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法解圆锥曲线中的最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量法解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定值问题的假设干范例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二中 王典辉 (330818)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定值问题是高考中的热点题型,而以向量为载体的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定值问题又是最近几年来高考中显现的新题型。

由于这种题型在解题之前不明白最值、定值的结果,因此对解题增加了必然难度。

但利用向量集数与形于一身,既有代数的抽象性,又有几何的直观性这一特点,能有效地探讨到结果。

本文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明用向量方式对这种问题的求解。

一、最值问题
例1.已知点A (0,1),B (0,-1),P 为一个动点,且直线PA 、PB 的斜率之积为-21。

⑴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
(⑵设Q (2,0),过点(-1,0)的直线l 交C 于M 、N 两点,△QMN 的面积记为S ,对知足条件的任意直线l ,不等式S ≤λtan ∠MQN 成立,求λ最小值。

解:⑴如图1,设P (x ,y ),k PA =x y -1,k PB =x y 1+,由k PA ·k PB =-21=>221x y -=-2
1
=>22
x +y 2=1。

⑵要由不等式S ≤λtan ∠MQN ,求λ最小值一时难以分析清几个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于
是先从特殊情形进行分析。

当MN ⊥轴时,由上述椭圆方程知,点(-1,0)即为左核心F 1。

现在|F 1Q |=3,又因为x =-1时,y=±2
2,因此|NM |=2,S △QMN =
2
23。

又因为tan ∠NQF 1=
6
2,tan ∠NQN =tan2∠NQF 1=121
tan 1tan 2NQF NQF ∠-∠=
18
162
12-⨯

172
6。

由S
≤λtan ∠MQN 得λ≥417。

现在易猜想,当NM 不垂直于x 轴时,该结论或许还成立。

可考虑在一样情形下转化的方式,先对关系式S ≤λtan ∠MQN 利用向量进行分析。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
2
|
||?|QN OM •sin ∠MQN ≤λMQ N MQ N ∠∠cos sin , λ≥21
|Q
M
|·|Q N |cos ∠MQN =21
Q M ·Q N 。

设M (x 1,y 1),N (x 2,y 2),那么有
λ≥21
[( x 1 – 2 ) ( x 2 – 2 ) + y 1 y 2] =21[x 1x 2 – 2 ( x 1 + x 2 ) + 4 + y 1y 2]

因为NM 不垂直于x 轴时,现在MN 的方程可写成y = k ( x + 1 ),别离用两种方式代入x 2 + 2y 2 = 2,别离得
(1+2k 2)x 2 + 4k 2x + 2k 2 – 2 = 0和(1 + 2k 2) y 2 - 2ky - k 2 = 0 由韦达定理,代入①得
λ≥21(2
22218822k k
k k +-+-+4) =21(2221217k k ++)=21·)(22)(172
12217
21
2
++-+k k =417-)12(413
2+k <417 因此λ>417当MN ⊥x 轴时,λmin =417。

例2.(09。

陕西理)已知双曲线C 的方程为2
2a y -
2
2
b x =1(a >0,b >0),离心率e
=25
,极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55
2。

⑴求双曲线C 的方程;
⑵如图2,P 是双曲线C 上一点,A 、B 两点在双曲线C 的两条渐近线上,且别离位于第一、二象限。

假设AP =λPB ,λ∈[31
,2]。

求△AOB 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⑴由题意知,双曲线C 的极点(0,a )
到渐进线的距离为25
2,即22b a ab +=c ab =
252与a c =25及a 2+b 2=c 2
联立解得a = 2,b=1。

因此双曲线的方程为
4
2y - x 2
=1。

⑵把△AOB 的面积表示成某个变量的函数,
由于C 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y=±2x ,故可设∠AOB=2θ,那么tan(2π
-θ)=2,tan θ=21=>sin2θ=54。

设P ( x 0, y 0 ) , A ( m, 2n ), B ( -n, 2n ) , ( m > 0 , n > 0 )
由AP=( x 0 - m, y 0 - 2m) =λPB=λ(-n - x 0 , 2n - y 0 )得
x 0 - m =λ(-n - x 0) y 0 - 2m=λ(2n - y 0 )
有x 0=λ1λn +-m ,y 0=λλ++1)(2n m 。

因此P(λ1λn
+-m ,λλ++1)(2n m )。

将P 点坐标代入42
y - x 2
= 1=>41
[λλ++1)(2n m ]2-(λ1λn +-m )2 = 1得mn = λλ4)1(2+
又|OA|=5m ,|OB|=5n ,因此S △AOB =21
|OA|·|OB|sin2θ
=21·5m ·5n ·54
=2mn=2
212λλ++ =21
(λ+λ1)+1≥2
因为λ∈[31,2],当且仅当λ=1时,取得最小值,又S (31
)=38,S (2)=49,
故S △AOB ∈[2,38
]。

例3.[2006.北京理三]已知点M (-2,0),N (2,0),动点P 知足条件|PM|·|PN|=22,记动点P 的轨迹为W 。

⑴求W 的方程;
⑵假设A 、B 是W 上的不同两点,O 是坐标原点,求OA 、OB 的最小值。

解:⑴设P (x ,y )那么2)2(y x +---2)2(y x +-=22。

化简整理得2
2
2
y x
-
=1,x ≥2。

⑵设A 、B 的坐标别离为(x 1, y 1),(x 2, y 2),则22
21
21
y x -
=1,当AB ⊥x 轴时,
x 1 = x 2,y 1 = -y 2,从而OA ·OB=x 1x 2 + y 1y 2 = x 21 - y 2
1 = 2。

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设
直线AB 的方程为y=kx+m ,与W 的方程联立,消去y 得(1 - k 2) x 2 - 2kmx - m 2 - 2 = 0
当(1 - k 2)≠0,即k ≠±1时,x 1+x 2=212k km -,x 1x 2=12
22-+k m ,从而
y 1y 2 = (kx 1 + m) (kx 2 + m) = k 2x 1x 2 + km (x 1 + x 2) + m 2
因此OA ·OB=(x 1,y 1)(x 2,y 2)=(x 1,kx 1+m)(x 2,kx 2+m)
=x 1x 2+k 2x 1x 2+km(x 1+x 2)+m 2 =(1+k 2)x 1x 2+km(x 1+x 2)+m 2
=2
2
22
2212)
2)(1(k m k k m k -+++
+m 2
=
1
2222-+k k =2+142-k
又因为x 1≥2,x 2≥2,因此x 1·x 2>0,那么k 2-1>0,从而OA ·OB >2。

当1-k 2=0,即k =±1时,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这与已知矛盾。

综上,当AB ⊥x 轴时,OA ·OB 取得最小值2。

评注:最值问题常与函数和不等式联系,有时也能够依照圆锥曲线某量的有界性取得相关的不等式。

在这进程中应用向量的相关概念,成立目标函数解析式,从而求出特定问题的最值。

二、定值问题
例4.[2020.天津三(20)]已知椭圆
2
22
2
b
y a x +
=1(a >b >0)的离心率e =23
,连
结椭圆的四个极点取得的菱形的面积为4。

⑴求椭圆的方程;
⑵设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已知点A 的坐标坐标为(-a,0)点Q(0,y 0)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且QA ·QB =4,求y 0的值。

解:⑴由e =a c =23
,得3a 2 = 4c 2,再由a 2 - b 2 = c 2,得a = 2b 。

因此椭圆的方程为:42
x + y 2 = 1。

⑵由⑴可知A(-2,0),设B(x 1,y 1),直线l 的斜率为k ,那么直线l 的方程为y=k(x+2)。

于是A 、B 两点的坐标知足方程组⎪⎩⎪⎨⎧=++=1)
2(2
42y x k y x ,消去y 并整理得 ( 1 + 4k 2 )x 2 + 16k 2x + (16k 2 – 4 ) = 0
由-2x 1=2241416k k +-,得x 1=224182k k +-,从而y 1=2414k k
+。

设线段AB 的中点为M ,那么M(-22418k k +,2412k k
+)
①当k=0时,点B 的坐标为(2,0),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
于是QA =(-2,-y 0),QB =(2,-y 0)。

由QA ·QB = 4,得y 0=±22。

②当k ≠0时,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2412k k
+=-k 1(x+22418k k +)。

设x=0,解得y 0=-2416k k
+。

由QA=(-2,-y 0),QB=(x 1,y 1-y 0),得QA ·QB = -2x 1 - y 0 ( y 1 — y 0 )
=2
241416k k +-+2416k k + (2414k k ++2416k k
+)=4
整理得7k 2 = 2,故k=±714,因此y 0=±5142。

即y 0=±22或y 0=±514
2。

例5.(05.全国卷理三)已知椭圆中心为坐标原点,核心在x 轴上,斜率为1的直线过椭圆右核心交椭圆于A 、B 两点,OA +OB 与a =(3,-1)共线。

⑴求离心率;
⑵设M 为椭圆上一点,且OM=λOA+μOB(λ,μ∈R)。

求证:λ2+μ2为定值。

解:⑴如图3,设A(x 1,y 1),B(x 2,y 2),椭圆方程为2
2
2
2b y
a x +
=1,AB 的方程为y = x - c
代入bx 2 + a 2y = a 2b 2,得
(a 2 + b 2)x 2 - 2ca 2x + a 2c 2 - a 2b 2 = 0
再用x = y + c 代入椭圆方程,可得 (a 2
+b 2
)y 2
+ 2cb 2
y + b 2c 2
- a 2b 2
= 0
于是OA + OB = ( x 1+x 2, y 1+y 2 ) = (222
2b a c a +,b a +因为OA +OB 与 a =(3,-1)共线,因此,322c a =122--c
b =>a 2 = 3b 2,那么 c
=
322
a a -=36a ,因此e =36。

⑵证明:设OM =(x, y),那么(x ,y)= λOA+μOB=λ(x 1, y 1)+ μ(x 2, y 2) = ( λx 1, λy 1)+ μ(x 2, μy 2)=( μx 1+μx 2, μy 1+μy 2)。

因为M(x ,y)在椭圆上,因此2
2
21)(a x x μλ++
2
2
21)(b y y μλ+=1
=>λ2
(22
1
a x +
2
2
1
b y )+μ2
(222
a x +2
22
b y )+2λμ(2
212
2
1b y y a x x +)=1
因为A(x 1,y 1),B(x 2,y 2)在椭圆上,因此22
1a x +2
21
b y =1,222a x +222
b y =1。

又由⑴知x 1x 2=
22222)(b a b c a +-,y 1y 2=2
2222)(b a a c b +-,因此
2
212
21b y y a x x +=
2
2222)
(2b a b a c ++-。

因为a 2
=23c 2,b 2 = a 2 - c 2
= 22c ,因此
a 2 +
b 2 = 2
c 2 => 2c 2 –(a 2 + b 2) = 0,于是λ2+μ2 = 1。

故λ2 + μ2为定值。

例6.[2020.陕西理]已知抛物线C :y = 2x 2,直线y = kx + 2交C 于A 、B 两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过M 作x 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N 。

⑴证明:抛物线C 在点N 处的切线与AB 平行。

⑵是不是存在实数k ,使NA ·NB=0,假设存在,求k 的值;假设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⑴如图4,设A(x 1,2x 21
),B(x 2,2x 22
)。

把y = kx + 2代入 y = 2x 2得2x 2 – kx – 2 = 0。

由韦达定理得x 1 + x 2 =2k
,x 1x 2 = -1。

因此x M = x N
= 21(x 1 + x 2) = 4k ,得N(4k ,82k )。

因为y = 2x 2
,因此y ′=4x ,那么抛物线在点N 处的切线l 的斜率
为y ′=4×4k
=k ,因此l ∥AB 。

⑵假设存在实数k ,使NA ·NB=0,由⑴知
NA=(x 1-4k ,2x 21-82k ),NB=(x 2-4k ,2x 2
2-82k ),
则NA ·NB = ( x 1-4k )( x 2-4k )+(2x 21-82k )(2x 2
2-82k )
=( x 1-4k )( x 2-4k ) + 4(x 21-162k )(x 2
2-162
k )
=( x 1-4k )( x 2-4k )[1 + 4(x 1 + 4k )( x 2 +4k
)]
=[ x 1x 2 -4k ( x 1 + x 2)+ 162k ][1 + 4x 1x 2 + k(x 1 + x 2)+ 42
k ]
=(-1-4k
·2k +162k )[1 + 4×(-1) + k ·2k +42k ]
=(-1-162
k )(-3 +43k 2) = 0
由于-1 - 162
k <0,因此-3 + 43k 2 = 0,解得k =±2,即存在k = ±2。

使NA ·NB=0。

评注:例4是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定点的纵坐标的值;例5求参数的平方和为
x
定值;解题确实是用某变量表示它们,最终把它们化为定值。

例6那么得列一个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出存在性定值。

三、定点问题或共线问题
例7.[2007.山东理三]已知椭圆C 的中心在座标原点,核心在x 轴上,椭圆C 上的点到核心距离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

⑴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
⑵假设直线l :y = kx + m 与椭圆C 相交于A 、B 两点(A 、B 异于左右极点),且以AB 为直径的圆过椭圆C 的右极点。

①求证:直线l 过定点; ②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解:⑴设椭圆方程为
2
22
2b y a x +
=1(a > b > 0),那么椭圆与x 轴的交点坐标别离为
M(a,0),N(-a,0),|F 1M| = 3,|F 2M| = 1。

因此a + c = 3,a – c = 1,a = 2,c = 1,b 2
= 3。

故椭圆C 的方程为
3
4
2
2
y x +
=1。

⑵设A (x 1,y 1),B (x 2,y 2)由y =kx +m 和3
4
22y x +
=1联立消去y 整理得(3 + 4k 2)x 2 +
8mkx + 4(m 2 - 3) = 0。

则△=64m 2k 2-16(m 2-3)(3+4k 2)>0 即3 + 4k 2
- m 2
> 0
且x 1 + x 2 = - )43(82k mk
+,x 1x 2 = 2243)3(4k m +-
又y 1y 2 = (kx 1 + m)(kx 2 + m) = k 2
x 1x 2 + mk(x 1 + x 2) + m 2
= K2·2
243)
3(4k m +-+ mk ·(-)43(82k mk
+) + m 2
=
2
2243)
4(3k
k m +-
因为以AB 为直径的圆过椭圆的右极点M(2,0),因此MA ⊥MB , 则MA ·MB = (x 1 - 2, y 1 )( x 2 - 2, y 2 )
= x 1x 2 - 2(x 1 + x 2) + 4 + y 1y 2 = 0

2243)3(4k m +- + 2·2438k mk + + 4 + 22243)
4(3k k m +-= 0
=>7m 2 + 16mk + 4k 2 = 0
解得m 1 = -2k, m 2
= - 72k
,且均知足3 + 4k - m 2 > 0
当m = - 2k 时,l 的方程为y = k(x - 2),直线过定点(2, 0),与已知矛盾。

当m = -72时,l 的方程为y = k (x -72),因此直线l 过定点,定点坐标为(72
,0)。

例8.[2007.湖南理三]已知双曲线x 2 - y 2 = 2的左、右核心别离为F 1、F 2,过点F 2的动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A 、B 两点。

⑴假设动点M 知足F 1M = F 1A + F 1B + F 1O(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点M 的轨迹方程; ⑵在x 轴上是不是存在定点C ,使CA ·CB 为常数?假设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由题意得F 1(-2, 0),F 2(2, 0),设A(x 1, y 1), B(x 2, y 2)
⑴设M(x, y),那么F 1M=(x+2, y),F 1A=(x 1 + 2, y 1), F 1B=(x 2 + 2, y 2), F 1O = (2, 0),由F 1M = F 1A + F 1B + F 1O 得
x+2 = x 1 + x 2 + 6,y = y 1 + y 2
当AB 不与x 轴垂直时,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 k(x - 2)(K ≠±1),代入x 2 - y 2 = 2得(1 - k 2)x 2 + 4k 2x - (4k 2 + 2) = 0,因此
X – 4 = x 1 + x 2 =
1
422
-k k
Y = y 1 + y 2 = k(x 1 + x 2 - 4) = k(
1
422-k k - 4) =
1
422
-k k
当k ≠0时,y ≠0,k =y x 4
-,
Y=
1·42
)4(4---y
x y
x ==22)4()
4(4y
x x y ---得(x-6)2-y 2=4 当k=0时,点M 的坐标为(4,0),知足上述方程。

当AB 与x 轴垂直时,x 1=x 2=2,求得M(8,0),也知足上述方程。

故点M 的轨迹方程是(x-6)2-y 2=4。

⑵假设在x 轴上存在定点C(m ,0),使得CA ·CB 为常数,当AB 不与x 垂直时,由⑴
有x 1+x 2=
1
422-k k ,x 1x 2=
1
2422-+k k
于是CA ·CB = (x 1 - m)(x 2 - m) + k 2(x 2 - 2)(x 2 - 2) =(k 2 + 1)x 1x 2 - (2k 2 + m)(x 1 + x 2) + 4k 2 + m 2 =1)24)(1(2
22-++k k k -
1
)
2(42
22-+k m k k + 4k 2 + m 2
=
1
2
)21(222-+-k k m + m 2 = 2(1 - 2m) +1442--k m
+ m 2。

因为CA ·CB 是与k 无关的常数,因此4 - 4m = 0,m - 1,现在CA ·CB = -1。

当AB 与x 轴垂直时,点A 、B 的坐标为(2,2),(2,-2),现在CA ·CB =(1,2)·(1,-2) = -1。

因此,在x 轴上存在定点C(1,0),使CA ·CB 为常数。

例9.[09.福建理]已知A 、B 别离为曲线C :
2
2
a x + y 2 = 1(y ≥0,a > 0)与x 轴的左、
右两个交点,直线l 过点B ,且与x 轴垂直,S 为l 上异于点B 的一点,连结AS 交曲线C 于点T 。

⑴假设曲线C 为半圆,点T 为圆弧AB 的三等分点,试求出点S 的坐标;
⑵如图5,点M 是以SB 为直径的圆与线段TB 的交点,试问:是不是存在a ,使得O 、M 、S 三点共线?假设存在,求出a 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⑴当曲线为半圆时,a = 1,如图5,B 的横坐标为1,纵坐标可由Rt △ABS 求得:SB=AB ·tan ∠BAS ,由点T 为圆弧AB 的三等分点得∠BOT =60°或120°。

(i)当∠BOT =60°时,∠BAS =∠BAT=30°又AB = 2,故在Rt △ABS 中,有SB = AB ·tan30°
=332,S(1,33
2)。

(ii)当∠BOT=120°时,同理可求得点S 的坐标为(1,23)。

综上,S(1,33
2)或S(1,23)。

⑵假设存在a(a>0),使得O 、M 、S 三点共线。

由于点M 在以SB 为直径的圆上,故BT ⊥OS ,即BT ·OS = 0。

显然,直线AS 的斜率k 存在且k > 0,设直线AS 的方程为y = k(x + a)。


⎪⎩⎪⎨
⎧+==+)
(1
222
a x k y y a x 得(1 + a 2k 2)x 2 + 2a 3k 2x + a 4k 2 - a 2 = 0。

设点T(x 1,y 1),x A = -a ,故 x t ·x T = x 1·( -a ) = 2
22241k a a k a +-。

因此x t = 222
31k a k a a +-,从而
y t = k(x t + a) = 2212k a ak
+。

亦即
T(222
31k a k a a +-,2
212k a ak +)。

因B(a,0),因此BT=(
2
22312k a k a +-,2212k a ak
+)。

由⎩⎨⎧+==)(a x k y a x 得(a, 2ak),从而OS = (a, 2ak)。

由BT ⊥OS ,可得BT ·OS =-
2
22
224142k a k a k a ++ = 0,即-2a 4k 2 + 4a 2k 2
= 0,因此a = 2。

经查验,当a = 2时,O 、M 、S 三点共线,故存在a = 2,使得O 、M 、S 三点共线。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二中 王典辉
联系: E-mail
·
x
图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