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新城建设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产业新城案例——以日本幕张、美国尔湾、加拿大温哥华为例

产业新城案例——以日本幕张、美国尔湾、加拿大温哥华为例

日本东京海滨幕张新都心
案例研究 案例分析
城市发展历程
——30年的发展历程,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会展、商务功能的引入,形成了综合新城
1973-1982 前期准备
1983-1990 起步阶段
1991-1997 发展阶段
阶段特征
日本东京海滨幕张新都心
1998至今 成熟阶段
主要表现
案例研究 案例分析
美国尔湾产业新城
案例研究 案例分析 城市发展历程
美国尔湾产业新城
案例研究 案例分析
总体布局
• 尔湾发展空间布局以尊重土地资源条件为前提,合理分布功能和开发强度。 • 由于尔湾占地规模较大,所以尔湾在规划初期依据地形地质和原有基础设施状况将地块分
成了沿海部分、峡谷部分以及山区三大部分进行规划。
由于洛杉矶的发展空间越来越有限,区域重心逐渐想歪转移。尔湾凭借良好的区位、交通与自然环境, 成为吸引人口和产业聚集的重要地区。 位置和规模: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以南五十公里处,属于橘郡管辖范围。占地8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7.5 万,就业岗位16.8万。 主要特点:城市均衡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便捷的交通、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 居住区:为区域就业以及周边人口提供居住,高强度开发为主 • 文化教育区:教育机构设施为主,共有3所大学、1所研究员以
及4所高中 • 公共开放区:以公园、体育以及开放空间为主
战略储备区
道路, 135.8, 27%
储备保留, 7.3, 1% 公共设施, 27.7, 5%
公园以及开放空 间, 107.5, 21%
• 相关产业的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成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总 部经济委特色、高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低环境影响的产业特征, 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口进入。

东京六本木新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东京六本木新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进展架构 中航苑周边物业因面对邻近道路,位居前门正街,具有较好的可视性,地产深具价 值。而街区内部物业目前缺乏良好的前门大街的方位,相对土地价值略低。我们的发 展策略是充分利用开放空间,为街区内部物业制造更多更显著质量更高的前门正街环 境,运用密度关系来塑造空间,优化完善开发和土地价值。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二、空间特征: 交通组织: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人行道线路 - 在地面层 中航苑地块将是一个适于步 行的和人行道良好的城市区 域,这对小街区特别有利。 地块将规划穿过街区的联结 点和总体的人行道平面.从 外面进入该区域的联结点将 会得到改善。
2,使时间成倍增长:一是通过建设 道路以削减甚至消退交通堵塞来缩短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六本木新城再开发打算的成功在于规划者有着开阔 的视野、独树一帜的品位与敏锐超群的潮流捕获力 量以及坚持不懈地努力和严谨的运营。凭借独特的 创意、完整而详实的企划和强大的执行力量,六本 木新城再开发打算提出了一个新的超大型都会复合 性休闲文化商业中心的生活圈提案,其规划包含了 一般市民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成为 另一种新的都市生活的形态指标。
〔目前该地块上建有办公楼、酒店、零售商 店和住宅楼〕
规模:占地10.8公顷,共含13个街区。〔紧 接市民中心〕
Urban design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二、空间特征: 空间构成:
由于在经济上和空间上既存在时机同时又有所限制,因此 总体进展架构将分为: 建筑裙楼、地上塔楼、和地下建筑空间、室外公共活动区。
地下人行道流线和商业街建 议在地下一层开发一个有生 气的,有自然通风和自然光 线的商业街, 连接中航苑地 块中心和主要的进展地块. 将来的开发应当连接到这个 体系使其更加有生气.

案例国外城市更新优秀案例集锦

案例国外城市更新优秀案例集锦

案例国外城市更新优秀案例集锦⽂章来源:匠⼯营国未来的道路并不是我们⽬前所看到的那种,但是未来的道路在于我们的思维,在于我们的思想,我们需要⾃⼰来创造未来的道路。

——沃尔特·迪斯尼沃尔特·迪斯尼这句话放在城市更新的规划上⼀样适⽤就好⽐城市更新之路所代表的重塑与创新不只限于眼前的拆迁和重建还渗透着⼀层对⼟地的尊重所谓城市更新,是⼀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以维护、整建、拆除等⽅式,使城市⼟地得以经济、合理地再利⽤,从⽽强化城市功能,提⾼⽣活品质,促进城市健全发展。

国外⼀些城市在这⽅⾯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并积累了⼀些成功案例这些案例对城市的更新具有借鉴意义毕尔巴鄂⼀座博物馆引领城市⾛向重⽣1991年,为城市复兴计,毕尔巴鄂市政府决定兴建⼀家现代艺术博物馆来发展旅游业,并邀请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设计了古根海姆博物馆。

博物馆建成后,在“古根海姆效应”下,毕尔巴鄂成功地从⼯业型经济转型到创造型经济,实现脱胎换⾻。

△古根海姆博物馆⾦丝雀码头航运不夜港到⾦融不夜城城市更新使⾦丝雀码头从⼀个河运枢纽转变为⾦融商务区,它的功能置换、⽔系重塑、⼤型开放空间和⽴体化城市建设,以及与其他地区形成的清晰的轴线关系都成为亮点。

△⾦丝雀码头柏林波茨坦⼴场荒芜之地到城市中⼼这⾥在⼆战前曾是繁荣的都市⽂化及交通中⼼,在⼆次⼤战中遭到严重毁坏,战后两条界墙之间的⽆⼈地带荒废多年,1990年两德统⼀后重新开发。

现在,这⼀带已经成为了柏林新⾯孔的代表地区。

在这⾥,摩登建筑群与古典城区交互辉映,令⼈⽿⽬⼀新。

由建筑师Helmut Jahn、景观设计师Peter Walker设计的索尼中⼼已经成为这⾥最吸⼈眼球的标志性建筑。

△柏林波茨坦⼴场汉堡港⼝新城传统码头的新⽣港⼝新城规划⾯积为1.57平⽅公⾥,总建筑⾯积为232万平⽅⽶,提供5800套住宅容纳1.2万⼈,提供4.5万个⼯作岗位。

东京六本木案例分析分解

东京六本木案例分析分解

六本木简介
六本木发展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后,六本木一带原本设有军事设施,被美军接收,此后附近逐渐开 设了为外国人而设的商店与饮食店。其后附近又开设了多间电视台,如朝日电视台等,加上外国使 馆的设置,六本木遂演变成酒吧、夜总会等夜店林立的繁华地区。
1960年代后半期开始,以外国人与较富裕的日本人为对象的迪斯科舞厅开始在六本 木开业,吸引不少外国人、艺能人与传媒工作者在此消遣。19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 高峰时期,迪斯科数目有数十家之多,但其后经济泡沫爆破,部分迪斯科结业。近年 来,由于特种行业的聚集,六本木一带的治安亦逐渐变坏。
六本木设计理念 关键字:新城中的公园
提到CBD,多数国人联想的画面必然是有多栋拔 地而起的高档写字楼。跟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的CBD 不同,这里不是办公大楼的天下,它的建筑设计更多 关注的是建筑使用者的感受。建成后的六本木新城保 留了水系和绿化,整合周边的公园和广场,规划中一 半以上区域作为开放式空间。 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六本木新城还规 划了大量公园和绿地。在开发之前,这个区域就是树 木丛生的绿色地带。大楼建成后,六本木新城仍然保 留了四成以上的绿地,当时建设时暂时移走的百年古 树,新楼落成后又移回原地。不止如此,开发商还修 建了一个江户时代武士庭园风格的毛利庭园,和一个 露天广场供人们休闲,后者也是众多明星举办活动的 地点。森大厦东侧的毛利庭园(Mohri Garden)是 一处日式造景庭园,为毛利藩宅邸遗址中庭园的复原 版。毛利庭园里的潺潺流水声、花草的芬芳、水池假 山和春天点点飘落的樱花,为高楼林立的东京提供了 一处民众在闹区中可以悠闲赏景的户外天地。
写字楼
公寓
森艺术中心:六本木综合开发项目的“文化都心”象征,位于六本木山森大厦49层至顶层,由美术馆、 展望台、会员俱乐部、会议论坛等组成,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巨大的文化综合体。 六本木新城的空中花园,从人的最基本生存需要出发,设置了稻田、蔬菜等田园风格的景观,强调了 可参与性,为大城市带来清新的田园景观。

典型案例日本城市综合体六本木新城研究分析

典型案例日本城市综合体六本木新城研究分析
10
谢谢!
都市发展的制约;
►城市建设思路——在都心周边的公共交通系统集中地区,积极推进副中心的开 发建设,作为分散都心机能的各类设施的建设用地并大力发展道路网及公共交通 配套;
►六本木定位——在城市新中心的规划中,六本木定位为文化智能之都,该项目 从业态规划建设、商家引入等多方面承接片区规划功能。
六本木建设过程中完美的承接了城市规划功能,通过电视台、艺术馆、美术馆、露天 剧院的引入突出了项目的文化内涵,并打造了当时日本最具智能化的森大厦。
3
项目开发理念——垂直城市实现“良性互动”
54层270米高的森 大楼
低矮拥堵的日本传统建筑
超高层住 宅
►垂直城市——创造一个“垂直”的 都市,将都市的生活流动线由横向改 为竖向,建设一个“垂直”的而不是 “水平”的都市,以改变人们以往的 居住与生活行为模式;
►实现良性互动——增加大楼的高度 来增加更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并缩 短办公室与居住区之间的距离,减少 人们的交通时间,提供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便利、舒 适、综合性的生活。
4
项目借鉴一 —— 空间组织实现“自由体验”人流 六本木新城露天 广场
汇聚人流动 自由体线验式
曲线
►洋流理论打造自由体验动线——该项目根据洋流理论设计符合“体验”需求的自由曲线,使人流自 然流动到项目各处,增强了逛街的趣味性; ►以广场打造“人群焦点”——在项目中心位置打造露天广场,表演世界级的艺术节目,充分吸引四 面八方的人流在此处汇聚,实现写字楼、酒店、住宅、商业中心的人群互动。
典型案例日本城市综合体六本木新城研究分析
1
项目开发背景 东京新宿
六本木 新城
中央 银座区
“城市再开发”——项目总体 量77万方,位于东京闹市区六 本木丁,是目前日本最大的城 市再开发(城中村改造)项目;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分析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分析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4)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六本木新城概述 (6)1. 六本木新城简介 (8)2. 六本木新城的发展历程 (8)3. 六本木新城的地理位置与交通优势 (9)4. 六本木新城的主要建筑与设施 (10)三、六本木新城的成功因素分析 (11)1. 独特的经营模式 (12)2. 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13)3. 丰富的文化与娱乐资源 (14)4. 高品质的建筑与设施 (16)5. 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营销策略 (17)四、六本木新城在行业中的地位与影响 (18)1. 对东京市的经济贡献 (19)2. 对日本房地产市场的启示 (20)3. 对全球商业地产市场的借鉴意义 (22)五、六本木新城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23)1. 面临的挑战 (25)2. 发展战略调整 (26)3. 未来展望 (27)六、结论 (28)1. 研究总结 (2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0)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全面分析东京六本木新城的案例,包括其规划背景、设计理念、实施过程、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六本木新城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城市更新和规划项目提供参考。

这一部分将介绍东京六本木新城的规划背景,包括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区域特征以及规划前的状况等。

还将探讨当时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问题,如人口密度过高、基础设施落后等。

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六本木新城的设计理念,包括其规划目标、设计原则、空间布局以及功能性混合等。

还将探讨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融入当地文化和历史元素。

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六本木新城规划实施的整个过程,包括项目筹备、资金筹措、政策支持等方面。

还将重点关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本部分将分析六本木新城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包括房地产开发、商业活动、就业机会等方面。

居住区案例分析--日本幕张新城

居住区案例分析--日本幕张新城

●都市侧
由办公地区的超高 层建筑群形成连续的 新都心的天际线
●城中心
既是成为居住区 核心的文化设施、 同时作为城市中心, 形成具有标识性的 市中心
●内城
由带中庭的围合 式住宅单体形成连 续的沿街景观、形 成热闹的、欢快的 市中心
●河边
是沿河的地区, 形成清静的、很舒 展的居住区
● 城中心
・形成居民・来访者的活动中心,并形成能 够成为沿街景观据点的中心设施区域 ・形成以街道交叉口空间为中心的象征性空 间
• 居住区规划设计图
• 规划形象图(1990.10 控制性详细规划)
街区的立面造型设计指针
・既要满足高密度设计、又要达到形成宜人尺度的沿街立面,住宅单体形式采用了 多层围合型单体。
・为了形成更加亲近的街道空间,在超高层・高层街区,把一部分单体沿街布置。 ・将居住区划分为适当的组团,形成一定规模的、有领域性的街坊。 ・为了形成热闹的街坊,在主要的沿街型住宅的1、2层布置商业・办公等设施。
整师
提助
提助
案言
案言
公共设施 住宅设计师 委托 住宅开发商
设计师
各街区2名以上
①规划造 型会议
主要是幕张海滨设施规划与造型 的调整,为了创造出都市造型上 优秀的有魅力的街坊所做的探 讨·调整工作。
最終的な都市デザインの承認など の作業が行なわれている。
项目规划调整委员 (渡辺定夫・蓑原 敬)、规划设计调整 师(7名)、企业厅 地区治理部长、都 市部技官、千叶市 城市局长
由沿街型住宅形成街 坊结构
沿街型住宅: ・为宜人尺度的、由连续的 单体形成沿街 立面 ・在建筑下层部布置 商业办公设施,形成街坊 热闹气氛的住宅单体 ・设计联拱廊等,形成舒适 步行环境的住宅单体

国外新城建设案例分析

国外新城建设案例分析

作为空间组织中心的RER车站
居住组团
外围的生产企业
林荫步道
水景和绿化
3.新城分区建设:
马恩拉瓦莱新城的4个城市分区分别建于不同历史时期,反映 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马恩拉瓦莱新城的组成
马恩拉瓦莱新城的4个城市分区及其人口增长变化(单位:万人)
实际人口 城市分区 (由西向东) 巴黎之门 莫比埃谷 比西谷 欧洲谷 合计 相关市镇 (个) 3 6 12 5 26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21 38 61 32 152 1975年 6.12 1.57 2.40 0.25 10.34 1982年 7.44 4.70 2.74 0.33 15.22 1990年 9.06 7.90 3.62 0.52 21.10 1999年 9.97 8.51 4.98 1.19 24.65 规划人口 2006年 10.66 8.66 7.42 4.05 30.70
3). 平衡与多样化 (Balance and variety):
创造各种就业机会,建设多样化的住房,提供一切必要 的服务以平衡各种人的需求。
4). 创造吸引人的城市 (The creation of an attractive city):
通过多样化的环境设施建设创造吸引人的生活方式,使 城市生活散发出生气蓬勃的活力。
比西谷分区平面
比西圣乔治新区是依托原有市镇中心发展起来的,主要职 能是接纳以知识经济生产为特征的新型企业,以适应20世纪80 年代以来巴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向后工业化过渡的新趋势,目 前已形成住宅、商务办公和产业开发等几大功能分区。新区的 规划设计 “以RER车站为核心组织各种功能空间”的布局原则, 同时又表现出与早期城市组团不同的设计风格:
新城以北的马恩河
新城以南的森林

案例分享可以看见未来的城市:日本柏叶新城SmartCity

案例分享可以看见未来的城市:日本柏叶新城SmartCity

案例分享可以看见未来的城市:⽇本柏叶新城SmartCity在距离东京都中⼼地区不远的地⽅,就是被绿⾊环抱的柏叶地区。

三井与柏叶之间持续了140年以上的交往历史,其起源可追溯到动荡的明治维新时代。

下⾯,我们将从地区的历史和地理⾓度出发,为您介绍柏叶地区的城市概要以及与三井不动产之间的渊源。

⽆论是今天还是将来,两者将共同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柏叶地区所在的下总台地,⾃古以来就以盛产马匹⽽闻名于世。

从江户时代到幕末时代,这⾥就⼀直作为幕府直辖的牧场⽽被⽤于放养马匹。

⽽现在的柏叶地区,就是幕府牧场之⼀的「⼩⾦牧」的⼀部分。

到了明治时期,政府关闭了「⼩⾦牧」牧场,开始了开垦定居事业。

⽽这⼀事业的核⼼⼈物,正是当时的三井家总领,也就是第⼋代三井⼋郎右卫门⾼福。

⾼福出任开垦公司总指挥⼀职,为地区开发、创⽴学校、建造神社等事业提供了⼤⼒⽀持。

此后,千叶县根据开垦地区定居的先后顺序,在地名中冠以数字,柏市⾄今仍保留了第四的「丰四季」和第⼗的「⼗余⼆」等地名。

朝鲜战争终战后不久,美国空军在现在的东京⼤学、千叶⼤学两所⼤学的校区以及县⽴柏叶公园附近的188公顷的⼟地上建造了⼀所通讯基地。

在进⼊⾼速经济增长时期的昭和1961年,三井不动产在这⾥建造的「柏⾼尔夫俱乐部」正式开业。

在到2001年关闭为⽌的40年岁⽉⾥,这⾥作为⼀家名门俱乐部,⽽受到了众多⾼尔夫球爱好者的青睐。

此外,美国政府于1979年将空军通信基地所在的⼟地全部归还⽇本,这⾥也作为⼀座崭新的城市⽽迎来了新的开始。

根据柏市的城市建设规划要求,柏叶地区⾃2000年起开始着⼿⾯积达273公顷的规划改造事业。

随着 2005年筑波EXPRESS的开通,柏叶学园站投⼊运营,不仅提⾼了便利性,更使柏叶地区迎来了⼀个新的时代。

2008年发表了由千叶县、柏市、东京⼤学、千叶⼤学共同参加的「柏叶国际学园城构想」计划,作为下⼀代试点城市⽽受到了⼴泛关注。

通过「官·民·学」合作,作为下⼀代都市的试点项⽬,转变为⼀座开展着各种学术性实验的最领先的都市。

最新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解析

最新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解析

案例解析——东京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 in Tokyo)一、概况日本东京是个临海城市,环抱东京湾,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东京的规模也逐步扩大,高密度的人口带动了交通网络的建设,地下铁、电车等各种公共交通发展迅速。

东京地铁站覆盖密度非常高,几乎每个路口都是都有地铁口,大部分商场都与地铁连通,完善的轨道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二、基地区位六本木新城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六本木,毗邻新桥、虎门的商业街,霞关的政府机关街道,青山、赤坂的商业街,历时17年兴建而成,是集住宅、办公、酒店、商业设施等诸多要素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六本木新城项目地块面积约为11.6公顷,场地用地面积约为84000㎡,并且基地所处位置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有四条轨道交通在此通过,分别是首都高速4号新宿线、首都高速3号涉谷线、首都高速2号目黑线、首都高速都心环线,此外还有多条公交线路穿过。

三、基地历史1.江户时代在江户时代,此地区有六个皆有“木”姓氏的家族在此建房居住,分别为:青木氏、一柳氏、上杉氏、片桐氏、朽木氏以及高木氏。

因此将此地命名为“六本木”,六本木地区在江户时期是诸侯官邸聚集的区域。

2.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之后,六本木附近开设了为外国人而设的酒店与饮食店,其后又开设了多间电视台,加上外国使馆的设置,六本木逐渐演变成为酒吧、夜总会等设施的繁华地区。

3.60年代、80年代1960年代后半期开始,以外国人与较富裕的日本人为对象的舞厅在六本木开业,吸引更多人来此,80年代后期,各式最新潮流的商店、舞厅等在这里接连开张,日本人与外国人都相聚于此。

4.90年代至今90年代后期,为了对城市进行更新,让老区重获活力,东京政府将六本木地区定位“城市改建示范区域”,同时发表六本木项目改造方案,2000年,六本木地区正式开始动工建设,并更名为“六本木新城”,03年竣工,正式对外开放,形成东京市中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四、项目总体规划六本木新城由三个区域构成:A区、B区、C区。

日本东京六本木城市综合体案例调研分析

日本东京六本木城市综合体案例调研分析
以便利的交通为基础,六本木依据综合的理念把商铺、餐饮、和一些服务设施 交错搭配在一个像大咖啡馆的公共空间里,所有店铺都对外开放,这样提供了 时间高效性的混搭组合不仅便利了在此居住和办公的人们也吸引了东京其他地
区的人流, 使该地区空间因店铺和人流之间的高互动性,便利性而充满活力 和聚合力,
国外城市综合体案例—东京六本木
通过连廊把步行路线与新建的时针区域连接起来,满足了易达性;通 过努力追求立面变化和创造出不同“意境”的空间,实现了空间既独 立分层又高效集成复合,从而使顾客不断的产生好奇心,使六本木成 为人们的想往之地,达到减轻疲劳和尽可能地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的 目的。通过人工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高度融合,让高密度建筑群与 庭院、公园和广场并存不仅;通过自然延展的环形路把“六本木新城” 各个功能空间有机联合,为来访者带来了美好的步行体验。
六本木案例启示----经营之道
六本木新城具有全年的营销推广计划,提前公布下月的活动计划,吸引公众参 与; 开展大手笔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东京电影节的另外一个主要会场. 邀请名人前来 包括政要和日本皇室成员来访,制造轰动事件。 与旅游业合作。六本木设计新城在设计之初就周密进行市场调研。利用新城的 空中 庭院优势,专门安排学生修学旅行。将六本木新城列入东京旅游手册 中,各个旅行社将六本木新城列为重要旅游景点。每年200多万香港与台湾 游客都要参观六本木新城,因此中国口味的餐馆也较多。正如东京观光财团在 时尚东京旅游手册所说,六本木新城正在成为东京旅游最后目的地。 接待参观考察团。六本木新城管理公司对外接待参观团,需要提前预约,预定 会议室并提前确定时间,参观团需要支付会议室费用何讲师费用,带领参观商 业设施,讲解开发过程。

• • • • • • • • • • • • • • ■东京六本木新城是东京著名的购物 中心和旅游中心该项目在2003年 4月开业,目前已经成为外地游客到 了东京必到的综合商业设施坐地铁日 比谷线直接到达六本木站就到达六本 木新城。17年的坚韧精神,就是坚持 不懈的努力 。 ■区从事城市开发事业, 上海国际森茂大厦是其在海外进行正 式投资的重要项目之一。森大厦在上 海进行第二个项目──世界最高的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的建设。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分析(光合理想)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分析(光合理想)

二、空间组成— — 3.办公楼(森大厦— — 新城的主体建筑)
Ø六本木新城以办公大楼森大厦(MoriTower)为中心,约有2万人在此工作,平均每天出入的人数达10万人
二、空间组成— — 3.办公楼(森大厦— — 新城的主体建筑)
总建筑面积 高度 层数
基础信息
38.01万平方米 238.05米(最高点) 地上54层,地下6层
论坛 ——「学术中心49」「学术中心40」
第49层是以最大可容纳约500人的会议厅为首的会议中心。 第40层可以举行1,000人规模之讲座与宴会。
六本木图书馆— —
24小时会员制的「都心书斋」。直抵天花板的6米高耸书架收藏着 可以称作人类智慧遗产之书籍。
研究网络— —
作为学术中心的研究部门,促进响应社会需求之委托研究。
总体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居住者 与游客的多种需求,这使得六本木 新城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受关注的新 兴都市规划区之一
二、空间组成— — 1.交通和停车体系
顾客可以乘坐地铁、公共汽车,也可以开车前来,总体停车位2762 辆,共计12个停车场,方便顾客寻找方便的地方就近停车。
六本木新城设有摩托车与自行车停车位置,其中自行车免费。地铁 直接连通六本木新城B1F。
万游客;此后不到2年的时间,六本木新城已经成为日本东京著名的购物中心和旅游 国立美术馆
中心,成为日本及海外游客的必访之地。 六本木新城
东京中城
朝日电视台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六本木地区位于东京都中心港区,距离皇宫0.5公里

外国日本东京中城MIDTOWN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ppt课件

外国日本东京中城MIDTOWN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ppt课件

开发理念
三井不动产确立了 "Diversity","Hospitality","On the green" 这三个开发理念,“日本的价值”的开发愿景,
多样性DiversityLook for birds
in
A传统园林 B主题商业 C文化艺术、 D酒店公寓 E商务办公
A
B C
ED
三得利美术馆
中城东楼公寓
投资规模:由6家开发商投资3700亿日元(34 亿美元)
设计公司:设计总指挥是SOM,设计主创是日建设计, 景观设计是EDAW Inc,商业设施设计是 Communication Arts Inc和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地标建筑:‘中城大厦’(Midtown Tower)是一座地 下5层、地上54层的摩天大楼,高度为248米,超越了六 本木新城森大厦(森タワー)和东京都厅舍成为东京都内 最高的建筑物。
功能设施:东京中城内设有饭店、住宅、办公室、商业 与文化空间、医院、公园等多种设施。
入驻企业:许多企业都将总部迁往东京中城,包括 USEN、日本雅虎、富士软片、富士全录、Goodwill Group 等。此外知名电子游戏公司科乐美(KONAMI) 也将分散在东京各处的据点集中迁往东京中城。
MIDTOWN历史
陆军驻地 明治时期:
防卫厅搬迁,空出 10公顷可开发用地
2000年:
东京中城正式开业 2007年3月:
江户时代: 名门毛利家府邸
二战后:
美军将校宿舍, 之后成为日本防 卫厅所在地
2005年:
以三井不动产为首的六家公 司中标,开始“城市再生” 计划;同年以纽约中城为蓝 本,将这一区域开发命名为 “东京中城”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分析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分析

东京六本木新城是一个城市中心再开发的优秀案例.其高层低密度的开发方式与公共空间艺术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给出了城市复兴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对同样面临城市用地优先城市人口众多城市环境下降等问题的我国大城市中央商务区很有借鉴意义。

本文选取广州天河CBD和上海徐家汇作为代表,从业态分布、交通组织、空间构成、文化内涵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大城市中央商务区未来的发展建议和意见。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六本木山新城(Roppongi Hills)
地点:位于日本东京都会区的六本木六丁目地区
占地面积:11.6公顷
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
总投资:2700亿日元(40亿欧元)
投入使用时间:2003年4月25日
简介:
六本木是日本东京都的一个副都心,也是东京最具国际色彩的地方,而六本木山城的建造又为此地区的发展打入了一剂强心针,成为东京新都会的文化标志。

六本木山城是一座集办公、住宅、商业设施、文化设施、酒店、豪华影院和广播中心为一身的建筑综合体,具有居住、工作、游玩、
休憩、学习和创造等多项功能。

室内室外还不乏艺术作品,以突出文化气息........。

国外空港新城案例分析课件

国外空港新城案例分析课件

发展趋势
01
绿色环保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空港新城的发展也越来越注重环保 和可持续发展。这包括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节能措施、环 保材料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02 03
智能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空港新城的智能化发展也越来越受 到重视。这包括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安检系统、登机 系统等,以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旅 客的出行体验。
经验和教训
经验总结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成功经验包括政府 与私人企业的合作、科学合理的规划设 计和高效的运营管理等。这些经验为其 他国家和地区建设空港新城提供了有益 的借鉴。
VS
教训吸取
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土地征用和环境保 护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并在未来空港新城规划和建设中加以改 进和完善。
空港新城建设应注重交通枢纽 地位的提升
空港新城需完善城市功能和公 共服务设施建设
研究不足与展望
案例研究不够深入, 缺乏对比分析
对空港新城的运营管 理研究不足
对空港新城的规划设 计缺乏系统研究
研究不足与展望
对未来空港新城的发展趋势和挑 战缺乏深入研究
针对以上不足,未来研究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空港新城建 设模式和经验教训
运营管理
樟宜机场的运营管理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方 式,广泛采用了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系统,提 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机场还注 重与国内外航空公司和旅游业的合作,提供 多样化的航空服务和旅游产品。
经验和教训
成功经验
樟宜机场的成功经验在于其前瞻性的规划和 设计理念。机场的建设之初就考虑到了未来 的发展需求,因此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和科 技手段,使得机场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需求。此外,机场还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同 发展,通过与政府、企业和旅游业的合作, 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平衡与多样化 (Balance and variety):
创造各种就业机会,建设多样化的住房,提供一切必要 的服务以平衡各种人的需求。
4). 创造吸引人的城市 (The creation of an attractive city):
通过多样化的环境设施建设创造吸引人的生活方式,使 城市生活散发出生气蓬勃的活力。
葡萄串状不连续建设空间
3).等级化交通体系 :
马恩拉瓦莱新城的交通系统规划考虑了新城内部与 外部两方面的交通需求,并且针对公共交通和私人 交通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工。新城内部以及新城与 巴黎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公共交通为主,其它对外交 通则以私人交通为主。作为优先发展对象,公共交 通由轨道交通(包括国有铁路和RER)和公共汽车 交通共同承担;前者主要面向新城与巴黎之间以及 各个城市组团之间的联系,后者作为对前者的补充 服务于城市组团内部,特别是轨道交通站场与组团 其它地区之间的联系。
马恩拉瓦莱新城的空间布局分析
1). 城市优先发展轴线:
马恩拉瓦莱新城以北是马恩河,以南是大片森林, 二者都是必须严格保护的重要自然景观要素,特定 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新的城市建设只能在二者之间呈 线型展开。新城的空间发展规划沿交通干线布置城 市建设、形成城市优先发展轴的设想,以RER的A号 线和4号高速公路为依托联系城市化地区,由西向东 形成城市优先发展轴线。其优点是一方面具有功能 上的实效性 (便捷的交通服务);另一方面又具有操 作上的灵活性 (灵活安排建设项目的实施)
● 第一分区:巴黎之门
第一分区始建于20世纪70年 代初。它毗邻巴黎,区内公 路、铁路汇集,原有城市建 设已达到一定的密集程度, 因此被确定为新城城市中心, 同时承担地区城市中心的职 能。截至1999年底,这里有 居民近10万人,建成住宅超 过4万套,可提供就业岗位 3.3万多个;这里第三产业发 达,既有巴黎地区商业交易 活动最为活跃的购物中心之 一,又有以IBM为代表的世 界著名企业的办公机构,使 它继巴黎和德方斯之后,成 为巴黎地区的第三大城市中 心,对于重组巴黎东郊的城 市空间、促进巴黎东部地区 的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城案例
新城案例——马恩拉瓦莱(Marne-la-Vallée)
1. 马恩拉瓦莱新城概况:
马恩拉瓦莱新城是巴黎地区5个新城之一,位于北部 城市发展轴线的东端,由来自3个省的26个市镇共同 组成,占地约152平方公里,在东西长22公里、南北 宽3~7公里不等的地域范围内呈线型分布,并被重 新组合成4个城市分区;它在区位、交通、环境、人 文等方面的条件得天独厚,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是公认巴黎新城中发展最快并且最为成功的一个。
5). 公众参与 (Public awareness):
城市应该将自己规划工作的运转情况及时告诉其居民以 及各个利益团体。
巴黎周边新城及交通联系
巴黎
马恩拉瓦莱
马恩拉瓦莱新城区位
马恩拉瓦莱新城航片
1. 马恩拉瓦莱新城规划特点:
马恩拉瓦莱新城不像传统城市那样,在漫长的历史 长河中缓慢成长起来,而是在地区城市化加速发展 的前提下,在短期内迅速建设而成,它的发展面临 太多不确定因素。正因为如此,马恩来瓦莱新城以 城市优先发展轴、葡萄串状不连续建成空间、等级 化交通体系和具有凝聚力的城市组团为特征的空间 布局模式被认为是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一次大胆尝 试,新城在短短30年里的快速健康发展充分证明了 这种布局模式的合理性。
作为空间组织中心的RER车站
居住组团
外围的生产企业
林荫步道
水景和绿化
3.新城分区建设:
马恩拉瓦莱新城的4个城市分区分别建于不同历史时期,反映 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马恩拉瓦莱新城的组成
马恩拉瓦莱新城的4个城市分区及其人口增长变化(单位:万人)
实际人口 城市分区 (由西向东) 巴黎之门 莫比埃谷 比西谷 欧洲谷 合计 相关市镇 (个) 3 6 12 5 26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21 38 61 32 152 1975年 6.12 1.57 2.40 0.25 10.34 1982年 7.44 4.70 2.74 0.33 15.22 1990年 9.06 7.90 3.62 0.52 21.10 1999年 9.97 8.51 4.98 1.19 24.65 规划人口 2006年 10.66 8.66 7.42 4.05 30.70
巴的城市组团:
在马恩拉瓦莱新城的各城市组团内部,不同功能空 间围绕RER车站呈圈层状布局,建设密度和人口密 度由中心向外缘逐步降低;自然的林地、水系被经 过精心设计的林荫步道联系在一起形成绿脉,与密 集的建成空间相互交织穿插。RER车站作为空间组 织的核心,周围集中布置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商务 办公机构和少量住宅,形成相对密集的组团中心; 在组团中心以外,是以高密度集合住宅为主的居住 区,间以部分占地少、干扰小的生产企业,并结合 居住区服务设施配套形成小区中心;在居住区外围, 沿公路或铁路分布着大部分生产企业;在城市组团 边缘,是低密度的郊区住宅和大片的自然空间。
比西谷分区鸟瞰
绿化空间引入城市建成空间
人性化和多样化住宅
古典设计语汇
● 第四分区:欧洲谷
20世纪70年代以后马恩拉瓦莱新 城的建设遇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 第四分区的建设迟迟未能上马, 直到1987年迪斯尼公司与法国中 央、巴黎地区和塞纳-马恩省三 级政府签订了一项为期30年的合 作协议,决定以创建巴黎迪斯尼 主题公园为契机,共同投资建设 集旅游、娱乐、商务、居住为一 体的城市综合体。在国家、地方 和迪斯尼公司三方的协作下,第 四分区的城市建设稳步增长; 1992年迪斯尼主题公园对外开放, 当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 欧洲的各国游客242万人次,创 造经济产值71亿法郎、税收9.58 亿法郎,以及相当于62亿法郎的 外汇收入。
巴黎之城分区平面
与此同时,新城早期开发活动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 是住宅开发速度过快、强度过大。二是住宅建设过多地采用了尚 未成熟的新理论、新技术。三是住宅建设的类型构成不合理,吸 引了大批没有生活着落的外来移民,使不少住区陷入经济和社会 困境。四是现有就业岗位数量距实现居住与工作就地平衡的目标 还有相当的差距。
巴黎之城分区鸟瞰
● 第二分区:莫比埃谷
第二分区在20世纪70年代中开 始动工建设,以容纳由于新城 城市中心的吸引而产生的人口 增长。规划充分发挥了当地特 有的自然环境优势,创造出优 美、舒适的住区环境,吸引了 大批居民来此落户,人口规模 从1975年的不足1.6万迅速增加 到2000年的8.8万,新建住宅的 增长速度在4个城市分区中也 是最快的。同时为了适应巴黎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产 业园区、研发中心等新型城市 功能空间不断出现,使第二分 区的经济功能得到加强;目前, 这里拥有巴黎地区最大的产业 园之一,建成办公面积50万平 米,接待各类企业机构2500家, 提供就业岗位3.7万多个。
比西谷分区平面
比西圣乔治新区是依托原有市镇中心发展起来的,主要职 能是接纳以知识经济生产为特征的新型企业,以适应20世纪80 年代以来巴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向后工业化过渡的新趋势,目 前已形成住宅、商务办公和产业开发等几大功能分区。新区的 规划设计 “以RER车站为核心组织各种功能空间”的布局原则, 同时又表现出与早期城市组团不同的设计风格:
新城以北的马恩河
新城以南的森林
RER的A号线和4号高速公路为依托的城市发展轴线
2).葡萄串状不连续建设空间 :
同样出于保护自然空间的考虑,加之密切住区与自 然之间联系的愿望,城市优先发展轴上的建设用地 被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它们通过RER 的A号线和4号高速公路相互联系,又被南北向的绿 色空间相互分隔,形成葡萄串状不连续的布局形态。 城市组团以RER车站为核心组织形成,其规模取决 于车站本身的运输能力,一般在3~5万人左右。葡 萄串状不连续的空间布局形态与传统城市建成空间 连绵发展的城市形态形成鲜明对比,这是马恩拉瓦 莱新城空间发展规划的独创性所在。
莫比埃谷分区平面
莫比埃谷分区鸟瞰
莫比埃谷分区鸟瞰
莫比埃谷分区鸟瞰
● 第三分区:比西谷
第三分区是马恩拉瓦莱新 城中最大的一个城市分区, 它的建设在1985年比西圣 乔治新区成立后才正式拉 开帷幕,目前仍处于发展 的起始阶段;但它所表现 出的良好发展势头,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出新城的未 来发展趋势。截至1999年 底,全区容纳人口近5万, 住宅储备约2万套,可提供 就业岗位2万多个。
1). 选择的机会和自由 (Opportunity and freedom of choice):
一个充满机会的城市能为它所有的居民(以及那些住在城 外的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选择
2). 便捷的交通 (Easy movement and access):
住家、工作地点、学校、医疗保健单位、商业设施、文 娱设施以及休闲场所等地区之间的交通均十分流畅。
凯恩斯新城区位
MK距英国2个最 大城市伦敦和伯 明翰的距离分别 为1小时和1小时 50分钟的(开车) 路程,还临近世 界著名的大学城 牛津和剑桥,与 其他新城相比, MK更有长远发展 的可能,它既座 落在大城市中, 也植根于未来的 发展中。
MK新城区位
MK新城地图
MK新城航片
2. 规划目标
在进行MK新城规划之初,规划者确定了指导建设新 城的一系列目标,这些目标被归纳为六大主题:
一是城市外部空间设计有回归古典主义的倾向,不仅采用 了几何形的路网结构,而且大量使用古典的设计语汇;
二是将更多的绿化空间引入城市建成空间,形成自然风格 的城市环境; 三是在住宅设计中更加突出人性化和多样化特点,不仅增 加了独立式住宅的比重,而且在集合式住宅中大量采用中等尺 度的院落式布局。 这些变化反映出新城开发对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关注, 由此不难看出80年代以后在国际上被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思 想对新城建设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