宏观、低速运动,能用经典力学来研究;而电子的运动属于微观、高速运动,经典力学就不能适用了.1.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的成就(1)牛顿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体的运动与地上物体的运动统一起来,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大综合,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2)经典力学和以经典力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天体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3)18世纪60年代,力学和热力学的发展及其与生产的结合,使机器和蒸汽机得到改进和推广,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4)由牛顿力学定律导出的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是航空航天技术的理论基础.火箭、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行星探测器等航天器的发射,都是牛顿力学规律的应用范例.2.经典力学的局限性(1)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割裂了时间、空间、物质及其运动之间的联系,不能解释高速运动领域的许多客观现象.(2)经典力学的运动观,从自然观角度来说,给出的是一幅机械运动的图景,不能解释微观世界丰富多彩的现象.3.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低速运动,不适用于高速运动;只适用于宏观世界,不适用于微观世界.1.经典力学不能适用于下列哪些运动( )A.火箭的发射B.宇宙飞船绕地球的运动C.“勇气号”宇宙探测器在火星着陆D.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解析】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故经典力学对A、B、C都能适用,对D不适用.【答案】 D2.经典力学只适用于“宏观世界”,这里的“宏观世界”是指( )A.行星、恒星、星系等巨大的物质领域B.地球表面上的物质世界C.人眼能看到的物质世界D.不涉及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世界【解析】前三个选项说的当然都属于“宏观世界”,但都很片面,没有全面描述,本题应选D.【答案】 D3.(多选)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而经典力学却无法解释.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这说明( )A.随着认识的发展,经典力学已成了过时的理论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是有局限性的C.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D.人们应当不断地扩展认识,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解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要受到他所处的时代的客观条件和科学水平的制约,所以形成的看法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只有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认识,才能掌握更广阔领域内的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新的科学的诞生,并不意味着对原来科学的全盘否定,只能认为过去的科学是新的科学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所以A错,B、C、D对.【答案】BCD科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切科学的发展都是人们主动认识世界的过程,而每个人的研究又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展和提高.科学的成就总是在某些条件下的局部形成,在新的科学成就形成后,它将被包括在其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的理论,而是把它看成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1.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针对经典力学的运动规律在处理微观高速时所遇到的困难,创立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的主要效应有:(1)长度收缩:在观测运动的物体时,物体沿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收缩.(2)时钟变慢:在观测运动的时钟时,时钟显示的时间变慢.(3)质量变化:物体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4)质能关系: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关系式为:E=mc2.(5)速度上限: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一般情况下,由于物体的速度v≪c,相对论效应消失,其结果还原为经典力学.因此认为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情况下的近似.2.广义相对论(1)爱因斯坦于1916年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根据该理论推得一些结果,例:(a)当光线通过强引力场时,光线会发生偏折,即时空会发生“弯曲”.(b)引力场存在引力波.(2)广义相对论把数学与物理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3.量子论的基本内容(1)量子假设最早是在1900年由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来的.(2)量子论认为,微观世界的某些物理量不能连续变化,而只能取某些分立值,相邻两分立值之差称为该物理量的一个量子.(3)微观粒子有时显示出波动性,有时又显示出粒子性,这种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出经典力学中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性质称为波粒二象性,在粒子的质量或能量越大时,波动性变得越不显著,所以我们日常所见的宏观物体,实际上可以看做只具有粒子性.(4)由于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规律性,使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不可能(填“不可能”或“一定”)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例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其中的一个量愈确定,另一个量就愈不确定,粒子的运动不遵守确定性规律而遵守统计规律.1.物体高速运动时,沿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变短.(√)2.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时候都不会变.(×)3.对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它的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变大.(√)如果你使一个物体加速、加速、再加速,它的速度会增加到等于光速甚至大于光速吗?【提示】不能.因为物体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假若物体的速度趋近于光速,这时物体的质量会趋近于无穷大,故不可能把物体的速度增大到等于光速,当然更不可能大于光速,因为光速是速度的最大值.探讨:在狭义相对论中,长度收缩是不是指物体的长度变短了?时钟变慢是不是指时钟走得慢了?【提示】 不是.长度收缩和时钟变慢是由于时空条件不同而引起的观测效应,不是物体的长度真的变短或时钟真的变慢了.1.尺缩效应运动长度l 会收缩,l =l 01-v 2c2,l 为沿运动方向观测到的物体长度,l 0为物体静止时观测到的长度,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物体的长度没有变化.2.钟慢效应 运动时钟会变慢,τ=τ1-v 2c2,即运动时钟显示的时间τ比静止的时钟显示的时间τ延缓了,而时钟的结构并没有改变. 3.质速关系物体的质量m 随速度v 的增大而变大,m =m 01-v 2c2,m 0为静止时的质量,m 为运动时的质量.4.质能关系质量m 和能量E 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联系的关系式:E =mc 2,式中c 为光速.5.任何物体的速度不能超过光速.6.当v ≪c 时,相对论效应消失,其结果还原为经典力学,因此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情况下的近似.4.假设地面上有一列火车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行,其内站立着一个中等身材的人,站在路旁的人观察车里的人,观察的结果是( )【导学号:22852123】A .这个人是一个矮胖子B .这个人是一个瘦高个子C .这个人矮但不胖D .这个人瘦但不高 【解析】 由公式l =l 01-v 2c2可知,在运动方向上,人的宽度要减小,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人的高度不变.【答案】 D5.A 、B 两火箭沿同一方向高速飞过地面上的某处,v A >v B .在火箭A 上的人观察到的结果正确的是( )A .火箭A 上的时钟走得最快B .地面上的时钟走得最快C .火箭B 上的时钟走得最快D .火箭B 上的时钟走得最慢【解析】 在火箭A 看来,地面和火箭B 都高速远离自已,由t =t 01-⎝ ⎛⎭⎪⎫v c 2知,在火箭A 上的人观察到的结果是地面和火箭B 的时钟都变慢了,且vA >v B ,故地面的时钟最慢,因此A 正确,B 、C 、D 错误.【答案】 A6.把电子从v 1=0.9c 加速到v 2=0.97c 时电子的质量增加多少?(已知电子静止质量m 0=9.1×10-31 kg)【解析】 电子速度为v 1时电子质量为m 1=m 01-v 1c2=m 01-0.92电子速度为v 2时电子质量为m 2=m 01-v 2c2=m 01-0.972电子质量增量为Δm =m 2-m 1=1.66×10-30kg.【答案】 1.66×10-30kg时间延缓效应和长度收缩效应的应用方法1.(1)“钟慢效应”或“动钟变慢”是在两个不同惯性系中进行时间比较的一种效应,不要认为是时钟的结构或精度因运动而发生了变化,而是在不同参考系中对时间的观测效应.(2)运动时钟变慢完全是相对的,在两个惯性参考系中的观测者都将发现对方的钟变慢了.2.(1)长度收缩效应是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一种体现,即在不同惯性系中的观测者对同一物体的同一个空间广延性进行观测,测得的结果不同.(2)这种沿着运动方向的长度的变化是相对的;另外垂直于速度方向的长度不变.。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万有引力律 人造地球卫星专题精讲(含解析)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万有引力律 人造地球卫星专题精讲(含解析)

避躲市安闲阳光实验学校第五单元 万有引力定律 人造地球卫星『夯实基础知识』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简介(轨道、面积、比值) 2.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 内容:(2)定律的适用条件: (3) 地球自转对地表物体重力的影响。

地面附近:G2R Mm= mg ⇒GM=gR 2 (黄金代换式) (1)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问题 (2)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3)计算中心天体的密度 (4)发现未知天体 3、人造地球卫星。

1、卫星的轨道平面:由于地球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所以卫星的轨道平面一定过地球球心,球球心一定在卫星的轨道平面内。

2、原理:由于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地球对卫星的引力充当卫星所需的向心力,于是有实际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体现3、表征卫星运动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 应该熟记常识:地球公转周期1年, 自转周期1天=24小时=86400s , 地球表面半径6.4x103km 表面重力加速度g=9.8 m/s 2月球公转周期30天4.宇宙速度及其意义(1)三个宇宙速度的值分别为(2)当发射速度v 与宇宙速度分别有如下关系时,被发射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有所不同5.同步卫星(所有的通迅卫星都为同步卫星) ⑴同步卫星。

⑵特点 『题型解析』【例题1】下列关于万有引力公式221r m m GF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公式只适用于星球之间的引力计算,不适用于质量较小的物体B .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C .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也符合牛顿第三定律D .公式中万有引力常量G 的值是牛顿规定的【例题2】设想把质量为m 的物体,放到地球的中心,地球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则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是( )A .2R GMmB .无穷大C .零D .无法确定【例题3】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地把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假如经过长时间开采后,地球仍可看成均匀球体,月球仍沿开采前的圆轨道运动则与开采前比较A .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B .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减小C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长D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短表面重力加速度:轨道重力加速度:【例题4】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物体在距地心4R (R 是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g ,,则g/g ,为( )A 、1;B 、1/9;C 、1/4;D 、1/16。

人造卫星小知识课件

人造卫星小知识课件

卫星导航原理
01
导航信号
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发射无线电导航信号,为地面用户提供位置、速度和
时间信息。导航信号通常包括伪距测量信号、载波相位测量信号等。
02 03
定位原理
利用卫星导航信号,地面用户可以通过测量伪距和载波相位等信息,解 算出自身的位置、速度和时间。通常采用最小二乘法等优化算法进行定 位解算。
人造卫星的发展历史
早期探索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 何将飞行器送入太空。经过数十 年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实验,人类 终于掌握了制造和发射卫星的关
键技术。
第一颗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 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 特尼克1号”(Sputnik 1),标
志着人类正式进入太空时代。
人造卫星小知识课 件
目录
• 人造卫星概述 • 人造卫星的技术原理 • 人造卫星的应用领域 • 人造卫星的未来展望 • 人造卫星与我们的生活 • 人造卫星常识拓展
01
人造卫星概述
人造卫星的定义
• 定义: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制造、发射并控制运行于地球大气层 外的飞行器。它们围绕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行,执行各种科学、 技术、军事和商业任务。
卫星通信使得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移动通信成为可能,即便在偏远 地区也能实现电话、短信、数据传输等业务。
宽带互联网接入
通过卫星通信技术,为农村、偏远地区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 消除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均衡分配。
应急通信
在自然灾害、区与外界的通信联系。
通过卫星观测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气象观测
气象卫星可以实时监测全球范围内的气象变化,为天气预报、气 候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环境监测与保护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合 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素材

高中物理知识点整合 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素材

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人造卫星的分类,可以安装用途,运行轨道等分来,不过在我们高中物理中更加侧重对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的研究,所以,我们就按照卫星的运行方式给予分类(1)、地球同步卫星:①、同步卫星的概念: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球静止、处在特定高度的轨道上、具有特定速度且与地球具有相同周期、相同角速度的卫星的一种。

②、同步卫星的特性:不快不慢------具有特定的运行线速度(V=3100m/s)、特定的角速度(ω=7.26x10-5ra d/s )和特定的周期(T=24小时)。

不高不低------具有特定的位置高度和轨道半径,高度H=3.58 x107m, 轨道半径r=4.22 x107m.不偏不倚------同步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必须处于地球赤道平面上,轨道中心与地心重合,只能‘静止’在赤道上方的特定的点上。

证明如下:如图4-1所示,假设卫星在轨道A上跟着地球的自转同步地匀速圆周运动,卫星运动的向心力来自地球对它的引力F引,F引中除用来作向心力的F1外,还有另一分力F2,由于F2的作用将使卫星运行轨道靠向赤道,只有赤道上空,同步卫星才可能在稳定的轨道上运行。

由得∴h=R-R地是一个定值。

(h是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 因此,同步卫星一定具有特定的位置高度和轨道半径。

= 3 \* GB3 ③、同步卫星的科学应用:同步卫星一般应用于通讯与气象预报,高中物理中出现的通讯卫星与气象卫星一般是指同步卫星。

(2)、一般卫星:①、定义:一般卫星指的是,能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轨道平面、运行速度、运行周期各不相同的一些卫星。

②、、卫星绕行速度与半径的关系:由得:即(r越大v越小)③、、卫星绕行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由得:即;(r越大ω越小)④、、卫星绕行周期与半径的关系:由得:即(r越大T越大),(3)双星问题两颗靠得很近的、质量可以相比的、相互绕着两者连线上某点做匀速圆周运的星体,叫做双星.双星中两颗子星相互绕着旋转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两恒星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由于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两子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是相等的,因两子星绕着连线上的一点做圆周运动,所以它们的运动周期是相等的,角速度也是相等的,线速度与两子星的轨道半径成正比.。

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
Main Idea
Mm G 2 = r
v2 m r
2π mr T
2
M v= G r
卫星回收
3
T = 2π
r GM
神五回收 神五回收
Tmin=?
人造卫星的种类 气 象 卫 星
资 源 卫 星
通 信 卫 星
技 术 实 验 卫 星
四、同步通讯卫星 1、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 周期与地球相同 与地球相同。 止,周期与地球相同。 同步卫星的轨道如何确定? 2、同步卫星的轨道如何确定? 同步卫星必须位于赤道平面上空。 赤道平面上空 同步卫星必须位于赤道平面上空。 GmM/r2=mr4π2/T2
ma
v2 Mm G 2 = m r r
2π mr T
2
v2 gR 2 GM (a = = rω 2 ) = a= 2 r (2 R ) 2 r GM gR 2 E = 1 mv 2 = 1 m gR v= = K 2 2 2 r 2R
r3 8R3 T = 2π = 2π GM gR 2
4π 2r3 T= GM
G
M m v =m 2 r r
2
v=
GM r
当飞越质量密集区时, 当飞越质量密集区时,可以认 为重心上移动,r减小,v ,r减小,v增大 为重心上移动,r减小,v增大
r
R
知一求其他
例1:在圆轨道上运动的质量为m的人造卫星,它到地面的距离 1:在圆轨道上运动的质量为m的人造卫星, 在圆轨道上运动的质量为 等于地球半径R 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 等于地球半径R,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BD ) 2R 2Rg A卫星运动的速度为 B卫星运动的周期为 4π g 卫星的加速度为g/2 D卫星的动能为 卫星的动能为mgR/4 C卫星的加速度为g/2 D卫星的动能为mgR/4 mg=GMm/R2 GM=gR2 r=R+h=2R

2023年新教材高中物理7

2023年新教材高中物理7

4.宇宙航行(1)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2)知道同步卫星和其他卫星的区别,会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并解决涉及人造地球卫星运动的较简单的问题.(3)了解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天体运动中的能量观. (4)了解宇宙航行的历程和进展,感受人类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究的精神和情感.一、宇宙速度1.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1)牛顿的设想:在高山上水平抛出一个物体,当初速度足够大时,它将会围绕地球旋转而不再落回地球表面,成为一颗绕地球转动的人造地球卫星.(2)原理: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________运动,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________提供,即Gm 地m m 2=________,则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v =√mm 地m.2.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①定义: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做________运动的速度,叫作第一宇宙速度(first cosmic velocity).②大小:________ km/s (2)第二宇宙速度当飞行器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 km/s 时,它就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我们把11.2 km/s 叫作第二宇宙速度(second cosmic velocity).(3)第三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要使其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 km/s ,这个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third cosmic velocity).理解:牛顿的设想平抛物体水平初速度逐渐增大,物体的落地点将越来越远,若抛出物体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物体将绕地球运动并成为地球的一颗卫星.图解:三个宇宙速度二、人造地球卫星1.卫星的发射(1)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2)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3)目前在轨有效运行的卫星有上千颗,其中的通信、导航、气象等卫星已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2.同步卫星的特点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方高度约________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________,其中一种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0度角,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因其相对地面静止,也称________卫星.拓展1:不同高度处人造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及周期如表所示:拓展2:三、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1.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进入了________载人飞船.2.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运载阿波罗11号飞船的土星5号火箭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点火升空,拉开人类登月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帷幕.3.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________宇宙飞船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4.在载人航天方面,继神舟五号之后,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经将________航天员送入太空,包括两名女航天员.5.2013年6月,神舟十号分别完成与________空间站的手动和自动交会对接.6.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完成与________空间实验室的自动交会对接.7.2017年4月20日,我国又发射了货运飞船________,入轨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自动交会对接、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3次交会对接及多项实验.8.2019年1月3日,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完成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9.2020年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0.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中国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飞向太空的桥梁—火箭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一级火箭的最终速度还达不到发射人造卫星所需要的速度,发射卫星要用多级火箭.所谓多级火箭,就是用几个火箭连接而成的火箭组合,一般用三级,如图甲所示.火箭起飞时,第一级火箭“点火”,推动各级火箭一起前进,当这一级的燃料燃尽后,第二级火箭开始工作,并自动脱掉第一级火箭的外壳;第二级火箭在第一级火箭基础上进一步加速,以此类推,最终达到所需要的速度,如图乙所示.知识点一宇宙速度导学探究发射卫星,要有足够大的速度才行,请思考:(1)不同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否相同?第一宇宙速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2)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面越高,其线速度越小,那么发射起来是不是越容易?探究总结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具有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在地面上发射物体,使之能够脱离地球的引力作用,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或绕其他行星运动的人造卫星所必需的最小发射速度11.2 km/s.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在地面上发射物体,使之脱离太阳的引力作用,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所必需的最小速度.4.在地面的发射速度7.9 km/s <v <11.2 km/s 时,物体的运行轨迹不是圆,而是椭圆. 典例示范题型一 对宇宙速度的理解【例1】 (多选)下列关于三种宇宙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7.9 km/s≤v <11.2 km/s B .美国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卫星,其发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C .第二宇宙速度是在地面附近使物体可以挣脱地球引力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小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D .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 题型二 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例2】 若取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 km/s ,某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6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5倍,此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A .16 km/sB .32 km/sC .4 km/sD .2 km/s练1 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9,火星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下列关于火星探测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射速度只要高于第一宇宙速度即可B .发射速度只有达到第三宇宙速度才可以C .发射速度不能低于第二宇宙速度D .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运行的最大速度为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29练2 (多选)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在经历了为期一周的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之旅后,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定的区域软着陆.若嫦娥五号在环月飞行时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嫦娥五号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 ,运动周期为T ,月球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忽略月球自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嫦娥五号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大小为2mmmB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4m 2(m +m )m 2C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2m (m +m )m√m +mm D .月球的平均密度为3m (m +m )mm 2m 3知识点二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导学探究在地球的周围,有许多的卫星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地球转动.请思考:(1)这些卫星运动的向心力都是由什么力提供的?这些卫星的轨道平面有什么特点?(2)这些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探究总结1.卫星运动遵循的规律:所有卫星都在以地心为圆心的圆轨道或以地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上,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一般有三种,如图所示.2.卫星轨道的圆心:卫星绕地球沿圆形轨道运动时,因为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而万有引力指向地心,所以地心是卫星圆轨道的圆心.3.卫星的轨道: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内(如同步卫星),可以通过两极上空(极地卫星),也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意角度.典例示范题型一人造卫星运行参量的比较与计算【例3】(多选)如图所示,a、b、c是地球大气层外圈圆形轨道上运动的三颗卫星,a 和b质量相等,且小于c的质量,则( )A.b所需向心力最小B.b、c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C.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D.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线速度题型二同步卫星【例4】北斗问天,国之夙愿.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的收官之星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7倍.与近地轨道卫星相比,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A.周期大B.线速度大C.角速度大D.加速度大练3 (多选)如图是地球的四颗不同的卫星,它们均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四颗卫星的轨道平面必过地心B.近地卫星的周期可以大于24小时C.同步卫星可以和月亮一样高D.理论上极地卫星可以和同步卫星一样高练4 如图所示,卫星a、b、c沿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行.a是极地轨道卫星,在地球两极上空约1 000 km处运行;b是低轨道卫星,距地球表面高度与a相等;c是地球同步卫星,则( )A.a、b的周期比c的大B.a、b的向心力一定相等C.a、b的速度大小相等D.a、b的向心加速度比c的小1.(多选)关于人造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速度可能为5.0 km/sB.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速度可能为7.9 km/sC.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可能为80 minD.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可能为200 min2.关于地球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处于平衡状态且具有一定的高度B.它的向心加速度等于9.8 m/s2C.它的周期是24 h,且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D.它绕行的速度大于7.9 km/s3.“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从月球起飞,返回地球.若已知月球半径为R,“嫦娥五号”在距月球表面为R的圆轨道上飞行,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月球的质量为4m 2m 3mm 2B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32m 2mm 2C .月球的密度为3mmm 2D .月球第一宇宙速度为4mmm4.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 、B 、C 在同一平面内沿不同的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绕行方向相同,已知R A <R B <R C .若在某一时刻,它们正好运行到地球同侧的同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那么再经过卫星A 的四分之一周期的时间,卫星A 、B 、C 的位置可能是下图中的( )5.2021年2月24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距火星最近280 km 、最远5.9×104km 、环绕一周需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上,将在该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后择机实施火星着陆.假设探测器着陆火星后,测得火星赤道上一质量为m 的物块受到的重力为F ,已知火星的半径为R ,自转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则( )A .火星赤道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火=mm B .火星的质量为4m 2m 3mm 2C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2mmmD .火星的密度为3m4mmmm4.宇宙航行预习填空一、1.(2)匀速圆周 万有引力 mm 2m2.(1)①匀速圆周 ②7.9 二、2.36 000 km 相同 相同 静止 三、 1.东方一号 3.神舟五号 4.11名 5.天宫一号 6.天宫二号 7.天舟一号 知识点精讲知识点一提示:(1)不同,根据G mm 星m 2=mm 2m得v =√mm 星m,可见第一宇宙速度由星球的质量和半径决定.(2)不是.近地卫星最“容易”发射,离地面越高的卫星,越难发射.【例1】 【解析】 v 1=7.9 km/s 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由于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都大于地球半径,故卫星绕地球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A 错误,D 正确;美国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卫星,仍在太阳系内,其发射速度小于第三宇宙速度,选项B 错误;第二宇宙速度是使物体挣脱地球束缚而成为太阳的一颗人造小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选项C 正确.【答案】 CD【例2】 【解析】 第一宇宙速度是行星表面卫星的环绕速度,对于卫星,其轨道半径近似等于星球半径,所受万有引力提供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m 2=m m 2m ,解得v =√mmm .因为该行星的质量M ′是地球质量M 的6倍,半径R ′是地球半径R 的1.5倍,则m ′m=√mm ′m ′√mmm=√m ′mmm ′=2,故v ′=2v =2×8 km/s=16 km/s ,A 正确.【答案】 A练1 解析:A 、B 错,C 对:火星探测器前往火星,脱离地球引力束缚,还在太阳系内,发射速度应大于第二宇宙速度,可以小于第三宇宙速度.D 错:由Gmm m 2=m m 2m 得,v =√mmm,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9,火星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可得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之比m 火m 地=√m 火m 地·m 地m 火=√19×21=√23.答案:C练2 解析:嫦娥五号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大小v =2m (m +m )m,选项A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mmm (m +m )2=m 4m 2m 2(R +h ),而mmmm 2=mg 月,可得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g月=4m 2(m +m )3m 2m 2,选项B 错误;根据mg月=m m 12m 可得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1=2m (m +m )m √m +mm ,选项C 正确;由于M =m 月m 2m=43πR 3·ρ,可得月球的平均密度为ρ=3m (m +m )3mm 2m 3,选项D 正确.答案:CD 知识点二提示:(1)卫星的向心力是由地球与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故所有卫星的轨道平面都经过地心.(2)由G m 地m m 2=m m 2m =mω2r =m 4m 2m 2r 可知,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与其轨道半径有关.【例3】 【解析】 A 对:因卫星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它们所受的万有引力提供,由 F向=mmmm 2知,b 所受的引力最小.B 对:由mmm m 2=mrω2=mr (2m m)2得T =2π√m 3mm ,即r 越大,T 越大,所以b 、c 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 的周期.C 错:由mmmm 2=ma 得a =mmm 2,即a ∝1m 2,所以b 、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 的向心加速度.D 对:由mmm m 2=mm 2m得v =√mmm,即v ∝√m,所以b 、c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 的线速度.【答案】 ABD【例4】 【解析】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 mm m 2=m m 2m ,解得线速度v =√mmm,由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近地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所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较小,选项B 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 mmm 2=mr (2m m )2,解得周期T =2π√m 3mm ,所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周期较大,选项A 正确;由ω=2mm ,可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较小,选项C 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 mm m 2=ma ,解得加速度a =G mm 2,所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加速度较小,选项D 错误.【答案】 A练3 解析:由于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所以四颗卫星的轨道平面必过地心,故A 正确;同步卫星的周期是24小时,近地卫星的周期小于24小时,故B 错误;月亮的周期是27天,同步卫星周期是24小时,轨道高度不同,故C 错误;理论上极地卫星可以和同步卫星一样高,故D 正确.答案:AD练4 解析: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公式G mm m 2=m 4m 2m 2r得T =2π√m3mm,则a 、b 的周期比c 的小,A 错误;由于a 、b 的质量关系未知,则a 、b 的向心力大小无法确定,B 错误;由公式Gmm m 2=m m 2m得v =√mmm,a 、b 的速度大小相等,C 正确;由公式G mmm 2=ma 得a =G mm 2,a 、b 的向心加速度比c 的向心加速度大,D 错误.答案:C 随堂练习1.解析: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的运行速度随环绕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最大是7.9 km/s ,故A 、B 正确;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周期随半径的减小而减小,由T =√4m 2m 3mm可知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最小(近似等于地球半径),所以近地卫星的周期最小,近地卫星的最小周期约为85 min ,故C 错误、D 正确.答案:ABD2.解析: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同步卫星的周期必须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所以同步卫星是相对地球静止的卫星,因做圆周运动,所以不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故A 错误;地球表面向心加速度a =mm m 2=9.8 m/s 2,设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 ,则a ′=mm(m +m )2<9.8 m/s 2,故B 错误;它的周期是24 h ,且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故C 正确;地球同步卫星在轨道上的绕行速度小于7.9 km/s ,故D 错误.答案:C3.解析:“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距月球表面为R 的轨道上运行,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m(2m )2=m 4m 2m 22R ,得月球质量为M =32m 2m 3mm 2,A 错误;月球密度ρ=m m =m 43mm3=24mmm 2,C 错误;对月球表面的物体m ′,有Gmm ′m 2=m ′g ,得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mmm 2=32m 2mm 2,B 正确;设月球第一宇宙速度为v ,则G mm m 2=m m 2m ,得v =√mm m =4√2mmm,D 错误.答案:B4.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G mmm 2=mω2r =m 4m 2m 2r ,可得T=2π √m3mm,则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长,角速度越小,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越小.因为R A <R B <R C ,所以ωA >ωB >ωC ,在卫星A 转过的14T 时间内,三颗卫星转过的角度关系为θA >θB >θC ,B 正确,A 、C 、D 错误.答案:B5.解析:根据F =mg 火,可得火星赤道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火=mm,故A 正确;在火星表面赤道处有G mmm 2-F =mω2R ,又ω=2mm ,解得M =mm 2mm+4m 2m 3mm 2,故B 错误;由于2mm 是火星的自转角速度,所以2mmm表示火星表面赤道上随火星自转的物块的线速度,不是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故C 错误;M =mm 2mm +4m 2m 3mm 2=43πR 3ρ,解得火星的密度为ρ=3m 4mmmm +3m mm 2,故D 错误.答案:A。

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单元万有引力定律第2讲人造地球卫星教师用书含解析

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单元万有引力定律第2讲人造地球卫星教师用书含解析

第2讲人造地球卫星1 宇宙速度(1)环绕速度①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其数值为 7.9 km/s。

②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具有的速度。

③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人造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的最大环绕速度。

注意: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的最小速度,但发射速度不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其数值为 11.2 km/s。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其数值为 16.7 km/s。

甘肃兰州质量检测)下列关于宇宙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圆轨道运行时的最大速度B.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速度C.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的速度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D.第三宇宙速度是物体逃离地球的最小速度【答案】A江西九江11月月考)星球上的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称为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

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2与其第一宇宙速度v1的关系是v2=v1。

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A.B.C.D.gr【答案】C2 人造地球卫星(1)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①轨道平面一定: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重合。

②周期一定: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24 h=86400 s。

③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④高度一定:根据G=mπr得r=≈4.24×104 km,卫星离地面高度h=r-R≈3.6×104 km(为恒量)。

⑤速率一定:运行速度v=≈3.08 km/s(为恒量)。

⑥绕行方向一定: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

(2)极地卫星和近地卫星①极地卫星运行时每圈都经过南北两极,由于地球自转,极地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②近地卫星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其运行的轨道半径可近似认为等于地球的半径,其运行时的线速度约为7.9 km/s。

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一、基本原理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的。

用M 、m分别表示地球和卫星的质量,用R 表示地球半径,r 表示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可以得到:2222⎪⎭⎫ ⎝⎛==T mr r mv r GMm π……①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结论:rr GM v 1∝=……② 332r GMr T ∝=π……③ 可以看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r 、线速度大小v 和周期T 是一一对应的,其中一个量确定后,另外两个量也就唯一确定了。

离地面越高的人造卫星,线速度越小而周期越大。

以上两式中都有GM 在计算时不方便。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可以认为和重力大小相等(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是使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最多只占万有引力的0.3%,计算中可以忽略)。

因此有2RGMm mg =,即GM=gR 2。

二、第一宇宙速度教材上明确指出: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由于是地面附近,才能认为r =R ,带入式②得v 1=gR =7.9×103m/s要正确理解“必须”的含义。

这里的前提是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对应的速度是唯一的。

“必须”应理解为“当且仅当”。

如果v <v 1,物体必然落回地面;如果v >v 1,物体能成为卫星,但轨道不再是圆。

三、两种最常见的卫星⑴近地卫星。

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r 可以近似地认为等于地球半径R ,由式②可得其线速度大小为v 1=7.9×103m/s ;由式③可得其周期为T =5.06×103s=84min 。

由②、③式可知,它们分别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最大线速度和最小周期。

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的运行轨道离地面的高度为340km ,线速度约7.6km/s ,周期约90min 。

⑵同步卫星。

“同步”的含义就是和地球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其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即T =24h 。

什么是卫星介绍人造卫星的用途和工作原理

什么是卫星介绍人造卫星的用途和工作原理

什么是卫星介绍人造卫星的用途和工作原理知识点:什么是卫星以及人造卫星的用途和工作原理人造卫星是一种由人类制造并送入太空轨道的航天器。

它们在太空中执行各种任务,对科学研究、天气预报、通信、导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造卫星的种类繁多,根据其轨道高度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地球卫星、通信卫星、科学卫星、导航卫星等。

人造卫星的用途主要包括:1.科学研究:人造卫星可以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详细观测,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生物分布等情况。

此外,卫星还可以用于探测其他行星和太阳系天体,拓宽人类对宇宙的了解。

2.天气预报:气象卫星通过观测地球表面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为天气预报提供重要数据。

此外,气象卫星还可以监测风暴、洪水等自然灾害,为防灾减灾提供支持。

3.通信: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高速通信。

电话、电视、互联网等信号可以通过通信卫星传输到世界各地。

4.导航:导航卫星,如GPS卫星,为地面用户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用户通过接收导航卫星发射的信号,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和速度。

人造卫星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发射:人造卫星通过火箭发射升空。

火箭发动机产生大量推力,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轨道运行:卫星进入轨道后,依靠地球的引力维持在轨道上运行。

不同类型的卫星有不同的轨道高度和倾角,以满足其特定的任务需求。

3.电源供应:卫星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来支持其运行。

太阳能电池板是卫星常用的电源装置,它可以将太阳光转换为电能,为卫星提供所需的电力。

4.数据传输:卫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需要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回地面。

这可以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实现。

卫星通信系统包括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信号处理装置等。

5.姿态控制:卫星在太空中的姿态对其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通过调整卫星的姿态,使其正常对准地球或其他目标。

6.热控制:卫星在太空中会受到太阳辐射和地球反照的影响,温度波动较大。

热控制系统负责调节卫星内部的温度,确保卫星设备的正常工作。

人造卫星知识归类

人造卫星知识归类

人造卫星知识归类一、飞出地球去:1. 人造卫星:将物体以水平速度从某一高度抛出,随着速度的不断增加,水平射程不断增大,当速度增大到某一值时,物体将不落回地面而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此物体就成为地球的卫星。

注意:此时卫星绕地球是公转2.人造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位置及向心力的来源:3.人造卫星的解题方法:4.卫星的绕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随轨道半径r 的变化规律:例1.侦察卫星在通过地球两极上空的圆轨道上运行,它的运行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 ,要使卫星在一天的时间内将地面上赤道各处在日照条件下全都拍摄下来,卫星在通过赤道上空时,卫星上的摄像机至少应拍摄地面上赤道圆周的弧长是多少?设地球半径是R,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 。

思考:物体要具有多大的速度,才能环绕地球运动成为地球的卫星呢?5.卫星的两个速度:(1) 发射速度:将人造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运行所必须具有的速度。

(2) 绕行速度:卫星在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具有的速度。

人造地球卫星的线速度可用r v m r Mm G 22=求得rGM v =可得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当r=R 时,线速度为最大值,最大值为7.9 km/s. (实际上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总是大于地球的半径,所以线速度总是小于7.9 km/s )这个线速度是地球人造卫星的最大线速度,也叫第一宇宙速度.发射人造卫星时,卫星发射的越高,克服地球的引力做功越大,发射越困难,所以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时,一般都发射到离地很近的轨道上,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为7. 9 km/ s.二、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方法一: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就是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方法二:在地面附近物体的重力近似地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而卫星所受重力就是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注意:卫星所在高度处的重力就是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

即:2)(h R Mm G +=h mg ,即得:2)(h R M G g h += h 越大,h g 越小 三、三种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 1= ,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人造地球卫星知识点解析

人造地球卫星知识点解析
人造地球卫星知识点解析
一、难点形成原因: 卫星问题是高中物理内容中的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基本规律、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 律甚至还有电磁学规律的综合应用。 其之所以成为高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 不外乎有以下几 个方面的原因。 1、不能正确建立卫星的物理模型而导致认知负迁移 由于高中学生认知心理的局限性以及由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地面物体运动到由天体运动规律 研究卫星问题的跨度,使其对卫星、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天体物体绕地球运转以及对 地球表面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运动学特点、 受力情形的动力学特点分辩不清, 无法建立卫星或 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学模型(包括过程模型和状态模型) ,解题时自然不自然界的受 制于旧有的运动学思路方法,导致认知的负迁移,出现分析与判断的失误。 2、不能正确区分卫星种类导致理解混淆 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可分为低轨道卫星、 中高轨道卫星、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地球静止卫星、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大椭圆轨道卫星和极轨道卫星; 按科学用途可分为气象卫星、 通讯卫星、 侦察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 。 。 。 。 。由于不同称谓的卫星对应不同的规 律与状态, 而学生对这些分类名称与所学教材中的卫星知识又不能吻合对应, 因而导致理解 与应用上的错误。 3、不能正确理解物理意义导致概念错误 卫星问题中有诸多的名词与概念,如,卫星、双星、行星、恒星、黑洞;月球、地球、土星、 火星、太阳;卫星的轨道半径、卫星的自身半径;卫星的公转周期、卫星的自转周期;卫星 的向心加速度、 卫星所在轨道的重力加速度、 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 卫星的追赶、 对接、 变轨、喷气、同步、发射、环绕等问题。 。 。 。 。 。因为不清楚卫星问题涉及到的诸多概念的含 义,时常导致读题、审题、求解过程中概念错乱的错误。 4、不能正确分析受力导致规律应用错乱 由于高一时期所学物体受力分析的知识欠缺不全和疏于深化理解, 牛顿运动定律、 圆周运动 规律、 曲线运动知识的不熟悉甚至于淡忘, 以至于不能将这些知识迁移并应用于卫星运行原 理的分析,无法建立正确的分析思路,导致公式、规律的胡乱套用,其解题错误也就在所难 免。 5、不能全面把握卫星问题的知识体系,以致于无法正确区分类近知识点的不同。如,开普 勒行星运动规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不同; 赤道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与同步卫星环绕 地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的不同;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月球轨道上的重力加速度的 不同; 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的不同; 卫星的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的不 同;由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构成的三个等量关系式的不同;天体的自身半径与卫星的轨 道半径的不同;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L与某一天体的运行轨道半径r的不同。 。 。 。 。 。只有明 确的把握这些类近而相关的知识点的异同时才能正确的分析求解卫星问题。 二、难点突破策略: (一)明确卫星的概念与适用的规律: 1、卫星的概念: 由人类制作并发射到太空中、能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至少一圈) 、用于科研应用的 无人或载人航天器, 简称人造卫星。 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要将其抽象为一个能环绕地球做 圆周运动的物体。

人造地球卫星有关知识点

人造地球卫星有关知识点

人造地球卫星有关知识点人造地球卫星是指人类制造并发射到地球轨道上的人造物体。

它们以各种目的被使用,如通信、气象观测、地球观测、科学研究等。

以下将介绍人造地球卫星的相关知识点。

一、人造地球卫星的分类1.通信卫星:通信卫星用于提供全球范围的通讯服务。

它们位于地球轨道上,通过与地面接收站和发射站相连,实现电话、电视、互联网等通信服务。

2.气象卫星:气象卫星用于观测和监测地球的气象情况。

它们携带各种仪器,如红外线传感器、微波辐射计等,可以获取大气、云层、温度、湿度等数据,以预测天气变化。

3.导航卫星:导航卫星通过发射信号,提供全球范围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目前最为著名的导航卫星系统是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它由一组卫星组成,可以为全球任何地方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

4.地球观测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用于监测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变化。

它们可以获取地表的高程、植被、冰雪覆盖、海洋温度等信息,用于环境监测、资源调查和灾害预警等。

二、人造地球卫星的构造1.卫星总体结构: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由多个部分构成,包括主体结构、电源系统、通信设备、测量仪器等。

主体结构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以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2.动力系统:人造地球卫星通常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为卫星提供所需的能量。

3.通信设备:卫星上的通信设备包括天线、收发器等,用于接收地面信号和发送回地面信号。

这些设备能够将卫星接收到的信息传输到地面站,并接收地面站发送的指令。

4.测量仪器:根据卫星的用途不同,其搭载的测量仪器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气象卫星携带红外线传感器和微波辐射计等设备,用于获取大气和云层的信息。

三、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轨道1.发射过程: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通常通过火箭进行。

火箭会将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以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和工作。

2.轨道类型: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可以分为地球同步轨道、低地球轨道、中地球轨道和高地球轨道等。

2.理解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2.理解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11相关链接在线才智29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人造地球卫星问题的常用知识人造地球卫星问题的常用知识越大越大t越大越大rr越大越大v越小越小越大越大越小越小rr为地球的半径为地球的半径hh为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卫星距地面的高度当rr时时vv1179kms79kms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又叫又叫环绕速度环绕速度当当rr时时ttminmin8585分钟分钟t8585分钟分钟在线才智30例题
11.2km/ s v发射 7.9km/ s v运
4、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
人造地球卫星问题的常用知识
r R h (R为地球的半径,h为卫星距地面的高度)
GGMrM2mr 2m
v2
m rma向v
GMv 2 m rr
mr( r2
越m大r,( 2v越)小2 )
T
当r轨=R地时,v1=7.9km/s(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
在预言提出之后,1930年,汤博(Tom baugh)发现了这 颗行星——冥王星。冥王星的实际观测轨道与理论计算的一致, 所以人们确认,冥王星是太阳系最外一颗行星了。
1、三大宇宙速度
三种 速度
第一 宇宙 速度
第二 宇宙 速度 第三 宇宙 速度
数值
意义
说明
7.9 km/s
11.2 km/s 16.7 km/s
6、物体在赤道上空失重的四个重要规律 (1)物体在赤道上空的视重(测量值)等于地球的引力与物体随地 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之差,即:
由 于 地 球 表 面F引 mg
F视重 F引 m 2R mg m 2R mg
(2)物体在赤道上空的失重,即视重的减少量为:
F失重 F引 F视重 mg (mg m 2R) m 2R

高中物理第一册人造卫星

高中物理第一册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一、考点理解(一)人造生星1.动力学特征和运动学特征的关系把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卫星所需向心由万有引力提供R f m R m R m m G T R v R Mm 2222)2()(22πωπ==== 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

式中的R 为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

2.卫星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R的关系(1)由R vRMm m G 22=得RGMv =,∴R 越大,v 越小(2)由R m G RMm 22ω=得3R GM =ω∴R 越大,ω越小(3)由R m G T R Mm 2224π=,得GMR T 324π=∴R 越大,T 越大。

特别地,当卫星贴近地面飞行时,其线速度v 最大,周期T 最小,其值分别为v m =7.9km/s (即第一宇宙速度),T min =84.8分钟 3.三种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环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v 1=7.9km/s 。

第二宇宙速度:使卫星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v 2=11.2km/s 。

第三宇宙速度: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v 3=16.7km/s (二)地球同步卫星 1.特点(1)地球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上空。

(2)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

(3)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面静止。

(4)同步卫星的高度是一定的。

∵F 引=F 向即:)(020)(20h R m h R GMm+=+ω ∴032R h GM-=ω式中:ω0是地球自转角速度,M 为地球质量,R 0为地球半径,都是定值,故h 是定值。

(5)运行方向一定自西向东运行。

2.用途地球同步卫星主要用于通信等方面。

(三)卫星的发射、运行、变轨、收回对于人造地球卫星,由mv r m m G 2=',得r m G v '=。

这一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其大小随轨道半径的增大而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造地球卫星知识点解析一、难点形成原因:卫星问题是高中物理内容中的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基本规律、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甚至还有电磁学规律的综合应用。

其之所以成为高中物理教学难点之一,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不能正确建立卫星的物理模型而导致认知负迁移由于高中学生认知心理的局限性以及由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地面物体运动到由天体运动规律研究卫星问题的跨度,使其对卫星、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天体物体绕地球运转以及对地球表面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运动学特点、受力情形的动力学特点分辩不清,无法建立卫星或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学模型(包括过程模型和状态模型),解题时自然不自然界的受制于旧有的运动学思路方法,导致认知的负迁移,出现分析与判断的失误。

2、不能正确区分卫星种类导致理解混淆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可分为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地球静止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大椭圆轨道卫星和极轨道卫星;按科学用途可分为气象卫星、通讯卫星、侦察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

由于不同称谓的卫星对应不同的规律与状态,而学生对这些分类名称与所学教材中的卫星知识又不能吻合对应,因而导致理解与应用上的错误。

3、不能正确理解物理意义导致概念错误卫星问题中有诸多的名词与概念,如,卫星、双星、行星、恒星、黑洞;月球、地球、土星、火星、太阳;卫星的轨道半径、卫星的自身半径;卫星的公转周期、卫星的自转周期;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卫星所在轨道的重力加速度、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卫星的追赶、对接、变轨、喷气、同步、发射、环绕等问题。

因为不清楚卫星问题涉及到的诸多概念的含义,时常导致读题、审题、求解过程中概念错乱的错误。

4、不能正确分析受力导致规律应用错乱由于高一时期所学物体受力分析的知识欠缺不全和疏于深化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规律、曲线运动知识的不熟悉甚至于淡忘,以至于不能将这些知识迁移并应用于卫星运行原理的分析,无法建立正确的分析思路,导致公式、规律的胡乱套用,其解题错误也就在所难免。

5、不能全面把握卫星问题的知识体系,以致于无法正确区分类近知识点的不同。

如,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不同;赤道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与同步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的不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月球轨道上的重力加速度的不同;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的不同;卫星的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的不同;由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构成的三个等量关系式的不同;天体的自身半径与卫星的轨道半径的不同;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L与某一天体的运行轨道半径r的不同。

只有明确的把握这些类近而相关的知识点的异同时才能正确的分析求解卫星问题。

二、难点突破策略:(一)明确卫星的概念与适用的规律:1、卫星的概念:由人类制作并发射到太空中、能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至少一圈)、用于科研应用的无人或载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

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要将其抽象为一个能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物体。

2、适用的规律: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天体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以及圆周运动、曲线运动的规律、电磁感应规律。

均适应于卫星问题。

但必须注意到“天上”运行的卫星与“地上”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的根本区别。

(二)认清卫星的分类: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无须知道各种卫星及其轨道形状的具体分类,只要认清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相对静止)与一般卫星(绕地球运转)的特点与区别即可。

(1)、地球同步卫星:①、同步卫星的概念: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球静止、处在特定高度的轨道上、具有特定速度且与地球具有相同周期、相同角速度的卫星的一种。

②、同步卫星的特性:不快不慢------具有特定的运行线速度(V=3100m/s )、特定的角速度(ω=7.26x10-5 ra d/s )和特定的周期(T=24小时)。

不高不低------具有特定的位置高度和轨道半径,高度H=3.58 x107m, 轨道半径r=4.22 x107m. 不偏不倚------同步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必须处于地球赤道平面上,轨道中心与地心重合,只能‘静止’在赤道上方的特定的点上。

证明如下:如图4-1所示,假设卫星在轨道A 上跟着地球的自转同步地匀速圆周运动,卫星运动的向心力来自地球对它的引力F引,F引中除用来作向心力的F1外,还有另一分力F2,由于F2的作用将使卫星运行轨道靠向赤道,只有赤道上空,同步卫星才可能在稳定的轨道上运行。

由 R m R Mm G 22ω=∙得32ωGM R = ∴h=R-R 地 是一个定值。

(h 是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因此,同步卫星一定具有特定的位置高度和轨道半径。

③、同步卫星的科学应用:同步卫星一般应用于通讯与气象预报,高中物理中出现的通讯卫星与气象卫星一般是指同步卫星。

(2)、一般卫星:①、定义:一般卫星指的是,能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轨道平面、运行速度、运行周期各不相同的一些卫星。

②、、卫星绕行速度与半径的关系:由r v m r Mm G 22= 得:r GMv =即 r v 1∝ (r 越大v 越小)③、、卫星绕行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由r m r Mm G 22ω=得:3r GM =ω即31r ∝ω;(r 越大ω越小)④、、卫星绕行周期与半径的关系:由222⎪⎭⎫ ⎝⎛=T mr r Mm G π得:GM r T 324π=即3r T ∝(r 越大T越大),(3)双星问题两颗靠得很近的、质量可以相比的、相互绕着两者连线上某点做匀速圆周运的星体,叫做双星.双星中两颗子星相互绕着旋转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两恒星间的万有引力提图4-1供.由于引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两子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是相等的,因两子星绕着连线上的一点做圆周运动,所以它们的运动周期是相等的,角速度也是相等的,线速度与两子星的轨道半径成正比.(三)运用力学规律研究卫星问题的思维基础:①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 9.46×1012千米 ②认为星球质量分布均匀,密度M V ρ=,球体体积343V R π=,表面积24S R π=③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约365天,折合 8760 小时),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

④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是一个月(约28天,折合672小时;实际是27.3天)⑤围绕地球运行飞船内的物体,受重力,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⑥发射卫星时,火箭要克服地球引力做功。

由于地球周围存在稀薄的大气,卫星在运行过程中要受到空气阻力,动能要变小,速率要变小,轨道要降低,即半径变小。

⑦视天体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都是来自万有引力, 即v m T mr mr r v m ma r Mm G g m ωπω======'222224向应用时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

⑧天体质量M、密度ρ的估算:测出卫星围绕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和周期T, 由r T m r Mm G 222⎪⎭⎫ ⎝⎛=π得:2324GT r M π=,3233R GT r V M πρ==(当卫星绕天体表面运动时,ρ=3π/GT2)⑨发射同步通讯卫星一般都要采用变轨道发射的方法:点火,卫星进入停泊轨道(圆形轨道,高度200—300km ),当卫星穿过赤道平面时,点火,卫星进入转移轨道(椭圆轨道),当卫星达到远地点时,点火,进入静止轨道(同步轨道)。

如图4-2所示。

⑩明确三个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7.9千米/秒;(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11.2千米/秒;(卫星挣脱地球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16.7千米/秒。

(卫星挣脱太阳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人造卫星在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是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的,但是发射高度大的卫星克服地球的引力做功多,所以将卫星发射到离地球远的轨道,在地面上的发射速度就越大。

三、运用力学规律研究卫星问题的基本要点1、必须区别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不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均是椭圆,太阳处在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公共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之间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总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若用r 表示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用T 表示行星的公转周期,则有k=r3/T2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图4-2开普勒总结了第谷对天体精确观测的记录,经过辛勤地整理和计算,归纳出行星绕太阳运行的三条基本规律。

开普勒定律只涉及运动学、几何学方面的内容。

开普勒定律为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此三定律也是星球之间万有引力作用的必然结果。

(2)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是:F=221 r mmG,(G=6.67×10-11牛顿·米2/千克2,叫作万有引力恒量)。

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严格来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大小时公式也近似适用,但此时它们间距离r应为两物体质心间距离。

(3)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根据行星绕太阳(或恒星)运动的宇宙现象推知行星所需要的向心力必然是由太阳对行星的万有引力提供,进而运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推导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是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论基础。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从轨道形状、运动速度、转动周期、轨道半径等方面描述、揭示了行星绕太阳(或恒星)运动的宇宙现象,表明了天体运动运动学特征和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是从行星转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来源与本质上揭示了行星与太阳(或恒星)以及宇宙万物间的引力关系,描述的是行星运动的动力学特征与规律。

2、必须区别开普勒第三行星定律中的常量K与万有引力定律中常量G的不同(1)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常量K: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常量K= r3/T2,对于行星与太阳的天体系统而言,常量K仅与太阳的质量有关而与行星的质量无关。

此规律对于其它的由‘中心天体’与‘环绕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同样适用。

常量K仅由‘中心天体’的质量决定而与‘环绕天体’的质量无关。

‘中心天体’相同的天体系统中的常量K相同,‘中心天体’不同的天体系统的常量K也不同。

“K= r3/T2=常量”的伟大意义在于启发牛顿总结、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常量G: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常量G是由万有引力定律F=221 r mmG变形求出的,G=F r2/m1m2,数值是G=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