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思考题活动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思考题活动题答案
P2思考: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纬度高低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及距海远近不同造成。松嫩平原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地面获得太阳热量少,冬季距冬季风源地近,距海洋较远,年平均气温低;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原因是该地为平原地形,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东向西减少,主要是因为受东面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且距海越来越远。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产养殖业较发达,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对机械化耕作有利,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P3活动:
(1)下面列出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夏季湿热漫长,选择正南正北方向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和热量;另外北方河流少,地形完整,北方居民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散热。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有利于避雨遮阳,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有利于南方房屋通风散热。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所用的建筑材料较多,并且需要安装采暖的配套设施,所以建筑成本高。
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物影较长,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2.试根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阅有关资料,讨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
P8思考:
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
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更少、财力投入少。
2、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同意。人们“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
P9思考: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
汽车中的GPS用户设备接受了GPS卫星信息,解算出本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电信号传送至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再根据汽车所在的位置,及时通过语言提示为汽车导航。
P11思考:
1.在图1.11所示的地理信息系统中可能用到了哪些方面的数据?
2.读图1.11,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具有哪些优势?
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功能强大完备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
P12 活动
1、图1.5和1.6除了运用遥感及时,还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RS提供信息源(信息搜集),GIS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统计)
2、(1)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2)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3)还要用到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需要另外找较近的且有条件较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需要综合运用以上技术。
(4)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GIS 中)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
(5)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部门,都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
P17活动:
根据图2.3,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点拨:图2.3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P20活动:
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点拨: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图2.9,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点拨: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点拨: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
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上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图1.11),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点拨: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P20思考:
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点拨: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P26活动:
1. 一些沿海低地的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它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起来,你认为他们的
担心有道理吗
点拨:引导同学分析森林减少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
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3.分析说明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小
P27思考:
1.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为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2.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因为热带雨林有调节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作用,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则会导致全球变暖等后果。
P29思考:
1.为什么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牧场超载 转牧脆弱地区 荒漠化加剧 劳动力需求 草地缩小 草地变旱地 人口增加 弃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