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麻醉护理常规

麻醉护理常规

麻醉护理常规麻醉是一种用于手术或其他医疗程序的技术,通过给予患者药物,以降低或消除疼痛、产生失去知觉或意识等生理状态。

麻醉护理是指在麻醉过程中对患者的监护和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无痛,减少手术风险。

麻醉护理工作的目标是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在麻醉过程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麻醉护理的常规措施和注意事项:1.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麻醉护理的重要环节,包括患者的评估、安全检查和相关设备的准备。

护士应与麻醉医生共同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家族史等情况进行记录。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各种必要的麻醉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

2. 麻醉药物的使用:在手术中,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麻醉诱导剂、麻醉维持药、镇痛药等。

护士需要根据麻醉医生的指示,正确给予患者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给药速度和给药途径。

同时,护士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维持患者的体温和水电解质平衡。

3. 麻醉监测:麻醉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监护仪可以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帮助护士及时判断患者的生理状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此外,护士还需要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血管充盈度等外部表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

4. 疼痛管理:麻醉过程中,护士还需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

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恢复和舒适度,因此护士需要与麻醉医生合作,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同时,护士还需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给予其他辅助性疼痛治疗。

5.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士需要将患者送往恢复室或病房,并继续进行护理工作。

这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士还需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关切,帮助患者顺利恢复。

总结:麻醉护理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对于患者的手术安全和舒适度至关重要。

麻醉病人的护理

麻醉病人的护理

术前准备
做好术前禁食、禁水,确保病人充分休息和 睡眠,减少术后并发症。
术后护理
做好术后疼痛管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 并发症,促进康复。
婴幼儿病人
评估生长发育状况
了解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出生史 和疫苗接种情况,以便为麻醉护理提 供依据。
术前准备
确保婴幼儿充分禁食、禁水,避免误 吸和窒息。
术中监测
疼痛管理
评估疼痛程度
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确 定疼痛的程度和部位,以 便采取适当的疼痛管理措 施。
使用镇痛药物
根据评估结果,可使用适 当的镇痛药物来缓解病人 的疼痛。
提供心理支持
在疼痛管理中,还应提供 心理支持,帮助病人缓解 紧张、焦虑等情绪。
饮食与营养
禁食管理
在麻醉后的一段时间内,病人需要禁食,以避免 食物返流和误吸。
术中监测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妊娠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胎儿情 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做好术后疼痛管理,预防早产、流产等并 发症,促进母婴健康。
合并慢性疾病病人
评估慢性疾病状况
了解合并慢性疾病病人的病史、用药情况等,以便为麻醉 护理提供依据。
术前准备
针对慢性疾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控制血糖、血压等 ,确保病人能够安全地进行手术。
疗效果。
03
康复机器人与康复护理相结合
研发康复机器人,辅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加速康复进程。
THANKS
感谢观看
03 麻醉后护理
苏醒期护理
01
02
03
监测生命体征
在麻醉苏醒期间,应密切 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 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 、体温等。
观察意识状态
病人苏醒后,应观察其意 识状态,包括是否清醒、 是否有认知障碍等。

麻醉病人的护理

麻醉病人的护理

麻醉病人的护理麻醉是医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和意识,为手术或其他治疗过程创造条件。

在麻醉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预期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麻醉病人的护理重点和相关要点。

一、术前准备术前护理是麻醉病人护理的重要环节。

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和交流,了解病情、过敏史和用药情况等重要信息。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的可行性。

术前的准备还包括麻醉器材和药物的准备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对麻醉机、监护仪等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核对麻醉药物的种类、剂量和规格,以避免用药错误和过量用药的发生。

二、手术室内的护理在手术室内,护理人员需要与麻醉医生和其他手术人员密切合作,共同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病人的安全。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麻醉设备的运行状况,包括呼吸机、静脉输液泵和体温控制设备等。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和呼吸等,以及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

护理人员还需要保持手术室的整洁和无菌环境,确保手术安全。

他们应该遵守严格的洗手和消毒程序,正确佩戴手术服和手套,并正确处理和处置污染物品和废弃物。

三、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将醒麻病人转移到恢复室或病房,并继续对其进行监护和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醒麻情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在醒麻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必要的心理支持,缓解病人的恢复压力和焦虑。

术后护理还包括病人的疼痛管理和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和类型,选择适当的镇痛方法和措施,例如药物治疗、物理镇痛和心理支持等。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评估和记录病人的疼痛效果和护理效果,以及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方法。

四、护理中的安全措施在麻醉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麻醉护理措施

麻醉护理措施

麻醉护理措施引言麻醉护理是指在手术期间给予患者麻醉药物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麻醉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促进手术的成功进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麻醉护理措施,以帮助护士们更好地处理麻醉相关问题。

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手术前,麻醉师和护士需要进行详细的麻醉评估,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过敏史等。

同时,还需要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

这些数据对于确定麻醉方案至关重要。

在麻醉前的准备工作中,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禁食情况,确保患者已经按照规定时间停止进食。

此外,还需要确保患者没有佩戴金属物品,以避免干扰麻醉设备的正常运行。

麻醉药物给药麻醉药物的给药是麻醉护理中的核心环节。

给药方式通常包括静脉注射、吸入麻醉和腰椎麻醉等。

护士需要熟悉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剂量,确保正确给药。

在给药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等,并及时记录。

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和瞳孔反应,以评估麻醉的效果和患者的意识状态。

麻醉监护麻醉监护是麻醉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麻醉监护过程中,护士需要使用各种监测设备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麻醉深度和呼吸情况等。

常见的麻醉监护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血压监测仪、呼吸机等。

在监护过程中,护士需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例如,如果患者的血压过高或过低,护士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患者的血压。

另外,如果患者出现异常的心电图变化或呼吸困难等情况,护士需要立即通知麻醉师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麻醉复苏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麻醉复苏。

在这个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在麻醉复苏过程中,护士需要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并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

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以评估麻醉的恢复情况。

护士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麻醉病人的护理

麻醉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学
第四章 麻醉病人旳护理
目录
1 本章要点难点
2 第四章 麻醉病人旳护理
麻醉前旳护理 局部麻醉病人旳护理
椎管内麻醉病人旳护理 全身麻醉病人旳护理 术4 后镇痛管理
33
3
本章小结
3
本章要点难点
1.概念: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麻醉诱导 2.麻醉前评估、麻醉前用药。 3.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旳护理措施。
1.李先生在麻醉中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2.李先生在麻醉复苏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时,应采用哪 些护理措施?
第四节 全身麻醉病人旳护理
22
一、定义和分类
全身麻醉 定义
是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并克制其功能,以使病人全身疼痛消失旳 麻醉措施。 是临床最常使用旳麻醉措施,其安全性、舒适性均优于局部麻醉和椎管 内麻醉。
硬膜外阻滞
1.全脊麻:最危险旳并发症,一旦疑有全脊麻,应立即行面罩正压通气,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维持呼吸、加紧输液速度,予以升压药,维持循环功能 。
2.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血管:吸氧,静脉注射地西泮或硫喷妥钠控制惊厥, 同步维持通气和有效循环。
3.硬膜外脓肿:应亲密观察病人有无全身感染症状及肌无力或截瘫体现。
分类 。
第二节 局部麻醉病人旳护理
11
二、局部麻醉措施
定义
操作措施
表面 麻醉
将渗透性能强旳局麻药与局部粘膜接 触,穿透粘膜作用于神经末梢而产生 旳局部麻醉作用
鼻腔内粘膜:滴入法、棉片浸药 填敷法,
咽及气管内粘膜:喷雾法
尿道内粘膜:灌入法
局部 浸润 麻醉
将局麻药注射于手术区旳组织内、阻 滞神经末梢而到达麻醉作用
优点是:无需经气道给药,不污染手术间。 缺陷是:①无任何一种静脉麻醉药能单独满足麻醉旳需要。

全身麻醉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全身麻醉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全身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中。

全身麻醉后,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循环、代谢等功能受到抑制,因此,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全身麻醉病人术后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1)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直至病情稳定。

(2)观察患者面色、口唇、指甲等颜色,注意有无发绀、苍白等缺氧症状。

2.保持呼吸道通畅(1)全麻未清醒前,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2)及时清理口腔、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必要时,给予吸氧、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3.维持循环系统稳定(1)密切监测血压、脉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

(2)保持输液管道通畅,防止液体外渗。

(3)注意患者体温变化,防止体温过低或过高。

4.镇痛护理(1)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根据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2)观察镇痛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等。

5.预防并发症(1)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2)预防压疮: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局部受压。

(3)预防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

(1)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心、鼓励和支持。

(2)解释病情,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

(3)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放松训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7.营养支持(1)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2)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药物代谢。

(3)术后恢复期,指导患者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

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2.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异常情况。

3.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做好心理护理。

4.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

5.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确保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四、总结全身麻醉病人术后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护理技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各项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顺利康复。

麻醉护理的措施

麻醉护理的措施

麻醉护理的措施1. 简介麻醉护理是指在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时,通过使用药物使患者产生麻醉状态,以达到疼痛缓解和手术顺利进行的目的。

在麻醉过程中,麻醉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负责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的稳定状态、预防并处理麻醉并发症等。

麻醉护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麻醉护理的常用措施,帮助麻醉护士更好地完成工作。

2.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麻醉护理的重要部分,包括以下方面:•确认患者的身份、术前指导、签署同意书等手续;•检查患者的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并记录在病例表中;•准备所需的麻醉设备,包括氧气瓶、麻醉机、监测仪器等;•验收并准备好所需药物,包括镇痛药、镇静药、肌松药等;•协助医生进行插管准备,包括确保喉镜、气管插管器的完好,备好喉镜、导管、纤维支气管镜等。

3. 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是指通过给予药物和采取措施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的过程。

在麻醉诱导阶段,麻醉护士需要做以下工作:•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协助医生给予麻醉药物,确保按照医嘱和计划给药;•观察患者的麻醉深度和抑制程度,根据需要调整药物用量;•监测呼吸道通畅情况,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顺;•给予适当的呼吸道辅助措施,如麻醉面罩、气管插管等。

4. 麻醉维持麻醉维持是指在手术或操作过程中,持续给予麻醉药物以保持患者的麻醉状态。

麻醉护士在麻醉维持期间需要做以下工作:•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速度,以维持患者的麻醉深度和稳定状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记录在病例表中;•观察患者的麻醉深度和抑制程度,根据需要调整药物用量;•监测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情况,如有需要,给予适当的呼吸道辅助措施。

5. 麻醉苏醒期麻醉苏醒期是指手术或操作结束后,患者从麻醉状态恢复到清醒状态的过程。

在麻醉苏醒期间,麻醉护士需要做以下工作:•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观察患者的苏醒状态,包括意识状态、呼吸状态等;•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协助患者进行床旁活动,如起床、排尿等。

麻醉病人的护理方案

麻醉病人的护理方案
提供心理支持
向病人告知麻醉前后的注意事项,如禁食、禁水、用药等。
告知注意事项
03
体格检查
进行简单的体格检查,如测量体重、检查口腔等,以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
身体状况评估
01
生命体征监测
在麻醉前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如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
02
病史询问
了解病人的病史,如有无过敏史、手术史、疾病史等,以评估其身体状况。
术中监测
术后观察
预防感染
心理疏导
小儿病人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术后需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以减少不良情绪对患儿的影响。
小儿病人的护理
术前准备
小儿病人需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包括禁食、禁水、备皮、心理疏导等,以减少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术中护理
小儿病人在手术过程中需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管理静脉通道等,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远程医疗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远程医疗技术在麻醉病人的护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进行远程会诊和指导,为病人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未来发展趋势与新技术应用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抑制。
呼吸抑制
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尿量。
低血压
及时给予抗过敏治疗,如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
过敏反应
特殊麻醉病人的护理
04
术前评估
对高龄病人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器官功能、用药情况等,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和麻醉。
心血管管理
高龄病人常有心血管疾病,术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处理心血管事件。

麻醉病人的护理方案

麻醉病人的护理方案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 时报告医生处理异常情况。
术后疼痛评估与处理流程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评分量表进行量化评估。 定期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或非药物缓解疼痛 措施。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管理宣教,提高疼痛认知及自我 管理意识。
THANKS
术后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用力咳嗽和呕吐,防止误吸。如出现恶心呕吐,及 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苏醒延迟
原因
麻醉药物过量、代谢异常、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可能导致苏醒延迟。
预防和处理
术前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 麻醉深度。术后观察患者情况,如出现苏醒延迟,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术前用药指导
告知用药目的
向病人解释术前用药的目的和作用,以帮助他们理解并配合 用药。
指导用药方法
告知病人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以及用药时间和间隔,以 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2
术中护理
Chapter
手术室环境与设备
01
02
03
手术室温度
保持在22-24摄氏度,避 免低温引起的寒战和高温 引起的灼伤。
术后活动与锻炼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和促进肠道功能 恢复。
锻炼肌肉
根据手术类型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以促进术后恢 复和预防并发症。
逐渐增加活动量
在术后早期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促进患者康复。
04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Chapter
低血压
原因
由于麻醉药物的抑制作用,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

麻醉病人护理

麻醉病人护理

恶心呕吐:病人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需要及时处理呕吐物,防止误吸
肌肉震颤:病人可能出现肌肉震颤,需要密切观察,防止意外发生
3
辅助检查
麻醉前的检查
01
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02
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等实验室检查
03
心电图、胸片等影像学检查
04
病史询问:了解病人既往病史、过敏史等
05
麻醉风险评估:根据病人情况评估麻醉风险,制定相应措施
演讲人
麻醉病人护理
目录
01.
相关知识
02.
临床表现
03.
辅助检查
04.
相关治疗
05.
护理措施
06.
健康宣教
1
相关知识
麻醉的定义
2
1
麻醉: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暂时失去知觉或痛觉
麻醉药物:乙醚、氯仿、异氟烷等
目的:减轻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和紧张情绪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区域麻醉等
麻醉风险: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
05
麻醉药物过敏:部分患者可能对麻醉药物过敏,需提前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术后注意事项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三个月内避免吸烟
术后一个月内避免饮酒
术后一周内避免提重物
术后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
汇报人:稻壳儿
THANK YOU
02
心率减慢:心率减慢,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04
肌肉松弛:肌肉松弛,可能导致肢体活动受限
05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
06
麻醉后的反应
意识模糊:病人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无法准确回答问题

各种麻醉术后病人的护理

各种麻醉术后病人的护理

合并症病人的护理
了解合并症
对于合并症病人,护理人员应了解其具体病情和 诊疗方案,以便更好地进行术后护理。
监测合并症
术后应密切监测病人的合并症情况,如心血管疾 病、糖尿病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调整护理方案
根据病人的合并症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如控制 血糖、调节血压等。
术后疼痛的管理
评估疼痛程度
恶心呕吐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
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减少使用易引 起恶心呕吐的麻醉药物;术前禁食, 避免饱胃;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低 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给予止 吐药物,如格拉司琼、托烷司琼等; 保持舒适体位,避免过度弯腰或头部 剧烈运动。
呼吸抑制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
监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抑制;保持呼吸道通 畅,避免呼吸道梗阻;控制麻醉深度,避免麻醉过深。
活动与休息指导
总结词
指导病人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
详细描述
根据病人的恢复情况和手术类型,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休息。非胃肠道手术的病 人可在术后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和作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胃肠道手术 病人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休息和康复,应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同时,病人应保持
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以促进身体恢复。
04
特殊病人的护理
高龄病人的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高龄病人术后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 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预防并发症
高龄病人术后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应采 取相应措施预防,如鼓励病人早期活动、定期翻身拍背等。
营养支持
高龄病人术后应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 方式,如鼻饲、静脉营养等。

麻醉病人的护理

麻醉病人的护理

第五章麻醉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麻醉主要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两大类.麻醉剂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使相应区域的痛觉消失,运动出现障碍,但病人意识清醒,称为局部麻醉.麻醉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其抑制,病人的意识和痛觉消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动减弱称为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临床麻醉中使用的主要方法,能满足全身各部位手术需要、较之局部和阻滞麻醉,病人更舒适、安全.第二节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静脉复合麻醉1.吸入麻醉-应用最广泛吸入麻醉在临床麻醉中应用最广泛.吸入麻醉是将挥发性麻醉剂或气体麻醉剂经呼吸道吸入肺内,经肺泡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效应的一种方法.常用吸入麻醉药有氧化亚氮、氟烷、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2.静脉麻醉优点:诱导迅速、对呼吸道无刺激操作方便、药物无爆炸性将静脉麻醉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此法具有诱导迅速、对呼吸道无刺激、操作方便和药物无爆炸性等优点.由于多数静脉麻醉药镇痛效果不强,肌肉松弛效果差,因此用于吸入麻醉前的诱导或单纯用于小型手术.常用静脉麻醉药有硫喷妥钠、氯胺酮、丙泊酚等.3.复合全身麻醉用两种或以上全麻药或方法复合应用4.护理麻醉前护理禁食: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局麻药过敏试验-普鲁卡因必须皮试.术前用药多在术前30~60分钟应用.麻醉后护理一般护理体位:常规去枕平卧6~8小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因全麻后即使病人清醒,残留的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在药物未完全代谢之前,随时可出现循环、呼吸等方面的异常,特别是苏醒前病人易发生舌后坠、喉痉挛、呼吸道黏液堵塞、呕吐物窒息等,引起呼吸道梗阻.各种呼吸道梗阻均需紧急处理.防止意外发生:病人苏醒过程中常出现躁动和幻觉必要时加以约束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1呼吸系统1呼吸暂停:立即行人工呼吸多见于未行气管插管的静脉全身麻醉者,尤其使用硫喷妥纳、丙泊酚或氯胺酮施行门诊小手术、眼科手术、人工流产及各种内镜检查者;也见于全身麻醉者苏醒拔管后,系因苏醒不完全,麻醉药、肌松药及镇痛、镇静药的残余作用以致发生于手术刺激结束后呼吸暂停伤害性刺激本身具有呼吸兴奋作用.临床表现为胸腹部无呼吸动作,发绀.一旦发生,务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必要时可在肌松药辅助下气管内插管行人工呼吸.预防:麻醉中加强监测,备好各项急救物品,如口、鼻咽通气道、喉罩、气管插管用具及麻醉机或简易呼吸器、氧气等;麻醉中用药尽可能采用注射泵缓慢推注.2上呼吸道梗阻:见于气管内插管失败、极度肥胖、静脉麻醉未行气管内插管、胃内容物误吸及喉痉挛者.病人往往在自主呼吸时出现“三凹征”,人工呼吸时呼吸囊阻力大,无胸廓起伏,短期内可致死.务必预防在先.一旦发生则应立即处理: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或立即人工呼吸.舌下坠致梗阻者托起下颌,喉痉挛或反流物所致者,注射肌松药同时行气管内插管.3急性支气管痉挛:好发于既往有哮喘或对某些麻醉药过敏者,气管内导管插入过深致反复刺激隆突,或诱导期麻醉过浅也可诱发.病人表现为呼吸阻力极大,O.两肺下叶或全肺布满哮鸣音,重者气道压异常增高可>40cmH2处理:在保证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快速加深麻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经气管或静脉注入利多卡因、氨茶碱、糖皮质激素、平喘气雾剂等.预防:避免使用易诱发支气管痉挛的药物如吗啡、箭毒、阿曲库铵等;选用较细的气管导管及避免插管过深,或在插管后经气管导管注入利多卡因,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4肺不张:多见于胸腔及上腹部术后病人.主要是术后咳痰不力、分泌物阻塞支气管所致,也可与单侧支气管插管、吸入麻醉药所致区域性肺不张有关.病人表现为持续性低氧血症;听诊肺不张区域呼吸音遥远、减低以至完全消失,X线检查可见肺影缩小.治疗:在完善镇痛的基础上,作深呼吸和用力咳痰.若为痰液阻塞,可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经逐个支气管口吸出痰液.预防:术前禁烟2~3周,避免支气管插管,术后有效镇痛,鼓励病人咳痰和深呼吸.5肺梗死:多见于骨盆、下肢骨折后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病人于麻醉后翻身时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心搏减慢至停止、颈静脉怒张、发绀等症状;往往是深静脉血栓阻塞于肺动脉所致.抢救极为困难,应及时开胸心脏按压、并行肺动脉切开取栓.预防:对原有血脂高、血液黏稠度大的老年病人,术前口服阿司匹林;麻醉诱导后翻身时动作宜轻柔.6肺脂肪栓塞:多见于老年长管骨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或关节置换术病人.系器械挤压髓内脂肪,使大量脂肪滴入血,导致肺微血管广泛阻塞,造成肺动脉压急剧升高、急性左心衰竭、发绀、血压急剧下降,以至心搏停止等.抢救以循环、呼吸支持和纠正低氧血症为主.麻醉后适当扩容和血液稀释有助于预防.2循环系统:1高血压:是全身麻醉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除原发性高血压者外,多与麻醉浅、镇痛药用量不足、未能及时控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强烈应激反应有关.故术中应加强观察、记录,当病人血压>140/90mmHg时,即应处理;包括加深麻醉,应用降压药和其他心血管药物.2低血压:以往血压正常者以麻醉中血压<80/50mmHg、有高血压史者以血压下降超过术前血压的30%为低血压的标准.麻醉中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包括麻醉药引起的血管扩张、术中脏器牵拉所致的迷走反射、大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失血,以及术中长时间容量补充不足或不及时等.应根据手术刺激强度,调整麻醉状态;根据失血量,快速输注晶体和胶体液,酌情输血.血压急剧下降者,快速输血、输液仍不足以纠正低血压时,应及时使用升压药.预防:施行全麻前后应给予一定量的容量负荷,并采用联合诱导、复合麻醉,避免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单一麻醉药.3室性心律失常:也可因麻醉药对心脏起搏系统的抑制、麻醉和手术造成的全身缺氧、高或低碳酸血症、心肌缺血而诱发.对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以及室颤者,应予药物治疗同时电击除颤.预防:术前纠正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严重低钾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注意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避免插管操作所致心血管反应引起的心肌负荷过度;对术前有偶发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者,可于诱导同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麻醉中避免缺氧、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4心搏停止:是全身麻醉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前述呼吸、循环系统的各项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均可导致心搏停止.需立即施行心肺复苏.预防: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杜绝因差错而引起的意外;严密监测,建立预警概念.3术后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自26%~70%不等.多见于上消化道手术、年轻女性、吸入麻醉及术后以吗啡为主要镇痛药物的病人.全麻术后发生的恶心、呕吐,可用昂丹司琼、甲氧氯普胺或丙泊酚治疗.预防:术前经肌肉或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氟哌利多、昂丹司琼、咪唑地西泮等均有一定效果.第三节椎管内麻醉一、蛛网膜下腔阻滞适用于下肢及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手术.二、硬脊膜外阻滞适用于除头部以外的任何手术.三、护理一蛛网膜下腔阻滞护理1.一般护理1麻醉前:禁食、禁水,查无脊柱畸形2麻醉后:去枕平卧6~8h,监测生命体征2.常见并发症的护理:1低血压:腰麻病人的部分交感神经被抑制,迷走神经相对亢进,故可出现血压下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防治措施:加快输液速度,增加血容量,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以收缩血管,维持血压.2恶心、呕吐:可由低血压、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手术牵拉内脏等因素所致.恶心常是血压下降引起脑缺氧的症状.防治措施:吸氧、升压、暂停手术以减少迷走神经刺激.3呼吸抑制:常见于胸段脊神经阻滞,表现为肋间肌麻痹,胸式呼吸减弱,潮气量减少,咳嗽无力,甚至发绀.防治措施:谨慎用药,吸氧,维持循环,紧急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4头痛:发生率为3%~30%,主要因腰椎穿刺时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致使脑脊液流失,颅内压下降,颅内血管扩张刺激所致.典型的头痛可发生在穿刺后6~12小时、疼痛常位于枕部、顶部或颞部,抬头或坐起时加重.约75%病人在4天内症状消失,多数不超过1周,但个别病人的病程可长达半年以上.应让病人卧床,减少起动并对症处理.5尿潴留:主要因支配膀胱的第2、3、4骶神经被阻滞后恢复较迟、下腹部、肛门或会阴部手术后切口疼痛、下腹部手术时膀胱的直接刺激以及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体位等所致.必要时应行导尿.二硬脊膜外阻滞护理1.一般护理平卧4~6小时,不必去枕.2.常见并发症的护理:预防全脊麻全脊麻:全部脊神经受阻滞称全脊麻,是硬膜外麻醉最危险的并发症.系硬膜外阻滞时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而未及时发现,并将超量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而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临床主要表现为注药后迅速出现低血压、意识丧失、呼吸、循环停止,全部脊神经支配区域无痛觉.选择题第四节局部麻醉一、根据局部麻醉药的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1.酯类临床上常用酯类局部麻醉药有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和可卡因等.酯类局麻药在血浆内水解或被胆碱酯酶所分解,产生的代谢产物可成为半抗原,是引起少数病人发生过敏反应的过敏原.2.酰胺类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依替卡因和罗哌卡因等.酰胺类局麻药在肝内被酰胺酶分解,不形成半抗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极为罕见.二、局部麻醉药物中毒原因:超过最大安全剂量;误入血管;局麻药中未加肾上腺素处理:立即停止局麻药注入,吸氧、补液维持呼吸、稳定循环三、局部麻醉的护理一般无需特殊护理:术后休息片刻,经观察无异常后方可离院.不适随诊.第五节围麻醉期护理一、麻醉前准备术前禁食8~12小时,禁饮4~6小时麻醉前应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消除病人对麻醉和手术顾虑二、术前用药合理的术前用药可以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完善麻醉效果.一镇静催眠药可以抑制病人的情绪激动和多种生理功能,如感觉减退、肌张力下降、血压下降、心率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得以平衡及基础代谢率降低,从而有助于麻醉诱导.1.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术前晚或术前2小时应用.2.地西泮类如地西泮、劳拉西泮等.此类药物由于有抗焦虑及遗忘作用而优于巴比妥类,在治疗局麻药中毒反应时也属首选.二镇痛药与全身麻醉药起协同作用,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1.吗啡是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很强的镇痛和镇静作用.2.哌替啶镇痛作用同吗啡,不引起平滑肌痉挛.麻醉前应用.3.其他镇痛药①喷他佐辛:镇痛强度为吗啡的1/3,具有镇静作用,对循环、肝肾功能影响轻,但不宜用于婴幼儿、脑外伤和呼吸功能不全者;②芬太尼:镇痛强度为吗啡的100倍,对呼吸中枢抑制明显,对循环影响轻.三抗胆碱能药主要作用为抑制涎腺、呼吸道腺体分泌,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如阿托品、东莨菪碱麻醉前皮下或肌内注射.四抗组胺药受体阻滞剂作用于平滑肌和血管,解除其痉挛.常可以拮抗或阻止组胺释放.H1用异丙嗪.三、麻醉后苏醒期的护理待病人意识恢复、拔除导管后送回病房危重病人送入ICU一气管插管的拔管条件1.意识及肌力恢复2.自主呼吸恢复良好3.咽喉反射恢复4.鼻腔、口腔及气管内无分泌物二麻醉恢复室的工作观察和评价生命体征苏醒过程的管理和病人的转送各种管道的妥善固定,防止脱出三病人回普通病房的条件1.神经系统①意识恢复;②肌力恢复;③可根据指令睁眼、开口、握手.2.呼吸系统①已拔除气管内插管;②通气量足够;③呼吸频率正常;④无呼吸道梗阻如舌后坠、分泌物等;⑤肺听诊无异常;⑥根据指令可以深呼吸、咳嗽.3.循环系统①血压、心率正常、稳定;②心电图示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表现.4.其他①无明显血容量不足的表现;②血气分析结果正常;③体温在正常范围.第六节术后镇痛一方法传统方法-在需要时肌注阿片类药镇痛现代方法-镇痛泵二并发症及处理1.呼吸抑制阿片类药物能降低正常人的呼吸频率和幅度.防治方法是加强生的监测.当病人呼吸频率变慢时,应引起注意.若病人嗜命体征的监测,尤其是SPO2睡,应密切注意呼吸的特点.当有轻度呼吸道梗阻且病人易被唤醒时,可以鼓励病人选择一个最适合的体位,保持气道通畅;同时增加氧供,甚至控制通气.一旦疑有呼吸抑制,应立即处理.2.内脏运动减弱发生尿潴留时予以留置导尿.若消化道排气延迟,甲氧氯普胺能促进胃肠运动,在减轻恶心呕吐症状的同时减轻胃潴留.可通过术后早期起床活动加以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麻醉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麻醉主要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两大类。

麻醉剂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使相应区域的痛觉消失,运动出现障碍,但病人意识清醒,称为局部麻醉。

麻醉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其抑制,病人的意识和痛觉消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动减弱称为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临床麻醉中使用的主要方法,能满足全身各部位手术需要、较之局部和阻滞麻醉,病人更舒适、安全。

第二节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静脉复合麻醉1.吸入麻醉-应用最广泛吸入麻醉在临床麻醉中应用最广泛。

吸入麻醉是将挥发性麻醉剂或气体麻醉剂经呼吸道吸入肺内,经肺泡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效应的一种方法。

常用吸入麻醉药有氧化亚氮、氟烷、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

2.静脉麻醉优点:诱导迅速、对呼吸道无刺激操作方便、药物无爆炸性将静脉麻醉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此法具有诱导迅速、对呼吸道无刺激、操作方便和药物无爆炸性等优点。

由于多数静脉麻醉药镇痛效果不强,肌肉松弛效果差,因此用于吸入麻醉前的诱导或单纯用于小型手术。

常用静脉麻醉药有硫喷妥钠、氯胺酮、丙泊酚等。

3.复合全身麻醉用两种或以上全麻药或方法复合应用4.护理麻醉前护理禁食: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局麻药过敏试验-普鲁卡因必须皮试。

术前用药多在术前30~60分钟应用。

麻醉后护理一般护理体位:常规去枕平卧6~8小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因全麻后即使病人清醒,残留的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在药物未完全代谢之前,随时可出现循环、呼吸等方面的异常,特别是苏醒前病人易发生舌后坠、喉痉挛、呼吸道黏液堵塞、呕吐物窒息等,引起呼吸道梗阻。

各种呼吸道梗阻均需紧急处理。

防止意外发生:病人苏醒过程中常出现躁动和幻觉必要时加以约束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1)呼吸系统1)呼吸暂停:立即行人工呼吸多见于未行气管插管的静脉全身麻醉者,尤其使用硫喷妥纳、丙泊酚或氯胺酮施行门诊小手术、眼科手术、人工流产及各种内镜检查者;也见于全身麻醉者苏醒拔管后,系因苏醒不完全,麻醉药、肌松药及镇痛、镇静药的残余作用以致发生于手术刺激结束后呼吸暂停(伤害性刺激本身具有呼吸兴奋作用)。

临床表现为胸腹部无呼吸动作,发绀。

一旦发生,务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必要时可在肌松药辅助下气管内插管行人工呼吸。

预防:麻醉中加强监测,备好各项急救物品,如口、鼻咽通气道、喉罩、气管插管用具及麻醉机或简易呼吸器、氧气等;麻醉中用药尽可能采用注射泵缓慢推注。

2)上呼吸道梗阻:见于气管内插管失败、极度肥胖、静脉麻醉未行气管内插管、胃内容物误吸及喉痉挛者。

病人往往在自主呼吸时出现“三凹征”,人工呼吸时呼吸囊阻力大,无胸廓起伏,短期内可致死。

务必预防在先。

一旦发生则应立即处理: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或立即人工呼吸。

舌下坠致梗阻者托起下颌,喉痉挛或反流物所致者,注射肌松药同时行气管内插管。

3)急性支气管痉挛:好发于既往有哮喘或对某些麻醉药过敏者,气管内导管插入过深致反复刺激隆突,或诱导期麻醉过浅也可诱发。

病人表现为呼吸阻力极大,两肺下叶或全肺布满哮鸣音,重者气道压异常增高可>(40cmH2O)。

处理:在保证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快速加深麻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经气管或静脉注入利多卡因、氨茶碱、糖皮质激素、平喘气雾剂等。

预防:避免使用易诱发支气管痉挛的药物如吗啡、箭毒、阿曲库铵等;选用较细的气管导管及避免插管过深,或在插管后经气管导管注入利多卡因,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4)肺不张:多见于胸腔及上腹部术后病人。

主要是术后咳痰不力、分泌物阻塞支气管所致,也可与单侧支气管插管、吸入麻醉药所致区域性肺不张有关。

病人表现为持续性低氧血症;听诊肺不张区域呼吸音遥远、减低以至完全消失,X线检查可见肺影缩小。

治疗:在完善镇痛的基础上,作深呼吸和用力咳痰。

若为痰液阻塞,可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经逐个支气管口吸出痰液。

预防:术前禁烟2~3周,避免支气管插管,术后有效镇痛,鼓励病人咳痰和深呼吸。

5)肺梗死:多见于骨盆、下肢骨折后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

病人于麻醉后翻身时出现血压急剧下降、心搏减慢至停止、颈静脉怒张、发绀等症状;往往是深静脉血栓阻塞于肺动脉所致。

抢救极为困难,应及时开胸心脏按压、并行肺动脉切开取栓。

预防:对原有血脂高、血液黏稠度大的老年病人,术前口服阿司匹林;麻醉诱导后翻身时动作宜轻柔。

6)肺脂肪栓塞:多见于老年长管骨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或关节置换术病人。

系器械挤压髓内脂肪,使大量脂肪滴入血,导致肺微血管广泛阻塞,造成肺动脉压急剧升高、急性左心衰竭、发绀、血压急剧下降,以至心搏停止等。

抢救以循环、呼吸支持和纠正低氧血症为主。

麻醉后适当扩容和血液稀释有助于预防。

(2)循环系统:1)高血压:是全身麻醉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除原发性高血压者外,多与麻醉浅、镇痛药用量不足、未能及时控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强烈应激反应有关。

故术中应加强观察、记录,当病人血压>140/90mmHg时,即应处理;包括加深麻醉,应用降压药和其他心血管药物。

2)低血压:以往血压正常者以麻醉中血压<80/50mmHg、有高血压史者以血压下降超过术前血压的30%为低血压的标准。

麻醉中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包括麻醉药引起的血管扩张、术中脏器牵拉所致的迷走反射、大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失血,以及术中长时间容量补充不足或不及时等。

应根据手术刺激强度,调整麻醉状态;根据失血量,快速输注晶体和胶体液,酌情输血。

血压急剧下降者,快速输血、输液仍不足以纠正低血压时,应及时使用升压药。

预防:施行全麻前后应给予一定量的容量负荷,并采用联合诱导、复合麻醉,避免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单一麻醉药。

3)室性心律失常:也可因麻醉药对心脏起搏系统的抑制、麻醉和手术造成的全身缺氧、高或低碳酸血症、心肌缺血而诱发。

对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以及室颤者,应予药物治疗同时电击除颤。

预防:术前纠正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严重低钾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注意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避免插管操作所致心血管反应引起的心肌负荷过度;对术前有偶发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者,可于诱导同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麻醉中避免缺氧、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

4)心搏停止:是全身麻醉中最严重的并发症。

前述呼吸、循环系统的各项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均可导致心搏停止。

需立即施行心肺复苏。

预防: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杜绝因差错而引起的意外;严密监测,建立预警概念。

(3)术后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自26%~70%不等。

多见于上消化道手术、年轻女性、吸入麻醉及术后以吗啡为主要镇痛药物的病人。

全麻术后发生的恶心、呕吐,可用昂丹司琼、甲氧氯普胺或丙泊酚治疗。

预防:术前经肌肉或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氟哌利多、昂丹司琼、咪唑地西泮等均有一定效果。

第三节椎管内麻醉一、蛛网膜下腔阻滞适用于下肢及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手术。

二、硬脊膜外阻滞适用于除头部以外的任何手术。

三、护理(一)蛛网膜下腔阻滞护理1.一般护理(1)麻醉前:禁食、禁水,查无脊柱畸形(2)麻醉后:去枕平卧6~8h,监测生命体征2.常见并发症的护理:(1)低血压:腰麻病人的部分交感神经被抑制,迷走神经相对亢进,故可出现血压下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

防治措施:加快输液速度,增加血容量,必要时应用升压药物,以收缩血管,维持血压。

(2)恶心、呕吐:可由低血压、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手术牵拉内脏等因素所致。

恶心常是血压下降引起脑缺氧的症状。

防治措施:吸氧、升压、暂停手术以减少迷走神经刺激。

(3)呼吸抑制:常见于胸段脊神经阻滞,表现为肋间肌麻痹,胸式呼吸减弱,潮气量减少,咳嗽无力,甚至发绀。

防治措施:谨慎用药,吸氧,维持循环,紧急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4)头痛:发生率为3%~30%,主要因腰椎穿刺时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致使脑脊液流失,颅内压下降,颅内血管扩张刺激所致。

典型的头痛可发生在穿刺后6~12小时、疼痛常位于枕部、顶部或颞部,抬头或坐起时加重。

约75%病人在4天内症状消失,多数不超过1周,但个别病人的病程可长达半年以上。

应让病人卧床,减少起动并对症处理。

(5)尿潴留:主要因支配膀胱的第2、3、4骶神经被阻滞后恢复较迟、下腹部、肛门或会阴部手术后切口疼痛、下腹部手术时膀胱的直接刺激以及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体位等所致。

必要时应行导尿。

(二)硬脊膜外阻滞护理1.一般护理平卧4~6小时,不必去枕。

2.常见并发症的护理:预防全脊麻全脊麻:全部脊神经受阻滞称全脊麻,是硬膜外麻醉最危险的并发症。

系硬膜外阻滞时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而未及时发现,并将超量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而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

临床主要表现为注药后迅速出现低血压、意识丧失、呼吸、循环停止,全部脊神经支配区域无痛觉。

(选择题)第四节局部麻醉一、根据局部麻醉药的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酯类临床上常用酯类局部麻醉药有普鲁卡因、氯普鲁卡因、丁卡因和可卡因等。

酯类局麻药在血浆内水解或被胆碱酯酶所分解,产生的代谢产物可成为半抗原,是引起少数病人发生过敏反应的过敏原。

2.酰胺类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依替卡因和罗哌卡因等。

酰胺类局麻药在肝内被酰胺酶分解,不形成半抗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极为罕见。

二、局部麻醉药物中毒原因:超过最大安全剂量;误入血管;局麻药中未加肾上腺素处理:立即停止局麻药注入,吸氧、补液维持呼吸、稳定循环三、局部麻醉的护理一般无需特殊护理:术后休息片刻,经观察无异常后方可离院。

不适随诊。

第五节围麻醉期护理一、麻醉前准备术前禁食8~12小时,禁饮4~6小时麻醉前应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消除病人对麻醉和手术顾虑二、术前用药合理的术前用药可以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完善麻醉效果。

(一)镇静催眠药可以抑制病人的情绪激动和多种生理功能,如感觉减退、肌张力下降、血压下降、心率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得以平衡及基础代谢率降低,从而有助于麻醉诱导。

1.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术前晚或术前2小时应用。

2.地西泮类如地西泮、劳拉西泮等。

此类药物由于有抗焦虑及遗忘作用而优于巴比妥类,在治疗局麻药中毒反应时也属首选。

(二)镇痛药与全身麻醉药起协同作用,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

1.吗啡是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很强的镇痛和镇静作用。

2.哌替啶镇痛作用同吗啡,不引起平滑肌痉挛。

麻醉前应用。

3.其他镇痛药①喷他佐辛:镇痛强度为吗啡的1/3,具有镇静作用,对循环、肝肾功能影响轻,但不宜用于婴幼儿、脑外伤和呼吸功能不全者;②芬太尼:镇痛强度为吗啡的100倍,对呼吸中枢抑制明显,对循环影响轻。

(三)抗胆碱能药主要作用为抑制涎腺、呼吸道腺体分泌,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阿托品、东莨菪碱麻醉前皮下或肌内注射。

(四)抗组胺药可以拮抗或阻止组胺释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