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新人教版2
2024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教材内容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重要课文,选自清 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
教材定位
本文作为一部古典名著的节选,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通过学习本文,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风貌和人情世 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4
学情分析及预期目标
学情分析
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朴实、善良、机智。
贾母等人物形象
与刘姥姥形成鲜明对比的贵族阶层人物特点。
人物塑造手法
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10
情节发展与高潮部分剖析
2024/2/2
情节梳理
01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主要情节。
高潮部分分析
02
深入剖析文中的高潮部分,如刘姥姥在宴会上的表现等。
14
修辞手法鉴赏及模仿创作
01
02
03
修辞手法
本课涉及多种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并 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2024/2/2
鉴赏
通过对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进行赏析,引导学生体会 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巧妙 之处。
模仿创作
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修 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22
05
练习题设计与解题策略分享
2024/2/2
23
针对性练习题类型选择
01
02
03
04
填空题
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汇、短语 、句子等进行挖空,考查学生 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选择题
设计针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 、情节发展等方面的选择题, 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简答题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24刘姥姥进大观园》优质课教学设计_2

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目标】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整体感知,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3.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把握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了解,探究本文的主题。
5.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枉凝眉》)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里的歌曲吗?1.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2.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刘姥姥进大观园》)二、整体感知1. 速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 梳理小说的情节并板书开端:设局取笑高潮:博取众笑结局:实情相告三、细读探究1.刘姥姥进大观园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的导演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2. 鸳鸯和凤姐是如何捉弄刘姥姥的?3. 赏析有关刘姥姥的言谈举止的句子,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1)引入微课教学: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复习巩固方法(2)自由读文,交流讨论。
(3)总结概括刘姥姥形象。
(4)师: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她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
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去迎合大家的取乐之需,以便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议一议:面对这样一个的老妇人,难道我们就只是觉得她可笑?你有何感想?你想对她说什么?或者是她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谁?播放视频,结合背景,进一步理解刘姥姥的可悲可敬之处。
四、主题探究1.凤姐、鸳鸯为什么偏偏选择刘姥姥成为这出“笑”剧的主角?2.你如何看待这场“笑”剧?3.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塑造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形象;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3篇)

第1篇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2.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 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2.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 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教学难点:1. 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2. 理解作者通过刘姥姥所表达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 介绍刘姥姥的背景故事,引出课题《刘姥姥进大观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讨论,梳理课文结构,总结主要内容。
三、分析人物形象1. 通过刘姥姥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分析她的性格特点。
2. 小组讨论,分享对刘姥姥性格特点的理解。
3. 教师点评,总结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机智、幽默、善良、淳朴。
四、品味语言1. 选取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特色。
2. 学生朗读,体会刘姥姥语言的幽默风趣。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刘姥姥性格特点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述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析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二、分析作者用意1.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2. 小组讨论,分享对作者用意的理解。
3. 教师点评,总结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批判封建礼教的虚伪。
三、拓展延伸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以及对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
2. 鼓励学生阅读《红楼梦》原著,进一步了解这部经典名著。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设计及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设计及导学案(无答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一、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疏通字词,了解文意;初步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通过个性鲜明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②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本文的结构内容,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奢侈与腐朽,体会作者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同情。
学习重点:疏通文意,了解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学法指导:利用信息化技术希沃白板实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自带一本《红楼梦》进入课堂。
有一部书,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几百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风靡,几代人为之赞叹,甚至专门成立了研究学会,这就是《红楼梦》。
书中有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通过作者的妙笔,她却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她看似与贾府毫不相干,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用她的视野见证了贾家的荣辱兴衰,她就是刘姥姥。
今天,让我们随着曹雪芹的妙笔,看一看刘姥姥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9/ 1.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设计及导学案(无答案)场怎样的好戏。
(二)助学资讯:借助希沃白板可以做名著解读的网页链接,这样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的不同层次的内容。
1.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
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2.作品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描述,展示了贾府的奢华与腐败,以及封建社会的阶级差异。
课文以刘姥姥的视角,描绘了她在大观园中的所见所闻,使读者对贾府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学生对封建社会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社会的阶级差异,体会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难点:对封建社会的理解,以及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课文翻译和注释,以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参考。
3.准备相关练习题,以便在巩固环节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贾府的大观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刘姥姥进大观园》第2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3.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红楼梦》其他故事。
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对刘姥姥等人的形象有了初步认识。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剩下的部分,接触到更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看看作者是如何巧妙刻画他们的。
二、合作探究(一)欣赏“笑”剧。
上节课咱们讲过,刘姥姥进大观园后,凤姐和鸳鸯等人导了一场“笑”剧,以捉弄刘姥姥,那么刘姥姥又是怎么配合演出这场这场“笑”剧的呢?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
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闹”“撮”写出了刘姥姥使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夹鸽子蛋时的窘态;“伸”字突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滑”和“滚”两字写出了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
总之,这些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可笑而又憨态可掬的神态,突出了刘姥姥的朴素、小心翼翼、怯懦的性格特点。
(二)赏析“笑”态。
1.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她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笑又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贾母笑得眼泪流了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刘姥姥进大观园》优质课教案_9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阅读24.刘姥姥进大观园》优质课教案_9《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所选教材均为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峰,而《红楼梦》则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第40回,主要写凤姐和鸳鸯为了取悦贾母,合谋让刘姥姥在吃饭时出洋相,导演了一场独具情态的“笑剧”。
虽是节选,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刘姥姥的形象鲜明,众人的笑也是各具情态,充分体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读来栩栩如生。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与名著阅读体验,大部分同学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词汇,能够独立完成大部头名著的阅读;同时,对欣赏文学名著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与能力,能够结合工具书扫清基础知识障碍。
学生通过观看影视剧,对故事情节大多有所了解。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了解处于较为浅层的阶段,对《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深刻的思想内涵了解不够深入。
二、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重点难点1.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品味众人各具形态的笑。
2.通过节选部分的学习,了解《红楼梦》,加深对传统名著的热爱。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策略1.情景导入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视频《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让学生讲述所知道的有关《红楼梦》及曹雪芹的其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分析讨论法。
对课文中不易理解的问题,以及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先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进行、提示、点评、明确,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六、教学过程(一)预习结合“基础训练”的自主预习,搜集关于《红楼梦》及曹雪芹的相关资料。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学案例

在讲授新知的过程中,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概括课文内容:为学生梳理课文的情节,讲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背景,介绍主要人物关系。
2.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刘姥姥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分析她的形象特点,以及她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互动。
3.环境描写讲解:详细讲解大观园的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中的美景描绘。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作为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了曹雪芹先生精湛的写作技巧。本案例旨在通过对该课文的深入剖析,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并结合实际生活,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体会作品背后的深刻寓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仅了解《红楼梦》这一文学巨著,还能深入体会刘姥姥这一角色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基本内容,了解《红楼梦》的背景知识,认识刘姥姥这一角色的形象特点。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情节安排,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掌握并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领略作者曹雪芹的写作风格。
4.能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对课文进行深入剖析,提炼出作品的主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经典文学作品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相关影视片段、展示图片等,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观园之中,与刘姥姥一同经历她的奇遇。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教学想象】《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四篇文章都是从明清小说中节选的精彩片段,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抽象鲜明,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刘姥姥进大观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的生活,经过自主、合作探求的学习方式,引导先生了解白话小说的魅力和艺术特点以加深先生对我国传统名著的热爱,丰富先生的人生体验。
【核心素养】言语建构与运用1.经过人物个性化的言语、动作品析人物抽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文明传承与理解1.理解节选部分在整部《红楼梦》中的作用;2.经过学习本文,加深对我国传统名著的热爱。
思想发展与提升1.疏通文意,概括次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 学习经过人物的言语、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走进名著,进步先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认识浏览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浏览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读懂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全体把握人物抽象。
2.学习经过人物的言语、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祖国言语文字的热爱之情,进步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分析刘姥姥人物抽象。
2.品味众人各具情态的“笑”。
【教学难点】1.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抽象的特点。
2.领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意图。
【教法学法】1.情景导入法。
2.分析讨论法。
【自主预习材料链接】:1.作者链接: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24刘姥姥进大观园》赛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24刘姥姥进大观园》赛课教案_024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节选部分的学习,了解《红楼梦》,加深对传统名著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1.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2.通过学习课文,加深对传统名著的热爱和内涵的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四大名著之《红楼梦》。
邀请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来打开今天的课堂。
猜猜她是谁?积年老寡妇、膝下无儿女、家中极贫寒,薄田度时日,贾家远房亲。
——刘姥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曾有这样一段话。
刘姥姥道:“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
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投奔了你老来。
”--求救济得了20两白银,支撑一家度过艰难时期。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走进大观园时又说道刘姥姥道:“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
这是头一茬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表感激意外受到贾老太太喜爱,得以游览大观园。
跟随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走进大观园,我们会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呢?二、活动一:走进大观园默读课文,请你用下面这个句式回答。
我看到一个_____的刘姥姥进入了一个_____的大观园。
【预设】寒酸阔气粗俗典雅贫穷奢华美轮美奂【我说】这样一个粗俗的刘姥姥,却点亮了端庄典雅的大观园,让这里笑声不断。
三、活动二:探讨“笑”全文总共多少“笑”字,看谁找得多?全文写了很多次笑,尤其是第七段,晓翠堂用餐,更是集中写了众人各具情态的笑。
1.晓翠堂用餐时,你能读懂他们的笑吗?(指令语)齐读第七段。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九年级语文刘姥姥进大观园 (2)优秀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蓼溆、肏攮、敁敠〞等字词的读音,以及“篾片、调停、撮弄、不伏手、促狭鬼〞等词语的含义,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了解作者及《红楼梦》相关文学常识。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了解文意,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2.整体感知本文的结构内容。
3.学习借鉴刻画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其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借鉴刻画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其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插播视频《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根据教学需要可适当截取〕通过视频我们对本文的故事和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通过刘姥姥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她的性格特点。
二、课前预习1. 背景资料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2.知识链接《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红楼梦》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楼梦》那样富有冲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刘姥姥进大观园》优质课教案_2

个性解读赏文字奇观,游园惊梦悟才子悲心——《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认读并积累课后“读读写写”中发怔、筵席等重点字词;2.能抓住刘姥姥的“游踪”这一线索,梳理情节,说出刘姥姥的所见所闻;3.能根据具体细节分析、评论人物形象,体会曹雪芹高妙的写人艺术;4.能结合整本《红楼梦》,明确刘姥姥这一人物在全书中的作用,初步了解曹雪芹人生无常、悲天悯人的思想情怀,并对此发表自己的感想。
二、教学重难点1.能顺着“游踪”一线,说出刘姥姥在大观园中的见闻,明确文中重要情节;2.能结合全书,明确刘姥姥这一人物穿针引线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创作苦心。
三、教学过程1.趣味导入;带领学生齐读课题,引出“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开眼界”这一歇后语,让学生结合生活,展开联想。
2.作品介绍:明确这一歇后语出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
3.内容铺垫:依据《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和第十七回《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介绍“刘姥姥”和“大观园”的相关内容。
4.整体感知:请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进行圈点勾画和批注,找出令刘姥姥大开眼界的内容。
过程中注重读赏结合。
(1)气派的家具:“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威武”;(2)开阔的园林:“远远看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船”;(3)精致的用具:“摄丝戗金五彩大盒子”“乌木三镶银箸”“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等。
请学生参考注释,发挥想象,任选其中一种进行描绘;(4)讲究的礼仪:“先有丫鬟挨人递了茶”“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等)补充阅读《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贾府众女眷饮食场景,加深对贾家尊卑分明、长幼有序、行事大方、礼节考究的印象。
5.个性解读:请学生深入阅读并依据自己的阅读成果,替换歇后语中的后半部分,即将“刘姥姥进大观园——”补充完整。
(1)刘姥姥进大观园——笑相百出(读赏结合,分析刘姥姥性格——幽默、智慧、世故、善忍、朴实等,明确刘姥姥在过程中的“表演成分”)①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②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刘姥姥进大观园 精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4 刘姥姥进大观园精品教案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林黛玉笑但又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
3.“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这里只言片语写了迎春,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迎春怎样的特点?此处点到迎春,卻未描绘其情态,作者运用了“不写之写”的手法,“不写”她的笑,正是“写”了她那独特的性格─懦弱、麻木,感情不外露。
4.“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一句可以看出凤姐、鸳鸯有着怎样的特点?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5.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这句话可以看出刘姥姥怎样的性格特点?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作者利用几个细节塑造出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
6.“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
”这句描写宝玉的“笑”表现了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把握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记叙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被凤姐和鸳鸯设局取笑一事,表现了刘姥姥幽默风趣、乡土味浓厚而又富有草根智慧的乡下人本色,侧面突出了贾府的奢华,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等级的森严。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精彩的细节描写。
课文主要描写了刘姥姥在席间被取笑的情景,重点刻画了人物各具情态的笑,如“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等。
这些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人物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2.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在贾府,刘姥姥是众人的开心果,文中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她的形象。
“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24*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红楼梦》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语及含意。
3.体会文章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创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1.疏通字词,了解文意,明确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2.结合重点词语的理解,推测人物性格,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了解不同人物“笑”的特点,推测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与贾府的渊源还得从他的女婿王狗儿说起。
王狗儿的祖上曾是一个小小的京官,与王夫人的父亲认识,又因同是姓王,借着“一处做官”的机缘便“连了宗”成了“本家”。
后来偏偏这王狗儿家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
到了年冬岁末,王狗儿家无以为计,“顾头顾不得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这个关系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可以说是旗开得胜。
不仅见到了荣国府的“总理大臣”王熙凤,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一下子使这个庄户人家度过了难关。
第二次进荣国府,刘姥姥本是想报答贾府,她把菜园里摘得头一遭的新鲜瓜果菜蔬的尖儿送到贾府,没想到这次刘姥姥拜见了贾府的“元首”贾母,真是大开了眼界,但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她都闹出了哪些笑话。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家族祖孙三代四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来年。
因此,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刘姥姥进大观园》优质课教案_11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读懂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2、整体把握人物形象,了解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3、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了解文中是如何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1了解文意,概括内容2.品读细节描写的语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2.分析各具情态的,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教学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巨著中,有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她看似与贾府毫不相干,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用她的视野见证了贾家的荣辱兴衰,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生:刘姥姥)今天,让我们随着曹雪芹的妙笔,看一看刘姥姥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场怎样的好戏。
二、新课探究:(一)简介曹雪芹和《红楼梦》观看视频动画,然后回答问题,师进行精炼总结。
(二)检查预习:1、(课件出示)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简单说说刘姥姥的人物背景和三次进大观园的内容:婿姓王,小名狗儿,祖上曾在京作小官,与王夫人之父连宗,此事只有“王夫人与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知有此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狗儿祖父只有一个儿子,已故。
狗儿的父亲也只有狗儿一个儿子,因家业萧条,搬回原乡住。
狗儿与嫡妻刘氏生有一子一女,刘氏便是刘姥姥的女儿了。
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有一女,女婿将刘姥姥接了来一起住,帮带带孩子。
刘姥姥老来有所依靠,“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一进: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
到了年冬岁末,狗儿家生活艰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王夫人家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
二进: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去谢恩。
见识到大户人家的吃穿行等事宜,课文所选即是二进大观园内容。
三进:刘姥姥得知贾府被抄,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带着巧姐到乡下。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24刘姥姥进大观园》优课获奖教案_0

《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欣赏各人的笑态,品析人物。
教学中、难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观笑剧,导入新课1.观看影片片段,说说影片中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温馨提示:可以从人、物、声、色、形等方面畅所欲言)2.学生畅所欲言观影感受。
3.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课要求。
二、故事背景介绍关于刘姥姥、大观园1.刘姥姥,无儿,只有一女,女婿王狗儿接其同住。
前后三次进入大观园。
某年冬天(时年七十五岁),家境窘迫,难度年关,便到远亲贾府去拜访,希望得到周济,后来得到了二十两银子。
秋天,带上瓜果蔬菜回访报恩。
贾府败落后,看望王熙凤,让巧姐儿(王熙凤之女)乔装逃到她家,逃过被卖之劫。
2.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正月初一生,故名“元春”,比贾宝玉大十多岁,贾母孙女,家政之女,贾宝玉之姐,十几岁入宫,二十多岁被封为“元德妃”,贾府通称“娘娘”)省亲而修建的,元春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恩思义"。
元宵省亲后,元春命宝玉和诸钗入园居住。
它不仅是红楼人物活动的艺术舞台,也是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总结当时江南园林和帝王苑囿创作出来的园林艺术瑰宝。
三、品笑料析人物1.小组合作交流:找出文中对刘姥姥的细节描写,用波浪线画出,并分析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2. 重点分析(1)、动作描写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2)、语言描写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3.刘姥姥角色模拟表演。
4.小结归纳: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方法点拨:关键处驻足,细微处品味。
关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在情境下的语言等做到一画二析5.学以致用:完成课堂练习,通过细节描写,试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上册 第六单元 24 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案(表格式)

学生根据示例继续分析:
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笑又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
作为社会底层的农家老妇刘姥姥,来到贵族贾家,与上流社会的贾母、王熙凤等人一起用餐,在王熙凤等人的安排下,闹出了许多笑话。
学生分析:
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导演的。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品味情感
1、分析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2、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笑有何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3、本文是如何运动场面描写,展示人物个性差异的
4、作者出神入化的描写功力对我们的作文有何启示
5、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组织学生精读课文,进一步探究以下问题:
1、结合刘姥姥的言谈举止,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总结: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她扯下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
2、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难忘印象。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性格特点?
开端:凤姐、鸳鸯设局取笑
发展及高潮:刘姥姥上演“笑剧”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总结:要善于观察周围人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详略的安排要根据表达的中心确定。
课堂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她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笑又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吃早饭时,在秋爽斋,凤姐、鸳鸯设局取笑刘姥姥,酒席间刘姥姥上演“笑”剧.
2.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1)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
(2)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
(3)刘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凤姐、鸳鸯等人以实情相告.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一、欣赏“笑”剧.
1.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文
章
主
旨
曹雪芹是带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来写这场“笑”剧的呢?他想借刘姥姥的眼,传达给我们什么信息?
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同情、尊敬的眼光来描写刘姥姥这位市井小民的;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豪奢进行了深重的谴责.这场“笑”剧,留给我们的是些许沉重和更深的思考.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2.作品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导演的.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开涮,取笑.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三、品析“笑”料
勾画出文中对刘姥姥的描写,分析刘姥姥在这场笑剧中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1)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强的过他.”……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24.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疏通字词,了解文意;初步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通过个性鲜明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本文的结构内容,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奢侈与腐朽,体会作者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同情.
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贾母笑得眼泪流了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
2.描写这些“笑”态有什么作用?
众人的笑各具情态,惟妙惟肖,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巧妙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特征和体质特点.描绘了一幅封建规范森严,长幼尊卑有序的封建社会的透视图,也从侧面表现了刘姥姥演技的高超.
“闹”“撮”写出了刘姥姥使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夹鸽子蛋时的窘态;“伸”字突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滑”和“滚”两字写出了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总之,这些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可笑而又憨态可掬的神态,突出了刘姥姥的朴素、小心翼翼、怯懦的性格特点.
(2)“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3)“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4)“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刘姥姥是一个淳朴、实在、风趣幽默,而又大智若愚的人物.她似乎粗直,却绝不鲁莽;似乎无知,却绝不低能;她贫穷,却毫不羡慕富贵;也颇有心机,但不邪佞.
学习
重点
疏通文意,了解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
难点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学法
指导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有一部书,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几百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风靡,几代人为之赞叹,甚至专门成立了研究学会,这就是《红楼梦》.书中有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通过作者的妙笔,她却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她视野见证了贾家的荣辱兴衰,她就是刘姥姥.今天,让我们随着曹雪芹的妙笔,看一看刘姥姥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场怎样的好戏.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蓼溆(liǎo xù)麈尾(zhǔ)戗金(qiàng)篾片(miè) 银箸(zhù)
砒霜(pī)调停(tiáo)撮弄(cuō) 发怔(zhèng)筵席(yán)
理解词语.
调停:安排,处理.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撮弄:戏弄.
发怔:发呆.
促狭:爱捉弄人.
三、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教
学
板
书
欣赏“笑”剧
刘姥姥进大观园 赏析“笑”态
曹雪芹 品析“笑”料
探究“笑”意
环节五
拓
展
延
伸
课外阅读书中与刘姥姥有关的其他章节,综合评价刘姥姥这一人物.
教学反思
用一课时指导阅读本文,有一定的难度,这必须建立在学生对《红楼梦》的相关情节有一定知识储备,而且对本文进行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因此,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课堂上,对学生又给予了点拨与指导.但即使这样,本节课仍显得时间仓促,部分学生“似懂非懂”.课后,还要通过完成相关练习及拓展阅读,进一步消化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