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研究性学习成果
中国近代的改良与革命评析_近代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近代的改良与革命评析—研究性学习报告一、活动描述此次我们小组近代史研究的课题是——评析中国近代的改良与革命。
拿到题目以后,在仅仅一周时间里,我们小组的十位同学展开了紧张但有序的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制作课件以及熟悉讲解的工作。
我分到的任务主要是和其他几位同学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材料。
由于对历史的学习比较陌生,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切切实实地参加到这次活动中来。
经过将近一周的悉心准备,课堂上,由我们小组的两位同学将我们的陈果展示了出来。
二、活动过程首先,周二接到题目以后,我们负责找资料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阅等手段,精心准备与戊戌变法,立宪运动和洋务运动等改良运动以及辛亥革命有关文字叙述,图片视频的资料。
我的任务即是如此,通过上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以及中国历史网,凤凰网,优酷网等网站,我收集到许多关于近代改良与革命的评论和陈述式的文章,并把它们归结在一起,等到中期制作ppt,大家集体讨论学习时备用。
然后,过了两三天时间,负责制作ppt的同学把资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整合处理,以多媒体的形式制作并展现给大家。
制作过程中,时时处处还有需要资料的地方,于是我们在收集到的资料中加以筛选,争取以最恰当的方式把结论展现出来。
最后,负责演讲的同学把文字材料的主要意思加以整理归纳,列为提纲性资料,配合ppt在课堂上做出说明。
大家井然有序,时不时聚到一起,讨论一些模糊的问题,比如:太平天国运动到底是不是近代革命性质的,应不应该列入这次学习的范围。
而演讲的同学任务最重,他们必须充分熟悉这段历史,并加以概括性说明和总结。
我们一起也进行了好几次排练,试讲,最后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夸奖。
我个人认为我们组的同学做得很出色。
三、活动感受●知识方面,通过将近一周的准备和讨论分析,首先,我们对中国近代的改良与革命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其次,我们对立宪运动,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的过程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并经过更深层次的研究讨论了它们的性质和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近现代史实践报告
近现代史实践报告一、引言近现代史是人类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世界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中国革命等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近现代史的学习和实践,了解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二、实践内容1. 参观博物馆为了更好地了解近现代史,我们参观了多个博物馆,包括国家博物馆、革命博物馆等。
在博物馆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展品,如文化大革命期间使用过的木牌、毛泽东主席用过的笔记本等等。
通过这些展品,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2. 研究历史资料除了参观博物馆外,我们还研究了许多历史资料。
其中包括各种历史书籍、文章以及影视作品等。
通过研究这些资料,我们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事件和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我们看了电影《建国大业》,通过这部电影,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革命过程。
3. 采访老人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我们还采访了一些老人。
这些老人有的是亲身经历过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有的是亲历过历史事件的后代。
通过采访这些老人,我们听到了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些事件对于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三、实践成果通过以上实践内容,我们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们总结出来的一些成果:1.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
2. 理解这些事件对于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哪些问题和挑战。
3. 学习到研究历史资料和采访老人等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4. 培养了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四、实践感想通过这次近现代史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未来的重要途径。
近代史实践报告
近代史实践报告自从进入高中以来,就学习了近代史的相关内容。
每次听课或者自己阅读相关书籍,都会对历史上的各种事件、人物和思潮产生浓厚的兴趣。
近段时间,我参加了一次近代史实践活动,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对于我们的意义和影响。
这次实践活动是在本地的一家博物馆里进行的。
这个博物馆是依托于一家企业而建立的,里面展示了很多企业在近代史上的历史和成就。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分成小组,先是在博物馆里参观展览,然后进行专题研究和展示。
在这次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最深刻的体验就是亲身感受到了近代史发展的脉搏。
从物质生活到工业革命,从政治制度到思想变革,我们可以通过一件件真实的历史文物、照片和实物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真实性。
比如,一块丝绸布,不但展示了紫禁城帝后的生活,也让我们看到中国传统制造技艺的卓越性;一张民国时期的报纸,不但展现了时代的文化特征,也显示了社会士气的动荡和思想的复杂性。
当我们看到这些具体的物品,我们不但看到历史的外表,更能意识到历史的内核。
在研究专题的过程中,我们以“近代中国电力发展”为主题,先是搜集、整理资料,然后展开讨论和研究。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发现,电力在近代工业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虽然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制定了电力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但电力问题始终是困扰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瓶颈。
在展示报告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电力发展的历程、现状和未来,同时也对于电力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意义做了充分的探讨。
这样一种展示形式,不但满足了展示的美学要求,也充分体现了知识普及和科学教育的社会使命。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得到了很多启示。
首先,历史是活的,不论是从文物、人物还是小事上,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存在和发展。
其次,参观博物馆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是走进历史的大门,也是了解科学文化的重要途径。
再次,专题研究是一种综合能力训练的形式,通过搜集和整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我们能够锻炼我们的信息处理、分析和综合能力,也能提高我们的论辩和表达能力。
近代史课外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我决定开展一次近代史课外实践活动。
二、实践目的1. 深入了解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
2. 通过实地考察,感受近代史的历史氛围,提高自己的历史认知能力。
3. 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内容1. 参观历史博物馆我选择了我国著名的南京博物院作为实践地点。
在参观过程中,我重点了解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历史人物。
2. 走访历史遗迹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近代史,我还参观了南京总统府、中山陵、明孝陵等历史遗迹。
在参观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沧桑,对近代史的认识更加深刻。
3. 查阅历史文献在实践过程中,我还查阅了《中国近代史》、《南京大屠杀》等历史文献,进一步了解了近代史的全貌。
四、实践过程1. 准备阶段在实践开始前,我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参观地点、时间、人员安排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历史。
2. 实践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我认真参观了博物馆和遗迹,仔细阅读了历史文献,并与团队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详细了解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事件,对林则徐、洪秀全等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走访遗迹时,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厚重,对近代史的认识更加深刻。
3. 总结阶段在实践结束后,我及时总结了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并撰写了本次实践报告。
五、实践收获1. 深入了解了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增强了历史使命感。
2. 提高了历史认知能力,对近代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3.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实践体会通过本次近代史课外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近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它见证了我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一、选题背景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和了解,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对于我们的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实践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和分析,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同时,通过实践的方式,提高我们的历史研究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研究内容1.中国近现代史的概述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非常丰富,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
2.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人物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人物非常多,其中包括洪秀全、李鸿章、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等。
这些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时代;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文化革命,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启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四、研究方法本次实践报告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分析、实地考察和访谈等。
通过对于历史文献的查阅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影响。
五、研究成果通过本次实践报告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历史研究能力和文化素养,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代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近代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近代历史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是关于近代历史如何被学者们研究和分析的内容,同时也指近代历史研究在学界和社会中所达到的成果和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近代历史研究的一些常用方法和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
一、近代历史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近代历史研究经常运用文献研究法,这是一种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来了解历史事实和过程的方法。
通过搜集和阅读历史文献,研究者可以获得大量的历史材料和内容,进而理解和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在近代历史研究中,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通过文献资料来获取的。
2. 口述历史研究法近代历史通常涉及到许多亲历者和参与者,他们有着丰富的亲身经历和眼见证言。
因此,运用口述历史研究法可以直接通过采访和记录的方式获取这些个人经验和见解。
口述历史研究方法可以提供珍贵的一手资料,对于尚未被充分记录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研究尤为重要。
3. 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的方法。
近代历史研究者经常使用比较研究法来了解各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近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4. 社会学研究法近代历史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因此,社会学研究法在近代历史研究中也被广泛应用。
社会学研究法通过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社会背景和动因。
二、近代历史研究成果1. 近代历史事件的准确还原通过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近代历史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这些成果包括对近代历史事件的准确还原,通过对文献和口述资料的分析和比对,研究者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这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近代历史、评估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2. 近代历史领域的新观点和新解释近代历史研究也涌现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解释。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研究和比较分析,一些学者对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提出了新的解释和理解。
大学生近代史实践报告
大学生近代史实践报告近代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近代史的发展脉络、特点和影响,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本报告将围绕大学生近代史实践的目的、方法和成果展开论述。
一、实践目的大学生近代史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参与实际活动,深入了解近代史的相关内容和事件,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实践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实践方法1. 参观博物馆: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历史展示场所,能够提供大量真实的历史文物和实物,对于学生了解近代史具有重要的帮助。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们可以认真观看展览,仔细阅读文物标签,了解历史背景和文物的价值,通过与班级同学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历史事件和背后的意义。
2. 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学校和社会组织常常会组织近代史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对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进行深入讲解和研究。
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研究成果,加深对于近代史的认识,并且可以与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3.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亲身体验到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现实影响。
比如,参与扶贫工作可以了解到农村地区的发展变化和历史遗留问题,参与志愿者活动可以感受到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重大事件的影响。
这些实践经历都能够加深我们对于近代史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践成果通过大学生近代史实践,我们能够取得以下成果:1. 提高历史素养:近代史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近代史的知识,提高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无论是透过博物馆展示的文物,还是学术讲座及研讨会中的专家解读,都能够让学生对于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
2. 培养综合素质:近代史实践活动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组织策划和领导实践活动。
这些经历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这段历史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们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讨论交流,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报告。
二、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参观南京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我们参观了中山陵,了解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理念,感受到了他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游览上海外滩:外滩是上海的城市象征,我们游览了外滩,参观了历史建筑群,了解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外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3)参观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代表,我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了解了明清两代的宫廷文化,以及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2. 文献研究(1)阅读《中国近代史纲要》:通过阅读教材《中国近代史纲要》,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我们还查阅了《鸦片战争史》、《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史》、《辛亥革命史》等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和背景。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我们将实践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组讨论,深入探讨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主题演讲:每位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主题演讲,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三、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增强了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2. 培养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
3. 增进了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了解,认识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艰辛和奋斗的历史。
湘大近代史研究性学习成果模板
湘大近代史研究性学习成果模板湘潭大学化学学院应用化学一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一、简表研究主题项目名称班级小组成员唐清辉指导老师小组分工(感想与收获)葛肖巢(研究背景)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共产主义伟大实践,作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理论、群众基础、思政工作、民主公正和自我批评能力等政治优势, 是中国共产党伟大而成熟和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内容摘要显著标志,决定着中国共产党无愧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
这五大政治优势有不同的内涵,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特殊优势和特色,同时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统一整体。
在新的形势下,要继续坚持和发挥这些优势,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应用化学一班张成庆李家玮魏少敏葛肖巢黄小用唐清辉(综述)张成庆(主体)李家玮(ppt)魏少敏二、研究背景中国共产党的 90 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过了一段光辉的奋斗历程,具有自己鲜明的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表现在党产生的历史,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以及形成、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历史等各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的这些历史特点已经溶入党的肌体,成为形成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优势的重要历史原因。
这些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剧变的情况下从困境中奋起、在风雨中挺立的力量所在。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云变幻的今夭,中国共产党正昂首屹立于社会主义的前沿阵地。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本身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
历史的巨变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具有特殊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 90年的奋斗历程。
中国共产党在这 9 0 年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过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具有自己鲜明的历史特点。
近代史实践教学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近代史实践教学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历史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本次实践教学以我国近代史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以下是本次实践教学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教学内容1. 实地考察本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地考察环节,我们选择了以下几个地点进行考察:(1)北京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见证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兴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2)南京中山陵: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近代民主革命的象征。
(3)武汉长江大桥: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桥梁,象征着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4)上海外滩:外滩是上海的历史风貌区,见证了我国近代史的变迁。
2. 文献研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还进行了文献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阅读近代史相关著作,了解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2)查阅历史档案,了解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3)收集近代史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3. 小组讨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讨以下问题:(1)近代史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2)近代史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近代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三、实践教学成果1. 提高历史素养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我们深入了解了近代史的发展脉络,掌握了近代史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历史素养。
2.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加深了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
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文献研究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对近代史的重要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
四、实践教学体会1. 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中国近代史实践教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中国近代史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以中国近代史为背景,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总结。
二、实践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实践教学过程1. 实地考察本次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等环节。
实地考察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旨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现场,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影响。
(1)考察地点:南京、上海、杭州、绍兴等地。
(2)考察内容:参观南京中山陵、中山纪念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浙江鲁迅纪念馆等。
2. 文献研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学生需对考察地点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人物事迹等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考察报告。
(1)文献资料:收集相关历史文献、论文、书籍等。
(2)研究方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及其产生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借鉴。
(1)讨论主题: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影响。
(2)讨论形式:小组内自由讨论、辩论、报告等形式。
四、实践教学成果1. 学生对近代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历史素养。
2. 学生在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小组讨论等环节中,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在撰写考察报告、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强了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更加坚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习成果报告
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报告题目: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传承学校名称:湖南工学院小组成员:王洋威王遵续肖镱栋何伟陈明专业班级:机设1404班指导老师:段磊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2016年3月研究性学习小组基本情况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传承[摘要]长征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意思形态文化,具有其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接受范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
本文以长征精神及其现代传承为研究点,通过对长征精神的挖掘和探讨,找出其内涵和现实意义,以及在新时代我们该如何传承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对党的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长征精神内涵现代传承一、选题意义及价值(一)选题原因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价值观也日渐多元化,导致党群矛盾,干群矛盾呈现上升趋势。
显然,在这样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发掘长征精神及其现代传承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并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本身就是一场长征,因此长征不仅是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征程,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二)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长征精神中具有许多优秀的精神,如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把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的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这些崇高的精神与现代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实践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形势已深刻变化。
长征精神可以很好的应对这些变化,在党的执政中,以长征精神为指导,心系群众,党群一心,坚持群众路线,为民谋利,我们的事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二、关于该选题的学术界研究现状在新的时期,涌现了一系列的关于长征精神及其现代传承的文章。
2007年孙欲声、吴承义等人编写的《弘扬长征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通过对长征精神进行的深入分析。
近代史研学报告
近代史研学报告
近代史研学报告
报告人:XXX
报告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一、报告内容
1、近代史的概念
近代史的定义:近代史是指从15-17世纪以后历史发展的一段时期,期间发生了西方封建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重大历史过程,因而又称为近代社会史。
2、发展历史
近代史发展历史涉及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主要内容是包括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法学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3、主要内容
(1)社会变迁:从封建社会到工业社会;
(2)政治制度:帝国变革、君主制度变革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3)经济发展:从农耕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
(4)思想文化:商品经济、政治经济学、机械论、管理学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5)国际关系:殖民统治、资本主义竞争、两次世界大战等;
(6)科技发展:建筑、机械、化学、电子、航空等领域的发展与变迁。
二、研究成果
1、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对近代史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能够提出较为系统的史学观点。
2、结合实际,给出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政策建议。
3、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对近代史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史学观点。
4、整理出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图书、资料等,加深了自身对历史的理解。
三、结论
近代史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是从封建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也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深刻变革的过程。
本次研究可以说是成功的,它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近代史,也使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在历史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近代史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代史是研究我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我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我开展了近代史的教学实践。
以下是我对近代史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代史的背景、主要事件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2)太平天国运动(3)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4)义和团运动(5)辛亥革命(6)五四运动(7)国民大革命(8)抗日战争(9)解放战争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等,使学生了解近代史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
四、教学实践1. 课前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近代史的基本知识。
(2)制作课件,整理教学资料。
(3)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课堂教学(1)讲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等,使学生了解近代史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围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
(4)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后作业(1)布置相关历史事件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课后阅读。
大学近代史研究性学习成果模板
大学近代史研究性学习成果模板
湘潭大学院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研究性自学成果报告
一、简表
研究主题项目名称班级小组成员指导老师小组分工内容摘要200字以内二、研究背景
要写小组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主题,即选择该主题的意义。
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请按下面字号和格式进行。
中国的教育有著古老的历史,在不断发生改变中探寻更好的发生改变。
它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多了很多优质的人才,同时,不容事实证明的就是,当今,中国的教育还存有着非常大的严重不足。
如果再固步自封,不有所改革的话,中国的教育将沦为制约中国经济的因素之一。
中国与其他国家较之在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远远必须高于发达国家,甚至就是发展中国家。
三、研究综述
写下这个选题目前的研究状况及存有的主要问题。
字数掌控在800字左右。
四、研究的观点和内容
写该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就是研究的核心内容,字数掌控在5000字左右。
五、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写下小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有的主要问题。
500字左右
六、研究体会与收获
小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斩获。
600字左右。
七、ppt制作
在完成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制作ppt并打印。
内容包括:选题依据、报告文献综述、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成果、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设想、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在参赛过程中,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由小组五位同学陈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自学小组名单一览表
班级名称:序班级名称号学习小组成员姓名研究性学习报告题目指导老师学习委员:联系方式:。
近代史个人学习实践总结
近代史个人学习实践总结作为一位学习近代史的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之后,我深深认识到了近代史在历史学科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了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
因此,我想在这篇文档中对我个人的学习实践进行总结,以便今后有更好的发挥。
一、学习近代史的重要性近代史作为历史学科中最为接近现代的一个学科,它所涵盖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于我们了解现代世界的发展过程,以及对我们进行现代生活的指导,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来看,近代史都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参考和借鉴;而歷史是我们理解和承接传统的重要途径之一,近现代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生产工具,在我们深化和丰富自己的时候,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学习近代史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近代史的方法和技巧1. 建立知识框架学习过程中,我感觉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收集、拟定大纲,建立一个准确、清晰、系统的知识结构,可以大大提升我们对近代史的整体理解。
拓展历史知识面,通过对各个时代有序排列知识框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通过各个事件及牵连各项因素的彼此联系与影响,理解和记忆历史的演变过程。
2. 掌握方法技巧在学习近代史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建立时间线,帮助我们理清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多听课、多查阅资料、多参与讨论,提高我们对学科内涵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对于容易忘记的知识点,我还会使用助记工具,例如文字法、图片法、梳理法、联想法和构思法等独具特色的方法,帮助我更好地记忆和强化理解。
三、学习近代史的实践1. 政治、经济与人文的精神相互跨界学习近代史是一项较为综合的历史学科,它不仅涉及到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还包括了人文的交流和精神上的互动。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学习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学到了很多国家的政策、法规、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对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才智也有了提升,对于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也有所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范文一、研究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实践性研究,探索历史的教训,发掘历史的智慧,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考察、访谈调查等。
首先,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深入的文献研究,梳理和整理了相关的资料和资料,从中提炼出重要的信息和观点。
其次,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走访了一些历史遗址和博物馆,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些访谈调查,采集了一些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意见和建议,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三、研究成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了解到,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变幻。
从清朝的衰落到近现代的改革开放,中国近现代史一路走来,留下了无数的英雄和传奇。
我们还发现,中国近现代史不仅是历史学家的研究对象,更重要的是对我们今天的思考和借鉴。
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和前进方向。
四、结语本次研究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发现了许多有意义的信息和观点。
我们认为,中国近现代史是我们国家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挖掘和学习,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智慧和力量。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实践,中国一定会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2017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学习报告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报告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选题:徐州会战小组成员:吴秋月(组长)梁坤瑶严宇昂张惠钊联系方式:组长:吴秋月电话:131****3911专业班级:电子信息类1604指导老师:赵静完成日期:2017.5.10湖南工业大学2017年4月一、学习小组基本情况二、研究性学习成果, 直扑临沂。
国军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
第59军奉命驰援,3月1240军实施反击,激战5昼夜,重创日军,迫其向莒县撤退。
10师团濑谷支队(相当于旅)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进攻受挫;濑谷支队沿津浦铁路南进,北路日军矶谷师团不待东南两路日军的配合,3月143月15日进攻滕县(今滕州),计划攻陷滕县后南下徐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师长王铭另一股日军板垣征四郎所领导的第5师团则趁虚从胶东半岛登陆。
占领青岛后,又沿胶济线57军师333旅增援临沂,与庞炳勋所部前后夹攻,暂时打退进攻临沂的日本军。
台儿庄地区作战3月20日,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南进连陷临城(今薛城)、枣庄、韩庄后,孤军深入,2集团军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待机破敌。
3月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24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
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第五战区以第20军团主力向台儿庄机动,拊敌侧背,与第2集3集团军进至临城、枣庄以北,断敌后路。
日军为解台儿庄正面5师坂本支队(相当于团)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北面的秋湖地区,即被第20军团第军卷击包围。
由于张自忠第五十九军、庞炳勋第40军的通力合作化解日军冲力,让汤恩伯第二十军团完成4月7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谷濑、坂本二支2,369、伤9,615,共计折兵万余。
此仗称为台儿徐州附近地区作战。
历史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高中历史学习型课堂研究成果报告一、研究的背景: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通过法令的形式予以肯定和推广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国家教育部20XX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决定要在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这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体验和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学会与人交往,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而长期以来我们教师进行的是传授式(或曰填鸭式)教学,我们学生进行的是接受式学习,评价学习好坏的标准就是接受知识的多少。
这种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已无法适应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学生成了解题的高手,接收知识的容器。
这种注入式教学,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转变教学理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而应运而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反思和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向。
在我省即将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研究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策略等就显得极有必要,加之,通过课程实验样本校的研究活动,我们有机会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做法,以便为我校实施新课改积累经验。
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随着研究的开展,我们将根据情况对《实施方案》进行适当修正和增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近代史研究性学习成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一、简表二、研究背景十月革命可以说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彻底震撼事件的社会变革。
虽然俄国在早先经历过二月革命并以此肢解了庞大的沙皇俄国,为百年诺曼诺夫王朝送终,但是在全球现实意义上,后来的十月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更像是一场试图侵吞世界的变革海啸,将革命的果实传向四海,成为后来影响亚非拉诸国革命轨迹的重要因素。
而与此同时,中国革命的进程也与一种似乎无形的社会塑造进程同步进行。
而这种社会塑造,就是十月革命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集合。
在中国混沌的政治时代中,这些来自十月革命的影响如同一种特殊的力量,塑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联合阶级,塑造出一个值得信赖的政党,也塑造出一条指向未来,引导中国革命成功的光明之路。
进一步探索革命,对于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轨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综述中国革命的进程也与一种似乎无形的社会塑造进程同步进行。
而这种社会塑造,就是十月革命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集合。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尽管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不断的探索,终于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即中华民国。
可是中国仍就只是个半殖民地国家,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
面对帝国主义的奴役与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陷入了迷茫: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真的行得通吗?资产阶级真的能拯救中国吗?于是关于中国革命进程的探索就再度开始,整个社会都在寻找一剂能够让中国脱离苦海的良方。
就在这时十月革命的胜利的消息就仿佛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中国送来希望。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方面是直接作用下的短期影响,其中以工人阶级的崛起和共产党建立最为显著,这两个事件直接造成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开始与快速发展;而另一方面则是意义深远的长期影响,十月革命为中国的整个革命路径指出了一个大体的总方向,而中国后来的革命者与改革者们就是沿着这个方向摸索下去。
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人民开创新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进一步将其辅助实践,在这种理论实践良性衔接的状态下,最终将中国革命的道路以更精准的方式开辟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一、简表二、研究背景十月革命可以说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彻底震撼事件的社会变革。
虽然俄国在早先经历过二月革命并以此肢解了庞大的沙皇俄国,为百年诺曼诺夫王朝送终,但是在全球现实意义上,后来的十月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更像是一场试图侵吞世界的变革海啸,将革命的果实传向四海,成为后来影响亚非拉诸国革命轨迹的重要因素。
而与此同时,中国革命的进程也与一种似乎无形的社会塑造进程同步进行。
而这种社会塑造,就是十月革命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集合。
在中国混沌的政治时代中,这些来自十月革命的影响如同一种特殊的力量,塑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联合阶级,塑造出一个值得信赖的政党,也塑造出一条指向未来,引导中国革命成功的光明之路。
进一步探索革命,对于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轨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综述中国革命的进程也与一种似乎无形的社会塑造进程同步进行。
而这种社会塑造,就是十月革命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集合。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尽管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不断的探索,终于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即中华民国。
可是中国仍就只是个半殖民地国家,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
面对帝国主义的奴役与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陷入了迷茫: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真的行得通吗?资产阶级真的能拯救中国吗?于是关于中国革命进程的探索就再度开始,整个社会都在寻找一剂能够让中国脱离苦海的良方。
就在这时十月革命的胜利的消息就仿佛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中国送来希望。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方面是直接作用下的短期影响,其中以工人阶级的崛起和共产党建立最为显著,这两个事件直接造成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开始与快速发展;而另一方面则是意义深远的长期影响,十月革命为中国的整个革命路径指出了一个大体的总方向,而中国后来的革命者与改革者们就是沿着这个方向摸索下去。
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人民开创新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进一步将其辅助实践,在这种理论实践良性衔接的状态下,最终将中国革命的道路以更精准的方式开辟出来。
无论上述哪一种影响模式,对中国革命的作用都是相当巨大,因而探究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与中国革命路径开拓之间的关系自然也是相当有意义的。
在深度探究之前,我们再度重申十月革命所给中国带来的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社会塑造”。
因为无论是阶级崛起,或是政党诞生,以及后期的种种连锁效应,这就是社会新生后所带来的各种现象。
因而我们称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就在于塑造社会,通过革命模板和经验补充的形势,将中国社会塑造成一个适合革命道路发展的形态。
而正是这种形态,确定了中国革命的合理方向,并带来强烈的社会动力来鼓舞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而不断奋斗。
四、研究的观点和内容【关键字】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环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社会塑造(一)十月革命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尽管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通过不断的探索,终于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即中华民国。
可是中国仍就只是个半殖民地国家,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
面对帝国主义的奴役与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陷入了迷茫: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真的行得通吗?资产阶级真的能拯救中国吗?于是关于中国革命进程的探索就再度开始,整个社会都在寻找一剂能够让中国脱离苦海的良方。
就在这时十月革命的胜利的消息就仿佛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中国送来希望。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方面是直接作用下的短期影响,其中以工人阶级的崛起和共产党建立最为显著,这两个事件直接造成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开始与快速发展;而另一方面则是意义深远的长期影响,十月革命为中国的整个革命路径指出了一个大体的总方向,而中国后来的革命者与改革者们就是沿着这个方向摸索下去。
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人民开创新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进一步将其辅助实践,在这种理论实践良性衔接的状态下,最终将中国革命的道路以更精准的方式开辟出来。
无论上述哪一种影响模式,对中国革命的作用都是相当巨大,因而探究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与中国革命路径开拓之间的关系自然也是相当有意义的。
在深度探究之前,我们再度重申十月革命所给中国带来的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社会塑造”。
因为无论是阶级崛起,或是政党诞生,以及后期的种种连锁效应,这就是社会新生后所带来的各种现象。
因而我们称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就在于塑造社会,通过革命模板和经验补充的形势,将中国社会塑造成一个适合革命道路发展的形态。
而正是这种形态,确定了中国革命的合理方向,并带来强烈的社会动力来鼓舞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而不断奋斗。
(二)中国的革命环境当十月革命爆发的消息传来时,“中国人民心理上起了一个极大的震动。
这几天以来,各团体对于俄国工农政府的通告,都有极诚恳而有力的表示。
”○1这表明在十月革命那个时间点上,中国各阶层已经开始重视工人阶级的力量了。
在各阶级中,尤其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们,比如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分子,他们在革命发生后很快就从各种方面入手开始研究整个十月革命,并在研究过程中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与此同时我国的工人阶级开始进入觉醒状态,“我们中华的人民,接着你们的通告,非常的喜欢;知道你们的革命,是要恢复我们劳动者的权利,是为世界人类谋真正的自由平等底幸福,知道你们全俄的农民、工人和红卫兵,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类。
中华全体的平民,都钦佩你们创造的势力和牺牲的精神。
我们劳动界尤其欢欣鼓舞,愿与你全俄的农民、工人和红卫兵提携,立在那人道正义的旗帜下面,一齐努力,除那特殊的阶级,实现那世界的大同。
”○2这段话正是说明了这个关键时间上中国工人阶层的心境。
从十月革命的胜利到工农政权的建立,邻国已经给中国树立了一个相当优秀的榜样。
而十月革命的案例中暗示了工人作为革命势力中的重要部分,因为其本身的阶级属性明确了工人相较于广大农民,在引领革命的过程中是属于相对上层的地位。
中国工人阶级从被疯狂剥削的一层,开始向社会的高塔攀登,不仅是为了合法权利,更是为了一个合理的幸福的未来。
这种工人觉醒的阶级整体意识从十月革命转嫁到了中国革命上,而且转嫁的十分充分,这也为将来工人阶级在中国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个十月革命在中国的影响当然不只局限在促使工人阶层觉醒这个简单的方面,工人觉醒后在相对理性范畴发动运动也是在需要考察的范围之内。
在一战结束后,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和会却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断然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得知消息后的次日,全北京各界以学生为主力开始大规模抗议游行,也就是历史上的“五四运动”,但最后北洋政府却以武力手段将游行镇压下来。
到后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北京的抗议游行。
1919年6月5日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
1919年6月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
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自此起,运动的主力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工人运动的持续高涨也迫使政府不得不拒绝签字,而这也使得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工人阶级实现了了觉醒,并借力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是十月革命对中国的第一重影响。
同是处于一个资本主义阶级统治的国家,同样是工人的崛起,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之间的一个相似点在这里也得到了体现。
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可以估量的,尤其是当一个有意识的工人阶级团结一心发起运动的时候,对整个政治平衡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工人阶级是觉醒了,但是意识还是受到中国历史环境的束缚,因而需要获得新生,就需要得到一个科学的领导。
而这诉求,也就指向了想要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的那些先进知识分子们,革命中传入的马克思主义也恰好在这个时期与中国工人运动悄悄地进行结合。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十月革命带来的另一个重要财富,就是一个得到实践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十月革命前就已经传入中国,但是由于成功实践性的缺乏,并没有得到知识分子的普遍认同。
但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这一点,它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是有希望的,而这种对希望的向往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都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所以中国革命能有今天,是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分不开的。
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益于十月革命的影响。
十月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指导、也让人们看到了进步的方向,这为当时中国的无产阶级带来了先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使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有了与现实国际环境的科学方式。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这双重冲击的影响,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
而且整个新生的阶级在不断发展壮大,到了1919年,产业工人的总数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相当重要的阶级基础。
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
与此同时,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开始了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最后,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足了准备。
从阶级到政党,十月革命所带来的作用还在继续发酵,社会的塑造也在中国政治环境的地下有序进行着。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
同年4月,俄共(布)远东局曾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建立联系,讨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并帮助进行党的组建筹备工作。
1921年7月间,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
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
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至此,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并开始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十月革命影响下的一个巨大的福利。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工人阶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民主领导,十月革命的冲击波已经在中国实现了这个相当完美的搭配。